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识极其矛盾--马原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 园艺林学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题目: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2012年5月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摘要: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成熟的部分,即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矛盾冲突.在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矛盾及其分化的积极方面将成为他们自我进取的动力,而消极方面将成为青年自暴自弃的起点。引导和干预大学生自我认知也是大学心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关键字:大学生 自我认知 心理思想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当代心理学一般认为自我认知的形成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是能够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区别开来(一岁左右有所表现);二是认知到“我”,用“我”这个代词(三岁左右);三是认知到自己的行为,能对行为的外部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小学儿童);四是认知到自己的内心品质,能对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政治品质作出评价。第四阶段是自我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只有到青少年时期才能达到。大学生阶段作为一个特定时期,是青年自我认知矛盾时期,产生自我分化,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矛盾,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表现为时间的混乱等。自我认知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 自我认知及其发展动因:

自我认知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在人格发展中起着调节作用,也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对青年的自我认知及其发展的研究,应该考虑青年所置身于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青年期自我认知的特色,正表现为内在的自我认知在这一影响下的成立、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自我认知是认知的一种,它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形式。大学生不仅急切地要求了解自己,强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品质的发展,同时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认知的迅速发展是青年心理的又一特点。自我认知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这是自我认知的主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它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即需要动机、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系统,即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因,是自我认知产生的源泉。理想是人的思想活动的追求目标,是自我认知健康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系统,主要有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能力、理智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等。这三个系统以及各个要素之间是纵横交错、相互作用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心理学揭示出:人的心理是在先天素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历史的演进、物质文化的变迁而不断产生着由数到质的变化,而自我认知的每一次变化都显示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从其变化的层次来看,首先,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社会评价系统的变化;其次,由此诱导自我认知系统中导向系统,即需要动机、追求方向的变化;最后影响到自我认知系统的主要机制,即自我调节系统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监督等因素的变化。

二、自我认知在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希腊德而菲神庙的阿波罗神殿前的柱子上刻了一句震撼人类灵魂的名言:“人啊,认识

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任何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当时人们对“人”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想探明自身到底是什么。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缺乏自我认知的现象。作为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很多高校学生处于目标模糊、迷茫失落的状态,在学习、生活上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一切,最终源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也有自我难以克服的缺点。个体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因此,认识自我是大学生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只有真正深入地r解了自我,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进而在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中取得成功。在校大学生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自我,挖掘长处,找出不足,就可以更加理智、更加科学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认识自己也是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求职择业的关键一环。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主观评价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就会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认识自我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矛盾冲突

个体的自我认知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我的主观努力形成的。自我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双向互动的过程,自我发展水平是个体主客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认知还在不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引起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冲突:

(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和青年后期的交叉时期。青年期是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高速成长、发展的时期,注意力开始由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随着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接收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交往接触面的扩大、思维认识能力的发展,其自我认知也迅速增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主认知。但由于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理性思考,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对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还缺乏稳定的标准。因此,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和思想观念的纷纭复杂甚至相互冲突现象,他们处于难于选择取舍的困惑境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挫折,他们感到困惑、茫然,常常会产生一种失落的自我体验和内心感受。这就使“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又得不到及时调适的话,则会导致自我认知的分裂,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独立认知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上大学后,大学生的独立认知迅速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主要表现为不依赖他人而独立行动的意向;在主客观关系中,表现为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富有创造认知;在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中,又总是把目标指向未来,按照未来生活和社会需要去塑造自己的独立自主精神。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全社会自由、自主、自信、平等的观念不断增强,这本来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一部分大学生不讲原则、不信权威、不择手段的追求自我发展,

助长了某些人的极端自由主义、超常的分散主义,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三)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盼望能有人与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而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学生备受“孤独”的煎熬。

(四)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然而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逐步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一种冲突状态。

四、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的方法及建议

(一)反身内省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不忘自我反省,随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内在思维,这是一种个体直接认识自己的方法。我们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对象,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通过内省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智力、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和身体条件等特点。内省也是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真正地了解自己,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

有比较才有鉴别。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应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古语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当然,别人的态度不一定能全面评价一个人,但大多数人的态度总是说明某些问题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注意与共同竞争者相比较,就很难判断出自己的成功概率。

