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发展对企业审计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当前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十七大报告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并把十七大精神切实贯彻到企业审计工作中去,是我们企业审计工作者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当前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结构,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这也是企业审计提出的新要求,表明企业审计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也更重,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也应积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固有思维模式,融入现代审计理念,通过揭示风险、促进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使审计工作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挥。

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审计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效益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企业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贸审计既要关注企业当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通过审计职业判断和对有关资料的掌握,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促使企业领导层履行受托职责,防止损失浪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实施环境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企业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法规遵循情况,经济发展不能以过高的投入、过高的资源消耗,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强化企业责任,促使企业自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规避环境风险,维护环境安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经营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与企业治理、经营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按照法人治理的原则与要求运行,防范领导层决策失误以及管理不善等风险,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

四、实施专项审计调查。企业审计要从宏观上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企业

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情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要生产要素分配情况等;二是对企业长期存在的共性、倾向性的问题。

五、提升审计质量。以省厅开展的审计质量年为契机,以提升审计质量为抓手,努力提升层次。经贸审计特别要在如何加快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审计机关的建设性作用。努力做到:一是履行好法定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安全;二是改进审计方法,做到强化审计监督和“一审、二帮、三促进”的统一;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统一;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做好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以科学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水平;四是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审计工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审计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五是经贸审计要适应审计工作转型的需要,要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只有这样,经贸审计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工作、狠抓落实,只有以团结协作精神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只有以苦干实干精神克难攻坚、积极进取,才能顺利完成今年企业审计工作任务,才能推动企业审计不断取得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六、增强“四性”。一是主动性。要将企业审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署审计工作大局。各特派办都要增强全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决策部

署开展工作,主动将企业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署工作的大局,通过对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二是时效性。这是企业审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要反复强调、努力做到。对企业存在的危害国有资产安全、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及时跟进、及时审计、及时反映,切实发挥审计预警功能。三是建设性。通过审计揭示出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体制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审计由合规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型升级。四是服务性。要坚持监督与服务的协调统一,寓服务于监督,寓监督于服务,通过监督的手段发现企业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予以反映,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也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中赢得尊重、理解和支持。

七、突出重点。我们的审计对象都是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地域分布广、业务范围宽、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限普遍较长,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一定要突出审计重点,着重关注五类重大问题:一是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与国家经济工作重心和产业政策重点相关的重大问题;二是关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和国有资产安全等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关注社会各界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

题;五是关注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的重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关注,揭示矛盾、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确保质量。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务必高度重视、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作风上被方方面面信得过的企业审计干部队伍,进一步夯实提高审计质量的人才基础。要继续强化审计项目管理,严把审计质量关,对上报的审计信息、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要经特派办法规处严格把关,努力做到“实”、“高”、“新”、“严”、“细”,确保事实清楚、数字无误、结论客观、定性准确、处理公道,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企业司也要将信息审核的关口前移,严把审计信息质量关。

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与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国家审计应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国家管理事务中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国家审计产生的基础。国家审计是一种政府行为,履行的是一种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属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因此国家审计的职能、特点决定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是一种间接监督,即进行间接引导,为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国家审计加强和改进企业审计,向宏观调控转移

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①产权关系明确,用法律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②权责明确,企业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从事经营,企业经营者不受所有权的直接约束,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自负盈亏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③政企职责分开,政府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政府的经济管理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等宏观措施来调节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企业的经营接受社会化的市场评价检验,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④组织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公司制组织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形态的企业财产组织,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现代公司财产组织形式是以所有权主体多元化为前提、以法人财产权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使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财产所有权的开放化、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突出,更多的以股份形式、参 股形式、混合所有制形式等存在的国有资产,使得企业审计的对象多元化和多样化。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联合、兼并、合资、股份制改造等,数量在大幅度的减少,

但在规模上却在不断的扩张,集团企业在不断的形成。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下属有分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独立核算的单位遍布全国乃至世界。这使审计的对象数量上减少了,而复杂性和难度却增加了。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国家审计机关以外,还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从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方面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使国家审计的重点向宏观经济监督方面转移。国家审计的目标是保证公共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应以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行政管理等宏观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为主,如:财政税收审计、金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国有投资的基础设施审计等,通过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审计监督发挥对企业的间接控制和监督。

第二、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是国际惯例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国家审计机关。为使各国最高审计机关负责人交流经验,提高审计质量,以更好地完成各自的审计监督职责。1968年成立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该组织1977年通过的《利马宣言》规定了该组织的审计范围;①所有公共财务部门的收支;②驻外机构;③征税工作:④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⑤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花费和利用情况;⑥政府投资占很多股份的工商企业,⑦受公共资金资助单位;⑧受国家资助的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收支。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对宏观调控的审计监督。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要求国家审计发挥对企业监督的宏观调控

