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 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 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 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9.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下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 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 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0.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试卷第3页,总18页

C .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 .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

12.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是近代洋务企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E 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清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14.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试卷第4页,总18页

A .“清王朝成功地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15.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 .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1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17.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B .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 .改订新约取得重大进展

D .国民政府改变了过去亲欧美的外交政策 18.“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6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 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 C.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卷第5页,总18页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19.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21.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 .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22.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

试卷第6页,总18页

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2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24.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5.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26.据统计,宁波的工业企业在1914年时还不到20家,但从1919年到1930年,宁波已拥有新式企业不下150家。这反映出

A .宁波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当地办厂条件十分优越 C .当地使用机器现象增多 D.机器成为企业主要动力 27.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试卷第7页,总18页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33.《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 .强迫赔款 B.商品输出

C .鸦片走私 D.开设工厂

34.“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价。1942年,发行一亿美金公债,每一美元定价法币20元, 不久黑市高至法币450元,但有关人士,仍可按官价购进,大获暴利。1943至1945年之间,政府(有缺漏)售黄金,1944年至1945年,举办黄金存款,利益多落入大户之手。”这段叙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议题有关( )

A .抗战后期政府经济政策与实施情形 B .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变化

C .抗战后期政府对银行、金店、大户的控制 D .抗战期间政府放任黄金的买卖

35.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A .英国、美国、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 C .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 36.“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

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7.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试卷第9页,总18页

B. 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 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38.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A .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 .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D .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39.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40.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 A .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C .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1

.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C .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42.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试卷第10页,总18页

43.“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 .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 .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 .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4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要求允许“在华设厂”。其相同经济影响是

A .客观上促成了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45.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反映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C

.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46.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47.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48.“‘共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共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缺少人才与自主品牌

B.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试卷第11页,总18页

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过分依赖外国

4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减少了F2( )

A .清政府奖励实业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党发动内战 D .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50.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 .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 .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 .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51.20世纪初,安徽泾铀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上述材料体现出安徽( ) A. 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B. 民众比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 C. 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D. 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

52.下图根据《1895年英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编制。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甲午中日战争从根本上冲击了英国侵华利益

试卷第12页,总18页

B .英国对清朝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C .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

D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5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 、E 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 .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 .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54.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55.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 C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

56.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试卷第13页,总18页

A .“爱国货运动”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快速发展 B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逐渐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 C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D .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逐渐让位于商办工业

61.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62.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 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 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 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63.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 ,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 。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试卷第15页,总18页

64.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已经被彻底破坏 65.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A .苏俄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66.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 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 .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 .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 .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67.

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他所说的“久远之谋”指的是( ) A .设立外务部开展近代外交 B .引进西方轮船、枪炮制造技术

C .从学习“西艺”到学习“西政” D .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68.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 .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 .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6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

试卷第16页,总18页

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 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 .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 D

.辛亥革命 试卷第17页,总18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三、判断题(题型注释)

四、连线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六、简答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18页,总18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女红失业”“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 项正确;题干体现了商品输出,但无法看出是主要方式,故A 项错误;BD 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40——1911年间,英国在华资本输出最多,而1911——1927年间,日本在华资本输出最多,1927——1949年间,美国在华资本输出最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故A 项正确,D 项错误;从1840——1945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不断上升,故B 项错误;列强投资时资本输出的表现,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 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列强的资本输出)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办企业的资金和数量都落后于外国企业,这说明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薄弱,故B 项正确;ACD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重工业基础薄弱,且远远落后于轻工业,故A 项正确;BCD 项与重工业远远落后于轻工业这一特点不符,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 项正确;C 项也是其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是在20世纪初,故D 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对应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对应的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因此排除AC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是

答案第1页,总13页

自然经济,其结构是男耕女织,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换言之自然经济就是“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入侵冲击了自然经济,家庭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因此“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的表现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B 符合题意。D 项不是表现而是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体西用”的认识。①与③相矛盾,依据史实,③符合史实,故①错误,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B 、C 、D 三项。实际上,②③④均正确,所以应选A 。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企业的发展。从图示可知,从1916 到1919年,中国的矿产品有所发展制造业与农产品基本持平。故这一时期铁路的运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 项符合题意。A 、C 、D 三项从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应选B 。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近代交通业的发展·铁路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从表格中不能看出。所以应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封建剥削依然存在,1934年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资产阶级统治下也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ABD 说法均不正确,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1.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所述为中国传统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近代企业,由此可见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即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企业,由此可以得出中国经济结构有所变化,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依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洋务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870以后的事了;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与大生纱厂都是才有的机器生产,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应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企业的作用 13.C 【解析】

