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全省国土面积185900平方公里,分属长江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3%)和淮河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7%),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和1个林区。

降水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比上年增加20.0%,比常年偏多8.4%,为偏丰年份。

水资源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68.7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22.5%。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3%;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7.2%。

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

供水量 2010年全省供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 32.60亿立方米。总用水耗水量为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44.2%。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

地表水水质 2010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8385.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915.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8%,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2010年度全省水功能区达标率52.4%,水源地合格率89.7%。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突出

防汛抗洪中心、民生水利重点、可持续发展水利方向,不断深化水利改革,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备注: 本报告执行《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收集了2010年度相关基础资料,其中采用降雨量669站、流量106站、水量调查355点、水质监测217点(断面),取排水信息采用全省水利统计年报部分数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基础信息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资料采用《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78.25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8.4%,比上年值增加20.0%,为偏丰年份。

全省2010年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见图1、图2。全省降水由南向北,由东、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及鄂北岗地递减,三峡区间、清江上游及府河上中游等局部区域比常年偏少10%,其余区域降水比常年偏多10~50%。全省年降水量最大值为咸宁市雨山雨量站,其年降水量为2418毫米,年降水量最小值是襄阳市的黑龙沟雨量站,其年降水量为553毫米。

2010年降水年内月分配见表1,全省平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6%,以7月降水量为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6.7%;非汛期(1~3月、11~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7.4%,以11月降水量为最少,占年降水量的1.4%。

全省17个市州2010年年降水量与常年值比较,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比常年略微偏枯;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随州市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余市州均比常年丰或偏丰,咸宁市、黄石市降水增加较多,分别比常年增加37.0%和27.6%。

2010年全省行政分区降水量成果见图3和表2。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66.5毫米,比2009年增加56.0%,比常年值偏多23.1 %。全省17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值比较,除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分别比常年偏少20.0%和12.2%,恩施自治州、宜昌市和荆门市比常年偏少在10%以内,其余市州比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咸宁市偏多在50%以上,天门市、黄冈市偏多在40%以上,十堰市偏多为在30%以上,孝感市、随州市偏多在20%以内。全省各市州2010年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见表3。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4%,比常年偏多5.3%,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3935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471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2303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24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6%,比常年偏多7.2%。其中自长江干流出境7805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4.4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25.6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

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在确定各市州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1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比2009年增加16.2%,比常年偏多5.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77.21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30.70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78亿立方米。各市州地下水资源量见表4。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201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268.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3.7%,比常年偏多22.5%。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53.3%,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68.2万立方米。2010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205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2544立方米,均高于2009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347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635立方米, 2010年全省各市州水资源总量见表4。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共统计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与2009年相比新增统计大中型水库5座。其中新增统计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襄阳市崔家营水库和恩施自治州老渡口水库;新增统计中型水库3座,分别为恩施自治州的云龙河水库、田寨河水库和罗坡坝水库。

全省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增加幅度为8.4%。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51.34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5.96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30.9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6.03亿立方米。

(二)典型湖泊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20.9%。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按受水区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统计。

2010年全省总供水量292.37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占96.4%,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占3.3%,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占0.3%,。各市州2010年供水量见表7。与2009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增加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增加0.9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减少0.24亿立方米。

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占31.3%,引水工程供水占24.2%,提水工程供水占44.4%,人工运载占0.1%;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占86.6%,深层承压水供水占13.4%。

表7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供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老口径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城镇公共、农村居民及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新口径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

2010年全省总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占 47.3 %,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占41.6%,生活用水32.60亿立方米,占11.1%。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11.1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20.6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 1.45亿立方米。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268.99亿立方米,占92.0%,生活用水23.17亿立方米,占7.9 %,生态用水 0.21亿立方米,占0.1%,各市州2010年用水量见表8。

表8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用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

11

(三)耗排水量 1、 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 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4.2%。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耗水量78.56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31.71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8.97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0.8%、 24.5%和14.7%。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耗水量116.90亿立方米,占90.5%,生活耗水量 12.17亿立方米,占 9.4%,生态耗水量 0.17亿立方米,占0.1%。成果见表9。

