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68.69.70集-[千古智者-老子](文本稿)

《千古智者—老子》(上)

老子,即老聃,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中国本土化宗教—道教思想的始祖和灵魂人物,是道教的创始人。

根据太史公所记,老子是楚国苦县人氏,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已无处可以考。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

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传说,一天清晨,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漂下一个黄橙橙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李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出人意料地是,从此理氏便怀上了身孕。81年后初春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阴云密布,就在这一刻,理氏终于结束怀胎81年的痛苦,在一棵李子树下生下了一个男孩。随着一道闪电划过,天上九条青龙化作倾盆大雨,为新生婴儿沐浴净身。更为神奇的是,这男儿是从母左腋出,一生下就白眉白发,上唇还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一副小老头的模样,因此,李氏给他取名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的时候就会说话,而且两只耳朵大得出奇,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因此,老子,又称李耳,子聃。聃,即耳长而大,古代把这种长相看作长寿之征。

小时候的老子就肯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每一件事情都能给他以启示。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李耳的家乡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个人能说会道,大声吆喝“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园香”,李耳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蒺子树。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人,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生硬。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

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明显带有附会斧凿的痕迹,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确实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善于思考,才为他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长大以后的李耳开始师从常枞,据记载,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常枞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去体悟。老子很勤奋,再加上常枞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

他与孔子生活在同一个年代,比孔子稍稍年长些。当时的孔子已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在这里,老子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

李耳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书中记载有从尧到周初,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讲话和文告,这其中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许多精深的道理。因而,这一时期也是老子思想发展的成熟期,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它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他,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的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将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我可以用钩绳去钩,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正当老子声名鹊起时,老子的思想却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

《千古智者—老子》(中)

老子在世界上较早的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千百年来的世人提供了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独特视角。

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独立行走的奇人,为人处世卓而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虽然历史已经跨越了千年,但老子的思想和精神,由于早已融入中国式的生产活动当中,而至今犹有极强的穿透力。

据司马迁记,在春秋末年,老子弃官西去,他骑了头青牛,西出河南函谷关时,周朝的函谷关关令,即守关的门官儿尹喜也是个道家,早闻李耳大名,就邀为上宾,请老子写部书,为后人留下点东西,于是老子写了《五千言》,即著名的《道德经》而去,无影无踪。

于是,尹喜成了《道德经》的第一传人。道家尊他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并把他作的《文始真经》9篇奉为经典。尹喜晚年来到老子故里定居,然后葬于此,以忠魂守护老师。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以“清静无为”为中心,纵说天地玄机,道尽治国权谋,智论人生哲理,其言约意丰,道贯人天。

据不完全统计,自古至今,《道德经》中文注译本已有400多种,外文译本有近80种,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德经》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共八十一章。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全书阐述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道”。

《道德经》提出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不可认识的精神性的存在。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的唯心主义,还表现在它把“道”说成是“无”,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还提出“无道”的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书中,老子揭示、诅咒了由于阶级分化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及相应的斗争。《道德经》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事物持一种保守态度,对孔墨所提出的主张也十分反对。

《道德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及其社会地位的改善丧失了信心,主张不争,主张安于自我满足,一心向往那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明万物之本性,析宇宙之生成,启绝学于后世,立道范于永恒,为人类文化之瑰宝,是后世较近接触这位神秘历史人物的一个比较明晰的途径。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意义,实际上一直和儒家及后来的佛学一起熏陶冶铸着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远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医学、工程、艺术,乃至千百年来无数彪炳一代的名人,为人处世,宦海沉浮。

其中阐述老子学说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庄子,他所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在“齐物我,等贵贱,天人合一”的逍遥自在中弯入了缩命的荒野,却也由此走上了一切不甘于俗世忧患纠葛,又企盼脱尘出俗的人群的心灵祭坛,走上影响千余年中国社会左顾右盼,上上下下的道家烟雾弥漫的空灵苍穹,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从此成为了一个如西方世界耶稣一样“三位一体”的“三清化一”的神仙鼻祖。

