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防范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防范

摘 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防范利率风险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05年,我国近一步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兑现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另一方面是满足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更容易受到冲击。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风险并寻求控制办法——利率风险问题是急怠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涵与分类: 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波动而引起银行收益(绩效)的变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利率风险也有不同的名称。按照风险形成的原因,利率风险可以划分为缺口风险、基差风险、期权风险和贴水风险等。

1、缺口风险。缺口风险是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匹配,存在资产负债数量和期限上的缺口,在利率波动时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金融改革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超负荷运转,信贷资产数量普遍大于存款负债数量;近年来受银行商业化进程带动有所调整,超负荷经营局面基本消除,资产负债总量整体平衡。但现阶段贷款投放以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而吸收的存款基本上以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为主,短期资产对应长期负债的特征非常明显,资产与负债的期量缺口很大。

2、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由于生息资产利率与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而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每次调整中存贷款的利率变动都是不同步的。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年利率%)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利差为3.6%,最小利差为0%,存贷利差处于起伏不定的变动中。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这种存贷利差的变动将更加明显。

3、期权风险。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大多数金融产品都包含期权特征。银行贷款也隐含着借款人拥有选择提前归还贷款或展期使用贷款而不受惩罚的权利。期权风险是指客户在利率变动时,行使有利于自身的选择权引起本金归还时间的前提或延迟而造成银行收益的波动。由于该类风险主要与贷款期限变化相关联,所以又称为期限转换风险。从现实情况看,行使这种选择权的企业往往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一方面,银行如果不同意企业提前偿还贷款,很可能会失去这些优质客户;另一方面,银行眼见企业违约而无可奈何,还要再给予新的较低利率的贷款。从事银行信贷实际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客户的选择行为总是使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4、贴水风险。贴水风险是由于币值(或者购买力)的变动引起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一致

造成银行收益的变动。按照费雪法则,利率包含着通货膨胀风险溢价因素,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升水之和。名义利率很高,实际利率并不高或者为负利率。这一点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尤其明显,而在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又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尽管我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比较稳定,市场资金相对宽松,币值(或者购买力)变化不大,但这种以物价指数反映的变化从未停止过。

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它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活动中,因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蒙受资产负债净收益水平下降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从总体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将呈上升趋势。风险成因可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形势恶化、金融市场波动、国际利率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宏观变量将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最终对商业银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内部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利率决策管理失误、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通常,当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时,就会形成实质性的利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这是在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等价变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经营处于“正缺口”状态时,随着利率上浮,银行将增加收益,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减少;反之,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存在“负缺口”状态时,银行收益随利率上浮而减少,随利率下调而增加。这意味着利率波动使得利率风险具有现实可能性,在利率波动频繁而又缺乏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遭受严重的风险损失。

2.客户选择权风险。这是在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中产生的利率风险。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客户可根据意愿决定是否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而商业银行对此只能被动应对。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然后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当利率趋于下降时,贷款客户会要求提前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低的利率贷款。所以,利率上升或下降的结果往往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连续下调利率,客户提前还款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商业银行正常的资产负债管理,估计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类风险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3.利率结构风险。这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中产生的利率风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另一种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目前,利率结构风险在我国外币市场已经显现,由于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自行定价,而银行又把利率水平高低作为争夺市场分额和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客观上造成存款利率上升幅度远高于贷款上升幅度,利率结构风险正在逐步扩大。

4.管理体制风险。这是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利率基本上都是法定的,其变化很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不大,致使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基本上忽视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利率风险必将越来越突出。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薄弱,管理人才奇缺,从而难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利率的变化,而不是主动介入到利率风险管理之中,从而在主观上加大了利率变动的管理体制风险。

