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报告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艺术审美

4.时间;2011年3月21日

5.地点;兵马俑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碑林秦砖汉瓦博物馆龙门石窟

今年因写生考察之故与本系本专业同学同去陕西,河南。其间,入住于二星级酒店,往返八天,考察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有着深厚中原文化的“艺术大餐”;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上山下山之险,饮食文化和住宿环境之异,但仍被西安古都的之古之博之奇和河南的洛阳石窟之惊之伟,唯有以叹,不往此行!

首先去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佣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据了解最高1.96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兵马俑的面部设计上,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特征,兵马佣大多数是单眼皮的,话说秦始皇是单眼皮的,所以他认为单眼皮的人就是好看,这也体现了当时朝代审美观,都是以皇帝为标准。侧面说明了王权的集中!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三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三号成平面凹形。1975年开始挖掘,并建造展览大厅,每天吸引着近万名中外游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共有4个,其中佣皆仿真人、真马制成。从服饰、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士、伍卒等,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此外,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佣,雕镂精致,金壁辉煌。1976年在一号坑的遗址上修建了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武阵势。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总统参观后说:“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 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佣不算到中国!”这些不由又让我们想到天之骄子——秦始皇。还有他为我们留下的长城。

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与我而言,只后悔历史知之甚少.从史前(最早的蓝天人),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2000余件珍贵文物,分为“历史文物陈列”、“石刻艺术”、“碑林”三个部分,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天下六国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物,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式金,银器和唐三彩,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老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从最早的石器,铜器,历代陶佣,历代陶瓷器,唐代墓葬壁画,汉代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整个展馆,一路走来,如果走过时间隧道,领略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及追求,更惊叹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流连忘返”。。。。。。 碑林博物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以石碑雕刻艺术为主,在石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了历史中的不少文人骚客文章真迹的雕刻。

历千万沧桑,载古都辉煌,孔庙留青砖碧瓦,碑林聚百宝之藏。

西安碑林,佣碑林三千,溯长河一脉,书法真草隶篆,史通汉魏隋唐;读经史万卷,守文明一方,濡沫华夏精神,陶冶民族风尚;塑八方石刻,开一片圣土,萃四海名家,起一座殿堂,代有妙笔,各擅胜场,文化源远,艺术流长。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闻名,秀出东方。在这里,可以感知荣耀与责任,可以懂得珍爱与弘扬,孔庙旧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多为明清建筑。进入博物馆,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其北是泮池;进入棂星门,便可看到处于中轴线上举架平缓、出詹深邃、朴素稳健的戟门;穿过戟门,则是东西两边和相互对称的6座碑亭。整个建筑群在参天古柏衬映之下,分外古朴典雅。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碑廊6座,碑亭7座,收藏从汉至今历代碑石、墓志3000多件,展出1000余件。这里碑石如林,名家荟萃,书法名碑有汉《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以及秦李斯、汉蔡扈、晋王羲之、隋智永、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书法大师的杰作。碑林藏有大量古代石刻文献资料,如唐《开成石经》,114石列联成屏,共刻65万余字;唐玄宗作序、书写并注释的《石台孝经》,形制独特;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此外,碑林还保留了大量古代石刻图案,其文化内涵丰厚,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接着我们有同行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自西周至明清各个时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博物馆共分为六大展区,展品以秦汉瓦当为主,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出土的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以及山东、河北、四川、内蒙古出土的各种纹饰的瓦当,秦砖汉瓦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古代工匠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在那小小的半圆形、圆形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瓦当艺术。其画像之精美,图案之瑰丽,文字之隽秀,备受世人珍视。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秦汉盛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就是凝聚在这秦汉瓦当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人们感到惊讶和钦佩。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图案、文字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古代工匠通过瓦当上的各种动植物图像、几何图案和文字等纹饰,来美化建筑,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穿越时空的精美的瓦当艺术。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代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是凝聚在这瓦当纹饰中的古代无名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震惊和钦佩。

告别西安的路途,我们全体来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这座历史古城、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历代王朝竞相建都的地方,此刻就在脚下,心里有些激动,憧憬着每一处的所见所闻。而观后心里则多了一丝感慨:千年古都,不知饱受了多少历史创伤龙门石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是能用语言所表达的宏伟壮观了。一个个庄严肃穆、举止各异的佛像,刻在山石上,场面很令人难忘。龙门距洛阳市南约12公里,伊河从中间流过,北魏时开始营造石窟,相继开凿四百多年。据考证现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多个,佛塔40多座,佛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品。唐高宗时建成的奉先寺,是龙门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大量的碑刻题记,更是研究古代书法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洛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龙门石窟确实为我国佛教艺术的宝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卢舍那大佛,爬上长长的石阶,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中的那份震撼,让你不得不驻足仰视,

那丰腴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睛,雍容大度的气派,让每个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卢舍那以凌傲长空的气派端坐在这里,这颗顶着螺形发髻的巨大头颅,已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这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中国的蒙娜丽莎,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如同一个能包容所有外来文化的民族的坦然的微笑,这就是盛唐气象!尽管在方圆一公里的山上分布着许多的石窟佛像,但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在卢舍那大佛前,在游人如织的台阶边上,仰视中发现那双夺人心魄的眼睛总在注视着你,这是因为在佛像眼睛里镶上了琉璃,感叹古代人的智慧!

