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讲义 补充版

1.风景园林相关概念

1.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1.1.1“园林”概念的历史变迁

园林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

等等。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

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

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

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1.1.2“园林”的综合性

形式: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

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

以及休养胜地。

内容: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构筑物、道路、植物、动物 。

选址:园林选址已不拘泥于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广泛建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

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

用材:使用的材料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了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

术手段。

作用: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

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

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

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1.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包括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以及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1.2.1“landscape”概念的历史变迁

四大属性:空间属性(人居)

时间属性(历史)

经验属性(美学)

生命属性(生态)

1.2.2“景观”概念的历史变迁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

景(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的描述。“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

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

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各种词典对“景观”的解释也是把“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首位。

1.3风景园林

1.3.1“风景园林”的含义

是一门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是保持和创造人

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

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1.3.2“风景园林”的综合性

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

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 质学、自然地

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

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

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

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

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

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

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1.4绿化

人类为了农林生产,减低自然灾害,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而在居民区和公园等地栽植防

护林、树木、农作物等的活动。

1.4.1“绿化”概念的历史变迁

"绿化"一词源于前苏联,是"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简称,在中国大约有50年的历史。在国土

范围内,一般将普遍的植树造林称之为"绿化";在城市范围内,一般将郊区的荒山植树和农

田林网建设称为"绿化";在市区范围内,将普通的植物种植和美学质量一般的绿色空间建设

称为"绿化"。

1.5风景园林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

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公园、街头绿地、风景名胜区、

城市绿地 1.6风景园林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

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

用。其内容包括视觉景现(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创造符合生态原则的

环境空间)、人文景象(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内容。但现阶段景观学还没有形成一

套完整、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景观规划师往往借鉴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景观的规

划与设计。目前,生态规划的思想,土地利用规划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等被广

泛应用在景观规划领域。

程序:自然环境、设计条件的研究

确定计划任务

制定设计任务

制定技术设计

制定施工设计

1.7风景园林管理

1.8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园林是指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等人为因素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然美的人类

生活环境空间。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包括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以及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1.9风景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泛指自然景色景象,反映的是

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

济景观、文化景观。

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和管理的对象。

1.10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关系

园林是指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等人为因素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然美的人类

生活环境空间。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风景园林是中国传统语汇园林的现代发展,因此,前者现代,后者传统。

风景园林将园林的范畴加以拓展,前者整体,后者局部。

1.11园林和绿化的关系

"绿化"一词源于前苏联,是"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简称,在中国大约有50年的历史."园林"

一词为中国传统用语,在中国已有1800年历史。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

组成要素之一,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园林是对其各组

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

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意思;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

态效益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

⑴在国土范围内,一般将普遍的植树造林称之为"绿化",将具有更高审美质量的风景名胜区

等优美环境称为"园林";

⑵在城市范围内,一般将郊区的荒山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称为"绿化",将市区的绿色空间称

为"园林";

⑶在市区范围内,将普通的植物种植和美学质量一般的绿色空间建设称为"绿化",将经过精

心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公园、花园称为"园林"。

1.10景观和绿化的关系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绿化是人类为了农林生产,减低自然灾害,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而栽植防护林、路旁树

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各种植物的活动。

绿化是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工作对象之一,从属于景观。绿化是园林的基础,园林是绿化的

发展和提高。

1.13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的关系

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景观规划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

发。

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

较小尺度 较大尺度

艺术的 科学的

主观的 客观的

人文的 自然的

2.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2.1地形 2.1.1地形利用与改造

顺应地形:场地植被,特别是树木要多年长成;场地历经时间沉淀,存有历史记忆,甚至

具有文物价值;场地现有材料和结构的保护有助于完善生态与持续发展

改造地形

结合地形

强化地形

保留地形

风水格局

2.1.2地形造景

地形造景作为艺术品

地形造景与环境生态

地形造景与哲学诉求

2.3水体

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

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2.1水的形式与特性

水的形式:平静、流动、跌落、喷涌

水的特性:可塑性、折射性、倒影、波浪

2.2.2水景的造景手法

基底与背景:视域开阔的水面,有烘托周围景物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作用

空间的联系:水面可将不同的景观空间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感。

视觉的焦点:利用声音造型等设计手段引起观赏者的注意

2.2.3水景的生态途径

Tanner spring park London wetland central 2.2.4水景设计的原则

因地制宜:考察当地条件,形成适时适地的特色;

