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独立学科的目标迈进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正朝着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   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陆续创办了一批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迎来了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春天。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新时期最早创建少数民族新闻专业的高校之一。 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四年制的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即以人文科学的通识,汉语言文学基础、新闻学理论基础、新闻学应用知识与技能以及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为知识结构与专业功底的新闻人才。培养过程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字功底、思维方法及为民族地区的服务意识。1989年始招收当代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跨靠民族学专业。2000年获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专业创立以来,始终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对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增新方面,特别是新闻学基础理论类的课程,确立了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这一主要方向,以形成中央民族大学学科特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成果就是这个学科建设上的一大收获.   进入21世纪后,几乎所有的民族地区民族院校都创办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少数民族新闻专业办学层次也有所提高。上个世纪,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和延边大学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进入21世纪,除了这两所大学之外,新疆大学在2003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西藏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也以相关学科为依托培养民族新闻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办学空间。从2008年起,新闻传播学学科进入中央民族大学“211”和“985”工程建设行列。遵循“主流、特色、前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教育部下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重点高等学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承担和组织实施,主要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生,兼顾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需要特别支持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以及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方向的人才培养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实施,面向上述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还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不但在硕士和博士招生、教师进修方面给与政策上的倾斜,还派专家学者去这些学校讲学,并在科研方面给予扶植。 [1]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成果不断问世。去年,我在《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和谐发展时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占领了更大的研究空间,内容也更加丰富” 。并分别就史学、实务、周年纪念著作,文集、传播学、工具书等列举了代表性著作。一年过后,我们又看到几部大作。 其中有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庄晓东教授撰写的《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科学出版社2010),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孙信茹博士撰写的《广告与民族文化产业》(人民出版社2011),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常务理事、湘西团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世树撰写的《走向辉煌——新时期中国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湘西文艺出版社2011),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志撰写的《人·媒介·社会互动与发展——当代媒介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与人类传播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保卫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等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成果的积累,无疑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教材建设打下了更加厚实的基础。   纵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新闻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史”“论”相较,“史学”研究成果最多,种类齐全,有通史、地方史,有专著也有教材,获奖者居多,成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理论建设的排头兵。这一学术现象,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有论者称,“视野开阔、丰富的理论内涵、着眼于构建学科体系,是这一时期史学研究的总体特色。”其它诸如体现民族性、资料翔实、客观地总结各个时期新闻传播特点,被誉为“和谐新闻教育读本”等特色。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又觉得在少数民族新闻学学科建设上存在较大缺憾,即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研究略显滞后。199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新闻学导论》距今已有15年了。《导论》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传播规律,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论述民族地区报纸的办报方针、根本任务、特点,对民族新闻采编、副刊、时事报道、广告经营、民族地区新闻队伍建设、民族地区党委如何加强对机关报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填补了一项空白。其主要特点是开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两位作者均来自业界,多从媒体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对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尚有欠缺。   最近,中央民族大学王晓英副院长交给我一部由她撰写的书稿《民族新闻传播简论》。《简论》共八章,第一章为引论,由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民族问题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民族新闻传播学等3节组成;第二章是关于民族新闻概念的探讨,由民族新闻概念的提出及其引发的争论、对已有民族新闻定义的评析、关于民族新闻中“民族新闻特性”的问题、“民族新闻”与“少数民族新闻”等4节组成;第三章为民族新闻的特征:由民族新闻特征的含义、民族新闻的内容特征、民族新闻的形成特征等3节组成;第四章民族新闻的功能与价值,由民族新闻功能与价值的概念及其关系、民族新闻价值判断的特殊性等2节组成;第五章民族新闻报道的规范:由民族新闻报道规范的首要原则是民族平等、我国民族新闻报道规范的相关规定及主要内容、遵守民族新闻报道规范应注意的问题等3节组成;第六章民族新闻理论的建构,由民族新闻理论的基本构成、民族新闻理论的层次与建构、民族新闻理论的学科定位等3节组成;第七章民族新闻事实研究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由民族新闻理论萌芽、民族新闻事实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的互动关系、我国少数民族事实研究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等4节组成;第八章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由我国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民族问题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加强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正确认识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民族化特色问题等3节组成。最后附有《我国西北地区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调研报告(2011)》、《1992-201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新闻学方向主要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不含在职研究生)》。《简论》的章节目录,脉络新、思路新、构架也新,可谓耳目一新。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和民族理论为指导的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著作。理论框架是全新的、资料翔实而新颖,有不少概念也是首次提出来的。《简论》问世,将变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史”“论”并进,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向着独立学科迈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距独立学科的目标还有多远?