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科竞赛简版

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介绍

历史最悠久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教育部于2007年10月组织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2007年首次批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9个项目为财政部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资助的全国大学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增加至18项。如今,与我院专业、教学相关,我院学生可参与的由教育部倡导、财政部资助的学科竞赛项目共有9项。这些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均以竞赛为载体,旨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些项目简介如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目的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

竞赛内容和方式:1、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1件),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 1989年,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以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和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流会。1989

年12月首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在清华大学举行,以后逢单数年(10月或11月)举行全国决赛。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以后逢双数年举行,4月份分赛区赛,7月分全国总决赛。

历经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深化高校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等。

我校团委一直有组织我校师生参与此项竞赛,学校“本科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支撑。第年4月组织申报,7月评审立项,理科类项目第项资助经费1200元,结题后的项目才可参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是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每年举办一届。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该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2008年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共有88所高校的505件作品参加了此次竞赛,参赛作品类型多、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了能源、机械、资源、建筑、电气、海洋、社会、经济、矿业等多个领域。 最终入围决赛的100件优秀作品来自55所高校,不仅有涉及关系到国民经济重大发展的能源生产问题,如海上风力发电平台,太阳能梯级开发热利用系统及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作品;也有贴近日常生活节水节电的小发明、小制作,如厨房节能小助手,新型节能开关电源,厨余堆肥机等;还有一些作品紧跟“节能减排”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这些都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第二届竞赛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共收到168所高等院校的报名申请,其中,985高校21所,211非

985高校25所,一般本科100所,高职高专21所,军事院校1所,最后收到159所高校提交有效作品共1620项,111项作品入围决赛。第三届竞赛2010年8月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共有232所高校报名参赛,收到参赛作品1868件,覆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接涉及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总人数达15000人以上,最终入围决赛作品136件。第四届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共有来自182所高校的1980件作品参赛,182所高校选送的1673 件作品进入网评,其中科技作品类1391件,社会实践类282件。最终有73所高校的133件作品进入决赛(2011年8月),作品内容覆盖各行业和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

决赛评审分为答辩和作品展示两部分,比赛安排专家现场观摩有关作品实物操作,要求参赛队员现场演示,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比赛过程包括选题立项、构思设计再到完成作品,这些项目往往是想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特别难。需要和各方协调,与人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团队合作更是重中之重。

我校从2009年开始参加该项国家级竞赛,第二至第四届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三等奖两项的好成绩。2010年起,受教务处委托,机电学院成为我校的组织单位。另外,每年5-6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大学生科技节之节能减排设计大赛,2010年、2011年两届由华南理工大学团委及电力学院承办,我校均有取得多项银奖、铜奖、优秀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http://www.umic.edu.cn/: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组建大赛组委会的全国大学生竞赛项目,赛制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教育部高教司委托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004年9月在南昌大学举行第一届,无固定主题。2006年在湖南大学举行第二届,主题为“健康与爱心”,内容为“助残机械、康复机械、健身机械、运动训练机械等四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2008年10月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举行第三届,主题为“绿色与环境”,内容为“环保机械、环卫机械、厨卫机械三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2010年10月在东南大学举行第四届,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至此,全国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正式组建了赛区组委会;全国参加各赛区预赛的作品总数达到了2760件,参与的高校达405所,参与校级选拔活动的学生达4万人。从第三届起,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

单越好。第四届大赛的作品水平也比前三届有了较大提高,参加决赛作品申请专利的数量已占50%;大部分作品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达到了准产品的水平,具备了实用推广价值。第五届,2011年5月启动,2012年5月前完成各赛区预赛,2012年7月下旬将在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决赛,主题为“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内容为“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http://www.nuedc.com.cn/: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并与教学改革实践紧密结合的大型学科竞赛之一,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竞赛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4年开始举行,1995年第二届,以后两年一届,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

我校从2007年起,由信息学院承办校内选拔赛并组队参加全国广东省赛区预选赛,多次有学生(队)取得广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ttp://www.mcm.edu.cn/: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1.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2.竞赛每

年举办一次,一般在某个周末前后的三天内举行。 3.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4.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5.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该赛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3、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增强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 6、更重要的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我校2006年起由计算科学系承办校内培训、初赛与组织参加广东省赛区比赛,2008年起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经多年积累,曾取得广东省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同学们可以向本校数学老师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http://www.smartcar.au.tsinghua.edu.cn/:是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该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该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该竞赛规则透明,评价标准客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向健康、普及、持续的方向发展。该竞赛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为协办方,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起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科技人文竞赛之一(教高函[2007]30号文)。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织运行模式贯彻“政府倡导、专家主办、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16字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2008年,我校由信息学院承办参加一届,后由于经费问题没再参加。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竞赛方针: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

