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教案及评课

篇一: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本节课是由王立芹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眼睛和眼镜》。王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王老师利用了“中国近视患者己超过3亿”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导入正课,呼吁全体同学要爱护自己的眼睛,要学会健康用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王老师设计的分组交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到最后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总结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交流合作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王老师导入新课的方式,正是从生活中获得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王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社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这样开放式的作业模式,使物理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近学生、走向社会。

5、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

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健康教育,注重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用眼、如何提醒帮助他人健康用眼等。激励学生要爱护自己,关心他人,从而可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领导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美丽的眼睛评课稿

《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本节课是由王立芹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眼睛和眼镜》。 王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

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

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

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

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

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王老师利用了“中国近视患者己超过3亿”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导入正课,呼吁全体同学

要爱护自己的眼睛,要学会健康用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

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

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王老师设计的分

组交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到最后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总结出本课的重点、

难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交流合作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

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王老师导入新课的方式,正是从生活中获得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

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王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

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

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社

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这样开放式的作业模式,使物理超越

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

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

完成作业的同时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

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近学生、走向社会。

5、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 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健康教育,注重了健康

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用眼、如何提醒帮助他人健康用眼等。激励学生要

爱护自己,关心他人,从而可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 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 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领导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篇二:永生的眼睛评 课稿 2

《永生的眼睛》评课

广安区思源小学四年级组温老师这堂语文课清新、自然,有着浓浓的语文味,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

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针对温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们年级组有

以下几点见解:

1.从原点出发回到原点,首尾呼应 温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从课题“永生的眼睛”出发,质疑课题,让学

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初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当学习完课

文后,再次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回归到课题升华主题。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

学习过程,显得整体感强,很有紧凑性。

2.还阅读以本色

在课堂上,温老师的课堂策略就是不断的深入的读,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

读”的课文的阅读,更需我们“精心”的设计!以读导学,以读促悟,“读出你的心情!”“读

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骄傲!”“读出这位父亲的平静!””这样的导语反复出现在课堂上,学

生在这样的要求和引导下慢慢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受到感染和熏陶!课堂上温老师注重

营造一种气氛,她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使其读得有声有色。

3.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具体学文过程中,温老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文章主体部分,抓住主人公琳达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很自然地引出父

亲的话,并以此作为重点句子进行感悟、交流、品析。 然后温老师进行情景创设,让孩子们闭目感受盲童世界的黑暗,并让孩子们想象,假如

你就是盲童,你现在能重见光明,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在情感熏陶的同时,也进行了语

言的训练。同时抓住温迪对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折射出父亲对后代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

父亲所留下的更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了理解“永生”的含义。

4.注重课外延伸,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得到了体现。这篇课文已经让人感动,但课外延伸的部分更让人潸然泪下。课文学完之后,温老师又拓

展了这个故事凄惨的结局,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

时,他们的感受,除了对温迪不幸遭遇的同情外,更多的是对温迪和琳达的敬佩之情。“情到

深处自然流”,此刻,温老师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这样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

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与感受。这样,让“永生”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最后,温老师

趁机展示了关 于器官捐赠的热心人的图片,同时还配有舒缓的乐曲,从学生们那凝重、感动的眼神中,

我们确确实实感到了一股爱的力量在涌动。我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最想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爱的传递,这个教学目标是显而易见达到了。 当然,一堂再完美的课堂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机智方面还需要提

高,应变能力还不够,过渡语,链接语,评价语,都不能事先完全准备好,要看课堂上学生

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如果能加强个人的语言魅力,让语言更加简洁,导语和评价语

更具艺术性,课堂上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角膜”、“捐献器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死后捐献器官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这个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汇报搜集资

料的环节,或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 “角膜”捐赠现状,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器官捐赠的

必要性,又了解到捐赠器官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篇三:《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011国培 美术班 屠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 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

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 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 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 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 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 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

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

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

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

为什么?b以上有 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

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

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

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

生在

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

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从自然风景图片以及名家绘画以及摄影作品的欣赏中, 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

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

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的欣

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

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

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

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2)、提出 问题:《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 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 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总结体验: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可能对美术鉴赏已经有所了解,下面就实践一下。以“美术鉴赏” 的眼光谈谈你对名作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分析,有组长作出总结。篇四:《触

摸春天》评课稿《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这篇课文 讲了一位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春天,无意中抓住并放飞一只蝴蝶的事。课文篇幅不长,