(三)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

可向就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咨询,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长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的人把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更客观。

(四)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自我剖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家把对个人的了解比成一个橱窗。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橱窗放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加以分析。横轴的正向表示别人知道,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纵轴的正向表示自己知道,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样得来的自我分析情况如下: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称为“公开我”,属于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的部分。对初次交往的朋友而言,这个区域就可能很小;对于自己的父母,这个区域就可能变得很大。这个区域的大小视对方对你了解的多寡而异。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称为“隐私我”,属于个人内在的私有秘密部分。我们对自己的秘密、弱点都不愿让别人知道,因为

暴露这个部分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或鄙视,唯有当我们很信任对方不会出卖、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开放自己的隐私区。所以,这个区域的大小视个人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而定,面对愈能信任的人,我们的隐藏区就愈小。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称为“潜在我”,是有待开发的部分。这个区域有多大是个未知数,经过自己的省思和特殊的际遇,我们可能会有所顿悟,发现自己的潜能或潜藏的一些特质,有些部分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测验工具来开发。有些部分可能是永远都不会察觉的。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称为“脊背我”,也就是所谓的个人盲点,通常是自己不自觉的瑕疵或怪癖、习惯等缺点。有自知之明、常常自我反省的人,这个区域比较小。虚心接受师长与亲友指点是缩小盲目区的有效途径。在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重点是了解“潜在我”和“脊背我”这两部分。“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许多研究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一个人如果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能轻易地学会40多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099控制论的奠基人N.维纳指出:“可以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 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五。”由此可见,认识与了解“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脊背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如果你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脊背我”。当然,这需要开阔的胸怀、正确的态度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否则,就很难听到别人的真实评价。

(五)自我测试法

自我测试法是通过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一种比较简洁、经济的自我分析法。测试题目由心理学家们经过精心研究设定,只要如实回答,就能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在自测回答问题时,切忌寻找标准答案,而应该是自己怎么想、怎么认识就怎么回答,这样的测试才有实际意义。自我测试的内容和量表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如性格测试、情绪测试、智力测试、技能测试、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观察力测试、应变能力测试、想象力测试、管理能力测试、人际关系测试、行动能力测试等。

五、大学生自我认知矛盾冲突的解决与调试

自我认知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自我认知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健康成长,应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调整自我拒绝、自我否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等自我认知发展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自我体验更加积极、自我控制更加有力。

(一)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认知的基础,有利于调试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

(1)从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要引导入学生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和评价自我。个人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品德以及个性特征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实现的。一般来说,与周围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而不是盲目的参照系,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

与他人比较而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3)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唐太宗有旬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们总是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在认识和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许多大学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因别人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4)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和评价自我。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示着自身的价值。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大学生应打破自我心理闭锁,增加生活阅历,在积极参加实践与交往中使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得以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全面而恰当地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

(二)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坦然地接受自己,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从自己成长的全过程来客观认识自己,每个大学生在学业、能力和素质都会长于此而短于彼,巧于此而拙于彼。只有与社会相容,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不知己长而自卑,不知己短而自负,都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不夸大也不掩饰。推己及人,在与周围各种各样人的接触中,不随意评价别人的长短,而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做出客观的分析;

(3)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其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随的,成功和失败作为人的不同情绪体验,它们都决定于自己的期望水平,所以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期望值。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效应有一对公式:期望值>实际值一失望;期望值

(三)科学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为了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大学阶段不仅是人才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塑造自我,为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行为,个体的行为有无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较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因为正确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强化人的行为,并促使其指向预定的方向。

(2)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自我控制的动力来源,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看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对个体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地显示了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比如,在学习紧张的时候,看一场精彩的球赛可能比枯燥的学习更有吸引力,因为他能使人度过一个更愉快的夜晚。类似的种种诱惑,每天都可能存在,如果不能抵御,作为学生,最终可能在考场上难以过关,在就业竞争中要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能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就会有控制自己的动力,得以战胜表面的、暂时的利益诱惑。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抵制诱惑,主宰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有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保证理智地约束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为。