12

表9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耗水量 水量:亿立方米 耗水率:%

2、废污水排放量

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占76.4%,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占18.5%,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占5.1%。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见表10。

表10 2010年湖北省行政区废污水排放量 单位:(万吨/年)

13

(四)用水指标、用水效率和水价

1、 用水指标

2010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7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28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69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2升/日。

因受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作物组成、工业结构、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人均用水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有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孝感市、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咸宁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大于300立方米的有荆州市、孝感市、黄冈市、仙桃市和天门市。各市州用水指标见表11。

14

表11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用水指标

自2000年以来,全省总用水量处于区间上下波动态势,但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比例下降,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上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人均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见表12和图6。

表12 湖北省近年用水指标 单位:立方米

15

2、用水效率

2010年度调查统计了全省30个大中小型灌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构成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全省典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见表13,全省平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

3、水价

2010年度调查统计了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部分城市的自来水供水价格、中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

2010年度全省执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水利厅联合下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09]168号),见表14。

表14 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单位:元

16

湖北省黄石市、宜昌市等城市水价见表15,其中自来水价格含污水处理费。

五、水体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10年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65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

2010年全年期评价河长8385.5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591.6公里,占7.1%;Ⅱ类水河长3743.1公里,占44.6%;Ⅲ类水河长2135.7公里,占25.5%;Ⅳ类水河长976.0公里,占11.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河长396.0公里,占4.7%;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河长543.1公里,占6.5%。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2.8%。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

17

化物等。

其中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共评价1885.7公里,Ⅰ类水河长占1.7%,Ⅱ类水河长占52.9%,Ⅲ类水河长占43.0%,Ⅳ类水河长占1.3%, 劣Ⅴ类水河长占1.1%。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

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6499.8公里,其中Ⅰ类水559.6公里,占8.6%,Ⅱ类水2745.9公里,占42.3%,Ⅲ类水1324.2公里,占20.4%。受污染的Ⅳ类水951.0公里,占14.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396.0公里,占6.1%,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523.1公里,占8.0%。2010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1870.1公里,占28.7%。主要污染河流为四湖总干渠、澴水、神定河、竹皮河、涢水、浠水、通顺河、汉北河、华阳河、滚河、沮漳河、沦河和蛮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10年全年期共评价26个湖泊,评价面积为1552.31平方公里;其中Ⅱ类水湖泊1个,

18

评价面积为5.92平方公里,占0.4%;Ⅲ类水湖泊10个,评价面积为744.50平方公里,占48.0%;Ⅳ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663.56平方公里,占42.6%,为洪湖、东湖、严西湖、龙感湖、大冶湖、网湖和大岩湖;Ⅴ类水湖泊3个,评价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占7.0%,为汤逊湖、武山湖和西凉湖;劣Ⅴ类水湖泊5个,评价面积为30.33平方公里,占2.0%,为南湖、内沙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磁湖。湖泊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角度评价,其中贫营养湖泊2个,评价面积74.70平方公里,占4.8%;中营养湖泊17个,评价面积为1225.13平方公里,占78.9%;富营养湖泊7个,评价面积252.48平方公里,占16.3%。

表16 2010年湖北省主要湖泊水质状况和营养化程度

19

(三)水库水质

2010年全年期共评价水库32个,年平均蓄水量299.2223亿立方米,其中Ⅱ类水水库12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69.7172亿立方米,占90.1%,Ⅲ类水水库18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6.6688亿立方米,占8.9%;Ⅳ类水水库1个,年平均蓄水量为0.2369亿立方米,占0.1%;劣Ⅴ类水水库1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5994亿立方米,占0.9%。受到污染的水库为解放山水库和三湖连江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分析,32个水库中30个水库为中营养,2个水库为富营养,为解放山水库和郑家河水库。

表17 2010年湖北省代表性水库水质状况和营养化程度

20

(四)省界水体水质

2010年全年期省界水体评价12个断面,其中乌江水系的唐岩河朝阳寺、宜宾至宜昌的梅子水、磨刀溪建南、洞庭湖水系的松西河杨家垱、洈水沙溪坪、汉水水系的夹河关防、滔河梅家铺、长江干流武穴闸为Ⅱ类;宜昌至湖口的界牌水库、黄盖湖为Ⅲ类;汉水水系的黄渠河和湖口以下干流的龙感湖为Ⅳ类,超标项目为氨氮、总氮。