5.利率决策风险。这是在利率竞争决策中产生的利率风险。由于资金是特殊的同质商品,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价格真正放开,一家银行是否具有竞争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资金价格方面有无优势,即能否以尽量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以尽可能低的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资金价格的竞争充分体现银行经营决策水平的竞争。如果所决定的存款负债利率低于同业价格,或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高于同业价格,就会面临着丢失优质存贷款市场的风险。但是,如果所决定的存款负债利率较多地高于同业价格,或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较多地低于同业价格,那么,尽管可以确保存贷款市场竞争的胜利,却会面临着不必要的利息损失的风险。

四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对策

1、加快商业银行综合改革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少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核心的企业文化,加上严厉的制度约束,基层行难以充分调动积极性,难以提供高水平的综合金融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及加入WTO后随之而来的国际银行业的高水平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自身改革,整合内部资源,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压缩成本总量,合理确定成本结构,量化各项业务单笔成本,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整合机构设置,再造业务流程,健全经营机制。

2、建立提高资本充足率,迅速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机制

银行资本金是决定其经营实力和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入WTO后,国有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其经营也将全部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经营的成败直接涉及到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为有足够能力抵御市场化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国有银行必须及早解决资本金的补充问题。它不仅是保证国有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应付偶发性“挤提”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存款人正当利益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达到《巴赛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增补资本金最快的快捷方式:一是发行次级资本债券,对国内外发行来补充次级资本;二是上市筹资,增资扩股,在国家控股的基础上,在国内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募集,实现所有权多元化,使(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制银行。总之,银行应从多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

3、建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总行设立专门的利率决策机构,一般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承担着日常利率管理职能。就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并且逐步向境外延伸,分支机构所处环境千差万别,经营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建立“统一决策、两级管理、合理授权”的利率管理体系。统一决策是指总体利率政策、原则、基本利率和内部资金定价等由总行资产负债委员会统一制定,形成全行利率管理的基础框架;两级管理是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建立两级利率管理机构,一级分行管理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针对辖内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利率管理实施方案,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具体管理部门承担利率决策和管理职能;合理授权是指利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客户结构给予基层行一定的浮动权限,结合客户的综合贡献度确定适用利率。

4、建立先进的利率信息系统

利率信息系统包括利率预测系统和利率风险分析评价系统。科学准确的利率预测是商业银行正确决策的依据。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一系列宏观指针的变化来预测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幅度和利率变动转折点。西方商业银行在利用科技手段把经济学方法转换成数学模型进行利率预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充分考虑国内与国际环境的显著差异,建立起适合自身需要的利率预测模型,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利率风险分析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和量化。西方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利率风险分析模型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科技化水平的提高,实施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缺口变化趋势和某一时点的缺口状况已基本具备条件。以工商银行为例,应当依托综合业务系统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的或实时的缺口管理,以达到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在动态中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效防范结构风险和基差风险。

利率风险的量化可以采用在险价值法。这是一种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在险价值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确定可接受的最大风险值。置信水平的选择应该让使用者能够对估算进行正常的判断。目标期间的选择应考虑将监督成本与潜在收益进行权衡。商业银行交易非常频繁,选择的目标期间通常为一天,这样便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5、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使产品定价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定价过高会使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定价太低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有效配置资源参与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定价覆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类金融产品,同时涉及对各类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信贷定价模式中跳出来,主动加强对金融资产风险度及盈利能力的分析与研究,为合理定价与有效配置资产奠定基础。目前,商业银行应成立利率定价委员会,确定每一时期的利率定位和利率政策,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

6、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人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经营收人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的弊端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之后,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将很大。况且,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商业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外资银行就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从已进人中国的外资银行实践来看,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中间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非常明显:(1)实际经营范围窄,品种少,主要集中于利润低的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最近才规定各商业银行经过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开发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2)业务规模小,收人水平比较低。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普遍占到总收人的60%左右,多的达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人占银行业务收入不足10%。由于我国己经加人WTO,今后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也就可以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7、积极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加强基础研究与市场营销并重

