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69:农业区位因素

微专题69: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6考,分值128分

2015课标Ⅱ,1~3,12分

2015浙江,7、8,8分

2015北京,40⑵,20分

2015海南,22,10分

2014江苏,19、20,6分

2014天津,2,4分

2013课标Ⅱ,5~7,12分

2013安徽,35⑴⑵,24分

农业区位因素为全国课标卷必考内容,侧重考查对区域农业因素的分析。其他各地试卷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频率很高,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8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试题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或区域图等形式切入,考查农业区位及其变化及发展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广东卷,40⑸,6分)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图形解读】

【答案】全年高温,复种指数高,水热资源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后备耕地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该国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题干提示“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5%”,说明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发展种植业提供土地条件。审题时应注意设问的指向是“有利”、“自然条件”。

【考点透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天气晴朗,光照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生长

南方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纬度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

降水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适于种植业发展

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林业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立体农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适宜发展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 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我国东北大豆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水源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2.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图形解码

【答案】⑴C ⑵A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考点透析】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一般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⑴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

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区;

②林业——山地、丘陵区;

③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

⑵根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布局

①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

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

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

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

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花卉、蔬菜、园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2)乳畜、禽蛋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

3.按区域尺度大小的布局原则

(1)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①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②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布局时,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区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类型不同,其产值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园艺业、花卉种植、蔬菜生产之类的农业的产值要高于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之类的农业的产值,所以离城近的地域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所需土地面积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占地多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远的地域,占地少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近的地域。

④生产需水量多少:有些农业离不开水,如水产养殖;有些需水量很大,如花卉等,这类农业宜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的生产(如鲜花、鲜奶等),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捷的地方。

【典型例题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⑴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答案】: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⑵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

第(1)题,图中陕西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陡坡开垦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导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恶化现象;另外这里生产力低,种植单一农作物也导致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的产生。

第(2)题,农业生产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要兼顾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考点透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农田和牧场面积不断扩展,目前,两者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地球表面很大区域的自然景观已经由农业景观所取代,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

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讲,森林和草原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但对农业而言,森林和草原却是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拓展农田,就要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度砍伐、垦殖、放牧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还可以引起全球变暖。

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

灌溉技术的使用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考点规律揭秘]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自然条件往往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主要分析光、热、水三要素。阴雨天气多,光照弱(如四川盆地);地势高(如青藏高原)、纬度高(如我国东北、俄罗斯等)热量条件差;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因素(如:我国西北、墨累达令盆地、印度河流域等);河谷、山区地形成为制约因素。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山区,交通、市场等也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低洼地形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农业(农作物)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体例】[2015·北京卷,40⑵]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析】①从图中乙地位置分析。甲地位于埃及北部,其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且日较差大;从水源角度分析,临近河流;地形为平原,土壤肥沃。

②乙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所以农业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所以从气候分析,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绿洲位于冲积扇上,土壤肥沃。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浙江文综卷,7、8,8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海南卷,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2014·江苏地理,19、20,6分)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7~8题。

7.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双选) (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 D.沿海地区

8.“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双选) (  )

A.山地易排水   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   D.山地云雾多

(2014·海南地理看,6~8,9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10.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11.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12.(2014·安徽文综,34(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2013全国课标Ⅱ卷,3~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15题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2013全国课标Ⅱ卷,4,4分)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3·天津文综,12(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山西大附中期中】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   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   D.上市较迟

【2015·长沙长郡中学月考】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下图)”,回答3~4题。

3.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B.c光照充足、水源较丰富

C.c气候湿润、温差较大       D.g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4.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a主产区一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

B.c主产区一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g主产区一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D.h主产区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

【2015·山西师大附中期中】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5~6题。

5.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6.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正定中学第六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A.自然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 水热条件优越

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9.【2015·深圳市第一次调研】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2015·唐山一中期中】图1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1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11.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

12.【2015·郑州市一模】读我国甘蔗主要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甘蔗产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2)评价滇西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

13.【2015·山西大附中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推广。201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突破1000万吨,创造了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下图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扶持,甘肃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马铃薯两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围绕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蚕豆、烤烟、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小产业集群也逐步成形,许多特色农产品成为满足全国需求的主要供应源,且大量出口海外。

材料三下图有黄河局部河段示意图

⑴分析“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点。

⑵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⑶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黄河兰州段的水文特征。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  2.D   3.A

4.B  5.B

【解析】第4题,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因湿地一般出现在地势低洼处,故甲地可能是海拔较低;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优于开发较晚的乙地;丁地始终以林地为主,说明丁地地势较高,开发条件较差。第5题,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正确;增加耕地面积可能会引起环境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②不可取;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可以;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误。

6.【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而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7.BC   8.AD

