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大连交通大学

2015年12

目录

一、前言.......................................................................................................................1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1

(二)毕业生就业率....................................................................................................................4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4

3.1就业单位行业分布..........................................................................................................4

3.2就业区域流向..................................................................................................................5

3.3重点就业单位情况..........................................................................................................5

(四)毕业生就业特点................................................................................................................7

4.1就业率高.........................................................................................................................7

4.2就业质量高......................................................................................................................7

4.3就业对口率高..................................................................................................................8

4.4就业满意度高..................................................................................................................8

4.5违约率低.........................................................................................................................8

三、就业工作措施.......................................................................................................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9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做好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和组织.............................................9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10

(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引导,营造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就业氛围.......10

(五)关注重点群体,实施和落实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计划,保障学生顺利就业...............10

(六)营造就业氛围,弘扬基层就业主旋律,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就业...............................10

(七)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拓展、咨询辅导与评估反馈四位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1

(八)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11

(九)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发展.............................................................................................................................................12

四、就业状况分析.......................................................................................................12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12

1.1毕业生薪酬.....................................................................................................................12

1.2实习经历.........................................................................................................................13

1.3就业渠道.........................................................................................................................14

(二)用人单位评价..................................................................................................................15

一、前言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大连铁道学院,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秉承“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学科优先发展、特色化发展、国际化等“六大战略”,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作为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一贯以培养铁路创新人才、引领轨道交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多年来,学校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凭借创新型国家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更新就业工作理念,深化改革,构建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就业工作体系。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支持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兢兢业业,勤奋实干,成绩卓著。在轨道装备业中,我校毕业生被公认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骨干和中坚。学校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随着多学科门类的协调发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毕业生到辽宁省内就业的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并集中在与辽宁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IT行业。这些都表明,大连交通大学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成为支持我国高铁事业和辽宁省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5年,大连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和要求,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统筹全校各方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

2015年,我校共有研、本科毕业生42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91人,本科毕业生3746人。

表2.1.12015届毕业生学历及性别构成情况

表2.1.22015届研究生毕业生生源地及性别分布

表2.1.32015届本科生毕业生生源地及性别分布

(二)毕业生就业率

注:详见附表一

表2.2毕业生就业率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3.1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注:行业说明详见附表二

表2.3.1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3.2就业区域流向

注:区域分布详见附表三

表2.3.2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分布

表2.3.3重点就业单位

(四)毕业生就业特点

4.1就业率高

2015年学校就业率仍保持较高水平,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1.64%、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在辽宁省居于前列。

4.2就业质量高

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就业单位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

2015届毕业生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就业情况统计见表2.4.1。

表2.4.12015届毕业生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就业情况统计

表2.4.2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4.3就业对口率高

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较高,就业领域主要分布:轨道交通、建筑、机械工程、电子、通信、IT等领域。

2015届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统计见表2.4.3。

表2.4.32015届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统计表

4.4就业满意度高

我校2015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整体情况良好,学校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签约过程比较顺利。65%左右的毕业生认为签约过程很顺利,30%左右的毕业生认为签约过程比较顺利。

4.5违约率低

2015年我校的毕业生违约率为2%,依旧保持较低水平。一方面是由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质决定的,我校的毕业生具有大铁院的优良传统,诚信、可靠,学校诚信教育收效显著;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毕业生在签约前能够正确审慎对待自己的选择,能够清楚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能够认识到签订就业协议是一件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事情,即使违约,毕业生也能够了解对“违约”问题的相关决定、违约责任及违约时妥善解决的办法;第三,学校及时、详细发布就业信息,大量、合理安排组织招聘会,为毕业生签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进行理性选择;第四,由于学校严格履行第三方鉴证、监督职能,坚决执行毕业生补领协议手续,严格管控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发放,从制度和操作程序上保证了违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三、就业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充分满意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全局高度规划和开展就业服务。

