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科学把握总基调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经济科学把握总基调 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时间:2012-03-20 14:57:39 来源: 作者: 浏览:

108次

作者:黄守宏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我今天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介绍一下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背景,第二个方面讲一讲去年的工作回顾,第三个讲一讲今年的总体部署,第四个主要讲一讲主要任务。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

大家知道,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法定职责,也是接受人民监督的一个形式。实际上它也是政府施政的纲领,所以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讲话。经过人大批准之后,形成了法律的文件,就有一定的强制力。《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已经公布了,对文件本身内容同志们都很了解了。这个报告的起草,正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国务院非常重视,温家宝同志亲自主持。去年11月份成立了起草班子,起草成员是由国务院研究室为主,还有相关部门同志来参加。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起草,一月初写出了初稿,经温总理全文修改之后,先后送交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温总理本人亲自从2月6号开始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下发到31个省市

自治区和和中央各部门征求意见。充分吸取意见,方方面面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初算下来,从初稿拿出去到最后人代会上定稿,文字性的修改接近700、800处。应该说这个报告是集中了全党全国的各方面的智慧,所以这次也反映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所以说这次报告总体来说反响还是比较好的,在人代会上是高票通过。

在起草政府报告之初,温总理和国家领导同志找我们谈话,就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点是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实事求是地搞好工作。特别强调要把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关注的问题讲清楚,坦诚地回应社会的关切,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报告》,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同志们可以从最近这几年温总理的讲话和在人代会上的回答记者提问看出,这也是他个人的一贯工作作风,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问,对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来回答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要求也是一贯如此。

第二点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力争把重点问题讲深、讲透、讲实,特别是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使人民看到希望。

第三点要求进一步改变文风,从内容和形势都有创新,不讲套话空话,努力做到文风朴实、行文简洁、语言生动,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能管用。总理这些要求应该说我

们起草组还是认真贯彻。但老实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难度很大,特别在创新方面,因为这种特殊的文体限定了创新的空间是有限的。比如篇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万八千四百字左右,按说起来和往年的报告比已经算篇幅比较短了,我们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长的有一年是接近三万字,那个时候总理念了三个小时以后,回去以后很长时间话都说不出来,走路都很累。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一定会进行压缩,但是压缩很难,特别是部署工作这一块,方方面面都提出修改意见,都是加法没有减法的。没有哪个部门说你提到我这一块不要了,都是往里面加的。而且特别是地方,让你加的时候,一定要把地方的工作、地方提出的东西上升到国家战略,只要总理讲出来他们那个就成国家战略了。所以书记省长几乎每一年都给起草组做工作,甚至给总理写信。部门也是一样,部门的工作也想在报告里面体现出来。这样弄来弄去,还有一些,本来这个报告要讲讲新出来的东西,常规性的工作不一定讲那么多,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两天在网上疯传一个帖子,叫做“政府工作报告的缩水版”,可能有些同志已经看到了,这个“缩水版”里边把政府工作报告一万八千字浓缩成三千字,另外加了些点评。《政府工作报告》能不能那么短?过去小平同志四届人大的时候,给周总理起草的报告就五千字,实际上也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当时的情况不太一样,现在经济发展比过去比较复杂

了,再像过去那样做是很难做到的。尽管这样,还是应该尽量压缩,你们看实况转播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总理念的时候,特别是念任务里面每条措施基本是一句话一个政策,念得他自己也没有激情,下面听的同志也很累。但是这个文体就限制了目前的客观情况。

在这个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对待各方面意见应该说还是认真吸取的,有一些很重要的政策都是在征求意见过程里面提出来的。比如这次报告提出让民营资本进入几个垄断行业,就是这次在座谈会里面工商联提出来的,反映了现在国务院发布了非农经济36条之后,但是又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最后总理当时就表示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最后在报告上反映出来了。就是说很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意见都是在征求意见里面形成的。

这个报告的结构大体内容是四块:第一个就是回顾去年的工作;第二个讲今年的工作部署;第三个是讲今年的主要工作;第四块内容就是以各位代表打头,讲了讲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交方面的工作。过去的结构差不多,有时候是三个,就把中间主要的总体部署和任务是合在一起写的,今年分开来写了。之所以分开呢,主要是考虑到今年有些政策特别是总体的部署,需要和往年有所不同,有些需要做一个解释。

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对去年工作的回顾。应该说过去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的成绩,《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总理用了很多实数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我认为具有有标志性的意义是两个数,两个方面的。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报告里面也写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比上年增长9.2%。这个数如果按照我们每年的平均汇率去算是7.3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万亿美元,人均达到了5400美元,比上年的人均增加的数接近1000美元,是998美元。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就是人民币换成美元的时候,主要用汇率来算的,用汇率计算这个增长速度就超出了人民币计算的增长速度,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我们货币升值的因素。在去年实际上我们人民币货币升值了5%左右。这个9.2%的速度,各方面都认为跟年度目标相比,应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去年我们提出的年度目标是8%,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些同志用了四个字叫“格外耀眼”。去年我们是9.2%,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汇总来算,去年世界平均增长是3.8%,发达国家就低一点是1.6%,美国是1.8%,欧元区1.6%,日本是负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相比,特别和我们国家比较接近的金砖五国中和其它四国相比也是比较高,俄罗斯去年增长4%,巴西不到3%就是2.7%,印