维护生态:利用雨水中水,节约用水,循环利用; 顾全管养:保持水质,规模适宜;

保障安全:驳岸设计,水流速度,漂浮物污染;

崇尚科学:艺术与科学统一。

2.4植物

2.4.1植物的物理特性

色彩

形态

质感

2.4.2植物的功能作用

调节气温

增加湿度

制造氧气

滞尘减噪

杀菌抗污

蓄水保土

2.4.3园林植物的种类

树木(乔木灌木)

草坪及地被

花卉

2.4.4种植设计的类型

按植物类型分类树木、地被、花卉种植设计

按植物生境分类陆地、水中种植设计

按空间环境分类室外、室内、屋顶种植设计

2.4.5种植设计的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2.4.6种植设计的方法

A.环境保护,不应有裸露泥土,用草皮或多年生花卉覆盖地表,防风种植,尽量用原有植

被,配置本土或当地树种。

B.游园活动,儿童活动区、体育运动区周边应种植林带与其他分区分隔,安静休息区应用

密林隔离。

C.艺术布局,考虑植物的四季季相,全国及分区的基调和主要树种,多样化的种植类型。

D.具体图纸内容,全国种植规划图,种植设计图,重点部分的种植设计。

种树:孤植、对植、树列、树丛(2株树丛,3株树丛—不等边三角形,4株树丛—3+1,5

株树丛—4+1或3+2)、树群(20-30株)、树林(疏林0.4-0.6,密林0.7-1.0)

树丛要有视觉冲击力,不要太死板。

2.5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

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6小品

2.6.1小品的含义

一般放置在室外环境中的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艺

术品。源于佛教,意为佛经的简体形式。

2.6.2小品的特点2.6.3小品的分类:供休息、供照明、展示性、服务性、装饰性

2.6.4小品的设计

原则:反映历史文化、强化设计思想、组织景观空间、完善使用功能

解构主义:反对权威,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中心,与结构主义对立,让整体破碎化,从另

一种方式重新组合甚至不组合。

3.风景园林设计范畴

宏观:区域,风景名胜区

中观:市域,广场、校园

微观:城域,庭园、花园

4.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4.1关于对象认知的理论 4.1.1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含义:景观空间“建筑外部空间”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比自然

更有意义的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类型 1.按空间占有程度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

2.按空间围合程度分,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

3.按空间心理感受分,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限定

围合:封闭半封闭

覆盖:空间加顶

高差:跌宕起伏

材质:对比凸显

设立

风景园林空间的组合:序列与节奏、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

风景园林空间的体验

1.视觉形象层面

a.景观空间模数(20-30m,25m为空间模数)

b.边界围合感:围合实体的封闭程度及绝对高度(30cm可平坐 60cm可半坐 90cm手可

放平 120cm肘可依 150cm手可搭 180cm不可及),实体与空间的高宽比 c.tanα

α=45°观赏建筑物细部的最佳位置

α=27°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细部

α=18°能看到建筑物全貌

d. D/M=1较适宜;

D/M

D/M>1给人开阔感较大。

2.心理感知层面

a.格式塔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优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任何形式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和构建的结果,而不是客观本身就有的。

b.组织原则

接近原则,挨着较近的物体会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

类似原则,按形态、颜色、组织方式来给事物分类;

连续原则,虽然被打断但感觉还是一条直线;

图形与背景原理

3.精神文化层面

4.1.2环境与行为

对环境与行为关系的考察

A.必要性活动:属于一些不自由的活动,与外部关系不大,如购物、上班、候车、学习、

工作。

B.自发性活动: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

会发生,如散步、驻足。

C.社会性活动:又称连锁性活动,在多数情况下,由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而来,

是公共空间中有依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交谈、展览、儿童游戏。

了望-庇护理论

英国地理学家阿普尔顿1975年提出,他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以猎人和猎物双重身份出现

的。作为猎人,他需要了望寻找他的猎物,为避免成为猎物,他需要景观给他提供庇护的

场所。对于景观设计启示在于考虑人的这种天然本性,在环境中有庇护的需要,即场所的

安全性,考虑别人而不别人看到的需求。

领域性、个体性、尽端倾向、依托的安全感

4.1.3可持续发展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发展目标:生态健全+社会公平+精神愉悦

