2010高考质量分析报告

荆州市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质量分析

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贵

一、2010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

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湖北卷)中化学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基本思想,忠实教材基本知识体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考查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中仅有学科内综合,而无学科间综合,大多数试题和平时训练的试题较为接近,无偏题、怪题,试卷在难度上较2009年有所增加;试卷在题型、题量以及试题的编排顺序等都与2009年高考保持了相对地稳定性。其中化学试题共有12题(8道选择题,共48分,推断题、实验题、有机题等四道非选择题,共60分),满分108分。其考查内容见下表:

2009年、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化学部分考查内容:

从总体上讲,2010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化学)有如下特点: 1、2010年的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具体知识分布为:

(1)元素及化合物48分,是全卷所占份量最重的内容,分别为第6、7、11(有机物的性质)、28(物质的推断)、30(有机题)。

(2)化学用语6分,第8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理论部分33分,第9题电离平衡及pH的计算,第10题电化学原理,第13题晶体结构,27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份量的加重体现了新的命题小组对化学理论的重视。

(4)化学计算20分,第9题、第12题、第27题中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这说明对化学计算的要求要高于前几年。

(5)化学实验15分,第29题。

2、2010年化学试题还推陈出新,重视经典题改编以及文字的表述。 本套试题充分阶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试题的难度不是体现在对知识深度的挖掘,而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分类归纳及综合提炼,学生普遍反映的难题28题物质的推断所涉及的物质是最常见的,但由于试题的呈现形式由原来的框图形式改为文字描述,且答案更开放,需要同学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强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而29题实验的设计思想也是中学用得最多的,但改变了给出实验装置考察学生实验技能的定式,与2009年第29题虽相似,但更另开放。

本试题做到了新编原创及旧题改造,充分发挥了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功能。通过近两年化学试题的对比,我们看到今年的全国卷在2009年全国Ⅰ、Ⅱ卷的基础上使课改形势下的高考题型更加成型。今年的27题与2009年全国Ⅱ卷的27题如出一辙甚至题给图像也相差不多,28题无机推断题与2009年全国Ⅱ卷29题给出12种离子根据化合物的溶解性、酸碱性及相互反应现象推断出六种化合物的题目并无二样,只是今年的题目更开放,标准答案也是首次出现多种答案均可得分的情况,29题是2009年全国Ⅰ卷27题的翻版,只是增加了简笔画,而CO的检验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30题与2009年的有机题的考察方式相同,仍然突出有机化学的热点——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全卷难度较2009年有所增加,今年二卷化学均分20.45分,较去年的23.08降了2.63分。

二、2009高考试卷评析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 B、沸点:NH3>PH3>AsH3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简析:相对分子质量:AsH3>PH3,二者结构与性质都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沸点:NH3>AsH3>PH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简析: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4O;酸性:H2 CO3>HclO,B正确;复分解反应中,弱酸不能制强酸,所以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将NH3 通入热的C 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OH)2甚至是[Cu(N H3)4] 2+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D.将铜屑加入Fe溶液中:2Fe+Cu=2Fe+Cu

3+3+2+2+

简析:稀硫酸只能将Fe氧化为Fe2-,A错;Fe3 O3溶于盐酸既生成Fe2-又生成Fe3-,且B、C方程式电荷都不守恒,B、C错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若1mL

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D. 1.010mol/L盐酸的pH3.0,1.010mol/L盐酸的pH8.0

简析:酸溶液稀释后溶液pH增,A错,常温下,滴有酚酞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pH约为8.2,大于7,B错,pH=-gc(H-)无论外界条件如何,盐酸的pH只与溶液中c(H-)有关,C答案正确;D答案仅在温度为25℃时正确,其他温度下不正确

3

8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I3+2e→3I

2TiO2/S+3I→2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简析:由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池工作时,TiO2电极作负极(2TiO2/S+3I→2TiO2/S+I3),导电玻璃作正极(I3+2e→3I),所以A错误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简析:①反应产物中含有羧基和溴原子;②反应产物中官能团有羟基和溴原子;③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碳碳双键;④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溴原子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3﹕1 B、5﹕3 C、2﹕3 D、1﹕2

简析:n(P)/n(Cl)=3.48,由十字交叉法得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简析:SiO2晶体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1,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中,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

27. 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

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 ; 实验③:v(C)= ;

问题(1)答案为:②曲线为加催化剂,理由是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分值设定[0,1,2]。③曲线为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分值设定[0,1,2]。阅卷操作中每问把握三个得分点,改变条件1分,理由1分,理由中只答一点不得这一分,理由所用词语只要与标答意思一致皆可得分,在回答理由时多答无错得分,多答见错不得分。