(3)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Personaity),也称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它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因而,人格不仅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包括反应的方向、形式和程度等,因而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果、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而也将影响一个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医学研究认为,许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健康的自我认知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郭韶敏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解决》边婷婷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4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调试 》 茹阳,李凤芹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5期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特点 》张秀梅,刘兴顺,魏建培,ZHANG Xiu-mei,LIU Xing-shun,WEI Jian-pei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4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 园艺林学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题目: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2012年5月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其矛盾

摘要: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成熟的部分,即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矛盾冲突.在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矛盾及其分化的积极方面将成为他们自我进取的动力,而消极方面将成为青年自暴自弃的起点。引导和干预大学生自我认知也是大学心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关键字:大学生 自我认知 心理思想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当代心理学一般认为自我认知的形成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是能够把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区别开来(一岁左右有所表现);二是认知到“我”,用“我”这个代词(三岁左右);三是认知到自己的行为,能对行为的外部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小学儿童);四是认知到自己的内心品质,能对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政治品质作出评价。第四阶段是自我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只有到青少年时期才能达到。大学生阶段作为一个特定时期,是青年自我认知矛盾时期,产生自我分化,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矛盾,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表现为时间的混乱等。自我认知是否正确、完善、统一,紧密关联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建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和未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 自我认知及其发展动因:

自我认知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在人格发展中起着调节作用,也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对青年的自我认知及其发展的研究,应该考虑青年所置身于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青年期自我认知的特色,正表现为内在的自我认知在这一影响下的成立、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自我认知是认知的一种,它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形式。大学生不仅急切地要求了解自己,强烈地关心着自己个性品质的发展,同时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认知的迅速发展是青年心理的又一特点。自我认知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这是自我认知的主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它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即需要动机、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系统,即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因,是自我认知产生的源泉。理想是人的思想活动的追求目标,是自我认知健康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系统,主要有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能力、理智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等。这三个系统以及各个要素之间是纵横交错、相互作用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心理学揭示出:人的心理是在先天素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与社会历史的演进、物质文化的变迁而不断产生着由数到质的变化,而自我认知的每一次变化都显示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从其变化的层次来看,首先,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社会评价系统的变化;其次,由此诱导自我认知系统中导向系统,即需要动机、追求方向的变化;最后影响到自我认知系统的主要机制,即自我调节系统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监督等因素的变化。

二、自我认知在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希腊德而菲神庙的阿波罗神殿前的柱子上刻了一句震撼人类灵魂的名言:“人啊,认识

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任何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当时人们对“人”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想探明自身到底是什么。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缺乏自我认知的现象。作为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很多高校学生处于目标模糊、迷茫失落的状态,在学习、生活上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一切,最终源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也有自我难以克服的缺点。个体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因此,认识自我是大学生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只有真正深入地r解了自我,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进而在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中取得成功。在校大学生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自我,挖掘长处,找出不足,就可以更加理智、更加科学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认识自己也是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求职择业的关键一环。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主观评价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就会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认识自我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矛盾冲突

个体的自我认知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下,通过自我的主观努力形成的。自我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双向互动的过程,自我发展水平是个体主客观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成熟、又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自我认知还在不断发展中,传统观念作用下的大学生,在当前多元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自省,容易出现各种偏差,引起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冲突:

(一)“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和青年后期的交叉时期。青年期是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高速成长、发展的时期,注意力开始由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随着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接收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交往接触面的扩大、思维认识能力的发展,其自我认知也迅速增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主认知。但由于他们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理性思考,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参照点较少,因此对价值的判断和选择还缺乏稳定的标准。因此,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和思想观念的纷纭复杂甚至相互冲突现象,他们处于难于选择取舍的困惑境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挫折,他们感到困惑、茫然,常常会产生一种失落的自我体验和内心感受。这就使“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给大学生带来苦恼和不满的同时,也会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性。如果这种矛盾与冲突过于强烈又得不到及时调适的话,则会导致自我认知的分裂,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独立认知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上大学后,大学生的独立认知迅速发展。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主要表现为不依赖他人而独立行动的意向;在主客观关系中,表现为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富有创造认知;在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中,又总是把目标指向未来,按照未来生活和社会需要去塑造自己的独立自主精神。他们希望能在经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独立,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自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他们在心理上又依赖成人,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全社会自由、自主、自信、平等的观念不断增强,这本来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负面影响却是一部分大学生不讲原则、不信权威、不择手段的追求自我发展,