答案第2页,总13页

试题分析:E 段是在1927-1936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选C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在1914-1918年“一战”期间,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于1912年结束统治,因此排除AB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信息中有“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等洋务企业,也有“上海发昌机器厂”等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的起步,因此选B 。洋务运动作为清王朝的自救运动,以失败告终,排除A ;C 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D 是在民国初年,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4年”,故BC 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从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不能得出A 项的结论,故排除A ;近代列强的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所以选择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A 正确,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立,强化了中央集权,存在因果关系;C 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的根本原因,存在因果关系;D 正确,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导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存在因果关系。而B 项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不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的结果,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历史研究方法·因果关系;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34年7月„„提高„„降低„„”可知,这时日本已经开始侵华,而国民政府这些行为是想妥协来换取中日和平,所以答案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A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并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一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C 选项符合史实,答案选C ;但是到了南京政府统治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膨胀,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经济的发展,D 选项有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

19.C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我国丝织产品的出口总体上成上升趋势,说明西方国家需求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B

【解析】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 、C 、D 均为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所以与材料无关,而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发展海上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列强的水上垄断,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经济

21.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李鸿章阐述的是西方发达的原因,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所以选D 项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经济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经济瓦解指的是原来的传统行业的瓦解,例如,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瓦解,指的是男耕女织经济模式的瓦解,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

2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处开展外贸;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故造成广州的贸易总额减少,故C 项符合题意。A 早在19世纪40 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解体,故排除;B 与史实不符;D 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材料只是表明广州一地的情况。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影响

2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所学及图表数据可知,进口税率降低将会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使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艰难,中国也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分析选项,A 、C 、D 表述都言过其实,与史实不符,B 项体现了材料的意思,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题目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第③项是“短暂春天的原因”,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A 、C 、D 三项。所以应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可知,宁波采用机器大生产的企业数不断增多。分析选项,A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起步”这一特点,故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材料只是说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数量增多,不没有指出主要使用哪一种动力,故D 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的茶叶生产的情况:一些县大部分民众种茶为业,说明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依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西的九江等开放。故B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末新政”认识。依据所学,商部的设立及一系列有关商业的规定,体现了清政府对商业管理的认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的近代化。分析选项,A 夸大其词,应排除;B 与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及史实不符,也用排除;C 符合题意;D 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末新政”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时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A 、B 、C 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从材料“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的”可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深受外部影响。所以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原因

3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因此对应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从鸦片战争后(19

世纪40年代)出现到新中国成立后(1949)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对应的是1;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从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49年没收官僚资本,对应的是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其间经历了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战后萧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衰落、建国后合理调整时期的短暂发展到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对应的是3,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32.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1840—1895年英国投资数额为8026 万元,而1895—1911年为33955万元,可以得出这段时间英国投资额为上升,排除A ;美国抗战时期为262096万元,而解放战争时期为47918万元,明显下降,因此排除D ;材料显示日本占优势的时间为1911—1927年,并非始于甲午战后,因此排除C ;英国在甲午战后投资额较此之前虽然增长,但所占比重却由82.5%下降为28.1%,因此说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西方经济入侵

3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传统的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荒”。因此C 符合题意。鸦片走私影响清王朝统治,清政府禁烟引发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通商、赔款、协定关税,以利于其商品输出;19世纪末大规模资本输出,开设工厂。ABD 要晚一些。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3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政策。从材料可知,抗战后期,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对外汇、黄金进行管制,对社会经济实施统制政策,“有关人士”及“大户”大获其利。分析选项,A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3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经济侵略。依据所学可知及图表,1840—1895年间,该国在华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可以得出①是英国,故排除B 、D ;一战及战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居于优势地位,故②应是日本,所以D 应排除;二战后,美国取日本而代之,独霸中国市场,所以③应是美国。故答案应是C 。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西方列强侵华·资本输出

