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摘 要】基于“语言的发展最显著的规律是其具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这一道理,加上对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些现实例子的体会,浅析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笔者将选择相同和不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两大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词汇;语法   一、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般来说,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认为有内部表现和外部的表现。内部表现指的是,语言的系统内部变化,如:词汇、语法,乃至语言的方言变体等内部变化的影响。而外部表现则指的是,明显的外部客观原因所致的外在表现,基本上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外部交流体现出来的变化。以下是我的想法:   (一)内部表现   探究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很大原因是体现在语言系统,即其内部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一种语言体系的内部结构的发展是指其词汇、语法、语音、语义各部分的发展。其中词汇及其语义发展速度最快,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由此可推,语言的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这就是一个导致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由此,我选择了三个比较明显而具体的方面进行阐述:   1.词汇的飞速变身。词汇发展是众多语言内部因素中发展最快的,随着交际环境,社会发展等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反应。比如说,场合的不同造成的变化、社会的不断运动发展或人思维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词汇发展的极速变化。典例就如“�濉弊值某鱿郑�或是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可见,词汇的变化造成的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原来语言内结构的平衡。   2.语法的渐行渐远。相比词汇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要慢得多,却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在古代中国,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现象在语法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后为了口语便利的白话发展的需要,历经多年,中文语法发展逐渐生了极大的转变,变为了固定的“主谓宾”结构,其中变化的时间维度则有些长,看似多年如一,内里渐行渐远也是变了。   3.语音的逐步扭转。语言的变化更是难以琢磨,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如在说话人的心情变化和语气时,语音会因时因境而变。一两个音的微妙扭转,也许不易察觉,但也是个不可小视的微妙存在。   (二)外部表现   1.不同时期的不平衡。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比如,在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等激进的年代,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其速度就会慢一些。如在中国革命年代,人们互相称呼对方为“同志”,喊着各种革命口号等,可是现在如果还是这样称呼的话就会显得有些过时了。这就因不同的年代造成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   2.不同地域的不平衡。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中容易呈现不平衡性。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区域产生这种不平衡的语言叫做方言。纵观汉语各方言的实际情况,如我国南北方言这种大面积的语言发展差异就是由于古代北方发展较快,语言变化快一些,而南方则缓慢一些,语言变化就少一些,保留古代汉语成分多一些就不奇怪了。那么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就具有必然性了。   二、不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语言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可以说是明显的。比如说外语和国语,无论是外在表达还是到内部表现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区别。这主要是语言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各语言的所处社会环境和内部结构不一致所造成的。我想,回归语言的形成来探讨这一原因是再好不过了。   原始社会中,开始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语言和信仰。经过漫长岁月的淘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的起因。继而层层递进,层层细化分化,语言在一个部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的变化是巨大的,如英语和法语本都属印欧体系,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又产生了分支。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而法语却归为罗曼斯语族。本都是欧陆发展起来的语言,也就在此分道扬镳了。而东方的中国和日本也是一样的,在内部表现的分析中,我提到的日语语法源自中国,而今中国是“主语+谓语+宾语”,日本则是“主语+宾语+谓语”。不同语言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衡的命运。   综上所述,本文是在语言学纲要中有关语言发展不平衡规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除同一语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由此对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并且粗劣地将其中呈现出的例子加以描述。能站在普通语言学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分析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平衡性的原因,浅析窥探语言发展的这一规律,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观点。   参考文献   [1]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李晔萍.再谈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J].科教文汇旬刊, 2011(12).