度稍微高一点7%左右。所以我们9.2%的速度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比较耀眼的。

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同时,我们的质量和效益应该说也是明显提高,表现在财政收入是去年增长25%以上,等于我们的财政收入上过了一个大槛,超过了十万亿。企业的利润也较大幅度增长,这个同志们在报告里面可以看到。这里面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政府报告公布的47.2万亿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算出来的,同志们如果注意一下,最近各省召开了两会,把31个省去年宣布的GDP的数加起来,就不是47.2万亿这个数了,就达到51.9万亿,就是比国家公布的数多出4.7万亿,相差了大概8%左右。这个高出的差距,虽然过去历年都有差距,但是今年差距是最大的。这里面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实际的增长速度可能要高一些,因为各省公布的数据,它也不是乱公布的,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调整了核算的办法,各省的数据是要经过国家统计局的核准的。所以这里面又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国家统计局自己统计的数是一个数,另外国家统计局核准的、各省加在一起又是一个数。所以这里面数据存在差距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这个情况,从侧面可以看到我们去年发展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比较快。

二是物价过快的上涨得到扭转。同志们都知道,去年物价从年初到七月份是逐月上升,七月份达到最高点6.5%。经

过国家调控以后,从八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全年上涨到5.4%。对这个数据应该说既满意又不太满意,因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缺点的时候,他把这个说出来了,因为没有达到我们去年定的4%的控制目标。既使这个5.4%,老实说和国际上比较,其实我们还算不错的。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价缺乏可比性,你就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和金砖五国相比,其中印度上涨了10.6%、俄罗斯上涨了9%、巴西上涨了

6.7%左右,和他们相比,我们的速度比他们快,物价上涨的幅度比他们低。就是说我们去年总体的调控是有力的,也是及时的。总体上国民经济也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了一个增长快、价格稳、效益好的态势,这个同志们在生活工作中自己有很深的体会。

去年取得的这些成绩,看似寻常实则极不平常、极为不易。去年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上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波是一波接一波。国内来看,也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从去年我个人体会到,应该说复杂程度、困难程度实际上是超过应对金融危机时的,金融危机出现在09年,因为09年的时候危机出来了,我们有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所以我们就有信心,心里就有底气。另外当时社会各方面对中央出台什么政策,总体上态度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去年的情况完全不同,各方面的看法和认识不太一样,包括对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调控

上,大家的意见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国务院几乎每出台一项政策,有赞成的,但是你在网上看,更多听到的是批评的声音、责难的声音。这里面有认识上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阶层,阶层分化,不同的阶层利益不同。所以很多政策,尽管国家整体上是有利的,但是你损害到哪个阶层、哪部分人的利益,还是要受到批评。但是作为政府来讲,倾听这种批评意见甚至责难是正确的也没有关系,这是有助于政府科学决策,有助于政府鉴赏事物。当然问题是哪里呢?有的时候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不理性,情绪化的东西也很多。在去年,我自己看到了也经历到了,决策层这些领导同志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有些事情不做不行,做了捱骂。所以在这个环境之下,应该说中央领导集体还是很好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不为各方面的干扰所惑,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亮剑时就亮剑。所以去年出台了一些重大的决策,确保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向好。

对去年的工作总理进行了回顾,往年起草报告里面回顾的多点,讲讲成绩,列出几条,列出几个方面,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最近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的报告里面,为什么简单讲了几项成绩之后,就把工作写的非常细,写得非常具体?主要是想使各方面能够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了解政府去年干

了哪些事情。所以,总理在报告里面是回顾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面我讲过了,由于去年世界经济环境非常不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生了一系列的比如像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日本的地震海啸、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下降,还有欧债债务危机扩散。从国内来看,影响的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是在增多的,因为从去年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说逐级出现回落,特别是出口持续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物价逐月、逐级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是在逐级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遇到了两难的境地。所以要权衡,因为保增长跟稳定物价在短期内是一种矛盾,恰恰我们去年遇到了这种矛盾,一方面就要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下降太多。所以去年在努力寻找这么一个最佳结合点,中央坚持抓住主要矛盾,把控制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去年前七个月连续上调了六次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上涨三次,应该说通过信贷的调整,总体上逐步消除了推动物价上涨的信贷的条件。与前年相比,去年新增人民币少了近四千亿,同时也采取了其他措施,包括市场调控,发展生产等等,遏制了物价上涨的