表18 2010年进、出湖北省河流省界水体水质状况

(五)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2010年度监测的189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99个,达标率为52.4%。

评价的水功能区总河长为7163.8公里,达标河长为4076.4公里,河长达标率为56.9%;

湖泊类水功能区评价面积为1526.31平方公里,达标面积为585.22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为38.3%;水库类水功能区评价蓄水量为658.8868亿立方米,达标蓄水量为616.1136亿立方米,蓄水量达标率为93.5%。各类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0年对湖北78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大于等于80%为年度水质合格水源地。78个饮用水源地中,合格水源地有70个,不合格的有8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7%。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

表19 2010年湖北省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状况

六、重要水事

(一)防汛抗洪取得重大胜利

2010年,我省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入汛后,全省遭遇1998年以来的最大强度降雨,长江上游干流出现自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形成长江、汉江夏季大洪峰两度同步夹击的防洪局面,省内江河湖库全面吃紧,长江汉口站自2002年首超警戒,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一度准备分洪运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江河抗洪、湖泊减灾、水库防汛、避险转移四大保卫战取得胜利。

7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我省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对我省奋力迎战“两江”洪水夹击给予充分肯定。12月3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我省为全国防汛先进集体;12月29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召开全省防汛抗洪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3个特别贡献单位、100个先进集体、200名先进个人。

(二)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

2月2日,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在武汉召开。副省长赵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厅长王忠法作主题报告。王忠法厅长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力谋划防汛保安、南水北调中线补偿工程建设、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中央扩大内需水利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五件大事”;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排灌体系、中小河流治理“五大工程”;致力破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力争湖泊管理实现新突破、依法加强水利建设管理、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入机制“五大难题”。

(三)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80处,解决了53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富水下游干流二期等9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治理仙桃洛江等疫区中小河流4条,对8处大型灌区进行了阻螺灭螺设施改造。二是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318座水库的主体工程加固任务,实现了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3年脱险的目标。三是切实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列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60处泵站,第一批19处泵站主体工程已通过阶段验收;第二批23处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第三批18处泵站主体工程完工投入运行。列入《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8处泵站,当年下达的投资计划任务全部完成。四是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完成12个大型灌区、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5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37 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兴隆水利枢纽施工掀起高潮,引江济汉工程第一、二批项目相继开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近期项目基本建成,部分项目投入运行,对口支援工作开局良好、启动在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接近尾声。

(五)生态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启动《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以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为重点,全力推进咸宁淦河、黄石磁湖、黄冈长河等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部分工程已经完成。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7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38%。有序推进引江补汉神农溪调水前期工作。全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30.2万千瓦,完成了“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任务,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敬正书、副省长赵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等领导和知名专家参加论坛。200多位专家和代表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题开展学术交流,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2篇,这些论文提出了诸多有益于破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难题的思路和建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七)我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受到水利部肯定

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呈现出起步良好、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胡四一副部长、水资源司领导多次批示肯定我省水资源工作,胡部长批示:“湖北省水利厅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力度大,部署工作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孙雪涛司长批示:“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管理工作抓得很实、很有成效”。

一是确立了严格管理水资源的总体思路。厅长、分管厅长和有关厅领导撰写调研文章,发表在《中国水利》和省委《政策》杂志等有关刊物上。印发了《关于严格水资源管理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鄂水利发〔2010〕21号),确立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管理总体思路。

二是启动了计划用水管理。为探索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措施,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省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计划用水管理,对全省近7000个取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有效对全省取用水总规模的70%实行了用水总量控制。

三是组织了节水创建活动。为探索用水效率红线控制措施,印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对节水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灌区分别授予“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称号,促进企业、灌区提高用水效率。