坚持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明确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强化学校领导负总责、招生与就业处统筹协调、学院为主体的就业工作体系。继续抓好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的推进工作,成立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2015届毕业生召开五次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分阶段总结、部署就业工作。

以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按照《大连交通大学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涉及内容,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及评先,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做好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和组织

学校利用优良的办学传统,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巩固原行业就业市场,中国中车集团、铁路局;地铁、城市轨道;中铁、中建、中铁建等工程局每年均来校组织专场招聘会。在市场拓展上,以学校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主动加强与我校有战略合作关系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入校单位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

学校精心组织毕业生双选活动,3年来,每年来校招聘单位500家左右,招聘时间逐渐前移,主要集中在9、10、11月。2015年学校举办大型招聘会3

场,中型招聘

图3.2来校招聘单位数量-月份分布图

会4场,专场招聘会220场,数百家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提供岗位15000余个,5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签约单位感到满意。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根据2015年国家和辽宁省毕业生就业政策,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编撰了《毕业生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梳理了我校全年就业工作内容、规范了相应工作要求,为更好完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提供了依据。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常态化、简单化。在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展学生的就业个体咨询。在2015届毕业生中开展了求职意向调查及就业状况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指导就业工作开展。

(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引导,营造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就业氛围

学校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受大学生欢迎的信息发布和就业指导形式,开通了QQ群、微信、手机APP等平台,及时准确的为学生发布就业指导信息。构建了以就业网为主体,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及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为辅的就业信息平台发布体系,使求职、招聘信息得到及时、精准发送,多种渠道确保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针对2015届毕业生,仅手机短信平台就发布就业信息达50万余条。

(五)关注重点群体,实施和落实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计划,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认真落实辽宁省政府及大连市政府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程,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积极组织和发动,使每位贫困毕业生享受到优惠政策。学校2015届纳入辽宁省贫困毕业生台账的90名毕业生全部完成了升学、就业。

(六)营造就业氛围,弘扬基层就业主旋律,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组织“环校园企业展”,为企业进入校园“热身”,使毕业生在校园行走之余即可了解单位信息;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平台对单位进行介绍。除协议就业外,扎实推进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参军、出国等多种形式就业。按照上级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辽西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各类项目的落实,将相关优惠政策宣讲到位。

(七)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拓展、咨询辅导与评估反馈四位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5年,我校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课程。2011年秋季起,为更好的贯彻“早规划、早起步、早指导”的思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连续性、实效性,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各专题内容开设时间、学时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备课程体系,使其涵盖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目前,该课程已经作为必修课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贯穿整个大学始终,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授课。

2010年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基地(隶属于招生与就业处),专门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建设。基地组织教师坚持集中备课、集中培训、定期进行课程交流和总结。

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就业网开设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35门课程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校深入分析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用实效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通过开设各类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讲坛等生涯发展实践活动以及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竞标、“创业沙龙”交流平台等创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带动我校的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

(八)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

实习实践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逐渐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砝码。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013年以来,学校以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中,学校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注重因材施教,推动学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九)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加强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大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等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的的合作,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推动现有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树立创业典型。2015届毕业生中,有六名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四、就业状况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1.1毕业生薪酬

毕业生实习期薪酬有近33%分布在2000至3000元范围内,而有将近25%和24%分别分布在1000至2000元和3000至4000元范围内,有近4%分布在1000元以下范围,但是4000元以上占比较小,只有将近

9%。

图4.1.1实习期薪酬标准

转正后毕业生薪酬只有将近2%和13%分别分布在1000至2000元以及2000至3000元范围内,而多集中在3000至4000元和4000至5000元范围内,分别占比到28%和26%,且5000元以上也有了较大的比例提升,占比近29%。

图4.1.2转正后薪酬标准

1.2实习经历

有55%的毕业生有过实习经历,45%的毕业生没有过实习经历。在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中近43%的毕业生获得实习岗位的途径为校园招聘会及社会各类招聘会,也有占比相当的部分毕业生通过学校就业网(13%)、专业招聘网站(19%)以及学校实习生计划(8%)获得实习机会,少数人通过访问企业官网(4%)、企业实习生项目(2%)、