问题(2)答案为:40% 0.060mol/L。两个计算比较容易评分,国标中40%写成0.4给分。分值设定[0,2,4]。

问题(3)第一空填“>”或“大于”或H>0均给分,判断其理由是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分值设定[0,1,2,3],评分时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温度升高,二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答成A物质的平衡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或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均给分,而对平衡正向移动中“平衡”和“移动”两词中至少要有一词才给分。若答成化学反应正向进行则不得分。

问题(4)答案为:0.0133mol/L·min 0.0106 mol/L·min。其中vB、vC的计算数值及单位均正确各得两分,否则得0分。分值设定[0,2,4]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1)文字表达不规范,如问题(1)的理由未指明平衡状态、平衡移动未指明方向,温度改变未指明升温,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写成化学反应正向进行。(2)书写不规范,如将%写成一“/”上下两点等,mol/L写成MOL/L或mol/l等,特别是将mol/(L·min)写成mol/L·min的错误达30%以上,实在太可惜,第(2)问H_________0,很多学生写在成“放热”。(3)理解错误,本题是要根据图像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但很多学生答成因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放热。

28.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 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 将A分别加入其它物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 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溢出; ④ 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

标准答案为:(1)A NH3·H2O或NH3 ;E H2SO4 F AgNO3 各2分,分值设定[2,4,6] 。C BaCl2(3分)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分值设定[0,2,3]。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分值设定[0,1,2,3]。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D写为KAl(SO4)2及MgSO4,且检验正确完整给3分。分值设定[0,1,2,3]

评分时把握将A、E、F答在问题(2)中不得分,C定为CaCl2同样给分,将B和D作为可确定的物质答在第(1)问中得1分,将C中增加BaBr2等、B中增加NaHCO3或KHCO3、(NH4)2CO3等见错没分。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认真,将A推成NH4NO3或NH4Cl,将B推成NaHCO3、KHCO3或(NH4)2CO3(不常见、不稳定),将E推成H2O2、CCl4,只注意了无色油状而未注意其它性质,(2)Na2CO3、K2CO3的鉴别知道用焰色反应,但在描述现象时出错,如很多学生说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呈黄色则为Na2CO3,呈紫色为K2CO3,殊不知透过蓝色钴玻璃黄色光已被完全吸收,还有学生答成通过焰色反应,若呈黄色为Na2CO3,否则为K2CO3,太过武断。还有将C判为不可确定的BaCl2 和CaCl2,从而造成无法鉴别而丢分。(3)关键字错误,如将“焰色”写成“陷色”、“颜色”将钾的焰色记成蓝紫色等。

29.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

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

)验证CO的方法是 ;

标准答案为:(1)

(2)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问题(1)分值设定[0、1、2、3、4]。 ①4个装置每个1分;②试管须为长方形,玻璃导管须长进短出,试管上须画出胶塞,否则不给分。③未连接不给分,无加热符号不给分。④标号未写不影响本步得分。

问题(2)分值设定[0、1、2、3、4]每行三空完全正确得1分,有1处错误得0分,第(1)题画图时未标号,本小题不得分。

总原则:出现错误与正确相矛盾不得分。饱和硫酸未写出..NaHCO3溶液和浓.

带点的字不得分,第四个装置药品未写“干燥”二字不扣分,仪器中所加物质的作用为与CO2反应产生CO或答成反应物或制CO给分,只答反应或反应装置不给

分。第五个装置吸收CO2用NaOH溶液、KOH溶液或Na2CO3溶液均给分。制CO后

只吸收CO2给分,只吸收水不吸收CO2不给分,验证CO2是否吸干净不作要求。

学生中存在的错误:

1)设计思路

① 首先检验CO2,②无除HCl或无干燥装置,③缺少吸收CO2的装置。

2)装置

① 仪器无编号,②不用试管而用锥形瓶、洗气瓶、干燥管等,③不用橡皮塞,④不用指定的加热符号而画酒精灯,⑤导管短进长出或画成一般齐,⑥装置未连接,⑦装置尾封。

3)试剂

①用NaOH、Na2CO3、CaO或碱石灰等碱性物质吸收HCl(也把CO2吸收),②

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③用五氧化二磷固体吸收水蒸气,④用焦炭而不用木炭。

4)规范性

①化学述语出错如“饱和”写成“饱合”

“木炭”写成“木碳”。

②表达不规范如NaOH未指明溶液,吸收HCl写成吸收盐酸。

30.(15分)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标准答案为:(1)(CH3)2CHC≡CH;3-甲基-1-丁炔

补充以下细则:

(1)将结构式写成键线式得分,写成分子式不得分, 名称写成“3-甲基丁炔”、“异戊炔”得分,名称中有中文文字或“,”“-”错误不得分,分值设定[0,1,2,3]

(2)①反应方程式中缺少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结构式有错误不得分。将Br2写在箭头上不得分,“→”写成“

