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高处(节选)

  2003年5月22日,我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海拔8844.43米的高度俯瞰能看到什么?其实,登顶那天云雾弥漫,能见度很低,还下着雪,什么都看不到。曾有朋友问:“你到山顶的一瞬间是什么感觉?”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感觉。8000米以上属于极度缺氧环境,是生命的禁区,按照高山医学判定,人在此时的智商相当于6岁小孩。一般人都认为在这个高度人肯定有恐惧感和危险感。实际上,这两种感觉都没有。虽然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滑坠,但由于头脑迟钝,人却不感到害怕。体力消耗殆尽之时,人近乎机械。   这次登珠峰的7个队员都是业余队员,其中有一位比我小10岁,身体非常好,在2001年和我一起被授予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登山过程中他的负重比我重,平日训练时他也总能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到营地。按照状态判断,7个人中他应该是第一个登顶的,但这次他却没能成功。事后总结,原因有两条:第一,对每个人来讲,能登顶世界最高峰肯定是一件很激动的事。但他从2003年3月份起就已经进入兴奋状态。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训练时,一般人登山负重最多是20公斤,他却负重40公斤;我们走两趟,他走三趟。进入大本营时,他本人的状态仍很兴奋。我专门找他谈了两次,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过早出现了兴奋状态。第二,突然在电视观众面前当名人,他显然不大适应。我事先要求电视台不拍我,就是怕镜头使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消耗增大。这位队友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后,突然有了名气,登山过程中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要回答互联网上的帖子,还要跟踪拍摄登山过程,并将一些图片传回家乡城市的电视台。显然这都消耗了他不少精力。到达8300米的第二天准备真正登顶时,他的精力已完全消耗殆尽。那天晚上大家各自选择是否登顶时,他明智地决定放弃。最后,我们7个队员中有4个登顶了,全队中只有我一点伤都没有,完好无损地返回。是因为我有绝妙的登山技巧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我的生活阅历。登顶全过程中,我的心态坦然,并努力保持了自己的体力。   这次登山过程中,我体会到,52岁的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而恰好是因为生活阅历,我才达到了这种状态。此前,我登了5年山,自始至终伴随着强烈的高山反应。1997年第一次在西藏待了一个月,进山时就发高烧,上吐下泻,几乎处于昏迷状态。2002年登珠峰之前的热身练习中,我只要到5000米的高度就会恶心,进不了食。5年的登山历程我都过得非常痛苦,一进山就盼望着赶快登完,赶快下山。但这次登珠峰的过程就很奇怪,到5200米时我不但没感到头晕,而且晚上睡觉很好,饮食状况也很好。整个登山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进山的第二周,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心静如水。为什么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我的心态反而能保持平静,而且身体状态良好,高山反应的很多症状都没有出现?我只能这样总结: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我不得不集中调动全部精力、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并将它们浓缩到一起来面对珠峰,这正是恰到好处的战术。尽管我自认为52岁的年龄不是问题,但我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毕竟不如30岁、40岁的人,必须采取一种合适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我心态必须平和,且始终以一种状态坚持下去。登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999年攀登博格达峰,刚愎自用的态度险些让我失去生命。当时,我和台湾登山队一起攀登,天气不好,他们不准备再登了,而我却要一个人登上去。进山第三天,天气依旧相当恶劣,前面是雾蒙蒙的雪崩区,小雪崩经常发生,在视野模糊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危险的山段。那时已是下午5点钟,我进退两难,要么就撤下去,第二天再上来;要么就在冰地上露宿。我所处的位置距离小雪崩区差不多只有30分钟的路程了。如果第二天天气变好,我就可以成功穿过这一路程。于是,我决定当晚在冰地上过夜,没带帐篷,我就在冰地上打了两个冰锥,挂了两个绳子,套上睡袋,把自己吊在绳子上,过了一夜。但是,第二天天气仍然相当恶劣,只好下山。当我走到一段40多米长的65度坡时,保护绳被上面的飞石砸断了,顿时,恐惧袭击全身,我暗想:“这下子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   下面就是大裂缝,掉下去不用说生存无望,连尸体可能都找不到。