老子,既是俗世人生的引导者和解脱者,又是许多神仙传说中开天辟地的老仙。中国古代泛滥成灾的传说故事里,老子都是天地间第一个由人修炼而成的神仙。人们后来按照俗世社会的构架,建设了云霄之上的神仙社会以及天宫玉阕,构想了代表各阶层人群意念,成群结队的神圣仙人,和三清四帝八洞散仙。老子仍是居于三十三天之上,最高的上清宫太上老君。

正是老子传说中的含混不清之处,和《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思想,为后来的道家所用,于是老子便有了宗教的色彩,成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开山祖师。

《千古智者—老子》(下)

老子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然而其人其事,仅仅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星星点点的碎片。老子至今,在后人的心目当中,依然迷蒙着奇幻的光彩。也正是如此,老子才半云半雾,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

踏破铁鞋难觅道教圣地,辗转万里哪里才是老子故里。在老子出生地河南省鹿邑县,这座文明古老的县城里,至今仍然留下了很多老子遗迹和历代纪念老子的建筑物,如老君台、太清宫、洞霄宫、隐阳山、九龙井、孔子问礼处、濑乡沟、李母坟、老子牧牛场等等。

中国有崂山太清宫,沈阳太清宫,涡阳太清宫等至少八座以上,以纪念老子的古建筑被冠以太清宫之名,但首推河南鹿邑老子家乡的太清宫,历史悠久,且史料记载最为完备,并被当作唐皇族的家庙,而受到多位皇帝的拜谒。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 5公里的隐山之上。太清,道家谓天道,传说为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家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后改为老子祠。

唐朝的开朝元老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建起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前宫住乾道,后宫住坤道,两宫占地八百余亩,楼台殿阁六百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午门耸立,御道坦直。宫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等等。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前有铜柱八卦炼丹炉一尊。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殿东有水井一眼,传为老子出生时九龙取水沐体之处,故称“九龙井”。后宫有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两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

鹿邑太清宫自己古为全国道教著名宫观之一,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鹿邑县城东北隅的老君台,始建于唐初,是一座平地而起的灰砖砌成的八棱角高台。上有大殿、左右配殿各一间,四株唐柏苍翠葱茏。近几年来,老子故里的人民,各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积极开展了对老子纪念遗迹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将老君台、太清宫这两座古建筑修葺一新,重新修建了老君台碑坊、太清宫山门、陈亭、紫气园,并组建成老子博物馆和老子图书馆。

盛世修志,民间修塔,这是今人纪念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先哲们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河南省鹿邑县就有一座现代式的纪念塔,矗立在月牙形湖区的右翼,面北朝南,设计子母塔高十九层,84.3米,是一座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与现代设备为一体的高塔。就其高度来说为全国之冠,云蒸霞蔚,给人以壮美之感。据说这座纪念塔是中国民间鹿邑老子学会为褒赏老子,通过捐资修建的,前后历时整整8年。

民间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因坐骑青牛不堪西北风沙,便掉头向东南行走,一路上翻山越岭转入闽南泉州,见清源山景物幽奇,老子便下了坐骑游山观景,不料青牛隐入岩洞不再照面,老子无奈便在清源山下坐化成石。

如今,泉州清源山下,有一著称于世的宋代石刻老君造像,为全国最大的老君石雕像。这尊老君坐像,以一块巨大天然岩石雕成,高5.5米,宽8.01米,厚6.8米,以石造势,颇见神工。老君左手放在膝上,右手依托案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胸前,面露笑容,气度非凡。

老君那深邃的目光和额际不满的皱纹,使人联想到,这位哲人兼教主,800年来安坐于此,静观人世的沧海桑田。

(文本稿为本人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千古智者—老子》(上)

老子,即老聃,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中国本土化宗教—道教思想的始祖和灵魂人物,是道教的创始人。

根据太史公所记,老子是楚国苦县人氏,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已无处可以考。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

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传说,一天清晨,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漂下一个黄橙橙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李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出人意料地是,从此理氏便怀上了身孕。81年后初春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阴云密布,就在这一刻,理氏终于结束怀胎81年的痛苦,在一棵李子树下生下了一个男孩。随着一道闪电划过,天上九条青龙化作倾盆大雨,为新生婴儿沐浴净身。更为神奇的是,这男儿是从母左腋出,一生下就白眉白发,上唇还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一副小老头的模样,因此,李氏给他取名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的时候就会说话,而且两只耳朵大得出奇,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因此,老子,又称李耳,子聃。聃,即耳长而大,古代把这种长相看作长寿之征。

