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森林资源消长分析_张芳

第1期2007年3月

山西林业科技

SHANX I  FO REST RY SCIEN CE AN D T ECHN O LO G Y

No. 1M ar. 2007

山西省森林资源消长分析

张 芳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 要: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 对建国50多年来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重点论述了建国后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及当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的状况。关键词:山西省; 森林资源; 消长分析

中图分类号:S 75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6X (2007) 01-0035-04

Analysis of the Grow and Declin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Shanxi

 Fang ZHANG

(Shanx 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stry , 030009Ta iyuan , Ch ina )

:Abstract

Change of fo rest resources in Shanxi is a naly zed and studied based on th e co ntinuo us for est resources

T he tr ends o f the g ro w th and decline of fo rest resour ces a nd the serio us

ch eck data fro m 1949to 2000.

maladjustment of the curr ent for est structure w er e discussed. :Sha nx i ; fo rest r eso urces ; change analysis Key words

表1 各时期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年/1949

[***********]9019952000

森  林天然林人工林

有林地林分

蓄积面积蓄积覆盖率面积

面积蓄积232/%/h m /万万m /万hm /万m 32336. 71037. 02. 335. 51037. 01. 3——95. 31684. 96. 172. 21684. 923. 1——109. 33634. 17. 082. 33461. 127. 0173. 081. 43334. 05. 271. 63224. 39. 9109. 799. 33791. 16. 367. 33529. 821. 5261. 3126. 84481. 98. 177. 03982. 632. 6499. 3183. 45644. 011. 7100. 64814. 746. 5829. 3206. 36199. 913. 2107. 04953. 353. 51246. 6

1 山西省森林资源的数据来源

1949年, 国家林业部门对全国的林业资源进行了估测, 1962年进行了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1975年开展“四五清查”。1978年山西省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已进行了4次复查, 复查年份分别是1984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笔者以这8期数据为基础, 对建国50多年来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格中2000年数据来自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其他数据来自国家林业局。)

2 建国后山西森林资源的变化

2. 1 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2. 1. 1 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均呈持续增长

据表1可以看出, 建国初, 山西省森林面积仅为36. 7万hm 2, 蓄积1037万m 3, 森林覆盖率2. 3%, 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建国后,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防沙治沙和平原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工程造林和各项林业改革, 既调动

了各级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造林的质量, 恶劣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变。

图1 各时期森林面积、蓄积消长变化

收稿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张 芳(1969- ) , 女, 山西平遥人, 200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 讲师。

 36

  山西林业科技

3

3

     2007年

  建国50a 来, 山西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均持续增长。到20世纪末, 森林面积达206. 3万hm 2, 蓄积6199. 9万m 3, 森林覆盖率13. 17%, 分别比建国初期增加了169. 6万hm , 5162. 9万m , 10. 8%。其中1978年以后新增森林面积124. 9万hm 2, 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 0%。“九五”期间, 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 5%, 年均增加0. 3%, 比建国50a 平均每年增长0. 2%提高0. 1%。从表1、图1还可以看出, 山西省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原因除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造林及加强森林植被恢复以外, 森林资源统计标准的变化也是其原因之一。

2. 1. 2 天然林、人工林有所增长, 但造林成活率低

1998年,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我省在国家划定的72县范围内实行全面禁伐, 年木材采伐从“九五”时

2

3

期的150万m 下降到10万m , 到20世纪末, 天然林面积107. 0万hm 2, 蓄积4953. 3万m 3(图1) , 天然林资源的稳步增长, 对维护山西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 全省人工林仅1. 3万hm , 几乎没什么蓄积量。现在人工林面积达到53. 5万hm 2, 蓄积1246. 6万m 3, 占全省林分面积的25. 9%、蓄积的20. 1%(图1) 。据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省造林完成面积累计达866. 67万hm (包括飞播造林) , 年均造林17万hm ,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森林面积只增加了169. 6万hm 2, 年均仅增加3. 3万hm 2, 保存率仅为23. 8%, 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0. 2%。如消除正常采伐、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盗伐滥伐、干旱枯死、基本建设征占用林地等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 年均造林保存率不过25. 0%, 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不超过0. 25%。