四是开展了水功能区达标管理。为探索排污总量红线控制措施,组织完成了全省21世纪前十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调查评价,确定了各市(州)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为考核基数,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工作(试行)的通知》。拟通过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管,促进水功能区达标。 (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省政府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12月11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湖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组的通知》(鄂政办发[2010]127号)成立“湖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副省长赵斌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梅祖恩、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王忠法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金正鉴副厅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武汉城市圈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鄂州市列入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我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达5家;襄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孝昌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厅验收。宜昌市、荆门市、武汉市、天门市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启动了用水定额修编和企事业单位水平衡测试。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得新成效。《湖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通过审查,摸清了141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70个、准保护区132个,规划了16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工程措施。宜昌官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启动。同时,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管理,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周报制度,实行“零报告”制度,强化应急管理。

取水许可监管取得新成绩。全省共安装取水计量设施1790个,有效取水许可证近7000份。省级共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0份,全省共对40多家取水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荆门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按基建程序报部。《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初稿。编写了《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义》通过部水资源司和相关专家的评审。

水资源规划取得新成果。《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成果。 (九)法治水利成效显著

出台《湖北法治水利建设实施意见》,举办全省水利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成果展,

印发《湖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试行)》,公布实施《省水利厅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全省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480起,调处水事纠纷242起。 (十)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荆门、鄂州、咸宁、潜江、仙桃五个省辖市成立了水务局,全省已有武汉等32个市县成立了水务局,水务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604家水管单位调整合并为598家。实施乡镇水利站改革,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47个县(市、区)设置了378个水利管理站,山丘区设立了2175个公益性服务岗位。进一步开展水利投融资改革,推进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推行农业“两部制”水价,以计量收费为主体的多元化水价机制逐步形成。 (十一)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等流域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了梁子湖等重点湖泊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对策研究》、《湖北省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等课题研究和12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以流域规划为主导、重点规划为支撑、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为补充的水利规划体系。

(十二)全省水利普查全面展开

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通知》,全面部署水利普查工作。省政府组建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省水利厅组建了全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机构和职责。制定了全省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开展了技术培训,拟用2年时间,对我省境内的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进行全面普查。

(十三) 我厅积极参加省人大 “环保世纪行”活动

8月省人大开展以“推进节能减排,让湖泊休养生息”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及新华社、湖北日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对梁子湖、洪湖等湖泊资源环境进行调研、采访、报道,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曝光,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推动全省湖泊保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率领采访团成员一行深入鄂州市、洪湖市,听取了两市水环境保护情况汇报,察看了梁子湖、洪湖水环境保护现场。今年我厅被省环保世纪行组委会授予“湖北环保世纪行优秀组织奖”。

(十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服务厅直水库管理单位发展,加强水库水资源保护。服务核电建设,先后对富水干流、汉江干流钟祥段水功能区进行了复核,提出了调整方案,为咸宁、钟祥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

和立项创造了条件。

(十五)地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亮点纷呈

《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岸线生态固稳工程建设启动,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稳步推进,荆州市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颁布施行,随州市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专项整治,当阳市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综述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全省国土面积185900平方公里,分属长江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3%)和淮河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7%),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和1个林区。

降水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比上年增加20.0%,比常年偏多8.4%,为偏丰年份。

水资源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68.7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22.5%。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3%;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7.2%。

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

供水量 2010年全省供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 32.60亿立方米。总用水耗水量为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44.2%。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

地表水水质 2010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8385.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915.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8%,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2010年度全省水功能区达标率52.4%,水源地合格率89.7%。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突出

防汛抗洪中心、民生水利重点、可持续发展水利方向,不断深化水利改革,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备注: 本报告执行《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收集了2010年度相关基础资料,其中采用降雨量669站、流量106站、水量调查355点、水质监测217点(断面),取排水信息采用全省水利统计年报部分数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基础信息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资料采用《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78.25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8.4%,比上年值增加20.0%,为偏丰年份。

全省2010年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距平图见图1、图2。全省降水由南向北,由东、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及鄂北岗地递减,三峡区间、清江上游及府河上中游等局部区域比常年偏少10%,其余区域降水比常年偏多10~50%。全省年降水量最大值为咸宁市雨山雨量站,其年降水量为2418毫米,年降水量最小值是襄阳市的黑龙沟雨量站,其年降水量为553毫米。