开展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旨在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学风。每两年一届,首届竞赛于200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第二届竞赛于2010年8月启动,2011年6月举行,大赛的主题为 “无碳小车”,主题紧扣“低碳生活”,竞赛过程包含了方案论证、结构设计、现场加工、组装调试、质量检验、成本分析、公开答辩等环节,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实验、设计、工艺、成本、管理、检测、操作和表达等多方面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大工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经过9个多月的省区预赛,汕头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广东众高校中胜出,共有79只来自全国的大学代表队参加了决赛,产生了20个一等奖,汕头大学获一项一等奖。大赛的指导思想是“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突出综合,强调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http://www.ad.siemens.com.cn/sce/: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主办,控制仿真领域的创新型竞赛。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精神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的兴趣。

2010年第五届“西门子杯”大赛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承办,北京化工大学协办的主题为“低碳、安全”,大赛题目是在充分听取了往届大赛参赛院校对被控对象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开发,运用高精度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了行业通用性更强、工艺机理更容易理解的被控对象。同时,鉴于工业领域的实际需要,本次考题重点突出多目标优化的指标,要求参赛方案不仅需要达到工艺控制指标,还要充分体现减排和安全等方面的系统优化。通过本次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养,提高减排与安全生产意识,提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控制实践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协办,首届于2010年12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竞赛的宗旨是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全国34个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荐的34支代表队参加了首届竞赛。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题两类,既突出物理基础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各代表队由两人分别单独参加四小时的基础性物理实验竞赛;两人合作参加八小时的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竞赛。

后三项竞赛我校尚未开展,未参与此项竞赛。

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介绍

历史最悠久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教育部于2007年10月组织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2007年首次批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9个项目为财政部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资助的全国大学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增加至18项。如今,与我院专业、教学相关,我院学生可参与的由教育部倡导、财政部资助的学科竞赛项目共有9项。这些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均以竞赛为载体,旨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这些项目简介如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目的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

竞赛内容和方式:1、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起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1件),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3件。 1989年,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以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和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流会。1989

年12月首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在清华大学举行,以后逢单数年(10月或11月)举行全国决赛。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以后逢双数年举行,4月份分赛区赛,7月分全国总决赛。

历经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深化高校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等。

我校团委一直有组织我校师生参与此项竞赛,学校“本科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支撑。第年4月组织申报,7月评审立项,理科类项目第项资助经费1200元,结题后的项目才可参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是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每年举办一届。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该赛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普遍认同的国家级主题竞赛之一,并在全社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2008年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共有88所高校的505件作品参加了此次竞赛,参赛作品类型多、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了能源、机械、资源、建筑、电气、海洋、社会、经济、矿业等多个领域。 最终入围决赛的100件优秀作品来自55所高校,不仅有涉及关系到国民经济重大发展的能源生产问题,如海上风力发电平台,太阳能梯级开发热利用系统及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等作品;也有贴近日常生活节水节电的小发明、小制作,如厨房节能小助手,新型节能开关电源,厨余堆肥机等;还有一些作品紧跟“节能减排”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这些都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第二届竞赛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共收到168所高等院校的报名申请,其中,985高校21所,211非

985高校25所,一般本科100所,高职高专21所,军事院校1所,最后收到159所高校提交有效作品共1620项,111项作品入围决赛。第三届竞赛2010年8月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共有232所高校报名参赛,收到参赛作品1868件,覆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直接涉及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总人数达15000人以上,最终入围决赛作品136件。第四届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共有来自182所高校的1980件作品参赛,182所高校选送的1673 件作品进入网评,其中科技作品类1391件,社会实践类282件。最终有73所高校的133件作品进入决赛(2011年8月),作品内容覆盖各行业和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

决赛评审分为答辩和作品展示两部分,比赛安排专家现场观摩有关作品实物操作,要求参赛队员现场演示,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比赛过程包括选题立项、构思设计再到完成作品,这些项目往往是想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特别难。需要和各方协调,与人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团队合作更是重中之重。

我校从2009年开始参加该项国家级竞赛,第二至第四届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三等奖两项的好成绩。2010年起,受教务处委托,机电学院成为我校的组织单位。另外,每年5-6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举办大学生科技节之节能减排设计大赛,2010年、2011年两届由华南理工大学团委及电力学院承办,我校均有取得多项银奖、铜奖、优秀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http://www.umic.edu.cn/: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组建大赛组委会的全国大学生竞赛项目,赛制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教育部高教司委托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004年9月在南昌大学举行第一届,无固定主题。2006年在湖南大学举行第二届,主题为“健康与爱心”,内容为“助残机械、康复机械、健身机械、运动训练机械等四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2008年10月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举行第三届,主题为“绿色与环境”,内容为“环保机械、环卫机械、厨卫机械三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2010年10月在东南大学举行第四届,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至此,全国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正式组建了赛区组委会;全国参加各赛区预赛的作品总数达到了2760件,参与的高校达405所,参与校级选拔活动的学生达4万人。从第三届起,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

