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民出版社教育学第三编

第三编

1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及其特征? 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有三个明显特征: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二、教学内容的普泛性。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有三个明显特征:一、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三、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2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的关系?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虽然是不同取向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它们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它们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程度之别,而无质的差异,不是通才的专才是没有的。二、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基础且精通某一专门学问的高级人才。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的是一种误解。

3如何处理好通才教育、专才教育二者关系?

我们应该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来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多元选择的角度来处理二者关系。一、整合论的观点认为(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行,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2)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教会学生做事,学生做人 (3)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特别要注重从根本上转换观念,把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素质看成与知识的传承一样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教师的积极性问题,二是学生选课的功力取向问题,三是资源不足的问题。况且,二者的整合具体如何操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克服以上的难题,我们就需要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在笔者看来,适切地解决之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T型人才”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X型人才”概念的第一个含义,是系统的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个含义是其掌握的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T型人才”和“X型人才”都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表现。

4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两种模式 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速度要适中。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2)以内涵发展为主。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6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英才教育。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完全否认和忽视英才教育的意义。一、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大众教育是面向大多数资质一般的学生的,英才教育是面向少数具有极佳天赋和潜能的学生的,以大多数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大众教育,难以满足少数高资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

差异的,大多数人居于中智水平,只有少数人具有极佳的资质和潜能,人的先天素质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作用。按照现代社火教育均等而不是均衡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就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使其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二、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视世界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从精英向大众、普及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相反,事实证明,当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逐渐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容纳更多学生,发挥更加多样化时,前一阶段的模式仍保持在一些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在大众化阶段,经营高等教育结构不仅存在而且繁荣,在大众型高校中培养精英的功能仍在继续其作用。从本质上讲,大众化及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并不是英才教育的天地。英才教育过去主要是在大学中实现的,现在大学职能业已加强,但事实施英才教育的任务没有改变。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哦国实际的明智选择。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正在实现由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型高等教育的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中,也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并举。前些年启动的“211工程”和“958工程”,都是为了推行英才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者不可偏废。 7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教育的一体两面,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互补相生的关系。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与方法,对于同一学科内容的教育,当在不同指导思想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时,便是不同的教育。所以教育既有人文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一教育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活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与取向。二、从观念视角来看,教育的科学侧面与人文侧面具有不同的追求,前者追求知识与智能,后者追求感悟与情怀,前者可以有学而会,后者只能有感而悟。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人文教育强调学生的融入,科学教育在教学中是“以理服人”,人文教育是“以情感人”。施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化的过程。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敞开了教育的一面,而遮蔽了教育的另一面。 8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一、 整合的必要性(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

二、整合的可能性(一)两者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二)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价值追求的本质看,科学主真,人文主善、美,而真善美是相互渗透的。(三)两者互根互用。第一,科学的进展往往会引起人类思维的革命。第二,人文对科学发生着重要作用。

三、整合的途径(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二)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一是兼顾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开设活动课程。三是大量开设选修课。四是重视“隐性课程”。(三)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一实行创新教育,二创建校园文化。 9高等教育公平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基本点 (一)是有原则的公平(二)是相对的公平(三)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四)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10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首先把资源适当集中,必然会减少入学机会,这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公平的精神。其次,选择的手段、标准本身也不是很可靠的,即不一定是平等的。再次,从宏观上分析,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要求建立一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教育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 1、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发展 2、公平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11 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障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公平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当分流,分层。再次,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 12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学术性。作为整体来理解,所谓学术,就是指由系统,较专门的学问。分开来理解,学为道,术为法,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术要解决“怎么样,怎么做”的问题,学是一种说法,术是一种做法,所谓学术,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求得一定的学问和知识。只有经过学术训练,具备学术性学科知识,才能成为大学教师。

二、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专业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显然是一种专业,高等学校教师就是专业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专业性。 13高等学校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一、教书育人角色。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研究者角色。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要知道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基本训练。三、社会服务者角色。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和学校的科研成果,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生产经验、科技信息等,通过作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和指导、讲学培训和协作攻关等途径和方式为社会服务。四、管理者角色。高等学校教师不仅要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而且还应尽可能的为社会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 14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第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第二,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第四,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15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二)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专业道德。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象、专业自我。 16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一、充分认识自己发展状况二、了解教学工作特性三、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四、成长阶段设计,五、评估与回馈

17高等学校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哪些?

