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汇报稿)

前言

未来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制定全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把握机遇,加快旅游业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跨越,尽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促进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发展回顾篇

一、“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回顾

“十五”期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山东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的旅游大省。“十五”期间,旅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环境、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旅游总产出持续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0-200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递增100亿元。2004年,全省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亿人次,海外游客100万人次的“双突破”目标。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39.7%;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99%,国内旅游收入974.6亿元,同比增长26.96%。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7.6%,相当于全省GDP的5.62%。接待国内游客总数跃居全国第3位,接待海外游客总数居全国第7位,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6位。标志着山东旅游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

(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全省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全面提升。截至2005年,全省共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区(点)751处,国家A级旅游区135处,国家及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高尔夫球场11处。18个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居全国前列。全省旅游星级饭店541家,旅行社1393家,总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国际社79家,国内社1314家。航空、铁路、公路、海上运输、通讯等条件大为改善。现有空中航线300多条,开辟有济南至新加坡、韩国、青岛至大阪、汉城等多条国际航线。公路通车里程7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多公里。建有港口26处,开辟了青岛至韩国仁川、日本下关,威海至韩国仁川,烟台至韩国釜山登国际客运航线。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山东旅游信息网”,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旅游信息查询(中、英、日、韩文本),接发电子邮件,开通了客房、票务预订等电子商务系统,为适应现代化管理、市场营销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旅游宣传与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围绕“走近孔子、扬帆青岛”这一主题,重点推介“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全面展示山东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我省与韩国的地缘、人缘优势,积极开展对韩国市场多层次、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来鲁游客增长迅速。抓住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有利时机,组织全省300余人赴日参加了大型促销活动,成功地接待了包括日本政要在内的大型旅游团赴山东的友好交流活动;省领导带队赴日韩、马来西亚、印度开展宣传促销,影响大、效果好;与台湾旅奇传播集团合作,组织台湾重量级报纸、电视等媒体记者到山东踩线,在台湾集中宣传报道,成立旅行商推广联盟,在台湾市场开展系统营销,取得突出成效;集中力量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强势媒体重点开展旅游形象宣传;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如世界环球小姐大赛、友好城市旅游大会、蓬莱“和平颂”大型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淄博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华名山评选活动以及曲阜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啤酒节、海洋节、潍坊风筝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山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大型旅交会。与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团参加上海、昆明国际旅交会和哈尔滨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组织山东旅游大篷车万里行、山东旅游专列、百强旅行社山东行等活动等,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促销。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山东旅游整体形象,巩固了老市场,扩大了新市场,旅游接待和收入大幅度增长。

(四)规划建设与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编制了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省内专家编制完成2003年至2007年五年执行规划。为推动高端项目建设,以100万元重奖,向海内外征集旅游大项目创意方案。以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名义举办《高端项目与大型活动》旅游高层论坛,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山东旅游出谋划策。2004年,又委托世界旅游组织为我省编制了《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海滨度假旅游专项规划。各市和重点县市(区)依据全省发展规划,相继编制了当地旅游发展规划,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至2005年省政府共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25亿元。为用足用好旅游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报批程序,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建设实行专家咨询委员审核制度,使旅游项目申报和建设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5年省旅游专项资金累计安排2.24亿元,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直接带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0.1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大的有青岛海底世界、崂山巨峰景区、烟台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喀斯特酒庄、中华历史博览园、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威海荣成赤山风景区、临沂寿星巨雕、沂水地下大峡谷、聊城东昌湖旅游区等,以及青岛雨林谷、城阳世纪公园、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烟台东炮台海滨旅游区、栖霞牟氏庄园、泰安泰山锦绣谷、阳谷狮子楼旅游区、德州东方寓乐园、淄博管仲纪念馆、威海“定远舰”复制项目等90多个旅游项目相继竣工,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南神州生态乐园、曲阜明故城、蓬莱水城恢复、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周村古商业街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行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为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在全国率先推出“旅游细微服务年”活动,深入贯彻《旅游细微服务基本标准》,使细微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企业规范化、人性化水平得到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服务优质的企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创建细微服务型机关等,使全行业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省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多形式、多层次检查。进一步整顿旅游

市场秩序。同时聘请人大、政协、相关行业和新闻单位代表200余人,担任义务监督员。为从根本上解决导游私拿回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全行业积极推行导游计分管理办法,为全省8000多名导游配发了IC卡,旅游企业间实行佣金收授制度,有效地净化了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公开投诉电话,开通网上投诉通道,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投诉案件,维护了市场的规范运作。

(六)旅游改革步伐加快。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积极探索,切实推进企业改制、改革。在国内旅行社改制的基础上,2002年在潍坊召开了全省国际旅行社改制工作座谈会,请经济界知名专家讲课,请兄弟省市改革较早的企业负责人介绍经验,联合下发国际旅行社改制意见。目前,国际旅行社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为推动旅游饭店改制步伐,2005年7月,又专门召开了全省旅游饭店改制会议,孙守璞副省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全省旅游饭店改制做了动员部署,推动了旅游饭店市场化进程。目前,全省旅游星级饭店516家,非国有饭店占总数的72%。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全省139个县(市、区)有23个实行了旅游与文物或风景、宗教合一的管理体制。

(七)教育培训力度加大,旅游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十五”以来,我省旅游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队伍规模发展较快,现有直接从业人员40余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00万人。旅游院校建设快速发展,全省开设旅游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共计 67 所,在校生达 30314 人,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其中山东旅游学校升格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建成1000多亩的新校区;旅游培训正朝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十五”期间,省旅游局共培训旅游企业管理人员52386 名,全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达353710人次,企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轮岗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近年来虽然我省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广东、北京、上海比,差距还很大;与我省条件相当的江苏、浙江比,差距也很明显。制约我省旅游更大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消费观念陈旧。一些地方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认识模糊,没有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产业外向度低,入境旅游滞后。目前,我省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人次比例为98:1,落后于发达省市。三是航空交通不畅,国际航线少,国内航线不旺,成为制约入境旅游的主要“瓶颈”。四是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景点老面孔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管理服务不精,亟需完善提升。特别是缺乏有轰动和带动效应的大型景观以及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旅游产业配套不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不强,夜生活单调乏味,活动项目不多,文化氛围不活,城市个性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消费和旅游需求。六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大产业要有大投入。我省旅游投资总量少、份额低,渠道不畅、机制不活,项目和基础建设滞后。七是对旅游业发展的某些限制政策,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目标任务篇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更加繁荣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分明确地提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求: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环境基础和政策支持。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十一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

我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建设。张高丽书记指出:“要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突破口”,“要大抓特抓旅游”。韩寓群省长指出:“要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要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以此带动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将旅游业摆上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旅游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发展环境。同时,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将在青岛举办,为山东旅游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科学整合资源,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将山东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中国重点旅游区和国际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实现向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跨越和旅游强省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指标

以2005年为基期,到2010年,年接待海外游客310万人次,年均增长17.3%,旅游外汇收入16.95亿美元,年均增长20%;接待国内游客2.6亿人次,年均增长13.7%,国内旅游收入2473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14亿元,年均增长21.4%。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万人,“十一五”期末,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入境旅游接待规模 人次(万) 171 202 239 274 310

增速(%) 20 18 18 15 13

入境旅游收入 收入(亿美元) 8.46 10.23 12.38 14.61 16.95

增速(%) 23 21 21 18 16

国内旅游接待规模 人次(亿) 1.63 1.87 2.15 2.41 2.61

增速(%) 16 15 15 12 8

国内旅游收入 收入(亿元) 1230 1500 1830 2150 2473

增速(%) 26 22 22 18 15

旅游总收入 总收入(亿元) 1300 1585 1933 2272 2614

增速(%) 26 22 22 18 15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现

代化和小康社会为契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做到十个“更加注重”: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注重资源开发到更加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注重硬件建设到更加注重软件与硬件配套;从注重资源一般利用到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注重市场开发到更加注重品牌发展战略;从注重维护旅游者的权益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注重市场治理整顿到更加注重旅游诚信建设;从注重改善旅游服务到更加注重建设和谐旅游;从注重当前和近期旅游发展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东、中、西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带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和产品特色,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3、坚持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国内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结构,突出重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4、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多元化、开

放型的投资机制和市场规则,调动各界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5、坚持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旅游服务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20 564 6.2 46 10.6 3.33 2.5 4903 7.1 5287 7.3

6、坚持创新型原则,发展节约型旅游。通过体制、机制、产品和市场创新,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五、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认真贯彻实施《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坚持严格保护、突出重点、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自然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使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一)旅游资源保护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切实保护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城市风貌保护:突出我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海滨旅游城市和其他旅游城市的城市风貌和建筑文化特色,重点保护城市格局的完整性与和谐统一。重点保护城区历史风貌、历史街区,以及历史性建筑、优秀建筑、民俗建筑和名人故居,延续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风貌。