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将产生一场革命;意味着世界向中国全面开放,中国经济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规范政府行为。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消弱直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规则制定者和裁判员的作用。可见,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审计的宏观调控作用更重要。这是因为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世贸组织135个成员中有120多个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世贸组织的所有基本原则及协定、协议都是建立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导向为前提条件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公共经济责任。而监督和促使政府履行公共经济责任的有力手段,就是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同时也应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我国政府对微观的干预将大大减少,但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却大大加强了,增加税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妥善安排下岗职工生活和开展就业工程,都要求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是专司经济监督的部门,独立性强,权威性大,能够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监督机构。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审计的宏观调控监督作用更加重要。

第四、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战略改组和结构调整情况,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要根据

改革的形势,积极探索有益于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路子。

第五、国家审计要重点抓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审计监督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国务院确定要集中力量抓好和发展的10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数量虽只占国有企业总数的0.33%,但是总产值却达28000多亿元,占国有企业总资产的48%、销售收入的46%、利润总额的71%,这些企业真正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把这些企业搞好了,就可以带动其他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确定重点企业,实行定期审计,并逐步建立起这些重点企业的审计档案。

第六、国家审计要对股份制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最佳企业模式。国家审计要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股份公司的审计监督力度,认真研究股份制企业的特点,熟悉和掌握国家对公司投资入股、配股、利润分配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审计,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

第七、审计目标由合法性为主转为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全面审计

审查企业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为其他审计提供可靠信息和必要条件。例如:会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都必须在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料不真实,一系列分析性审计等所作出结论的正确性都将无从说起。只有会计信息真实,才能做到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作出正确分析和正确决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目前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且普遍存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群体利益多元化和经济利益法人化,使得企业行为有强烈地逐利性,部分企业单位领导为牟取超范围的单位或小团体的局部利益,臵职业道德于不顾,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人为编制假账和假报表,后果极为严重。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大量的违法违纪现象。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在对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同时,根据各自的需要必须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第八、积极开展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但由于国有企业股东的非人格化,而导致权责不对等。经理人员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却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而其他的外部监督手段又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开展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评价和鉴证环节,提供了企业领导人内外部监督量化标准。企业审计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为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第九、通过对社会审计组织的指导、监督,发挥国家审计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监督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战略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审计监督逐渐地突出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1997年7月审计署发出《审计情况通报》,指出把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财政、金融、重点资金方面来,集中力量审计国有重点企业和财政补贴较多的企业,而对大量其他国有企业,则要改为在注册会计师鉴证的基础上进行抽审。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可由社会中介机构来解决。因而有理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的作用,以确保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效运行。但是,因为社会审计组织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法定的经济责任的连带关系,其审计风险意识和承担的经济责任超过了国家审计。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的效果,防止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串通舞弊,除社会审计组织自身的自律机制外,国家审计机关还应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对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监督。为了保持审计监督体系的完整性,1998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审计负有对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责。因而国家审计应负责审查和确认执行国有企业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资格,通过抽查和复核审计结果行使对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十、通过对监事会的再监督,间接监督国有企业运行情况 依照《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条例》的规定,政府授权机构向国

有企业派出监事会 向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 ,专门负责对企业财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根据市场的调节进行经营活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纪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以及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其管理体制、法定职责,稽查方式和手段,对违反法规人员的处理建议等,有其自身的优势。尽管监事会与审计机关在职能上有相同之处,但不能替代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因为监事会是国家作为股东向企业派出的,以监督企业的整个经营决策及财务活动。因而是企业内部机制的一部分,而国家审计是宏观监督,是对监督者的再监督,其监督层次高于监事会。随着国有企业监事会的逐步到位,审计机关应通过对监事会监督结果的再监督,间接地监督国有企业运营状况,发挥宏观调控监督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当前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十七大报告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并把十七大精神切实贯彻到企业审计工作中去,是我们企业审计工作者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当前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结构,增强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这也是企业审计提出的新要求,表明企业审计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也更重,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也应积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及时更新观念,转变固有思维模式,融入现代审计理念,通过揭示风险、促进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使审计工作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发挥。

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审计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效益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企业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贸审计既要关注企业当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通过审计职业判断和对有关资料的掌握,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促使企业领导层履行受托职责,防止损失浪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实施环境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企业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法规遵循情况,经济发展不能以过高的投入、过高的资源消耗,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强化企业责任,促使企业自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规避环境风险,维护环境安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经营审计。要重点检查和评价与企业治理、经营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按照法人治理的原则与要求运行,防范领导层决策失误以及管理不善等风险,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