利率市场化时代解决利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金融衍生工具,提高资金收益要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及金融工具创新,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专业化的“金融工程师”队伍的研究开发操作和高效能的客户经理的推广。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必须依靠一支靠近市场、贴近客户,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具有敏锐分析能力的快速反应的营销队伍,通过为客户提供存、贷、中间业务和创新产品一体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扩大客户资源,提高客户忠诚度,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五、 结论

本文分别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管理到具体模型的运用,从定性到定量分析,最后归结到金融人才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可见,利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国已存在利率风险,今后这一风险将会不断扩大,应借鉴西方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强化利率风险意识,主动规避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应继续开展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金融工程是金融学科的工程化,它是在金融领域分析过程日益复杂、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和数理工程方法的有机结合。利用金融工程可以准确预期金融资产价格,为利率风险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这也是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郑之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度与操作》 华文出版社 2000年

薛莉 《基准利率参考指标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提供标尺》 上海证券报 2004。

10 。13

张文钰 《中国货币市场》 2005年第2期

曾康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 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8

施兵超 《利率理论与政策》 2003。5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和防范

摘 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防范利率风险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05年,我国近一步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兑现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另一方面是满足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更容易受到冲击。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风险并寻求控制办法——利率风险问题是急怠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涵与分类: 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波动而引起银行收益(绩效)的变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利率风险也有不同的名称。按照风险形成的原因,利率风险可以划分为缺口风险、基差风险、期权风险和贴水风险等。

1、缺口风险。缺口风险是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匹配,存在资产负债数量和期限上的缺口,在利率波动时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金融改革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超负荷运转,信贷资产数量普遍大于存款负债数量;近年来受银行商业化进程带动有所调整,超负荷经营局面基本消除,资产负债总量整体平衡。但现阶段贷款投放以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而吸收的存款基本上以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为主,短期资产对应长期负债的特征非常明显,资产与负债的期量缺口很大。

2、基差风险。基差风险是由于生息资产利率与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而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每次调整中存贷款的利率变动都是不同步的。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年利率%)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利差为3.6%,最小利差为0%,存贷利差处于起伏不定的变动中。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这种存贷利差的变动将更加明显。

3、期权风险。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大多数金融产品都包含期权特征。银行贷款也隐含着借款人拥有选择提前归还贷款或展期使用贷款而不受惩罚的权利。期权风险是指客户在利率变动时,行使有利于自身的选择权引起本金归还时间的前提或延迟而造成银行收益的波动。由于该类风险主要与贷款期限变化相关联,所以又称为期限转换风险。从现实情况看,行使这种选择权的企业往往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一方面,银行如果不同意企业提前偿还贷款,很可能会失去这些优质客户;另一方面,银行眼见企业违约而无可奈何,还要再给予新的较低利率的贷款。从事银行信贷实际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客户的选择行为总是使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4、贴水风险。贴水风险是由于币值(或者购买力)的变动引起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一致

造成银行收益的变动。按照费雪法则,利率包含着通货膨胀风险溢价因素,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升水之和。名义利率很高,实际利率并不高或者为负利率。这一点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尤其明显,而在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又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尽管我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比较稳定,市场资金相对宽松,币值(或者购买力)变化不大,但这种以物价指数反映的变化从未停止过。

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分析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它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活动中,因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蒙受资产负债净收益水平下降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从总体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将呈上升趋势。风险成因可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形势恶化、金融市场波动、国际利率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宏观变量将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最终对商业银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内部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利率决策管理失误、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通常,当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时,就会形成实质性的利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这是在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等价变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经营处于“正缺口”状态时,随着利率上浮,银行将增加收益,随着利率下调,银行收益将减少;反之,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银行存在“负缺口”状态时,银行收益随利率上浮而减少,随利率下调而增加。这意味着利率波动使得利率风险具有现实可能性,在利率波动频繁而又缺乏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下,银行可能遭受严重的风险损失。

