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变形程度的影响

塑性变形程度的大小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变形程度过小,不能起到细化晶粒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目的;变形程度过大,不仅不会使力学性能再增高,还会出现纤维组织,增加金属的各向异性,当超过金属允许的变形极限时,将会出现开裂等缺陷。 对不同的塑性成形加工工艺,可用不同的参数表示其变形程度。

锻造比Y 锻:锻造加工工艺中,用锻造比Y 锻来表示变形程度的大小。

拔长:Y 锻=S0/S(S0、S 分别表示拔长前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

镦粗:Y 锻=H0/H(H0、H 分别表示镦粗前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碳素结构钢的锻造比在2~3范围选取,合金结构钢的锻造比在3~4范围选取,高合金工具钢(例如高速钢)组织中有大块碳化物,需要较大锻造比(Y 锻=5~12),采用交叉锻,才能使钢中的碳化物分散细化。以钢材为坯料锻造时,因材料轧制时组织和力学性能已经得到改善,锻造比一般取1.1~1.3即可。

表示变形程度的技术参数:相对弯曲半径(r/t)、拉深系数(m )、翻边系数(k )等。挤压成形时则用挤压断面缩减率(εp )等参数表示变形程度。

(二)纤维组织的利用

纤维组织:在金属铸锭组织中的不溶于金属基体的夹杂物(如FeS 等),随金属晶粒的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呈纤维状。当金属再结晶时,被压碎的晶粒恢复为等轴细晶粒,而夹杂物无再结晶能力,仍然以纤维状保留下来,形成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形成后,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能通过锻造方法使金属在不同方向变形,才能改变纤维的方向和分布。

纤维组织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有一定影响,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应一致,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纤维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应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例如,锻造齿轮毛坯,应对棒料镦粗加工,使其纤维呈放射状,有利于齿轮的受力;曲轴毛坯的锻造,应采用拔长后弯曲工序,使纤维组织沿曲轴轮廓分布,这样曲轴工作时不易断裂

(三)冷变形与热变形

通常将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

冷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冷变形有加工硬化现象产生,但工件表面质量好。 热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热变形时加工硬化与再结晶过程同时存在,而加工硬化又几乎同时被再结晶消除。由于热变形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易产生氧化皮,使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自由锻、热模锻、热轧、热挤压等工艺都属于热变形加工。 第11讲 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本讲重点: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变形后的性能变化;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11.1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永久变形。 举例:反复弯折一根铜丝,其性能的变化。

△ 目的:得到所需的形状或尺寸(如冷拉,冷轧等),提高强度和硬度(加工硬化)。

△ 晶体结构不同,塑变能力不同

面心立方(Cu、Al 、Ag 、Au) 〉体心立方(Fe 、Cr ) 〉密排六方(Zn 、Mg )

1. 冷塑性变形时组织:

1) 形成纤维状组织: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或成纤维状(见课件图3-11)。

2)亚结构细化:

晶粒碎化

内部亚结构细化

晶体缺陷密度增加。(见课件图3-13)

3)择优取向: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会转到接近一致的位向。(课件图3-12)

2.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性能的变化

1)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加,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产生原因:随变形量↑→位错密度↑→位错在运动中相遇、缠结→位错运动阻力↑→变形抗力↑→强度、硬度↑。

作用:a. 难以继续变形,需退火软化

b. 强化手段之一。(如形变铝合金)

c. 抵抗局部过载

d. 许多冷成型加工的保证。(如冷拉、冷轧)

2)产生残余应力

定义:外力去处后,残留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

产生原因:各部分及各晶粒之间变形不均匀和晶格畸变所产生的。 降低承载能力 对性能的影响: 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产生裂纹

降低耐蚀性等

3)产生各相异性:由于出现择优取向,使金属在各方向上的性能不相同。

例1:力学性能:变形方向强度高,垂直于变形方向强度低。

例2:磁性材料:沿着磁化方向变形,可增加导磁率等。 11.2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处于上述组织结构的种种不稳定状态,加热或温度升高后会向稳定状态转变。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见课件图3-15)

1. 回复:温度不高时, 原子短程扩散回到平衡位置,晶体缺陷减小,晶格畸变基本消除,残余应力基本消除,理化性能恢复。

2. 再结晶

组织变化:温度较高,可通过形核与长大,使破碎及纤维状晶粒变成无畸变等轴晶(再结晶过程)