势头,但是同时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去年在调控物价紧缩银根的时候,带来一个负面的作用、负面的效果,就是银银紧张之后,一些企业的经营就出现了困难。所以那段时间方方面面放松银根的呼声很高,甚至一些方面对政府的调控提出了很严厉的指责。去年到现在,银根的期待确实紧张,但关键是企业的信贷结构不合理,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虚拟经济、房地产领域。真正需要支持的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贷不到款,这确实是我们金融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呢?这里面与我们银行的金融改革制度有关系。同志们可能前段时间注意到,有一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是全国商业银行去年的商业利润是超过一万亿,我们的几大商业银行在世界的各大银行里面排位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他们很高兴很骄傲,所以有些银行的行长就讲了,问他去年赚了多少钱,他说他不好意思说了。但实际上这是你的本事吗?不是的。我们银行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人家世界上其他国家存贷款的银行利差占的整个利润、整个来源的比例在20%左右,而我国银行利润80%以上都是存贷款的利差,这个利差还不是因为国家的政策?想让你高你就高,想让你低你就低。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在金融改革里面面临的很大问题,怎么转变深化金融改革转变银行发展的模式。这是去年首先一条,把物价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二点就是适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动力。因为去年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我们去年的进出口增长了24%左右,但是跟前年30几相比,是下降了,特别出口下降更多。所以去年外需这一块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过去我们都是正,去年变成负的,变成负5.8%。在外需对GDP增长变负的情况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产生了一些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包括启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包括鼓励民间资本等等,应该说去年内需的扩大弥补了外需的减少,使我们经济的拉动整体上还是强劲的。

第三点是就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对这个问题我想多说一点,因为这个调控涉及到今年的政策。大家知道,对房子调控的这个问题,是社会上议论最多的,争议最大的,也是这些年批评政府批评比较多的。因为有房的跟没有房的、房多的跟房少的、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看法完全不一样。应该说房地产这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问题是,最近这些年各种投资在土地因素的推动下,房价涨得太快,我想这点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不用多说了。这样的话,就对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是房价涨得快了以后,大幅度增加了生活成本,倒逼着企业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工资,工人提高工资,就严重削弱

了我们国家产业的竞争力了。现在我们国家的工资水平已经大体上是泰国的1.5倍,是越南的3倍,是印度的3、4倍。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要发展的,这个工资成本涨得太快,你的竞争力在就业上没有充分的时候,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这种竞争力就失去了。

二是高房价导致我们房地产行业成为暴利行业,干什么都不如房地产来得快。所以从这两年,特别是去年看得很明显,很多从事实体经济的行业、企业,从银行贷款之后干嘛去了?它没有投向他的主业,都投到房地产了。所以不是把精力用在企业的进步和科技技术进步上。大家可以看看近几年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些上市公司最大一个利润来源不是它本身的主业,而是来自于房地产。所以同志们想一想,如果说我们一个国家,我们大量的企业,社会的导向都是从实体经济把资金抽出来,用到房地产虚拟经济这个行业,后患无穷。世界上哪个国家是靠房地产变成了现代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实际促进经济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绝对不是国家走向发达、走向强盛最重要的支撑。

三是在现在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从高房价中获取了比较高的收入,这点同志们清楚,因为高房价推动高地价,在我们现在财税体制下,实际上土地出让收入变成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地方都是占到60%到

70%。除去直接的财政收入之外,而且各个地方建的融资平台,去年审计、清理了一下,全国是10.7万亿,这些地方融资平台都是负债。它负债基本都是以近期的土地出让收入和未来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的,所以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跟土地收入是联结在一起的,很多地方政府就有一种冲动,就是通过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然后高价来卖,结果导致很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了。老实说,这个问题的责任不是在地方,关键在我们的财税体制。我们九十年代中期采取分税制之后,带来一个后果,就是中央财政集中的比较多,地方财政的税种特别不赚钱的小税种留给地方了。当时房地产税是不赚钱的,我们中央部门的同志也没有看清这一点,就把房产税这个税种划到地方了,再加上责权划分又不是很清楚,很多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改善民生的开支,他又没有别的来源。所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财税问题,在这种财税制度下一定会出现这种行为,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这种行为风险很大。

所以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情况,中央下决心采取调控措施。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过了,从03年开始的调控基本上没有效果。去年为什么效果好呢?现在是两手,一手是抓信贷政策等,另一手是加快了保障房的建设。特别是北京市去年在调控中率先出台的一系列的细则,应该说北京市的调控的细则在全国是最严的,发挥了很多导向的作用,

所以把价格降下来了。但是对去年的调控,同志们也很清楚,批评的意见很多,房地产商指责政府是用行政化的办法来干预经济,形成调控手段。但是这个东西确实是,他们讲的也是对的,去年我们里面既有经济手段,也有行政手段,但是行政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我们要把房价控制下来,降下来,尽管现在讲还没有到位,只是出现了销售量下降的情况,但是价格势头毕竟是遏制住了,有些地方是下降了,你看北京通县那里下降的比较多一些。如果说去年不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今年在人代会上你很难过关的。既然采取这么一个措施,听听两会代表的意见,大多数人还是不满意,因为很多同志举了很多例子,特别是国外的例子,我听了听讲的是很有道理的。其中有一次领导在听会的时候,有一个专家说在金融危机里面,在欧洲、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是冲击最小、率先复苏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和德国的房地产政策有关系的。大概在近十年里面,整个欧洲国家房地产价格差不多也是涨了1.5倍,而德国在这个时间里面,仅仅涨了不到20%。所以这样的话,德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很从容。所以那天这个专家讲了以后,很多代表就产生了共鸣,就是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的这种手段,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大。但是下一步还要综合判断,因为这个房地产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说房价压得过低,银行的风险、金融潜在的风险也很大,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度

