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后庆:如何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社会的能力?

前言

“未来5—10年将有大量工作岗位消失,那时人们怎么就业?技术发展使得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富余时间增多了,此时该如何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上海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提出教育的“时代之问”。

以下内容节选自尹后庆先生的发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前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中国家长的焦虑

现在的家长有太多焦虑,有初二的学生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家庭要崩溃了,要维持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孩子。“老师天天盯着孩子上课、做作业,孩子受不了,孩子受不了了老师就找家长,今天作业没交,老师一个微信就发给我们家长了。” 有的孩子家长跟我讲:“我的孩子已经不是上课睡觉的问题了,是考试都睡觉了。”

一面对着不断催促的老师、一面对着经受不住太多的孩子,家长有很多无助和焦虑。我想可能有些老师教学教得不错,但是他不理解孩子,因此对家长施加了很多压力。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彼此意见不一致、理解不一致,所以家庭就吵起来了。

他们问我:

我的孩子从预备班到初二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我们想让他在初三时到国外去上学行不行?有没有可能在国外上学就能够摆脱这种控制?

我说:

关键问题不在于初三在哪上,关键问题是你们对孩子指望程度。因为孩子现在就读的学校,不是在小学升初中时因为孩子优秀而进去的,所读的学校是以学生的分数为第一位的,这是目前中国教育的弊端,考试遮蔽了教育理念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使得分数、知识点被碎片化,考试成绩是知识的唯一。

培养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都在关注技术发展大背景中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总在不断变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若掌握和应用技术的人不讲道德,我们的社会会怎么样?再如,技术高度发展会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在技术发展的汪洋大海里可能成为一叶扁舟。

因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文制度的发展,未来5—10年中将有大量的岗位消失,消失以后人们怎么就业?技术的发展使得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人们富余的时间增多了,但此时该如何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面向未来,人们之间怎么合作?

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关注技术发展背景下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思考面向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即人所需具备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让教育尽可能地促成人的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其他国家学生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并不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离开中国的教育体制就能够获得核心素养,这不一定,因为即便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面我们也能追求核心素养。

上面的家庭困境,其实是因为家长的教育选择造成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国际高中学校的时候,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原则进行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我希望在择校的时候,家长能够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一所能够让孩子的核心素养更好发展的学校,让孩子成长。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目前,所有的学科都在探索教学内容。比如语文,为什么学习语文?学习以后培养了学生哪些必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思考的。当下,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依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以及过度关注固定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我们要把这种“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因为在技术如此快速发展的当今,把学科知识装在孩子脑袋里面,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吗?

那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第一,问题化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在问题解决中发生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如此学习不断发生。这个学习既是个人向外面世界学习,同时也是个人在与外界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过程。

“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现在上课为什么要给学生灌输概念呢?是因为现实中有一个问题,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概念。“问题化学习”主张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灌输概念。

“问题化学习”的价值在于把真实的问题变成预练,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当整个结构形成的时候,孩子的认知建构的方式会进行重组,那么学生会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联系。

第二,情景化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中,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现在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学过某个知识,却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原因就是学校教学缺乏情景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唯一途径,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第三,单元设置。在学校里,一堂课的知识点是不是讲得清楚、是不是落实的?这个通常是落实的,问题在于今天的课与明天、后天的课能不能连接?孩子的生活知识有没有提升?这个往往是没有达到的,所以要进行单元设置。单元设置既要强调学科知识单元,也要强调生活单元,生活单元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校关注得不够,家庭要做一点帮助,让孩子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此外,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开展大量的学科活动。什么是学科活动呢?比如,政治学科要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辩论等活动。最后,落实核心素养,要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的是探究学习。这些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家长的阻力,他们反映老师不好好上课,组织孩子到外面看昆虫,将来高考并没有用。

如果家长能跳出着眼于当下知识掌握的观念,转向面向未来的素养培养的观念,支持学校开展的各种学科活动和跨学科课程,就能够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环境,致力于共同提升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本文根据尹后庆先生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的演讲整理编辑,授权新航道家庭教育(nc-jtjy)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授权。

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上,30余位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日内瓦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东西方一流教育研究者,和北京四中、上海上师初级中学等名校校长,以及杰出国际人才,就“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家庭教育的作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切实围绕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家庭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深入探讨在国际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可以如何作为。

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报》、《留学》杂志、《青年文摘》、《现代教育报》、BTV《北京客》等媒体发布了对本次论坛的报道。

尹后庆先生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发表演讲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嘉宾风采

前言

“未来5—10年将有大量工作岗位消失,那时人们怎么就业?技术发展使得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富余时间增多了,此时该如何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上海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提出教育的“时代之问”。

以下内容节选自尹后庆先生的发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前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中国家长的焦虑

现在的家长有太多焦虑,有初二的学生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家庭要崩溃了,要维持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孩子。“老师天天盯着孩子上课、做作业,孩子受不了,孩子受不了了老师就找家长,今天作业没交,老师一个微信就发给我们家长了。” 有的孩子家长跟我讲:“我的孩子已经不是上课睡觉的问题了,是考试都睡觉了。”

一面对着不断催促的老师、一面对着经受不住太多的孩子,家长有很多无助和焦虑。我想可能有些老师教学教得不错,但是他不理解孩子,因此对家长施加了很多压力。父母为了教育孩子,彼此意见不一致、理解不一致,所以家庭就吵起来了。

他们问我:

我的孩子从预备班到初二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我们想让他在初三时到国外去上学行不行?有没有可能在国外上学就能够摆脱这种控制?