  【摘 要】基于“语言的发展最显著的规律是其具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这一道理,加上对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一些现实例子的体会,浅析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笔者将选择相同和不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两大方面进行阐释。   【关键词】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词汇;语法   一、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般来说,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认为有内部表现和外部的表现。内部表现指的是,语言的系统内部变化,如:词汇、语法,乃至语言的方言变体等内部变化的影响。而外部表现则指的是,明显的外部客观原因所致的外在表现,基本上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外部交流体现出来的变化。以下是我的想法:   (一)内部表现   探究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很大原因是体现在语言系统,即其内部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一种语言体系的内部结构的发展是指其词汇、语法、语音、语义各部分的发展。其中词汇及其语义发展速度最快,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由此可推,语言的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这就是一个导致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由此,我选择了三个比较明显而具体的方面进行阐述:   1.词汇的飞速变身。词汇发展是众多语言内部因素中发展最快的,随着交际环境,社会发展等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反应。比如说,场合的不同造成的变化、社会的不断运动发展或人思维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词汇发展的极速变化。典例就如“�濉弊值某鱿郑�或是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可见,词汇的变化造成的语言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原来语言内结构的平衡。   2.语法的渐行渐远。相比词汇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要慢得多,却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在古代中国,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现象在语法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后为了口语便利的白话发展的需要,历经多年,中文语法发展逐渐生了极大的转变,变为了固定的“主谓宾”结构,其中变化的时间维度则有些长,看似多年如一,内里渐行渐远也是变了。   3.语音的逐步扭转。语言的变化更是难以琢磨,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如在说话人的心情变化和语气时,语音会因时因境而变。一两个音的微妙扭转,也许不易察觉,但也是个不可小视的微妙存在。   (二)外部表现   1.不同时期的不平衡。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比如,在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等激进的年代,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其速度就会慢一些。如在中国革命年代,人们互相称呼对方为“同志”,喊着各种革命口号等,可是现在如果还是这样称呼的话就会显得有些过时了。这就因不同的年代造成了语言发展的不平衡。   2.不同地域的不平衡。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中容易呈现不平衡性。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区域产生这种不平衡的语言叫做方言。纵观汉语各方言的实际情况,如我国南北方言这种大面积的语言发展差异就是由于古代北方发展较快,语言变化快一些,而南方则缓慢一些,语言变化就少一些,保留古代汉语成分多一些就不奇怪了。那么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就具有必然性了。   二、不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语言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可以说是明显的。比如说外语和国语,无论是外在表达还是到内部表现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区别。这主要是语言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各语言的所处社会环境和内部结构不一致所造成的。我想,回归语言的形成来探讨这一原因是再好不过了。   原始社会中,开始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语言和信仰。经过漫长岁月的淘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的起因。继而层层递进,层层细化分化,语言在一个部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的变化是巨大的,如英语和法语本都属印欧体系,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又产生了分支。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而法语却归为罗曼斯语族。本都是欧陆发展起来的语言,也就在此分道扬镳了。而东方的中国和日本也是一样的,在内部表现的分析中,我提到的日语语法源自中国,而今中国是“主语+谓语+宾语”,日本则是“主语+宾语+谓语”。不同语言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衡的命运。   综上所述,本文是在语言学纲要中有关语言发展不平衡规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除同一语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由此对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并且粗劣地将其中呈现出的例子加以描述。能站在普通语言学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分析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平衡性的原因,浅析窥探语言发展的这一规律,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观点。   参考文献   [1]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李晔萍.再谈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J].科教文汇旬刊, 2011(12).


相关文章

  •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 论语言发展的特点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它的变化过程具有不平衡性和渐变性. 关键词:语言:不平衡:渐变 一.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 ...查看


  • 浅谈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 摘要: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继承<论语>"诗可以怨"的传统,他对前人改进创新,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深远.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qu ...查看


  • 2017年教师招聘之教育的社会属性
  • 2017年教师招聘之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简单来说,教育和人类共始终.教育从有了人的出现,就有了.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教给他人打猎和种植的技 ...查看


  • 论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形成及其特点
  • [摘要]一个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道德.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道德状况也是多样纷呈.形成一个大的道德生态系统.中国道德生态系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查看


  • 浅论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者:陆如娇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教改下的语文课程目标的任务,对如何实现语文新课程目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 ...查看


  • 高考备考名句默写:高考[论语][诗经]名句整理
  • 高考备考名句默写:<论语><诗经>名句整理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03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 ...查看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_试题
  •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材指出:孟子的""和""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乎情,止乎礼仪 &quo ...查看


  • 世界上伟大的中国西汉哲学家
  • 世界上伟大的中国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鸿茂参圣之才".一代大儒.<太玄经>的作者扬雄 扬雄(前53-后18),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 ...查看


  • 论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 摘要 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断,礼坏乐崩,孔子深感周礼不继,而"诗三百"却凭借其"思无邪"来教化世人的功用性,为此,孔子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的思想,即感发情志.观风知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