我浑身哆嗦,开始诅咒自己:“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这个能力,干吗跑来登这个山?!”此时,我的对讲机和大本营保持着联系,但我将它关掉了。我一边在恐惧中诅咒自己,一边在计算:如果我把目前的处境告诉大本营,他们上来援助我,最快也需要两天,我就是不摔下去,人也成冰棍了。不指望救援,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做了个决定:一定要先把哆嗦制止住!头脑里突然想起,在运动员上阵之前,有的教练会给他一个巴掌,他会“啊”地叫喊一下,借此集中精力,保持信心。我开始打自己耳光并叫了一声,再打一下再叫一声,果然,我的身体不抖了!这个坡面,我去的时候只花了20多分钟,回来时我却用了两个多小时!下行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甚至连风雪都感觉不到。待自己过去之后,我的腿又开始哆嗦起来,后脊梁全湿了……   登山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是免不了的,但恰恰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人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东方人对死亡有忌讳,甚至死了都不说“死”,墓地也只有在清明节扫墓时才去,其他时间一般不去。而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死也保持着回避的态度,一想到人死不能复生,心中就感到紧张。但是,死亡恰恰是在登山运动中无法回避的事实。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大自然时,人是非常渺小的。人们往往认为登山是征服了高山。其实人不可能征服高山,只是登山会使人们获得良多,会引发你从哲学角度去面对生死。毫无疑问,人要追求比生命更久远的东西。选择登山就像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欲罢不能。在登山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直面死亡,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在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现代文明带给我们很多方便、舒适的条件,但只要进山一星期,身处物质供应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之上,你会想什么呢?我第一次在雪山上待了一星期后,只想两件事:一是洗个热水澡,二是坐在马桶上。以往住酒店一般都住在商务层,果盘或鲜花随处可见,我们却连看都不看。但在深山中,当队友掏出一个苹果给你时,你会觉得这个苹果无比甜脆……远离文明,回到原始的自然中,我才感到现代文明的好处。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不但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好处,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也忽略了。   其实,登山既是人生的浓缩,也是人生的延长。登山是艰难的,登山者可能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我并不是很勇敢,意志也不是很坚强,也曾想到放弃,但终究坚持到最后登顶成功,有时,自己也奇怪:“我竟然能上来了?”然而,正是因为一步步的攀登,人们才能顺利登顶。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放弃才没有成功。在生活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往往需要10年、20年,等你懂得之时,很多东西可能已来不及改正。但在登山过程中,一个星期就可以让人们懂得很多,这是人生的浓缩。所谓人生的延长,是因为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经验,很多你想做的事就可以去体验实施。回到现实生活中,遇到坚持不下想放弃的事情,我就会想到登山的体会:世界上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再坚持一下。登山之前,我认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已很不容易,人生简短几十年,能把万科做好已很不简单。但在登山之后,我感觉到人无限的潜力,仅把万科做好是不够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让自己在将要离开世界时,才遗憾本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体验人生更多的乐趣。   登山,特别是攀登雪山,面对紫外线的直射、恶劣多变的天气……需要的是以耐心、毅力对抗单调和枯燥,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对于有的人而言,或许登山这一行为确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当巍巍的珠穆朗玛要求人们用整个生命面对她的时候,登山就变得纯净无比。这复杂而简单的攀登开始关乎人性、自我、勇气和尊严,并直指生命的源头和内涵。