性能变化:强度、硬度↓,塑韧性↑,加工硬化消除;

组织与力学性能完全恢复。

3. 晶粒长大

再结晶后继续升温,晶粒长大、粗化(粗等轴晶),性能变坏。

4.影响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因素

(1) 加热T↑→晶粒越粗大

保温时间↑→晶粒越粗大

(2)变形程度 (见P47 图3.7)

a. 变形很小时,经格畸变很小,不引起再结晶,晶粒保持不变; b. 变形度2%~10%:再结晶后晶粒特别粗大(临界变形度); c. 变形度约95%时:再结晶晶粒粗大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滑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另一部分产生剪切变形,且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位向形成了镜面对称关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一)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金属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而且还将引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外形的变化,其内部晶粒形状由原来的等轴晶粒逐渐变为沿变形方向伸长的晶粒,在晶粒内部也出现了滑移带或孪晶带。当变形程度很大时,晶粒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为冷加工纤维组织。同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加剧,原来位向不同的各个晶粒会逐渐取得近于一致的位向,而形成了形变织构,使金属材料的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图6-1为工业纯铁经不同程度变形的显微组织。

图6-1 工业纯铁冷塑性变形后组织(150X)

a) 变形程度20% b) 变形程度50% c) 变形程度70%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会使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此外,在金属内部还产生残余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不仅降低了金属的承载能力,而且还会使工件的形状与尺寸发生变化。

(二)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由于其内部亚结构细化、晶格畸变等原因,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自发地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若对其加热,因原子活动能力增强,就会使组织与性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回复 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活动能力尚低,故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

化,仍保持着纤组织的特征。此时,因晶格畸变已减轻,使残余应力显著下降。但造成加工

硬化的主要原因未消除,故其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2.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将首先在变形晶粒的晶界或滑移带、孪晶带等晶格畸变严重的地带,通过形核与长大方式进行再结晶,图6-2反映了冷塑性变形工业纯铁的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后获得了新的等轴晶粒,因而消除了冷加工纤维组织、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使金属又重新恢复到冷塑性变形前的状态。

图6-2 工业纯铁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150X)

a)550℃再结晶 b)600℃再结晶 c) 850℃再结晶

金属的再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通常把变形程度在70%以上的冷变形金属经1h 加热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渡。实验证明,金属的熔点愈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再结晶温度也愈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T再) 与其熔点(T熔) 间的关系,大致可用下式表示:

T 再=0.4 T熔

式中各温度值,应为绝对温度。

3.晶粒长大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一般都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但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再结晶后的晶粒又会逐渐长大,使晶粒粗化。

(三)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除与加热温度、保

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图

6-3表示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其预先变形程度

间的关系。由图可见,当变形程度很小时,金属不

发生再结晶,因而晶粒大小不变。当达到某一变形

程度后,金属开始发生再结晶,而且再结晶后获得

异常粗大的晶粒。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由于各晶

粒变形愈趋均匀,再结晶时形核率愈大,因而使再

结晶后的晶粒逐渐变细。图6-4

纯铝在不同程度拉伸变形时,经550℃再结晶退火

30min 后的晶粒度比较。

图6-3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

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图6-4 纯铝的程度与再结晶晶粒度的关系

变形程度:a)1% b)2.5% c)3% d)6% e)9% f)12% g)15%

浸蚀剂:HF 15ml, HCl 45ml, HNO3 15ml, H2SO 4 25 ml

引起冷变形金属开始再结晶,并在再结晶后获得异常粗大晶粒的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程度。一般钢铁的临界变形程度为5~10%,铜约为5%,铝约为2~3%。由于粗大晶粒将显著降低金属的机械性能,故应避免金属材料在临界变形程度的范围内进行压力加工。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了解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3.了解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用品及试样

(一) 实验设备

1.拉力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或布氏硬度计) 。

2.金相显微镜。

3.箱式电阻加热炉(附测温控温装置) 。

4.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

(二) 实验用品

1.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尺。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抛光磨料、浸蚀剂、无水酒精。

(三) 实验试样

1.退火状态低碳钢(建议采用10钢) 的拉力试样若干。

2.不同变形程度经再结晶后具有不同晶粒度的纯铝片试样一套。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以若干人为一小组,每组领取退火状态低碳钢拉力试样一根。