一扣1分。分值设定[0,1,2]

(3)①缺少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结构式有错误、反应式未配平以及不合理的催化剂(如氢氧化钠等)均不得分。②反应条件不完全如未写加热符号“△”、“H+”或将“H+”写成“硫酸”或“催化剂”、 “→”写成“=”或“”统一扣1分。③“→”写成“

值设定[0,1,2]

(4)将“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写成“氢化反应”或“加氢反应”“氢化反应”、“取代反应”写成“水解反应”均得分,反应类型名称未写“反应”二字本次未扣分。分值设定[0,1,2]

(5)正确写出CH3CH=CH-CH=CH2或其顺式和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何一个均得2

分,除标答外,如另写出CH2=CHCH2CH=CH2结构不扣分,多写其它结构式每个扣2

分,最多扣4分。分值设定[0,2,4]

(6)将结构式写成键线式不扣分。分值设定[0,2]

学生中存在的错误:

(1)审题错误,审题漏了“只有一个官能团”“有支链”而分别将A的结构简式写成了二烯烃或2CH2CH3等。名称不规范,“,”“-”多写、错写、

漏写。

(2)结构式错误,包括碳链错误、双键位置错误,及多写不必写的反应条件如“催化剂”“光照”等。

(3)中的结构式中原子不在同一行时未用短线连接。

三、对2011届高考复习的建议

新一轮的化学总复习已经开始,各学校都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如何搞好2011届高考的复习备考,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 “H+”催化剂写成“浓硫酸”不扣分,分”或“

”不得分;②反应溶剂未写“CCl4”不扣分;反应溶剂写成其它溶剂(如水等),“→”写成“=”统

1、依纲务本,突出基础

以“两纲一本”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过关,跳出题海战术及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度挖掘,注意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不但在题型比例、难易比例、知识内容和范围等方面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而且在能力考查、试题形式、考查重点等方面也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之内。近几年全国理综化学考纲修改幅度很小,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第一轮复习时,建议参考2010年化学《考试大纲》,尤其要提醒的是,要学习和研究新课程《考试大纲》,通过分析两个《考试大纲》,了解化学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对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内容比例、分数比例、样题示例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使复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材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近几年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主,都是常规试题,难度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4道试题,二道无机题,一道实验题,一道有机题。涉及的内容和实验素材也都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试题在坚持以问题立意命题原则的同时,注意与课本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回归教材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回归教材”不能流于形式,重在落实。要认真掌握考点知识的要点。要注意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还应注意它们的前因后果,选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注意使零碎的化学知识规范有序,使基础知识和内容网络化、系统化、立体化。把化学知识有序地贮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要经常利用一点时间检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情况,如听写教材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复述重要的概念、定律、原理等,以检查学生对双基的落实情况。第一轮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准确把握,要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要动辄谈主干而遗漏知识点,当然重点还是要突出。落实双基,要到边到角、不留死角。你不知道哪个知识点会考,哪个知识点不会考。要注意阅读教材,精读教材,以本为纲,要注意教材中重要的叙述,重要的定律,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等。高考评分细则是以中学教材为依据制定的,要确立教材的“标准”地位,不能以资料或某次联考的参考答案作为我们的“标准”。如:化学方程式

中标不标“↑”、“↓”,标不标反应条件,标什么反应条件,用“=、“→”还是“”等都是以中学教材为依据,以中学教材为标准的。

2、精讲精练,突出化学计算

高三总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总觉得这要讲,那也要讲,不讲心理不舒服,不讲怕学生没有复习到,讲了心理才舒服,讲了心里才踏实。但“教是为了不教”,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高考复习中也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是精讲多练,而是要精讲精练。教师要研究高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选精编习题,诊断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精讲,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时间真正用到刀刃上。精选的例题或习题,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教师的精讲主要体现指导性和技巧性。要做到内容要精、时间要少、方法要新、学生要动。学生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手,要先思考,先分析解答,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做题、解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精练要体现:试题的典型性,审题的严密性,方法的技巧性,答题的规范性。所以要做到精讲精练,首先要做好的是精选精编,现有的复习资料不能完全照搬,否则会浪费学生很多的时间而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学生能做到精练,就有时间思考,并且是真正意义的独立作业,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来精讲,学生才能够迅速地消化吸收,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计算是近几年高考重点关注的部分之一,要注意研究今年高考试题中有关计算部分的试题特点。注意化学计算与其它部分内容的联系。有关物质的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核心内容,要注意到加强对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基本的计算技能的复习和训练,尤其是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是化学计算的载体,加强化学计算与这些内容之间的综合训练。同时要注意把握化学计算复习的标高,不宜太难太深,以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

