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1.“回眸一笑百媚生„„云鬓花颜金步摇”几句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先要概括这几句诗的内容,然后推知写杨贵妃的美丽就是为下文写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答案:《长恨歌》中的这几句诗从侧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杨贵妃的美丽,也为李杨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2.“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按照常理,“生男”应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因为杨玉环做贵妃后给家庭带来无尽的荣耀,引起天下父母们的羡慕,才有了这层想法。

答案:这两句写因为一个贵妃竟使天下父母易志,语句夸张而语意深远。

3.诗中借六军不发表达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六军不发”的目的就是要严惩杨贵妃及其兄长杨国忠,其实质是揭示唐玄宗贪于美色、无心治国的状况。答题时,要突出诗句的言外之意。

答案:“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杨贵妃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

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流露出来的感情。要紧抓诗句中的两处细节“掩面”“回看”,探讨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面对杨贵妃被处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感情。

答案:“掩面”“回看”两个动作描写了玄宗掩着脸,想救却救不了,回头看,泪中带血一起流干,摹写了玄宗的伤痛欲绝之状。

二、语言运用

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

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找出第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将第二句加以修改,作为“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的定语,个别词语加以增减即可。

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的创作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

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结合诗人自己在仕途所受到的打击。

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相邻语句的组合,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表达整体组合。

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

B .霓裳(shānɡ) 临邛(qión ɡ) 鼙鼓(pí) ...

C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 ɡ) ...

D .钗擘(bò) 马嵬(wéi) 绰约(chuò) ...

解析:选B 。“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 ɡ。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 ..

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

B .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声) ..

到此踌躇不能去(前往) .

C .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

D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

解析:选B 。去:离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迟迟钟鼓初长夜 ....

C .遂教方士殷勤觅 ..D .其中绰约多仙子 ..

解析:选D 。A 项,古义:可爱,可羡;今义:值得怜悯。B 项,古义:缓慢的样子;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 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

4.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

A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选C 。A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

铃声肠断”。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秋 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5.本诗的前四句全是写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红于烧”“碧胜蓝”运用了比喻手法,“烧”“蓝”指色彩,“兽形”“弓势”强调形状。前两联作者调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描绘景物。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晚景图,给人一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

6.“秋气味”是怎样的情味?它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秋气味”表面上写秋天萧条景象留给人们的感受,实则指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

答案:“秋气味”指的是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诗人看雁飞、听砧声,触景生情而想念家乡。虽是秋爽景明,作者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

(二)(2014·福州一中高二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①②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 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 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7.《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这首诗颔联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入”和“藏”两个动词,前者意在强调滚滚涛声,后者意在强调柳色的生机盎然。

答案:“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

8.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尾联中“草绿裙腰”很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

(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注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 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9.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作者写自己对元稹的思念之情,却从对方写起,构思巧妙,读来妙趣横生。

答案: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禁,以至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10.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是写对对方的思念,白居易从故人入梦写起,而元稹则写“惟梦闲人不梦君”。

答案: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及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11.这首诗的题目是“早兴”,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眼”。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晨光出照”“初打开门鼓”体现“早”字,“新脱冬衣”体现早春的气息。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通过晨光、鼓声体现“早”字。通过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隐隐透露出春天来临的气息。“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时节。

1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句“新脱冬衣体乍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一题考查诗歌的“炼句”。“新脱冬衣体乍轻”写出了换衣服的动作和心情,诗句中“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冬去春来,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人的轻松感受。回答该题,一定注意题目要求,重点分析该诗句是如何表现生活情趣的。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三、语言表达

13.某学校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添加串联词。(每处不超过60字)

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

串联词(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405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串联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402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三首诗主要表达的内容,从内容相关的角度思考如何使衔接词表达自然流畅,然后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女子可胜男,巾帼赛须眉。告别了英姿飒爽的花木兰,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段缠绵悱恻、凄哀伤感的爱情故事。(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在美好的爱情之外,还有美妙自由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 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认真审读整个材料,把握好几个关键的要素:地点、有关典故以及命名的原因等。

答案:(浸月亭) 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1.“回眸一笑百媚生„„云鬓花颜金步摇”几句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诗句的作用。先要概括这几句诗的内容,然后推知写杨贵妃的美丽就是为下文写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答案:《长恨歌》中的这几句诗从侧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杨贵妃的美丽,也为李杨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2.“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按照常理,“生男”应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因为杨玉环做贵妃后给家庭带来无尽的荣耀,引起天下父母们的羡慕,才有了这层想法。

答案:这两句写因为一个贵妃竟使天下父母易志,语句夸张而语意深远。

3.诗中借六军不发表达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六军不发”的目的就是要严惩杨贵妃及其兄长杨国忠,其实质是揭示唐玄宗贪于美色、无心治国的状况。答题时,要突出诗句的言外之意。

答案:“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杨贵妃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

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流露出来的感情。要紧抓诗句中的两处细节“掩面”“回看”,探讨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面对杨贵妃被处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感情。

答案:“掩面”“回看”两个动作描写了玄宗掩着脸,想救却救不了,回头看,泪中带血一起流干,摹写了玄宗的伤痛欲绝之状。

二、语言运用

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

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找出第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将第二句加以修改,作为“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的定语,个别词语加以增减即可。

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的创作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

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结合诗人自己在仕途所受到的打击。

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相邻语句的组合,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表达整体组合。

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

B .霓裳(shānɡ) 临邛(qión ɡ) 鼙鼓(pí) ...