2.在拉力试样的总标距内每隔10mm ,用划线仪划出分段标距的印记,如图6-5所示。

3.用游标尺测量出分段标距的长度,并记下测量数据。

4.将度样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产生“颈缩”,并在断裂前的瞬间,把试样自试验机上取下,然后再用游标尺测量和记录变形后各分段印记间的长度,并计算出各分段标距内的延伸率。

5.在分段标距的印记处用手锯或砂轮切割等方法,把试样分段切开。

6.把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和浸蚀剂。

7.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 ,并记下测量数据。

8.分析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

9.在各组试样中选取五个变形程度较大且变形程度值相近的分段试样,分别放入温度为100℃℃、300℃、500℃、650℃、800℃的加热炉中保温30min 后出炉空冷(可将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 。

10.把冷却后的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及浸蚀剂。

11.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 ,并记下测量数据。

12.分析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硬度的变化规律。

13.观察由实验室制备好的纯铝片试样一套,了解不同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并找出纯铝的临界变形程度。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两表。

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在试样上选择两个不同的地方,用肉眼或放大镜

2

金属塑性变形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变形程度的影响

塑性变形程度的大小对金属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变形程度过小,不能起到细化晶粒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目的;变形程度过大,不仅不会使力学性能再增高,还会出现纤维组织,增加金属的各向异性,当超过金属允许的变形极限时,将会出现开裂等缺陷。 对不同的塑性成形加工工艺,可用不同的参数表示其变形程度。

锻造比Y 锻:锻造加工工艺中,用锻造比Y 锻来表示变形程度的大小。

拔长:Y 锻=S0/S(S0、S 分别表示拔长前后金属坯料的横截面积);

镦粗:Y 锻=H0/H(H0、H 分别表示镦粗前后金属坯料的高度)。

碳素结构钢的锻造比在2~3范围选取,合金结构钢的锻造比在3~4范围选取,高合金工具钢(例如高速钢)组织中有大块碳化物,需要较大锻造比(Y 锻=5~12),采用交叉锻,才能使钢中的碳化物分散细化。以钢材为坯料锻造时,因材料轧制时组织和力学性能已经得到改善,锻造比一般取1.1~1.3即可。

表示变形程度的技术参数:相对弯曲半径(r/t)、拉深系数(m )、翻边系数(k )等。挤压成形时则用挤压断面缩减率(εp )等参数表示变形程度。

(二)纤维组织的利用

纤维组织:在金属铸锭组织中的不溶于金属基体的夹杂物(如FeS 等),随金属晶粒的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呈纤维状。当金属再结晶时,被压碎的晶粒恢复为等轴细晶粒,而夹杂物无再结晶能力,仍然以纤维状保留下来,形成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形成后,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能通过锻造方法使金属在不同方向变形,才能改变纤维的方向和分布。

纤维组织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有一定影响,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应一致,切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纤维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应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例如,锻造齿轮毛坯,应对棒料镦粗加工,使其纤维呈放射状,有利于齿轮的受力;曲轴毛坯的锻造,应采用拔长后弯曲工序,使纤维组织沿曲轴轮廓分布,这样曲轴工作时不易断裂

(三)冷变形与热变形

通常将塑性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

冷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冷变形有加工硬化现象产生,但工件表面质量好。 热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热变形时加工硬化与再结晶过程同时存在,而加工硬化又几乎同时被再结晶消除。由于热变形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易产生氧化皮,使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自由锻、热模锻、热轧、热挤压等工艺都属于热变形加工。 第11讲 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本讲重点: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变形后的性能变化; 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11.1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永久变形。 举例:反复弯折一根铜丝,其性能的变化。

△ 目的:得到所需的形状或尺寸(如冷拉,冷轧等),提高强度和硬度(加工硬化)。

△ 晶体结构不同,塑变能力不同

面心立方(Cu、Al 、Ag 、Au) 〉体心立方(Fe 、Cr ) 〉密排六方(Zn 、Mg )

1. 冷塑性变形时组织:

1) 形成纤维状组织: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或成纤维状(见课件图3-11)。

2)亚结构细化:

晶粒碎化

内部亚结构细化

晶体缺陷密度增加。(见课件图3-13)

3)择优取向: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会转到接近一致的位向。(课件图3-12)

2.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性能的变化

1)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加,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产生原因:随变形量↑→位错密度↑→位错在运动中相遇、缠结→位错运动阻力↑→变形抗力↑→强度、硬度↑。

作用:a. 难以继续变形,需退火软化

b. 强化手段之一。(如形变铝合金)

c. 抵抗局部过载

d. 许多冷成型加工的保证。(如冷拉、冷轧)

