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 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 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 词 意象 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

的心中。“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行香子》)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桐的叶子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到。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仅增强了下句的感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行香子》中那“霎儿风,霎儿雨”和《忆秦娥》的“西风催衬梧桐落”都能摧损那梧桐树叶。更何况是《鹧鸪天》中“夜来霜”。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添字采桑子》一词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雨打芭蕉”的美景,竟然引起词人如此愁思。词人时刻记得自己是北人,南方环境虽好,但却与之格格不入,雨虽打在芭蕉叶上,却疼在“北人”的心上,此刻她心中自然在念着她的霜菊雪梅,思念着青州时的闲散生活。[1]

“柳”这个意象时常令人有留念、伤感之情,那“烟柳”常触发诗人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常被用来抒发兴亡,在李词中更是如此。“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此时已是元宵佳节,似应春意盎然,然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作者心中有的是对故国、对已往岁月的怀念和伤悼,纵有柳枝飞舞、春机入目,亦是徒增“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的离恨。即使“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柳萌梅绽, 景色诱人,作者也无心观赏,面对大好春光,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

二、花开花落系忧愁

李清照词中大量写到了菊花、梅花、桂花、梨花等这些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咏诵的花,她不仅着眼于花草一类细部的东西,而且她更把生命心魂融入了所热爱的花草之中,与花为“媒”,与花共“舞”。

梅花是易安词中常见的意象,也是她的最爱。在她37首词中(不含存疑词)写梅花的就有15首,这15首词中专咏梅花的就有6首。但她所咏的梅花却不似一般文人所看到的傲立风雪中,她看到了梅花的残缺美,看见了梅花的娇柔。《添字采桑子》中云:“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中那残败的梅花如同词人残破的心,一向爱梅的她在惋惜梅花,是否也在深沉地怀念那丢失的、破碎的山河,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诉衷情》那一句:“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亦是写被压坏的梅花残枝,牵动着她的满腹思乡情怀,因此最后她要“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借着梅花的香气,让她可以回到之前归故乡的那个梦里。《清平乐》中的梅花同样是思乡的引线。在《孤雁儿》中,更是借梅花传情,藉由惊破的梅心引发了对已故夫婿的情愫。梅花虽好也要有人共赏,过去夫[2]

妻虽分隔两地,却也可寄赠梅枝,而如今斯人已逝,“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道出词人心中最深沉而无奈的哀愁。

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瘦语。李清照南逃经受了多年悲伤的折磨,虽菊花依旧盛开,而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没有赏花的情趣,便是凋零堆积、枯萎残败,如今还有谁忍心摘花来赏它?“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如今孤影形只,借助西风把帘儿卷起,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让帘外的黄花与帘内的人相互辉映,达到花与人浑成一体,花瘦,但人比花更瘦,形象地表达了闺中人爱情之深,相思之苦,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

除了梅、菊以外,在易安词中,其它花草意象也极为常见。如写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词中,女词人不但告诉我们落下的是海棠花,而且说明了是“昨夜”的“雨疏风骤”让海棠变成“绿肥红瘦”的样子,这是一首伤春词,自然景物易逝和季节变化在词人心灵里常常引起的是一种留恋、惆怅之情,对像海棠一样美好景物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在《好事近》这首词中,海棠依旧是“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雪”,海棠花瓣被吹得落了满满一地,海棠是一种颜色极艳的花,却遭遇风雨的“摧残”,更是“红颜薄命”的概叹。

实际上梨花亦是如此,“细风吹雨”让“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沉浸在相思中的词人更是“雨打梨花深闭门”(《鹧鸪天》),一方面显得清丽脱俗,一方面暗含凄艳意味。

在李词中除了梅、菊、海棠、梨花,还有桂花、荷花、牡丹等,在此就不一一表述。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李清照的这些词结合她个人的的身世生活,颇有自叹命运之感——生如夏花之绚烂,亦如花凋零之凄美。