只是,赞叹之后,无法不深思。石窟已经开始风化,再古老的文明终究也是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吗?何况,还有不懂珍惜的人们的破坏和加速催化。石窟的佛像们,命运将会如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周,窟中的佛像大多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据导游说,有不少头像目前保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砸毁,当然还有受到风化的摧残。即便如此,就现存的一些完整佛像来看,这批雕塑的艺术价值是相当惊人的,线条清晰,面目雍容,体现了北魏、唐朝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次考察看到那么多宏伟的古建筑群体,连廓庭院,刻石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 ,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以此引导我们去领略由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特别是碑林博物馆的碑刻书法和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对我印象颇深。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碑林中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熹平石经》;褚遂良的《圣教序》,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玄秘塔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姨母帖》,张旭草书《断千字文》。。。。。。从大量的唐代碑刻可以感受到整个唐朝书法灿烂的艺术文化,技术高超的工匠把碑文刻的细致精美,把书法中的章法表现的和谐尽善尽美,布局和谐,都保存完好。从碑中不难看出当时书法家的艺术气息。有的碑额碑侧有花纹等做装饰更能显示当时对美的追求,像《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碑感浑厚,沉稳较朴拙敦厚两种不同造型的代表作,字体端庄雄厚,楷法严整,合乎字样规范也是我曾经迷恋不舍的字体。还有那些行草书刻的更为细致,草书起伏连绵,变化多端,甚至枯笔都能表现出来。汉代八分隶书《曹全碑》可谓是秀美的代表,字体娟秀畅美,字法准确。碑林收藏南北朝时期的的墓志,基本上属于南北朝时期。在碑林收藏的墓志除了可以印证这一史实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那时书法的演变历程。在节法界,常以北碑,即魏碑作为从隶书体向楷书体过渡的十种特殊书体。所谓魏碑,通常是指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的碑刻。由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胜于其他各朝,故以“魏碑”冠名。魏碑的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书体隶、楷兼备,与北方刚劲矫健的民族特点非常吻合。故而人们常用“古朴拙雅、雄峻坚实、意态奇特、精神飞动、血肉丰美”来赞美魏碑书法。碑林收藏的墓志,可以说是魏碑节法的高度浓缩,堪称“魏碑大全这些都是临写这些”还有洛阳龙门造像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又是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牛橛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其体势峻体势峻拔方整,用笔精进挺峭,横画起笔多作侧锋斜入,捺画波势锐利,点成三角,垂笔亦作悬针之状,转折处重顿,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其字形趋扁,结体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意境高古,情趣活跃,在北魏楷书中属精品力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书法是我国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而且还是艺术的精髓。不管是陶瓷,还是瓦当雕刻,都对中国

书法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探索发现继承和发扬。当然最直接的是在考察中不免发现很多碑刻经过时间而斑驳脱落的残迹,尽管可以看到印刷质量很好的帖,但在临习时要突破这些视觉障碍,理性的分析,才能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临习与思考才能看到和领悟到书法真正实质和内涵。

后记;

西安的文化还是保存的比较好的。直来直去,不管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的街市;环城的古城墙;钟楼、鼓楼、大小雁塔??虽不是要考察的景点,但我觉得也是去到西安必去之地。还有井然有序的交通,实在是让人十分舒服的一个地方。当然这是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的两大省——陕西省和河南省!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地区!这是一个可以让你最真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我们到达了课本历史书的世界,在那我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里的历史没有人可以去改变,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心底的史书上很好的写上几笔!对我本身的专业也有了一份心悸的感觉,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

遂成此篇!参考资料

《曹全碑》

《广武将军碑》

《开成石经》

《石台孝经》

《不空和尚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

《圣教序》

《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

《道因法师碑》

《峄山碑》

《三坟记》

《熹平石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断千字文》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姨母帖》

《玄秘塔碑》

《广艺舟双楫》

《牛橛造像》篇二: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

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

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驾六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陈列展览 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 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 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 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 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 驾六” 。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基本陈列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主楼一层、二层还设有壁画展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

