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的兴盛与衰亡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至1949年山西

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商业资本也逐步活跃起来。随着明初“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边境贸易发展很快。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更是日趋活跃,晋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几乎垄断了中俄之间的边境贸易以及与俄国的茶叶贸易。明后期1518年实施的“一条鞭法”使“役归于地”,税“概以银征收”,因而商人免除了劳役之苦,对商人来说这是一个解放。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实行了“摊丁如亩”的政策,取消几千年来沿袭的人丁税,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使封建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3、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

晋商在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清王朝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得力于晋商的赞助。1720年西北准噶尔叛乱,清政府调集重兵征剿,当时因路途遥远,运输粮秣成为最突

出的问题。晋商得知后积极地随军进剿,代运军粮。据《清史稿》记载,“介休范氏随师征准噶尔,输米馈军,率以百二十金致一石。六十年(1721年) 再出师。以家财转饷;计谷多寡,程道路远近,以次受值,凡石米自十一两五一至二十五两有差。累年运米百余万担。世宗特赐太仆寺卿衔,用二品服……”。有个叫王绳中的晋商一次赠给乾隆白银—百万两作为报效,被称为“百万绳中”,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结晋商种种经济和政治特权,如特许晋商经营盐业以及对日本的铜贸易等。此外,晋商的票号还为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解缴税款,为政府筹惜汇兑款项,承汇商款,还本付息等。可见,晋商与封建政权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4、勇于开拓、诚信义利的“晋商文化”

山炳商人富有冒险精神,随军进剿,尾随贸易,全然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骆驼、马、牛,每年将数以万担计的各类商品输送到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他们从江南采购茶叶等商品后北上西向,水陆兼运,翻越千山万水,其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实属罕见。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晋商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很多晋商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信誉,以至各地百姓购买晋商的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他们的经营准则:“平则人易信,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以此准则约束自身,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将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梁启超曾赞誉道:“晋商笃守信用”。几乎听不到晋商有舞

弊之事,做到了“利以义制”,达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文化基础。

5、科学的管理理念

山西商人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的所有者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的方式,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两权分离式的运作使巨贾们能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必为已有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在资本经营中,山西商人的一大特色是采用“顶身服”制度,即商号员工除每年应得工贷外,根据其资历表现以及对商号的页献,可以顶1厘至10厘的身股,职工的身股与财东的银股共同参与分红。晋商通过顶身股制度的实施,将职工的物质利益与商号的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商号的凝聚力;在组织上,晋商强调机构精干,责权分明,办事效率高;在人事管理上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早在元代,运城言池就设有盐商子弟学校,叫做“运城盐运使司学”。清代在包头城,也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这种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办法,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晋商衰败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洋货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中国民族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以晋商垄断长达200年之久的中俄恰克图

贸易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的势力开始深入我国各地,直接攫取土产品并推销其工业品,毋须再与买卖城的山西出口商帮易货了,沉重打击了山西对俄贸易商帮,而且晋商在俄贸易又受到重税的窒息,复经战乱,财物惨遭掠夺,遂一败涂地。

2、清政府的腐败所致

19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已经很密切,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的关系步步升级,以至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晋商的兴亡。以山西票号为例,庚子事变后,光绪皇带曾传旨,电令各省解京饷款,改电汇山西票号。顿时山西票号成为清廷总出纳。票号与清政府勾结,是因为它需要封建政府的政治保护和款项过账的业务利益,而清政府也需要票号汇兑机构的资金通融,共同的利益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各票号不同程度地钻进了清政府的财政体系。山西票号作为一种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已经腐化变质,这为其以后的衰败埋下了种子。晋商富裕之际,正是清政府财政开支拮据之时,所以晋商成了清政府勒派劝捐助饷的主要对象,各级官吏更是巧立名目,贪婪地盘剥晋商。清政府这种无止境的大量搜刮,无异于杀鸡取卵,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了晋商的经济基础。后来清政府倒台,放给滑政府及官吏的巨资也无法收回,晋商商号失去清偿能力,最终放北洋政府查封。

3、国内外时局不靖

从咸丰开始,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西北回民和云南苗民起义接踵爆发,国内战事频繁。当时军阀割据,土匪纷起,以致晋商票号各分庄损失巨大。如天成享票号仅汉口、

西安、成都三处就被土匪抢劫白银100多万两,待大局稳定,共计亏损200余万两;日升昌票号仅四川、陕西各分庄丢失现银30余万两。晋商票号向有“北存南放”政策,在京师吸收王公贵族及清政府的储蓄,而在南方贷出流动,因为南方革命不断,加上清室贵族官吏们的下台,许多资金收不回来,总共损失300万两以上,实力顿减。总之,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路程,最终催毁了山西商人。