【解析】第7题,由图1可知,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 000mm的地区,对照图2可得出,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第8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地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盛产好茶。

9.A  10.D   11.B

【解析】第9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因而导致该地种植生长期较短、对热量条件要求较低的早熟棉花品种。第10题,彩色棉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染色,有利于人体健康;有机棉的生产过程天然、无污染,产品对人体无害;因而两类棉花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第11题,机械化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2.【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分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其优势。自然方面联系到上一题甘肃省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特点和材料文字中药材生长条件的灵活性,可以得出甘肃省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中药材的多样化种植。社会经济方面,对应农业区位分析模板: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和历史经验等,逐一分析,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13.A  14.D 15.A

16【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温度、降水、坡度等对茶树生长影响较大,结合甲、乙两地区的位置及等高线形状可知乙地更适宜茶树生长。

【答案】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创新预测试题]

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信息“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结合图乙温度变化可知,该农作物在7—8月份为生长前期,在8—9月份为生长后期,C正确。

第2题,与甲地相比,乙地冬季最低气温低,可以杀死病虫虫卵,所以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病虫害少,A正确。

3.D  4.B

【解析】第3题,a地为西北地区,劳动力不丰富,A错误;c地为内蒙古、宁夏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不足,B错误;c地气候不湿润,C错误;g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雨热同期,D正确。

第4题,a主产区水源较少,所以不应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A错误;c主产区应保护耕地,所以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B正确;g主产区是亚热带,所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说法错误,C错误;h主产区平原较小,不利于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D错误。

5.C  6.D

【解析】第5题,根据题目垂直农业定义可知,垂直农业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而自循环体系的保障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C正确。

第6题,垂直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产量有限,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①错;垂直农业生产与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关系不大,②错;垂直农业生产主要在室内,所以可以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③正确;垂直农业生产主要在居民区楼房,所以可以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④正确。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7.D  8.A

9.B

【解析】第9题,双季稻种植分布在我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的地区,所以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错误;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云贵高原影响,海拔较高,热量较低,B正确;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而不是光照充足,C错误;双季稻生产区域受寒潮影响较小,D错误。

10.A  11.B

【解析】第10题,如图,该地地势低洼,该农业生产模式采取台田-池塘模式,是因地制宜的措施,淋洗盐水,减轻了盐碱,所以A正确;而区域整体海拔没有变化;农民劳作负担没有减轻;农药污染没有体现。第11题,该地种植小麦玉米,所以是北方地区,排除C、D;又因为种植棉花,三江平原不种植棉花,所以是华北,所以B正确。

12.【解析】⑴甲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高大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适宜种植甘蔗。

⑵评价类试题主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来分析,然后结合农业区位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即可。

⑶制糖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所以南方地区应该布局在甘蔗产区附近,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同时甘蔗易腐败变质,不宜长途运输,但产品糖易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故而南方制糖厂的布局特点为布局在甘蔗生产地附近。

【答案】⑴盆地地形,北部的高大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⑵优势:该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丰富,属甘蔗高糖区。

不足: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增加了合理布局难度;该区以山地蔗田为主,灌溉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地形崎岖,交通条件不便,运输成本高。

13.【解析】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点主要从光、热、水、土、肥等方面来分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保温即提高温度满足作物所需热量,同时可以防止低温冻害;保湿即防止土壤水过度蒸发;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地膜上面有一些孔和“雨水流向”雨水明显流入孔中,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雨水在地膜上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垄沟中播种,垄可以阻挡冷风,减少损失。

⑵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包括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机械等。甘肃省处于我国的西北部,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根据材料分析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政策法规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答案】⑴①全膜双垄沟播能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②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③全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④能有效减轻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生态环境。⑤垄沟种植,有利防寒。

⑵①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②甘肃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③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④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法规优势明显。⑤未来几年内农产品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广阔。

⑶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同时高山冰川融水量增多,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微专题69: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6考,分值128分

2015课标Ⅱ,1~3,12分

2015浙江,7、8,8分

2015北京,40⑵,20分

2015海南,22,10分

2014江苏,19、20,6分

2014天津,2,4分

2013课标Ⅱ,5~7,12分

2013安徽,35⑴⑵,24分

农业区位因素为全国课标卷必考内容,侧重考查对区域农业因素的分析。其他各地试卷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频率很高,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8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试题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或区域图等形式切入,考查农业区位及其变化及发展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广东卷,40⑸,6分)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图形解读】

【答案】全年高温,复种指数高,水热资源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后备耕地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该国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题干提示“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的25%”,说明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发展种植业提供土地条件。审题时应注意设问的指向是“有利”、“自然条件”。

【考点透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天气晴朗,光照作用强,有利于作物生长

南方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纬度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

