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采访:张小娴现实比小说更精彩

张小娴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作家。她早年曾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做过编剧。1993年,她在为香港《明报》撰写文章时,得到当时的《明报》主编金庸的赏识,金庸请张小娴在《明报》上先后开设了《娴言娴语》、《贴身感觉》两个专栏,主要撰写一些有关都市情感类话题的文章。1994年,张小娴的小说处女作《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一炮而红。1995年,她结束了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1998年,她创办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今。张小娴现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

国际在线消息:在日前闭幕的第15届香港书展上,香港皇冠出版社推出的香港著名女作家张小娴的新作《蓝蝴蝶之吻》十分抢眼。该书作为“吸血盟系列”的开篇之作,是张小娴写作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型。张小娴一直以城市爱情主题的小说和散文受到包括大陆读者在内的海内外读者的青睐,而《蓝蝴蝶之吻》则是一部长篇魔幻爱情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与人间交错的魔幻时空里的爱情故事。据香港书展的有关数据显示,该书仅在展会期间零售量便突破了两万册,这个销量在香港图书市场上已经达到畅销书的标准。而8月下旬,《蓝蝴蝶之吻》将推出内地简体字版。

带着对这本新书的好奇,以及对张小娴写作风格转型后的疑问,本报记者在香港书展期间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尽量在每部作品里面都尝试创新”

《世界新闻报》:你以前的作品都是以写都市爱情为主,为什么会推出这部所谓的“魔幻爱情小说”?

张小娴:写小说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很多新的尝试,写作余地大一些。对我来说,每年都要写一些新的东西,而我今年决定尝试写作魔幻爱情小说。这部小说中除了魔幻色彩还包含武侠成分,相比之下,魔幻更加全面,魔幻可以涵盖武侠,但武侠不可能涵盖魔幻。我接下来的几部小说都会朝这个方向写,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比不上魔幻世界里有那么多变化,那么特别。

《世界新闻报》:在每一次进行尝试后,你有没有对以前的作品重新思考?

张小娴:其实我的小说出版之后,我就不再看了,因为害怕看到自己的缺点。一本书一定会有很多缺点,要改的话改一千次、一万次都改不完。而且我一向都会“抛弃”昨天的我,写完一本书之后就会向前看,而不是留恋以前的自己。所以,书出版之前我会修改很多次,但一旦出版,我就不再看它,只是在出修订版时会做些文字上的修改,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世界新闻报》:写一个新的题材会不会特别难?

张小娴:特别难。但是我尽量在每部作品里面都尝试创新,因为我不想重复自己,重复自己会使整个写作的过程很不“好玩”,而沉闷的创作过程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

《世界新闻报》: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小说如此受欢迎,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小娴: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去加入什么元素而使作品更受欢迎。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吧:一、故事本身要好看;二、能让人感动。爱情故事最主要的是那段感情要能感动人。

《世界新闻报》:你如何看待写爱情小说的前辈琼瑶、亦舒的作品?

张小娴: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写自己时代的东西。我今天也是在写我这个时代的东西。我想她们能够成功是因为她们有自己很强烈的风格,能代表当时一部分读者的思想。我相信:在文学史上一定会留下“琼瑶”、“亦舒”这两个名字的!

《世界新闻报》:我们看到一个调查结果,现在香港女孩子最喜欢看的是你的爱情小说。

张小娴:但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欢看笑。我自己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男孩子看我的小说。算起来,男女读者各占一半吧。我上次到上海的一所大学演讲,有很多男孩子来听。就算在香港也是如此。

《世界新闻报》: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小娴: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特别女性化。男孩子也能在我的书中找到共鸣。

《世界新闻报》:你的作品主要以香港都市生活为题材,但在整个华人圈都有一定的读者群,你对作品地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怎样看的?

张小娴:香港、台湾、内地三地我都曾游历过。从作品文字的水准上来说,三地中香港最弱,它的深度比不上台湾和内地。我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刻意去想要写出适合不同地区读者的作品,而且我的作品也传播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以我不可能去迎合每一地的读者。

我觉得好故事是世界性的,就像音乐一样。只要故事本身好,世界各地的读者就都会喜欢,都会接受。因为大家对好的东西总会产生一种共鸣,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单有天分是不够的,要学会发现自己”

《世界新闻报》:看了你的简历,从编剧到专栏作家、职业作家再到杂志总编,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但又似乎在意料之中,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运气比较好?

