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说出来。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小令,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令的意思。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懂词意。

(一)揭题,初读小令,读准字音。

1.读题解题: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吗?

2.自由朗读《十六字令三首》,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4.强调本课三个生字“澜”“酣”“堕”和两个容易读错的字“锷”“拄”,齐读这几个字及所在的句子。

(二)再读,发现格律,读出韵味。

1.字音读准了,怎样能够读得更有味道呢?请大家把这三首小令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个字,你还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根据学生发现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节奏;押韵的字读得饱满一些;“山”字读出题目的感觉。

2.生练读。师指读、评价,引导学生齐读。

3.默读,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1)三首小令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读得多了,能好懂一些。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三首小令,结合书后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首小令的大概意思。

(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二、想象画面,深入品读,见山见人。

(一)感受山的形象。

1.读成一个词。

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意思把每首小令的16个字分别读成1个词呀?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16个字读成1个词。

板书:峻峭 巍峨 雄险 立地 顶天

2.读成一幅画。

都说“诗中有画”,毛泽东这三首小令画面感特别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从小令中读出的词,再仔细读一读这三首

小令,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第一首小令。

生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提示:说一说是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给你这种印象,启发你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引导生抓“离天三尺三”中“三尺三”这一数字及夸张的修辞方法,体会山的高大、巍峨、峻峭;联系民谣体会山高到了难以翻越的程度。(板书:翻越难)

师引导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2首小令。

生描绘画面后,有感情地读第二首小令。

引导生关注“海”“江”“澜”,提问:写山的小令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带“氵”的字?引导生体会毛泽东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写出了山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联系上文“快马加鞭未下鞍”,体会静态的山在马背诗人毛泽东眼中动了起来,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仿佛“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地读。

(3)第三首小令。

生描绘想象到的画面,师请生想象着画面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

(三)读出一首小令。

我们不仅把三首小令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词,而且把它们读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撷取了几个词,再稍加整理,(把板书梳理成十六字令),看,我们又读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毛泽东的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他笔下的山的特点。

2.感受人的形象。

这三首十六字令,毛泽东仅仅是在写山吗?山的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呢?(板书:人)

你从哪儿读出了人,这人都藏在哪些字后面?请大家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做一下简单的批注。

汇报交流:

(1)第一首小令。

抓“快马加鞭未下鞍”中的“未”,与民谣对比,体会红军的勇往直前。(板书:一往无前 英勇 壮志坚)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二首小令。

抓“万马战犹酣”的“酣”,体会红军征战的酣畅。 ①师板书并讲解“酣”的字理,引导生回到小令里体会“酣”,透过“酣”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课件出示红军胜仗连连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资料,谈对“万马战犹酣”的“酣”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带着这种

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令。

③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地读。

④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再读第二首小令。

(3)第三首小令。

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板书:砥柱 擎天)

师梳理板书,形成又一首十六字令,生齐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的形象。

小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藏独的人祸,四川地震的天灾,中国都不怕,都能挺过去,因为砥柱可擎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胸怀,这样一种壮志,这样一种精神!

三、背诵积累三首十六字令。

小组内练习,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令。

③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地读。

④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再读第二首小令。

(3)第三首小令。

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板书:砥柱 擎天)

师梳理板书,形成又一首十六字令,生齐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的形象。

小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藏独的人祸,四川地震的天灾,中国都不怕,都能挺过去,因为砥柱可擎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胸怀,这样一种壮志,这样一种精神!

三、背诵积累三首十六字令。

小组内练习,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板 书 设 计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 人 峻峭 巍峨 翻越难 真雄险 立地又顶天

一往无前壮志坚真英勇 砥柱可擎天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说出来。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小令,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令的意思。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读懂词意。

(一)揭题,初读小令,读准字音。

1.读题解题:知道什么是“十六字令”吗?