四、实施专项审计调查。企业审计要从宏观上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企业

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情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要生产要素分配情况等;二是对企业长期存在的共性、倾向性的问题。

五、提升审计质量。以省厅开展的审计质量年为契机,以提升审计质量为抓手,努力提升层次。经贸审计特别要在如何加快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审计机关的建设性作用。努力做到:一是履行好法定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安全;二是改进审计方法,做到强化审计监督和“一审、二帮、三促进”的统一;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统一;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做好企业绩效审计工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以科学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水平;四是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复合审计工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审计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五是经贸审计要适应审计工作转型的需要,要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只有这样,经贸审计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工作、狠抓落实,只有以团结协作精神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只有以苦干实干精神克难攻坚、积极进取,才能顺利完成今年企业审计工作任务,才能推动企业审计不断取得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六、增强“四性”。一是主动性。要将企业审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全署审计工作大局。各特派办都要增强全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决策部

署开展工作,主动将企业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署工作的大局,通过对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二是时效性。这是企业审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要反复强调、努力做到。对企业存在的危害国有资产安全、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及时跟进、及时审计、及时反映,切实发挥审计预警功能。三是建设性。通过审计揭示出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体制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审计由合规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型升级。四是服务性。要坚持监督与服务的协调统一,寓服务于监督,寓监督于服务,通过监督的手段发现企业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予以反映,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也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中赢得尊重、理解和支持。

七、突出重点。我们的审计对象都是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地域分布广、业务范围宽、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限普遍较长,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一定要突出审计重点,着重关注五类重大问题:一是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与国家经济工作重心和产业政策重点相关的重大问题;二是关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和国有资产安全等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关注社会各界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

题;五是关注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的重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关注,揭示矛盾、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确保质量。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务必高度重视、一抓到底、常抓不懈。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作风上被方方面面信得过的企业审计干部队伍,进一步夯实提高审计质量的人才基础。要继续强化审计项目管理,严把审计质量关,对上报的审计信息、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要经特派办法规处严格把关,努力做到“实”、“高”、“新”、“严”、“细”,确保事实清楚、数字无误、结论客观、定性准确、处理公道,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企业司也要将信息审核的关口前移,严把审计信息质量关。

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与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国家审计应加强和改进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国家管理事务中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国家审计产生的基础。国家审计是一种政府行为,履行的是一种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属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因此国家审计的职能、特点决定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是一种间接监督,即进行间接引导,为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国家审计加强和改进企业审计,向宏观调控转移

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①产权关系明确,用法律来界定出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②权责明确,企业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从事经营,企业经营者不受所有权的直接约束,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自负盈亏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③政企职责分开,政府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政府的经济管理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等宏观措施来调节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企业的经营接受社会化的市场评价检验,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④组织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在产权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公司制组织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形态的企业财产组织,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现代公司财产组织形式是以所有权主体多元化为前提、以法人财产权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使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财产所有权的开放化、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突出,更多的以股份形式、参 股形式、混合所有制形式等存在的国有资产,使得企业审计的对象多元化和多样化。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联合、兼并、合资、股份制改造等,数量在大幅度的减少,

但在规模上却在不断的扩张,集团企业在不断的形成。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下属有分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独立核算的单位遍布全国乃至世界。这使审计的对象数量上减少了,而复杂性和难度却增加了。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呈多元化趋势。除了国家审计机关以外,还有企业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从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方面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使国家审计的重点向宏观经济监督方面转移。国家审计的目标是保证公共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应以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行政管理等宏观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为主,如:财政税收审计、金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国有投资的基础设施审计等,通过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审计监督发挥对企业的间接控制和监督。

第二、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是国际惯例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国家审计机关。为使各国最高审计机关负责人交流经验,提高审计质量,以更好地完成各自的审计监督职责。1968年成立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该组织1977年通过的《利马宣言》规定了该组织的审计范围;①所有公共财务部门的收支;②驻外机构;③征税工作:④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⑤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花费和利用情况;⑥政府投资占很多股份的工商企业,⑦受公共资金资助单位;⑧受国家资助的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收支。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对宏观调控的审计监督。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要求国家审计发挥对企业监督的宏观调控

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将产生一场革命;意味着世界向中国全面开放,中国经济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规范政府行为。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消弱直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规则制定者和裁判员的作用。可见,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审计的宏观调控作用更重要。这是因为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世贸组织135个成员中有120多个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世贸组织的所有基本原则及协定、协议都是建立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市场导向为前提条件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公共经济责任。而监督和促使政府履行公共经济责任的有力手段,就是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同时也应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虽然我国政府对微观的干预将大大减少,但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却大大加强了,增加税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妥善安排下岗职工生活和开展就业工程,都要求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加强。国家审计是专司经济监督的部门,独立性强,权威性大,能够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监督机构。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审计的宏观调控监督作用更加重要。