小时候的老子就肯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每一件事情都能给他以启示。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李耳的家乡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个人能说会道,大声吆喝“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园香”,李耳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蒺子树。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人,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态度十分生硬。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

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明显带有附会斧凿的痕迹,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确实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善于思考,才为他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长大以后的李耳开始师从常枞,据记载,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常枞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去体悟。老子很勤奋,再加上常枞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

他与孔子生活在同一个年代,比孔子稍稍年长些。当时的孔子已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在这里,老子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

李耳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书中记载有从尧到周初,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讲话和文告,这其中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许多精深的道理。因而,这一时期也是老子思想发展的成熟期,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它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他,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的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将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我可以用钩绳去钩,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正当老子声名鹊起时,老子的思想却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周朝的典籍逃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

《千古智者—老子》(中)

老子在世界上较早的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千百年来的世人提供了观察社会和思考人生的独特视角。

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独立行走的奇人,为人处世卓而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虽然历史已经跨越了千年,但老子的思想和精神,由于早已融入中国式的生产活动当中,而至今犹有极强的穿透力。

据司马迁记,在春秋末年,老子弃官西去,他骑了头青牛,西出河南函谷关时,周朝的函谷关关令,即守关的门官儿尹喜也是个道家,早闻李耳大名,就邀为上宾,请老子写部书,为后人留下点东西,于是老子写了《五千言》,即著名的《道德经》而去,无影无踪。

于是,尹喜成了《道德经》的第一传人。道家尊他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并把他作的《文始真经》9篇奉为经典。尹喜晚年来到老子故里定居,然后葬于此,以忠魂守护老师。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以“清静无为”为中心,纵说天地玄机,道尽治国权谋,智论人生哲理,其言约意丰,道贯人天。

据不完全统计,自古至今,《道德经》中文注译本已有400多种,外文译本有近80种,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德经》一书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共八十一章。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法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全书阐述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道”。

《道德经》提出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不可认识的精神性的存在。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的唯心主义,还表现在它把“道”说成是“无”,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还提出“无道”的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在书中,老子揭示、诅咒了由于阶级分化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及相应的斗争。《道德经》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事物持一种保守态度,对孔墨所提出的主张也十分反对。

《道德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及其社会地位的改善丧失了信心,主张不争,主张安于自我满足,一心向往那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明万物之本性,析宇宙之生成,启绝学于后世,立道范于永恒,为人类文化之瑰宝,是后世较近接触这位神秘历史人物的一个比较明晰的途径。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意义,实际上一直和儒家及后来的佛学一起熏陶冶铸着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远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医学、工程、艺术,乃至千百年来无数彪炳一代的名人,为人处世,宦海沉浮。

其中阐述老子学说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庄子,他所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在“齐物我,等贵贱,天人合一”的逍遥自在中弯入了缩命的荒野,却也由此走上了一切不甘于俗世忧患纠葛,又企盼脱尘出俗的人群的心灵祭坛,走上影响千余年中国社会左顾右盼,上上下下的道家烟雾弥漫的空灵苍穹,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从此成为了一个如西方世界耶稣一样“三位一体”的“三清化一”的神仙鼻祖。

老子,既是俗世人生的引导者和解脱者,又是许多神仙传说中开天辟地的老仙。中国古代泛滥成灾的传说故事里,老子都是天地间第一个由人修炼而成的神仙。人们后来按照俗世社会的构架,建设了云霄之上的神仙社会以及天宫玉阕,构想了代表各阶层人群意念,成群结队的神圣仙人,和三清四帝八洞散仙。老子仍是居于三十三天之上,最高的上清宫太上老君。

正是老子传说中的含混不清之处,和《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思想,为后来的道家所用,于是老子便有了宗教的色彩,成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开山祖师。

《千古智者—老子》(下)

老子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然而其人其事,仅仅在后世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星星点点的碎片。老子至今,在后人的心目当中,依然迷蒙着奇幻的光彩。也正是如此,老子才半云半雾,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