2.自由朗读《十六字令三首》,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其他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4.强调本课三个生字“澜”“酣”“堕”和两个容易读错的字“锷”“拄”,齐读这几个字及所在的句子。

(二)再读,发现格律,读出韵味。

1.字音读准了,怎样能够读得更有味道呢?请大家把这三首小令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个字,你还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根据学生发现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节奏;押韵的字读得饱满一些;“山”字读出题目的感觉。

2.生练读。师指读、评价,引导学生齐读。

3.默读,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1)三首小令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读得多了,能好懂一些。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三首小令,结合书后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首小令的大概意思。

(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二、想象画面,深入品读,见山见人。

(一)感受山的形象。

1.读成一个词。

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意思把每首小令的16个字分别读成1个词呀?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16个字读成1个词。

板书:峻峭 巍峨 雄险 立地 顶天

2.读成一幅画。

都说“诗中有画”,毛泽东这三首小令画面感特别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从小令中读出的词,再仔细读一读这三首

小令,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第一首小令。

生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提示:说一说是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给你这种印象,启发你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引导生抓“离天三尺三”中“三尺三”这一数字及夸张的修辞方法,体会山的高大、巍峨、峻峭;联系民谣体会山高到了难以翻越的程度。(板书:翻越难)

师引导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2首小令。

生描绘画面后,有感情地读第二首小令。

引导生关注“海”“江”“澜”,提问:写山的小令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带“氵”的字?引导生体会毛泽东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写出了山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联系上文“快马加鞭未下鞍”,体会静态的山在马背诗人毛泽东眼中动了起来,层峦起伏的千山万岭仿佛“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地读。

(3)第三首小令。

生描绘想象到的画面,师请生想象着画面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

(三)读出一首小令。

我们不仅把三首小令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词,而且把它们读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撷取了几个词,再稍加整理,(把板书梳理成十六字令),看,我们又读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毛泽东的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他笔下的山的特点。

2.感受人的形象。

这三首十六字令,毛泽东仅仅是在写山吗?山的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呢?(板书:人)

你从哪儿读出了人,这人都藏在哪些字后面?请大家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做一下简单的批注。

汇报交流:

(1)第一首小令。

抓“快马加鞭未下鞍”中的“未”,与民谣对比,体会红军的勇往直前。(板书:一往无前 英勇 壮志坚)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二首小令。

抓“万马战犹酣”的“酣”,体会红军征战的酣畅。 ①师板书并讲解“酣”的字理,引导生回到小令里体会“酣”,透过“酣”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课件出示红军胜仗连连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资料,谈对“万马战犹酣”的“酣”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带着这种

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令。

③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地读。

④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再读第二首小令。

(3)第三首小令。

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板书:砥柱 擎天)

师梳理板书,形成又一首十六字令,生齐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的形象。

小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藏独的人祸,四川地震的天灾,中国都不怕,都能挺过去,因为砥柱可擎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胸怀,这样一种壮志,这样一种精神!

三、背诵积累三首十六字令。

小组内练习,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令。

③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地读。

④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再读第二首小令。

(3)第三首小令。

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板书:砥柱 擎天)

师梳理板书,形成又一首十六字令,生齐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三首十六字令,用心去感受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的形象。

小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藏独的人祸,四川地震的天灾,中国都不怕,都能挺过去,因为砥柱可擎天。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胸怀,这样一种壮志,这样一种精神!

三、背诵积累三首十六字令。

小组内练习,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板 书 设 计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 人 峻峭 巍峨 翻越难 真雄险 立地又顶天

一往无前壮志坚真英勇 砥柱可擎天


相关文章

  • 五年级[苹果丰收]主教案
  • 教案首页 课 题 苹果丰收 课型 音乐 教学 总 1 课时 授课 10.12 课时 第 1 课时 时间 教 材 分 析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 4/4 拍,宫调式, 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声母绕口令
  •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 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 ...查看


  • 中职心理健康教案第三十六课
  • 第36课 创新,创业的动力 [课题]创新,创业的动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所包含的内容,在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的过程中,明确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内容,在创业演练 ...查看


  • 举杯祝福教案设计
  • 举杯祝福教案设计 教师:上课之前,考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学生;56个 教师:对 五十六个,我们平凉主要有几个民族呢 学生;两个 一个是回族 一个是汉族 教师;很好,回族的举一下手 我看看 学生举手 教师:哇 这么多回族,我们五十 ...查看


  • 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建立 教案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 通过对耶律阿保机的讲述,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 ...查看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 土口子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为促进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 行政部门和教学 ...查看


  • 第三册观察物体教案
  •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8-69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 ...查看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 ...查看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好大一个家2教案 鄂教版
  •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在民族大家庭里 第四课 好大一个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好大一个家>. 学情分析 一般的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