最终目的: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相关理论思想

个案:地形造景(米尔溪土地工程、肯特)

棕地再生(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场地问题:污染问题(土壤、水体),经济问题

潜在优势:地理位置,利用原有基础建筑,引起游客思想共鸣,场地功能延伸。

设计原则:最少的破坏,尊重当地生态系统, 水的循环利用。

4.1.4系统理论

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原则

生态系统

风景园林知识系统

斑块: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斑块是有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底)

在性质或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

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的线性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基质:斑块镶嵌于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形式,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风景:地球演化而形成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在自然界按自身客观规律演替运

行给人的主观意识以美感的景观。

棕地是一些因为现实或者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多为工业用地,也可以是还在利用的旧工业区,规模可大可小,但与其他用地的主要区别是棕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1.风景园林相关概念

1.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 1.1.1“园林”概念的历史变迁

园林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

等等。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

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

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

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1.1.2“园林”的综合性

形式: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

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

以及休养胜地。

内容:地形、地貌、水体、建筑、构筑物、道路、植物、动物 。

选址:园林选址已不拘泥于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广泛建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

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

用材:使用的材料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了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

术手段。

作用: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

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

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

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1.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包括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以及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1.2.1“landscape”概念的历史变迁

四大属性:空间属性(人居)

时间属性(历史)

经验属性(美学)

生命属性(生态)

1.2.2“景观”概念的历史变迁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

景(包括所罗门寺庙、城堡、宫殿在内)的描述。“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

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

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各种词典对“景观”的解释也是把“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首位。

1.3风景园林

1.3.1“风景园林”的含义

是一门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是保持和创造人

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根本使命是

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1.3.2“风景园林”的综合性

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

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 质学、自然地

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

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

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

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

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

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

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1.4绿化

人类为了农林生产,减低自然灾害,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而在居民区和公园等地栽植防

护林、树木、农作物等的活动。

1.4.1“绿化”概念的历史变迁

"绿化"一词源于前苏联,是"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简称,在中国大约有50年的历史。在国土

范围内,一般将普遍的植树造林称之为"绿化";在城市范围内,一般将郊区的荒山植树和农

田林网建设称为"绿化";在市区范围内,将普通的植物种植和美学质量一般的绿色空间建设

称为"绿化"。

1.5风景园林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

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公园、街头绿地、风景名胜区、

城市绿地 1.6风景园林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

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

用。其内容包括视觉景现(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创造符合生态原则的

环境空间)、人文景象(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内容。但现阶段景观学还没有形成一

套完整、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景观规划师往往借鉴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景观的规

划与设计。目前,生态规划的思想,土地利用规划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等被广

泛应用在景观规划领域。

程序:自然环境、设计条件的研究

确定计划任务

制定设计任务

制定技术设计

制定施工设计

1.7风景园林管理

1.8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园林是指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等人为因素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然美的人类

生活环境空间。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包括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以及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1.9风景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泛指自然景色景象,反映的是

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

济景观、文化景观。

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和管理的对象。

1.10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关系

园林是指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与建筑等人为因素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具有自然美的人类

生活环境空间。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风景园林是中国传统语汇园林的现代发展,因此,前者现代,后者传统。

风景园林将园林的范畴加以拓展,前者整体,后者局部。

1.11园林和绿化的关系

"绿化"一词源于前苏联,是"城市居住区绿化"的简称,在中国大约有50年的历史."园林"

一词为中国传统用语,在中国已有1800年历史。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

组成要素之一,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园林是对其各组

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

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意思;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

态效益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

⑴在国土范围内,一般将普遍的植树造林称之为"绿化",将具有更高审美质量的风景名胜区

等优美环境称为"园林";

⑵在城市范围内,一般将郊区的荒山植树和农田林网建设称为"绿化",将市区的绿色空间称

为"园林";

⑶在市区范围内,将普通的植物种植和美学质量一般的绿色空间建设称为"绿化",将经过精

心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公园、花园称为"园林"。

1.10景观和绿化的关系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具有审美艺术感觉的自然场地。

绿化是人类为了农林生产,减低自然灾害,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而栽植防护林、路旁树