4、目光短浅,丧失机会

洋务运动中兴之际,恰是山西票号极盛于各地之时,我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受高额地租率的影响,晋商把利润大量投向土地,以获取坐享其成的地租,没有把票号与民用工业结合起来。虽然久居南方的一些分庄经理有了创办工业的愿望,但大财东蛰居山西,未能受到洋务风气的影响,没有洞察到整个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帝国主义经济势力渗入中国后,各国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汇兑、存款已非晋商一家所专,竞争十分激烈。慈禧太后曾有意授权晋两组建大清银行,但晋商丧失了机遇,未能及时把票号改组为现代银行,故称雄一代的票庄,不战自溃。山西票号的改革家们曾大声疚呼,劝祁、太、平各帮票号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革故鼎新,效法近代银行的组织经营方法,集股500万两以挽颓势,但倡议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使面临灭顶之灾的山西票号只能在日益颓废的境况中苟延残喘。

三、警示与启迪

通过以上对晋商的兴与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晋商的成功除了优越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自身良好的素质等原因外,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制度创新,晋商较早地实行了“两权分离”、“顶身股”等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这在音商的兴起及发展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二是靠与封建政权的结合,以政权作靠山,支撑了晋商的发展。但是,在其成功的同时,已经孕育其日后衰败的危机。晋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背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的大潮,具有很强的买办性、封建性。在其发展的最后阶段,由于没能顺应历史潮流,及时与封建政权脱钩,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无力发展,丧失了机会。所以,当买办性与封建性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被历史抛弃时,以其为基础的晋商不可避免地也成为历史的陈迹。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至1949年山西

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商业资本也逐步活跃起来。随着明初“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边境贸易发展很快。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边境贸易更是日趋活跃,晋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几乎垄断了中俄之间的边境贸易以及与俄国的茶叶贸易。明后期1518年实施的“一条鞭法”使“役归于地”,税“概以银征收”,因而商人免除了劳役之苦,对商人来说这是一个解放。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实行了“摊丁如亩”的政策,取消几千年来沿袭的人丁税,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使封建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3、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

晋商在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清王朝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得力于晋商的赞助。1720年西北准噶尔叛乱,清政府调集重兵征剿,当时因路途遥远,运输粮秣成为最突

出的问题。晋商得知后积极地随军进剿,代运军粮。据《清史稿》记载,“介休范氏随师征准噶尔,输米馈军,率以百二十金致一石。六十年(1721年) 再出师。以家财转饷;计谷多寡,程道路远近,以次受值,凡石米自十一两五一至二十五两有差。累年运米百余万担。世宗特赐太仆寺卿衔,用二品服……”。有个叫王绳中的晋商一次赠给乾隆白银—百万两作为报效,被称为“百万绳中”,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结晋商种种经济和政治特权,如特许晋商经营盐业以及对日本的铜贸易等。此外,晋商的票号还为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解缴税款,为政府筹惜汇兑款项,承汇商款,还本付息等。可见,晋商与封建政权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4、勇于开拓、诚信义利的“晋商文化”

山炳商人富有冒险精神,随军进剿,尾随贸易,全然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骆驼、马、牛,每年将数以万担计的各类商品输送到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他们从江南采购茶叶等商品后北上西向,水陆兼运,翻越千山万水,其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实属罕见。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晋商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很多晋商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信誉,以至各地百姓购买晋商的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他们的经营准则:“平则人易信,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以此准则约束自身,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将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梁启超曾赞誉道:“晋商笃守信用”。几乎听不到晋商有舞

弊之事,做到了“利以义制”,达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文化基础。

5、科学的管理理念

山西商人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的所有者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的方式,把财东和总经理的关系纳入规范。总经理负有经营管理的全责,财东老板除发现总经理有积私肥己的行为可以撤换外,平时不能随便地颐指气使。两权分离式的运作使巨贾们能分得出精力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必为已有产业搞得精疲力竭了。在资本经营中,山西商人的一大特色是采用“顶身服”制度,即商号员工除每年应得工贷外,根据其资历表现以及对商号的页献,可以顶1厘至10厘的身股,职工的身股与财东的银股共同参与分红。晋商通过顶身股制度的实施,将职工的物质利益与商号的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商行上上下下休戚与共、情同一家,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商号的凝聚力;在组织上,晋商强调机构精干,责权分明,办事效率高;在人事管理上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早在元代,运城言池就设有盐商子弟学校,叫做“运城盐运使司学”。清代在包头城,也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这种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办法,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晋商衰败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洋货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中国民族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以晋商垄断长达200年之久的中俄恰克图

贸易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的势力开始深入我国各地,直接攫取土产品并推销其工业品,毋须再与买卖城的山西出口商帮易货了,沉重打击了山西对俄贸易商帮,而且晋商在俄贸易又受到重税的窒息,复经战乱,财物惨遭掠夺,遂一败涂地。