2010年降水年内月分配见表1,全省平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6%,以7月降水量为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6.7%;非汛期(1~3月、11~1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7.4%,以11月降水量为最少,占年降水量的1.4%。

全省17个市州2010年年降水量与常年值比较,恩施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比常年略微偏枯;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随州市与常年基本持平;其余市州均比常年丰或偏丰,咸宁市、黄石市降水增加较多,分别比常年增加37.0%和27.6%。

2010年全省行政分区降水量成果见图3和表2。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66.5毫米,比2009年增加56.0%,比常年值偏多23.1 %。全省17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值比较,除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分别比常年偏少20.0%和12.2%,恩施自治州、宜昌市和荆门市比常年偏少在10%以内,其余市州比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咸宁市偏多在50%以上,天门市、黄冈市偏多在40%以上,十堰市偏多为在30%以上,孝感市、随州市偏多在20%以内。全省各市州2010年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常年比较见表3。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4%,比常年偏多5.3%,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3935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471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2303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24亿立方米。

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6%,比常年偏多7.2%。其中自长江干流出境7805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4.4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25.6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

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在确定各市州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了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10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比2009年增加16.2%,比常年偏多5.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77.21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30.70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78亿立方米。各市州地下水资源量见表4。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而得。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201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268.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3.7%,比常年偏多22.5%。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53.3%,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68.2万立方米。2010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205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2544立方米,均高于2009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347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1635立方米, 2010年全省各市州水资源总量见表4。

三、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共统计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与2009年相比新增统计大中型水库5座。其中新增统计大型水库2座,分别为襄阳市崔家营水库和恩施自治州老渡口水库;新增统计中型水库3座,分别为恩施自治州的云龙河水库、田寨河水库和罗坡坝水库。

全省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增加幅度为8.4%。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51.34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5.96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30.9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6.03亿立方米。

(二)典型湖泊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减少幅度为20.9%。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按受水区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统计。

2010年全省总供水量292.37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占96.4%,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占3.3%,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占0.3%,。各市州2010年供水量见表7。与2009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增加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增加0.9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减少0.24亿立方米。

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占31.3%,引水工程供水占24.2%,提水工程供水占44.4%,人工运载占0.1%;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占86.6%,深层承压水供水占13.4%。

表7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供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老口径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城镇公共、农村居民及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新口径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

2010年全省总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占 47.3 %,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占41.6%,生活用水32.60亿立方米,占11.1%。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11.1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20.6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 1.45亿立方米。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用水268.99亿立方米,占92.0%,生活用水23.17亿立方米,占7.9 %,生态用水 0.21亿立方米,占0.1%,各市州2010年用水量见表8。

表8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用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

11

(三)耗排水量 1、 用水消耗量

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 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44.2%。按老口径统计,其中农业耗水量78.56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31.71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8.97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0.8%、 24.5%和14.7%。按新口径统计,其中生产耗水量116.90亿立方米,占90.5%,生活耗水量 12.17亿立方米,占 9.4%,生态耗水量 0.17亿立方米,占0.1%。成果见表9。

12

表9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耗水量 水量:亿立方米 耗水率:%

2、废污水排放量

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占76.4%,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占18.5%,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占5.1%。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见表10。

表10 2010年湖北省行政区废污水排放量 单位:(万吨/年)

13

(四)用水指标、用水效率和水价

1、 用水指标

2010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7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28立方米,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169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62升/日。

因受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作物组成、工业结构、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人均用水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有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孝感市、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咸宁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大于300立方米的有荆州市、孝感市、黄冈市、仙桃市和天门市。各市州用水指标见表11。

14

表11 2010年湖北省行政分区用水指标

自2000年以来,全省总用水量处于区间上下波动态势,但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比例下降,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上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人均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见表12和图6。

表12 湖北省近年用水指标 单位:立方米

15

2、用水效率

2010年度调查统计了全省30个大中小型灌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它反映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构成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全省典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见表13,全省平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8。

3、水价

2010年度调查统计了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部分城市的自来水供水价格、中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