我说:

关键问题不在于初三在哪上,关键问题是你们对孩子指望程度。因为孩子现在就读的学校,不是在小学升初中时因为孩子优秀而进去的,所读的学校是以学生的分数为第一位的,这是目前中国教育的弊端,考试遮蔽了教育理念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使得分数、知识点被碎片化,考试成绩是知识的唯一。

培养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都在关注技术发展大背景中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总在不断变化,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若掌握和应用技术的人不讲道德,我们的社会会怎么样?再如,技术高度发展会影响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在技术发展的汪洋大海里可能成为一叶扁舟。

因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文制度的发展,未来5—10年中将有大量的岗位消失,消失以后人们怎么就业?技术的发展使得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人们富余的时间增多了,但此时该如何追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面向未来,人们之间怎么合作?

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关注技术发展背景下人的观念和精神发展,思考面向未来社会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即人所需具备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让教育尽可能地促成人的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其他国家学生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并不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离开中国的教育体制就能够获得核心素养,这不一定,因为即便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面我们也能追求核心素养。

上面的家庭困境,其实是因为家长的教育选择造成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国际高中学校的时候,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原则进行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我希望在择校的时候,家长能够理性地为孩子选择一所能够让孩子的核心素养更好发展的学校,让孩子成长。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目前,所有的学科都在探索教学内容。比如语文,为什么学习语文?学习以后培养了学生哪些必备的品格及关键能力?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思考的。当下,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依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以及过度关注固定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我们要把这种“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因为在技术如此快速发展的当今,把学科知识装在孩子脑袋里面,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吗?

那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第一,问题化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在问题解决中发生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发现问题,如此学习不断发生。这个学习既是个人向外面世界学习,同时也是个人在与外界联系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过程。

“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现在上课为什么要给学生灌输概念呢?是因为现实中有一个问题,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概念。“问题化学习”主张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灌输概念。

“问题化学习”的价值在于把真实的问题变成预练,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当整个结构形成的时候,孩子的认知建构的方式会进行重组,那么学生会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联系。

第二,情景化教学。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中,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现在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学过某个知识,却不能用来解决问题,原因就是学校教学缺乏情景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唯一途径,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

第三,单元设置。在学校里,一堂课的知识点是不是讲得清楚、是不是落实的?这个通常是落实的,问题在于今天的课与明天、后天的课能不能连接?孩子的生活知识有没有提升?这个往往是没有达到的,所以要进行单元设置。单元设置既要强调学科知识单元,也要强调生活单元,生活单元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学校关注得不够,家庭要做一点帮助,让孩子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此外,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开展大量的学科活动。什么是学科活动呢?比如,政治学科要开展社会调查、问题辩论等活动。最后,落实核心素养,要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的是探究学习。这些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家长的阻力,他们反映老师不好好上课,组织孩子到外面看昆虫,将来高考并没有用。

如果家长能跳出着眼于当下知识掌握的观念,转向面向未来的素养培养的观念,支持学校开展的各种学科活动和跨学科课程,就能够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环境,致力于共同提升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本文根据尹后庆先生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的演讲整理编辑,授权新航道家庭教育(nc-jtjy)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授权。

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上,30余位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日内瓦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东西方一流教育研究者,和北京四中、上海上师初级中学等名校校长,以及杰出国际人才,就“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家庭教育的作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切实围绕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家庭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深入探讨在国际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可以如何作为。

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报》、《留学》杂志、《青年文摘》、《现代教育报》、BTV《北京客》等媒体发布了对本次论坛的报道。

尹后庆先生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发表演讲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嘉宾风采


相关文章

  • 家长要树立面向未来的教育观
  • 作者: 家庭教育 1997年02期 教育要面向未来,婴幼儿教育更需树立面向未来的思想.今天的婴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素质. 当前,在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有两种现象是不利于培 ...查看


  • 一年级下其他国家儿童节
  • 日本"儿童日"是传统节日 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日语:端午节句),并且只是 ...查看


  • 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 期
  • 魏 忠 何立友 [摘 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 ...查看


  • 现代教育思想五套试题
  • <现代教育思想>试卷五套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教专业现代教育思想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尊重学生 主体 的地位,重视学生 自我 ...查看


  • 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 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敖荣灿 (200713113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 都匀 邮编:558000) 摘要: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 ...查看


  • 幼儿同龄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
  •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未来社会亦是如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较大的社会里,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创新,但前提是要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往,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相信这一点势必会引起教育工作 ...查看


  • 怎样重视教育工作
  • 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3日) 温家宝 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把发展教育 ...查看


  • 透视家庭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基本所有的单元主题都是和孩子的个人教养.诚信品质以及社会公德有关系.由此,从思品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孩子的养成教育为桥梁,笔者对当前家庭教育的价值和现状做了思考和考察,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从教材透 ...查看


  • 面向每一个,为了每一个
  •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学校相比,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对于这些智障的.盲聋哑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