2、海岸带保护:严格保护沿岸沙滩、湿地、礁石、护岸林带和山林、山体,保护公众的亲海空间,留足海滨旅游发展余地。滨海公路的主干道和过境交通要远离沙滩,避免穿过主要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保持海滨自然风貌。

3、旅游区保护:以建设环境友好型旅游区为目标,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严格保护景区内山体、水体、古树名木等各类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内开发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禁止在旅游景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项目和从事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

4、海岛生态保护:严格保护海岛自然地质地貌、植被、鸟类及岛周礁盘、滩涂和海洋生态环境。海岛开发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测算,防止项目建设和过度旅游活动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

5、湿地环境保护。划定湿地保护区,对湿地环境、水源及生态系统进行综合保护,确保其不受侵害和改造。

6、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区开发与建设必须突出对生物种群、个体的保护,并努力维持和保育其生存环境。在旅游区绿化和物种引进方面严格把关,防止有害物种的入侵。

7、历史文物保护:对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物的开发利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旅游为手段,发掘整理地方传统戏曲、音乐和舞蹈,抢救振兴地方剧种;整理发掘古典音乐和武术;发掘整理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民间工艺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景点开展特色文化表演,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和游客活动内容。发

掘整理民间传说,选取健康、有趣的民间传说编入导游手册,提高导游词的趣味性和文化品位。

(二)旅游资源开发总体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特色,重点开发建设“两带六区十八个重点产品”。“两带”,即“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带。“六区”,即齐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区、水浒旅游区、沂蒙山旅游区、黄河口旅游区、古运河-微山湖旅游区。

1、两带

(1)山水圣人旅游带

扩大山水圣人旅游区的规模,拓展其空间,强化其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具有突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济南以建设山东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泉城特色,保护泉水资源,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为主体,整合百脉泉、洪范池等泉水资源。扩建大明湖,整修、美化环城公园,开发环护城河水上观光休闲旅游线路及趵突泉、护城河夜游项目,保护宽厚所街、芙蓉街古建筑和古街区原貌,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泉城风貌。

泰安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开发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历史氛围,处理好泰山与泰城的关系,使泰山与泰城融为一体。深度开发自然泰山旅游产品,增加参与性、体验性产品,做实做活泰山大旅游。同时,做好徂徕山、东平湖的开发建设,丰富游览内容。

曲阜重点恢复明故城整体空间结构,拓展游览空间,营造东方圣城氛围,活化以“孔府、孔庙、孔林”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延长游客观光游览的停留时间。

做好孔子与孟子结合的文章,保护利用孟府、孟庙、孟林,逐步形成孔孟之乡旅游品牌。

以惠民为核心,打造兵圣故里旅游产品。突出墨子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以滕州为中心,推出科圣旅游系列产品。

(2)黄金海岸旅游带

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的指导下,以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中国黄金海岸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保护,突出特色,建成全省旅游发展的黄金旅游带。

青岛要严格保护老城区整体风貌和历史街区、古建筑,保持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一体的城市景观特色,在优化海滨风景区的前提下,突出海洋文化优势和奥运特色,沿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海滨带,向胶州湾东西两翼延伸扩展,建设一流的海滨旅游带;发掘、开发崂山特色道教文化活动项目,丰富崂山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内容。制定凤凰岛、崂山仰口、即墨温泉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加强保护和绿化,高标

准开发面向国际市场、国内高端市场、专项旅游市场和大众度假市场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度假产品。以奥运帆船比赛为契机,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开发体育、游船、游艇等旅游产品。

烟台以市区海滨带和蓬莱-长岛为重点区域,市区海滨突出烟台山周边开埠文化特点,切实保护海滨沿岸、烟台山、朝阳街历史古建筑和街区整体原貌;蓬莱与长岛区域应以蓬莱阁、水城、仙都、丹崖山、长岛为载体,利用多种手段着力打造“人间仙境”形象。加强栖霞牟氏庄园、龙口南山、昆嵛山及胶东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做好烟台、蓬莱、长岛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完善提升高尔夫旅游产品,打造仙境海岸葡萄酒旅游品牌。

威海要突出“海、山、岛、泉、城”旅游资源特色,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打造东方幸福海岸。以刘公岛、温泉和海洋民俗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刘公岛的深度开发始终围绕“海岛、海军、海战”的“三海”思路展开。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加大温泉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力度。要积极发展海上娱乐项目,加快游艇俱乐部建设。把威海建成集观光、度假、商务、温泉疗养、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日照重点以太阳城主题旅游度假区及海岸为重点,结合民俗和城市建设,开发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结合水上运动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水上运动旅游目的地。

2、六区

(1)齐文化旅游区

在齐国故都遗址基础上,建设齐文化遗址公园,完善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殉马博物馆等景点,提高观赏效果。严格保护蒲家庄的整体风貌,以“三故”——故里、故居、故事为开发主线,活化田野、故居、村庄、故事等场景。以淄博中国陶瓷博物馆为载体,整合陶瓷艺术资源,打造“齐国陶韵,现代官窑”品牌形象。保护开发周村古街和鲁山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2)潍坊民俗旅游区

以“风筝之都”的形象为载体,深度开发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继续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开发青州古街、博物馆、驼山以及临朐老龙湾、沂山等。完善提升寿光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3)黄河入海口旅游区

主要是东营和滨州地区。保护、开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和无棣、沾化贝壳堤资源,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观日出、漂流、狩猎、骑马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形成生态自然景观旅游区。同时,开发石油观光产品。

(4)水浒旅游区

重点要突破行政区划,切实做好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水浒”品牌。梁山应主要做好山寨的文章,增加参与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东平要凭借东平湖的水域优势,以梁山泊为主题进行开发。阳谷景阳岗突出“荒、野、乱”的特征,挖掘内涵,完善提升;仿宋街与狮子楼结合,突出宋代市井风情。郓城主要搞好宋江武校及宋江故里开发。

(5)沂蒙山旅游区

范围包括临沂、潍坊临朐、莱芜等地。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要做好三方面的结合,以蒙山、沂山、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孟良崮为龙头,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健身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国打响沂蒙山旅游品牌。

(6)古运河-微山湖(东昌湖)旅游区

由枣庄、微山、济宁、聊城、临清至德州。以微山湖、江北水城、台儿庄为重点,恢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码头、古镇、历史街区、微山湖船屋、微山湖渔家风情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保护太白楼、清真寺、光岳楼、山陕会馆,加快东昌古城、东昌湖、德州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园、抱犊崮-熊儿山地质公园及菏泽牡丹园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3、十八个重点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完善提升观光旅游产品,规范深化导游解说系统,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要在继续完善提升曲阜“三孔”、泰山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基础上,发展以下产品:

*民俗旅游

挖掘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整理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开展多形式、推陈出新的民俗旅游活动。

*农业旅游

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享誉海内外,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具有较大优势,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做好旅游与农业开发相结合的文章,以农业生产基地为

载体,发挥农业与旅游的叠加效应,突出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农业观光产品。 *工业旅游

发挥我省大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强指导,积极推行国家工业旅游标准,发展散客成团服务,重点开发名牌企业旅游等影响大、特色突出的工业旅游产品。 *海上旅游

规划全省海上旅游布局和旅游线路,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和码头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足海上旅游文章。开通可承载100人左右的大中型游船和具有较强适航能力的双体游船,开展海上游乐活动和海上观光;依托渔村、渔码头和渔船,发展参与性渔业旅游活动。

(2)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

我省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开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度假旅游产品,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加快实现由观光型向观光加度假转变,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质量和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旅游强省的关键所在。

海滨度假旅游,要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的指导下,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建设中国黄金海岸度假带和度假地。主要以崂山仰口、石老人、薛家岛、琅琊台、蓬莱、烟台金沙滩、养马岛、海阳凤城、威海环翠、西霞口、天鹅湖、日照太阳城旅游度假区为基地,面向日、韩、俄罗斯市场和国内休闲、商务市场,合理布局,适度发展高、中档度假产品。发展帆船、游艇度假俱乐部,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帆板项目和海上体育活动。

温泉度假旅游,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温泉开发与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我省资源现状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济南和胶东半岛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山林度假旅游,以内陆的蒙山、沂山、泰山、徂徕山、昆嵛山、鲁山为基地,开发面向省内外中近程市场的度假旅游产品。

湖泊度假主要以微山湖为重点,开发与民俗相结合的特色度假产品。 *城市旅游

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与个性,规划建设城市中央游憩区、游

客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和城市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将城市打造成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发展环城市近郊周末度假旅游产品,适应城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需求。 *高尔夫旅游

加强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面向韩国、日本市场和商务游客、国内高端客源层,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加大高尔夫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市场。高尔夫球场要依据国家政策,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 *国际游轮旅游