的把握。不管怎么说,我们去年来看,在国家宏观的调控政策应该说还是成功的,标志就是速度还算是比较高的一个速度,物价总体上从最高点回落到了一个大体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方面工作,坚持有松有控,力促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协调和产业结构的竞争力。

第一条讲的三农工作变成重中之重,去年的中央财政用于农民的三农投入首次突破一万亿,这几年增幅较大的一项,确保了我们国家粮食的八连增,这是建国以后的第一次。也推动了农民收入连续八年保持比较快的速度,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年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了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持续多年的扩大转为缩小的态势。其中这个里面,中央财政也加大了对三农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各个地方去年也做得不错,在推进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的很多成效。最近这几年应该说,特别是北京市立足于首都特殊的大市场,各区县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体上形成了比如一县一业、一乡一体等等。有些特色产业发展的速度是超过我们过去的一个预料。第二个就是加快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快培育战略产业,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第三个,采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去年有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去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指标高于东部地区,所以全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现在有所降

低,有所遏制,这是总理讲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三个方面工作,突出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去年讲了很多了,我想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等方面发展的很快,各地方发展也很快。特别是北京市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四方面工作就是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去年一个亮点就是城镇就业,去年城镇就业一下增加了1200万人,是最近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的比较快,去年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降低对工商局的税负,去年在民生改善方面,特别是包括建设保障房等等,在这方面应该说作出很大的努力,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第五方面的工作就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去年在改革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多的,包括在财税方面,预算外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条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过去预收外的资金,实际上有些地方预算外的资金和预算内的资金相当了,难度很大,去年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扩大,另外推动了政府的预算决算的公开。去年全国有98个中央部门包括北京上海公开了三公经费,这个应该说去年的改革里面,大家反映最大的一个。三公经费确实应该公开,使我们政府的预算、部门的预算更

透明,在阳光下运作这是应该的。但是它确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政府的预算、部门的预算和我们很多体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公布以后,社会上反映一方面很好,另一方面也不满意。不满意在哪里?因为你公布了总的大类,但是社会要求你公布细项,但是有些是很难公开的,比如说外交上,有些费用是不能公开的。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做的惯例。有一些部门受到社会上的批评比较多的,比如车辆购臵费太多,但是他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总体效果是不错,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中央机关和省里面不一样,比如招待费这一项,有些机关的招待费是零,包括我们单位研究室它就是零啊,为什么呢?中央机关的同志下到地方去,我们现在的财政出差标准又不高,人家地方实际上都给你补的。补了以后它那个地方往哪里打呢?你中央机关可以自己说没有关系,我车费今年一分没花,招待费一分没有用。但是地方就不行。所以有些事情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有些事情还要稳妥一点。因为有些事情处理不好,社会效果上要打折扣的。

其它还有几项重大的改革,像原油天然气改革的全国实施,在金融改革方面,人民币的汇率也在完善,出台的措施很多。总而言之,总理从五个方面,用了比较大的篇幅,给过去一年政府做的工作、出台的措施进行了回顾,在回顾里面,既是有措施也有成绩。在回顾成绩和工作之后,也分析

了面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坦率的指出了政府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包括节能减排,包括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还包括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很突出。应该说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做完自我批评之后,一些同志也做了自我批评。应该说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还是比较好,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树立了好的形象。但是你的指标没有完成,都有客观的原因,你比如物价调控的目标没有完成,老实说要如果想完成这个指标,只要我们的调控的力度再大一点,我们的银根缩的再紧一点,这个指标达到4%不是办不到的,但是代价就是要使一大批的企业经营更困难,甚至出现倒闭,就业出现问题。所以总体上出台这样的目标,比去年高一点,比预定的目标高的1.4个百分点,主要是考虑增长和物价之间的平衡。再一个是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老实说这个指标之所以没有完成,是我们自身设定的指标体系有关系。因为我们节能减排每一项的指标都是和GDP挂钩的,都是单位GDP的什么排放强度。你这个GDP增长的速度上来了,工业的速度超过了你的预定目标了,GDP超过预定目标了,那你节能减排这个指标肯定要超出来。基本上是从全国来看,GDP和工业增长速度超出预定目标越多的省份,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北京市去年做做非常好,北京市是完成的,因为北京市在调节能源结构方面的

力度比较大,另外GDP的增长速度把握的比较好,北京市顺利完成。

关于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今年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基本稳定,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作为“进”,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所以当时提出一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基本的含义就是这样。 根据这么一个总的基调,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定目标,我想这里面包括增长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进出口等等。会上、会外、网络上对今年的目标议论、关注最多的,就是GDP的7.5%这个目标。有些媒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人代会上,代表委员也进行了讨论,大家可能从报纸上媒体上看到的,还都是讨论里面支持的声音是多数的,多数人是赞同的。实际上讨论过程里面,提出不同意见的也比较多。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连续从05年以来都是提的8%的速度,对8%的速度大家都习惯了,既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也是提了8%。所以有些同志开玩笑,每年制订经济增长目标是最简单的,都是8%。过热定8%,是为了引导大家把