河洛文明 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陈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位于一楼的基本陈展厅名为“河洛文明”,展厅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您充分领略洛阳十三朝历史的辉煌。篇三: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在我看来,历史并非是一门纸上谈兵的科目。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学习瀚如烟海的历史史实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史料储存量,更加需要通过对历史遗址的考察来与史书上的史实进行完美的契合并且进一步对历史场景的三维还原,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进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现有史料和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自身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

2014年4月24日至30日,我们系组织了由我们中国史学史纲要导师领导的师生共34人前往深受历代帝王青睐的古城西安以及洛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次考察不仅让我们对历史史料史实进行了一次实践的认证,同时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野史和杂史,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

旅途的跋涉并没有褪去我们心中的期盼与兴奋,当我们呼吸到西安的第一口空气时,我知道这次考察正式拉开了帷幕。沧桑的城墙,淅沥的小雨,嘈杂的人群,西安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那一刻的西安并没有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磅礴与苍劲,尽管那刻满历史的古城墙令我震撼,但西安在那一刻带给我更多的是安静与祥和,没有一丝凌人的盛气,没有一丝皇室都城的严穆与静肃。西安千年来的文化,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便这样如待字闺中的闺秀一般静待络绎的游客亲自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那一刻,我强行压抑住自己冲着天空大喊:“西安,我来了!”的冲动,跟随着大部队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考察。

华清宫中,唐皇倾力博红颜一笑;海棠池内,贵妃霓裳羽衣翩然而舞。骊山环绕中的华清宫在历史硝烟的滚滚大势中依然保持着她恬静,温和的面容。历史从来都是冷冰冰的,尤其是对于帝王的爱情,结局总是令人魂断梦碎的。华清宫中,处处可见的是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携手共游的痕迹,闭上眼睛,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一对恩爱的夫妻游行谈笑间的含情脉脉。随

着唐明皇的不理朝政,安史之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一次的动乱,也为这场举世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句号。安史之乱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行宫走向了没落。唐代以后,由于久经战火与岁月风雨的剥蚀,华清宫开始淡出了文人墨客的视线,从此对于华清宫的记录相对较少。到了民国时期,华清宫只剩环园,建筑只剩下清代光绪年间修建的五间厅等20多间房屋与景观。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之后,在此地修建了兵谏亭。建国后,经过陕西省人民政府的不断修葺与扩建,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华清宫。

时间回溯到九百多年前的秦朝,那时天下一统而治,那时秦始皇不可一世,那时的华夏大地上烙印的是大秦王朝的文字。生为人中之龙,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便是举世朝拜的存在,死后自然不甘心一无所有。正是因为如此,嬴政举全国之力修建自己的陵墓, 在他13岁即位时便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58年之久。如此的工程如何能不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当我亲眼目睹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才真正的明白了何为“不到黄河方知黄河之波澜壮阔?”。真正震撼人心的不是那一个个膘肥腿壮的战马,孔武有力的驾车人,不是那一列列飒飒英姿的秦国士兵,而是由此展现的那时秦的统治力。如果嬴政没有对当时的政权的绝对掌控力是绝对不可能有能力和勇气建造如此一个劳民伤财的陵园。然而,如是的王朝却依然不能躲过短命的悲惨下场,这样一个或许可以成为盛世般地王朝却只落得个二世而亡的结局,究其根本,或许只能归咎于唐太宗李世民说的那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轮回,朝代的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一直在向这片土地的统治者阐明一个真理:民,乃国之根本,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成就了统治者,或者说这片土地真正的领导者是人民,而非在享乐中渐渐沉溺于腐败贪恋的官员。

之后在西安的几天,我们还去了大雁塔,乾陵,茂陵,碑林,永泰公主墓,法门寺,陕西博物馆。

在西安最后的一天时间里,我们登上了古城墙,走在斑驳的青石板上,轻触着那记录着战火与硝烟的城壁,我似乎身临其境。我看见战时那英勇无畏的士兵在城墙上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身后的家园,我看见战后凯旋而归的军队接受着百姓最热烈的欢庆和赞美,我看见重归平静的城墙内喧闹嘈杂的集市里充斥着生活的满足感。这座城墙上写满了太多的血与泪的历史,这座城墙上发生了太多无人问津的历史,不管是否记录在案,我此刻只想默默的感受着这浓郁的历史气息,脑海里一遍遍的演变着这里曾经上演的历史,久久不能平息。