张小娴: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以写作为生。最初我只是在考入大学之前的那个暑期去做兼职编剧。当时没有人能够边读书、边做编剧的,但我的老板很赏识我,于是我就成了例外,得以在上大学期间继续做兼职编剧,结果就等于我比别人多了三年工作的时间。偶然给《明报》写一篇文章以后,又不知为什么金庸先生会叫我开专栏。第一次写小说也是《明报》的编辑叫我写的,当时我还说不写,最后也是勉为其难地去写。所以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我不能否认其中的运气。当然,我也很努力。

我觉得很多人不是没有机遇,而是没把握住,而我却好好地把握住了每一个机遇。我刚开始出名时,很多报纸、杂志邀请我开专栏,这本来可以赚很多钱,但是为了确保每篇作品的质量,我最多也只是同时开两个专栏。以前我会觉得人家说我有运气很不公平,但现在真的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世界新闻报》:运气和努力之外有没有觉得自己写作天分高?

张小娴:我觉得自己有写作和创作的天分,但单有天分是不够的。而且,天分也是要通过努力慢慢发掘出来的,不会一下子全部显露出来。所以要“逼”自己,将天分激发出来,要学会发现自己。我觉得天分、技巧和运气对写作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技巧可以磨练,天分也要(K)自己的发挥,但运气就由不得自己了。

《世界新闻报》:在写作小说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张小娴:讲故事的方式其实就是小说的结构。我觉得结构是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会去尝试,看不同的结构对叙述故事有什么帮助。这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看看别人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写作要求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也需要训练,需要学习,最主要就是看其他人是如何写的。

《世界新闻报》:写了那么多的作品,创作源泉来自哪里?

张小娴:我觉得要(K)生活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你会认识很多人,有好也有坏。现实生活比小说要精彩复杂得多。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两面。所以你对人性多些了解,可以使写作更加丰富。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写人,故事再好,也只是一个架子,有人物才有血肉。

《世界新闻报》:你在写作时是一种什么状态?

张小娴:有人曾问我,有时候忽然写不出东西时,会不会发脾气?我从来不会,从来不扔笔、撕稿纸。我是很享受写作过程的。而且我从小就如此,小时候就很喜欢作文课,老师会因为我的文章好而在同学们面前读出来,这令我很有满足感,很受鼓励,于是就更加喜欢写作了。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所以很享受”

《世界新闻报》:你现在是香港皇冠出版社的签约作家,这种合作形式在内地还是比较少,请介绍其中的成功经验。

张小娴:我现在的出版社真是一家很专业、很有理想的出版社。出版社给我很大自由,我自己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们不会对我指手画脚。我觉得出版社在精神和实力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们会不惜成本地为我的书做宣传。

《世界新闻报》:听说你不接受香港本地记者的访问?

张小娴:对,因为我觉得香港的媒体氛围不好,他们报道的手法我无法认同,太哗众取宠了。

《世界新闻报》: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又担任了《Amy》杂志的总编辑,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张小娴:当初我没想得很清楚,只是觉得办起来会很好玩,后来才发现办杂志很辛苦,比写作要辛苦。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比较自由,但办杂志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

张小娴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作家。她早年曾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做过编剧。1993年,她在为香港《明报》撰写文章时,得到当时的《明报》主编金庸的赏识,金庸请张小娴在《明报》上先后开设了《娴言娴语》、《贴身感觉》两个专栏,主要撰写一些有关都市情感类话题的文章。1994年,张小娴的小说处女作《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一炮而红。1995年,她结束了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1998年,她创办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今。张小娴现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

国际在线消息:在日前闭幕的第15届香港书展上,香港皇冠出版社推出的香港著名女作家张小娴的新作《蓝蝴蝶之吻》十分抢眼。该书作为“吸血盟系列”的开篇之作,是张小娴写作风格的一次重要转型。张小娴一直以城市爱情主题的小说和散文受到包括大陆读者在内的海内外读者的青睐,而《蓝蝴蝶之吻》则是一部长篇魔幻爱情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与人间交错的魔幻时空里的爱情故事。据香港书展的有关数据显示,该书仅在展会期间零售量便突破了两万册,这个销量在香港图书市场上已经达到畅销书的标准。而8月下旬,《蓝蝴蝶之吻》将推出内地简体字版。

带着对这本新书的好奇,以及对张小娴写作风格转型后的疑问,本报记者在香港书展期间对她进行了专访。 “我尽量在每部作品里面都尝试创新”

《世界新闻报》:你以前的作品都是以写都市爱情为主,为什么会推出这部所谓的“魔幻爱情小说”?