但文字十分深刻、优美,以往常被当做朗诵的范本,对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吴

老师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在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盲童对生活的

热爱。平时就听闻吴老师上课激情澎湃,今日有幸观摩学习,实在让我获益匪浅。 吴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彩的经验展示课。在她的课上,我们看到吴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读书

习惯上花了很大一番功夫:一是朗读习惯。吴老师的课是“读领风骚”,她花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 注意指导朗读的层次性。她先带领学生从课题入手,读出“触摸”就是“轻轻的抚

摸”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课文大意;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她引领学生

走进课文语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 吴老师注重朗读形式多样性。在读中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 想象读、探究品读等形式加以点拨指导、读懂文本内涵。例如在感受安静捕获蝴蝶那一刻的

心情时,吴老师通过音乐、图片、动作,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也

体会到安静内心的快乐。

(三) 吴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每一次读书前,她都会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 在品读课文前,她要求孩子们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在书本的旁边写批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她只挑选了几个学生做展示,但下课后我去看,每个孩子的书本都是写的满满的,有的孩子

还写的特别精彩。可见吴老师平时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真是卓有成效。 二是课堂习惯。对于新教师来说,站稳讲台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课堂能力。听课时我不

仅关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特别留心学习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调控课堂

的。吴老师班上的学生有几点习惯特别值得我在班上推广:

1.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书空。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他们巩固识字能力。

2.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的习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但对如何提取信息缺少指引。而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

堂主题教研课,吴老师的课为我们立足课堂,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提供了范本,

的简洁性。

(一) 吴老师的课堂提问归纳起来有三类:问在情境中;问在关键词、关键句;问在主旨 处。做的特别好的是根据情境提问。她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

体验安静的心理感受。当学生观看蝴蝶图片后,老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象一下安静手里

握着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心扑棱,她会想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居然回答出:“她

握住了美丽的春天”。

(二) 她的提问程序直接明了。没有过多的渲染评价。整节课围绕“安静在常人看来有哪 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大问题下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品读。品读句子时,她一般用“三步

走”: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些词让你觉得与众不同?如何读好句子?简简单单的程序,让学生

可以现学现用,回答得越来越清晰,读的越来越好。

(三) 老师的提问语言简单明了。吴老师善于用填空补白提问,把安静与众不同的地方用 转折词体现出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加深了对课文词语的印象,也对安静这个人

物形象产生与众不同的印象。例如:“安静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又是如此的?”,“别人用眼睛

触摸春天,她却是用触摸春天?”但这节课也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导入时,让学生看春景图说话这一环节放在第二课时有

些累赘。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品读句子上,对课文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毫无提及,使

得整堂课的分析显得过多,过碎。由于经验尚浅,点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篇五:品德与

社会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

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

学会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

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

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

目标明。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

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

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

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

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

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

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如在和学生

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

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

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

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非浅,整堂课给人的

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

篇三:《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本节课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

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老师让学生从观察动物的眼睛特点到人的眼睛引入新课,并设置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知识联系

紧密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结合,得出了眼睛就是一个活的凸透镜这一形象比喻。彻底把这两节的知识整合梳理了出来。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

3、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在课上,老师一直强调要求学生动手画光路图,尽管学生知道结论,但也要求画一遍,加深印象。“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是真理”,一句话说明了老师在平时很注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锻炼。

4、注重知识点的切换和联系

在从眼睛的教学,到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教学过渡时,很自然,也很有激情,和实际想联系。先让没戴眼镜的学生说为什么视力好,引起学生讨论和兴趣,再在讨论和呼吁学生爱护眼睛,怎样保护眼镜,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最后分析病因并如何矫正,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知识过渡,并自动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5、环节齐备

整个教学过程环节齐备,有引入有小结,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近视眼是不是老了就变好了?”仿佛这节课还没有结束,还要学生自己的探究眼睛的奥秘,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和兴趣。

6、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老师的教学资源,都是从生活中获得。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四: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

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案《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

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

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篇五:评课要素

评课要关注哪些要素

(一)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考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之外,应充分考虑到对学情的了解,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评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三者的有机整合和体现学科特点。

二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用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阐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描述,是否落实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三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是否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难易适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

2.评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实;是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二看是否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三看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的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二)评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就应以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教学的重点从单一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以往评课强调教师要精讲多练,而现在应关注教师精讲精练,学生想讲想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客观审视,传承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扬弃被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接受式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师讲解下,可能还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只能处在被动地接受状态,长此以往必将使这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造成数学