助长了某些人的极端自由主义、超常的分散主义,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这种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三)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和爱。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希望能向知心朋友倾吐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盼望能有人与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闭锁的倾向,许多人往往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而把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在公开场合很少发表个人的真实意见。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冲突,使得不少学生备受“孤独”的煎熬。

(四)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大学生刚刚考上大学时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赞誉,同辈人的羡慕,优越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都充满了自信。然而进入大学后,许多大学生发现“山外有山”,尤其是当学习、文体、社交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有些大学生就会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中,逐步产生自卑心理。在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自信心和自卑感常常处于一种冲突状态。

四、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的方法及建议

(一)反身内省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不忘自我反省,随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内在思维,这是一种个体直接认识自己的方法。我们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对象,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通过内省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智力、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和身体条件等特点。内省也是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真正地了解自己,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

有比较才有鉴别。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应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难免有偏差,因此有必要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古语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当然,别人的态度不一定能全面评价一个人,但大多数人的态度总是说明某些问题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注意与共同竞争者相比较,就很难判断出自己的成功概率。

(三)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

可向就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咨询,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长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的人把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更客观。

(四)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自我剖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家把对个人的了解比成一个橱窗。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橱窗放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加以分析。横轴的正向表示别人知道,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纵轴的正向表示自己知道,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样得来的自我分析情况如下: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称为“公开我”,属于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的部分。对初次交往的朋友而言,这个区域就可能很小;对于自己的父母,这个区域就可能变得很大。这个区域的大小视对方对你了解的多寡而异。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称为“隐私我”,属于个人内在的私有秘密部分。我们对自己的秘密、弱点都不愿让别人知道,因为

暴露这个部分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或鄙视,唯有当我们很信任对方不会出卖、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开放自己的隐私区。所以,这个区域的大小视个人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而定,面对愈能信任的人,我们的隐藏区就愈小。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称为“潜在我”,是有待开发的部分。这个区域有多大是个未知数,经过自己的省思和特殊的际遇,我们可能会有所顿悟,发现自己的潜能或潜藏的一些特质,有些部分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测验工具来开发。有些部分可能是永远都不会察觉的。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称为“脊背我”,也就是所谓的个人盲点,通常是自己不自觉的瑕疵或怪癖、习惯等缺点。有自知之明、常常自我反省的人,这个区域比较小。虚心接受师长与亲友指点是缩小盲目区的有效途径。在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重点是了解“潜在我”和“脊背我”这两部分。“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许多研究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一个人如果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能轻易地学会40多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099控制论的奠基人N.维纳指出:“可以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 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五。”由此可见,认识与了解“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脊背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如果你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脊背我”。当然,这需要开阔的胸怀、正确的态度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否则,就很难听到别人的真实评价。

(五)自我测试法

自我测试法是通过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一种比较简洁、经济的自我分析法。测试题目由心理学家们经过精心研究设定,只要如实回答,就能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有关情况。在自测回答问题时,切忌寻找标准答案,而应该是自己怎么想、怎么认识就怎么回答,这样的测试才有实际意义。自我测试的内容和量表很多,包括方方面面,如性格测试、情绪测试、智力测试、技能测试、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观察力测试、应变能力测试、想象力测试、管理能力测试、人际关系测试、行动能力测试等。

五、大学生自我认知矛盾冲突的解决与调试

自我认知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自我认知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健康成长,应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调整自我拒绝、自我否定、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等自我认知发展缺陷,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使自我评价更加客观、自我体验更加积极、自我控制更加有力。

(一)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认知的基础,有利于调试现在的我和构建未来的我。

(1)从经常的自省中认识自我。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要引导入学生学会自省,经常检查自己行为和动机正确与否、行为过程中有什么不足,有哪些收获和缺憾,从中发现长短得失,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2)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和评价自我。个人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品德以及个性特征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实现的。一般来说,与周围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与杰出人物比较,则能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与他人比较,最重要的是要选定恰当的而不是盲目的参照系,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的位置就定得越恰当。