3、加强专题训练,突出考试重点和热点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中,要进行一些专题训练或专题讲座,专题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解题方法和规律性方面的。如近几年高考热点:氧化一还原反应规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机框图题突破口的选择及综合分析,有机信息迁移推断题的解题方法,选择题答题技巧,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分析等。专题训练和讲座要注意抓规律性。要求学生审题时不仅要读出题目表面条件,更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对典型题目要展开思路,寻找解题的一般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抓住了规律性,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就会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高。

要求学生要有专门的错题集。要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标记在错题之下,防止以后再错。要把作业和考试中的典型习题、老师精选的例题中的精彩思路、解题方法等收集汇编成好题集。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4、重视化学实验,突破得分瓶颈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学生不做实验是学不好化学也是考不好化学的。学生要认真亲自动手完成教材规定的所有的学生实验外,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时,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安排适当的时间如3—4月份为高三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使之弄清每一步操作,每套装置的作用,从而提高解答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在高考化学实验题中,考生失分最多的还是考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所以我认为在实验复习中,要注意抓表达。如高考中关于实验操作的答题考生得分率一般都很低,考生语言随意性强,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白话连篇。如学生常将“玻璃棒”说成“玻璃棍”、“活塞”说成“阀门”、“开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成“检察试管的密封性”、“查漏”等等。所以考生必须平时学会积累化学规范语言,这样才能在高考多得分,少失分。

对于化学基本操作规程的描述: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又不能太啰嗦。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对于化学方案评价的描述:应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

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实验方案加以评价,对比分析出该实验方案在各方面的优缺点。

对于装置的作用或目的的描述:应该“具体”,并从反面说明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不能投机取巧,无针对性。如制取氯气实验的最后一个装置的作用,正确的回答应为:“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不规范的回答为:“尾气处理,”“吸收尾气”等。

对于离子或物质检验、实验设计的描述:应该按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来描述。如设计一实验检验某一无色盐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用一支试管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稀HNO3,若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要勤动手。实验复习中,即要求学生动手做又要求学生动笔写。实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动手实验过程中慢慢体会。实验描述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述上,要体现在书面表达中,要善于从课本中的文字表述中体味,做到既简又准。

总之,要重视实验及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画简单装置图特别是简笔画画装置图的能力。

5强化综合模拟,注重规范化训练

考生在第Ⅱ卷答题中最让人心疼的失分是因为不规范答题。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不配平,不标明条件,不标“↑”或“↓”,将“=”写成“→”、

“或将“→”写成“=”或“”; ”,如不按答题位置答题,超出答题位置答题。

如不按答题要求答题,例如要求写化学式而答为名称,要求写化学名称而答为俗名(乙醇答为酒精)、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烯的用途而直接用文字叙述。应该填“否”却填成“不是”、“不”、“不行”、“不能”等。

如化学式书写不规范,CuO→CaO、MnO→mno、C9H10O3 →C9H10O3等。如有机

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将苯环写成“ 、 ”将—COOH写成—C—OOH等,将—OH写成OH—,将—CHO写成CHO—等。这些叫“低级错误”也好,称“习惯性错误”也罢,但这样的失分的确令人痛心。

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近两年高考主观题的答题设置看,前几年用化学用语答题占到70%以上,而近两年文字表述达40%-45%,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简要阐明理由,如何抓住关键点及语言表达的规范。要规范教学语言,很多学生的错误有些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板书不够规范造成的,如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有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纠错不力,化学中一些易错的关键词要象语文课上的汉字一样默写纠错。

从另一方面看也体现学生的能力缺陷,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高三总复习,要告诉学生规范的答题要求,要让考生知道高考的评分原则。

荆州市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质量分析

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贵

一、2010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

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湖北卷)中化学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基本思想,忠实教材基本知识体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考查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中仅有学科内综合,而无学科间综合,大多数试题和平时训练的试题较为接近,无偏题、怪题,试卷在难度上较2009年有所增加;试卷在题型、题量以及试题的编排顺序等都与2009年高考保持了相对地稳定性。其中化学试题共有12题(8道选择题,共48分,推断题、实验题、有机题等四道非选择题,共60分),满分108分。其考查内容见下表:

2009年、201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化学部分考查内容:

从总体上讲,2010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化学)有如下特点: 1、2010年的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化学核心内容的考查,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具体知识分布为:

(1)元素及化合物48分,是全卷所占份量最重的内容,分别为第6、7、11(有机物的性质)、28(物质的推断)、30(有机题)。

(2)化学用语6分,第8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理论部分33分,第9题电离平衡及pH的计算,第10题电化学原理,第13题晶体结构,27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份量的加重体现了新的命题小组对化学理论的重视。

(4)化学计算20分,第9题、第12题、第27题中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这说明对化学计算的要求要高于前几年。