入夜,我们乘坐高铁奔赴洛阳。城与城之间的辗转总是氤氲着微微的失落感和莫名的憧憬······

“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嵩阳书院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漫步在幽静的嵩阳书院,触摸着洒落的斑驳阳光,心灵有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在这里,有种奇特的能量,它可以让你忘记周围纷纷扰扰的游客,忘记时不时响起的悠悠鸟鸣。渐渐的,时光开始回溯,我一身青衣飘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林间中的身影,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俨然一个落落书生的形象。我手持一古卷,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踱步吟诵。这便是嵩阳书院,它是所有学士的归属地,它养育着一个个杰出的学者,吸引着大学士讲经研习,同时引来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泼墨挥毫。嵩阳学院的空气中氤氲着的都是书香诗意,如果可以的话,我一生都愿意在这里走过。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是清康熙年间重修香山寺时,乾隆皇帝巡幸香山寺题下的称颂香山寺的诗句。当我们来到香山寺时已是夜色弥漫了,影影绰绰灯火给香山寺蒙上了一层奢华的纱衣。我们趁着夜色登临香山寺,没有雄华的大殿,没有蜂拥的信徒,有的只是主殿前的淡淡香火冉冉升腾,若隐若现的低沉的诵经声,伴着静谧的夜色,这样的香山寺如同垂

暮的僧人,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打坐参禅。1400多年的沧桑并未抹去香山寺的存在,不断地涅槃重生使得香山寺更具风情,它将这缕风情隐藏于群山中,却未曾想到,正是因为这样的藏匿才撩拨着人们不自禁的想去一探。

站在香山寺高处,举目远眺,隔河相望的万千佛像在夜色下熠熠生辉。而这万千佛像便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初次见到龙门石窟一定会被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石窟所震撼一番,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佛像端坐在石窟中静看岁月蹉跎,它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炫彩夺目的霓虹将那一座座佛像渲染的如画般惊艳,待至天明,褪去那华丽的灯光效果,它们又开始细数洛河的水涨水落,洞察着历史的轮回变转。千年以后,龙门石窟又将会为我们的后代提供着同样的历史瑰宝。 剩下的日子里,我们又游览了白马寺,少林寺,领略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不长,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此时再去回忆起这段时间的行程,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但却收获了些许的感受。之前总是会听到一句话,叫做历史是由胜利者撰写的,此刻想来,似乎真的是这样的。什么是历史?历史便是在千百年的消磨,碾压下依然屹立不倒的实物。它们记录着它们的辉煌,同样也记录着辉煌过后千百年来所承受的委屈与磨难,它们用它们坚韧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跟随着滚滚江流。它们是胜利者,它们是历史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胜利者,它们顺利的将当年的点点滴滴传承了下来。

历史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它是在不断地实践与考察中揭开当年历史的一层层面纱,还原真实地现场。

120120243 帅依蕾

人文与传播学院 历史学(师范)

篇一: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1.主要思想;通过观看数几个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更加对书法的感悟

2.考查对象;历史博物馆出图文物 古建筑 碑刻石,

3.关键词;历史文物陈列 古建筑群 碑林刻石林立 瓦当雕刻 书法艺术审美

4.时间;2011年3月21日

5.地点;兵马俑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碑林秦砖汉瓦博物馆龙门石窟

今年因写生考察之故与本系本专业同学同去陕西,河南。其间,入住于二星级酒店,往返八天,考察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有着深厚中原文化的“艺术大餐”;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上山下山之险,饮食文化和住宿环境之异,但仍被西安古都的之古之博之奇和河南的洛阳石窟之惊之伟,唯有以叹,不往此行!

首先去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佣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造。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佣装束千人千态,据了解最高1.96米,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色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兵马俑的面部设计上,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特征,兵马佣大多数是单眼皮的,话说秦始皇是单眼皮的,所以他认为单眼皮的人就是好看,这也体现了当时朝代审美观,都是以皇帝为标准。侧面说明了王权的集中!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三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一号坑最大,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三号成平面凹形。1975年开始挖掘,并建造展览大厅,每天吸引着近万名中外游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共有4个,其中佣皆仿真人、真马制成。从服饰、排列位置可以分为将军、军吏、材官、射士、骁士、伍卒等,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此外,陵旁还出土两组铜车马佣,雕镂精致,金壁辉煌。1976年在一号坑的遗址上修建了博物馆,馆内复原了兵马俑坑千军万马的威武阵势。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总统参观后说:“ 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佣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 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佣不算到中国!”这些不由又让我们想到天之骄子——秦始皇。还有他为我们留下的长城。

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与我而言,只后悔历史知之甚少.从史前(最早的蓝天人),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2000余件珍贵文物,分为“历史文物陈列”、“石刻艺术”、“碑林”三个部分,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天下六国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物,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式金,银器和唐三彩,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老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从最早的石器,铜器,历代陶佣,历代陶瓷器,唐代墓葬壁画,汉代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整个展馆,一路走来,如果走过时间隧道,领略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及追求,更惊叹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流连忘返”。。。。。。 碑林博物馆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以石碑雕刻艺术为主,在石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了历史中的不少文人骚客文章真迹的雕刻。