学习困难。但并不是这些学生能力不足,相反的是由于我们教学的不恰当,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在评课时,重要的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有体验、交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到执教者教学的指导思想。

评课者要善于分析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从课中看到执教者是否真正用新课程理念上课,还是仅停留在理念的吸取上。

(三)评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既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事件和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衔接过渡的设计,详略安排等情况。

一看整堂课的设计脉络(教学的内在逻辑性)是不是清晰、科学有序,如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等。

二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学生实际,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看整堂课安排的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出和上下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如教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坡度的设置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容量的确定是否得当等。

六看教学思路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否有个性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一份好的设计体现在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制定出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既有“教”的过程,又有“学”的过程。评课者从课堂教学中去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否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景,在设计时往往从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入手,使学生建立具体事例与数学的联系。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创设情景是为学生学习服务。比如在教学“序数”与“基数”时,有的教师直接利用课件放映小胖买冰淇淋的场景,有的则从班级同学排队引入,两者引入方式看似相差无几,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感知更深刻。

(五)评教师的基本素养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评析。主要是教态、情感、理念、风格、语言、手段等。 高建中:评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看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二看是否说普通话,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是否适宜,快慢是否适度,是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有感染力。

三看媒体的运用,如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运用多种媒体,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

四看教学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是否强。

良好基本素养包括富有爱心与对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教法灵活实用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组织安排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板书简要优美;教态自然亲切,富有亲和力;应变能力强;熟练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师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情感丰富;教学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否有创新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材的疑难点和学生认知的障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的语言表述制约着教学效果。语言规范、表达清楚、有条理是教师的基本功,还需富有激情,精练扼要,善于启发学生,从语言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处处以启发、关心、鼓励的话语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语言还需注意思想性,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看教学方法是否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富有艺术性以及是不是有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二看是否关注了学法的指导,如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等。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析,主要是评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是否根据教学实际,提问引发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

体现。

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度也很重要。 从教的方面说,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是否具备灵活应变性,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长短等进行适时调整。从学的方面说,看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一份好的教案,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评教师采用了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能否做到收放自如。

一堂好课,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思考、表达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方法,情感得到升华。有的数学课,一问一答次数很多,学生发言的次数很多,课看上去很热闹,学生也能很好地回答问题。但只要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来回答,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思维方式中,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课能说是好课吗?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又不能盲目地偏离教学。

(七)评教学的内容

评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知识性或思想性错误。评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凸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功能,是否重视教材的范例作用。 评教学内容设计的整合度。

内容设计是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教师是否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必备工具,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是否能从学生的现有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易懂乐学。

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

具体地说,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或问题情境,还要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燃

烧”时,无论是开始时的情景引入,还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以及用所学的燃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问题情景的设置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

(八)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气氛

需要评课者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学”的角度,帮助教师分析自身无法感受到的“教”。

1.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上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应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保证,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都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交流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一堂好课,教师会十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都会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探索。一堂好课,应体现教师教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对多种方法进行异同比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

3.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评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的,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跟进行为是否落实,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于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是否把握住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时学生的小小错误,被教师抓住了,将它看作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三角形的底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篇一: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本节课是由王立芹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眼睛和眼镜》。王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王老师利用了“中国近视患者己超过3亿”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导入正课,呼吁全体同学要爱护自己的眼睛,要学会健康用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王老师设计的分组交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到最后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总结出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交流合作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王老师导入新课的方式,正是从生活中获得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王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社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这样开放式的作业模式,使物理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近学生、走向社会。

5、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

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健康教育,注重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用眼、如何提醒帮助他人健康用眼等。激励学生要爱护自己,关心他人,从而可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领导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美丽的眼睛评课稿

《眼睛和眼镜》评课稿

本节课是由王立芹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四节内容《眼睛和眼镜》。 王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

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

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

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

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

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王老师利用了“中国近视患者己超过3亿”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导入正课,呼吁全体同学

要爱护自己的眼睛,要学会健康用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

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

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王老师设计的分

组交流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到最后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总结出本课的重点、

难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交流合作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

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王老师导入新课的方式,正是从生活中获得教学资源。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

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王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

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

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社

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这样开放式的作业模式,使物理超越

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

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

完成作业的同时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

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近学生、走向社会。

5、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 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健康教育,注重了健康

