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任课老师姓名:颜柏淮

专 业:行政管理

层 次:专科

科 目: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

1、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

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3、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学上的

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

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通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定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说

三、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

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

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

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

(1)需要是人的行为和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4、

(1)传授生活技能。三个方面:

A首先是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B基本生活技能是社会交往的技能

C基本技能是人们要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五、

1、

(1)个性的形成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

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

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作业2

一、

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因关系的社会群体。它仅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只为、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4、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用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接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

二、

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罗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腾尼斯

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制

10、剥削

三、

1、 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

1、

条件

(1)保持较小的规模

(2)进行直接面对面地互动

(3)保持相对持久的互动关系

功能

(1)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2)初级社会群体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3)初级社会群体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4)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2、

(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3)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知道

和调节

(5)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3、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五、

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段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的不用,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似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作业3

一、

1、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2、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任梦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是由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二、

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

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再生产

10、劳动力资源

三、

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

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概念系统

(2)规则系统

(3)组织系统

(4)设备系统

2、

(1)维持社会秩序

(2)维持正常生活

(3)促进社会发展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5)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用。法律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的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4、社会问题的成因

(1)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失调两个方面。

(2)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

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

(3)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

以至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五、

1、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3)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

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加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4)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及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符业、失业保险制度。

作业4

一、

1、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3、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4、是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其认为全球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式,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解决那些最复杂并且最高层次的问题

二、

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生

5、索罗金

6、帕累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三、

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

四、

1、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

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

(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

(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的都是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疾病、生理缺陷、年老、灾害、事故而陷入困难者,以保障他们能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但二者又有差异:第一,社会保障保障是为了社会稳定、社会安全而帮助有困难的人,中心偏于社会;社会工作则直接为有困难的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是上述服务的衍生效果。第三,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范围也不完全重合。

3、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建设成为一只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用人不合理现象,加强人才交流,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等等。

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决不发达国家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

五、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重要论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

(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着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

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碍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

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用概括的结论。

任课老师姓名:颜柏淮

专 业:行政管理

层 次:专科

科 目: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

1、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

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3、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学上的

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

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通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定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说

三、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

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

(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

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

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

(1)需要是人的行为和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4、

(1)传授生活技能。三个方面:

A首先是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B基本生活技能是社会交往的技能

C基本技能是人们要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指点生活目标

(4)提供角色人选

五、

1、

(1)个性的形成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

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

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作业2

一、

1、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因关系的社会群体。它仅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只为、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4、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用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接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

二、

1、初级社会群体

2、四

3、泰罗

4、社会人

5、人性的角度

6、腾尼斯

7、吴文藻

8、社区分析

9、等级制

10、剥削

三、

1、 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

1、

条件

(1)保持较小的规模

(2)进行直接面对面地互动

(3)保持相对持久的互动关系

功能

(1)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2)初级社会群体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3)初级社会群体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4)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2、

(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3)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知道

和调节

(5)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3、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

(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段;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五、

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段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

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以上的不用,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似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作业3

一、

1、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2、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任梦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3、是由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二、

1、家庭制度

2、象征性设备

3、制度改革

4、罗斯

5、社会行为规范

6、环境压力

7、社会结构

8、人与环境关系

9、物质资料再生产

10、劳动力资源

三、

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

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概念系统

(2)规则系统

(3)组织系统

(4)设备系统

2、

(1)维持社会秩序

(2)维持正常生活

(3)促进社会发展

(4)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5)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用。法律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的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4、社会问题的成因

(1)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失调两个方面。

(2)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

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

(3)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

以至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五、

1、

(1)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

(3)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

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加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4)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及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符业、失业保险制度。

作业4

一、

1、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3、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4、是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其认为全球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式,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解决那些最复杂并且最高层次的问题

二、

1、国民收入

2、社区工作

3、农村社会保障

4、五行相生

5、索罗金

6、帕累托

7、家庭流动

8、第三次浪潮

9、罗马俱乐部派

10、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三、

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

四、

1、

(1)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难的个人或

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

(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注重调动受助者的潜能,促进其发展

(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

(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2、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的都是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疾病、生理缺陷、年老、灾害、事故而陷入困难者,以保障他们能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但二者又有差异:第一,社会保障保障是为了社会稳定、社会安全而帮助有困难的人,中心偏于社会;社会工作则直接为有困难的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是上述服务的衍生效果。第三,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范围也不完全重合。

3、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流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建设成为一只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用人不合理现象,加强人才交流,既可以解决用人不合理现象,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等等。

4、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决不发达国家不起来之原因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

五、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重要论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

(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着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

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碍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

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用概括的结论。


相关文章

  • 2015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 2015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次 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1题 单选题 (2分) ( )是克服焦虑的必要前提 A 自信 B 回避 C 放松 D 求助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2题 单选题 (2分) ( )是一种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 ...查看


  • 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_工程建设监理概论作业4
  • 第四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竣工验收文件是( ). A.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B.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最终形成结果的文件 C.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真实反映施工结果的文件 D. 建设 ...查看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2
  •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 ...查看


  • 个人理财课程实施细则
  • <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教学内容说明 个人理财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内学时60,2学分.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个人理财实务作为一门金融类高职专业的专业技能课,课程内容除了要反映个人理财相关的基 ...查看


  • [护理药理学]
  • <护理药理学> 一.专题讨论: I.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化过程如何? 2.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有哪些?应用用如何? 二.小组讨论: 1.药物治疗中的护理须知有哪些? 2.心理因素与用药的关系如何? 3.影响血凝过程的药物有哪些 ...查看


  • 社交礼仪概论平时作业(1,2,3,4)
  • 现代礼仪(社交礼仪概论)平时作业(1) 1.简答"礼"的特点. 答:"礼"的特点是时代性. 继承性 . 多样性和共同性. 2.初次见面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为他人作介绍? 答:自我介绍:1)介绍简单 (1 ...查看


  •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作业1-4答案(1)
  •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及参考答案[一] 一. 选择题 1-5:BCDAB 6-10:CBBDA 11-15:CACDA 16-20:BBCCC 二.多选题 1.BCD 2.ADC 3.BCDE 4.ACD 5.B ...查看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学进度安排
  •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学进度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专科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 ...查看


  •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7电大本科
  • 2016 本科 社会保障学作业 1 姓 学 得 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以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名: 号: 分: 教师签名: 1.( B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 P5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2.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