2)产生残余应力

定义:外力去处后,残留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

产生原因:各部分及各晶粒之间变形不均匀和晶格畸变所产生的。 降低承载能力 对性能的影响: 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产生裂纹

降低耐蚀性等

3)产生各相异性:由于出现择优取向,使金属在各方向上的性能不相同。

例1:力学性能:变形方向强度高,垂直于变形方向强度低。

例2:磁性材料:沿着磁化方向变形,可增加导磁率等。 11.2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处于上述组织结构的种种不稳定状态,加热或温度升高后会向稳定状态转变。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见课件图3-15)

1. 回复:温度不高时, 原子短程扩散回到平衡位置,晶体缺陷减小,晶格畸变基本消除,残余应力基本消除,理化性能恢复。

2. 再结晶

组织变化:温度较高,可通过形核与长大,使破碎及纤维状晶粒变成无畸变等轴晶(再结晶过程)

性能变化:强度、硬度↓,塑韧性↑,加工硬化消除;

组织与力学性能完全恢复。

3. 晶粒长大

再结晶后继续升温,晶粒长大、粗化(粗等轴晶),性能变坏。

4.影响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因素

(1) 加热T↑→晶粒越粗大

保温时间↑→晶粒越粗大

(2)变形程度 (见P47 图3.7)

a. 变形很小时,经格畸变很小,不引起再结晶,晶粒保持不变; b. 变形度2%~10%:再结晶后晶粒特别粗大(临界变形度); c. 变形度约95%时:再结晶晶粒粗大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概述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滑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某一晶面相对另一部分产生剪切变形,且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位向形成了镜面对称关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生。

(一)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称为冷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金属材料的形状与尺寸,而且还将引起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外形的变化,其内部晶粒形状由原来的等轴晶粒逐渐变为沿变形方向伸长的晶粒,在晶粒内部也出现了滑移带或孪晶带。当变形程度很大时,晶粒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为冷加工纤维组织。同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加剧,原来位向不同的各个晶粒会逐渐取得近于一致的位向,而形成了形变织构,使金属材料的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图6-1为工业纯铁经不同程度变形的显微组织。

图6-1 工业纯铁冷塑性变形后组织(150X)

a) 变形程度20% b) 变形程度50% c) 变形程度70%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会使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此外,在金属内部还产生残余应力。一般情况下,残余应力不仅降低了金属的承载能力,而且还会使工件的形状与尺寸发生变化。

(二)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由于其内部亚结构细化、晶格畸变等原因,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自发地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若对其加热,因原子活动能力增强,就会使组织与性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回复 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活动能力尚低,故冷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变

化,仍保持着纤组织的特征。此时,因晶格畸变已减轻,使残余应力显著下降。但造成加工

硬化的主要原因未消除,故其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2.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将首先在变形晶粒的晶界或滑移带、孪晶带等晶格畸变严重的地带,通过形核与长大方式进行再结晶,图6-2反映了冷塑性变形工业纯铁的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后获得了新的等轴晶粒,因而消除了冷加工纤维组织、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使金属又重新恢复到冷塑性变形前的状态。

图6-2 工业纯铁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150X)

a)550℃再结晶 b)600℃再结晶 c) 850℃再结晶

金属的再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通常把变形程度在70%以上的冷变形金属经1h 加热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定为再结晶渡。实验证明,金属的熔点愈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再结晶温度也愈高。金属的再结晶温度(T再) 与其熔点(T熔) 间的关系,大致可用下式表示:

T 再=0.4 T熔

式中各温度值,应为绝对温度。

3.晶粒长大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一般都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但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再结晶后的晶粒又会逐渐长大,使晶粒粗化。

(三)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除与加热温度、保

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图

6-3表示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其预先变形程度

间的关系。由图可见,当变形程度很小时,金属不

发生再结晶,因而晶粒大小不变。当达到某一变形

程度后,金属开始发生再结晶,而且再结晶后获得

异常粗大的晶粒。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由于各晶

粒变形愈趋均匀,再结晶时形核率愈大,因而使再

结晶后的晶粒逐渐变细。图6-4

纯铝在不同程度拉伸变形时,经550℃再结晶退火

30min 后的晶粒度比较。

图6-3 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

晶后晶粒度的影响

图6-4 纯铝的程度与再结晶晶粒度的关系

变形程度:a)1% b)2.5% c)3% d)6% e)9% f)12% g)15%

浸蚀剂:HF 15ml, HCl 45ml, HNO3 15ml, H2SO 4 25 ml

引起冷变形金属开始再结晶,并在再结晶后获得异常粗大晶粒的变形程度,称为临界变形程度。一般钢铁的临界变形程度为5~10%,铜约为5%,铝约为2~3%。由于粗大晶粒将显著降低金属的机械性能,故应避免金属材料在临界变形程度的范围内进行压力加工。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了解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3.了解变形程度对金属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用品及试样