对青岛、烟台的老港区进行必要的规划改造,建设与货运作业区分开,兼容国际客运和邮轮专用码头和服务区,建设适应现代国际邮轮需要,高标准的国际客运旅游中心,完善相应的旅游服务功能。新建青岛奥运水上运动中心国际邮轮码头,形成奥运帆船中心、国际邮轮码头、海上旅游基地和旅游集散地四位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

(3)专项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

重点开发曲阜孔子修学旅游,以曲阜“三孔”、“三孟”为中心空间载体,以儒家文化、孔子教育思想和孟母教子文化为主题,依托短期培训、学友联谊、民俗体验、观摩石刻、节庆等活动,力拓国际市场,打造成中国修学旅游第一品牌。完善提升威海荣成赤山法华院面向韩国市场的修学旅游产品。发挥山东武术之乡、羲之故乡和碑刻众多的优势,开展水浒武术修学旅游、临沂王羲之书法、泰山摩崖石刻和平度天柱山、莱州云峰山魏碑书法旅游。利用省内著名高校,开展现代修学游、教育旅游等。

*会展旅游

发挥济南、青岛、烟台的交通枢纽、国际口岸、国际贸易和国际会议功能;发挥潍坊、临沂等城市的省内会议、商务和物流集散功能。依托会议展览中心、文化博览中心、各专业博物馆和大型酒店,突出特色,积极承办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展览、文化经济博览和专

业博览,完善商务旅游服务设施,将会展旅游做大做强。

*保健康体旅游

在海滨、温泉、山区(崂山、蒙山等)、林区、城市休闲区开展康体旅游;依托山东丰富的中医资源,发挥中医保健的独特优势,做好旅游与保健医疗结合的文章。 *体育旅游

主要围绕在青岛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建设水上设施项目,开展水上运动,营造体育旅游热点。同时,积极开展武术、登山、马拉松等方面的体育旅游。利用在济南举行的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做好旅游与观看体育运动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探险旅游

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展探险旅游。如枣庄熊耳山大裂谷、徂徕山、沂山探险、海岛探险游。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科技探险旅游项目。

*红色旅游

主要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济宁、枣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战、莱芜战役、济南战役、鲁西南战役、胶东抗日根据地、渤海革命老区为重点,开发与自然、文化相结合的红色之旅产品。

*葡萄酒之旅

以烟台百年张裕葡萄酒基地为核心,以青岛、蓬莱、龙口为两翼,面向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展葡萄酒专项旅游系列活动。

*自驾车旅游

山东地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间,高速公路路网发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提升,私家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自驾旅游将保持长期稳步增长趋势。要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多开辟方便、生态停车场。在高速公路、重点景区外围等交通便利处建设露营地,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便利条件。

*购物旅游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大型商品展示中心、都市特色购物街区,建设特色露天市场,积极发展小商品市场和特色市场。青岛要开发面向日本女青年市场的购物旅游,威海开发面向韩国市场的购物旅游,淄博要发挥温州义乌小商品城、临沂商品成的辐射作

用,开发购物旅游。各地要根据当地不同特色,开发如:昌乐蓝宝石、招远黄金等特色购物旅游。

*节庆旅游

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发展参与性旅游活动。旅游与文化、经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有效管理,积极引导民间承办或参与特色突出、雅俗共赏的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传统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创新发展旅游淡季的特色活动。优化青岛啤酒节、青岛海洋节、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菏泽牡丹花会、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等传统节事活动,不断更新丰富内容,常变常新,保持吸引力。

六、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旅游环境,积极改善硬件配套水平,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旅游交通

1、完善济南机场服务功能,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班次。积极利用青岛流亭机场三期工程的机遇,增加国际航线,济南、青岛要加大至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航线密度,争取开通经停北京或上海至欧美和大洋洲的直航航班。青岛要争取开通至俄罗斯海参崴航线,开发俄罗斯度假与购物旅游市场。烟台、威海机场要加大国内航线密度,增加至韩国、日本等国航线。

2、建设济南至青岛第二条高速公路,完成同三高速公路和青银高速公路山东段建设工程,完成青岛至烟台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环渤海高速公路建设;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和停车服务等基础接待设施,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方便自驾车和自带车旅游。

3、加快铁路建设。依靠开工建设的青岛至烟台、威海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打造青烟威“一小时经济旅游圈”。增加济南、青岛至烟台、威海快速列车。优化调度,保证黄金周期间旅游团队购票。

4、加快城市地铁和轻轨公共交通建设;增加通达旅游景区景点的专线车;增加城市观光巴士车辆和线路;制定标准,提高旅游团队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鼓励发展旅游团队车辆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服务。加快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建设。

5、规划完善城区商业旅游中心和景区点团队车辆停车场。旧城改造要适当安排旅游团队车辆停车空间;新建景区景点的停车场要按生态型停车场标准建设,停车泊位要满足景区接待量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6、水上交通建设。利用威海、烟台、蓬莱、龙口、东营等港口的优势,沟通与大连、秦皇岛、天津等港口的航线,形成环渤海海上游线路。重点对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进行技术改造,建设专用或兼用的游船码头以及专用豪华游船码头,开发与韩国济州岛、仁川、釜山以及日本沿海的旅游城市,共同组成跨国海上旅游线路,打造旅游“海上金三角”。根据国家赴台旅游政策变化,开辟台湾旅游航线。青岛要创造条件开辟西太平洋国际邮船航线和跨洋国际邮船航线。

7、与交通、建设等部门合作,强化景区、道路标志系统的旅游指示功能,加强服务的质量,增加游客的舒适度。

(二)旅游信息系统

1、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发展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定期发布国内外旅游信息,实现网上宣传促销和预订,推广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游业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2、继续完善旅游指示导向系统。在主要口岸、站点及景区、商业区设置多语种的旅游信息电子触摸屏,向中外游客介绍旅游信息和风光;在各旅游城市交通口岸、高速公路、商业区、主要街道设立导向牌和导游图,方便游客出行。

3、在主要旅游城市建设配套的区域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散客集散中心和换乘系统。逐渐建成具有城市形象宣传、信息咨询、紧急求援、旅游投诉、旅游代理预订、旅游商品展销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散客咨询服务网络。推行城市旅游卡,建立区域联合体,推动无障碍旅游。

(三)旅游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

1、旅游接待设施

要按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需求、档次结构,考虑淡旺季差别和需求弹性,适度发展高、中档旅游饭店、重点发展经济型旅游饭店。高星级酒店主要在青岛、济南、烟台等旅游热点和经济发达城市进行建设,在海滨、温泉等区域发展特色度假酒店、度假村;引进国际经济型酒店集团和国际青年旅舍标准和管理销售服务网络,依托中心城市和黄金海岸、山水圣人两条主线合理布局,开发建设一批经济型酒店和青年旅馆;汽车旅馆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青岛、济南等重点旅游城市交通便捷处,进行示范性建设;家庭旅馆主要在海滨、海岛、山区、湖区,结合当地民俗进行开发建设。完善提升我省农家

乐、渔家乐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制定标准选择部分村落进行改建,加强培训,提高水平,逐步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度假接待体系。

2、旅游厕所建设

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关旅游质量、环境、形象和声誉,事关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厕所建设,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络与协调,在主要的干线公路、景区景点,城市繁华区、商业区规划布局,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旅游厕所。要制定政策,鼓励旅游景区景点改造新建高质量、方便卫生的旅游厕所。要进一步宣传《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做好星级旅游厕所评定工作,加强旅游厕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将全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城市等旅游公共活动场所的旅游厕所,建设成清洁卫生、安全方便、生态环保、协调美观、服务规范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

3、丰富活跃夜生活

随着全省改革扩大开放、振兴发展经济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夜生活进一步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夜生活”已成为城市丰富魅力、增强活力、促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要改变我省夜生活冷清、单调的现状,创造宽松活跃的环境和氛围,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活跃夜生活。要加强领导与协调,将丰富城市夜生活、开发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强的娱乐项目,纳入城建、文化、商业等相关部门议事日程,加快规划建设旅游夜生活设施,大力开发夜生活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发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旅游商品开发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是扩大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山东的资源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出不同档次、质量好、有特色、附加值高、游客乐于购买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各城市、景区要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策划设计开发不同特色,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要研究制定旅游商品开发优惠政策,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完善旅游商品六真店制度,打造诚信购物体系,建立全省旅游商品展示中心,促进旅游商品开发的快速发展。

5、旅游城镇建设

以推进城乡建设为契机,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相衔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同时,要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治理空气、水、光和噪声等污染,加快城市绿化美化进度,注重城市建筑风格,保护城市内具有历史价值和旅游功能的建筑物等。“十一五”期间争取有更多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要总结和推出一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旅游强县;推出一批旅游强镇,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子,促进我省旅游业从城市向乡村的拓展。“十一五”期间,每年选取4个县,10个镇,100个村,进行重点指导和帮扶,争取建成20个旅游强县、50个旅游强镇、500个旅游特色村。