单越好。第四届大赛的作品水平也比前三届有了较大提高,参加决赛作品申请专利的数量已占50%;大部分作品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达到了准产品的水平,具备了实用推广价值。第五届,2011年5月启动,2012年5月前完成各赛区预赛,2012年7月下旬将在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决赛,主题为“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内容为“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http://www.nuedc.com.cn/: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并与教学改革实践紧密结合的大型学科竞赛之一,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竞赛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994年开始举行,1995年第二届,以后两年一届,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

我校从2007年起,由信息学院承办校内选拔赛并组队参加全国广东省赛区预选赛,多次有学生(队)取得广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ttp://www.mcm.edu.cn/: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参赛者发挥其创造能力。参赛者应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1.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2.竞赛每

年举办一次,一般在某个周末前后的三天内举行。 3.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 4.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 5.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该赛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3、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增强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 6、更重要的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我校2006年起由计算科学系承办校内培训、初赛与组织参加广东省赛区比赛,2008年起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经多年积累,曾取得广东省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同学们可以向本校数学老师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http://www.smartcar.au.tsinghua.edu.cn/:是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该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该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该竞赛规则透明,评价标准客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向健康、普及、持续的方向发展。该竞赛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为协办方,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起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科技人文竞赛之一(教高函[2007]30号文)。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织运行模式贯彻“政府倡导、专家主办、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16字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2008年,我校由信息学院承办参加一届,后由于经费问题没再参加。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科技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竞赛方针:基于理论、注重创新,突出能力,强化实践。

开展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旨在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学风。每两年一届,首届竞赛于200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第二届竞赛于2010年8月启动,2011年6月举行,大赛的主题为 “无碳小车”,主题紧扣“低碳生活”,竞赛过程包含了方案论证、结构设计、现场加工、组装调试、质量检验、成本分析、公开答辩等环节,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实验、设计、工艺、成本、管理、检测、操作和表达等多方面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大工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经过9个多月的省区预赛,汕头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在广东众高校中胜出,共有79只来自全国的大学代表队参加了决赛,产生了20个一等奖,汕头大学获一项一等奖。大赛的指导思想是“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突出综合,强调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http://www.ad.siemens.com.cn/sce/: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主办,控制仿真领域的创新型竞赛。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学改革精神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的兴趣。

2010年第五届“西门子杯”大赛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承办,北京化工大学协办的主题为“低碳、安全”,大赛题目是在充分听取了往届大赛参赛院校对被控对象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开发,运用高精度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了行业通用性更强、工艺机理更容易理解的被控对象。同时,鉴于工业领域的实际需要,本次考题重点突出多目标优化的指标,要求参赛方案不仅需要达到工艺控制指标,还要充分体现减排和安全等方面的系统优化。通过本次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养,提高减排与安全生产意识,提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控制实践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协办,首届于2010年12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竞赛的宗旨是激发大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全国34个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荐的34支代表队参加了首届竞赛。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题两类,既突出物理基础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各代表队由两人分别单独参加四小时的基础性物理实验竞赛;两人合作参加八小时的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竞赛。

后三项竞赛我校尚未开展,未参与此项竞赛。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 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讨论稿)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为保证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竞赛成绩和管 ...查看


  •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 摘 要: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 ...查看


  • [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 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支持系统顺畅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旨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创新 ...查看


  • 江苏师范大学学科竞赛奖励及资助暂行办法
  • 江苏师范大学学科竞赛奖励及资助暂行办法 学科竞赛是检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类学科竞赛,不仅能锻炼和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扩大学校对外影响力.为进一步鼓励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学校决定对组织竞 ...查看


  •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如医学.生物.电子.光学.计算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很高[1].但是,由于学科交 ...查看


  • 如皋市初中.小学
  • 如皋市初中.小学 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方案 (2013年5月)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省"五严"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在教育教学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特制定&l ...查看


  • 新生学习指南--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 新生学习指南--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可分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两大类,学校教务处是创新实践活动的管 ...查看


  • "奥狐杯"独家首发甘肃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50强排行榜
  • "奥狐杯"独家首发甘肃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50强排行榜 记者了解到,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之际由"奥狐杯"全国高中生学科特长竞赛组委会推出的甘肃省高中教育界首个以"自主招生"为标 ...查看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总结了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三个功能效应:锻炼和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组织协 ...查看


  • 国高校自主招生学科竞赛要求汇总
  • 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学科竞赛要求汇总 一.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 .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CPhO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CBO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CNBO .全国青少年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