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各种植物的活动。

绿化是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工作对象之一,从属于景观。绿化是园林的基础,园林是绿化的

发展和提高。

1.13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的关系

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景观规划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

发。

景观设计 景观规划

较小尺度 较大尺度

艺术的 科学的

主观的 客观的

人文的 自然的

2.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2.1地形 2.1.1地形利用与改造

顺应地形:场地植被,特别是树木要多年长成;场地历经时间沉淀,存有历史记忆,甚至

具有文物价值;场地现有材料和结构的保护有助于完善生态与持续发展

改造地形

结合地形

强化地形

保留地形

风水格局

2.1.2地形造景

地形造景作为艺术品

地形造景与环境生态

地形造景与哲学诉求

2.3水体

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

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2.1水的形式与特性

水的形式:平静、流动、跌落、喷涌

水的特性:可塑性、折射性、倒影、波浪

2.2.2水景的造景手法

基底与背景:视域开阔的水面,有烘托周围景物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作用

空间的联系:水面可将不同的景观空间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感。

视觉的焦点:利用声音造型等设计手段引起观赏者的注意

2.2.3水景的生态途径

Tanner spring park London wetland central 2.2.4水景设计的原则

因地制宜:考察当地条件,形成适时适地的特色;

维护生态:利用雨水中水,节约用水,循环利用; 顾全管养:保持水质,规模适宜;

保障安全:驳岸设计,水流速度,漂浮物污染;

崇尚科学:艺术与科学统一。

2.4植物

2.4.1植物的物理特性

色彩

形态

质感

2.4.2植物的功能作用

调节气温

增加湿度

制造氧气

滞尘减噪

杀菌抗污

蓄水保土

2.4.3园林植物的种类

树木(乔木灌木)

草坪及地被

花卉

2.4.4种植设计的类型

按植物类型分类树木、地被、花卉种植设计

按植物生境分类陆地、水中种植设计

按空间环境分类室外、室内、屋顶种植设计

2.4.5种植设计的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2.4.6种植设计的方法

A.环境保护,不应有裸露泥土,用草皮或多年生花卉覆盖地表,防风种植,尽量用原有植

被,配置本土或当地树种。

B.游园活动,儿童活动区、体育运动区周边应种植林带与其他分区分隔,安静休息区应用

密林隔离。

C.艺术布局,考虑植物的四季季相,全国及分区的基调和主要树种,多样化的种植类型。

D.具体图纸内容,全国种植规划图,种植设计图,重点部分的种植设计。

种树:孤植、对植、树列、树丛(2株树丛,3株树丛—不等边三角形,4株树丛—3+1,5

株树丛—4+1或3+2)、树群(20-30株)、树林(疏林0.4-0.6,密林0.7-1.0)

树丛要有视觉冲击力,不要太死板。

2.5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

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6小品

2.6.1小品的含义

一般放置在室外环境中的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艺

术品。源于佛教,意为佛经的简体形式。

2.6.2小品的特点2.6.3小品的分类:供休息、供照明、展示性、服务性、装饰性

2.6.4小品的设计

原则:反映历史文化、强化设计思想、组织景观空间、完善使用功能

解构主义:反对权威,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中心,与结构主义对立,让整体破碎化,从另

一种方式重新组合甚至不组合。

3.风景园林设计范畴

宏观:区域,风景名胜区

中观:市域,广场、校园

微观:城域,庭园、花园

4.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4.1关于对象认知的理论 4.1.1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含义:景观空间“建筑外部空间”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比自然

更有意义的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类型 1.按空间占有程度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

2.按空间围合程度分,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

3.按空间心理感受分,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限定

围合:封闭半封闭

覆盖:空间加顶

高差:跌宕起伏

材质:对比凸显

设立

风景园林空间的组合:序列与节奏、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

风景园林空间的体验

1.视觉形象层面

a.景观空间模数(20-30m,25m为空间模数)

b.边界围合感:围合实体的封闭程度及绝对高度(30cm可平坐 60cm可半坐 90cm手可

放平 120cm肘可依 150cm手可搭 180cm不可及),实体与空间的高宽比 c.tanα

α=45°观赏建筑物细部的最佳位置

α=27°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细部

α=18°能看到建筑物全貌

d. D/M=1较适宜;