与他人比较而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能合乎实际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

(3)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唐太宗有旬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们总是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在认识和评价他人,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许多大学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别人的评价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因别人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而飘飘然,也不为过低的评价而失去信心。

(4)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成果来认识和评价自我。活动成果的价值有时直接标示着自身的价值。理想的活动成果可以使个体进一步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开发潜能、激发自信。大学生应打破自我心理闭锁,增加生活阅历,在积极参加实践与交往中使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得以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全面而恰当地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

(二)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坦然地接受自己,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从自己成长的全过程来客观认识自己,每个大学生在学业、能力和素质都会长于此而短于彼,巧于此而拙于彼。只有与社会相容,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不知己长而自卑,不知己短而自负,都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不夸大也不掩饰。推己及人,在与周围各种各样人的接触中,不随意评价别人的长短,而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做出客观的分析;

(3)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其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随的,成功和失败作为人的不同情绪体验,它们都决定于自己的期望水平,所以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期望值。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效应有一对公式:期望值>实际值一失望;期望值

(三)科学塑造自我,积极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为了塑造自我、超越自我。大学阶段不仅是人才的准备阶段,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塑造自我,为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1)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人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的行为,个体的行为有无目的性,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有目标指向的行为较无目标指向的行为成就大得多。因为正确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强化人的行为,并促使其指向预定的方向。

(2)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自我控制的动力来源,在于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去看问题。有些诱惑之所以对个体很有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地显示了表面的、暂时的利益。比如,在学习紧张的时候,看一场精彩的球赛可能比枯燥的学习更有吸引力,因为他能使人度过一个更愉快的夜晚。类似的种种诱惑,每天都可能存在,如果不能抵御,作为学生,最终可能在考场上难以过关,在就业竞争中要处于不利地位。如果能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目标,就会有控制自己的动力,得以战胜表面的、暂时的利益诱惑。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能够抵制诱惑,主宰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有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保证理智地约束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行为。

(3)要塑造健全的人格。人格(Personaity),也称个性,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情感反应的特征”,“它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因而,人格不仅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包括反应的方向、形式和程度等,因而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果、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而也将影响一个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医学研究认为,许多心理和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健康的自我认知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郭韶敏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解决》边婷婷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4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调试 》 茹阳,李凤芹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5期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特点 》张秀梅,刘兴顺,魏建培,ZHANG Xiu-mei,LIU Xing-shun,WEI Jian-pei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4期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考试论文
  • 心理健康观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高三的时候.那时,班主任为了减小因面临高考而带来的压力,专门请了心理老师给我们讲课,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 ...查看


  •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论文摘要]: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二.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三.心理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关健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活动.特殊需求. ...查看


  • 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 机电工程学院 职业发展教育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 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途径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过控0902 指导教师: 王晓宇 2010年 12 月 19 日 大学生职业意识修养途径 摘 要:日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紧 ...查看


  • 关于在校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论文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课 程 形 势 与 政 策 课题名称 所在班级 2012级 姓 名 陈懿肃 学 号 起止时间 关于在校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论文 关于在校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论文 大学生作为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抵抗力在大学的宽 ...查看


  • 柴可夫斯基[第六_悲怆_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
  • 2010年9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Sep.2010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 谭永局,印成平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 ...查看


  • 马克思群众史观思想的形成轨迹初探
  • 2001年第6期 No.6,200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ianji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总第159期SumNo.159 马克思群众史观思想的形成轨迹初探 郝 贵 生 ...查看


  •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_中国论文网
  • 摘 要: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写出了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他在小说里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这一坚忍的奋斗者.精神家园守卫者典型人物形象.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启示我们在困境 ...查看


  • 人际关系语言学概论论文
  • 语言行为与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处理原则 摘要: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之一.言语行为在人际关系中则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好的言语行为会让你如虎添翼,反之就会陷入失败的境地.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巩固.发展.调整 ...查看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第2页-论文-考试吧
  •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研究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1-14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