历千万沧桑,载古都辉煌,孔庙留青砖碧瓦,碑林聚百宝之藏。

西安碑林,佣碑林三千,溯长河一脉,书法真草隶篆,史通汉魏隋唐;读经史万卷,守文明一方,濡沫华夏精神,陶冶民族风尚;塑八方石刻,开一片圣土,萃四海名家,起一座殿堂,代有妙笔,各擅胜场,文化源远,艺术流长。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闻名,秀出东方。在这里,可以感知荣耀与责任,可以懂得珍爱与弘扬,孔庙旧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多为明清建筑。进入博物馆,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其北是泮池;进入棂星门,便可看到处于中轴线上举架平缓、出詹深邃、朴素稳健的戟门;穿过戟门,则是东西两边和相互对称的6座碑亭。整个建筑群在参天古柏衬映之下,分外古朴典雅。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经历代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碑廊6座,碑亭7座,收藏从汉至今历代碑石、墓志3000多件,展出1000余件。这里碑石如林,名家荟萃,书法名碑有汉《曹全碑》、前秦《广武将军碑》,以及秦李斯、汉蔡扈、晋王羲之、隋智永、唐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书法大师的杰作。碑林藏有大量古代石刻文献资料,如唐《开成石经》,114石列联成屏,共刻65万余字;唐玄宗作序、书写并注释的《石台孝经》,形制独特;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此外,碑林还保留了大量古代石刻图案,其文化内涵丰厚,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接着我们有同行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自西周至明清各个时代、各种纹饰的瓦当和古砖2600个版别3000余块。博物馆共分为六大展区,展品以秦汉瓦当为主,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出土的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以及山东、河北、四川、内蒙古出土的各种纹饰的瓦当,秦砖汉瓦其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瓦当文化始于周而造极秦汉,大体经过半瓦到圆瓦、由阴刻到浮雕、由素面到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由图案到铭文这样一些递进。它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综合共蕴的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神话、图腾、历史、宫廷、宫署、陵寝、地名、吉语、民俗、姓氏等等,反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美学、政治内容和历史文化。古代工匠在瓦当这一普通的建筑构件上,在那小小的半圆形、圆形空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艺术世界。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创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瓦当艺术。其画像之精美,图案之瑰丽,文字之隽秀,备受世人珍视。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秦汉盛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就是凝聚在这秦汉瓦当中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人们感到惊讶和钦佩。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图案、文字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古代工匠通过瓦当上的各种动植物图像、几何图案和文字等纹饰,来美化建筑,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穿越时空的精美的瓦当艺术。瓦当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会引发人们对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代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抑或是凝聚在这瓦当纹饰中的古代无名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它们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因而能超越一个又一个时代,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震惊和钦佩。

告别西安的路途,我们全体来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这座历史古城、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历代王朝竞相建都的地方,此刻就在脚下,心里有些激动,憧憬着每一处的所见所闻。而观后心里则多了一丝感慨:千年古都,不知饱受了多少历史创伤龙门石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是能用语言所表达的宏伟壮观了。一个个庄严肃穆、举止各异的佛像,刻在山石上,场面很令人难忘。龙门距洛阳市南约12公里,伊河从中间流过,北魏时开始营造石窟,相继开凿四百多年。据考证现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多个,佛塔40多座,佛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品。唐高宗时建成的奉先寺,是龙门规模最大,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大量的碑刻题记,更是研究古代书法的宝贵实物资料,也是洛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龙门石窟确实为我国佛教艺术的宝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卢舍那大佛,爬上长长的石阶,不经意间抬头一瞥中的那份震撼,让你不得不驻足仰视,

那丰腴秀美的脸庞,夺人心魄的眼睛,雍容大度的气派,让每个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卢舍那以凌傲长空的气派端坐在这里,这颗顶着螺形发髻的巨大头颅,已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这是一座东方的雅典娜。中国的蒙娜丽莎,它那神秘的,若有所思的微笑,如同一个能包容所有外来文化的民族的坦然的微笑,这就是盛唐气象!尽管在方圆一公里的山上分布着许多的石窟佛像,但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在卢舍那大佛前,在游人如织的台阶边上,仰视中发现那双夺人心魄的眼睛总在注视着你,这是因为在佛像眼睛里镶上了琉璃,感叹古代人的智慧!