朝着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是已故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丁淦林教授所提出的。他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序中写道:“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而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近年来的进展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研究材料更多更新,一些很难找到的材料也被‘挖掘’出来了;二是研究的范围更宽更广,从以报刊为主转向各类新闻传媒并重,还兼顾新闻教育、新闻传媒经营管理以及著名新闻人物评介等;三是研究对象从以汉语文传媒为主逐渐转向少数民族语文传媒与汉语文传媒并重,加强对少数民族语文传媒研究,努力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描绘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画卷;四是探索建立新的理论架构,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科学的理论架构的确立,标志着独立学科的形成。”“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显然不一样,它有一个新设计的理论架构,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某些历史特点。”“他们正朝着建设成熟的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2]   距独立学科的目标到底有多远?让我们先看两个实例就明白了。前两年,我接到一个从厦门大学打来的电话,说我们今年毕业一名民族新闻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7月底、8月初,我去兰州大学参加“《中国的西北角》出版75周年纪念研讨会暨首届范长江研究高峰论坛”,刚下飞机,在机场大厅就遇到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庄金玉,在机场庄金玉还向我献花,十分热情。当天晚上,我在翠英楼接受她的采访,她说:“刘海贵导师让我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新闻学的论文,今天特意来请教。刘老师还特别强调,一定要阅读白老师的书,一定要拜会白老师,与之面对面地交流。”这两个实例足以说明,在学科建设上,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院校相差较远,我们还没有一所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据我所知,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等,已经培养或正在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方向的博士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博士点,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高层次人才。   申报博士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必须有知名的学者专家,并且要形成团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专家,我们有,比如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的专家益西拉姆(藏族)、研究藏族新闻传播史的专家周德仓、研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于凤静教授、研究回族报刊史的张巨龄(回族)、研究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的专家张小平、研究朝鲜族新闻传播史的崔向哲(朝鲜族),研究蒙古族新闻史的巴干(蒙古族)、特莫勒(蒙古族)等等,但是数量太少,更谈不上形成团队,年龄结构也不好。这些比较知名的学者,除益西拉姆、周德仓、于凤静比较年轻外,其他几位均已退休,让人不禁有后继乏人的担心。当年我退休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知名学者,也是一位校级领导就说,你们民族大学的领导对民族新闻学科建设关心不够,应该让你培养博士生,在设立博士点之前,可先跨靠民族学。这位老教授在我们学会成立的时候,专门给我打电话,再次建议可先把民族新闻学作为民族学的二级学科来培养博士生,为在全国创建第一个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做好铺垫和准备。现在我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希望根据我们自身条件,在办好本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在我们民族院校当中首先申报博士点,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早日成为独立学科!   2012年12月24日   注释   [1] 参见白润生 荆琰清:《北京市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发展报告(1949-2010 ) 》,载郑保卫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 引文见丁淦林:《序》,载白润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第1—3页,北京,民   【作者简介】白润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特约顾问。   责任编辑:邰山虎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正朝着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   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陆续创办了一批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迎来了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春天。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新时期最早创建少数民族新闻专业的高校之一。 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四年制的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即以人文科学的通识,汉语言文学基础、新闻学理论基础、新闻学应用知识与技能以及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践训练为知识结构与专业功底的新闻人才。培养过程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字功底、思维方法及为民族地区的服务意识。1989年始招收当代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跨靠民族学专业。2000年获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专业创立以来,始终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对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增新方面,特别是新闻学基础理论类的课程,确立了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这一主要方向,以形成中央民族大学学科特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成果就是这个学科建设上的一大收获.   进入21世纪后,几乎所有的民族地区民族院校都创办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少数民族新闻专业办学层次也有所提高。上个世纪,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和延边大学招收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进入21世纪,除了这两所大学之外,新疆大学在2003年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西藏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也以相关学科为依托培养民族新闻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办学空间。从2008年起,新闻传播学学科进入中央民族大学“211”和“985”工程建设行列。遵循“主流、特色、前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教育部下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重点高等学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承担和组织实施,主要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生,兼顾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需要特别支持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以及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方向的人才培养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实施,面向上述地区招收硕士、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还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不但在硕士和博士招生、教师进修方面给与政策上的倾斜,还派专家学者去这些学校讲学,并在科研方面给予扶植。 [1]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成果不断问世。去年,我在《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和谐发展时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占领了更大的研究空间,内容也更加丰富” 。并分别就史学、实务、周年纪念著作,文集、传播学、工具书等列举了代表性著作。一年过后,我们又看到几部大作。 其中有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庄晓东教授撰写的《网络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科学出版社2010),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孙信茹博士撰写的《广告与民族文化产业》(人民出版社2011),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常务理事、湘西团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世树撰写的《走向辉煌——新时期中国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湘西文艺出版社2011),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志撰写的《人·媒介·社会互动与发展——当代媒介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与人类传播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保卫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等等。