三、飞雪归鸿载哀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望见归鸿而尤思故乡,这是古代文学作品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内容。中华传统讲求的是叶落归根,尤其是在垂暮之年,故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绕,特别是像李清照遭遇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且归乡无望,是何等凄楚。她所填的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旧雁南来,逢春可北归,自己也是从北方沦陷区南逃而来,却不知何时能归故里。这大雁原是旧时相识,故友相见该是何等欣喜,但在这种心境下,睹物生乡思,新愁未消,旧恨又起。鸿雁传书乃人尽皆知的典故,鸿雁作为传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之中隐约透露出作者与丈夫离别的愁闷心情,“月满西楼”目送征鸿,联想到鸿雁捎书的传说,感情便由隐而显,语言虽浅淡,而情却极浓,意却至深,在浅淡的意境中,自有一番深婉的情致;

“雪”在李词中也用得较多,前后期取向同样是截然不同的,前期有“雪消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后期就有“莫恨香消雪减,须给道归迹情留”(《满庭芳》);前期有“年年雪里”(《清平乐》),后期却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此时李清照已到了暮年。可见词人是非常喜欢雪的。在北方,年年下雪,词人也年年踏雪赏雪,而住在南方后,雪比以前少了,难得下一次,词人却也难以提起游兴,只任它“香消雪减”去了。词人非不爱雪,只因为愁情满怀,什么事都难提起兴致来了。

四、东篱把酒帘卷愁

处在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李清照却不同,她饱经风霜,却又忧国忧民,她的孤傲无奈系在“东篱”上,她的愁苦寂寞掩埋在“杯盏”之中,她的孤独悲伤是隐藏在“帘儿”底下的。

“东篱”是李清照词作中表达的一种对现实无奈的归隐愿望,从傲视一切到弃尘脱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摆脱物质的困境,展现出超脱的襟怀。如《多丽》词中一面“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一面却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鹧鸪天》词中,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说:“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樽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 由此可见,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3]

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也有豪气蕴于此。

“酒”是李清照词中掩埋愁苦情绪的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是词人希望以沉醉、酣睡来排遣自己伤春情怀,酒意未消天已亮,对“红瘦”无限怜惜;“酒意待消谁与共”(《蝶恋花》)、“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写的是词人与丈夫感情深笃,虽暂时小别,心中却也十分悲苦怨忧。其中酒意,寄托的只是对丈夫满腹的思念,无法排遣相思的愁情,多是闺怨之作。而后期则大大不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此地春光虽好毕竟不是故乡,要忘却对故乡的思念,除非喝醉酒后进入梦乡。晚上点上沉香入睡,沉香燃尽了,醉还未醒。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强烈,时刻不忘被金国侵占的故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她渴望寻觅已经失去的美好生活,而四周一片冷清,故国不在,夫君亦再也不能与己把盏同欢,此时心境更加凄惨悲戚,天气使人难受,本想借酒浇愁,无奈酒淡难敌萧萧秋风给人引起的悲伤。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除非醉了才能忘记故乡,思乡竟如此之深厚!其中酒意再不止是之前的闺怨之作,而是充满了愁情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愁浓不可片刻止息。

“帘”则与李清照一生的特殊遭遇分不开。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自幼就呆在家里学习,嫁给赵明诚后,丈夫因工作也常留她一个人在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是一种相思之苦和对青春易逝的尖锐感受。到赵挺之失势、病逝,赵明诚不能继续在京师立足,只好移家青州故里。与夫屏居青州十年,大多过着隐居的生活。回到青州,夫妇二人把自己的家称为“归来堂”,清照还把她的居室取名为“易安室”,可见夫妇二人对于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是多么向往。这样的生活必然与“帘”分不开,如:《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小重山》“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后来,丈夫死后,她身零屡遭磨难,孤苦伶仃的生活更与“帘”不可分开。她写的悼夫词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声声慢·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再后来,李清照,不得不离开亲夫葬地建康,使清照心如刀搅。逃离途中,回首遥望建康,清照写下了《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春残》:“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逝去的青春,失去的亲人,永无回返希望的故国家园,这一切,都只能到梦里去追寻了。憔悴衰老的容颜下,是一颗破碎孤寂的心。可以说,李清照一生命[4]