一、体格发育日臻完善;二、内脏机能显著增强;三、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四、性机能成熟;五、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18高等学校学生智力活动发展的特征表现?

(一)观察力。观察力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已达到了相当水平,观察范围较前也有扩大。(二)注意力。注意力已达成人水平,注意稳定,能较好地完成注意分配和转移。(三)记忆力。以逻辑记忆为主,记忆的准确性、准备性、持久性和敏捷性等品质都已发展完善,整个记忆已发展到逻辑记忆的顶峰。(四)思维能力。思维已达到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五)想象力。想象力的动机出于一定的目的的需要,想象的内容受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实践,因而所构成的图像较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19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一、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20高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一)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二)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三)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四)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五)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20高校学生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思结合的原则(二)博专结合的原则(三)学用一致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勤学持恒原则

21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独立性的人,有独特性的人。(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2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应遵循以下要求(1)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方法现状(2)教师要把学会或掌握学习方法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重要任务。(3)教师要做好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二、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1)向学生传授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2)用多种方法、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特别是注意总结和推广优秀生的学习经验。(3)鼓励高等学校学生借鉴著名学者的学习经验。 名词解释

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

宽的人才。

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

2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起舞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4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是不同的,它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教育发展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再到“教育后就业及接受再教育机会平等”的过程。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分配,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5高等学校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6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从静态角度来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象医生、律师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动态角度来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7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有效的安排。

8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本科生,有时也只研究生。

9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游牧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是指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职能的过程。

10学习方法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心理学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它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为此,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应该强加给学习者,而是同学习者商量决定,或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调整,同时,教师不应该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努力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是解决问题的倡导者和策略的分析者,应高度

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应该改具有多种视角特性,可以将现实与相关情景作为学习整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事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高等院校教学应提倡

1

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教学过程应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并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给予高度重视。教学形式通常有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在集体授课形式下的课堂进行。此外,建构主义还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种正比关系,即好的动机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但并非如此。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学习行为,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要达成一个好的学习效果,最重要落实到学习行为上,学习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

为,往的最重要原因。(2

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3

因为那些记忆信息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于自我形象。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有利于创托兰斯提出了教师应当1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4)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5

1)

(2)鼓励提出各类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三)戈登以通过直接训练获得和提高的技能来看待,而非一种智慧活动。

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假设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学生自我体验中自卑感和自尊感相互交叉的现象?

自卑感和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一种两极的反应形式,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情感。这种两极自我体验不但在不同的大学生个体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经常交织出现。自尊感是指一个人能“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报肯定态度的情感;自卑感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大部分学生把自尊感置于其他情感之上。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具有自卑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不能接受自我。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有:道德认知发展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社会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2

第三编

1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及其特征? 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有三个明显特征: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二、教学内容的普泛性。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有三个明显特征:一、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三、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2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的关系?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虽然是不同取向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它们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它们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专才教育必须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必须以专才教育为目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程度之别,而无质的差异,不是通才的专才是没有的。二、都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基础且精通某一专门学问的高级人才。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是完全不相容的是一种误解。

3如何处理好通才教育、专才教育二者关系?