  2003年5月22日,我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从海拔8844.43米的高度俯瞰能看到什么?其实,登顶那天云雾弥漫,能见度很低,还下着雪,什么都看不到。曾有朋友问:“你到山顶的一瞬间是什么感觉?”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感觉。8000米以上属于极度缺氧环境,是生命的禁区,按照高山医学判定,人在此时的智商相当于6岁小孩。一般人都认为在这个高度人肯定有恐惧感和危险感。实际上,这两种感觉都没有。虽然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滑坠,但由于头脑迟钝,人却不感到害怕。体力消耗殆尽之时,人近乎机械。   这次登珠峰的7个队员都是业余队员,其中有一位比我小10岁,身体非常好,在2001年和我一起被授予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登山过程中他的负重比我重,平日训练时他也总能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到营地。按照状态判断,7个人中他应该是第一个登顶的,但这次他却没能成功。事后总结,原因有两条:第一,对每个人来讲,能登顶世界最高峰肯定是一件很激动的事。但他从2003年3月份起就已经进入兴奋状态。在北京怀柔登山基地训练时,一般人登山负重最多是20公斤,他却负重40公斤;我们走两趟,他走三趟。进入大本营时,他本人的状态仍很兴奋。我专门找他谈了两次,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过早出现了兴奋状态。第二,突然在电视观众面前当名人,他显然不大适应。我事先要求电视台不拍我,就是怕镜头使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消耗增大。这位队友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后,突然有了名气,登山过程中要接受记者采访,每天要回答互联网上的帖子,还要跟踪拍摄登山过程,并将一些图片传回家乡城市的电视台。显然这都消耗了他不少精力。到达8300米的第二天准备真正登顶时,他的精力已完全消耗殆尽。那天晚上大家各自选择是否登顶时,他明智地决定放弃。最后,我们7个队员中有4个登顶了,全队中只有我一点伤都没有,完好无损地返回。是因为我有绝妙的登山技巧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我的生活阅历。登顶全过程中,我的心态坦然,并努力保持了自己的体力。   这次登山过程中,我体会到,52岁的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而恰好是因为生活阅历,我才达到了这种状态。此前,我登了5年山,自始至终伴随着强烈的高山反应。1997年第一次在西藏待了一个月,进山时就发高烧,上吐下泻,几乎处于昏迷状态。2002年登珠峰之前的热身练习中,我只要到5000米的高度就会恶心,进不了食。5年的登山历程我都过得非常痛苦,一进山就盼望着赶快登完,赶快下山。但这次登珠峰的过程就很奇怪,到5200米时我不但没感到头晕,而且晚上睡觉很好,饮食状况也很好。整个登山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进山的第二周,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心静如水。为什么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我的心态反而能保持平静,而且身体状态良好,高山反应的很多症状都没有出现?我只能这样总结: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我不得不集中调动全部精力、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并将它们浓缩到一起来面对珠峰,这正是恰到好处的战术。尽管我自认为52岁的年龄不是问题,但我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毕竟不如30岁、40岁的人,必须采取一种合适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我心态必须平和,且始终以一种状态坚持下去。登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999年攀登博格达峰,刚愎自用的态度险些让我失去生命。当时,我和台湾登山队一起攀登,天气不好,他们不准备再登了,而我却要一个人登上去。进山第三天,天气依旧相当恶劣,前面是雾蒙蒙的雪崩区,小雪崩经常发生,在视野模糊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危险的山段。那时已是下午5点钟,我进退两难,要么就撤下去,第二天再上来;要么就在冰地上露宿。我所处的位置距离小雪崩区差不多只有30分钟的路程了。如果第二天天气变好,我就可以成功穿过这一路程。于是,我决定当晚在冰地上过夜,没带帐篷,我就在冰地上打了两个冰锥,挂了两个绳子,套上睡袋,把自己吊在绳子上,过了一夜。但是,第二天天气仍然相当恶劣,只好下山。当我走到一段40多米长的65度坡时,保护绳被上面的飞石砸断了,顿时,恐惧袭击全身,我暗想:“这下子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   下面就是大裂缝,掉下去不用说生存无望,连尸体可能都找不到。我浑身哆嗦,开始诅咒自己:“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这个能力,干吗跑来登这个山?!”此时,我的对讲机和大本营保持着联系,但我将它关掉了。我一边在恐惧中诅咒自己,一边在计算:如果我把目前的处境告诉大本营,他们上来援助我,最快也需要两天,我就是不摔下去,人也成冰棍了。不指望救援,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做了个决定:一定要先把哆嗦制止住!头脑里突然想起,在运动员上阵之前,有的教练会给他一个巴掌,他会“啊”地叫喊一下,借此集中精力,保持信心。我开始打自己耳光并叫了一声,再打一下再叫一声,果然,我的身体不抖了!这个坡面,我去的时候只花了20多分钟,回来时我却用了两个多小时!下行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甚至连风雪都感觉不到。待自己过去之后,我的腿又开始哆嗦起来,后脊梁全湿了……   登山过程中,遇到这些情况是免不了的,但恰恰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人们才能真正面对死亡。东方人对死亡有忌讳,甚至死了都不说“死”,墓地也只有在清明节扫墓时才去,其他时间一般不去。