2010年度全省执行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水利厅联合下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09]168号),见表14。

表14 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单位:元

16

湖北省黄石市、宜昌市等城市水价见表15,其中自来水价格含污水处理费。

五、水体水质

(一)河流水质

2010年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65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

2010年全年期评价河长8385.5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591.6公里,占7.1%;Ⅱ类水河长3743.1公里,占44.6%;Ⅲ类水河长2135.7公里,占25.5%;Ⅳ类水河长976.0公里,占11.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河长396.0公里,占4.7%;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水河长543.1公里,占6.5%。劣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2.8%。劣于Ⅲ类的水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支流,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

17

化物等。

其中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共评价1885.7公里,Ⅰ类水河长占1.7%,Ⅱ类水河长占52.9%,Ⅲ类水河长占43.0%,Ⅳ类水河长占1.3%, 劣Ⅴ类水河长占1.1%。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

中小河流全年期评价河长6499.8公里,其中Ⅰ类水559.6公里,占8.6%,Ⅱ类水2745.9公里,占42.3%,Ⅲ类水1324.2公里,占20.4%。受污染的Ⅳ类水951.0公里,占14.6%,污染较重的Ⅴ类水396.0公里,占6.1%,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523.1公里,占8.0%。2010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1870.1公里,占28.7%。主要污染河流为四湖总干渠、澴水、神定河、竹皮河、涢水、浠水、通顺河、汉北河、华阳河、滚河、沮漳河、沦河和蛮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10年全年期共评价26个湖泊,评价面积为1552.31平方公里;其中Ⅱ类水湖泊1个,

18

评价面积为5.92平方公里,占0.4%;Ⅲ类水湖泊10个,评价面积为744.50平方公里,占48.0%;Ⅳ类水湖泊7个,评价面积为663.56平方公里,占42.6%,为洪湖、东湖、严西湖、龙感湖、大冶湖、网湖和大岩湖;Ⅴ类水湖泊3个,评价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占7.0%,为汤逊湖、武山湖和西凉湖;劣Ⅴ类水湖泊5个,评价面积为30.33平方公里,占2.0%,为南湖、内沙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磁湖。湖泊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角度评价,其中贫营养湖泊2个,评价面积74.70平方公里,占4.8%;中营养湖泊17个,评价面积为1225.13平方公里,占78.9%;富营养湖泊7个,评价面积252.48平方公里,占16.3%。

表16 2010年湖北省主要湖泊水质状况和营养化程度

19

(三)水库水质

2010年全年期共评价水库32个,年平均蓄水量299.2223亿立方米,其中Ⅱ类水水库12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69.7172亿立方米,占90.1%,Ⅲ类水水库18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6.6688亿立方米,占8.9%;Ⅳ类水水库1个,年平均蓄水量为0.2369亿立方米,占0.1%;劣Ⅴ类水水库1个,年平均蓄水量为2.5994亿立方米,占0.9%。受到污染的水库为解放山水库和三湖连江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分析,32个水库中30个水库为中营养,2个水库为富营养,为解放山水库和郑家河水库。

表17 2010年湖北省代表性水库水质状况和营养化程度

20

(四)省界水体水质

2010年全年期省界水体评价12个断面,其中乌江水系的唐岩河朝阳寺、宜宾至宜昌的梅子水、磨刀溪建南、洞庭湖水系的松西河杨家垱、洈水沙溪坪、汉水水系的夹河关防、滔河梅家铺、长江干流武穴闸为Ⅱ类;宜昌至湖口的界牌水库、黄盖湖为Ⅲ类;汉水水系的黄渠河和湖口以下干流的龙感湖为Ⅳ类,超标项目为氨氮、总氮。

表18 2010年进、出湖北省河流省界水体水质状况

(五)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2010年度监测的189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99个,达标率为52.4%。

评价的水功能区总河长为7163.8公里,达标河长为4076.4公里,河长达标率为56.9%;