速度降下来,提高效益;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提8%是增加信心。今年突然把它变成7.5%这是怎么回事?所以就有人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有同志认为,比较忧虑的,他们就是说是不是我们中国经济出问题了?金融危机没有降下来,你这个时候降下来了,所以有很多疑义。国际上也对中国速度极为关心,这几年美国、包括欧洲这些国家都把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从他们内心来讲一直希望中国的速度可以保持快一点,这个心态和他们前几年还不太一样。最近这几年,他们都是希望中国保持快一点。所以我们提出7.5%以后,前面讲了,相当多的国家政府都在研判我们这个7.5提出来之后,会对中国自身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么一个调整目标,总理在报告里面也讲了,主要是为了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之所以提出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在座的知道,“十二五”期间,我们连续的增长目标速度是7%。前面我说了,我们最近七年,国家提出来增长目标都是8%,而且我们实际的增长目标要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目标。比如说最近的几年里面,最高的年份是07年,我们当时提的增长目标也是8%,实际上是达到14.2%,超出6.2个百分点。最低的年份,2009年和2011年,速度也是9.2%,也超出了预期的目标。所以的话,本来从去年研究经济思路

的时候,当时说能不能把这个指标降下来?今年包括国务院领导也提出了这个意见,我们研究过。去年讲,也是想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7%,所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是不是也7%,主要是考虑到开局之年,这个目标降了之后,怕影响不好。

今年为什么提呢?今年是规划的第二年,如果今年再不提要到第三年提,最后我们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们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已经处在一个不可持续、不平衡的很严重的地步。如果我们再维持这个高速度,资源环境的压力根本承受不了。可能同志们过去比较了解这一点,我们现在我们国家的GDP大概占世界,像2010年占世界10%左右,但是我们能源的消费占世界的20%,钢材、水泥占世界的50%以上。而且由于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里面是以煤为主,占了65%的份额。以煤为主的这么一个能源结构,它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就比较强,所以现在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所以环境污染这个事情,环境方面的压力我想就不多说,同志们都会了解。所以说如果我们再保持原来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资源,整个资源环境很难支撑。

还有一个考虑是什么呢?我们经济增长的周期里面有一个“换届现象”。如果你研究研究各地包括全国增长速度的变化,就是每到政府换届前后那两年,明显新政府上台以

后,一定是想办法把当年的速度抬上去。心态就是这样,不能我当领导之后,速度一下来了不好交代。办法在于两个,一个把前任的水分往下压一压,挤一挤。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去地方调研,凡是有些领导说我要挤水分的,一定是刚上台,把前任的领导挤下去。再一个加快投资。投资太多,投资力度如果再加大,对当前各地来讲风险很大,因为这个事情很复杂,就像地方融资平台一样,前面我讲过了10.7万亿。从去年开始到今年,进入地方偿贷高峰。你没有多少钱你要还贷,你还想高投入、高速度,整个经济行为就发生了一些错乱,会带来一些后果。这个本来去年,按照我们国家决策的秩序,实际上今年增长的目标在去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就定下来,定下来以后已经发出来明确的信号,既使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制订的今年的预期目标里面,仍然是非常高的。大概看了一下,在全国31个省市里面,只有北京和上海定了8%,还有四个省低于10%,其他25个省市自治区,都是在10%以上,最高的一个省份达到14%。所以在今年换届之后,特别是省委班子换届之后,如果不进行引导,其实已经在引导了,现在地方上还是要这样。这个东西有它合理的成分,也不能说速度快一点、高一点,就一定是问题。要加快一个地方的发展,改善这个地方的民生,一定需要一定的速度。但问题是当前这么一个环境背景下,这么高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基于这些认识,为了更好的引导各个地方积极性,

转换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面来,就提出这么一个目标。应该说这种调整是主动的调整,也是为了实现更好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举措和要求,总的基调应该说还是没有变,积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微调。实际上,现在有些同志提问,说我们的宏观政策的趋向虽然和去年是一样,实际上已经和去年不同了。虽然我们提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你从数据上分析,跟去年比,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老实说不是太积极了。比如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财政赤字是八千亿,跟去年相比,是减少了一千个亿。这个赤字率是从去年的2%下降到1.5%左右了,在这个里面,中央财政的赤字安排的是5500亿,比去年减少了1500亿,代发地方债是2500亿,比去年增长了500亿,主要是考虑今年是地方还债的高峰,还有一些地方是要改善民生,所以今年发地方债是2500亿,比去年增加了。但是从全国来讲,总的来看,毕竟今年的财政的收入肯定比去年大的,但是今年你安排的赤字比去年小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不能算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学上来说实际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际没有扩张是紧缩了。另外从货币政策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了预期增长的14%,去年是16%,今年的速度减少两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还是叫稳健的货币政

策,实际上严格的从经济学来讲它也是紧缩性政策,实际上有些同志把它归结为“双紧”。

大家从这个可以看出来,我们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和竞争增长的发展目标调整是配套的,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你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下来了,这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是和过去一样,那你这个目标肯定实现不了。在这种背景下,把这个钱用在薄弱环节,花的更好。货币政策紧了,信贷上就要求银行调节信贷结构,把钱更多的运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小型企业上面去。我讲的这是关于今年总体的工作部署,这是第三点。