2、清政府的腐败所致

19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已经很密切,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的关系步步升级,以至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晋商的兴亡。以山西票号为例,庚子事变后,光绪皇带曾传旨,电令各省解京饷款,改电汇山西票号。顿时山西票号成为清廷总出纳。票号与清政府勾结,是因为它需要封建政府的政治保护和款项过账的业务利益,而清政府也需要票号汇兑机构的资金通融,共同的利益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各票号不同程度地钻进了清政府的财政体系。山西票号作为一种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已经腐化变质,这为其以后的衰败埋下了种子。晋商富裕之际,正是清政府财政开支拮据之时,所以晋商成了清政府勒派劝捐助饷的主要对象,各级官吏更是巧立名目,贪婪地盘剥晋商。清政府这种无止境的大量搜刮,无异于杀鸡取卵,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了晋商的经济基础。后来清政府倒台,放给滑政府及官吏的巨资也无法收回,晋商商号失去清偿能力,最终放北洋政府查封。

3、国内外时局不靖

从咸丰开始,国内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西北回民和云南苗民起义接踵爆发,国内战事频繁。当时军阀割据,土匪纷起,以致晋商票号各分庄损失巨大。如天成享票号仅汉口、

西安、成都三处就被土匪抢劫白银100多万两,待大局稳定,共计亏损200余万两;日升昌票号仅四川、陕西各分庄丢失现银30余万两。晋商票号向有“北存南放”政策,在京师吸收王公贵族及清政府的储蓄,而在南方贷出流动,因为南方革命不断,加上清室贵族官吏们的下台,许多资金收不回来,总共损失300万两以上,实力顿减。总之,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路程,最终催毁了山西商人。

4、目光短浅,丧失机会

洋务运动中兴之际,恰是山西票号极盛于各地之时,我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受高额地租率的影响,晋商把利润大量投向土地,以获取坐享其成的地租,没有把票号与民用工业结合起来。虽然久居南方的一些分庄经理有了创办工业的愿望,但大财东蛰居山西,未能受到洋务风气的影响,没有洞察到整个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帝国主义经济势力渗入中国后,各国先后在中国设立银行,汇兑、存款已非晋商一家所专,竞争十分激烈。慈禧太后曾有意授权晋两组建大清银行,但晋商丧失了机遇,未能及时把票号改组为现代银行,故称雄一代的票庄,不战自溃。山西票号的改革家们曾大声疚呼,劝祁、太、平各帮票号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革故鼎新,效法近代银行的组织经营方法,集股500万两以挽颓势,但倡议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使面临灭顶之灾的山西票号只能在日益颓废的境况中苟延残喘。

三、警示与启迪

通过以上对晋商的兴与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晋商的成功除了优越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自身良好的素质等原因外,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制度创新,晋商较早地实行了“两权分离”、“顶身股”等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这在音商的兴起及发展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二是靠与封建政权的结合,以政权作靠山,支撑了晋商的发展。但是,在其成功的同时,已经孕育其日后衰败的危机。晋商在发展过程中日益背离了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的大潮,具有很强的买办性、封建性。在其发展的最后阶段,由于没能顺应历史潮流,及时与封建政权脱钩,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无力发展,丧失了机会。所以,当买办性与封建性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被历史抛弃时,以其为基础的晋商不可避免地也成为历史的陈迹。


相关文章

  • 晋商的兴盛之路
  • 晋商的兴盛之路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q ...查看


  • 中国古代的商业
  • 中国古代的商业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市的变迁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市是货物交换的地方,开始时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就成为买卖的场所,即市场. 1.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原因:生产力的 ...查看


  • 商苑奇葩晋商与徽商文化课时3.4
  • 商苑奇葩--晋商与徽商文化 孙香娟 选题原因:随着<卧虎藏龙>.<乔家大院>及<大清徽商>等影视剧的热播,晋商文化与徽商文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加之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地域文化的知识,而且同学们也表 ...查看


  • 政治教案-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
  • 第一课 第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 ...查看


  • 浅析晋商企业家精神与晋商文化
  • [摘 要]企业家精神是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从晋商历史去理解企业家精神,认为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为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根据晋商企业家精神所表现出的核心特征,认为晋商文化是晋商是企业家精神的生成环境. [关键词]晋商 ...查看


  • (3)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04
  •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3题)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 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quo ...查看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学院:商学院 班级:B1401 姓名:张修博 学号:1013140113 摘要: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 ...查看


  • 浅谈乔家大院的文化营销
  • 2011年第23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232011 浅谈乔家大院的文化营 ...查看


  • 太原道:山西地域文化第一站
  • 太 原 道 ∣ 本站导航 ∣ 更新记录 ∣ 版主介绍 ∣ 制作手记 ∣ 给我留言 ∣ 给我写信 ∣ 加入收藏 山西旅游    山西民俗    山西民歌    山西名人    晋商文化    山西纪实    山西文史    太原文史    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