(一) 实验设备

1.拉力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或布氏硬度计) 。

2.金相显微镜。

3.箱式电阻加热炉(附测温控温装置) 。

4.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吹风机。

(二) 实验用品

1.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尺。

2.不同粗细的金相砂纸一套、抛光磨料、浸蚀剂、无水酒精。

(三) 实验试样

1.退火状态低碳钢(建议采用10钢) 的拉力试样若干。

2.不同变形程度经再结晶后具有不同晶粒度的纯铝片试样一套。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以若干人为一小组,每组领取退火状态低碳钢拉力试样一根。

2.在拉力试样的总标距内每隔10mm ,用划线仪划出分段标距的印记,如图6-5所示。

3.用游标尺测量出分段标距的长度,并记下测量数据。

4.将度样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产生“颈缩”,并在断裂前的瞬间,把试样自试验机上取下,然后再用游标尺测量和记录变形后各分段印记间的长度,并计算出各分段标距内的延伸率。

5.在分段标距的印记处用手锯或砂轮切割等方法,把试样分段切开。

6.把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和浸蚀剂。

7.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 ,并记下测量数据。

8.分析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

9.在各组试样中选取五个变形程度较大且变形程度值相近的分段试样,分别放入温度为100℃℃、300℃、500℃、650℃、800℃的加热炉中保温30min 后出炉空冷(可将学生分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 。

10.把冷却后的分段试样沿轴向制备成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显微组织,再根据其组织特征,绘出显微组织示意图,并记录观察试样所用的放大倍数及浸蚀剂。

11.在已观察过的试样磨面上,测定其洛氏硬度值HRB ,并记下测量数据。

12.分析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硬度的变化规律。

13.观察由实验室制备好的纯铝片试样一套,了解不同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影响,并找出纯铝的临界变形程度。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两表。

变形程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在试样上选择两个不同的地方,用肉眼或放大镜

2


相关文章

  • 第一章 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
  • 第一章 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 1.1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冲压加 工就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成形制件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要掌握冲压成形加工技术,首先必须了 解金属塑 ...查看


  • 工程材料总结
  • 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一. 二. 三. 四. 金属晶体特性 五. 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确定的熔点 各向异性 晶面.晶面指数.晶面族 晶向.晶向指数.晶向族 非晶体 三条棱长:a.b.c(晶格常数) 晶格:晶格参数 晶体 晶胞 三棱 ...查看


  •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复习资料 1
  •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1. 1区分以下名词的含义: 逐层凝固P8与顺序凝固P14 糊状凝固P8与同时凝固P15 液态收缩 与凝固收缩P11 缩孔与缩松P12 逐层凝固: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在恒温下结晶的,铸件凝固时其凝固区宽度接近于零,随着 ...查看


  • 材料力学性能 2
  • 填空 1-1.金属弹性变形是一种"可逆性变形",它是金属晶格中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1-2.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查看


  •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 2.7 塑性成形材料学基础 金属的塑性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一. 金属的塑性 塑性的基本概念 塑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7.1 塑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 ...查看


  •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要点
  •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组织 1.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的固体,原子或分子排列规则. 晶胞: (理解它的定义,主要是几个词) 三种典型晶胞(bcc, fcc, hcp),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数,原子半径与点阵常数,致密度: ...查看


  •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知识点
  • 名词解释 塑性成型: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加工硬化:略 动态回复: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 动态再结晶: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结晶 超塑性变形:一定的化学成分.特定的显微组织及转 ...查看


  •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重要知识点
  •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重要知识点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重要知识点 . .......................................................................................... ...查看


  • 塑性成形技术
  • 第二章 塑性成形技术 ※塑性成形技术: 利用外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从而获得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 ※主要应用: 1)生产各种金属型材.板材和线材: 2)生产承受较大负荷的零件,如曲轴.连杆等: ※塑性成形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