而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死也保持着回避的态度,一想到人死不能复生,心中就感到紧张。但是,死亡恰恰是在登山运动中无法回避的事实。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大自然时,人是非常渺小的。人们往往认为登山是征服了高山。其实人不可能征服高山,只是登山会使人们获得良多,会引发你从哲学角度去面对生死。毫无疑问,人要追求比生命更久远的东西。选择登山就像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欲罢不能。在登山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直面死亡,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在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现代文明带给我们很多方便、舒适的条件,但只要进山一星期,身处物质供应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之上,你会想什么呢?我第一次在雪山上待了一星期后,只想两件事:一是洗个热水澡,二是坐在马桶上。以往住酒店一般都住在商务层,果盘或鲜花随处可见,我们却连看都不看。但在深山中,当队友掏出一个苹果给你时,你会觉得这个苹果无比甜脆……远离文明,回到原始的自然中,我才感到现代文明的好处。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不但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好处,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也忽略了。   其实,登山既是人生的浓缩,也是人生的延长。登山是艰难的,登山者可能随时都有放弃的念头,我并不是很勇敢,意志也不是很坚强,也曾想到放弃,但终究坚持到最后登顶成功,有时,自己也奇怪:“我竟然能上来了?”然而,正是因为一步步的攀登,人们才能顺利登顶。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放弃才没有成功。在生活中总结出一些道理往往需要10年、20年,等你懂得之时,很多东西可能已来不及改正。但在登山过程中,一个星期就可以让人们懂得很多,这是人生的浓缩。所谓人生的延长,是因为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经验,很多你想做的事就可以去体验实施。回到现实生活中,遇到坚持不下想放弃的事情,我就会想到登山的体会:世界上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坚持、再坚持一下。登山之前,我认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已很不容易,人生简短几十年,能把万科做好已很不简单。但在登山之后,我感觉到人无限的潜力,仅把万科做好是不够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让自己在将要离开世界时,才遗憾本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体验人生更多的乐趣。   登山,特别是攀登雪山,面对紫外线的直射、恶劣多变的天气……需要的是以耐心、毅力对抗单调和枯燥,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对于有的人而言,或许登山这一行为确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当巍巍的珠穆朗玛要求人们用整个生命面对她的时候,登山就变得纯净无比。这复杂而简单的攀登开始关乎人性、自我、勇气和尊严,并直指生命的源头和内涵。


相关文章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 ...查看


  •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阅读及答案
  •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 ...查看


  •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GB 5 ...查看


  • 模具钳工试题库附答案(节选一)
  • 模具钳工试题库附答案(节选一) 121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或线路的单相线时,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是( ). A.单相触电 B.双相触电 C.电弧伤害 D.接触电触电 A 122 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 )伏. A.12 B.24 ...查看


  •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节选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来临之际,本站为远在异乡的游子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节选>,快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吧!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 ...查看


  • 郭枫[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
  •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賊\ ...查看


  • 大明湖之春(节选)
  • 北方的春本�砭筒怀ぃ�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 ...查看


  •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 ▲生命是美好的相遇 正安文化(北京)为你欢喜展颜 上周末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我问你答 Q&A",首期问题"你为什么要努力?"大家回答的热闹精彩,畅所欲言. 以上只是一部分的留言节选,你还想 ...查看


  • 鸭窠围的夜(节选)
  • 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从各处挑选好地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