踏破铁鞋难觅道教圣地,辗转万里哪里才是老子故里。在老子出生地河南省鹿邑县,这座文明古老的县城里,至今仍然留下了很多老子遗迹和历代纪念老子的建筑物,如老君台、太清宫、洞霄宫、隐阳山、九龙井、孔子问礼处、濑乡沟、李母坟、老子牧牛场等等。

中国有崂山太清宫,沈阳太清宫,涡阳太清宫等至少八座以上,以纪念老子的古建筑被冠以太清宫之名,但首推河南鹿邑老子家乡的太清宫,历史悠久,且史料记载最为完备,并被当作唐皇族的家庙,而受到多位皇帝的拜谒。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 5公里的隐山之上。太清,道家谓天道,传说为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家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后改为老子祠。

唐朝的开朝元老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建起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前宫住乾道,后宫住坤道,两宫占地八百余亩,楼台殿阁六百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午门耸立,御道坦直。宫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等等。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前有铜柱八卦炼丹炉一尊。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殿东有水井一眼,传为老子出生时九龙取水沐体之处,故称“九龙井”。后宫有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两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

鹿邑太清宫自己古为全国道教著名宫观之一,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鹿邑县城东北隅的老君台,始建于唐初,是一座平地而起的灰砖砌成的八棱角高台。上有大殿、左右配殿各一间,四株唐柏苍翠葱茏。近几年来,老子故里的人民,各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积极开展了对老子纪念遗迹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将老君台、太清宫这两座古建筑修葺一新,重新修建了老君台碑坊、太清宫山门、陈亭、紫气园,并组建成老子博物馆和老子图书馆。

盛世修志,民间修塔,这是今人纪念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先哲们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河南省鹿邑县就有一座现代式的纪念塔,矗立在月牙形湖区的右翼,面北朝南,设计子母塔高十九层,84.3米,是一座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与现代设备为一体的高塔。就其高度来说为全国之冠,云蒸霞蔚,给人以壮美之感。据说这座纪念塔是中国民间鹿邑老子学会为褒赏老子,通过捐资修建的,前后历时整整8年。

民间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因坐骑青牛不堪西北风沙,便掉头向东南行走,一路上翻山越岭转入闽南泉州,见清源山景物幽奇,老子便下了坐骑游山观景,不料青牛隐入岩洞不再照面,老子无奈便在清源山下坐化成石。

如今,泉州清源山下,有一著称于世的宋代石刻老君造像,为全国最大的老君石雕像。这尊老君坐像,以一块巨大天然岩石雕成,高5.5米,宽8.01米,厚6.8米,以石造势,颇见神工。老君左手放在膝上,右手依托案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胸前,面露笑容,气度非凡。

老君那深邃的目光和额际不满的皱纹,使人联想到,这位哲人兼教主,800年来安坐于此,静观人世的沧海桑田。

(文本稿为本人根据视频资料整理)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84 民族英雄文天祥
  • 中国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品味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话题,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古代名人圣贤>片长100集,每集10分钟.本片通过故里寻访.遗址拍摄.历史再现.通俗生动的故事等现代的视角和影视表现手法;通 ...查看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56.57集-[北宋名臣-范仲淹](文本稿)
  • 北宋名臣-范仲淹(上)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是一个朝代的大臣,苏州吴县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江苏苏州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童年的生活十分贫困,两岁的时候父亲去逝了,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 ...查看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100部) (*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书目)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qu ...查看


  • 教育部推荐书目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100部) (*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书目)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qu ...查看


  • 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
  • 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几年来的教育改革,让更多的人开始深层次的对教育进行了思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是国民素质下降心胸不广.涵养不深,是一代少年儿童成了挣分的机器.家 ...查看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1期 1 文化宝库"天一阁" 2 2 发刊词 本刊编缉部 4 3 中华民族文化与新文化问题 周林 5-10 4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研究笔谈 王季 ...查看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
  •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查看


  • 初中必读书目 1
  • 效实中学课余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中某些书,可用该作家的类似作品替换,如周国平的<人生哲思语编>可以用其<守望的距离><爱与孤独><周国平哲理美文>等替换. 推荐书目中没有涉及的作家,如闻 ...查看


  • 课外积累[重要古诗名言警句]
  • 课外古诗文名句积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