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成果的积累,无疑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教材建设打下了更加厚实的基础。   纵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新闻学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史”“论”相较,“史学”研究成果最多,种类齐全,有通史、地方史,有专著也有教材,获奖者居多,成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理论建设的排头兵。这一学术现象,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有论者称,“视野开阔、丰富的理论内涵、着眼于构建学科体系,是这一时期史学研究的总体特色。”其它诸如体现民族性、资料翔实、客观地总结各个时期新闻传播特点,被誉为“和谐新闻教育读本”等特色。对于这样的评价,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又觉得在少数民族新闻学学科建设上存在较大缺憾,即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研究略显滞后。1997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新闻学导论》距今已有15年了。《导论》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传播规律,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论述民族地区报纸的办报方针、根本任务、特点,对民族新闻采编、副刊、时事报道、广告经营、民族地区新闻队伍建设、民族地区党委如何加强对机关报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填补了一项空白。其主要特点是开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但是,由于两位作者均来自业界,多从媒体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对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尚有欠缺。   最近,中央民族大学王晓英副院长交给我一部由她撰写的书稿《民族新闻传播简论》。《简论》共八章,第一章为引论,由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民族问题的新形势迫切需要民族新闻传播学等3节组成;第二章是关于民族新闻概念的探讨,由民族新闻概念的提出及其引发的争论、对已有民族新闻定义的评析、关于民族新闻中“民族新闻特性”的问题、“民族新闻”与“少数民族新闻”等4节组成;第三章为民族新闻的特征:由民族新闻特征的含义、民族新闻的内容特征、民族新闻的形成特征等3节组成;第四章民族新闻的功能与价值,由民族新闻功能与价值的概念及其关系、民族新闻价值判断的特殊性等2节组成;第五章民族新闻报道的规范:由民族新闻报道规范的首要原则是民族平等、我国民族新闻报道规范的相关规定及主要内容、遵守民族新闻报道规范应注意的问题等3节组成;第六章民族新闻理论的建构,由民族新闻理论的基本构成、民族新闻理论的层次与建构、民族新闻理论的学科定位等3节组成;第七章民族新闻事实研究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由民族新闻理论萌芽、民族新闻事实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的互动关系、我国少数民族事实研究与民族新闻理论研究等4节组成;第八章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由我国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民族问题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加强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正确认识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民族化特色问题等3节组成。最后附有《我国西北地区民族院校新闻传播教育调研报告(2011)》、《1992-201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新闻学方向主要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不含在职研究生)》。《简论》的章节目录,脉络新、思路新、构架也新,可谓耳目一新。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和民族理论为指导的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的著作。理论框架是全新的、资料翔实而新颖,有不少概念也是首次提出来的。《简论》问世,将变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史”“论”并进,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向着独立学科迈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距独立学科的目标还有多远?朝着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是已故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丁淦林教授所提出的。他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序中写道:“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而言,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近年来的进展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研究材料更多更新,一些很难找到的材料也被‘挖掘’出来了;二是研究的范围更宽更广,从以报刊为主转向各类新闻传媒并重,还兼顾新闻教育、新闻传媒经营管理以及著名新闻人物评介等;三是研究对象从以汉语文传媒为主逐渐转向少数民族语文传媒与汉语文传媒并重,加强对少数民族语文传媒研究,努力做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描绘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历史画卷;四是探索建立新的理论架构,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科学的理论架构的确立,标志着独立学科的形成。”“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显然不一样,它有一个新设计的理论架构,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某些历史特点。”“他们正朝着建设成熟的独立学科的目标前进”。[2]   距独立学科的目标到底有多远?让我们先看两个实例就明白了。前两年,我接到一个从厦门大学打来的电话,说我们今年毕业一名民族新闻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1年7月底、8月初,我去兰州大学参加“《中国的西北角》出版75周年纪念研讨会暨首届范长江研究高峰论坛”,刚下飞机,在机场大厅就遇到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庄金玉,在机场庄金玉还向我献花,十分热情。当天晚上,我在翠英楼接受她的采访,她说:“刘海贵导师让我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新闻学的论文,今天特意来请教。刘老师还特别强调,一定要阅读白老师的书,一定要拜会白老师,与之面对面地交流。”这两个实例足以说明,在学科建设上,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院校相差较远,我们还没有一所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可据我所知,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等,已经培养或正在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方向的博士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博士点,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高层次人才。   申报博士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必须有知名的学者专家,并且要形成团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专家,我们有,比如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的专家益西拉姆(藏族)、研究藏族新闻传播史的专家周德仓、研究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于凤静教授、研究回族报刊史的张巨龄(回族)、研究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的专家张小平、研究朝鲜族新闻传播史的崔向哲(朝鲜族),研究蒙古族新闻史的巴干(蒙古族)、特莫勒(蒙古族)等等,但是数量太少,更谈不上形成团队,年龄结构也不好。这些比较知名的学者,除益西拉姆、周德仓、于凤静比较年轻外,其他几位均已退休,让人不禁有后继乏人的担心。当年我退休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知名学者,也是一位校级领导就说,你们民族大学的领导对民族新闻学科建设关心不够,应该让你培养博士生,在设立博士点之前,可先跨靠民族学。这位老教授在我们学会成立的时候,专门给我打电话,再次建议可先把民族新闻学作为民族学的二级学科来培养博士生,为在全国创建第一个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做好铺垫和准备。现在我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希望根据我们自身条件,在办好本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在我们民族院校当中首先申报博士点,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早日成为独立学科!   2012年12月24日   注释   [1] 参见白润生 荆琰清:《北京市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发展报告(1949-2010 ) 》,载郑保卫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 引文见丁淦林:《序》,载白润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第1—3页,北京,民   【作者简介】白润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特约顾问。   责任编辑:邰山虎