3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的信息可以看出,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宁波民众提倡国货,故②③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从“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的信息可知,美国皮鞋质量很差,故①错误,排除;歌谣中没有直接反应民族工业的信息,故④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3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次快速发展指的是1912—1920年和1927—1936年,而“社会的巨变”仅仅适合前者,是指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3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后,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已经大幅度的超过了广州,所以,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近代外贸中心从广州逐步转移到上海,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39.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刺激了私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人们纷纷购买新产品,体现出了人们逐渐接受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以选D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影响

40.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对工业发展采取鼓励保护和扶植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与材料所述吻合,所以选D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国年间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1.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传入中国的洋纱质优价廉,而中国土布价高,做工还很粗糙,相比之下中国土布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可以得出,中国传统棉纺织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所以选B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西方入侵· 经济影响

42.C

【解析】

试题分析:“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指的是民族工业兴起之初,难以独立发展和开拓国外市场,上图中C 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图,故选C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4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世纪末期”这一时间可以排除掉A ;材料并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破产的信息,故排除B ;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国人的消费水平不可能普遍提高,所以D 不符合史实;由“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可以看出C 符合题意,故选C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清末国人消费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4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需求;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这些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 项正确;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是在19世纪末,故A 项不符合“协定关税”提出的时间,故A 项错误;B 项只符合“在华设厂”的要求,故排除;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甲午战后”的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4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企业使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导致千百人争相抢购这类企业的股票,这说明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故D 项正确;A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项中“社会各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4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知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这有利于西方棉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将使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陷入困境,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B 项正确;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之后,故A 项错误;CD 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依据所学,1915年时洋务运动已经宣告破产,故A 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故排除D ;1915年正值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故C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4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乃

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技术和人才,从“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的信息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市场,故D 项正确;AC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 项表述不够全面,因而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

4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日本侵华战争,民族工业萎缩,解放战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答案选择B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表现

50.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表明A 项正确。B 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C 项是无关项,D 项也是无关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51.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C 项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D 项也是错误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中的两个安徽企业都排斥外国的股份表明是实业救国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B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表现

5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片的内容是1894-----1897年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所占的比率,不过这个比率总整体上来看是呈下降趋势的,那么,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下降

5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 段发展的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是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E 段发展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个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所以推动B 、E 段发展的共同原因就是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5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通商口岸具有消费性城市的特点,从而带动了以其为中心区域的消费,使得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结构趋向解体,即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但并未体现破坏了城市经济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城乡经济结构变化

5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865—1911年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开放,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C 项正确。A 中1865已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不是因为走私鸦片。A 错误;1875年曾出现贸易顺差,故B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等,本题考查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从而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三座大山”之一,可知,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符合题意。BD 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排除BD ;而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而且说国民政府统治“日益巩固”,不准确,不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5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存在剥削压榨人民的问题,诸如“包身工制”、“养成工制”等,这些体现出的就是落后性与封建性,不是进步的。其余BCD 三项的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相关,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BCD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用工特征

5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34年”、“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后,A 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

造完成后,C 项错误;D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5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表,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①正确;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二者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①③正确;而②项的表述,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是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特征

60.C

【解析】

试题分析:1895年甲午战后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A ;根据材料信息,可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企业也有显著的发展,排除B ;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仍有发展,排除D ;1895年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外国资本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选C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6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1895年,因此排除A ;孙中山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排除B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排除D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C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

6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并未体现列强的行为,且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与事实不符,排除A ;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排除B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C ;从现代警察制度、市政管理和设施等信息来看,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D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末新政

6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亦设机器自为制造”可知为机器生产,因此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排除①;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工商业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军工,解决资金、燃料和运输等问题,“可以养船、练兵”才是其深层次的目的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④;材料“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体现了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的目的;“有利厘饷也”“酌提一、二分归官”体现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的目的,因此②③正确,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6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9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洋务工业的发展,外国商品并未完全占据中国市场,排除A ;虽然在西方经济的入侵下,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但是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然经济在经济成分中仍占有较大优势,19世纪末自然经济并未彻底破坏,排除D ,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应该是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的扩大、企业增加等,材料未体现,排除C ;机器纺纱较之于手纺纱更便宜,因此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中国通过购买大量的机纱,再通过手工织布来满足生活需要,出现了洋纱进口值远远大于洋布进口的情况,体现了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6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侵略。依据图表数据及所学,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而东北和华北地区正是日本加紧进行权力的重要地区。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日本的经济侵略