七、旅游市场营销

(一)旅游总体形象推广

1、在国际市场上持续推广、强化“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的旅游形象。

2、在国内市场上,宣传推广“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齐鲁神韵,山水豪情”旅游形象。

3、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旅游总体形象强势宣传。

(一)目标市场选择

国内一级市场:山东省内市场;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

国内二级市场:抵达山东交通方便的内陆省份,包括东三省、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国内三级市场:其它区域市场,也是机会市场,应注重抓市场机会,以特殊的产品和特殊的方式吸引游客,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海外一级市场区域:韩国、日本;

海外二级市场区域:东南亚、港、澳、台与俄罗斯;

海外三级市场区域:北美、西欧、北欧、大洋洲及其他市场。

(三)旅游产品的区域推广

山东省旅游产品种类丰富,传统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较高的知名度,新开发的度假、休闲、娱乐及生态、乡村民俗等产品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市场适应面越来越广。但由于各地的消费水平、出游率等有着较大的差别。除全方位地推广山东的观光旅游产品外,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推广不同的产品,以挖掘“最有价值的客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针对入境旅游市场,重点推广历史文化观光、修学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高尔夫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等产品:

韩国市场,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至韩国航线,全面开发韩国市场。在大力发展高尔夫度假旅游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客源层,深入开发适应需求的旅游产品,如中老年观光、青少年修学、新婚旅游等等。

日本市场,选择重点目标层:一是以中老年消费者为重点;二是以日益增长的商务客人为重点;三是未婚女青年客源层;四是继续推广修学旅游。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东南亚市场,从产品和销售渠道两个方面入手,包装设计旅游产品,在继续巩固东南亚华人圈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非华人市场。

港澳台市场,重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加强与大旅行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要发挥齐鲁同乡会和山东老乡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

俄罗斯市场,开通青岛至俄罗斯直达航线,有针对性加强对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市场层进行强势叠加促销,重点开发开发度假旅游加购物和观光旅游。

美国市场,一是将山东旅游宣传纳入国家促销计划,加大对美国公众消费层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与国外大旅行商合作;三是针对不同客源层,设计推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专项产品。

西欧市场,重点突破德国市场。德国是世界出游第一大国,与我省青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要以青岛啤酒、德式建筑为载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德国、英国、法国等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

坚持“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原则,针对客源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中高端客源市场开发。

1、针对京津地区,推广度假、娱乐产品,特别是海滨度假与观光相结合的综合性产品,乡村、民俗度假产品;

2、针对内陆地区,重点推广海滨观光、夏季避暑、齐鲁文化旅游产品;

3、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推广以泰山、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山水圣人”品牌产品,夏季则力推海滨避暑度假产品;

4、针对珠三角地区,重点推广齐鲁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体验和高端度假、康体娱乐、海滨休闲观光旅游产品。

(四)区域联合,共推市场

1、编制并贯彻实施《旅游品牌战略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整合旅游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产品,突出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优势;

2、建立促销工作的计划体系,旅游促销机构应根据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市场促销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到促销工作的计划性、阶段性的衔接;

4、根据市场的态势和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平衡和把握好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于山东旅游的重要程度及促销的投入和力度;

5、建立客源地市场促销和宣传委托代理体系,使市场促销和宣传能够长期、不间断地进行;

6、充分利用北京与青岛奥运会、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与体育等相关部门联合,有针对性的重点促销山东旅游。

7、建立区域联合营销机制,构建省内各市和旅游区之间,山东省与兄弟省市之间、与海外合作伙伴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市场互促的态势:

在半岛城市群8+2合作基础上,推动全省旅游一体化发展。半岛城市群所属8个城市加上济宁和泰安,在山东旅游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要统一策划旅游形象,统一编排旅游线路,统一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实现客源共补、服务互补、效益互补。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大联合、大整合,形成旅游大市场、大产业。

与华东地区江苏、上海、浙江,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大连,中西部的陕西、山西等省市进行区域联合,编制特色线路,相互宣传产品,整体促销,共同发展。

与韩国、日本密切合作,打造旅游“金三角”。同时,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旅游合作同盟。

(六)出境旅游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出境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新时尚。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这为更多人出境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出境旅游人数也必将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时,出境旅游有助于整合入境旅游市场,有利于促进和带动入境旅游的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国(境)旅游政策,严格审批手续,加强对游客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和宣传,加强对经营出境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研究针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调控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保障措施篇

八、以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以下战略措施

(一) 政府主导战略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科学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强化旅游行业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形成各级党政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面向市场、社会参与的宏观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旅游产业政策,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二)以人为本战略

旅游产品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推动旅游业向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本着依靠人、服务人的要求,把握旅游需求动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完善旅游

产品结构,最有效地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积极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诚信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

(三)创新驱动战略

旅游开发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重点,以精品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培育旅游品牌。通过加大对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深度利用,增加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和保护,实现深度消费。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等,创造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旅游产出效率。

(四)质量发展战略

旅游增长方式要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要素结构、客源结构、人才结构、区域布局和企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

(五)结构调整战略

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度假休闲、康体娱乐、会展商务、民俗文化等产品,积极发展科考科普、探秘探险、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产品格局转变。

(六)绿色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大力开展“绿色饭店”、“生态景区”创建活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七)旅游品牌战略

整合全省各方面的优势,推出一批城市旅游品牌、景区旅游品牌、企业旅游品牌、大型活动旅游品牌、服务人员形象品牌,进一步增强我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九、培育高素质旅游从业队伍,实现“人才兴旅”

实施科教兴旅战略,大力开展旅游教育和行业培训。制定、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行政管理人才、旅游职业经理、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旅游师资队伍等旅游业重点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2、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和旅游职业院校的作用,构筑国际水准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3、成立山东旅游专家委员会,创造条件争取设立“山东旅游科教基金”,发展旅游远程教育等,加速旅游教育培训的制度创新。

4、继续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和资格考试制度。

5、与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文明办、工会等部门合作,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

6、全面建立符合山东地方特色的旅游人才市场:一是设立旅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开放性旅游人才专业市场;二是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统计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旅游人才市场。

7、坚持走国际化道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加强旅游法制和旅游行业管理

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法规、规章,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子。继续贯彻落实《山东省旅游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旅游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山东省旅游条例》实施细则及全省旅游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等。各市地也要抓紧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法规规章。同时,进一步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提高执法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旅行社、宾馆、汽车公司、旅游商店、餐馆等细化标准合同,促进旅游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进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促进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的管理,突出抓好春节、五一、国庆旅游高峰期的交通、人身、财务、餐饮等方面的安全,推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开展“细微化服务”活动,促进全省旅游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使行业管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力推行诚信旅游建设,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文明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诚信旅游体系。

旅游行业协会具有桥梁、纽带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及各分会、山东省旅游新闻协会的作用,加快成立全省旅游区(点)分会等,交流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做好旅游管理工作。

十一、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向体制改革要质量、要效益。学习借鉴浙江等南方先进省份和我省蓬莱市的经验,强化旅游部门职能。在县级全面推行旅游与

风景、文化、海滨一体的旅游管理体现制,减少扯皮,提高效率。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通过并购、合资等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积极支持发展私营旅游企业。放开搞活中小旅游企业。采取“两权分离”、公开竞标拍卖、引资嫁接、经营者持大股、租赁承包经营、企业内部职工买断等形式,对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运输等企业进行改制,激活内部经营活力。对较大型国有旅游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

十二、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旅游整体形象宣传、重点旅游项目启动和配套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视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协调解决限制旅游的歧视性政策,对旅游宾馆、饭店及其他主营旅游的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用于旅游客运的车船费等。要进一步搞好调查论证,研究制定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汇报稿)

前言

未来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制定全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把握机遇,加快旅游业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跨越,尽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促进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发展回顾篇

一、“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回顾

“十五”期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山东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的旅游大省。“十五”期间,旅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环境、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旅游总产出持续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0-200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递增100亿元。2004年,全省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实现接待国内游客1亿人次,海外游客100万人次的“双突破”目标。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39.7%;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99%,国内旅游收入974.6亿元,同比增长26.96%。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7.6%,相当于全省GDP的5.62%。接待国内游客总数跃居全国第3位,接待海外游客总数居全国第7位,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6位。标志着山东旅游大省的地位已经确立。