只是,赞叹之后,无法不深思。石窟已经开始风化,再古老的文明终究也是敌不过时间的侵蚀吗?何况,还有不懂珍惜的人们的破坏和加速催化。石窟的佛像们,命运将会如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保护不周,窟中的佛像大多在近代被西方人盗走,据导游说,有不少头像目前保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砸毁,当然还有受到风化的摧残。即便如此,就现存的一些完整佛像来看,这批雕塑的艺术价值是相当惊人的,线条清晰,面目雍容,体现了北魏、唐朝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次考察看到那么多宏伟的古建筑群体,连廓庭院,刻石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 ,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以此引导我们去领略由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特别是碑林博物馆的碑刻书法和龙门石窟中的造像记对我印象颇深。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碑林中李斯的《峄山碑》,李阳冰的《三坟记》,《熹平石经》;褚遂良的《圣教序》,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玄秘塔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王羲之《姨母帖》,张旭草书《断千字文》。。。。。。从大量的唐代碑刻可以感受到整个唐朝书法灿烂的艺术文化,技术高超的工匠把碑文刻的细致精美,把书法中的章法表现的和谐尽善尽美,布局和谐,都保存完好。从碑中不难看出当时书法家的艺术气息。有的碑额碑侧有花纹等做装饰更能显示当时对美的追求,像《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碑感浑厚,沉稳较朴拙敦厚两种不同造型的代表作,字体端庄雄厚,楷法严整,合乎字样规范也是我曾经迷恋不舍的字体。还有那些行草书刻的更为细致,草书起伏连绵,变化多端,甚至枯笔都能表现出来。汉代八分隶书《曹全碑》可谓是秀美的代表,字体娟秀畅美,字法准确。碑林收藏南北朝时期的的墓志,基本上属于南北朝时期。在碑林收藏的墓志除了可以印证这一史实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那时书法的演变历程。在节法界,常以北碑,即魏碑作为从隶书体向楷书体过渡的十种特殊书体。所谓魏碑,通常是指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的碑刻。由于北魏时期的碑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胜于其他各朝,故以“魏碑”冠名。魏碑的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书体隶、楷兼备,与北方刚劲矫健的民族特点非常吻合。故而人们常用“古朴拙雅、雄峻坚实、意态奇特、精神飞动、血肉丰美”来赞美魏碑书法。碑林收藏的墓志,可以说是魏碑节法的高度浓缩,堪称“魏碑大全这些都是临写这些”还有洛阳龙门造像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又是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牛橛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其体势峻体势峻拔方整,用笔精进挺峭,横画起笔多作侧锋斜入,捺画波势锐利,点成三角,垂笔亦作悬针之状,转折处重顿,具有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其字形趋扁,结体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意境高古,情趣活跃,在北魏楷书中属精品力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书法是我国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而且还是艺术的精髓。不管是陶瓷,还是瓦当雕刻,都对中国

书法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探索发现继承和发扬。当然最直接的是在考察中不免发现很多碑刻经过时间而斑驳脱落的残迹,尽管可以看到印刷质量很好的帖,但在临习时要突破这些视觉障碍,理性的分析,才能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临习与思考才能看到和领悟到书法真正实质和内涵。

后记;

西安的文化还是保存的比较好的。直来直去,不管怎么走都不会迷路的街市;环城的古城墙;钟楼、鼓楼、大小雁塔??虽不是要考察的景点,但我觉得也是去到西安必去之地。还有井然有序的交通,实在是让人十分舒服的一个地方。当然这是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的两大省——陕西省和河南省!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地区!这是一个可以让你最真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我们到达了课本历史书的世界,在那我们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里的历史没有人可以去改变,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心底的史书上很好的写上几笔!对我本身的专业也有了一份心悸的感觉,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

遂成此篇!参考资料

《曹全碑》

《广武将军碑》

《开成石经》

《石台孝经》

《不空和尚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勤礼碑》

《始平公造像》

《圣教序》

《多宝塔》《颜勤礼碑》《颜家庙碑》

《道因法师碑》

《峄山碑》

《三坟记》

《熹平石经》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断千字文》

《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姨母帖》

《玄秘塔碑》

《广艺舟双楫》

《牛橛造像》篇二: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

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

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驾六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陈列展览 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 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 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 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 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 驾六” 。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11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基本陈列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主楼一层、二层还设有壁画展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

河洛文明 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陈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位于一楼的基本陈展厅名为“河洛文明”,展厅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您充分领略洛阳十三朝历史的辉煌。篇三: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在我看来,历史并非是一门纸上谈兵的科目。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学习瀚如烟海的历史史实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充实自己的史料储存量,更加需要通过对历史遗址的考察来与史书上的史实进行完美的契合并且进一步对历史场景的三维还原,从而让我们更好的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进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现有史料和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自身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