2

2

2

表2 各时期森林资源各龄组面积、蓄积变化

调查时间

面积年/万h m 2/

1975101. [***********]000

71. 088. 8109. 6147. 1160. 5

合计面积

蓄积蓄积

/万hm 2

/万m 3/(m 3·h m -2) 3634. 135. 853. 53334. 03791. 14481. 95644. 06199. 9

47. 042. 740. 938. 438. 6

26. 435. 837. 351. 555. 0

幼龄林

面积

蓄积

/万h m 2

/(m 3·hm -2)

1051. 819. 742. 0蓄积/万m 3557. 5725. 5701. 2913. 1978. 4

21. 120. 218. 817. 717. 8

41. 140. 252. 565. 665. 4

中龄林

面积

蓄积

/万hm 2

/(m 3·h m -2)

2177. 751. 86. 0蓄积/万m 32459. 52314. 52708. 33011. 82929. 9

59. 857. 751. 645. 944. 8

3. 512. 819. 830. 040. 1

近成过熟林蓄积/万m 3

蓄积

/(m 3·hm -2)

404. 667. 4317. 0751. 11072. 41719. 12291. 6

90. 658. 654. 057. 257. 2

2. 1. 3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

但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从表2、图2、图3可以看出, 我省森林各龄组的面积、蓄积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幼龄林、中龄林、近成过熟林面积结构比由5. 3∶4. 1∶0. 6变为3. 4∶4. 1∶2. 5; 蓄积结构比由2. 9∶6∶1. 1变为1. 6∶4. 7∶3. 7。总的变化趋势为幼、中龄林比例逐渐降低, 近成过熟林比例日趋升高。但依据森林经理收获调整的原理, 与合理的面积结构各龄组比为0. 25∶0. 25∶0. 5; 蓄积结构各龄组比为

图2 

各时期各龄组面积比例变化

0. 5∶1. 5∶8相比, 我省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2. 1. 4 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从表2可以看出, 山西省1978年以来的林分单位蓄积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1978年的单位蓄积量为47. 0m , 到2000年降至38. 6m , 降低8. 4m 。按龄组计算, 1978年幼龄林单位蓄积量21. 1m , 中龄林59. 8m , 近成过熟林90. 6m , 到2000年, 分别降至17. 8m , 44. 8m , 57. 2m , 分别减少了3. 3m ,

3

3

3

3

3

3

3

3

3

3

图3 各时期各龄组蓄积比例变化

33

第1期                张 芳:山西省森林资源消长分析             

37

山育林、飞播造林力度很大, 林分面积、蓄积量不断增长, 但更新起来的大多是幼、中龄林, 近成过熟林占的比例小。所以, 林分单位蓄积量是呈下降趋势,

而衡量森林生产力的指标正是单位面积蓄积量。2. 2 各类林地面积的变化2. 2. 1 防护林、经济林呈增长趋势

万h m 2

疏林

地27. 052. 650. 645. 118. 316. 4

灌木林3. 02. 378. 779. 787. 494. 5

未成林造林地12. 314. 213. 910. 78. 44. 1

苗圃地—0. 23. 01. 91. 31. 1

无林地258. 0426. 9417. 4390. 0377. 6368. 5

表3 各类林地面积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年/[***********]952000

林业用地面积409. 3577. 2663. 0654. 4676. 5690. 9

有林地

合计109. 081. 099. 3126. 8183. 4206. 3

林 分

合计101. 071. 088. 8109. 6147. 1160. 5

用材林90. 060. 072. 782. 8108. 558. 0

防护林11. 011. 014. 424. 533. 896. 1

薪炭林——0. 41. 01. 61. 1

特用林——1. 31. 33. 25. 4

经济林8. 010. 010. 517. 236. 345. 7

  从表3可看出, 建国50多年来, 我省的防护林、经济林均呈增长趋势,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防护林与经济林面积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防护林由20世纪70年代的11万hm 2增加到20世纪末的96. 1万hm , 年均增加3. 4万hm ; 经济林由8. 0万hm 2增加到45. 7万hm 2, 年均增加1. 5万hm 2。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因为:

山西省林区位于省内几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加之该省自然条件差, 山多地少, 煤多水少, 客观上决定山西林业的特点应属生态防护型, 这是山西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改善山西恶劣生态环境的需要。近年来山西省相继启动实施了沿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晋北风沙区防沙治沙试点工程, 加之三北、太行、平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资源培育力度明显加大。