2.客户选择权风险。这是在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潜在选择中产生的利率风险。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客户可根据意愿决定是否提前支取定期储蓄存款,而商业银行对此只能被动应对。当利率上升时,存款客户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然后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当利率趋于下降时,贷款客户会要求提前还款,然后再以新的、较低的利率贷款。所以,利率上升或下降的结果往往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连续下调利率,客户提前还款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商业银行正常的资产负债管理,估计利率市场化以后,这类风险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3.利率结构风险。这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中产生的利率风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另一种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目前,利率结构风险在我国外币市场已经显现,由于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自行定价,而银行又把利率水平高低作为争夺市场分额和扩大资产规模的手段,客观上造成存款利率上升幅度远高于贷款上升幅度,利率结构风险正在逐步扩大。

4.管理体制风险。这是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利率基本上都是法定的,其变化很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不大,致使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基本上忽视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利率风险必将越来越突出。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薄弱,管理人才奇缺,从而难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利率的变化,而不是主动介入到利率风险管理之中,从而在主观上加大了利率变动的管理体制风险。

5.利率决策风险。这是在利率竞争决策中产生的利率风险。由于资金是特殊的同质商品,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价格真正放开,一家银行是否具有竞争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资金价格方面有无优势,即能否以尽量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以尽可能低的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资金价格的竞争充分体现银行经营决策水平的竞争。如果所决定的存款负债利率低于同业价格,或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高于同业价格,就会面临着丢失优质存贷款市场的风险。但是,如果所决定的存款负债利率较多地高于同业价格,或所决定的贷款资产利率较多地低于同业价格,那么,尽管可以确保存贷款市场竞争的胜利,却会面临着不必要的利息损失的风险。

四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对策

1、加快商业银行综合改革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缺少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核心的企业文化,加上严厉的制度约束,基层行难以充分调动积极性,难以提供高水平的综合金融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及加入WTO后随之而来的国际银行业的高水平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自身改革,整合内部资源,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压缩成本总量,合理确定成本结构,量化各项业务单笔成本,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整合机构设置,再造业务流程,健全经营机制。

2、建立提高资本充足率,迅速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机制

银行资本金是决定其经营实力和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入WTO后,国有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主体,其经营也将全部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经营的成败直接涉及到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为有足够能力抵御市场化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国有银行必须及早解决资本金的补充问题。它不仅是保证国有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应付偶发性“挤提”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存款人正当利益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使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达到《巴赛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增补资本金最快的快捷方式:一是发行次级资本债券,对国内外发行来补充次级资本;二是上市筹资,增资扩股,在国家控股的基础上,在国内或国外资本市场上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募集,实现所有权多元化,使(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制银行。总之,银行应从多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

3、建立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总行设立专门的利率决策机构,一般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承担着日常利率管理职能。就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并且逐步向境外延伸,分支机构所处环境千差万别,经营管理水平有高有低,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建立“统一决策、两级管理、合理授权”的利率管理体系。统一决策是指总体利率政策、原则、基本利率和内部资金定价等由总行资产负债委员会统一制定,形成全行利率管理的基础框架;两级管理是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建立两级利率管理机构,一级分行管理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针对辖内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利率管理实施方案,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具体管理部门承担利率决策和管理职能;合理授权是指利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据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客户结构给予基层行一定的浮动权限,结合客户的综合贡献度确定适用利率。

4、建立先进的利率信息系统

利率信息系统包括利率预测系统和利率风险分析评价系统。科学准确的利率预测是商业银行正确决策的依据。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一系列宏观指针的变化来预测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幅度和利率变动转折点。西方商业银行在利用科技手段把经济学方法转换成数学模型进行利率预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充分考虑国内与国际环境的显著差异,建立起适合自身需要的利率预测模型,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利率风险分析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和量化。西方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利率风险分析模型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科技化水平的提高,实施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缺口变化趋势和某一时点的缺口状况已基本具备条件。以工商银行为例,应当依托综合业务系统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的或实时的缺口管理,以达到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在动态中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效防范结构风险和基差风险。