6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企业的兴起。从材料“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可知,洋务派想依托民办企业,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故C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兴起

67.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中“计虽便而法终在人”是解答关键,说明作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洋务运动中与之相关的措施主要是D 项。

6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政府正在宣扬实业救国,正在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宣扬实业救国。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

6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作为一个“总理海军衙门”去承认一个“继昌隆缫丝厂”,这本身就是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对牛弹琴的问题,所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的问题,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70.B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联系所学可知,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都是这一新经济因素发展的产物,故B 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答案第13页,总13页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 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 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 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9.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下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 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 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0.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试卷第3页,总18页

C .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 .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

12.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是近代洋务企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E 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清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14.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试卷第4页,总18页

A .“清王朝成功地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15.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 .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1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 .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17.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B .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C .改订新约取得重大进展

D .国民政府改变了过去亲欧美的外交政策 18.“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6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 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 C.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卷第5页,总18页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19.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 .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21.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

C .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 D.作者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22.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

试卷第6页,总18页

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 .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2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24.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25.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26.据统计,宁波的工业企业在1914年时还不到20家,但从1919年到1930年,宁波已拥有新式企业不下150家。这反映出

A .宁波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当地办厂条件十分优越 C .当地使用机器现象增多 D.机器成为企业主要动力 27.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试卷第7页,总18页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33.《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 .强迫赔款 B.商品输出

C .鸦片走私 D.开设工厂

34.“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价。1942年,发行一亿美金公债,每一美元定价法币20元, 不久黑市高至法币450元,但有关人士,仍可按官价购进,大获暴利。1943至1945年之间,政府(有缺漏)售黄金,1944年至1945年,举办黄金存款,利益多落入大户之手。”这段叙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议题有关( )

A .抗战后期政府经济政策与实施情形 B .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变化

C .抗战后期政府对银行、金店、大户的控制 D .抗战期间政府放任黄金的买卖

35.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A .英国、美国、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 C .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 36.“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个;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这首宁波话数字民谣直接反映出

①美国商品价廉物美 ②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 ③宁波民众提倡国货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7.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A. 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试卷第9页,总18页

B. 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 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

D.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38.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A .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 .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D .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39.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40.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 A .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C .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1

.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C .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42.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试卷第10页,总18页

43.“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 .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 .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 .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4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要求允许“在华设厂”。其相同经济影响是

A .客观上促成了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45.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反映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C

.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46.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 .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47.1915年创办于北京的双合盛啤酒厂,是我国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啤酒厂。其初创时期的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D.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48.“‘共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共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缺少人才与自主品牌

B.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试卷第11页,总18页

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过分依赖外国

4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减少了F2( )

A .清政府奖励实业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党发动内战 D .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50.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 .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 .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 .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51.20世纪初,安徽泾铀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上述材料体现出安徽( ) A. 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B. 民众比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 C. 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D. 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

52.下图根据《1895年英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编制。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甲午中日战争从根本上冲击了英国侵华利益

试卷第12页,总18页

B .英国对清朝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C .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

D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5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 、E 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 .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 .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 .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54.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55.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 C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

56.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试卷第13页,总18页

A .“爱国货运动”促进了洋务企业的快速发展 B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逐渐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 C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D .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逐渐让位于商办工业

61.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62.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 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 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 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63.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 ,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 。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试卷第15页,总18页

64.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已经被彻底破坏 65.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A .苏俄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66.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 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 .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 .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 .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67.