降水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适于种植业发展

平原耕作业;山地畜牧业、林业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立体农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适宜发展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 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我国东北大豆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水源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2.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图形解码

【答案】⑴C ⑵A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考点透析】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一般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⑴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

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区;

②林业——山地、丘陵区;

③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

⑵根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布局

①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

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

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

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

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花卉、蔬菜、园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2)乳畜、禽蛋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

3.按区域尺度大小的布局原则

(1)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在进行大范围地区区位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①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②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的布局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布局时,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区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类型不同,其产值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园艺业、花卉种植、蔬菜生产之类的农业的产值要高于种植水稻、小麦、棉花之类的农业的产值,所以离城近的地域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所需土地面积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占地多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远的地域,占地少的农业类型宜布局在离城较近的地域。

④生产需水量多少:有些农业离不开水,如水产养殖;有些需水量很大,如花卉等,这类农业宜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的生产(如鲜花、鲜奶等),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便捷的地方。

【典型例题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⑴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⑵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答案】: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⑵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

第(1)题,图中陕西高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陡坡开垦带来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不良后果导致的土地退化、肥力下降以及生态恶化现象;另外这里生产力低,种植单一农作物也导致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的产生。

第(2)题,农业生产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效益要兼顾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考点透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农田和牧场面积不断扩展,目前,两者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地球表面很大区域的自然景观已经由农业景观所取代,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

对原始社会的采集和狩猎来讲,森林和草原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但对农业而言,森林和草原却是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拓展农田,就要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度砍伐、垦殖、放牧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还可以引起全球变暖。

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难以预想的变化

灌溉技术的使用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

[考点规律揭秘]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策、交通、劳动力、市场等。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自然条件往往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主要分析光、热、水三要素。阴雨天气多,光照弱(如四川盆地);地势高(如青藏高原)、纬度高(如我国东北、俄罗斯等)热量条件差;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因素(如:我国西北、墨累达令盆地、印度河流域等);河谷、山区地形成为制约因素。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山区,交通、市场等也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低洼地形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农业(农作物)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体例】[2015·北京卷,40⑵]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析】①从图中乙地位置分析。甲地位于埃及北部,其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中海沿岸和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热资源丰富,且日较差大;从水源角度分析,临近河流;地形为平原,土壤肥沃。

②乙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所以农业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小麦等,所以从气候分析,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绿洲位于冲积扇上,土壤肥沃。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浙江文综卷,7、8,8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海南卷,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2014·江苏地理,19、20,6分)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7~8题。

7.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双选) (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 D.沿海地区

8.“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双选) (  )

A.山地易排水   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   D.山地云雾多

(2014·海南地理看,6~8,9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10.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11.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12.(2014·安徽文综,34(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2013全国课标Ⅱ卷,3~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15题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2013全国课标Ⅱ卷,4,4分)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3·天津文综,12(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你是依据图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2015·山西大附中期中】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

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   B.水源丰富   C.离市场近   D.上市较迟

【2015·长沙长郡中学月考】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下图)”,回答3~4题。

3.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B.c光照充足、水源较丰富

C.c气候湿润、温差较大       D.g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4.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a主产区一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

B.c主产区一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g主产区一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D.h主产区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

【2015·山西师大附中期中】1楼养鱼,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5~6题。

5.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6.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正定中学第六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A.自然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 水热条件优越

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9.【2015·深圳市第一次调研】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2015·唐山一中期中】图1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1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11.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

12.【2015·郑州市一模】读我国甘蔗主要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甘蔗产区的优势气候条件。

(2)评价滇西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

13.【2015·山西大附中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推广。201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突破1000万吨,创造了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下图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扶持,甘肃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马铃薯两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围绕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蚕豆、烤烟、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小产业集群也逐步成形,许多特色农产品成为满足全国需求的主要供应源,且大量出口海外。

材料三下图有黄河局部河段示意图

⑴分析“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点。

⑵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⑶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黄河兰州段的水文特征。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  2.D   3.A

4.B  5.B

【解析】第4题,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因湿地一般出现在地势低洼处,故甲地可能是海拔较低;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优于开发较晚的乙地;丁地始终以林地为主,说明丁地地势较高,开发条件较差。第5题,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正确;增加耕地面积可能会引起环境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②不可取;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可以;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误。

6.【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而人口持续增加(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7.BC   8.AD

【解析】第7题,由图1可知,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 000mm的地区,对照图2可得出,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第8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地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盛产好茶。

9.A  10.D   11.B

【解析】第9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因而导致该地种植生长期较短、对热量条件要求较低的早熟棉花品种。第10题,彩色棉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染色,有利于人体健康;有机棉的生产过程天然、无污染,产品对人体无害;因而两类棉花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第11题,机械化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2.【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分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其优势。自然方面联系到上一题甘肃省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特点和材料文字中药材生长条件的灵活性,可以得出甘肃省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中药材的多样化种植。社会经济方面,对应农业区位分析模板: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和历史经验等,逐一分析,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13.A  14.D 15.A