经过熟人及家庭介绍(7%)等其他途径获得实习机会。

图4.1.3就业前是否有实习经历

图4.1.4实习岗位的获取途径

1.3就业渠道

接近66%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及访问学校就业网获取就业信息,另有22%的毕业生通过社会各类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其余毕业生通过访问企业网站、招聘网

站等其他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图4.1.5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

有近44%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等找到工作,近11%的毕业生通过参加社会各类招聘会找到工作,而有将近16%的毕业生通过利用社会关系,以及访问学校就业网(6%)、企业官网(4%)、专业招聘网站(11%)获得工作,也有近8%的毕业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找到工作,例如通过海报,报纸等所载有的招聘信息等。

图4.1.6最终找到工作的渠道

(二)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对合作多年的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企业的反馈,我校毕业生在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发展潜力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能较好的适应工作,深受企业好评。此外,企业也对我校如何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我校能在紧抓毕业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将他们培养成有广阔专业面的复合型人才。表4.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大连交通大学

2015年12

目录

一、前言.......................................................................................................................1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1

(二)毕业生就业率....................................................................................................................4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4

3.1就业单位行业分布..........................................................................................................4

3.2就业区域流向..................................................................................................................5

3.3重点就业单位情况..........................................................................................................5

(四)毕业生就业特点................................................................................................................7

4.1就业率高.........................................................................................................................7

4.2就业质量高......................................................................................................................7

4.3就业对口率高..................................................................................................................8

4.4就业满意度高..................................................................................................................8

4.5违约率低.........................................................................................................................8

三、就业工作措施.......................................................................................................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9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做好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和组织.............................................9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10

(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引导,营造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就业氛围.......10

(五)关注重点群体,实施和落实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计划,保障学生顺利就业...............10

(六)营造就业氛围,弘扬基层就业主旋律,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就业...............................10

(七)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拓展、咨询辅导与评估反馈四位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1

(八)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11

(九)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发展.............................................................................................................................................12

四、就业状况分析.......................................................................................................12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12

1.1毕业生薪酬.....................................................................................................................12

1.2实习经历.........................................................................................................................13

1.3就业渠道.........................................................................................................................14

(二)用人单位评价..................................................................................................................15

一、前言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大连铁道学院,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秉承“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学科优先发展、特色化发展、国际化等“六大战略”,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作为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一贯以培养铁路创新人才、引领轨道交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多年来,学校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凭借创新型国家建设、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更新就业工作理念,深化改革,构建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就业工作体系。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支持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以及个人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在各条战线兢兢业业,勤奋实干,成绩卓著。在轨道装备业中,我校毕业生被公认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骨干和中坚。学校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随着多学科门类的协调发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毕业生到辽宁省内就业的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并集中在与辽宁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IT行业。这些都表明,大连交通大学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成为支持我国高铁事业和辽宁省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5年,大连交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和要求,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统筹全校各方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结构

2015年,我校共有研、本科毕业生42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91人,本科毕业生3746人。

表2.1.12015届毕业生学历及性别构成情况

表2.1.22015届研究生毕业生生源地及性别分布

表2.1.32015届本科生毕业生生源地及性别分布

(二)毕业生就业率

注:详见附表一

表2.2毕业生就业率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3.1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注:行业说明详见附表二

表2.3.1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3.2就业区域流向

注:区域分布详见附表三

表2.3.2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分布

表2.3.3重点就业单位

(四)毕业生就业特点

4.1就业率高

2015年学校就业率仍保持较高水平,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1.64%、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在辽宁省居于前列。

4.2就业质量高

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就业单位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

2015届毕业生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就业情况统计见表2.4.1。

表2.4.12015届毕业生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就业情况统计

表2.4.2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4.3就业对口率高

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较高,就业领域主要分布:轨道交通、建筑、机械工程、电子、通信、IT等领域。