由于山西省土地面积的80%是山区、丘陵区, 耕地中80%是中低产田, 坡耕地多, 加之黄土丰厚, 日照充足, 具有发展经济林特别是干果经济林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把干鲜果品经济林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逐步建成了平顺花椒、黎城核桃、安泽连翘、广灵仁用杏等一大批特色经济林基地。2. 2. 2 各林种面积比例趋于合理

从图4可以看出, 20世纪90年代以前, 虽然用材林、防护林面积呈增加的趋势, 但从各林种的比例来看, 却很不合理。各次调查中, 用材林面积几乎都占了8成多, 而其他3个林种所占比例之和还不到2成。这样的林种结构既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森林的不同需求。应该是根据山西省山地多、又多为江河的源头, 水源

2

2

家的林种结构, 用材林占6成, 其他3个林种之和最低应占4成, 即防护林3成, 薪炭林、特用林共占1成, 这样的林种结构比例才趋于合理。因此1995年后, 山西省调整了林业经营指导思想, 将山西林业定位在生态防护型。199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用材林占7成, 2000年仅占4成, 林种结构趋于合理。

图4 各时期各林种面积比例变化

2. 2. 3 疏林地、无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 山西省的疏林地、无林地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疏林地、无林地的下降是我省人民大力造林的结果。山西现有疏林地16. 4万hm 2、灌木林地94. 5万hm 、未成林造林地4. 1万hm , 若将它们尽快培育或改造成林, 山西省森林覆盖率将会再提高7. 3%。

2. 3 各类森林蓄积的变化

2. 3. 1 活立木、用材林蓄积先升后降, 防护林蓄积持续增长

从表4可以看出, 1995年以前, 山西省活立木蓄积与用材林蓄积呈增长趋势, 分别从5656. 0万m , 3535. 0万m 增长到8009. 0万m , 4727. 1万m , 1995年后有所下降。防护林蓄积的变化与前者相, , 。3

3

33

2

2

 38

  山西林业科技     2007年

变化分析可以看出, 1995年, 山西省林业经营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由以往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

设为主。

2. 3. 2 各林种蓄积比例趋于合理

万m 3

特用林——128. 598. 3273. 8429. 4

疏林地646. 2618. 8618. 8480. 4138. 1150. 7

散生木58. 872. 872. 8124. 386. 6105. 3

表4 各时期各类森林蓄积量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

/年[***********]952000

活立木总蓄积5656. 05338. 24482. 67226. 98009. 07309. 3

林分蓄积量

合计3634. 03334. 03791. 14481. 95644. 06199. 9

用材林3535. 02922. 73271. 03795. 54727. 12573. 2

防护林

99. 0411. 3384. 1570. 5623. 63184. 1

薪炭林——7. 517. 619. 513. 3

少, 仅58. 8万m , 随着对森林的过量不合理采伐, 散生木蓄积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 为124. 3万m 3,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仍有很大的数量, 2000年散生木蓄积量是1975年的近2倍。

图5 各时期各林种蓄积比例消长变化

3

3 结论

山西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持续增长; 天然

林、人工林有所增长, 但造林成活率低;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 但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 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林种比例日趋合理。参考文献:

[1] 王为民. 对山西林业特点的再认识[J].山西林业, 2003

(1):4-5.

[2] 满秀玲, 张庆伟. 黑龙江森林资源利用特点与结构调整

[J].森林工程, 2004(4):1-2.

[3] 闫海冰, 杨秀清, 李国明. 山西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

测[J ].山西林业科技, 2005(2):27-10.

从表4、图5可以看出, 各林种蓄积比例的变化与面积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由1995年以前的用材林比例过高, 到目前各林种比例趋于合理。

2. 3. 3 疏林地蓄积下降, 散生木蓄积呈上升趋势与疏林地的面积变化相一致其蓄积量也呈下降趋势, 从1975年的646. 2万m 3, 下降至2000年的150. 7万m ,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疏林地的蓄积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散生木是指零星分布在幼龄林林冠之上的成过熟林木, 以及经济林、无林地上的过熟林木。改革开放前山西省的森林状况比较好, 所以散生木蓄积较

3

(上接第34页)

[2] 李合生, 孙 群. 植物生理系列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64、261、184. [3] 王家明, 王连君, 李亚东, 等. 自根葡萄栽培根系抗寒生

理指标的测定分析[J].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6:8-10. [4] 陈贵, 胡文玉, 谢捕绨, 等. 提取植物体内M D A 的溶

剂及M D A 作为衰老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27(1):44-46.