16【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温度、降水、坡度等对茶树生长影响较大,结合甲、乙两地区的位置及等高线形状可知乙地更适宜茶树生长。

【答案】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创新预测试题]

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信息“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结合图乙温度变化可知,该农作物在7—8月份为生长前期,在8—9月份为生长后期,C正确。

第2题,与甲地相比,乙地冬季最低气温低,可以杀死病虫虫卵,所以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病虫害少,A正确。

3.D  4.B

【解析】第3题,a地为西北地区,劳动力不丰富,A错误;c地为内蒙古、宁夏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不足,B错误;c地气候不湿润,C错误;g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雨热同期,D正确。

第4题,a主产区水源较少,所以不应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A错误;c主产区应保护耕地,所以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B正确;g主产区是亚热带,所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说法错误,C错误;h主产区平原较小,不利于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D错误。

5.C  6.D

【解析】第5题,根据题目垂直农业定义可知,垂直农业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而自循环体系的保障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C正确。

第6题,垂直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产量有限,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①错;垂直农业生产与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关系不大,②错;垂直农业生产主要在室内,所以可以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③正确;垂直农业生产主要在居民区楼房,所以可以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④正确。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7.D  8.A

9.B

【解析】第9题,双季稻种植分布在我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的地区,所以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错误;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云贵高原影响,海拔较高,热量较低,B正确;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而不是光照充足,C错误;双季稻生产区域受寒潮影响较小,D错误。

10.A  11.B

【解析】第10题,如图,该地地势低洼,该农业生产模式采取台田-池塘模式,是因地制宜的措施,淋洗盐水,减轻了盐碱,所以A正确;而区域整体海拔没有变化;农民劳作负担没有减轻;农药污染没有体现。第11题,该地种植小麦玉米,所以是北方地区,排除C、D;又因为种植棉花,三江平原不种植棉花,所以是华北,所以B正确。

12.【解析】⑴甲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高大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适宜种植甘蔗。

⑵评价类试题主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来分析,然后结合农业区位分析方法,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即可。

⑶制糖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所以南方地区应该布局在甘蔗产区附近,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同时甘蔗易腐败变质,不宜长途运输,但产品糖易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故而南方制糖厂的布局特点为布局在甘蔗生产地附近。

【答案】⑴盆地地形,北部的高大山脉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

⑵优势:该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丰富,属甘蔗高糖区。

不足: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增加了合理布局难度;该区以山地蔗田为主,灌溉成本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地形崎岖,交通条件不便,运输成本高。

13.【解析】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点主要从光、热、水、土、肥等方面来分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保温即提高温度满足作物所需热量,同时可以防止低温冻害;保湿即防止土壤水过度蒸发;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地膜上面有一些孔和“雨水流向”雨水明显流入孔中,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雨水在地膜上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垄沟中播种,垄可以阻挡冷风,减少损失。

⑵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包括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机械等。甘肃省处于我国的西北部,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根据材料分析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政策法规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答案】⑴①全膜双垄沟播能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②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③全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④能有效减轻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生态环境。⑤垄沟种植,有利防寒。

⑵①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②甘肃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③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④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法规优势明显。⑤未来几年内农产品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广阔。

⑶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同时高山冰川融水量增多,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相关文章

  •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 综合专题复习⑵ 地理计算方法与技巧 姜张木/浙江省上虞中学 312300 一.考核方向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用地理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查看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河流水文特征和气候
  • 微专题13:河流水文特征和气候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2] 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查看


  • 2016-2017学年年春季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2017年春季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高考地理科复习备考效益,提高地理科成绩,根据近年高考现状,我们在调研.比较.分析.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2017年高三地理科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地理科课堂 ...查看


  •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备考策略 一.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1.考纲变化介绍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地理方面变化不是很大,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quo ...查看


  •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十 农业
  • 专题十   农业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典例体验 [例1] (201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 ...查看


  • 2015年宁夏高考地理大纲
  • 2015年宁夏高考地理大纲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查看


  • 2014年天津高考大纲-地理word版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科目,各个考试科目分别命制试题.文科综合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的限定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三个科目试题的分 ...查看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6备考的建议
  •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卷)分析 及2016年高考备考的建议 贠世世 贾彦伟 孙淑萍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 ...查看


  • 2013年高考后反思
  • 2013年高考后试题分析和反思 --宋宝军 这几天认真研读了新课标地理卷,试题延续了前几年命题思路的同时,在考察内容和考查方式上更加突出了新课程理念,试题考核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知识板块,涉及到人口.农业.等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