运坎坷,特别是丈夫逝世后,她孤苦伶仃,与“帘”结下不解之缘。因此在作品中就爱用“帘”的意象真切表现她的一生情感。[5]

在李清照词作中,前期的闺怨、后期悲惨的遭遇都浓缩在意象里,意象的组合,使词人的内心更加突出,感情的抒发更加强而有力。前期生活还算幸福,词中依然有哀怨忧愁,后期悲惨的遭遇更不容她去抒发生活的快乐、适意的闲愁、新婚的甜蜜,装满她内心的,是可畏的人言,是生活的艰辛,是国破家亡。应当可以肯定,词中的那些意象逐渐成为词人情感的载体了,只是这些载体已经显得相当的脆弱,早已无法承担词人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的痛苦了。

————————————————————————

【参考文献】

[1] 杨合林编注 《李清照集》 岳麓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 阳建雄著 《论李清照词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 第3卷 第04期

[3] 江昭融著 《论李清照词的分期及其风格的演变》发表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七辑

[4] 张宏著 《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象》;发表于《山东文学》2009年第八期

[5] 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 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 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 词 意象 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

的心中。“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行香子》)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桐的叶子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到。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仅增强了下句的感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行香子》中那“霎儿风,霎儿雨”和《忆秦娥》的“西风催衬梧桐落”都能摧损那梧桐树叶。更何况是《鹧鸪天》中“夜来霜”。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添字采桑子》一词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雨打芭蕉”的美景,竟然引起词人如此愁思。词人时刻记得自己是北人,南方环境虽好,但却与之格格不入,雨虽打在芭蕉叶上,却疼在“北人”的心上,此刻她心中自然在念着她的霜菊雪梅,思念着青州时的闲散生活。[1]

“柳”这个意象时常令人有留念、伤感之情,那“烟柳”常触发诗人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常被用来抒发兴亡,在李词中更是如此。“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此时已是元宵佳节,似应春意盎然,然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作者心中有的是对故国、对已往岁月的怀念和伤悼,纵有柳枝飞舞、春机入目,亦是徒增“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念奴娇》)的离恨。即使“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柳萌梅绽, 景色诱人,作者也无心观赏,面对大好春光,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

二、花开花落系忧愁

李清照词中大量写到了菊花、梅花、桂花、梨花等这些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咏诵的花,她不仅着眼于花草一类细部的东西,而且她更把生命心魂融入了所热爱的花草之中,与花为“媒”,与花共“舞”。

梅花是易安词中常见的意象,也是她的最爱。在她37首词中(不含存疑词)写梅花的就有15首,这15首词中专咏梅花的就有6首。但她所咏的梅花却不似一般文人所看到的傲立风雪中,她看到了梅花的残缺美,看见了梅花的娇柔。《添字采桑子》中云:“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中那残败的梅花如同词人残破的心,一向爱梅的她在惋惜梅花,是否也在深沉地怀念那丢失的、破碎的山河,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诉衷情》那一句:“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亦是写被压坏的梅花残枝,牵动着她的满腹思乡情怀,因此最后她要“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借着梅花的香气,让她可以回到之前归故乡的那个梦里。《清平乐》中的梅花同样是思乡的引线。在《孤雁儿》中,更是借梅花传情,藉由惊破的梅心引发了对已故夫婿的情愫。梅花虽好也要有人共赏,过去夫[2]

妻虽分隔两地,却也可寄赠梅枝,而如今斯人已逝,“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道出词人心中最深沉而无奈的哀愁。

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瘦语。李清照南逃经受了多年悲伤的折磨,虽菊花依旧盛开,而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没有赏花的情趣,便是凋零堆积、枯萎残败,如今还有谁忍心摘花来赏它?“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如今孤影形只,借助西风把帘儿卷起,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让帘外的黄花与帘内的人相互辉映,达到花与人浑成一体,花瘦,但人比花更瘦,形象地表达了闺中人爱情之深,相思之苦,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