[5] 方允中, 李文杰. 自由基与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6] Sater T F , Mickle P L , O ky gen Rr ee Radicals and Tissue Dimag e [J ].Ex cer pta M edica Amsterdam ,

1979, 143.

[7] 曾韶西, 王以柔. 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

[J].植物学报, 1987, 29(5):506-512.

[8] 刘鸿光、曾韶西、王以柔, 等, 低温对不同耐寒力的黄瓜

(Cucumic sativ us ) 幼苗子叶各细胞器中超氧物歧化酶(SO D) 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 1985, 11(1):48-57. [9] 何若韫, 王光洁. 植物寒冷驯化机制[J].植物生理生化

进展, 1987(5):17-19.

[10] 简令成, 董合铸, 孙龙华. 冬小麦幼叶细胞内A T P 酶

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及其在抗寒锻炼和冻害中的变化[J].植物学集刊, 1983(1):183-192.

[11] 王文龙, 燕淑媛, 彭友林. 湘北地区柚品种的抗寒性研

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3, 15(4):37-52.

第1期2007年3月

山西林业科技

SHANX I  FO REST RY SCIEN CE AN D T ECHN O LO G Y

No. 1M ar. 2007

山西省森林资源消长分析

张 芳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 要:以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 对建国50多年来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重点论述了建国后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及当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的状况。关键词:山西省; 森林资源; 消长分析

中图分类号:S 75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6X (2007) 01-0035-04

Analysis of the Grow and Declin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Shanxi

 Fang ZHANG

(Shanx 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orestry , 030009Ta iyuan , Ch ina )

:Abstract

Change of fo rest resources in Shanxi is a naly zed and studied based on th e co ntinuo us for est resources

T he tr ends o f the g ro w th and decline of fo rest resour ces a nd the serio us

ch eck data fro m 1949to 2000.

maladjustment of the curr ent for est structure w er e discussed. :Sha nx i ; fo rest r eso urces ; change analysis Key words

表1 各时期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年/1949

[***********]9019952000

森  林天然林人工林

有林地林分

蓄积面积蓄积覆盖率面积

面积蓄积232/%/h m /万万m /万hm /万m 32336. 71037. 02. 335. 51037. 01. 3——95. 31684. 96. 172. 21684. 923. 1——109. 33634. 17. 082. 33461. 127. 0173. 081. 43334. 05. 271. 63224. 39. 9109. 799. 33791. 16. 367. 33529. 821. 5261. 3126. 84481. 98. 177. 03982. 632. 6499. 3183. 45644. 011. 7100. 64814. 746. 5829. 3206. 36199. 913. 2107. 04953. 353. 51246. 6

1 山西省森林资源的数据来源

1949年, 国家林业部门对全国的林业资源进行了估测, 1962年进行了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1975年开展“四五清查”。1978年山西省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已进行了4次复查, 复查年份分别是1984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笔者以这8期数据为基础, 对建国50多年来山西省森林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表格中2000年数据来自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其他数据来自国家林业局。)

2 建国后山西森林资源的变化

2. 1 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2. 1. 1 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均呈持续增长

据表1可以看出, 建国初, 山西省森林面积仅为36. 7万hm 2, 蓄积1037万m 3, 森林覆盖率2. 3%, 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建国后,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防沙治沙和平原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工程造林和各项林业改革, 既调动

了各级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造林的质量, 恶劣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变。

图1 各时期森林面积、蓄积消长变化

收稿日期:2006-09-08

作者简介:张 芳(1969- ) , 女, 山西平遥人, 200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 讲师。

 36

  山西林业科技

3

3

     2007年

  建国50a 来, 山西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均持续增长。到20世纪末, 森林面积达206. 3万hm 2, 蓄积6199. 9万m 3, 森林覆盖率13. 17%, 分别比建国初期增加了169. 6万hm , 5162. 9万m , 10. 8%。其中1978年以后新增森林面积124. 9万hm 2, 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 0%。“九五”期间, 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 5%, 年均增加0. 3%, 比建国50a 平均每年增长0. 2%提高0. 1%。从表1、图1还可以看出, 山西省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原因除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造林及加强森林植被恢复以外, 森林资源统计标准的变化也是其原因之一。