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用眼、如何提醒帮助他人健康用眼等。激励学生要

爱护自己,关心他人,从而可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 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 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领导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篇二:永生的眼睛评 课稿 2

《永生的眼睛》评课

广安区思源小学四年级组温老师这堂语文课清新、自然,有着浓浓的语文味,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

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针对温老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们年级组有

以下几点见解:

1.从原点出发回到原点,首尾呼应 温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从课题“永生的眼睛”出发,质疑课题,让学

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初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当学习完课

文后,再次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回归到课题升华主题。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

学习过程,显得整体感强,很有紧凑性。

2.还阅读以本色

在课堂上,温老师的课堂策略就是不断的深入的读,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

读”的课文的阅读,更需我们“精心”的设计!以读导学,以读促悟,“读出你的心情!”“读

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骄傲!”“读出这位父亲的平静!””这样的导语反复出现在课堂上,学

生在这样的要求和引导下慢慢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受到感染和熏陶!课堂上温老师注重

营造一种气氛,她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使其读得有声有色。

3.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具体学文过程中,温老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文章主体部分,抓住主人公琳达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很自然地引出父

亲的话,并以此作为重点句子进行感悟、交流、品析。 然后温老师进行情景创设,让孩子们闭目感受盲童世界的黑暗,并让孩子们想象,假如

你就是盲童,你现在能重见光明,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在情感熏陶的同时,也进行了语

言的训练。同时抓住温迪对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折射出父亲对后代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

父亲所留下的更是一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了理解“永生”的含义。

4.注重课外延伸,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得到了体现。这篇课文已经让人感动,但课外延伸的部分更让人潸然泪下。课文学完之后,温老师又拓

展了这个故事凄惨的结局,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

时,他们的感受,除了对温迪不幸遭遇的同情外,更多的是对温迪和琳达的敬佩之情。“情到

深处自然流”,此刻,温老师水到渠成地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这样既是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

也是学生对文章最后的总结与感受。这样,让“永生”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最后,温老师

趁机展示了关 于器官捐赠的热心人的图片,同时还配有舒缓的乐曲,从学生们那凝重、感动的眼神中,

我们确确实实感到了一股爱的力量在涌动。我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最想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爱的传递,这个教学目标是显而易见达到了。 当然,一堂再完美的课堂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机智方面还需要提

高,应变能力还不够,过渡语,链接语,评价语,都不能事先完全准备好,要看课堂上学生

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如果能加强个人的语言魅力,让语言更加简洁,导语和评价语

更具艺术性,课堂上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角膜”、“捐献器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死后捐献器官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这个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这里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汇报搜集资

料的环节,或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 “角膜”捐赠现状,这样既让学生明白器官捐赠的

必要性,又了解到捐赠器官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篇三:《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说课稿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011国培 美术班 屠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 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

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 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 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 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 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 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

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

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

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

为什么?b以上有 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

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

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

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

生在

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

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从自然风景图片以及名家绘画以及摄影作品的欣赏中, 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

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

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的欣

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

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

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

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2)、提出 问题:《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 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 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总结体验: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可能对美术鉴赏已经有所了解,下面就实践一下。以“美术鉴赏” 的眼光谈谈你对名作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分析,有组长作出总结。篇四:《触

摸春天》评课稿《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这篇课文 讲了一位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春天,无意中抓住并放飞一只蝴蝶的事。课文篇幅不长,

但文字十分深刻、优美,以往常被当做朗诵的范本,对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吴

老师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在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盲童对生活的

热爱。平时就听闻吴老师上课激情澎湃,今日有幸观摩学习,实在让我获益匪浅。 吴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彩的经验展示课。在她的课上,我们看到吴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读书

习惯上花了很大一番功夫:一是朗读习惯。吴老师的课是“读领风骚”,她花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 注意指导朗读的层次性。她先带领学生从课题入手,读出“触摸”就是“轻轻的抚

摸”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课文大意;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她引领学生

走进课文语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 吴老师注重朗读形式多样性。在读中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 想象读、探究品读等形式加以点拨指导、读懂文本内涵。例如在感受安静捕获蝴蝶那一刻的

心情时,吴老师通过音乐、图片、动作,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也

体会到安静内心的快乐。

(三) 吴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每一次读书前,她都会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 在品读课文前,她要求孩子们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在书本的旁边写批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她只挑选了几个学生做展示,但下课后我去看,每个孩子的书本都是写的满满的,有的孩子