(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全省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全面提升。截至2005年,全省共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区(点)751处,国家A级旅游区135处,国家及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高尔夫球场11处。18个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居全国前列。全省旅游星级饭店541家,旅行社1393家,总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国际社79家,国内社1314家。航空、铁路、公路、海上运输、通讯等条件大为改善。现有空中航线300多条,开辟有济南至新加坡、韩国、青岛至大阪、汉城等多条国际航线。公路通车里程7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多公里。建有港口26处,开辟了青岛至韩国仁川、日本下关,威海至韩国仁川,烟台至韩国釜山登国际客运航线。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山东旅游信息网”,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旅游信息查询(中、英、日、韩文本),接发电子邮件,开通了客房、票务预订等电子商务系统,为适应现代化管理、市场营销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旅游宣传与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围绕“走近孔子、扬帆青岛”这一主题,重点推介“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品牌,全面展示山东旅游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我省与韩国的地缘、人缘优势,积极开展对韩国市场多层次、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来鲁游客增长迅速。抓住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有利时机,组织全省300余人赴日参加了大型促销活动,成功地接待了包括日本政要在内的大型旅游团赴山东的友好交流活动;省领导带队赴日韩、马来西亚、印度开展宣传促销,影响大、效果好;与台湾旅奇传播集团合作,组织台湾重量级报纸、电视等媒体记者到山东踩线,在台湾集中宣传报道,成立旅行商推广联盟,在台湾市场开展系统营销,取得突出成效;集中力量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强势媒体重点开展旅游形象宣传;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如世界环球小姐大赛、友好城市旅游大会、蓬莱“和平颂”大型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淄博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华名山评选活动以及曲阜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啤酒节、海洋节、潍坊风筝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山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大型旅交会。与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团参加上海、昆明国际旅交会和哈尔滨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组织山东旅游大篷车万里行、山东旅游专列、百强旅行社山东行等活动等,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推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促销。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山东旅游整体形象,巩固了老市场,扩大了新市场,旅游接待和收入大幅度增长。

(四)规划建设与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编制了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省内专家编制完成2003年至2007年五年执行规划。为推动高端项目建设,以100万元重奖,向海内外征集旅游大项目创意方案。以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名义举办《高端项目与大型活动》旅游高层论坛,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山东旅游出谋划策。2004年,又委托世界旅游组织为我省编制了《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海滨度假旅游专项规划。各市和重点县市(区)依据全省发展规划,相继编制了当地旅游发展规划,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至2005年省政府共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25亿元。为用足用好旅游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报批程序,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建设实行专家咨询委员审核制度,使旅游项目申报和建设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5年省旅游专项资金累计安排2.24亿元,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直接带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0.1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大的有青岛海底世界、崂山巨峰景区、烟台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喀斯特酒庄、中华历史博览园、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威海荣成赤山风景区、临沂寿星巨雕、沂水地下大峡谷、聊城东昌湖旅游区等,以及青岛雨林谷、城阳世纪公园、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烟台东炮台海滨旅游区、栖霞牟氏庄园、泰安泰山锦绣谷、阳谷狮子楼旅游区、德州东方寓乐园、淄博管仲纪念馆、威海“定远舰”复制项目等90多个旅游项目相继竣工,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南神州生态乐园、曲阜明故城、蓬莱水城恢复、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周村古商业街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行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为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在全国率先推出“旅游细微服务年”活动,深入贯彻《旅游细微服务基本标准》,使细微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企业规范化、人性化水平得到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服务优质的企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创建细微服务型机关等,使全行业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省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多形式、多层次检查。进一步整顿旅游

市场秩序。同时聘请人大、政协、相关行业和新闻单位代表200余人,担任义务监督员。为从根本上解决导游私拿回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全行业积极推行导游计分管理办法,为全省8000多名导游配发了IC卡,旅游企业间实行佣金收授制度,有效地净化了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公开投诉电话,开通网上投诉通道,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投诉案件,维护了市场的规范运作。

(六)旅游改革步伐加快。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积极探索,切实推进企业改制、改革。在国内旅行社改制的基础上,2002年在潍坊召开了全省国际旅行社改制工作座谈会,请经济界知名专家讲课,请兄弟省市改革较早的企业负责人介绍经验,联合下发国际旅行社改制意见。目前,国际旅行社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为推动旅游饭店改制步伐,2005年7月,又专门召开了全省旅游饭店改制会议,孙守璞副省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就全省旅游饭店改制做了动员部署,推动了旅游饭店市场化进程。目前,全省旅游星级饭店516家,非国有饭店占总数的72%。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全省139个县(市、区)有23个实行了旅游与文物或风景、宗教合一的管理体制。

(七)教育培训力度加大,旅游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十五”以来,我省旅游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队伍规模发展较快,现有直接从业人员40余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00万人。旅游院校建设快速发展,全省开设旅游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共计 67 所,在校生达 30314 人,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其中山东旅游学校升格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建成1000多亩的新校区;旅游培训正朝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十五”期间,省旅游局共培训旅游企业管理人员52386 名,全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达353710人次,企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轮岗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近年来虽然我省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广东、北京、上海比,差距还很大;与我省条件相当的江苏、浙江比,差距也很明显。制约我省旅游更大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消费观念陈旧。一些地方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认识模糊,没有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产业外向度低,入境旅游滞后。目前,我省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人次比例为98:1,落后于发达省市。三是航空交通不畅,国际航线少,国内航线不旺,成为制约入境旅游的主要“瓶颈”。四是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景点老面孔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管理服务不精,亟需完善提升。特别是缺乏有轰动和带动效应的大型景观以及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五是旅游产业配套不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不强,夜生活单调乏味,活动项目不多,文化氛围不活,城市个性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消费和旅游需求。六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大产业要有大投入。我省旅游投资总量少、份额低,渠道不畅、机制不活,项目和基础建设滞后。七是对旅游业发展的某些限制政策,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目标任务篇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更加繁荣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分明确地提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求: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环境基础和政策支持。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十一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

我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建设。张高丽书记指出:“要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突破口”,“要大抓特抓旅游”。韩寓群省长指出:“要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要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以此带动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将旅游业摆上了突出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旅游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发展环境。同时,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将在青岛举办,为山东旅游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先导和带动作用,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科学整合资源,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素质,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将山东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中国重点旅游区和国际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实现向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跨越和旅游强省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指标

以2005年为基期,到2010年,年接待海外游客310万人次,年均增长17.3%,旅游外汇收入16.95亿美元,年均增长20%;接待国内游客2.6亿人次,年均增长13.7%,国内旅游收入2473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14亿元,年均增长21.4%。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万人,“十一五”期末,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入境旅游接待规模 人次(万) 171 202 239 274 310

增速(%) 20 18 18 15 13

入境旅游收入 收入(亿美元) 8.46 10.23 12.38 14.61 16.95

增速(%) 23 21 21 18 16

国内旅游接待规模 人次(亿) 1.63 1.87 2.15 2.41 2.61

增速(%) 16 15 15 12 8

国内旅游收入 收入(亿元) 1230 1500 1830 2150 2473

增速(%) 26 22 22 18 15

旅游总收入 总收入(亿元) 1300 1585 1933 2272 2614

增速(%) 26 22 22 18 15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现

代化和小康社会为契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做到十个“更加注重”: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注重资源开发到更加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注重硬件建设到更加注重软件与硬件配套;从注重资源一般利用到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注重市场开发到更加注重品牌发展战略;从注重维护旅游者的权益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注重市场治理整顿到更加注重旅游诚信建设;从注重改善旅游服务到更加注重建设和谐旅游;从注重当前和近期旅游发展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举。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东、中、西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带动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和产品特色,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3、坚持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国内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市场结构,突出重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4、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多元化、开

放型的投资机制和市场规则,调动各界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5、坚持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旅游服务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20 564 6.2 46 10.6 3.33 2.5 4903 7.1 5287 7.3

6、坚持创新型原则,发展节约型旅游。通过体制、机制、产品和市场创新,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五、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认真贯彻实施《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坚持严格保护、突出重点、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自然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使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一)旅游资源保护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切实保护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城市风貌保护:突出我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海滨旅游城市和其他旅游城市的城市风貌和建筑文化特色,重点保护城市格局的完整性与和谐统一。重点保护城区历史风貌、历史街区,以及历史性建筑、优秀建筑、民俗建筑和名人故居,延续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风貌。

2、海岸带保护:严格保护沿岸沙滩、湿地、礁石、护岸林带和山林、山体,保护公众的亲海空间,留足海滨旅游发展余地。滨海公路的主干道和过境交通要远离沙滩,避免穿过主要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保持海滨自然风貌。

3、旅游区保护:以建设环境友好型旅游区为目标,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严格保护景区内山体、水体、古树名木等各类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内开发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禁止在旅游景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项目和从事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

4、海岛生态保护:严格保护海岛自然地质地貌、植被、鸟类及岛周礁盘、滩涂和海洋生态环境。海岛开发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测算,防止项目建设和过度旅游活动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