相关文章

  • 九年级家长会校长讲话3篇
  • 九年级家长会校长讲话3篇 召开家长会是家校合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的桥梁纽带.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家长会校长讲话,仅供参考. 九年级家长会校长讲话篇一: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家长 ...查看


  •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
  •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一份国家的发展蓝图,对接着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标示出一个民族的复兴伟业. 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划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这是一次为全面 ...查看


  • 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
  • (六)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是"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发展,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意味着,发展不仅要讲速度 ...查看


  • 可靠性的发展史
  • 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史 摘要:从可靠性的诞生开始,阐述了可靠性在各个时代的理论和应用上的状态:介绍了可靠性的基本内容.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提出了未来系统可靠性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可靠性 发展 历史 Abstract: ...查看


  • 新民警培训心得体会
  • 监狱统一筹划部署,职能科室精心组织,各单位积极配合,我也有幸参与了新民警的工作,在主动做好本职工作.认真记录学习的同时,我细细的领悟领导的讲课内容,思索礼仪教育片的意义,查找自身固有的不足,细致收集新民警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收获和困惑,思考, ...查看


  • 高三家长会领导发言稿
  • 篇一:2012年11月高三家长会校长讲话 家校 携手众志成城 迎战高考再创辉煌 --2012年高三 家长会上的讲话 李沛宇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 表高三年级组全体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 ...查看


  • 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
  • 作者:王乐夫 政治学研究 2002年01期 内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内涵是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我国关于公共管理问题的讨论与争鸣虽早已开锣,但对其内涵却未有很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看法意见不一.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 ...查看


  • 初中学生家长会英语教师发言稿
  • 初中学生家长会英语教师发言稿 首先感谢诸位平时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紧密的配合.开学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扎实地学习新课,比较认真地做作业,课堂气氛热烈,大部分同学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虽然有时也会存在马虎偷懒的现象,但是他们已经进步很大了 ...查看


  • 化学学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 化学学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丹东二中 化学组 王婷婷) 摘要:本文选取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介绍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