(5)化学实验15分,第29题。

2、2010年化学试题还推陈出新,重视经典题改编以及文字的表述。 本套试题充分阶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试题的难度不是体现在对知识深度的挖掘,而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分类归纳及综合提炼,学生普遍反映的难题28题物质的推断所涉及的物质是最常见的,但由于试题的呈现形式由原来的框图形式改为文字描述,且答案更开放,需要同学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强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而29题实验的设计思想也是中学用得最多的,但改变了给出实验装置考察学生实验技能的定式,与2009年第29题虽相似,但更另开放。

本试题做到了新编原创及旧题改造,充分发挥了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功能。通过近两年化学试题的对比,我们看到今年的全国卷在2009年全国Ⅰ、Ⅱ卷的基础上使课改形势下的高考题型更加成型。今年的27题与2009年全国Ⅱ卷的27题如出一辙甚至题给图像也相差不多,28题无机推断题与2009年全国Ⅱ卷29题给出12种离子根据化合物的溶解性、酸碱性及相互反应现象推断出六种化合物的题目并无二样,只是今年的题目更开放,标准答案也是首次出现多种答案均可得分的情况,29题是2009年全国Ⅰ卷27题的翻版,只是增加了简笔画,而CO的检验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30题与2009年的有机题的考察方式相同,仍然突出有机化学的热点——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全卷难度较2009年有所增加,今年二卷化学均分20.45分,较去年的23.08降了2.63分。

二、2009高考试卷评析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 B、沸点:NH3>PH3>AsH3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简析:相对分子质量:AsH3>PH3,二者结构与性质都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沸点:NH3>AsH3>PH3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简析: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4O;酸性:H2 CO3>HclO,B正确;复分解反应中,弱酸不能制强酸,所以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将NH3 通入热的C 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OH)2甚至是[Cu(N H3)4] 2+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

D.将铜屑加入Fe溶液中:2Fe+Cu=2Fe+Cu

3+3+2+2+

简析:稀硫酸只能将Fe氧化为Fe2-,A错;Fe3 O3溶于盐酸既生成Fe2-又生成Fe3-,且B、C方程式电荷都不守恒,B、C错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若1mL

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D. 1.010mol/L盐酸的pH3.0,1.010mol/L盐酸的pH8.0

简析:酸溶液稀释后溶液pH增,A错,常温下,滴有酚酞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pH约为8.2,大于7,B错,pH=-gc(H-)无论外界条件如何,盐酸的pH只与溶液中c(H-)有关,C答案正确;D答案仅在温度为25℃时正确,其他温度下不正确

3

8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I3+2e→3I

2TiO2/S+3I→2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简析:由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池工作时,TiO2电极作负极(2TiO2/S+3I→2TiO2/S+I3),导电玻璃作正极(I3+2e→3I),所以A错误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简析:①反应产物中含有羧基和溴原子;②反应产物中官能团有羟基和溴原子;③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碳碳双键;④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溴原子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3﹕1 B、5﹕3 C、2﹕3 D、1﹕2

简析:n(P)/n(Cl)=3.48,由十字交叉法得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简析:SiO2晶体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1,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中,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

27. 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

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 ; 实验③:v(C)= ;

问题(1)答案为:②曲线为加催化剂,理由是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分值设定[0,1,2]。③曲线为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分值设定[0,1,2]。阅卷操作中每问把握三个得分点,改变条件1分,理由1分,理由中只答一点不得这一分,理由所用词语只要与标答意思一致皆可得分,在回答理由时多答无错得分,多答见错不得分。

问题(2)答案为:40% 0.060mol/L。两个计算比较容易评分,国标中40%写成0.4给分。分值设定[0,2,4]。

问题(3)第一空填“>”或“大于”或H>0均给分,判断其理由是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分值设定[0,1,2,3],评分时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温度升高,二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答成A物质的平衡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或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均给分,而对平衡正向移动中“平衡”和“移动”两词中至少要有一词才给分。若答成化学反应正向进行则不得分。

问题(4)答案为:0.0133mol/L·min 0.0106 mol/L·min。其中vB、vC的计算数值及单位均正确各得两分,否则得0分。分值设定[0,2,4]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1)文字表达不规范,如问题(1)的理由未指明平衡状态、平衡移动未指明方向,温度改变未指明升温,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写成化学反应正向进行。(2)书写不规范,如将%写成一“/”上下两点等,mol/L写成MOL/L或mol/l等,特别是将mol/(L·min)写成mol/L·min的错误达30%以上,实在太可惜,第(2)问H_________0,很多学生写在成“放热”。(3)理解错误,本题是要根据图像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但很多学生答成因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放热。

28.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 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 将A分别加入其它物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 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溢出; ④ 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