5、湿地环境保护。划定湿地保护区,对湿地环境、水源及生态系统进行综合保护,确保其不受侵害和改造。

6、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区开发与建设必须突出对生物种群、个体的保护,并努力维持和保育其生存环境。在旅游区绿化和物种引进方面严格把关,防止有害物种的入侵。

7、历史文物保护:对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物的开发利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旅游为手段,发掘整理地方传统戏曲、音乐和舞蹈,抢救振兴地方剧种;整理发掘古典音乐和武术;发掘整理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民间工艺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景点开展特色文化表演,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和游客活动内容。发

掘整理民间传说,选取健康、有趣的民间传说编入导游手册,提高导游词的趣味性和文化品位。

(二)旅游资源开发总体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特色,重点开发建设“两带六区十八个重点产品”。“两带”,即“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带。“六区”,即齐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区、水浒旅游区、沂蒙山旅游区、黄河口旅游区、古运河-微山湖旅游区。

1、两带

(1)山水圣人旅游带

扩大山水圣人旅游区的规模,拓展其空间,强化其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具有突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济南以建设山东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泉城特色,保护泉水资源,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为主体,整合百脉泉、洪范池等泉水资源。扩建大明湖,整修、美化环城公园,开发环护城河水上观光休闲旅游线路及趵突泉、护城河夜游项目,保护宽厚所街、芙蓉街古建筑和古街区原貌,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泉城风貌。

泰安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开发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历史氛围,处理好泰山与泰城的关系,使泰山与泰城融为一体。深度开发自然泰山旅游产品,增加参与性、体验性产品,做实做活泰山大旅游。同时,做好徂徕山、东平湖的开发建设,丰富游览内容。

曲阜重点恢复明故城整体空间结构,拓展游览空间,营造东方圣城氛围,活化以“孔府、孔庙、孔林”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延长游客观光游览的停留时间。

做好孔子与孟子结合的文章,保护利用孟府、孟庙、孟林,逐步形成孔孟之乡旅游品牌。

以惠民为核心,打造兵圣故里旅游产品。突出墨子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以滕州为中心,推出科圣旅游系列产品。

(2)黄金海岸旅游带

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的指导下,以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中国黄金海岸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保护,突出特色,建成全省旅游发展的黄金旅游带。

青岛要严格保护老城区整体风貌和历史街区、古建筑,保持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一体的城市景观特色,在优化海滨风景区的前提下,突出海洋文化优势和奥运特色,沿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海滨带,向胶州湾东西两翼延伸扩展,建设一流的海滨旅游带;发掘、开发崂山特色道教文化活动项目,丰富崂山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内容。制定凤凰岛、崂山仰口、即墨温泉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加强保护和绿化,高标

准开发面向国际市场、国内高端市场、专项旅游市场和大众度假市场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度假产品。以奥运帆船比赛为契机,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开发体育、游船、游艇等旅游产品。

烟台以市区海滨带和蓬莱-长岛为重点区域,市区海滨突出烟台山周边开埠文化特点,切实保护海滨沿岸、烟台山、朝阳街历史古建筑和街区整体原貌;蓬莱与长岛区域应以蓬莱阁、水城、仙都、丹崖山、长岛为载体,利用多种手段着力打造“人间仙境”形象。加强栖霞牟氏庄园、龙口南山、昆嵛山及胶东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做好烟台、蓬莱、长岛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完善提升高尔夫旅游产品,打造仙境海岸葡萄酒旅游品牌。

威海要突出“海、山、岛、泉、城”旅游资源特色,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打造东方幸福海岸。以刘公岛、温泉和海洋民俗为开发建设的重点。刘公岛的深度开发始终围绕“海岛、海军、海战”的“三海”思路展开。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加大温泉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力度。要积极发展海上娱乐项目,加快游艇俱乐部建设。把威海建成集观光、度假、商务、温泉疗养、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日照重点以太阳城主题旅游度假区及海岸为重点,结合民俗和城市建设,开发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结合水上运动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水上运动旅游目的地。

2、六区

(1)齐文化旅游区

在齐国故都遗址基础上,建设齐文化遗址公园,完善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殉马博物馆等景点,提高观赏效果。严格保护蒲家庄的整体风貌,以“三故”——故里、故居、故事为开发主线,活化田野、故居、村庄、故事等场景。以淄博中国陶瓷博物馆为载体,整合陶瓷艺术资源,打造“齐国陶韵,现代官窑”品牌形象。保护开发周村古街和鲁山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2)潍坊民俗旅游区

以“风筝之都”的形象为载体,深度开发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继续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开发青州古街、博物馆、驼山以及临朐老龙湾、沂山等。完善提升寿光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3)黄河入海口旅游区

主要是东营和滨州地区。保护、开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和无棣、沾化贝壳堤资源,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观日出、漂流、狩猎、骑马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形成生态自然景观旅游区。同时,开发石油观光产品。

(4)水浒旅游区

重点要突破行政区划,切实做好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水浒”品牌。梁山应主要做好山寨的文章,增加参与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东平要凭借东平湖的水域优势,以梁山泊为主题进行开发。阳谷景阳岗突出“荒、野、乱”的特征,挖掘内涵,完善提升;仿宋街与狮子楼结合,突出宋代市井风情。郓城主要搞好宋江武校及宋江故里开发。

(5)沂蒙山旅游区

范围包括临沂、潍坊临朐、莱芜等地。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要做好三方面的结合,以蒙山、沂山、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孟良崮为龙头,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健身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全国打响沂蒙山旅游品牌。

(6)古运河-微山湖(东昌湖)旅游区

由枣庄、微山、济宁、聊城、临清至德州。以微山湖、江北水城、台儿庄为重点,恢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码头、古镇、历史街区、微山湖船屋、微山湖渔家风情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保护太白楼、清真寺、光岳楼、山陕会馆,加快东昌古城、东昌湖、德州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园、抱犊崮-熊儿山地质公园及菏泽牡丹园的保护与开发建设。

3、十八个重点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完善提升观光旅游产品,规范深化导游解说系统,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要在继续完善提升曲阜“三孔”、泰山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基础上,发展以下产品:

*民俗旅游

挖掘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整理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开展多形式、推陈出新的民俗旅游活动。

*农业旅游

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享誉海内外,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具有较大优势,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做好旅游与农业开发相结合的文章,以农业生产基地为

载体,发挥农业与旅游的叠加效应,突出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开发一批有特色的农业观光产品。 *工业旅游

发挥我省大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强指导,积极推行国家工业旅游标准,发展散客成团服务,重点开发名牌企业旅游等影响大、特色突出的工业旅游产品。 *海上旅游

规划全省海上旅游布局和旅游线路,完善沿海旅游基础设施和码头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足海上旅游文章。开通可承载100人左右的大中型游船和具有较强适航能力的双体游船,开展海上游乐活动和海上观光;依托渔村、渔码头和渔船,发展参与性渔业旅游活动。

(2)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

我省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开发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度假旅游产品,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加快实现由观光型向观光加度假转变,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质量和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旅游强省的关键所在。

海滨度假旅游,要在《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的指导下,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建设中国黄金海岸度假带和度假地。主要以崂山仰口、石老人、薛家岛、琅琊台、蓬莱、烟台金沙滩、养马岛、海阳凤城、威海环翠、西霞口、天鹅湖、日照太阳城旅游度假区为基地,面向日、韩、俄罗斯市场和国内休闲、商务市场,合理布局,适度发展高、中档度假产品。发展帆船、游艇度假俱乐部,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帆板项目和海上体育活动。

温泉度假旅游,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温泉开发与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我省资源现状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济南和胶东半岛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山林度假旅游,以内陆的蒙山、沂山、泰山、徂徕山、昆嵛山、鲁山为基地,开发面向省内外中近程市场的度假旅游产品。

湖泊度假主要以微山湖为重点,开发与民俗相结合的特色度假产品。 *城市旅游

保护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与个性,规划建设城市中央游憩区、游

客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和城市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将城市打造成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发展环城市近郊周末度假旅游产品,适应城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需求。 *高尔夫旅游

加强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面向韩国、日本市场和商务游客、国内高端客源层,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重点,加大高尔夫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市场。高尔夫球场要依据国家政策,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 *国际游轮旅游

对青岛、烟台的老港区进行必要的规划改造,建设与货运作业区分开,兼容国际客运和邮轮专用码头和服务区,建设适应现代国际邮轮需要,高标准的国际客运旅游中心,完善相应的旅游服务功能。新建青岛奥运水上运动中心国际邮轮码头,形成奥运帆船中心、国际邮轮码头、海上旅游基地和旅游集散地四位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