湖泊类水功能区评价面积为1526.31平方公里,达标面积为585.22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为38.3%;水库类水功能区评价蓄水量为658.8868亿立方米,达标蓄水量为616.1136亿立方米,蓄水量达标率为93.5%。各类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0年对湖北78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大于等于80%为年度水质合格水源地。78个饮用水源地中,合格水源地有70个,不合格的有8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7%。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

表19 2010年湖北省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状况

六、重要水事

(一)防汛抗洪取得重大胜利

2010年,我省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入汛后,全省遭遇1998年以来的最大强度降雨,长江上游干流出现自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形成长江、汉江夏季大洪峰两度同步夹击的防洪局面,省内江河湖库全面吃紧,长江汉口站自2002年首超警戒,汉江杜家台分蓄洪区一度准备分洪运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江河抗洪、湖泊减灾、水库防汛、避险转移四大保卫战取得胜利。

7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我省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对我省奋力迎战“两江”洪水夹击给予充分肯定。12月3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我省为全国防汛先进集体;12月29日,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召开全省防汛抗洪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3个特别贡献单位、100个先进集体、200名先进个人。

(二)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完善

2月2日,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在武汉召开。副省长赵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厅长王忠法作主题报告。王忠法厅长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力谋划防汛保安、南水北调中线补偿工程建设、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中央扩大内需水利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五件大事”;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排灌体系、中小河流治理“五大工程”;致力破解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力争湖泊管理实现新突破、依法加强水利建设管理、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投入机制“五大难题”。

(三)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680处,解决了53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富水下游干流二期等9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治理仙桃洛江等疫区中小河流4条,对8处大型灌区进行了阻螺灭螺设施改造。二是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318座水库的主体工程加固任务,实现了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3年脱险的目标。三是切实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列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60处泵站,第一批19处泵站主体工程已通过阶段验收;第二批23处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第三批18处泵站主体工程完工投入运行。列入《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8处泵站,当年下达的投资计划任务全部完成。四是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完成12个大型灌区、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5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37 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兴隆水利枢纽施工掀起高潮,引江济汉工程第一、二批项目相继开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近期项目基本建成,部分项目投入运行,对口支援工作开局良好、启动在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接近尾声。

(五)生态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启动《百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以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为重点,全力推进咸宁淦河、黄石磁湖、黄冈长河等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部分工程已经完成。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7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38%。有序推进引江补汉神农溪调水前期工作。全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30.2万千瓦,完成了“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任务,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敬正书、副省长赵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等领导和知名专家参加论坛。200多位专家和代表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题开展学术交流,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2篇,这些论文提出了诸多有益于破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难题的思路和建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七)我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受到水利部肯定

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呈现出起步良好、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胡四一副部长、水资源司领导多次批示肯定我省水资源工作,胡部长批示:“湖北省水利厅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力度大,部署工作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孙雪涛司长批示:“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管理工作抓得很实、很有成效”。

一是确立了严格管理水资源的总体思路。厅长、分管厅长和有关厅领导撰写调研文章,发表在《中国水利》和省委《政策》杂志等有关刊物上。印发了《关于严格水资源管理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鄂水利发〔2010〕21号),确立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控制管理总体思路。

二是启动了计划用水管理。为探索用水总量红线控制措施,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省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计划用水管理,对全省近7000个取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有效对全省取用水总规模的70%实行了用水总量控制。

三是组织了节水创建活动。为探索用水效率红线控制措施,印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创建活动,对节水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灌区分别授予“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称号,促进企业、灌区提高用水效率。

四是开展了水功能区达标管理。为探索排污总量红线控制措施,组织完成了全省21世纪前十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调查评价,确定了各市(州)水功能区现状达标率为考核基数,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工作(试行)的通知》。拟通过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管,促进水功能区达标。 (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省政府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12月11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湖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组的通知》(鄂政办发[2010]127号)成立“湖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副省长赵斌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梅祖恩、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王忠法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金正鉴副厅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武汉城市圈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鄂州市列入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我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达5家;襄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孝昌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厅验收。宜昌市、荆门市、武汉市、天门市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启动了用水定额修编和企事业单位水平衡测试。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得新成效。《湖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通过审查,摸清了141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70个、准保护区132个,规划了16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工程措施。宜昌官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启动。同时,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管理,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周报制度,实行“零报告”制度,强化应急管理。