标准答案为:(1)A NH3·H2O或NH3 ;E H2SO4 F AgNO3 各2分,分值设定[2,4,6] 。C BaCl2(3分)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同样给分。分值设定[0,2,3]。

(2)B Na2CO3或K2CO3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分值设定[0,1,2,3]。 D Al2(SO4)3或MgSO4 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D写为KAl(SO4)2及MgSO4,且检验正确完整给3分。分值设定[0,1,2,3]

评分时把握将A、E、F答在问题(2)中不得分,C定为CaCl2同样给分,将B和D作为可确定的物质答在第(1)问中得1分,将C中增加BaBr2等、B中增加NaHCO3或KHCO3、(NH4)2CO3等见错没分。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认真,将A推成NH4NO3或NH4Cl,将B推成NaHCO3、KHCO3或(NH4)2CO3(不常见、不稳定),将E推成H2O2、CCl4,只注意了无色油状而未注意其它性质,(2)Na2CO3、K2CO3的鉴别知道用焰色反应,但在描述现象时出错,如很多学生说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呈黄色则为Na2CO3,呈紫色为K2CO3,殊不知透过蓝色钴玻璃黄色光已被完全吸收,还有学生答成通过焰色反应,若呈黄色为Na2CO3,否则为K2CO3,太过武断。还有将C判为不可确定的BaCl2 和CaCl2,从而造成无法鉴别而丢分。(3)关键字错误,如将“焰色”写成“陷色”、“颜色”将钾的焰色记成蓝紫色等。

29.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

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

)验证CO的方法是 ;

标准答案为:(1)

(2)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问题(1)分值设定[0、1、2、3、4]。 ①4个装置每个1分;②试管须为长方形,玻璃导管须长进短出,试管上须画出胶塞,否则不给分。③未连接不给分,无加热符号不给分。④标号未写不影响本步得分。

问题(2)分值设定[0、1、2、3、4]每行三空完全正确得1分,有1处错误得0分,第(1)题画图时未标号,本小题不得分。

总原则:出现错误与正确相矛盾不得分。饱和硫酸未写出..NaHCO3溶液和浓.

带点的字不得分,第四个装置药品未写“干燥”二字不扣分,仪器中所加物质的作用为与CO2反应产生CO或答成反应物或制CO给分,只答反应或反应装置不给

分。第五个装置吸收CO2用NaOH溶液、KOH溶液或Na2CO3溶液均给分。制CO后

只吸收CO2给分,只吸收水不吸收CO2不给分,验证CO2是否吸干净不作要求。

学生中存在的错误:

1)设计思路

① 首先检验CO2,②无除HCl或无干燥装置,③缺少吸收CO2的装置。

2)装置

① 仪器无编号,②不用试管而用锥形瓶、洗气瓶、干燥管等,③不用橡皮塞,④不用指定的加热符号而画酒精灯,⑤导管短进长出或画成一般齐,⑥装置未连接,⑦装置尾封。

3)试剂

①用NaOH、Na2CO3、CaO或碱石灰等碱性物质吸收HCl(也把CO2吸收),②

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③用五氧化二磷固体吸收水蒸气,④用焦炭而不用木炭。

4)规范性

①化学述语出错如“饱和”写成“饱合”

“木炭”写成“木碳”。

②表达不规范如NaOH未指明溶液,吸收HCl写成吸收盐酸。

30.(15分)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标准答案为:(1)(CH3)2CHC≡CH;3-甲基-1-丁炔

补充以下细则:

(1)将结构式写成键线式得分,写成分子式不得分, 名称写成“3-甲基丁炔”、“异戊炔”得分,名称中有中文文字或“,”“-”错误不得分,分值设定[0,1,2,3]

(2)①反应方程式中缺少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结构式有错误不得分。将Br2写在箭头上不得分,“→”写成“

一扣1分。分值设定[0,1,2]

(3)①缺少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结构式有错误、反应式未配平以及不合理的催化剂(如氢氧化钠等)均不得分。②反应条件不完全如未写加热符号“△”、“H+”或将“H+”写成“硫酸”或“催化剂”、 “→”写成“=”或“”统一扣1分。③“→”写成“

值设定[0,1,2]

(4)将“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写成“氢化反应”或“加氢反应”“氢化反应”、“取代反应”写成“水解反应”均得分,反应类型名称未写“反应”二字本次未扣分。分值设定[0,1,2]

(5)正确写出CH3CH=CH-CH=CH2或其顺式和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何一个均得2

分,除标答外,如另写出CH2=CHCH2CH=CH2结构不扣分,多写其它结构式每个扣2

分,最多扣4分。分值设定[0,2,4]

(6)将结构式写成键线式不扣分。分值设定[0,2]

学生中存在的错误:

(1)审题错误,审题漏了“只有一个官能团”“有支链”而分别将A的结构简式写成了二烯烃或2CH2CH3等。名称不规范,“,”“-”多写、错写、

漏写。

(2)结构式错误,包括碳链错误、双键位置错误,及多写不必写的反应条件如“催化剂”“光照”等。

(3)中的结构式中原子不在同一行时未用短线连接。

三、对2011届高考复习的建议

新一轮的化学总复习已经开始,各学校都已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如何搞好2011届高考的复习备考,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 “H+”催化剂写成“浓硫酸”不扣分,分”或“

”不得分;②反应溶剂未写“CCl4”不扣分;反应溶剂写成其它溶剂(如水等),“→”写成“=”统

1、依纲务本,突出基础

以“两纲一本”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过关,跳出题海战术及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度挖掘,注意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不但在题型比例、难易比例、知识内容和范围等方面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而且在能力考查、试题形式、考查重点等方面也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之内。近几年全国理综化学考纲修改幅度很小,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第一轮复习时,建议参考2010年化学《考试大纲》,尤其要提醒的是,要学习和研究新课程《考试大纲》,通过分析两个《考试大纲》,了解化学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对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内容比例、分数比例、样题示例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使复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材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近几年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主,都是常规试题,难度适中。第Ⅱ卷非选择题4道试题,二道无机题,一道实验题,一道有机题。涉及的内容和实验素材也都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试题在坚持以问题立意命题原则的同时,注意与课本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回归教材是这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回归教材”不能流于形式,重在落实。要认真掌握考点知识的要点。要注意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还应注意它们的前因后果,选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注意使零碎的化学知识规范有序,使基础知识和内容网络化、系统化、立体化。把化学知识有序地贮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要经常利用一点时间检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情况,如听写教材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复述重要的概念、定律、原理等,以检查学生对双基的落实情况。第一轮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准确把握,要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要动辄谈主干而遗漏知识点,当然重点还是要突出。落实双基,要到边到角、不留死角。你不知道哪个知识点会考,哪个知识点不会考。要注意阅读教材,精读教材,以本为纲,要注意教材中重要的叙述,重要的定律,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等。高考评分细则是以中学教材为依据制定的,要确立教材的“标准”地位,不能以资料或某次联考的参考答案作为我们的“标准”。如:化学方程式

中标不标“↑”、“↓”,标不标反应条件,标什么反应条件,用“=、“→”还是“”等都是以中学教材为依据,以中学教材为标准的。

2、精讲精练,突出化学计算

高三总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总觉得这要讲,那也要讲,不讲心理不舒服,不讲怕学生没有复习到,讲了心理才舒服,讲了心里才踏实。但“教是为了不教”,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高考复习中也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是精讲多练,而是要精讲精练。教师要研究高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选精编习题,诊断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的精讲,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时间真正用到刀刃上。精选的例题或习题,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教师的精讲主要体现指导性和技巧性。要做到内容要精、时间要少、方法要新、学生要动。学生要动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手,要先思考,先分析解答,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学生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做题、解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精练要体现:试题的典型性,审题的严密性,方法的技巧性,答题的规范性。所以要做到精讲精练,首先要做好的是精选精编,现有的复习资料不能完全照搬,否则会浪费学生很多的时间而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学生能做到精练,就有时间思考,并且是真正意义的独立作业,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来精讲,学生才能够迅速地消化吸收,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计算是近几年高考重点关注的部分之一,要注意研究今年高考试题中有关计算部分的试题特点。注意化学计算与其它部分内容的联系。有关物质的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核心内容,要注意到加强对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基本的计算技能的复习和训练,尤其是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是化学计算的载体,加强化学计算与这些内容之间的综合训练。同时要注意把握化学计算复习的标高,不宜太难太深,以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

3、加强专题训练,突出考试重点和热点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中,要进行一些专题训练或专题讲座,专题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解题方法和规律性方面的。如近几年高考热点:氧化一还原反应规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机框图题突破口的选择及综合分析,有机信息迁移推断题的解题方法,选择题答题技巧,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分析等。专题训练和讲座要注意抓规律性。要求学生审题时不仅要读出题目表面条件,更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对典型题目要展开思路,寻找解题的一般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抓住了规律性,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就会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高。

要求学生要有专门的错题集。要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标记在错题之下,防止以后再错。要把作业和考试中的典型习题、老师精选的例题中的精彩思路、解题方法等收集汇编成好题集。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4、重视化学实验,突破得分瓶颈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学生不做实验是学不好化学也是考不好化学的。学生要认真亲自动手完成教材规定的所有的学生实验外,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时,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安排适当的时间如3—4月份为高三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使之弄清每一步操作,每套装置的作用,从而提高解答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在高考化学实验题中,考生失分最多的还是考生不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所以我认为在实验复习中,要注意抓表达。如高考中关于实验操作的答题考生得分率一般都很低,考生语言随意性强,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白话连篇。如学生常将“玻璃棒”说成“玻璃棍”、“活塞”说成“阀门”、“开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成“检察试管的密封性”、“查漏”等等。所以考生必须平时学会积累化学规范语言,这样才能在高考多得分,少失分。