(3)专项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

重点开发曲阜孔子修学旅游,以曲阜“三孔”、“三孟”为中心空间载体,以儒家文化、孔子教育思想和孟母教子文化为主题,依托短期培训、学友联谊、民俗体验、观摩石刻、节庆等活动,力拓国际市场,打造成中国修学旅游第一品牌。完善提升威海荣成赤山法华院面向韩国市场的修学旅游产品。发挥山东武术之乡、羲之故乡和碑刻众多的优势,开展水浒武术修学旅游、临沂王羲之书法、泰山摩崖石刻和平度天柱山、莱州云峰山魏碑书法旅游。利用省内著名高校,开展现代修学游、教育旅游等。

*会展旅游

发挥济南、青岛、烟台的交通枢纽、国际口岸、国际贸易和国际会议功能;发挥潍坊、临沂等城市的省内会议、商务和物流集散功能。依托会议展览中心、文化博览中心、各专业博物馆和大型酒店,突出特色,积极承办大型国际国内会议展览、文化经济博览和专

业博览,完善商务旅游服务设施,将会展旅游做大做强。

*保健康体旅游

在海滨、温泉、山区(崂山、蒙山等)、林区、城市休闲区开展康体旅游;依托山东丰富的中医资源,发挥中医保健的独特优势,做好旅游与保健医疗结合的文章。 *体育旅游

主要围绕在青岛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建设水上设施项目,开展水上运动,营造体育旅游热点。同时,积极开展武术、登山、马拉松等方面的体育旅游。利用在济南举行的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做好旅游与观看体育运动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探险旅游

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展探险旅游。如枣庄熊耳山大裂谷、徂徕山、沂山探险、海岛探险游。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科技探险旅游项目。

*红色旅游

主要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济宁、枣庄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战、莱芜战役、济南战役、鲁西南战役、胶东抗日根据地、渤海革命老区为重点,开发与自然、文化相结合的红色之旅产品。

*葡萄酒之旅

以烟台百年张裕葡萄酒基地为核心,以青岛、蓬莱、龙口为两翼,面向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展葡萄酒专项旅游系列活动。

*自驾车旅游

山东地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间,高速公路路网发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提升,私家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自驾旅游将保持长期稳步增长趋势。要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多开辟方便、生态停车场。在高速公路、重点景区外围等交通便利处建设露营地,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便利条件。

*购物旅游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大型商品展示中心、都市特色购物街区,建设特色露天市场,积极发展小商品市场和特色市场。青岛要开发面向日本女青年市场的购物旅游,威海开发面向韩国市场的购物旅游,淄博要发挥温州义乌小商品城、临沂商品成的辐射作

用,开发购物旅游。各地要根据当地不同特色,开发如:昌乐蓝宝石、招远黄金等特色购物旅游。

*节庆旅游

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发展参与性旅游活动。旅游与文化、经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有效管理,积极引导民间承办或参与特色突出、雅俗共赏的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传统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创新发展旅游淡季的特色活动。优化青岛啤酒节、青岛海洋节、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菏泽牡丹花会、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等传统节事活动,不断更新丰富内容,常变常新,保持吸引力。

六、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旅游环境,积极改善硬件配套水平,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旅游交通

1、完善济南机场服务功能,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班次。积极利用青岛流亭机场三期工程的机遇,增加国际航线,济南、青岛要加大至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航线密度,争取开通经停北京或上海至欧美和大洋洲的直航航班。青岛要争取开通至俄罗斯海参崴航线,开发俄罗斯度假与购物旅游市场。烟台、威海机场要加大国内航线密度,增加至韩国、日本等国航线。

2、建设济南至青岛第二条高速公路,完成同三高速公路和青银高速公路山东段建设工程,完成青岛至烟台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环渤海高速公路建设;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和停车服务等基础接待设施,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方便自驾车和自带车旅游。

3、加快铁路建设。依靠开工建设的青岛至烟台、威海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打造青烟威“一小时经济旅游圈”。增加济南、青岛至烟台、威海快速列车。优化调度,保证黄金周期间旅游团队购票。

4、加快城市地铁和轻轨公共交通建设;增加通达旅游景区景点的专线车;增加城市观光巴士车辆和线路;制定标准,提高旅游团队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鼓励发展旅游团队车辆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服务。加快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建设。

5、规划完善城区商业旅游中心和景区点团队车辆停车场。旧城改造要适当安排旅游团队车辆停车空间;新建景区景点的停车场要按生态型停车场标准建设,停车泊位要满足景区接待量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6、水上交通建设。利用威海、烟台、蓬莱、龙口、东营等港口的优势,沟通与大连、秦皇岛、天津等港口的航线,形成环渤海海上游线路。重点对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进行技术改造,建设专用或兼用的游船码头以及专用豪华游船码头,开发与韩国济州岛、仁川、釜山以及日本沿海的旅游城市,共同组成跨国海上旅游线路,打造旅游“海上金三角”。根据国家赴台旅游政策变化,开辟台湾旅游航线。青岛要创造条件开辟西太平洋国际邮船航线和跨洋国际邮船航线。

7、与交通、建设等部门合作,强化景区、道路标志系统的旅游指示功能,加强服务的质量,增加游客的舒适度。

(二)旅游信息系统

1、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发展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定期发布国内外旅游信息,实现网上宣传促销和预订,推广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游业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2、继续完善旅游指示导向系统。在主要口岸、站点及景区、商业区设置多语种的旅游信息电子触摸屏,向中外游客介绍旅游信息和风光;在各旅游城市交通口岸、高速公路、商业区、主要街道设立导向牌和导游图,方便游客出行。

3、在主要旅游城市建设配套的区域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散客集散中心和换乘系统。逐渐建成具有城市形象宣传、信息咨询、紧急求援、旅游投诉、旅游代理预订、旅游商品展销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散客咨询服务网络。推行城市旅游卡,建立区域联合体,推动无障碍旅游。

(三)旅游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

1、旅游接待设施

要按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需求、档次结构,考虑淡旺季差别和需求弹性,适度发展高、中档旅游饭店、重点发展经济型旅游饭店。高星级酒店主要在青岛、济南、烟台等旅游热点和经济发达城市进行建设,在海滨、温泉等区域发展特色度假酒店、度假村;引进国际经济型酒店集团和国际青年旅舍标准和管理销售服务网络,依托中心城市和黄金海岸、山水圣人两条主线合理布局,开发建设一批经济型酒店和青年旅馆;汽车旅馆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青岛、济南等重点旅游城市交通便捷处,进行示范性建设;家庭旅馆主要在海滨、海岛、山区、湖区,结合当地民俗进行开发建设。完善提升我省农家

乐、渔家乐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制定标准选择部分村落进行改建,加强培训,提高水平,逐步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旅游度假接待体系。

2、旅游厕所建设

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关旅游质量、环境、形象和声誉,事关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厕所建设,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络与协调,在主要的干线公路、景区景点,城市繁华区、商业区规划布局,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旅游厕所。要制定政策,鼓励旅游景区景点改造新建高质量、方便卫生的旅游厕所。要进一步宣传《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做好星级旅游厕所评定工作,加强旅游厕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将全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城市等旅游公共活动场所的旅游厕所,建设成清洁卫生、安全方便、生态环保、协调美观、服务规范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

3、丰富活跃夜生活

随着全省改革扩大开放、振兴发展经济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夜生活进一步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夜生活”已成为城市丰富魅力、增强活力、促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要改变我省夜生活冷清、单调的现状,创造宽松活跃的环境和氛围,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活跃夜生活。要加强领导与协调,将丰富城市夜生活、开发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强的娱乐项目,纳入城建、文化、商业等相关部门议事日程,加快规划建设旅游夜生活设施,大力开发夜生活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发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旅游商品开发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是扩大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山东的资源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出不同档次、质量好、有特色、附加值高、游客乐于购买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各城市、景区要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策划设计开发不同特色,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要研究制定旅游商品开发优惠政策,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完善旅游商品六真店制度,打造诚信购物体系,建立全省旅游商品展示中心,促进旅游商品开发的快速发展。

5、旅游城镇建设

以推进城乡建设为契机,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相衔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同时,要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治理空气、水、光和噪声等污染,加快城市绿化美化进度,注重城市建筑风格,保护城市内具有历史价值和旅游功能的建筑物等。“十一五”期间争取有更多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要总结和推出一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旅游强县;推出一批旅游强镇,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子,促进我省旅游业从城市向乡村的拓展。“十一五”期间,每年选取4个县,10个镇,100个村,进行重点指导和帮扶,争取建成20个旅游强县、50个旅游强镇、500个旅游特色村。

七、旅游市场营销

(一)旅游总体形象推广

1、在国际市场上持续推广、强化“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的旅游形象。

2、在国内市场上,宣传推广“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齐鲁神韵,山水豪情”旅游形象。