关于2012年主要任务

关于2012年主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主要讲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我前面讲过了,有些是常规性的;有些是过去开始了,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今年要继续做的;有些是新出台的,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面大概按照结构讲一讲,主要是讲新出台的,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 第一个内容就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面讲过了,因为从去年特别是下半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呈现了下滑的趋势,所以稳增长的任务,虽然增长今天总体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个人看来,但是毕竟从今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的下滑,要实现7%的目标,就是说我们增长的压力还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要采取一些措

施,同志们知道,一个经济增长里面,靠三架马车,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出口。在这三架马车里面,从这些年情况来看,出口,过去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很高的,因为我们国家这个外向性程度是比较高,我们国家实际在前十几年中,我们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时候达到了70%左右。这在一些世界大国里面,绝无仅有的。所以这几年有所下降,去年外贸依存度大体降到了50%左右,既使是这样,我们还是高于美国,美国只有20%,也高于其他一些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外贸进出口的下降,特别是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出口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正变负了。所以从今年来看,出口还会进一步的下降,进出总额增长速度也会进一步下降,去年我们总额是24%,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了10%,从头两个月来看,只有6%多一点。所以出口这架马车是有困难的。投资,从投资来看,投资我们过去国家经济增长,老实说除了出口以外,主要投资拉动型。最近这十年里面,投资拉动的强度更大,表现在我们国家这十年里面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最近这十年里面,大概投资率上升12%个百分点,消费率同比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从今年来看,因为我们采取了信贷紧缩的政策,今年靠投资拉动第一不现实,第二投资率已经很高了,如果再靠它拉动,再出台更多的政策,那么我们投资消费的比率就会更加失衡。所以在今年提出来我们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

求。所以总理在报告里面提出来,我要扩大消费需求,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消费环境,制订出台有利于消费的政策等等。实际上,消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是年年写,年年这一块最难写,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这一块是综合性的东西,它和经济发展方面是联合在一起的。从当年来讲,你很难形成新的措施,首先是收入,没有收入扩大不了消费,特别是购买力比较强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如果这个速度上不去,你提消费上去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今年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次是改善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除去扩大消费这块以外,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在促进投资方面有一个最突出的新政策,就提出来要落实国务院提出来的鼓励民间投资的经济三十六条,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总理要求这个细则今年下半年要出来。现在来看,真正拉动投资的主体部分已经是民间投资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占的比例近年一直在下降。去年民间投资所占的比例增长了34%,占的比例在整个全社会投资份额里面占的比例已经到了58%。实际上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投资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过去我们政策还不到位,尽管国务院出台了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办法,但是具体措施没有出台,基本名义上是同意你进的,实际上也一些“玻璃门”、“弹簧门”你进不来。所以今年国务院要出台具体的配套细则,

我相信这个细则出台以后,对促进民间投资来这块提供很多的政策。

第二项任务,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物价从去年的八月份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今年大体上还是延续了,只是二月份稍微有点反弹,但是问题不大。尽管今年有收入性的因素等,但总体上来讲,感觉今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相对有把握。也就是因为这点,所以从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去年是把物价放在第一位的,今年是把物价放在第二位了,所从排序上来看,同志可以看出来物价已经是基础了。现在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控制信贷,另外一方面就是把农产品、农业加快发展上去,在物价里面食品占的比例比较高,食品的权重占了33%左右。从这几年来看,只要食品价格没有大的变化,信贷控制好,物价相对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大的把握和希望。

第三项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粮食,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处于增长期,所以尽管我们国家这几年实现了建国以来没有过的粮食八连增,但是农产品的的供求,包括粮食的供求目前整体上是处在很脆弱的状态。现在来算一算我们国家粮食的自给率,过去定过一个粮食的自给率目标是95%,实际上现在达不到那个目标。外面有一些同志不太了解,你们粮食连续增加八年了,怎么需求还没有满足?而且还有一定的进口?实

际上就是说我们粮食统计里面,是把大豆作为粮食的,按照这个口径来算,我们实际上的自给率已经不到90%,当然如果按国际谷物来算,我们还在95%左右,但是如果算上大豆的话,因为去年进口的大豆是5400万吨。总体上来说我们自给率不是很高。所以尽管是八连增,也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印象。由于今年基数很高了,成本在上升,特别是今年的自然灾害,国家气象局预报不是很严重,所以对于今年粮食生产,能不能在去年基础上稳定下来,并有所提高,老实说今年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今年粮食出现欠缺,今年物价这一块就很难了。前面我说有信心有把握,关键是基于粮食不出问题,如果一旦出问题,那个物价问题就很严重。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关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思想措施,这里面也包括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包括增加农业的补贴,包括加大农业科技进步的力度,还包括通过深化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这里面其中有一条新出台的,就是今年总理宣布要出台制订《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这个条例今年肯定会出台,条例的核心要提高对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的比例,而且提高的幅度比较大。这样来讲,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但是从政府来讲,建设的成本、征地的成本将大幅提高。