还写的特别精彩。可见吴老师平时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真是卓有成效。 二是课堂习惯。对于新教师来说,站稳讲台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课堂能力。听课时我不

仅关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特别留心学习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调控课堂

的。吴老师班上的学生有几点习惯特别值得我在班上推广:

1.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书空。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他们巩固识字能力。

2.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的习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但对如何提取信息缺少指引。而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

堂主题教研课,吴老师的课为我们立足课堂,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提供了范本,

的简洁性。

(一) 吴老师的课堂提问归纳起来有三类:问在情境中;问在关键词、关键句;问在主旨 处。做的特别好的是根据情境提问。她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

体验安静的心理感受。当学生观看蝴蝶图片后,老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象一下安静手里

握着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心扑棱,她会想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居然回答出:“她

握住了美丽的春天”。

(二) 她的提问程序直接明了。没有过多的渲染评价。整节课围绕“安静在常人看来有哪 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大问题下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品读。品读句子时,她一般用“三步

走”: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些词让你觉得与众不同?如何读好句子?简简单单的程序,让学生

可以现学现用,回答得越来越清晰,读的越来越好。

(三) 老师的提问语言简单明了。吴老师善于用填空补白提问,把安静与众不同的地方用 转折词体现出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加深了对课文词语的印象,也对安静这个人

物形象产生与众不同的印象。例如:“安静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又是如此的?”,“别人用眼睛

触摸春天,她却是用触摸春天?”但这节课也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导入时,让学生看春景图说话这一环节放在第二课时有

些累赘。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品读句子上,对课文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毫无提及,使

得整堂课的分析显得过多,过碎。由于经验尚浅,点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篇五:品德与

社会评课稿品德与社会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

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

学会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

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

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

目标明。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

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

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

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

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

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

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如在和学生

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

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

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

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非浅,整堂课给人的

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

篇三:《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神奇的眼睛》评课稿

本节课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

为目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老师让学生从观察动物的眼睛特点到人的眼睛引入新课,并设置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知识联系

紧密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结合,得出了眼睛就是一个活的凸透镜这一形象比喻。彻底把这两节的知识整合梳理了出来。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

3、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在课上,老师一直强调要求学生动手画光路图,尽管学生知道结论,但也要求画一遍,加深印象。“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是真理”,一句话说明了老师在平时很注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锻炼。

4、注重知识点的切换和联系

在从眼睛的教学,到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教学过渡时,很自然,也很有激情,和实际想联系。先让没戴眼镜的学生说为什么视力好,引起学生讨论和兴趣,再在讨论和呼吁学生爱护眼睛,怎样保护眼镜,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最后分析病因并如何矫正,一气呵成,紧凑、连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知识过渡,并自动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5、环节齐备

整个教学过程环节齐备,有引入有小结,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近视眼是不是老了就变好了?”仿佛这节课还没有结束,还要学生自己的探究眼睛的奥秘,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和兴趣。

6、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老师的教学资源,都是从生活中获得。使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如老师对课件的使用,使所教知识更加直观、深入,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也能做到的。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和练习的时间。

2.教材在本节内容上附有阅读和小资料,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四: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

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案《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

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

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篇五:评课要素

评课要关注哪些要素

(一)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考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之外,应充分考虑到对学情的了解,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评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三者的有机整合和体现学科特点。

二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用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阐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描述,是否落实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三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是否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难易适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

2.评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看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实;是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二看是否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三看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的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二)评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就应以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教学的重点从单一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以往评课强调教师要精讲多练,而现在应关注教师精讲精练,学生想讲想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客观审视,传承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扬弃被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接受式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师讲解下,可能还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只能处在被动地接受状态,长此以往必将使这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造成数学

学习困难。但并不是这些学生能力不足,相反的是由于我们教学的不恰当,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在评课时,重要的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有体验、交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到执教者教学的指导思想。

评课者要善于分析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从课中看到执教者是否真正用新课程理念上课,还是仅停留在理念的吸取上。

(三)评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既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事件和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衔接过渡的设计,详略安排等情况。

一看整堂课的设计脉络(教学的内在逻辑性)是不是清晰、科学有序,如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等。

二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学生实际,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看整堂课安排的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出和上下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如教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坡度的设置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容量的确定是否得当等。