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他所说的“久远之谋”指的是( ) A .设立外务部开展近代外交 B .引进西方轮船、枪炮制造技术

C .从学习“西艺”到学习“西政” D .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68.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 .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 .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69.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

试卷第16页,总18页

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 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 .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 D

.辛亥革命 试卷第17页,总18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三、判断题(题型注释)

四、连线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六、简答题(题型注释)

试卷第18页,总18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女红失业”“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 项正确;题干体现了商品输出,但无法看出是主要方式,故A 项错误;BD 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40——1911年间,英国在华资本输出最多,而1911——1927年间,日本在华资本输出最多,1927——1949年间,美国在华资本输出最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故A 项正确,D 项错误;从1840——1945年,列强对华投资总额不断上升,故B 项错误;列强投资时资本输出的表现,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 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列强的资本输出)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办企业的资金和数量都落后于外国企业,这说明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薄弱,故B 项正确;ACD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重工业基础薄弱,且远远落后于轻工业,故A 项正确;BCD 项与重工业远远落后于轻工业这一特点不符,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 项正确;C 项也是其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是在20世纪初,故D 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知“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对应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对应的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因此排除AC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是

答案第1页,总13页

自然经济,其结构是男耕女织,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换言之自然经济就是“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入侵冲击了自然经济,家庭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因此“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的表现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B 符合题意。D 项不是表现而是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体西用”的认识。①与③相矛盾,依据史实,③符合史实,故①错误,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B 、C 、D 三项。实际上,②③④均正确,所以应选A 。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企业的发展。从图示可知,从1916 到1919年,中国的矿产品有所发展制造业与农产品基本持平。故这一时期铁路的运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 项符合题意。A 、C 、D 三项从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应选B 。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近代交通业的发展·铁路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从表格中不能看出。所以应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封建剥削依然存在,1934年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资产阶级统治下也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ABD 说法均不正确,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1.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所述为中国传统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近代企业,由此可见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即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企业,由此可以得出中国经济结构有所变化,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依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洋务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870以后的事了;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与大生纱厂都是才有的机器生产,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应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企业的作用 13.C 【解析】

答案第2页,总13页

试题分析:E 段是在1927-1936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选C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是在1914-1918年“一战”期间,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于1912年结束统治,因此排除AB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片信息中有“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 等洋务企业,也有“上海发昌机器厂”等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的起步,因此选B 。洋务运动作为清王朝的自救运动,以失败告终,排除A ;C 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D 是在民国初年,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时间“1934年”,故BC 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从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不能得出A 项的结论,故排除A ;近代列强的侵略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所以选择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A 正确,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立,强化了中央集权,存在因果关系;C 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的根本原因,存在因果关系;D 正确,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导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存在因果关系。而B 项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不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的结果,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

考点:历史研究方法·因果关系;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934年7月„„提高„„降低„„”可知,这时日本已经开始侵华,而国民政府这些行为是想妥协来换取中日和平,所以答案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A ;“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并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一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C 选项符合史实,答案选C ;但是到了南京政府统治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膨胀,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经济的发展,D 选项有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

19.C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我国丝织产品的出口总体上成上升趋势,说明西方国家需求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B

【解析】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 、C 、D 均为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所以与材料无关,而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发展海上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列强的水上垄断,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经济

21.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所述李鸿章阐述的是西方发达的原因,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所以选D 项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经济

2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然经济瓦解指的是原来的传统行业的瓦解,例如,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瓦解,指的是男耕女织经济模式的瓦解,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

2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处开展外贸;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故造成广州的贸易总额减少,故C 项符合题意。A 早在19世纪40 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解体,故排除;B 与史实不符;D 表述错误,与题意不符,材料只是表明广州一地的情况。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影响

2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所学及图表数据可知,进口税率降低将会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使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艰难,中国也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分析选项,A 、C 、D 表述都言过其实,与史实不符,B 项体现了材料的意思,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题目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第③项是“短暂春天的原因”,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A 、C 、D 三项。所以应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可知,宁波采用机器大生产的企业数不断增多。分析选项,A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起步”这一特点,故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材料只是说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数量增多,不没有指出主要使用哪一种动力,故D 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2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西的茶叶生产的情况:一些县大部分民众种茶为业,说明了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依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西的九江等开放。故B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末新政”认识。依据所学,商部的设立及一系列有关商业的规定,体现了清政府对商业管理的认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的近代化。分析选项,A 夸大其词,应排除;B 与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及史实不符,也用排除;C 符合题意;D 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末新政”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时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A 、B 、C 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从材料“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向近代化转变的”可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深受外部影响。所以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原因