第四、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战略改组和结构调整情况,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要根据

改革的形势,积极探索有益于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路子。

第五、国家审计要重点抓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审计监督 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国务院确定要集中力量抓好和发展的10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数量虽只占国有企业总数的0.33%,但是总产值却达28000多亿元,占国有企业总资产的48%、销售收入的46%、利润总额的71%,这些企业真正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把这些企业搞好了,就可以带动其他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确定重点企业,实行定期审计,并逐步建立起这些重点企业的审计档案。

第六、国家审计要对股份制企业进行审计监督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最佳企业模式。国家审计要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大对股份公司的审计监督力度,认真研究股份制企业的特点,熟悉和掌握国家对公司投资入股、配股、利润分配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审计,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

第七、审计目标由合法性为主转为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全面审计

审查企业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为其他审计提供可靠信息和必要条件。例如:会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都必须在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料不真实,一系列分析性审计等所作出结论的正确性都将无从说起。只有会计信息真实,才能做到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作出正确分析和正确决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目前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且普遍存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群体利益多元化和经济利益法人化,使得企业行为有强烈地逐利性,部分企业单位领导为牟取超范围的单位或小团体的局部利益,臵职业道德于不顾,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人为编制假账和假报表,后果极为严重。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大量的违法违纪现象。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因而在对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同时,根据各自的需要必须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第八、积极开展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但由于国有企业股东的非人格化,而导致权责不对等。经理人员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却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而其他的外部监督手段又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开展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评价和鉴证环节,提供了企业领导人内外部监督量化标准。企业审计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为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第九、通过对社会审计组织的指导、监督,发挥国家审计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监督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战略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审计监督逐渐地突出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1997年7月审计署发出《审计情况通报》,指出把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财政、金融、重点资金方面来,集中力量审计国有重点企业和财政补贴较多的企业,而对大量其他国有企业,则要改为在注册会计师鉴证的基础上进行抽审。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可由社会中介机构来解决。因而有理由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的作用,以确保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效运行。但是,因为社会审计组织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法定的经济责任的连带关系,其审计风险意识和承担的经济责任超过了国家审计。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国有企业审计的效果,防止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串通舞弊,除社会审计组织自身的自律机制外,国家审计机关还应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对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监督。为了保持审计监督体系的完整性,1998年国务院批准,国家审计负有对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责。因而国家审计应负责审查和确认执行国有企业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资格,通过抽查和复核审计结果行使对国有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十、通过对监事会的再监督,间接监督国有企业运行情况 依照《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条例》的规定,政府授权机构向国

有企业派出监事会 向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 ,专门负责对企业财务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根据市场的调节进行经营活动。监事会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纪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以及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其管理体制、法定职责,稽查方式和手段,对违反法规人员的处理建议等,有其自身的优势。尽管监事会与审计机关在职能上有相同之处,但不能替代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因为监事会是国家作为股东向企业派出的,以监督企业的整个经营决策及财务活动。因而是企业内部机制的一部分,而国家审计是宏观监督,是对监督者的再监督,其监督层次高于监事会。随着国有企业监事会的逐步到位,审计机关应通过对监事会监督结果的再监督,间接地监督国有企业运营状况,发挥宏观调控监督作用。


相关文章

  • 审计内控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的关联性研究
  • [摘要]审计内控机制和会计内控机制都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所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审计内控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的关联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 ...查看


  •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 ...查看


  • 审计先进事迹
  • 至200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948亿元.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的网架,联系紧密.输电能力较大.供电可靠性较高的220千伏及以下的输变电网已覆盖全省城乡.2003年,__省全社会用电量1505亿千瓦时:__省电力公司售电量完 ...查看


  • 现代企业审计论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 现代企业审计论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 ...查看


  •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维多利亚大学---张瑛 内容提要: 随着近年来发展,世界经济的融合,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行防 ...查看


  • 谈谈审计手段的发展
  •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审计方法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本文拟论述审计方法的发展演变,为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提供一点借鉴. 一.早期详细审计的背景及其局限性 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之间的分离,并随着二者之间 ...查看


  •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
  •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07-7-27) [时间:2007年07月27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西方国家对其基本理论研究要早于我国,但总体上看,关于风险导向内部 ...查看


  •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05年第6期(总第42期 )11月15日出版学报 ①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史德刚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随着中注协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将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 ...查看


  • 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的通知
  • 国资发评价[2006]7号 颁布时间:2006-1-20发文单位:国资委 各中央企业: 为做好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7号),我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