除了梅、菊以外,在易安词中,其它花草意象也极为常见。如写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词中,女词人不但告诉我们落下的是海棠花,而且说明了是“昨夜”的“雨疏风骤”让海棠变成“绿肥红瘦”的样子,这是一首伤春词,自然景物易逝和季节变化在词人心灵里常常引起的是一种留恋、惆怅之情,对像海棠一样美好景物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在《好事近》这首词中,海棠依旧是“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雪”,海棠花瓣被吹得落了满满一地,海棠是一种颜色极艳的花,却遭遇风雨的“摧残”,更是“红颜薄命”的概叹。

实际上梨花亦是如此,“细风吹雨”让“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沉浸在相思中的词人更是“雨打梨花深闭门”(《鹧鸪天》),一方面显得清丽脱俗,一方面暗含凄艳意味。

在李词中除了梅、菊、海棠、梨花,还有桂花、荷花、牡丹等,在此就不一一表述。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李清照的这些词结合她个人的的身世生活,颇有自叹命运之感——生如夏花之绚烂,亦如花凋零之凄美。

三、飞雪归鸿载哀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望见归鸿而尤思故乡,这是古代文学作品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内容。中华传统讲求的是叶落归根,尤其是在垂暮之年,故乡的山山水水始终魂牵梦绕,特别是像李清照遭遇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且归乡无望,是何等凄楚。她所填的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旧雁南来,逢春可北归,自己也是从北方沦陷区南逃而来,却不知何时能归故里。这大雁原是旧时相识,故友相见该是何等欣喜,但在这种心境下,睹物生乡思,新愁未消,旧恨又起。鸿雁传书乃人尽皆知的典故,鸿雁作为传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之中隐约透露出作者与丈夫离别的愁闷心情,“月满西楼”目送征鸿,联想到鸿雁捎书的传说,感情便由隐而显,语言虽浅淡,而情却极浓,意却至深,在浅淡的意境中,自有一番深婉的情致;

“雪”在李词中也用得较多,前后期取向同样是截然不同的,前期有“雪消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后期就有“莫恨香消雪减,须给道归迹情留”(《满庭芳》);前期有“年年雪里”(《清平乐》),后期却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此时李清照已到了暮年。可见词人是非常喜欢雪的。在北方,年年下雪,词人也年年踏雪赏雪,而住在南方后,雪比以前少了,难得下一次,词人却也难以提起游兴,只任它“香消雪减”去了。词人非不爱雪,只因为愁情满怀,什么事都难提起兴致来了。

四、东篱把酒帘卷愁

处在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李清照却不同,她饱经风霜,却又忧国忧民,她的孤傲无奈系在“东篱”上,她的愁苦寂寞掩埋在“杯盏”之中,她的孤独悲伤是隐藏在“帘儿”底下的。

“东篱”是李清照词作中表达的一种对现实无奈的归隐愿望,从傲视一切到弃尘脱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摆脱物质的困境,展现出超脱的襟怀。如《多丽》词中一面“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一面却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鹧鸪天》词中,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说:“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樽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 由此可见,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3]

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也有豪气蕴于此。

“酒”是李清照词中掩埋愁苦情绪的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是词人希望以沉醉、酣睡来排遣自己伤春情怀,酒意未消天已亮,对“红瘦”无限怜惜;“酒意待消谁与共”(《蝶恋花》)、“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写的是词人与丈夫感情深笃,虽暂时小别,心中却也十分悲苦怨忧。其中酒意,寄托的只是对丈夫满腹的思念,无法排遣相思的愁情,多是闺怨之作。而后期则大大不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此地春光虽好毕竟不是故乡,要忘却对故乡的思念,除非喝醉酒后进入梦乡。晚上点上沉香入睡,沉香燃尽了,醉还未醒。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强烈,时刻不忘被金国侵占的故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她渴望寻觅已经失去的美好生活,而四周一片冷清,故国不在,夫君亦再也不能与己把盏同欢,此时心境更加凄惨悲戚,天气使人难受,本想借酒浇愁,无奈酒淡难敌萧萧秋风给人引起的悲伤。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除非醉了才能忘记故乡,思乡竟如此之深厚!其中酒意再不止是之前的闺怨之作,而是充满了愁情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愁浓不可片刻止息。