2014年4月24日至30日,我们系组织了由我们中国史学史纲要导师领导的师生共34人前往深受历代帝王青睐的古城西安以及洛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次考察不仅让我们对历史史料史实进行了一次实践的认证,同时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野史和杂史,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

旅途的跋涉并没有褪去我们心中的期盼与兴奋,当我们呼吸到西安的第一口空气时,我知道这次考察正式拉开了帷幕。沧桑的城墙,淅沥的小雨,嘈杂的人群,西安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那一刻的西安并没有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磅礴与苍劲,尽管那刻满历史的古城墙令我震撼,但西安在那一刻带给我更多的是安静与祥和,没有一丝凌人的盛气,没有一丝皇室都城的严穆与静肃。西安千年来的文化,千年积淀下来的文明便这样如待字闺中的闺秀一般静待络绎的游客亲自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那一刻,我强行压抑住自己冲着天空大喊:“西安,我来了!”的冲动,跟随着大部队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考察。

华清宫中,唐皇倾力博红颜一笑;海棠池内,贵妃霓裳羽衣翩然而舞。骊山环绕中的华清宫在历史硝烟的滚滚大势中依然保持着她恬静,温和的面容。历史从来都是冷冰冰的,尤其是对于帝王的爱情,结局总是令人魂断梦碎的。华清宫中,处处可见的是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携手共游的痕迹,闭上眼睛,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一对恩爱的夫妻游行谈笑间的含情脉脉。随

着唐明皇的不理朝政,安史之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这一次的动乱,也为这场举世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句号。安史之乱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行宫走向了没落。唐代以后,由于久经战火与岁月风雨的剥蚀,华清宫开始淡出了文人墨客的视线,从此对于华清宫的记录相对较少。到了民国时期,华清宫只剩环园,建筑只剩下清代光绪年间修建的五间厅等20多间房屋与景观。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之后,在此地修建了兵谏亭。建国后,经过陕西省人民政府的不断修葺与扩建,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华清宫。

时间回溯到九百多年前的秦朝,那时天下一统而治,那时秦始皇不可一世,那时的华夏大地上烙印的是大秦王朝的文字。生为人中之龙,秦始皇在活着的时候便是举世朝拜的存在,死后自然不甘心一无所有。正是因为如此,嬴政举全国之力修建自己的陵墓, 在他13岁即位时便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58年之久。如此的工程如何能不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当我亲眼目睹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才真正的明白了何为“不到黄河方知黄河之波澜壮阔?”。真正震撼人心的不是那一个个膘肥腿壮的战马,孔武有力的驾车人,不是那一列列飒飒英姿的秦国士兵,而是由此展现的那时秦的统治力。如果嬴政没有对当时的政权的绝对掌控力是绝对不可能有能力和勇气建造如此一个劳民伤财的陵园。然而,如是的王朝却依然不能躲过短命的悲惨下场,这样一个或许可以成为盛世般地王朝却只落得个二世而亡的结局,究其根本,或许只能归咎于唐太宗李世民说的那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轮回,朝代的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一直在向这片土地的统治者阐明一个真理:民,乃国之根本,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成就了统治者,或者说这片土地真正的领导者是人民,而非在享乐中渐渐沉溺于腐败贪恋的官员。

之后在西安的几天,我们还去了大雁塔,乾陵,茂陵,碑林,永泰公主墓,法门寺,陕西博物馆。

在西安最后的一天时间里,我们登上了古城墙,走在斑驳的青石板上,轻触着那记录着战火与硝烟的城壁,我似乎身临其境。我看见战时那英勇无畏的士兵在城墙上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身后的家园,我看见战后凯旋而归的军队接受着百姓最热烈的欢庆和赞美,我看见重归平静的城墙内喧闹嘈杂的集市里充斥着生活的满足感。这座城墙上写满了太多的血与泪的历史,这座城墙上发生了太多无人问津的历史,不管是否记录在案,我此刻只想默默的感受着这浓郁的历史气息,脑海里一遍遍的演变着这里曾经上演的历史,久久不能平息。

入夜,我们乘坐高铁奔赴洛阳。城与城之间的辗转总是氤氲着微微的失落感和莫名的憧憬······

“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嵩阳书院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漫步在幽静的嵩阳书院,触摸着洒落的斑驳阳光,心灵有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在这里,有种奇特的能量,它可以让你忘记周围纷纷扰扰的游客,忘记时不时响起的悠悠鸟鸣。渐渐的,时光开始回溯,我一身青衣飘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林间中的身影,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俨然一个落落书生的形象。我手持一古卷,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踱步吟诵。这便是嵩阳书院,它是所有学士的归属地,它养育着一个个杰出的学者,吸引着大学士讲经研习,同时引来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泼墨挥毫。嵩阳学院的空气中氤氲着的都是书香诗意,如果可以的话,我一生都愿意在这里走过。