3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因此对应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从鸦片战争后(19

世纪40年代)出现到新中国成立后(1949)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对应的是1;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从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1949年没收官僚资本,对应的是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其间经历了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战后萧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衰落、建国后合理调整时期的短暂发展到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因此对应的是3,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32.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1840—1895年英国投资数额为8026 万元,而1895—1911年为33955万元,可以得出这段时间英国投资额为上升,排除A ;美国抗战时期为262096万元,而解放战争时期为47918万元,明显下降,因此排除D ;材料显示日本占优势的时间为1911—1927年,并非始于甲午战后,因此排除C ;英国在甲午战后投资额较此之前虽然增长,但所占比重却由82.5%下降为28.1%,因此说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西方经济入侵

3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传统的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荒”。因此C 符合题意。鸦片走私影响清王朝统治,清政府禁烟引发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通商、赔款、协定关税,以利于其商品输出;19世纪末大规模资本输出,开设工厂。ABD 要晚一些。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3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政策。从材料可知,抗战后期,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对外汇、黄金进行管制,对社会经济实施统制政策,“有关人士”及“大户”大获其利。分析选项,A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

3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经济侵略。依据所学可知及图表,1840—1895年间,该国在华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可以得出①是英国,故排除B 、D ;一战及战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居于优势地位,故②应是日本,所以D 应排除;二战后,美国取日本而代之,独霸中国市场,所以③应是美国。故答案应是C 。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近代西方列强侵华·资本输出

3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七(切)记勿买外国货,八(百)样东西拆烂屙”“九(究)竟要买啥个货,十(实)实在在中国货”的信息可以看出,外国商品充斥宁波市场,宁波民众提倡国货,故②③符合题意,故B 项正确;从“三日穿过贼贼破,四穿凉棚洞眼多;五(嗯)看罪过勿罪过,六(落)去还要重买过”的信息可知,美国皮鞋质量很差,故①错误,排除;歌谣中没有直接反应民族工业的信息,故④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

3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次快速发展指的是1912—1920年和1927—1936年,而“社会的巨变”仅仅适合前者,是指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的巨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3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后,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已经大幅度的超过了广州,所以,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近代外贸中心从广州逐步转移到上海,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39.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刺激了私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人们纷纷购买新产品,体现出了人们逐渐接受了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以选D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影响

40.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对工业发展采取鼓励保护和扶植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与材料所述吻合,所以选D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国年间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1.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传入中国的洋纱质优价廉,而中国土布价高,做工还很粗糙,相比之下中国土布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所以可以得出,中国传统棉纺织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所以选B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西方入侵· 经济影响

42.C

【解析】

试题分析:“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指的是民族工业兴起之初,难以独立发展和开拓国外市场,上图中C 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图,故选C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4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世纪末期”这一时间可以排除掉A ;材料并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破产的信息,故排除B ;当时中国被列强侵略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国人的消费水平不可能普遍提高,所以D 不符合史实;由“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可以看出C 符合题意,故选C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清末国人消费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4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需求;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这些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 项正确;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是在19世纪末,故A 项不符合“协定关税”提出的时间,故A 项错误;B 项只符合“在华设厂”的要求,故排除;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甲午战后”的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4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的信息可以看出,洋务企业使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导致千百人争相抢购这类企业的股票,这说明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故D 项正确;A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 项中“社会各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4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知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这有利于西方棉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将使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陷入困境,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B 项正确;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之后,故A 项错误;CD 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依据所学,1915年时洋务运动已经宣告破产,故A 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故排除D ;1915年正值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故C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4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乃

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技术和人才,从“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的信息可以看出共和永缫丝厂依赖外国的市场,故D 项正确;AC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 项表述不够全面,因而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

4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日本侵华战争,民族工业萎缩,解放战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答案选择B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表现

50.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表明A 项正确。B 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C 项是无关项,D 项也是无关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51.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C 项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D 项也是错误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中的两个安徽企业都排斥外国的股份表明是实业救国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B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表现

5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片的内容是1894-----1897年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所占的比率,不过这个比率总整体上来看是呈下降趋势的,那么,图片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有所下降,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所处地位下降