2015届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统计见表2.4.3。

表2.4.32015届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统计表

4.4就业满意度高

我校2015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整体情况良好,学校通过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签约过程比较顺利。65%左右的毕业生认为签约过程很顺利,30%左右的毕业生认为签约过程比较顺利。

4.5违约率低

2015年我校的毕业生违约率为2%,依旧保持较低水平。一方面是由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质决定的,我校的毕业生具有大铁院的优良传统,诚信、可靠,学校诚信教育收效显著;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毕业生在签约前能够正确审慎对待自己的选择,能够清楚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能够认识到签订就业协议是一件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事情,即使违约,毕业生也能够了解对“违约”问题的相关决定、违约责任及违约时妥善解决的办法;第三,学校及时、详细发布就业信息,大量、合理安排组织招聘会,为毕业生签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进行理性选择;第四,由于学校严格履行第三方鉴证、监督职能,坚决执行毕业生补领协议手续,严格管控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发放,从制度和操作程序上保证了违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三、就业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充分满意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全局高度规划和开展就业服务。

坚持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明确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强化学校领导负总责、招生与就业处统筹协调、学院为主体的就业工作体系。继续抓好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的推进工作,成立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2015届毕业生召开五次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分阶段总结、部署就业工作。

以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按照《大连交通大学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涉及内容,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及评先,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做好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和组织

学校利用优良的办学传统,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巩固原行业就业市场,中国中车集团、铁路局;地铁、城市轨道;中铁、中建、中铁建等工程局每年均来校组织专场招聘会。在市场拓展上,以学校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主动加强与我校有战略合作关系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入校单位数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

学校精心组织毕业生双选活动,3年来,每年来校招聘单位500家左右,招聘时间逐渐前移,主要集中在9、10、11月。2015年学校举办大型招聘会3

场,中型招聘

图3.2来校招聘单位数量-月份分布图

会4场,专场招聘会220场,数百家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提供岗位15000余个,5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签约单位感到满意。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根据2015年国家和辽宁省毕业生就业政策,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编撰了《毕业生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梳理了我校全年就业工作内容、规范了相应工作要求,为更好完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提供了依据。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常态化、简单化。在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展学生的就业个体咨询。在2015届毕业生中开展了求职意向调查及就业状况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指导就业工作开展。

(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网络引导,营造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就业氛围

学校积极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受大学生欢迎的信息发布和就业指导形式,开通了QQ群、微信、手机APP等平台,及时准确的为学生发布就业指导信息。构建了以就业网为主体,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及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为辅的就业信息平台发布体系,使求职、招聘信息得到及时、精准发送,多种渠道确保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针对2015届毕业生,仅手机短信平台就发布就业信息达50万余条。

(五)关注重点群体,实施和落实就业困难群体援助计划,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认真落实辽宁省政府及大连市政府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程,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积极组织和发动,使每位贫困毕业生享受到优惠政策。学校2015届纳入辽宁省贫困毕业生台账的90名毕业生全部完成了升学、就业。

(六)营造就业氛围,弘扬基层就业主旋律,实现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组织“环校园企业展”,为企业进入校园“热身”,使毕业生在校园行走之余即可了解单位信息;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平台对单位进行介绍。除协议就业外,扎实推进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参军、出国等多种形式就业。按照上级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辽西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各类项目的落实,将相关优惠政策宣讲到位。

(七)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拓展、咨询辅导与评估反馈四位于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5年,我校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课程。2011年秋季起,为更好的贯彻“早规划、早起步、早指导”的思想,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连续性、实效性,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各专题内容开设时间、学时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备课程体系,使其涵盖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目前,该课程已经作为必修课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贯穿整个大学始终,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授课。

2010年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基地(隶属于招生与就业处),专门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建设。基地组织教师坚持集中备课、集中培训、定期进行课程交流和总结。