张小娴:写小说的好处就是可以有很多新的尝试,写作余地大一些。对我来说,每年都要写一些新的东西,而我今年决定尝试写作魔幻爱情小说。这部小说中除了魔幻色彩还包含武侠成分,相比之下,魔幻更加全面,魔幻可以涵盖武侠,但武侠不可能涵盖魔幻。我接下来的几部小说都会朝这个方向写,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比不上魔幻世界里有那么多变化,那么特别。

《世界新闻报》:在每一次进行尝试后,你有没有对以前的作品重新思考?

张小娴:其实我的小说出版之后,我就不再看了,因为害怕看到自己的缺点。一本书一定会有很多缺点,要改的话改一千次、一万次都改不完。而且我一向都会“抛弃”昨天的我,写完一本书之后就会向前看,而不是留恋以前的自己。所以,书出版之前我会修改很多次,但一旦出版,我就不再看它,只是在出修订版时会做些文字上的修改,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世界新闻报》:写一个新的题材会不会特别难?

张小娴:特别难。但是我尽量在每部作品里面都尝试创新,因为我不想重复自己,重复自己会使整个写作的过程很不“好玩”,而沉闷的创作过程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

《世界新闻报》: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小说如此受欢迎,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小娴: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去加入什么元素而使作品更受欢迎。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吧:一、故事本身要好看;二、能让人感动。爱情故事最主要的是那段感情要能感动人。

《世界新闻报》:你如何看待写爱情小说的前辈琼瑶、亦舒的作品?

张小娴: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写自己时代的东西。我今天也是在写我这个时代的东西。我想她们能够成功是因为她们有自己很强烈的风格,能代表当时一部分读者的思想。我相信:在文学史上一定会留下“琼瑶”、“亦舒”这两个名字的!

《世界新闻报》:我们看到一个调查结果,现在香港女孩子最喜欢看的是你的爱情小说。

张小娴:但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欢看笑。我自己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男孩子看我的小说。算起来,男女读者各占一半吧。我上次到上海的一所大学演讲,有很多男孩子来听。就算在香港也是如此。

《世界新闻报》: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小娴: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特别女性化。男孩子也能在我的书中找到共鸣。

《世界新闻报》:你的作品主要以香港都市生活为题材,但在整个华人圈都有一定的读者群,你对作品地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怎样看的?

张小娴:香港、台湾、内地三地我都曾游历过。从作品文字的水准上来说,三地中香港最弱,它的深度比不上台湾和内地。我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刻意去想要写出适合不同地区读者的作品,而且我的作品也传播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所以我不可能去迎合每一地的读者。

我觉得好故事是世界性的,就像音乐一样。只要故事本身好,世界各地的读者就都会喜欢,都会接受。因为大家对好的东西总会产生一种共鸣,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单有天分是不够的,要学会发现自己”

《世界新闻报》:看了你的简历,从编剧到专栏作家、职业作家再到杂志总编,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但又似乎在意料之中,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运气比较好?

张小娴: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以写作为生。最初我只是在考入大学之前的那个暑期去做兼职编剧。当时没有人能够边读书、边做编剧的,但我的老板很赏识我,于是我就成了例外,得以在上大学期间继续做兼职编剧,结果就等于我比别人多了三年工作的时间。偶然给《明报》写一篇文章以后,又不知为什么金庸先生会叫我开专栏。第一次写小说也是《明报》的编辑叫我写的,当时我还说不写,最后也是勉为其难地去写。所以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我不能否认其中的运气。当然,我也很努力。

我觉得很多人不是没有机遇,而是没把握住,而我却好好地把握住了每一个机遇。我刚开始出名时,很多报纸、杂志邀请我开专栏,这本来可以赚很多钱,但是为了确保每篇作品的质量,我最多也只是同时开两个专栏。以前我会觉得人家说我有运气很不公平,但现在真的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世界新闻报》:运气和努力之外有没有觉得自己写作天分高?