利率风险的量化可以采用在险价值法。这是一种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在险价值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确定可接受的最大风险值。置信水平的选择应该让使用者能够对估算进行正常的判断。目标期间的选择应考虑将监督成本与潜在收益进行权衡。商业银行交易非常频繁,选择的目标期间通常为一天,这样便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5、建立合理的产品定价体系

利率市场化使产品定价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定价过高会使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定价太低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有效配置资源参与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定价覆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类金融产品,同时涉及对各类资产的配置和管理,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信贷定价模式中跳出来,主动加强对金融资产风险度及盈利能力的分析与研究,为合理定价与有效配置资产奠定基础。目前,商业银行应成立利率定价委员会,确定每一时期的利率定位和利率政策,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建立以效益为中心,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

6、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人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经营收人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的弊端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之后,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将很大。况且,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商业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外资银行就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从已进人中国的外资银行实践来看,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中间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非常明显:(1)实际经营范围窄,品种少,主要集中于利润低的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最近才规定各商业银行经过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开发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2)业务规模小,收人水平比较低。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普遍占到总收人的60%左右,多的达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人占银行业务收入不足10%。由于我国己经加人WTO,今后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也就可以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7、积极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加强基础研究与市场营销并重

利率市场化时代解决利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金融衍生工具,提高资金收益要加强金融业务创新及金融工具创新,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专业化的“金融工程师”队伍的研究开发操作和高效能的客户经理的推广。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必须依靠一支靠近市场、贴近客户,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具有敏锐分析能力的快速反应的营销队伍,通过为客户提供存、贷、中间业务和创新产品一体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扩大客户资源,提高客户忠诚度,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五、 结论

本文分别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管理到具体模型的运用,从定性到定量分析,最后归结到金融人才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可见,利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国已存在利率风险,今后这一风险将会不断扩大,应借鉴西方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强化利率风险意识,主动规避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应继续开展金融工程方面的研究。金融工程是金融学科的工程化,它是在金融领域分析过程日益复杂、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工程是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和数理工程方法的有机结合。利用金融工程可以准确预期金融资产价格,为利率风险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这也是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郑之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度与操作》 华文出版社 2000年

薛莉 《基准利率参考指标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提供标尺》 上海证券报 2004。

10 。13

张文钰 《中国货币市场》 2005年第2期

曾康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 西南财大出版社 2001。8

施兵超 《利率理论与政策》 2003。5


相关文章

  • 电大金融毕业论文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分析防范与政策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分 校 邯郸电大 专 业 金融学 教学点 邯郸电大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 要 本文对引起国外金融危机的个人房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范围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范围 1.在资本项目不断开放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与调整 2.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经济学分析 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非经济学分析 4.欧元汇率的稳定性与稳定效率研究 5.近10年美圆汇率变动的特点与前景展望 6.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及题目说明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 ...查看


  • 财大论文题目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国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利益相关者选择性参与 2.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 3.企业组织设计探索 4.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及防范措施初探 5.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 6.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7.基 ...查看


  • 证券投资风险防范论文2
  • 摘 要: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和对其防范规避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对基金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列出了从基金成立到如今存在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对各种风险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马可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简要说明了规避投资风险的方法与措施.在风 ...查看


  • 经济类论文写作
  • 经济类论文写作 房地产金融中的风险因素与防控手段 Mr. Yang | [课程标题] | 2016年5月10日 前言: 如今,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歌猛进,房地产开发商与地产投资者或者是普通购房者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日趋多样化,我们不难发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金 融 学 年 级 学 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
  •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小四号楷体)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 学员姓名 学号 (四号黑体) 入学时间 年 季 专 业 指导老师 职称 学 校 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查看


  • 2012届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 2011届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商业银行风险问题 2.证券业风险问题 3.金融危机及其防范(金融安全研究) 4.国外银行危机研究 5.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问题 6.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7.中小企业金融问题 8.对非国有经济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