取水许可监管取得新成绩。全省共安装取水计量设施1790个,有效取水许可证近7000份。省级共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10份,全省共对40多家取水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荆门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按基建程序报部。《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初稿。编写了《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培训讲义》通过部水资源司和相关专家的评审。

水资源规划取得新成果。《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成果。 (九)法治水利成效显著

出台《湖北法治水利建设实施意见》,举办全省水利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成果展,

印发《湖北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试行)》,公布实施《省水利厅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全省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480起,调处水事纠纷242起。 (十)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荆门、鄂州、咸宁、潜江、仙桃五个省辖市成立了水务局,全省已有武汉等32个市县成立了水务局,水务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604家水管单位调整合并为598家。实施乡镇水利站改革,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47个县(市、区)设置了378个水利管理站,山丘区设立了2175个公益性服务岗位。进一步开展水利投融资改革,推进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推行农业“两部制”水价,以计量收费为主体的多元化水价机制逐步形成。 (十一)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等流域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了梁子湖等重点湖泊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影响对策研究》、《湖北省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等课题研究和12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以流域规划为主导、重点规划为支撑、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为补充的水利规划体系。

(十二)全省水利普查全面展开

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通知》,全面部署水利普查工作。省政府组建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省水利厅组建了全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机构和职责。制定了全省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开展了技术培训,拟用2年时间,对我省境内的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进行全面普查。

(十三) 我厅积极参加省人大 “环保世纪行”活动

8月省人大开展以“推进节能减排,让湖泊休养生息”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环保厅及新华社、湖北日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对梁子湖、洪湖等湖泊资源环境进行调研、采访、报道,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曝光,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推动全省湖泊保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辉率领采访团成员一行深入鄂州市、洪湖市,听取了两市水环境保护情况汇报,察看了梁子湖、洪湖水环境保护现场。今年我厅被省环保世纪行组委会授予“湖北环保世纪行优秀组织奖”。

(十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服务厅直水库管理单位发展,加强水库水资源保护。服务核电建设,先后对富水干流、汉江干流钟祥段水功能区进行了复核,提出了调整方案,为咸宁、钟祥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

和立项创造了条件。

(十五)地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亮点纷呈

《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岸线生态固稳工程建设启动,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稳步推进,荆州市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颁布施行,随州市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专项整治,当阳市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


相关文章

  • 中国生态评估网 生态 评估 价值 环保 低碳
  • 我国各省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概况 2011-04-02 09:49 来源:admin 目前,全国有很多地方政府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主要包括广东.河南.湖南.湖北.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18省(市)区,具体评估内容如下: 1安徽省 ...查看


  • 2012年全国各地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初步汇总
  • 一.北京市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根据北京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1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如下: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查看


  • 党史知识题目及答案2
  • 1.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B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 C.二七大罢工 2.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 C)召开. A.上海.天津 B.北京.上海 ...查看


  • 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 院:_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_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班 级:_ 09-1___ 学 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 __ 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 __ 2 ...查看


  • 我国海域资源配置基本类型探析
  • 2014年2月 354期总第353.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2014 354Sum No.353. 我国海域资源配置基本类型探析 曹英志 王世福(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摘要]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重要 ...查看


  • 最新公务员工资职务职级并行是什么意
  • 最新公务员工资职务职级并行是什么意思? 简述: <国家公务员法>即将提交初审.这部两年多来11易其稿的法律,立法动议甫出,即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公务员法>即将提交初审.这部两年多来11易其稿的法律,立法动 ...查看


  • 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
  • 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 2012年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大连市水务局公开发布了<2011年大连市水资源公报>,这是自2001年以来,市水务局连续第11年发布公报,向社会各界通报大连市水资源情况. 2011年全市平均降 ...查看


  •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人民日报 2000年06期 1999年,是水利事业倍受中央重视并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这一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黄河治理开发与全国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考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 ...查看


  • "中国眼"家谱
  • 直到"高分一号"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发射,低调的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作为2005年中央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专项,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 -业内所称的"高分专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