“帘”则与李清照一生的特殊遭遇分不开。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自幼就呆在家里学习,嫁给赵明诚后,丈夫因工作也常留她一个人在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是一种相思之苦和对青春易逝的尖锐感受。到赵挺之失势、病逝,赵明诚不能继续在京师立足,只好移家青州故里。与夫屏居青州十年,大多过着隐居的生活。回到青州,夫妇二人把自己的家称为“归来堂”,清照还把她的居室取名为“易安室”,可见夫妇二人对于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是多么向往。这样的生活必然与“帘”分不开,如:《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小重山》“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后来,丈夫死后,她身零屡遭磨难,孤苦伶仃的生活更与“帘”不可分开。她写的悼夫词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声声慢·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再后来,李清照,不得不离开亲夫葬地建康,使清照心如刀搅。逃离途中,回首遥望建康,清照写下了《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春残》:“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逝去的青春,失去的亲人,永无回返希望的故国家园,这一切,都只能到梦里去追寻了。憔悴衰老的容颜下,是一颗破碎孤寂的心。可以说,李清照一生命[4]

运坎坷,特别是丈夫逝世后,她孤苦伶仃,与“帘”结下不解之缘。因此在作品中就爱用“帘”的意象真切表现她的一生情感。[5]

在李清照词作中,前期的闺怨、后期悲惨的遭遇都浓缩在意象里,意象的组合,使词人的内心更加突出,感情的抒发更加强而有力。前期生活还算幸福,词中依然有哀怨忧愁,后期悲惨的遭遇更不容她去抒发生活的快乐、适意的闲愁、新婚的甜蜜,装满她内心的,是可畏的人言,是生活的艰辛,是国破家亡。应当可以肯定,词中的那些意象逐渐成为词人情感的载体了,只是这些载体已经显得相当的脆弱,早已无法承担词人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的痛苦了。

————————————————————————

【参考文献】

[1] 杨合林编注 《李清照集》 岳麓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 阳建雄著 《论李清照词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 第3卷 第04期

[3] 江昭融著 《论李清照词的分期及其风格的演变》发表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七辑

[4] 张宏著 《李清照词中酒之意象》;发表于《山东文学》2009年第八期

[5] 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素材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 内容概要: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合目的的组合而构成的.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纵观我 ...查看


  • 江城子与孤雁儿--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梅花奈何堪 --苏轼与李清照悼亡词比较 提及宋词,人们总会不自觉地就想起苏轼,一代大文豪,多面全才,历史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在文学方面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 ...查看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 ...查看


  • 千年李清照
  • 词属诗也,把李清照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好的女诗人,恐怕不会有人提出疑义.李清照从出生至今,已有900多年了.穿过千年时空隧道,我们仍见在冗长狭窄的古道上,李清照衣袂飘飘,清秀柔弱,却特别富有才情和文采,引人注目.纵观她跌宕的一生,常常让人长叹 ...查看


  • 关于梅花的诗句:临江仙·梅 李清照
  •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 ...查看


  • 诗歌结句及人物形象鉴赏
  • 诗歌结句及人物形象鉴赏 二模考试古诗鉴赏延伸拓展 宋亚梅 一.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六看" 1.看标题,明意思: 2.看作者,明风格 3.看注释,明背景 4.看意象,明意境: 5.看诗眼,明情感: 6二.二模考试古 ...查看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读着李清照的诗,心里不由地一阵伤感.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读她的诗,始终让我们感到她那份细腻真挚的情意,那么的伤感忧愁,即使这样,仍愿意读她的诗,仍愿意与她一起伤感. 喜欢读她的&l ...查看


  •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注解版
  •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 ...查看


  • 李清照一剪梅修改教案
  • <一剪梅>教案 高二老师:潘志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