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2-08 来源: 广州日报

唐翼明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获取知识不能道听途说:

“耳受”与“眼学”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耳朵听来的,就是听别人说的,古人称为“耳受”;一种是眼睛看到的,就是自己读书学习得来的,古人称为“眼学”。我们一般人的知识都由这两部分构成,两种都有必要。

“耳受”的知识往往是口口相传,其中虽然也有确实的知识,但往往难免不大可靠的道听途说;而“眼学”的知识是自己看书得到的,一般比较可靠。所以,在自己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要援引这些知识,尤其是引用典故,一定要引“眼学”的,不可引“耳受”的。

颜之推告诫子孙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的事物,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学到的,不能是耳朵听来的。)当时,江南的很多士大夫不肯亲身读书学习,又羞于被人视为没有学养,就用一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装饰门面。颜之推列举了很多这样的笑话,比如有人把“荆州”说成“陕西”。有些笑话,因为时代不同,今天的人可能听不懂了,我就不再多引述。但他说的这个“不要轻信耳受”的原则,我是同意的。

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在说话、写文章时,往往太相信或太依赖“耳受”的知识,又不肯花功夫去查一查出处,结果辗转相传,一人错了,大家都跟着错。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从网络上可以得到许多资讯和知识,但其中不少东西是属于“耳受”一类的,我们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分辨。

打开门来读书:

“独学”与“切磋”

学习要重“眼学”,而不可轻信“耳受”,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应该关起门来一个人独学,如果有好学、饱学的朋友一起切磋,那其实是更有利于学习的。

颜之推引了古人的话来讲:“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 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尚书》上说:“喜爱提问就能知识充裕。”《礼记》上说:“独自一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之间的共同讨论,就会孤陋寡闻。”因为学习是必须互相切磋、互相启发才能明白的。我就见过有的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却经常出差错、谬语连篇。)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所以跟朋友讨论切磋是必要的。有些人读书没有读懂,又不虚心问人,结果不懂装懂,自以为是,闹了笑话还不知道是怎么闹的。

其实在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同样的例子,不过今天的学习环境比古代好多了,现代学校的制度大大减少了古代那种“闭门读书”的现象。今天的青年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要跟别人讨论问题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还是存在着善于跟不善于利用这个环境的问题,有些人一天到晚跟一些不学无术的三朋四友在一起侃大山,不着边际地神聊,胡吹乱吹,这就跟切磋学问扯不上边,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所以做家长的特别要教导子女,要交有益的、有学问的朋友,在一起要谈有意义的问题、能增进知识的问题,这样才对子女有益。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2-08 来源: 广州日报

唐翼明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获取知识不能道听途说:

“耳受”与“眼学”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耳朵听来的,就是听别人说的,古人称为“耳受”;一种是眼睛看到的,就是自己读书学习得来的,古人称为“眼学”。我们一般人的知识都由这两部分构成,两种都有必要。

“耳受”的知识往往是口口相传,其中虽然也有确实的知识,但往往难免不大可靠的道听途说;而“眼学”的知识是自己看书得到的,一般比较可靠。所以,在自己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要援引这些知识,尤其是引用典故,一定要引“眼学”的,不可引“耳受”的。

颜之推告诫子孙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的事物,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学到的,不能是耳朵听来的。)当时,江南的很多士大夫不肯亲身读书学习,又羞于被人视为没有学养,就用一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装饰门面。颜之推列举了很多这样的笑话,比如有人把“荆州”说成“陕西”。有些笑话,因为时代不同,今天的人可能听不懂了,我就不再多引述。但他说的这个“不要轻信耳受”的原则,我是同意的。

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在说话、写文章时,往往太相信或太依赖“耳受”的知识,又不肯花功夫去查一查出处,结果辗转相传,一人错了,大家都跟着错。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从网络上可以得到许多资讯和知识,但其中不少东西是属于“耳受”一类的,我们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分辨。

打开门来读书:

“独学”与“切磋”

学习要重“眼学”,而不可轻信“耳受”,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应该关起门来一个人独学,如果有好学、饱学的朋友一起切磋,那其实是更有利于学习的。

颜之推引了古人的话来讲:“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 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尚书》上说:“喜爱提问就能知识充裕。”《礼记》上说:“独自一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之间的共同讨论,就会孤陋寡闻。”因为学习是必须互相切磋、互相启发才能明白的。我就见过有的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却经常出差错、谬语连篇。)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所以跟朋友讨论切磋是必要的。有些人读书没有读懂,又不虚心问人,结果不懂装懂,自以为是,闹了笑话还不知道是怎么闹的。

其实在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同样的例子,不过今天的学习环境比古代好多了,现代学校的制度大大减少了古代那种“闭门读书”的现象。今天的青年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要跟别人讨论问题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还是存在着善于跟不善于利用这个环境的问题,有些人一天到晚跟一些不学无术的三朋四友在一起侃大山,不着边际地神聊,胡吹乱吹,这就跟切磋学问扯不上边,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所以做家长的特别要教导子女,要交有益的、有学问的朋友,在一起要谈有意义的问题、能增进知识的问题,这样才对子女有益。


相关文章

  • 诸葛亮家训解读_李海鹏
  • 60 文 化 文化 产 论业坛 · 葛诸家训解亮 读李海 (鹏东 师 范 大学 硕 士 研 究生 山东 济 2 5 南 0 41) 不 治 要 摘储 葛足 亮智多 仅善 谋 于 国安邦 且而 是注 重 家教 的典 范现 对诸葛 亮 的诫&l ...查看


  • 家风"是文化寻根
  • "家风"是文化寻根 家风是什么?它好像很具体,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处世应事之中:但又很抽象,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清楚.尤其对于年青人,家风就好像博古架上蒙尘的陈年古物,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因此, ...查看


  • 教育学视野中的_颜氏家训_教子_
  • 第32卷第5期2011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2No.5 May2011 教育学视野中的<颜氏家训·教子> 禄晓平 (毕节学院 教 ...查看


  • 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学国学.正家风.倡廉洁"活动实施方案
  • 发布时间:2017-4-21 15:27:05 来源:秦皇岛廉政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因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滋育厚植廉洁从政底蕴基础,在全市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 ...查看


  • 关于家风家训作文3篇
  • [篇一:家风家训] 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训也自然就必不可少. 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这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就可以发现,例如:父母给爷爷奶奶买吃的和用的, ...查看


  • 曾国藩家训
  • 曾国藩家训:三个地方看一个家庭的兴败 曾国藩家训第一看: 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曾国藩家训第二看: 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曾国藩家训第三 ...查看


  • 论_唐宋变革_的时代特征
  • 笔谈 唐宋变革笔谈 编者按: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 ...查看


  • 家风家规征文
  • 建好家风家规,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 ...查看


  • 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
  • 一颗好奇的心和一双好奇的眼睛是孩子天生就拥有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的眼睛里万物平等,他们时常会问一些家长答不出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每个家长困惑的问题.<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给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