C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 ɡ) ...

D .钗擘(bò) 马嵬(wéi) 绰约(chuò) ...

解析:选B 。“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 ɡ。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御宇多年求不得(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 ..

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

B .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声) ..

到此踌躇不能去(前往) .

C .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

D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

解析:选B 。去:离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迟迟钟鼓初长夜 ....

C .遂教方士殷勤觅 ..D .其中绰约多仙子 ..

解析:选D 。A 项,古义:可爱,可羡;今义:值得怜悯。B 项,古义:缓慢的样子;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 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

4.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

A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选C 。A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 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

铃声肠断”。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秋 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5.本诗的前四句全是写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红于烧”“碧胜蓝”运用了比喻手法,“烧”“蓝”指色彩,“兽形”“弓势”强调形状。前两联作者调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描绘景物。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晚景图,给人一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

6.“秋气味”是怎样的情味?它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秋气味”表面上写秋天萧条景象留给人们的感受,实则指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

答案:“秋气味”指的是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诗人看雁飞、听砧声,触景生情而想念家乡。虽是秋爽景明,作者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

(二)(2014·福州一中高二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①②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 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 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7.《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这首诗颔联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入”和“藏”两个动词,前者意在强调滚滚涛声,后者意在强调柳色的生机盎然。

答案:“入”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

8.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尾联中“草绿裙腰”很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

(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注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 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 ;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9.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作者写自己对元稹的思念之情,却从对方写起,构思巧妙,读来妙趣横生。

答案: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禁,以至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10.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是写对对方的思念,白居易从故人入梦写起,而元稹则写“惟梦闲人不梦君”。

答案: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及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11.这首诗的题目是“早兴”,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眼”。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晨光出照”“初打开门鼓”体现“早”字,“新脱冬衣”体现早春的气息。

答案: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闻所见。通过晨光、鼓声体现“早”字。通过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隐隐透露出春天来临的气息。“新脱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时节。

1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诗句“新脱冬衣体乍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一题考查诗歌的“炼句”。“新脱冬衣体乍轻”写出了换衣服的动作和心情,诗句中“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冬去春来,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人的轻松感受。回答该题,一定注意题目要求,重点分析该诗句是如何表现生活情趣的。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三、语言表达

13.某学校举办古诗词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添加串联词。(每处不超过60字)

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

串联词(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405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串联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1402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三首诗主要表达的内容,从内容相关的角度思考如何使衔接词表达自然流畅,然后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女子可胜男,巾帼赛须眉。告别了英姿飒爽的花木兰,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段缠绵悱恻、凄哀伤感的爱情故事。(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在美好的爱情之外,还有美妙自由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 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认真审读整个材料,把握好几个关键的要素:地点、有关典故以及命名的原因等。

答案:(浸月亭) 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相关文章

  • 初中课外名句100句
  • 课外名句背诵 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飞流直下三千尺, ...查看


  • "阅读与改变"类主题作文模拟演练
  • [命题展示] 1.乘着书籍的翅膀:2.一个读书夜:3.读书之美:4.行走在___________的世界:5.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6.叩开阅读的大门:7.与书为伴:8.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文导写] 上述8道作文题目,其 ...查看


  • 机床厂桌面演练方案
  • *********有 限 公 司 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应 急救援桌面演练方案 编制:安全生产管理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九日 第一部分 演练情况介绍 演练时间:2013 年6月20日 演练地点:二楼会议室 演练主持:安全生产管理部部长 * * * 演 ...查看


  • 公务员考试--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版(下)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精华版(下) 七. 乡思离情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 2.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 古诗 ...查看


  •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
  •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 1)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要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 ...查看


  • 白居易长恨歌详解
  • 白居易<长恨歌>诗详解 (中国太原)靳极苍 一.作者介绍·题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先世居太 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 新郑,父季庚,早年卒于襄州别驾.这就是 说,他出身于小官吏的家庭.所以,他自小 就 ...查看


  • 白居易的诗:[长恨歌]白居易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 ...查看


  • 夏天的诗:观刈麦
  • <观刈麦>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 ...查看


  • 马嵬驿兵变
  • 马嵬驿兵变 -  概要 唐玄宗(明人绘)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放弃长安逃亡四川.路上无人接洽,十分辛苦.第三天驻入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保护皇帝的禁卫军无粮,陈玄礼对将士进行煽动:"今天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