第四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方式既是长期的任务,也是我们当前必须紧迫

的任务。同志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去年制造业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但是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基本上是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而且我们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的代价非常大。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提出一条新的战略“再工业化战略”,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美国试图通过“再工业化的战略”提升他们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美国和欧洲这个计划推出来之后,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压力,尽管我们是世界老大了,但是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特别是附加值低。因为我们过去之所以发展快,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在有些领域、有些行业里面它不干了,人家有优势,所以不干。现在他又回过头来看,这一块还不能丢,特别是为了扩大就业,所以他们又要重新回过头来重振,而且他们有科技的优势、资本的优势等等。所以对我们国家来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长远的任务,从现实来讲也非常紧迫。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的几项要求,第一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里面提出来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手推进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另一手推动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要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发展和速度。现在国务院已经出台一个政策,像今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机车也好、生物其他的也好,还要出台一个政策。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大的推进节能减排和

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报告里面提出来要抓紧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方案,争取今年年底至少要出台几个方案。

环境保护那些措施今年要陆续出台,特别是同志们方方面面比较关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的,二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实行了PM2.5的这个新指标。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今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和其他直辖市,以省会城市要开始监测PM2.5,15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老实说按照新标准,要完成这个任务,北京市在全国这些城市里面大概是最困难的、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2月29号,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听郭金龙市长的汇报,有关部门也谈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推出PM2.5是必要的,也是老百姓方方面面的呼声。从我们来讲,也是非常拥护的,那同志们你们知道不知道在北京哪个地方污染超标最严重?实际上就在中南海,有些同志不知道,说中南其那个地方环境那么优美,看起来那么好啊。实际上那个地方是北京市污染最重的区域,中南海周边包括故宫的附近。这是和北京市的建设的选址有关系,因为当时他们之所以在那个地方建故宫,是有风水先生指导的,说这一块是皇气聚集的地方,所以建了故宫,建了中南海这一块。所谓皇气聚集的地方,因为那一块是北京市地势最低的,所以结果在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北京最低的地方成了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北京的专家讲二环、三环、四环到五

环,实际是立体的污染排放带,从二环到五环,高度都是比地面高处好几米,二环高那么一两米,三环比二换高,四环比三环还高一点,形成了污染带。最后所有的污染物都往中南海那一块集中了。所以有些领导同志开玩笑说,别的方面不说,至少在吸废气方面我们是率先的。所以从北京污染来讲,老百姓反映还是很大的,国际上包括美国大使馆发布的消息,社会舆论也强调呼吁,这是外在的。从内部来讲我们要转变发展的方式,确实出台这个是必要的。但是问题是,这个事情出台以后我们能不能达到?能不能做到?因为按照新的标准,北京市差距很大。密云水库在北京算好的地方了,在平常的情况下,密云水库都要超标三分之一左右,何况北京其他地方呢?北京市平均超标一倍,全年算下来,污染多了时候大概超四到五倍,算下来天数,北京全年大概135天是超标的。另外北京市难在哪里呢?北京市过去举办了奥运会,在奥运会之前,该关的工厂也关了,该弄的也差不多了。在污染里面,排第一位的就是汽车,汽车污染大概是占PM2.5的22%;第二个就是工业,工业大概占17、18%,你想工业控制下来,汽车的控制,老实说你不控制了不好办,这个PM2.5下不来。你真要控制起来,你这个政府不捱骂才怪。所以北京市这个事情应该搞,但是难度不小,所以北京市和环保部一起提出来了一些举措,包括实行经济区域的联动。因为北京的污染不光是北京市的事,周围一直污染,你控制

的再好也不行。再加上北京特殊的地势,如果没有风,你措施再有力,PM2.5也不能达标。第三点,就是适时在区域性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第四点,就是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今年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是超过了50%,大家看到数据已经达到51%点多,这个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里面是五年增加4个百分点,实际上当时数据的原因,到现在来看“十二五”规划提的低了一点,今年已经提前两年达到了。城镇化超过50%,标志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到了这个时候,下一步该怎么走?社会各方面的议论不是太一致,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城镇化速度快了,有些人认为还不够,认为城市里面,特大型城市聚集的人口太多了。所以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央领导统一了基本的思想,就是步伐,如果没有继续城镇化,我们国家最大内率潜力,如果不推动城镇化前进,我们经济发展要受到影响,反过来,城镇化要积极稳妥,体现在去年发了一个制度改造的农业指导思想。特大城市、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中小城市要放开。但是问题是这样,经济有他自身的规律,越是大城市越是控制,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越强。越是中小城市越鼓励,他不愿意去,所以这个有点矛盾。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中小城市户籍要放开,要农民融入中小城市。大城市这块你限制户口,同时呢,但是对外来农民工要以人为本

的原则提供公共服务,户籍上可以限制一下,但是公共服务不能差,所以提出这个要求。

第五项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应该说这些年成就非常大,我们教育成就巨大,特别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但是现在来看,我们教育还是落后的,从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去年达到了8.6年的年限,这点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美国是12.4年、德国是12年以上、日本和韩国是11.6年、俄罗斯是9.8年,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和国民素质和国家长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继续加快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中央财政要按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标准来编制预算和编制计划。应该说这个事情是很大的政策,如果今年年底全国都能实现了这个任务,教育战线不是愁钱少的问题,而是愁这个钱怎么花的问题。你可以算算,今年的GDP按照7%来算,去年是47.2万亿,今年增长7%,应该是50万亿,50万亿里面4%用于教育,那是多大一笔钱?包括教育部自身的同志也在说怎么花这个钱?能不能花好这个事情要做很多工作。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两个事是大家非常关注、非常担心的,一个是提出解决择校入园的事情,择校入园这个事教育部的同志也很头疼,社会方面也很关注,真要解决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还有一点,强调农村学