3、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旅游总体形象强势宣传。

(一)目标市场选择

国内一级市场:山东省内市场;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

国内二级市场:抵达山东交通方便的内陆省份,包括东三省、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国内三级市场:其它区域市场,也是机会市场,应注重抓市场机会,以特殊的产品和特殊的方式吸引游客,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海外一级市场区域:韩国、日本;

海外二级市场区域:东南亚、港、澳、台与俄罗斯;

海外三级市场区域:北美、西欧、北欧、大洋洲及其他市场。

(三)旅游产品的区域推广

山东省旅游产品种类丰富,传统的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较高的知名度,新开发的度假、休闲、娱乐及生态、乡村民俗等产品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市场适应面越来越广。但由于各地的消费水平、出游率等有着较大的差别。除全方位地推广山东的观光旅游产品外,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推广不同的产品,以挖掘“最有价值的客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针对入境旅游市场,重点推广历史文化观光、修学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高尔夫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等产品:

韩国市场,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至韩国航线,全面开发韩国市场。在大力发展高尔夫度假旅游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客源层,深入开发适应需求的旅游产品,如中老年观光、青少年修学、新婚旅游等等。

日本市场,选择重点目标层:一是以中老年消费者为重点;二是以日益增长的商务客人为重点;三是未婚女青年客源层;四是继续推广修学旅游。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东南亚市场,从产品和销售渠道两个方面入手,包装设计旅游产品,在继续巩固东南亚华人圈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非华人市场。

港澳台市场,重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加强与大旅行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要发挥齐鲁同乡会和山东老乡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

俄罗斯市场,开通青岛至俄罗斯直达航线,有针对性加强对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市场层进行强势叠加促销,重点开发开发度假旅游加购物和观光旅游。

美国市场,一是将山东旅游宣传纳入国家促销计划,加大对美国公众消费层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与国外大旅行商合作;三是针对不同客源层,设计推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专项产品。

西欧市场,重点突破德国市场。德国是世界出游第一大国,与我省青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要以青岛啤酒、德式建筑为载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德国、英国、法国等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

坚持“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原则,针对客源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中高端客源市场开发。

1、针对京津地区,推广度假、娱乐产品,特别是海滨度假与观光相结合的综合性产品,乡村、民俗度假产品;

2、针对内陆地区,重点推广海滨观光、夏季避暑、齐鲁文化旅游产品;

3、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推广以泰山、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山水圣人”品牌产品,夏季则力推海滨避暑度假产品;

4、针对珠三角地区,重点推广齐鲁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体验和高端度假、康体娱乐、海滨休闲观光旅游产品。

(四)区域联合,共推市场

1、编制并贯彻实施《旅游品牌战略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整合旅游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产品,突出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优势;

2、建立促销工作的计划体系,旅游促销机构应根据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市场促销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到促销工作的计划性、阶段性的衔接;

4、根据市场的态势和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平衡和把握好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于山东旅游的重要程度及促销的投入和力度;

5、建立客源地市场促销和宣传委托代理体系,使市场促销和宣传能够长期、不间断地进行;

6、充分利用北京与青岛奥运会、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与体育等相关部门联合,有针对性的重点促销山东旅游。

7、建立区域联合营销机制,构建省内各市和旅游区之间,山东省与兄弟省市之间、与海外合作伙伴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市场互促的态势:

在半岛城市群8+2合作基础上,推动全省旅游一体化发展。半岛城市群所属8个城市加上济宁和泰安,在山东旅游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要统一策划旅游形象,统一编排旅游线路,统一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实现客源共补、服务互补、效益互补。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大联合、大整合,形成旅游大市场、大产业。

与华东地区江苏、上海、浙江,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大连,中西部的陕西、山西等省市进行区域联合,编制特色线路,相互宣传产品,整体促销,共同发展。

与韩国、日本密切合作,打造旅游“金三角”。同时,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旅游合作同盟。

(六)出境旅游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出境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新追求、新时尚。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这为更多人出境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出境旅游人数也必将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时,出境旅游有助于整合入境旅游市场,有利于促进和带动入境旅游的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国(境)旅游政策,严格审批手续,加强对游客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和宣传,加强对经营出境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研究针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危机处理机制和调控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保障措施篇

八、以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以下战略措施

(一) 政府主导战略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科学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强化旅游行业的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形成各级党政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面向市场、社会参与的宏观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旅游产业政策,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二)以人为本战略

旅游产品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推动旅游业向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本着依靠人、服务人的要求,把握旅游需求动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完善旅游

产品结构,最有效地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积极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诚信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提升全行业文明程度。

(三)创新驱动战略

旅游开发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重点,以精品项目带动大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培育旅游品牌。通过加大对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深度利用,增加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和保护,实现深度消费。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等,创造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旅游产出效率。

(四)质量发展战略

旅游增长方式要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要素结构、客源结构、人才结构、区域布局和企业结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素质。

(五)结构调整战略

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度假休闲、康体娱乐、会展商务、民俗文化等产品,积极发展科考科普、探秘探险、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产品格局转变。

(六)绿色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推动节约型产业发展,建设绿色产业体系。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大力开展“绿色饭店”、“生态景区”创建活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七)旅游品牌战略

整合全省各方面的优势,推出一批城市旅游品牌、景区旅游品牌、企业旅游品牌、大型活动旅游品牌、服务人员形象品牌,进一步增强我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九、培育高素质旅游从业队伍,实现“人才兴旅”

实施科教兴旅战略,大力开展旅游教育和行业培训。制定、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行政管理人才、旅游职业经理、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旅游师资队伍等旅游业重点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2、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和旅游职业院校的作用,构筑国际水准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3、成立山东旅游专家委员会,创造条件争取设立“山东旅游科教基金”,发展旅游远程教育等,加速旅游教育培训的制度创新。

4、继续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和资格考试制度。

5、与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文明办、工会等部门合作,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

6、全面建立符合山东地方特色的旅游人才市场:一是设立旅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开放性旅游人才专业市场;二是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统计制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旅游人才市场。

7、坚持走国际化道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加强旅游法制和旅游行业管理

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法规、规章,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子。继续贯彻落实《山东省旅游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旅游法规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山东省旅游条例》实施细则及全省旅游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等。各市地也要抓紧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法规规章。同时,进一步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提高执法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旅行社、宾馆、汽车公司、旅游商店、餐馆等细化标准合同,促进旅游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进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促进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的管理,突出抓好春节、五一、国庆旅游高峰期的交通、人身、财务、餐饮等方面的安全,推动假日旅游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开展“细微化服务”活动,促进全省旅游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使行业管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力推行诚信旅游建设,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文明消费,创新市场管理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诚信旅游体系。

旅游行业协会具有桥梁、纽带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及各分会、山东省旅游新闻协会的作用,加快成立全省旅游区(点)分会等,交流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做好旅游管理工作。

十一、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向体制改革要质量、要效益。学习借鉴浙江等南方先进省份和我省蓬莱市的经验,强化旅游部门职能。在县级全面推行旅游与

风景、文化、海滨一体的旅游管理体现制,减少扯皮,提高效率。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通过并购、合资等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积极支持发展私营旅游企业。放开搞活中小旅游企业。采取“两权分离”、公开竞标拍卖、引资嫁接、经营者持大股、租赁承包经营、企业内部职工买断等形式,对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运输等企业进行改制,激活内部经营活力。对较大型国有旅游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

十二、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旅游整体形象宣传、重点旅游项目启动和配套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视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协调解决限制旅游的歧视性政策,对旅游宾馆、饭店及其他主营旅游的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用于旅游客运的车船费等。要进一步搞好调查论证,研究制定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关文章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草案公示 前言 2012年3月30日<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获国家住建部批复,按照住建部要求,<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查看


  • 克服制约国民休闲因素的有力举措
  • □刘德谦 经过近三年的反复推敲.专家讨论,在向各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征求意见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终于出台.这是我国惠及民生.关系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居民都十分关心的大事. <纲要>的出台是克服制约休闲因素 ...查看


  •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
  •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吃住行游购娱国际化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简本)>中指出,海南提出从三个层面改革旅游体制. 首先,成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根据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主导产业和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之需,统管和协调全省旅 ...查看


  •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
  •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旅游发展规划 (2014-2030) 文 本 山东省旅游局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014年12月 项目单位:山东省旅游局 项目名称: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于 冲 张明池 ...查看


  •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
  •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鲁政发[2013]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 ...查看


  • 2016-2020年广东省生态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和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2016 ZERO POWER INTELLIGENCE GROUP ●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推荐指数★★★★★★)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是中研普华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 ...查看


  •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青岛作为我国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天然的地理条件.本文对青岛的海洋资源概况入手,对青岛海洋经济这几年来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指出目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 ...查看


  • 广东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广东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 黄华华: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跨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 ...查看


  •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 聚焦海洋经济 DOI:10.3969/j.issn.1674-8905.2010.09.001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年9期 编者按: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海洋经济,2010年国务院批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