我们应该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来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多元选择的角度来处理二者关系。一、整合论的观点认为(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行,通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2)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教会学生做事,学生做人 (3)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特别要注重从根本上转换观念,把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素质看成与知识的传承一样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教师的积极性问题,二是学生选课的功力取向问题,三是资源不足的问题。况且,二者的整合具体如何操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克服以上的难题,我们就需要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在笔者看来,适切地解决之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T型人才”就是知识既博又专的人才。“X型人才”概念的第一个含义,是系统的掌握两门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个含义是其掌握的两门专业知识必须有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T型人才”和“X型人才”都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表现。

4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两种模式 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5、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速度要适中。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2)以内涵发展为主。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6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英才教育。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完全否认和忽视英才教育的意义。一、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大众教育是面向大多数资质一般的学生的,英才教育是面向少数具有极佳天赋和潜能的学生的,以大多数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大众教育,难以满足少数高资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

差异的,大多数人居于中智水平,只有少数人具有极佳的资质和潜能,人的先天素质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作用。按照现代社火教育均等而不是均衡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就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使其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二、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视世界教育的普遍发展趋势。从精英向大众、普及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相反,事实证明,当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逐渐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容纳更多学生,发挥更加多样化时,前一阶段的模式仍保持在一些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在大众化阶段,经营高等教育结构不仅存在而且繁荣,在大众型高校中培养精英的功能仍在继续其作用。从本质上讲,大众化及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并不是英才教育的天地。英才教育过去主要是在大学中实现的,现在大学职能业已加强,但事实施英才教育的任务没有改变。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哦国实际的明智选择。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正在实现由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型高等教育的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中,也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并举。前些年启动的“211工程”和“958工程”,都是为了推行英才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者不可偏废。 7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教育的一体两面,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互补相生的关系。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与方法,对于同一学科内容的教育,当在不同指导思想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时,便是不同的教育。所以教育既有人文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一教育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活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与取向。二、从观念视角来看,教育的科学侧面与人文侧面具有不同的追求,前者追求知识与智能,后者追求感悟与情怀,前者可以有学而会,后者只能有感而悟。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占有,人文教育强调学生的融入,科学教育在教学中是“以理服人”,人文教育是“以情感人”。施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施人文教育是一种外化的过程。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敞开了教育的一面,而遮蔽了教育的另一面。 8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一、 整合的必要性(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

二、整合的可能性(一)两者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二)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价值追求的本质看,科学主真,人文主善、美,而真善美是相互渗透的。(三)两者互根互用。第一,科学的进展往往会引起人类思维的革命。第二,人文对科学发生着重要作用。

三、整合的途径(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二)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一是兼顾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开设活动课程。三是大量开设选修课。四是重视“隐性课程”。(三)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一实行创新教育,二创建校园文化。 9高等教育公平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基本点 (一)是有原则的公平(二)是相对的公平(三)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四)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10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性。首先把资源适当集中,必然会减少入学机会,这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公平的精神。其次,选择的手段、标准本身也不是很可靠的,即不一定是平等的。再次,从宏观上分析,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要求建立一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得教育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 1、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发展 2、公平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11 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障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公平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样化。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当分流,分层。再次,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 12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学术性。作为整体来理解,所谓学术,就是指由系统,较专门的学问。分开来理解,学为道,术为法,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术要解决“怎么样,怎么做”的问题,学是一种说法,术是一种做法,所谓学术,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求得一定的学问和知识。只有经过学术训练,具备学术性学科知识,才能成为大学教师。

二、专业性。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具有专业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显然是一种专业,高等学校教师就是专业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专业性。 13高等学校教师应承担哪些角色?

一、教书育人角色。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研究者角色。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要知道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基本训练。三、社会服务者角色。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和学校的科研成果,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生产经验、科技信息等,通过作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和指导、讲学培训和协作攻关等途径和方式为社会服务。四、管理者角色。高等学校教师不仅要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而且还应尽可能的为社会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 14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第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第二,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第三,专业发展的情境性;第四,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15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二)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三)专业道德。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象、专业自我。 16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一、充分认识自己发展状况二、了解教学工作特性三、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四、成长阶段设计,五、评估与回馈

17高等学校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哪些?

一、体格发育日臻完善;二、内脏机能显著增强;三、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四、性机能成熟;五、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18高等学校学生智力活动发展的特征表现?