D/M

D/M>1给人开阔感较大。

2.心理感知层面

a.格式塔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优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任何形式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和构建的结果,而不是客观本身就有的。

b.组织原则

接近原则,挨着较近的物体会把他们当做一个整体:

类似原则,按形态、颜色、组织方式来给事物分类;

连续原则,虽然被打断但感觉还是一条直线;

图形与背景原理

3.精神文化层面

4.1.2环境与行为

对环境与行为关系的考察

A.必要性活动:属于一些不自由的活动,与外部关系不大,如购物、上班、候车、学习、

工作。

B.自发性活动: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

会发生,如散步、驻足。

C.社会性活动:又称连锁性活动,在多数情况下,由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而来,

是公共空间中有依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交谈、展览、儿童游戏。

了望-庇护理论

英国地理学家阿普尔顿1975年提出,他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以猎人和猎物双重身份出现

的。作为猎人,他需要了望寻找他的猎物,为避免成为猎物,他需要景观给他提供庇护的

场所。对于景观设计启示在于考虑人的这种天然本性,在环境中有庇护的需要,即场所的

安全性,考虑别人而不别人看到的需求。

领域性、个体性、尽端倾向、依托的安全感

4.1.3可持续发展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发展目标:生态健全+社会公平+精神愉悦

最终目的: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相关理论思想

个案:地形造景(米尔溪土地工程、肯特)

棕地再生(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

场地问题:污染问题(土壤、水体),经济问题

潜在优势:地理位置,利用原有基础建筑,引起游客思想共鸣,场地功能延伸。

设计原则:最少的破坏,尊重当地生态系统, 水的循环利用。

4.1.4系统理论

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原则

生态系统

风景园林知识系统

斑块: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斑块是有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底)

在性质或外观上不同的空间实体。

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的线性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基质:斑块镶嵌于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形式,是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风景:地球演化而形成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在自然界按自身客观规律演替运

行给人的主观意识以美感的景观。

棕地是一些因为现实或者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多为工业用地,也可以是还在利用的旧工业区,规模可大可小,但与其他用地的主要区别是棕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相关文章

  • 司法考试民法学讲义:著作权的客体
  • 司法考试民法学讲义:著作权的客体 司法考试民法学讲义:著作权的客体.司法考试复习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法律教育网深知考生的艰辛,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著作权的客体是指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即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作品. 一 ...查看


  • 超声光栅与透明液体中声速的测量讲义
  • 实验4-1 超声光栅与透明液体中声速的测量 1932年,德拜(Debge)和席尔斯(Sears)在美国以及陆卡(Hucas)和毕瓜(Biguand)在法国,分别独立地首次观察光在液体中的超声波衍射的现象,从而提出了直接确定液体中声速的方法. ...查看


  • 人力资源管理大全
  • 大类目录: 1.HR 管理工具(28M ,100个文件左右): 2.HR 管理技术(16M ,80个文件左右): 3.HR 管理教程(23M ,80个文件左右): 4.HR 管理漫画(0.9M ,) 5.HR 管理实例(4M ,20个文件左 ...查看


  • 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讲义)
  • 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规章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颁发的规范性文件.是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本 ...查看


  • 揭示宇宙.生命起源与发展秘密的科学理论
  • > 点击下载文稿[内容同下文] 讲义122: 现在我们详细了解性质宇宙学第一个颠覆我们常规印象的实验.也是这个实验代表性质宇宙学正式迈向科学的舞台. 根据某个网站的实验民意测试,2万个人中绝大部分都认为是胡说八道,大概几十人认为有意思 ...查看


  • 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第1章练习题
  • 0单项选择题 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 )后.方可开放交通.(06考点)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解析]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 ...查看


  • 分光计调节方法的优化
  • 第8卷第3期2010年6月 实验科学与技术 ExperimentScienceandTechnology V01.8No.3 Jun2010 分光计调节方法的优化 赵宗坤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武汉430065) 摘要: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查看


  • 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日出]教学设计语文版讲义
  • <日出>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课文重点字词,了解剧作家曹禺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戏剧的简要知识. 过程与方法 2. 熟悉作品内容,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 了解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三者地位状 ...查看


  •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实验讲义
  • 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实验讲义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恒压过滤常数K.qe.e的测定方法,加深对K.qe.e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常数k的测定方法. 3. 学习dq一类关系的实验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