“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是清康熙年间重修香山寺时,乾隆皇帝巡幸香山寺题下的称颂香山寺的诗句。当我们来到香山寺时已是夜色弥漫了,影影绰绰灯火给香山寺蒙上了一层奢华的纱衣。我们趁着夜色登临香山寺,没有雄华的大殿,没有蜂拥的信徒,有的只是主殿前的淡淡香火冉冉升腾,若隐若现的低沉的诵经声,伴着静谧的夜色,这样的香山寺如同垂

暮的僧人,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打坐参禅。1400多年的沧桑并未抹去香山寺的存在,不断地涅槃重生使得香山寺更具风情,它将这缕风情隐藏于群山中,却未曾想到,正是因为这样的藏匿才撩拨着人们不自禁的想去一探。

站在香山寺高处,举目远眺,隔河相望的万千佛像在夜色下熠熠生辉。而这万千佛像便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初次见到龙门石窟一定会被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石窟所震撼一番,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佛像端坐在石窟中静看岁月蹉跎,它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炫彩夺目的霓虹将那一座座佛像渲染的如画般惊艳,待至天明,褪去那华丽的灯光效果,它们又开始细数洛河的水涨水落,洞察着历史的轮回变转。千年以后,龙门石窟又将会为我们的后代提供着同样的历史瑰宝。 剩下的日子里,我们又游览了白马寺,少林寺,领略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不长,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此时再去回忆起这段时间的行程,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但却收获了些许的感受。之前总是会听到一句话,叫做历史是由胜利者撰写的,此刻想来,似乎真的是这样的。什么是历史?历史便是在千百年的消磨,碾压下依然屹立不倒的实物。它们记录着它们的辉煌,同样也记录着辉煌过后千百年来所承受的委屈与磨难,它们用它们坚韧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跟随着滚滚江流。它们是胜利者,它们是历史战场上存活下来的胜利者,它们顺利的将当年的点点滴滴传承了下来。

历史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它是在不断地实践与考察中揭开当年历史的一层层面纱,还原真实地现场。

120120243 帅依蕾

人文与传播学院 历史学(师范)


相关文章

  • [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编撰的探索
  • 内容摘要:为了全面.完整.系统地记录敦煌石窟的全貌,敦煌研究院正在积极进行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撰工作.本文回顾了有关石窟调查的记录工作.石窟考古工作计划的制订以及第一卷考古报告出版的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敦煌石窟全集 ...查看


  • 山西云冈石窟考察报告
  • 篇一:考察报告.doc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外出考察报告 一.考察地点: 洛阳龙门石窟 ,华山,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大唐芙蓉园, 钟鼓楼广场. 回民小吃一条街 .仿古一条街,法门寺文化旅游风景区 ,曲江池遗址公园 .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 ...查看


  • 西北行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在2015年9月23日我们结束了为期16天的西北考察之行,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们 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风格.这次考察我着重以甘肃省的敦煌和陕西省的西安的艺术景观为主,也特意细心留意了河南省的洛阳. 首先令我印象最 ...查看


  •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编者按 22日至23日,市委副书记魏小东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负责人,赴西安市曲江新区学习考察.本报今日刊发相关单位向市委提交的考察报告全文,敬请关注. 为了推 ...查看


  • [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 <敦煌石窟艺术>讲义 时间:17学时: 讲授方法:课堂讲授,可能的参观,讲授与放幻灯片相结合. 参考教材: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敦煌艺术概论>或与敦煌石窟艺术相似的教材,各高校正在加紧作这项工作.可参看各种与敦煌有关的 ...查看


  • 旅游管理专业认识实习总结
  • 旅游管理专业13级旅游业认知实习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13级专科学生认知实习圆满完成.2013年10月28-11月1日,旅游管理专业13级专科学生共85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本次实习是13版新培养计划实施后的第一 ...查看


  • 采风实践报告
  • 采 风 实 习 报 告 院系:艺术学院 班级:装教091班 姓名:刘纪兵 学号:[1**********] 今年十一国庆前夕,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考察,在这次考察中我们走过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名胜古迹,先后参观河南博物院.洛阳龙门石窟. ...查看


  • 第三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举办,探讨中国城市起源与演化
  • 编者按 第三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于2017年5月27-2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来自全国7个省(直辖市).19个单位的5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洛阳,围绕"中国城市起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查看


  • 邀请函拨冗
  • 尊敬的李明先生: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 交流彼此研究成果,我所决定于2012年12月10 日至12月20日在5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河北省第三届教育发展与研究理论报告会,恭请 您就我省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发表高见.务请拨冗出席,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