(一)观察力。观察力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已达到了相当水平,观察范围较前也有扩大。(二)注意力。注意力已达成人水平,注意稳定,能较好地完成注意分配和转移。(三)记忆力。以逻辑记忆为主,记忆的准确性、准备性、持久性和敏捷性等品质都已发展完善,整个记忆已发展到逻辑记忆的顶峰。(四)思维能力。思维已达到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五)想象力。想象力的动机出于一定的目的的需要,想象的内容受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实践,因而所构成的图像较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19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一、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20高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一)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二)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三)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四)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五)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20高校学生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思结合的原则(二)博专结合的原则(三)学用一致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五)勤学持恒原则

21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独立性的人,有独特性的人。(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2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应遵循以下要求(1)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方法现状(2)教师要把学会或掌握学习方法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重要任务。(3)教师要做好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二、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1)向学生传授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2)用多种方法、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特别是注意总结和推广优秀生的学习经验。(3)鼓励高等学校学生借鉴著名学者的学习经验。 名词解释

1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所谓通才指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

宽的人才。

所谓专才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

2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起舞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4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是不同的,它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教育发展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到“学业成功机会平等”,再到“教育后就业及接受再教育机会平等”的过程。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分配,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

5高等学校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6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从静态角度来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象医生、律师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动态角度来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7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出有效的安排。

8高等学校学生是中国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通常特指专科生,本科生,有时也只研究生。

9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游牧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是指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职能的过程。

10学习方法是指高等学校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心理学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它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为此,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应该强加给学习者,而是同学习者商量决定,或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由调整,同时,教师不应该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努力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是解决问题的倡导者和策略的分析者,应高度

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应该改具有多种视角特性,可以将现实与相关情景作为学习整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事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高等院校教学应提倡

1

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教学过程应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并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给予高度重视。教学形式通常有小组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在集体授课形式下的课堂进行。此外,建构主义还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强调要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种正比关系,即好的动机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但并非如此。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学习行为,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要达成一个好的学习效果,最重要落实到学习行为上,学习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

为,往的最重要原因。(2

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

(3

因为那些记忆信息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于自我形象。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有利于创托兰斯提出了教师应当1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4)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5

1)

(2)鼓励提出各类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三)戈登以通过直接训练获得和提高的技能来看待,而非一种智慧活动。

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假设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学生自我体验中自卑感和自尊感相互交叉的现象?

自卑感和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一种两极的反应形式,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情感。这种两极自我体验不但在不同的大学生个体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经常交织出现。自尊感是指一个人能“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报肯定态度的情感;自卑感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大部分学生把自尊感置于其他情感之上。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具有自卑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不能接受自我。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有:道德认知发展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社会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2


相关文章

  • 教育经典著作推荐
  • 教育经典著作推荐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l ...查看


  • 当代教师必读教育专著
  • 当代教师必读教育专著100部 基 础 篇(30部)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 ...查看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阅读参考书目 著作类-- 1.[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3.[捷克]夸 ...查看


  • 大学学前教育必读书目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阅读书目 1.哲学类 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人文社科经典名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 ...查看


  • 教师假期阅读推荐书目
  • 教师假期阅读推荐书目 教育理论类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张兆芹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教育新概念--教师成长的密码>,申屠待旦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查看


  • 外国教育名著目录
  • 外国教育名著目录 [1] [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 [古罗马]昆体良.任钟印译.雄辩术原理[M ...查看


  • 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 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一批) www.jyb.cn 2010年06月17日 [教育理论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让历史启示未来>,吴式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理论到实践> ...查看


  • 五年级下册语文预习单
  •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查看


  • 教育学著作
  • 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研究 作者:赵贵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二科 出版时间:2015-12-1 ¥36.30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沉思 作者:曹俊军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 ¥38.00 当代大学生德性教 ...查看


  • 学前教育本科生必看书目
  • 学前教育本科生必看书目: 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