2. 1. 2 天然林、人工林有所增长, 但造林成活率低

1998年,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我省在国家划定的72县范围内实行全面禁伐, 年木材采伐从“九五”时

2

3

期的150万m 下降到10万m , 到20世纪末, 天然林面积107. 0万hm 2, 蓄积4953. 3万m 3(图1) , 天然林资源的稳步增长, 对维护山西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 全省人工林仅1. 3万hm , 几乎没什么蓄积量。现在人工林面积达到53. 5万hm 2, 蓄积1246. 6万m 3, 占全省林分面积的25. 9%、蓄积的20. 1%(图1) 。据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省造林完成面积累计达866. 67万hm (包括飞播造林) , 年均造林17万hm ,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森林面积只增加了169. 6万hm 2, 年均仅增加3. 3万hm 2, 保存率仅为23. 8%, 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0. 2%。如消除正常采伐、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盗伐滥伐、干旱枯死、基本建设征占用林地等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 年均造林保存率不过25. 0%, 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不超过0. 25%。

2

2

2

表2 各时期森林资源各龄组面积、蓄积变化

调查时间

面积年/万h m 2/

1975101. [***********]000

71. 088. 8109. 6147. 1160. 5

合计面积

蓄积蓄积

/万hm 2

/万m 3/(m 3·h m -2) 3634. 135. 853. 53334. 03791. 14481. 95644. 06199. 9

47. 042. 740. 938. 438. 6

26. 435. 837. 351. 555. 0

幼龄林

面积

蓄积

/万h m 2

/(m 3·hm -2)

1051. 819. 742. 0蓄积/万m 3557. 5725. 5701. 2913. 1978. 4

21. 120. 218. 817. 717. 8

41. 140. 252. 565. 665. 4

中龄林

面积

蓄积

/万hm 2

/(m 3·h m -2)

2177. 751. 86. 0蓄积/万m 32459. 52314. 52708. 33011. 82929. 9

59. 857. 751. 645. 944. 8

3. 512. 819. 830. 040. 1

近成过熟林蓄积/万m 3

蓄积

/(m 3·hm -2)

404. 667. 4317. 0751. 11072. 41719. 12291. 6

90. 658. 654. 057. 257. 2

2. 1. 3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

但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从表2、图2、图3可以看出, 我省森林各龄组的面积、蓄积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幼龄林、中龄林、近成过熟林面积结构比由5. 3∶4. 1∶0. 6变为3. 4∶4. 1∶2. 5; 蓄积结构比由2. 9∶6∶1. 1变为1. 6∶4. 7∶3. 7。总的变化趋势为幼、中龄林比例逐渐降低, 近成过熟林比例日趋升高。但依据森林经理收获调整的原理, 与合理的面积结构各龄组比为0. 25∶0. 25∶0. 5; 蓄积结构各龄组比为

图2 

各时期各龄组面积比例变化

0. 5∶1. 5∶8相比, 我省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2. 1. 4 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从表2可以看出, 山西省1978年以来的林分单位蓄积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1978年的单位蓄积量为47. 0m , 到2000年降至38. 6m , 降低8. 4m 。按龄组计算, 1978年幼龄林单位蓄积量21. 1m , 中龄林59. 8m , 近成过熟林90. 6m , 到2000年, 分别降至17. 8m , 44. 8m , 57. 2m , 分别减少了3. 3m ,

3

3

3

3

3

3

3

3

3

3

图3 各时期各龄组蓄积比例变化

33

第1期                张 芳:山西省森林资源消长分析             

37

山育林、飞播造林力度很大, 林分面积、蓄积量不断增长, 但更新起来的大多是幼、中龄林, 近成过熟林占的比例小。所以, 林分单位蓄积量是呈下降趋势,

而衡量森林生产力的指标正是单位面积蓄积量。2. 2 各类林地面积的变化2. 2. 1 防护林、经济林呈增长趋势

万h m 2

疏林

地27. 052. 650. 645. 118. 316. 4

灌木林3. 02. 378. 779. 787. 494. 5

未成林造林地12. 314. 213. 910. 78. 44. 1

苗圃地—0. 23. 01. 91. 31. 1

无林地258. 0426. 9417. 4390. 0377. 6368. 5

表3 各类林地面积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年/[***********]952000