5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 段发展的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是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E 段发展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个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所以推动B 、E 段发展的共同原因就是D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5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通商口岸具有消费性城市的特点,从而带动了以其为中心区域的消费,使得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结构趋向解体,即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但并未体现破坏了城市经济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城乡经济结构变化

5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865—1911年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开放,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C 项正确。A 中1865已经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不是因为走私鸦片。A 错误;1875年曾出现贸易顺差,故B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等,本题考查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从而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三座大山”之一,可知,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符合题意。BD 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排除BD ;而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而且说国民政府统治“日益巩固”,不准确,不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5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用工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存在剥削压榨人民的问题,诸如“包身工制”、“养成工制”等,这些体现出的就是落后性与封建性,不是进步的。其余BCD 三项的表述与题干内容不相关,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BCD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用工特征

5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34年”、“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后,A 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

造完成后,C 项错误;D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5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表,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①正确;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二者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①③正确;而②项的表述,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是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近代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特征

60.C

【解析】

试题分析:1895年甲午战后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A ;根据材料信息,可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近代企业也有显著的发展,排除B ;辛亥革命后官办工业仍有发展,排除D ;1895年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外国资本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选C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6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1895年,因此排除A ;孙中山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排除B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排除D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C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

6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并未体现列强的行为,且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与事实不符,排除A ;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排除B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C ;从现代警察制度、市政管理和设施等信息来看,天津的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D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清末新政

6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亦设机器自为制造”可知为机器生产,因此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排除①;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创办工商业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军工,解决资金、燃料和运输等问题,“可以养船、练兵”才是其深层次的目的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④;材料“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体现了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的目的;“有利厘饷也”“酌提一、二分归官”体现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的目的,因此②③正确,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6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9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洋务工业的发展,外国商品并未完全占据中国市场,排除A ;虽然在西方经济的入侵下,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但是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然经济在经济成分中仍占有较大优势,19世纪末自然经济并未彻底破坏,排除D ,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应该是生产技术的提高、产量的扩大、企业增加等,材料未体现,排除C ;机器纺纱较之于手纺纱更便宜,因此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中国通过购买大量的机纱,再通过手工织布来满足生活需要,出现了洋纱进口值远远大于洋布进口的情况,体现了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B 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6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侵略。依据图表数据及所学,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高于华中和华南地区,而东北和华北地区正是日本加紧进行权力的重要地区。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日本的经济侵略

6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企业的兴起。从材料“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可知,洋务派想依托民办企业,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故C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兴起

67.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中“计虽便而法终在人”是解答关键,说明作者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洋务运动中与之相关的措施主要是D 项。

6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政府正在宣扬实业救国,正在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宣扬实业救国。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

6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作为一个“总理海军衙门”去承认一个“继昌隆缫丝厂”,这本身就是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对牛弹琴的问题,所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的问题,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70.B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联系所学可知,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都是这一新经济因素发展的产物,故B 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答案第13页,总13页


相关文章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梁景和 中国近代史2007.10 摘要: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对其探索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流脉及历史特征的认识和解读,也有助于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20世纪 ...查看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1
  • 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105 至是几千年中国史学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新中国建立初年,就有史学工作者撰文论述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史学工作者在建国初年接受马列主义理论的实际情况.郑鹤声指出:"马列主义是国际工 ...查看


  • 中国近代化 2
  • 高三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 ...查看


  •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 作者:左玉河 安徽史学 2009年04期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9)01-0112-13 尽管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在五四以后开始起步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它的真正繁荣则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 ...查看


  • 专业成长|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目
  • 一.    档案 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朱批奏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预备立宪"档案>.<"民变"档案>.<华工出国史料>等. 二 ...查看


  • 中国近代化
  •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查看


  •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 !112年2期3'425!112历史教学#$%&'()*+,-.$/0总第67! 期89:3'467!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萧守贸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11"7=@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查看


  • 广告促销在近代中国企业的运用
  • [摘要]:广告促销在近代中国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运用,它从根本上促进了大众消费的顺利进行,并为企业创造了很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近代中国企业发展来说,特别是在中国大门被打开之后,对外贸易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这对于实现中国 ...查看


  • 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思考
  • 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经90年代的维新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孙中山是在回顾或者说是在"反思"上述近代化运动,总结上述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