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就业网开设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35门课程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校深入分析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用实效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通过开设各类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讲坛等生涯发展实践活动以及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竞标、“创业沙龙”交流平台等创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带动我校的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

(八)积极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

实习实践能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逐渐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砝码。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013年以来,学校以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在岗位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中,学校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注重因材施教,推动学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九)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加强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大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等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的的合作,深化“校园孵化、政府扶持、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推动现有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树立创业典型。2015届毕业生中,有六名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四、就业状况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1.1毕业生薪酬

毕业生实习期薪酬有近33%分布在2000至3000元范围内,而有将近25%和24%分别分布在1000至2000元和3000至4000元范围内,有近4%分布在1000元以下范围,但是4000元以上占比较小,只有将近

9%。

图4.1.1实习期薪酬标准

转正后毕业生薪酬只有将近2%和13%分别分布在1000至2000元以及2000至3000元范围内,而多集中在3000至4000元和4000至5000元范围内,分别占比到28%和26%,且5000元以上也有了较大的比例提升,占比近29%。

图4.1.2转正后薪酬标准

1.2实习经历

有55%的毕业生有过实习经历,45%的毕业生没有过实习经历。在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中近43%的毕业生获得实习岗位的途径为校园招聘会及社会各类招聘会,也有占比相当的部分毕业生通过学校就业网(13%)、专业招聘网站(19%)以及学校实习生计划(8%)获得实习机会,少数人通过访问企业官网(4%)、企业实习生项目(2%)、

经过熟人及家庭介绍(7%)等其他途径获得实习机会。

图4.1.3就业前是否有实习经历

图4.1.4实习岗位的获取途径

1.3就业渠道

接近66%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及访问学校就业网获取就业信息,另有22%的毕业生通过社会各类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其余毕业生通过访问企业网站、招聘网

站等其他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图4.1.5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

有近44%的毕业生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等找到工作,近11%的毕业生通过参加社会各类招聘会找到工作,而有将近16%的毕业生通过利用社会关系,以及访问学校就业网(6%)、企业官网(4%)、专业招聘网站(11%)获得工作,也有近8%的毕业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找到工作,例如通过海报,报纸等所载有的招聘信息等。

图4.1.6最终找到工作的渠道

(二)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对合作多年的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企业的反馈,我校毕业生在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发展潜力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能较好的适应工作,深受企业好评。此外,企业也对我校如何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我校能在紧抓毕业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将他们培养成有广阔专业面的复合型人才。表4.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相关文章

  • 2015年就业率较高的机械类专业
  • 6月13日,辽宁省内部分高校公布了在辽招生计划,但你知道各高校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吗?这些专业中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这些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去年的分数线又是多少? 纵观2014年在辽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东北大学的冶金工程.大连理工大学的船舶与海 ...查看


  • 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
  • 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4) 辽宁省教育厅职教处 2013年12 目 录 一.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高职院校数量与布局 (二)高职院校的性质与类型 (三)高职院校办学规模 (四)办学基本条件 二.辽宁省高职院校人 ...查看


  • 2015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东 北 财 经 大 学 文 件 东北财大校发[2015]50号 关于编报<东北财经大学2015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我校将开展<东北财经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 ...查看


  • 重庆医科大学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重庆医科大学 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年度报告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5年12月 编 目 前第一部分 录 言............................................................ ...查看


  • 2015年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5年我校共有20个学院(中心)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各学院各专业拟招生人数.拟招收推免生人数均为预计数.实际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会根据当 ...查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目 录 前言 .................................................................................................................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处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报告说明----------------------2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 学校概况与就业创业工作特色-------5毕业 ...查看


  • 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辽宁职业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调研的指导思想 为了科学.合理的制定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符合社会 和旅游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教师利用寒假时间集中小组走访.电 话访 ...查看


  • 40-24页-东北大学2014就业质量报告
  • 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 东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目录 前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