林业用地面积409. 3577. 2663. 0654. 4676. 5690. 9

有林地

合计109. 081. 099. 3126. 8183. 4206. 3

林 分

合计101. 071. 088. 8109. 6147. 1160. 5

用材林90. 060. 072. 782. 8108. 558. 0

防护林11. 011. 014. 424. 533. 896. 1

薪炭林——0. 41. 01. 61. 1

特用林——1. 31. 33. 25. 4

经济林8. 010. 010. 517. 236. 345. 7

  从表3可看出, 建国50多年来, 我省的防护林、经济林均呈增长趋势,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防护林与经济林面积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防护林由20世纪70年代的11万hm 2增加到20世纪末的96. 1万hm , 年均增加3. 4万hm ; 经济林由8. 0万hm 2增加到45. 7万hm 2, 年均增加1. 5万hm 2。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因为:

山西省林区位于省内几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加之该省自然条件差, 山多地少, 煤多水少, 客观上决定山西林业的特点应属生态防护型, 这是山西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改善山西恶劣生态环境的需要。近年来山西省相继启动实施了沿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晋北风沙区防沙治沙试点工程, 加之三北、太行、平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资源培育力度明显加大。

由于山西省土地面积的80%是山区、丘陵区, 耕地中80%是中低产田, 坡耕地多, 加之黄土丰厚, 日照充足, 具有发展经济林特别是干果经济林的独特优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把干鲜果品经济林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逐步建成了平顺花椒、黎城核桃、安泽连翘、广灵仁用杏等一大批特色经济林基地。2. 2. 2 各林种面积比例趋于合理

从图4可以看出, 20世纪90年代以前, 虽然用材林、防护林面积呈增加的趋势, 但从各林种的比例来看, 却很不合理。各次调查中, 用材林面积几乎都占了8成多, 而其他3个林种所占比例之和还不到2成。这样的林种结构既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森林的不同需求。应该是根据山西省山地多、又多为江河的源头, 水源

2

2

家的林种结构, 用材林占6成, 其他3个林种之和最低应占4成, 即防护林3成, 薪炭林、特用林共占1成, 这样的林种结构比例才趋于合理。因此1995年后, 山西省调整了林业经营指导思想, 将山西林业定位在生态防护型。199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用材林占7成, 2000年仅占4成, 林种结构趋于合理。

图4 各时期各林种面积比例变化

2. 2. 3 疏林地、无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 山西省的疏林地、无林地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疏林地、无林地的下降是我省人民大力造林的结果。山西现有疏林地16. 4万hm 2、灌木林地94. 5万hm 、未成林造林地4. 1万hm , 若将它们尽快培育或改造成林, 山西省森林覆盖率将会再提高7. 3%。

2. 3 各类森林蓄积的变化

2. 3. 1 活立木、用材林蓄积先升后降, 防护林蓄积持续增长

从表4可以看出, 1995年以前, 山西省活立木蓄积与用材林蓄积呈增长趋势, 分别从5656. 0万m , 3535. 0万m 增长到8009. 0万m , 4727. 1万m , 1995年后有所下降。防护林蓄积的变化与前者相, , 。3

3

33

2

2

 38

  山西林业科技     2007年

变化分析可以看出, 1995年, 山西省林业经营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由以往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

设为主。

2. 3. 2 各林种蓄积比例趋于合理

万m 3

特用林——128. 598. 3273. 8429. 4

疏林地646. 2618. 8618. 8480. 4138. 1150. 7

散生木58. 872. 872. 8124. 386. 6105. 3

表4 各时期各类森林蓄积量消长变化

调查时间

/年[***********]952000

活立木总蓄积5656. 05338. 24482. 67226. 98009. 07309. 3

林分蓄积量

合计3634. 03334. 03791. 14481. 95644. 06199. 9

用材林3535. 02922. 73271. 03795. 54727. 12573. 2

防护林

99. 0411. 3384. 1570. 5623. 63184. 1

薪炭林——7. 517. 619. 513. 3

少, 仅58. 8万m , 随着对森林的过量不合理采伐, 散生木蓄积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 为124. 3万m 3, 随后有所下降, 但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仍有很大的数量, 2000年散生木蓄积量是1975年的近2倍。

图5 各时期各林种蓄积比例消长变化

3

3 结论

山西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持续增长; 天然

林、人工林有所增长, 但造林成活率低; 林龄结构日趋合理, 但近成过熟林比例过低; 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林种比例日趋合理。参考文献:

[1] 王为民. 对山西林业特点的再认识[J].山西林业, 2003

(1):4-5.