张小娴:我觉得自己有写作和创作的天分,但单有天分是不够的。而且,天分也是要通过努力慢慢发掘出来的,不会一下子全部显露出来。所以要“逼”自己,将天分激发出来,要学会发现自己。我觉得天分、技巧和运气对写作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技巧可以磨练,天分也要(K)自己的发挥,但运气就由不得自己了。

《世界新闻报》:在写作小说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张小娴:讲故事的方式其实就是小说的结构。我觉得结构是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会去尝试,看不同的结构对叙述故事有什么帮助。这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看看别人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写作要求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也需要训练,需要学习,最主要就是看其他人是如何写的。

《世界新闻报》:写了那么多的作品,创作源泉来自哪里?

张小娴:我觉得要(K)生活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你会认识很多人,有好也有坏。现实生活比小说要精彩复杂得多。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两面。所以你对人性多些了解,可以使写作更加丰富。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写人,故事再好,也只是一个架子,有人物才有血肉。

《世界新闻报》:你在写作时是一种什么状态?

张小娴:有人曾问我,有时候忽然写不出东西时,会不会发脾气?我从来不会,从来不扔笔、撕稿纸。我是很享受写作过程的。而且我从小就如此,小时候就很喜欢作文课,老师会因为我的文章好而在同学们面前读出来,这令我很有满足感,很受鼓励,于是就更加喜欢写作了。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所以很享受”

《世界新闻报》:你现在是香港皇冠出版社的签约作家,这种合作形式在内地还是比较少,请介绍其中的成功经验。

张小娴:我现在的出版社真是一家很专业、很有理想的出版社。出版社给我很大自由,我自己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们不会对我指手画脚。我觉得出版社在精神和实力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们会不惜成本地为我的书做宣传。

《世界新闻报》:听说你不接受香港本地记者的访问?

张小娴:对,因为我觉得香港的媒体氛围不好,他们报道的手法我无法认同,太哗众取宠了。

《世界新闻报》: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又担任了《Amy》杂志的总编辑,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张小娴:当初我没想得很清楚,只是觉得办起来会很好玩,后来才发现办杂志很辛苦,比写作要辛苦。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比较自由,但办杂志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


相关文章

  • 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二讲
  • 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二讲 李焱 R:0 G:47 B:167 从这一课开始,我们进入消息‚如何写‛的内容.还和上次一样,我尽可能用例子说话. 三.写好导语 万事开头难,消息写作上的难处,我体会写好导语是第一关.因为导语是整个消息的基调 ...查看


  • 报告文学的写法
  • 报告文学的写法 | [>] 第一节 报告文学概述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 词组."报告"指内容的 ...查看


  • 深度报道如何写
  • 深度报道如何写 一.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q ...查看


  • 新媒体写作
  • 新媒体写作 [转] whbcn 00:05 AM 刘韧:新媒体写作 不浪费任何资料 我采访,全程用录音.笔记第一记不全,第二分心.录音是记者最好的帮手. 采访完,会一句一句地将我认为有价值的话,全部整理到计算机中.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一 ...查看


  • 萧乾的创作历程
  • 目 录 内容提要 前 言------------------------1 一."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的创作历程--------1 二."心中唯有祖国和弱者": 萧乾报告文学的基本主题------- ...查看


  • 网络小说家张小娴简介
  • 张小娴 张小娴,1967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女作家,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1994年于<明报>连载都市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   ...查看


  • 一个粉丝与读书报的几个故事旅行
  • 一个"粉丝"与读书报的几个故事 ■E-mail:[email protected] ■ ■ :■ :010-67078074 2014 3193 ■ 葛涛 陈应松 处女作 年秋,我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开始走 ...查看


  • [精品]访谈节目策划方案
  • 篇一:访谈节目策划方案 一.活动名称 名称:校广播站访谈节目(314会客厅) 二.活动背景 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广播站,西安工程大学校临潼校区广播站成立于20XX年,是直属于共青团西安工程大学委员会的校级学生组织.广播站是校园最具影响力的传 ...查看


  • 典例新闻稿
  • 讲座.培训类 湖北经济学院陈媛媛老师开展校团委新闻干事培训讲座 中青网校通社武汉11月10日电(通讯员 王一贝)11月8日下午15点30分,一场由校团委主办.团委新闻中心承办的讲座在湖北经济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五号报告厅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由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