六看教学思路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否有个性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一份好的设计体现在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制定出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既有“教”的过程,又有“学”的过程。评课者从课堂教学中去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否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景,在设计时往往从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入手,使学生建立具体事例与数学的联系。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创设情景是为学生学习服务。比如在教学“序数”与“基数”时,有的教师直接利用课件放映小胖买冰淇淋的场景,有的则从班级同学排队引入,两者引入方式看似相差无几,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感知更深刻。

(五)评教师的基本素养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评析。主要是教态、情感、理念、风格、语言、手段等。 高建中:评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看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二看是否说普通话,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是否适宜,快慢是否适度,是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有感染力。

三看媒体的运用,如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运用多种媒体,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

四看教学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是否强。

良好基本素养包括富有爱心与对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教法灵活实用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组织安排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板书简要优美;教态自然亲切,富有亲和力;应变能力强;熟练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师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情感丰富;教学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否有创新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材的疑难点和学生认知的障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的语言表述制约着教学效果。语言规范、表达清楚、有条理是教师的基本功,还需富有激情,精练扼要,善于启发学生,从语言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处处以启发、关心、鼓励的话语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语言还需注意思想性,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看教学方法是否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富有艺术性以及是不是有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二看是否关注了学法的指导,如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等。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析,主要是评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是否根据教学实际,提问引发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

体现。

教学方法设计的有效度也很重要。 从教的方面说,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是否具备灵活应变性,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长短等进行适时调整。从学的方面说,看是不是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能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一份好的教案,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评教师采用了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能否做到收放自如。

一堂好课,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思考、表达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方法,情感得到升华。有的数学课,一问一答次数很多,学生发言的次数很多,课看上去很热闹,学生也能很好地回答问题。但只要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来回答,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思维方式中,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课能说是好课吗?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又不能盲目地偏离教学。

(七)评教学的内容

评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知识性或思想性错误。评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凸现语文学习的价值功能,是否重视教材的范例作用。 评教学内容设计的整合度。

内容设计是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教师是否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必备工具,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材;是否能从学生的现有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易懂乐学。

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

具体地说,教师不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或问题情境,还要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燃

烧”时,无论是开始时的情景引入,还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以及用所学的燃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问题情景的设置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

(八)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气氛

需要评课者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学”的角度,帮助教师分析自身无法感受到的“教”。

1.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上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应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保证,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都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交流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一堂好课,教师会十分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都会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探索。一堂好课,应体现教师教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对多种方法进行异同比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

3.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评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的,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跟进行为是否落实,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于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是否把握住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时学生的小小错误,被教师抓住了,将它看作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三角形的底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相关文章

  • 保护眼睛教案 1
  • 保护眼睛 --开题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视力的方法,了解班级视力状况,学会提出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通过采访.调查.分析资料等实践活动,尝试从多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掌握相应学习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依据选择的活动主题和 ...查看


  • 保护眼睛教案 2
  • 1"让心灵之窗更明亮 "爱眼护眼 一.班会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眼睛构造,知道视力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科学用眼的意识,养成正确用眼.认真做眼操的好习惯. 3.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保护视力,同时爱护自己. 二 ...查看


  •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第二课防治近视
  • 第二课: 防治近视 教学目的: 1.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 2.使学生掌握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原因.发展过程及预防措施. 3.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教学用具: ...查看


  • 保护我们的眼睛-教案
  • 保护眼睛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 习惯.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坚持做到预防近视的几点要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眼睛的秘密
  •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眼睛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非常重要.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书.画画.看电视等一些姿势的不正确,严重影响了眼睛的健康.为了 ...查看


  • 小学生保护眼睛健康心理教案
  • 小学生保护眼睛健康心理教案 2009年春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查看


  • 成果展示课教案
  • 湖光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成果展示课教案 指导老师: 班级: 时间:2014年11月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成果展示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做问卷,了解近视的成因.危害及近视的 ...查看


  • 三年级卫生与健康教案
  • 团结友爱.尊敬师长 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 敬老师. 二. 重点:掌握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 难点:坚持礼貌行为,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四. 教学过程 小实验:拿一根小竹子,请一个同学折断.然后再拿一 ...查看


  • 保护我们的眼睛-教案 1
  • 保护眼睛 一.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坚持做到预防近视的几点要求.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 ...查看


  •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戴眼镜的小猫
  •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眼镜猫 2. 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又圆又亮,左右一样,脚蹬两耳,腰跨鼻梁.(眼镜)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