对于化学基本操作规程的描述: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又不能太啰嗦。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对于化学方案评价的描述:应从实验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

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实验方案加以评价,对比分析出该实验方案在各方面的优缺点。

对于装置的作用或目的的描述:应该“具体”,并从反面说明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不能投机取巧,无针对性。如制取氯气实验的最后一个装置的作用,正确的回答应为:“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不规范的回答为:“尾气处理,”“吸收尾气”等。

对于离子或物质检验、实验设计的描述:应该按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来描述。如设计一实验检验某一无色盐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用一支试管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稀HNO3,若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要勤动手。实验复习中,即要求学生动手做又要求学生动笔写。实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动手实验过程中慢慢体会。实验描述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述上,要体现在书面表达中,要善于从课本中的文字表述中体味,做到既简又准。

总之,要重视实验及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画简单装置图特别是简笔画画装置图的能力。

5强化综合模拟,注重规范化训练

考生在第Ⅱ卷答题中最让人心疼的失分是因为不规范答题。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不配平,不标明条件,不标“↑”或“↓”,将“=”写成“→”、

“或将“→”写成“=”或“”; ”,如不按答题位置答题,超出答题位置答题。

如不按答题要求答题,例如要求写化学式而答为名称,要求写化学名称而答为俗名(乙醇答为酒精)、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烯的用途而直接用文字叙述。应该填“否”却填成“不是”、“不”、“不行”、“不能”等。

如化学式书写不规范,CuO→CaO、MnO→mno、C9H10O3 →C9H10O3等。如有机

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将苯环写成“ 、 ”将—COOH写成—C—OOH等,将—OH写成OH—,将—CHO写成CHO—等。这些叫“低级错误”也好,称“习惯性错误”也罢,但这样的失分的确令人痛心。

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近两年高考主观题的答题设置看,前几年用化学用语答题占到70%以上,而近两年文字表述达40%-45%,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简要阐明理由,如何抓住关键点及语言表达的规范。要规范教学语言,很多学生的错误有些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板书不够规范造成的,如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有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纠错不力,化学中一些易错的关键词要象语文课上的汉字一样默写纠错。

从另一方面看也体现学生的能力缺陷,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高三总复习,要告诉学生规范的答题要求,要让考生知道高考的评分原则。


相关文章

  • 2010年湘西州高考质量分析报告
  • 2010年湘西州高考质量分析报告 湘西州高指办 2010年我州高考相比09年有较大的进步,学科成绩.上线率.上线人数等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州三本以上整体上线率(含复读生,音体美等)达到56.8%,专科上线率40%,合计整体上线率96.8%. ...查看


  • 2010年领导在高考工作会议讲话
  • 2010年领导在高考工作会议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大会,既是县委.县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县教育系统的一大喜事.盛事.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2009年高考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受到表彰的优胜学校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 ...查看


  • 作文素材:描写冬天天气的优美段落
  • 高考知识 [冬天的风]冬天还没有到,可是天气已经冷得不行了.狂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听见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好像老虎在怒吼.狂风吹得我家的窗户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害得那些老年人睡觉 ...查看


  • 2010年关于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
  • ****中学 关于"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教学质量提升年"的指导思想,全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我校严格依照县教育局关于&q ...查看


  • 2010-201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 高三下学期复习备考计划 一.复习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以及<考试大纲>,明确复习教学要求.关注安徽<2010年考试大纲>与<2011年考试大纲>之间变化. 2.研究高 ...查看


  • 教育热点问题论文
  • 主持人: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方面,应试教育还是占主导地位,那么,我们有什么措施来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否可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这种转变?这个转变预期需要多长时间? 周济:这个提问可能不够全面,现在我们还不能说我们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现 ...查看


  • 朱亚文局长在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09-
  • 来源:   阅读次数:331 发布时间:2010-09-27 字体:[大  中  小][关闭窗口]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研讨会 ...查看


  • 2010年命题意图上海招考热线
  •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 语文--稳定中体现课改精神 变化中彰显命题追求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卷的命制在稳定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变化中彰显试题的选拔功能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1.阅读材料的选文的重要性是 ...查看


  • 250篇高考经典模拟作文题导写及佳作展示(上辑)
  • 高考作文案例:请以"承受"为题,写- 名校试题速递:南京市2011届高三三- 2011高考作文猜想及范文(来源:三- 高考作文案例:"生活的境界"导写及- 高考作文案例:2011年高考模拟命题- 高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