[2] 满秀玲, 张庆伟. 黑龙江森林资源利用特点与结构调整

[J].森林工程, 2004(4):1-2.

[3] 闫海冰, 杨秀清, 李国明. 山西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

测[J ].山西林业科技, 2005(2):27-10.

从表4、图5可以看出, 各林种蓄积比例的变化与面积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由1995年以前的用材林比例过高, 到目前各林种比例趋于合理。

2. 3. 3 疏林地蓄积下降, 散生木蓄积呈上升趋势与疏林地的面积变化相一致其蓄积量也呈下降趋势, 从1975年的646. 2万m 3, 下降至2000年的150. 7万m ,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疏林地的蓄积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散生木是指零星分布在幼龄林林冠之上的成过熟林木, 以及经济林、无林地上的过熟林木。改革开放前山西省的森林状况比较好, 所以散生木蓄积较

3

(上接第34页)

[2] 李合生, 孙 群. 植物生理系列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64、261、184. [3] 王家明, 王连君, 李亚东, 等. 自根葡萄栽培根系抗寒生

理指标的测定分析[J].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6:8-10. [4] 陈贵, 胡文玉, 谢捕绨, 等. 提取植物体内M D A 的溶

剂及M D A 作为衰老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27(1):44-46.

[5] 方允中, 李文杰. 自由基与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6] Sater T F , Mickle P L , O ky gen Rr ee Radicals and Tissue Dimag e [J ].Ex cer pta M edica Amsterdam ,

1979, 143.

[7] 曾韶西, 王以柔. 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

[J].植物学报, 1987, 29(5):506-512.

[8] 刘鸿光、曾韶西、王以柔, 等, 低温对不同耐寒力的黄瓜

(Cucumic sativ us ) 幼苗子叶各细胞器中超氧物歧化酶(SO D) 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 1985, 11(1):48-57. [9] 何若韫, 王光洁. 植物寒冷驯化机制[J].植物生理生化

进展, 1987(5):17-19.

[10] 简令成, 董合铸, 孙龙华. 冬小麦幼叶细胞内A T P 酶

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及其在抗寒锻炼和冻害中的变化[J].植物学集刊, 1983(1):183-192.

[11] 王文龙, 燕淑媛, 彭友林. 湘北地区柚品种的抗寒性研

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3, 15(4):37-52.


相关文章

  •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地区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 宁夏社会科学 1999年第6期 总第97期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地区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马 雪 芹 内容提要:作者就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流域森林和草原植被从多到少乃至消失的变迁过程及原 因,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展示给我们.目的在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案1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 ...查看


  • 山西省2015年放射医学技术中级模拟试题
  • 山西省2015年放射医学技术中级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关于对比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以形成人工对比 B.能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 C.有阴性及阳性两类对比剂 D.非离子型对比剂毒 ...查看


  • 游山西村和过零丁洋理解性默写
  •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 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 ...查看


  • 苹果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 试验示范 http://jcnj.cbpt.cnki.net <基层农技推广>2014年第11期 Primary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2014, Vol.2.No.11 苹果褐斑病防治药剂 ...查看


  • 生态学考研试题
  • 生态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体4分)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因子 生活型谱 构件生物 原生演替 林德曼效率 群落排序 生态对策 种间关联 二.填充(共15分,每空1分) 1.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 ...查看


  • [游山西村]赏析
  • <游山西村>赏析 邓韶玉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 ...查看


  • 适度:人生的基本遵循
  • 适度:人生的基本遵循 王续琨 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有两个极端,或为阴阳,或为高低,或为大小,或为利弊,等等.对于一个具体事物而言,通常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上,保持着稳定的"度"."度"维系着事 ...查看


  • 山水诗:游山西村
  • <游山西村>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游山西村>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游山西村>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