校要合理布局。最近这个校车事件发生之后,从上到下都很关注,所以国务院提出来要出台校车条例,要发展校车这一块。但老实说发展校车这一块很复杂,之所以出现校车这些问题,是和我们教育部这些年布局调整过快、过急是有关系的。很多偏远地方,调整了布局之后,五六岁的小孩要走十几公里、二十几公里上学。家长要送,有些地方还不可能有校车,寄宿制学校搞不起来。本来过去历史上有我们自己经验,这个地方虽然有七八个孩子,然后我派一两个老师来,因为小孩一二年级的在一起主要不是为了学习怎么着,完全是一个娱乐的,然后教给他一个基本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把这一套东西都否了,否了之后就并,并了之后就过分集中,给孩子上学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导致校车事故频繁发生。所以这次为什么要重提农村教育布局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对过去过于集中这个事情进行调整和纠正。二是推进科技创新,这里面提出来特别是要抓住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事情,建立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这是今年在这方面还要做的一些措施。第三是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第六项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里提出了六项工作,第一确保扩大就业,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是这几年最大的,因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预期的调低了,实际上也要降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一低、就业肯定就下来了,GDP增长1%百分点,全国大概扩大

就业120到130万人。所以今年算下来城镇需要就业劳动人员达到1500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今年达到历史的高点,今年700万,而能够容纳的岗位现在算下来,城镇大概是计划安排900万人,加上自然减员的300万人,最多1200万。所以2700万和1200万相比,城镇里面有1500万需要安排,同时还不算农村里面转移劳动力。所以今年就业的压力很重,这里面提出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等等,加强培训等等。

第二个完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里面主要的措施,是今年年底之前要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城镇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个制度覆盖以后,大体上标志着我们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制度上建立起来了,下一步主要是提高标准,完善一些办法这个问题。应该建立这个制度,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国家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第三点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现在应该说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这两年有了成效、有进展,但是有些关键点还有待于克服,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这次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来的,要实行医药分开管理,这件事情非常难。国家需要增加财政投入,需要一大笔钱,不光是钱财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就是按这个路子来走。再

一个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从床位来说,我们公立医院占整个医疗95%以上。真正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除了国家出台政策之外,我个人认为就是中央提的另一条,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包括引进外资办医,通过竞争才可能推动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来看,没有竞争,公立医院的改革很难深入下去。所以现在就是两手抓,一手抓本身的改革,一手抓社会资本。

第四条就是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这里面强调稳定低生育的水平,这个事情前段时间也是社会上讨论的很热烈,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特别是北京市老龄化是超20%。如果说我们计划生育的政策不调整,那么我们国家确实会出现一种快速的老龄化,导致未富先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他们在呼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就是说能不能适度的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意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最大的问题,肯定是我们人口过密的问题,老龄化、人口过密快速的消失,那么经济增长就受到极大的制约。但是综合多方面考虑,现在来看政策改革一下子也很难,所以今年还是强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但这个事情在研究,发展老龄事业等等。 第五个继续搞好房地产调控,保障性房子建设,这个事情我想就不多说了。因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已经表达了政策倾向和决心。

第六点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个提出来以后,因

为现在大家是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这是实话,对我们社会管理,特别是人口老龄的格局,我们社会很多方面需要创新和调整,中央已经专门做出了决定,总理报告里面也已经做出了一些部署。

第七项任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各地都在加快采取措施发展文化。实际上思路就是两条,一方面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公益性的包括办好博物馆这方方面面的。另一方面,这次报告里面首次提出来,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和五中全会一致的,就是文化产业要把它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措施,很快要研究一些这方面的经济政策。

第八项工作,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这里面强调,因为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应该说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绩都是和我们的改革向前推进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样,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跟我们的体制不健全有关系,本届政府结束之前,老实说包括我前面讲过,外界的舆论也认为我们的改革会不会搞?有些改革的措施会不会推出来?外界还是有疑虑的。温总理已经表达了政府的决心,但是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的尽量解决,尽量在本届政府解决,不留给下一任。所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我们几项改革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

上说是一致的。这里面其中有一点就是收入分配的问题,总理下的决心很大,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深入分配制度总体方案,今年想出来。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现在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些同志讲得特别有道理,我们这个数据特别是高收入者的数据很难收集准确,所有现有的有关单位、有关学者发布的数据都认为是低估了我们的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但是从统计局的调查来讲,真正要调查这些人是很难的。从现实生活里面看到这种现象,直观的判断,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现有的住户资料分析,现在城镇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相当于20%低收入人均收入的倍数,2000年的时候是2.1倍,十年以后到2010年到了5.4倍,这个数据实际上还没有真实反映到收入的差距,因为高收入数据的还是偏低。如果再考虑到房产、股票其他不动产,财富方面,除了收入方面差距之外,体现在财富上面的悬殊更大。别的事情会有赞成有反对的,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但是收入分配问题上大家都不满意,说起来都有牢骚,心理都不平衡。有钱人不平衡,钱多的人不平衡,钱少的人更不平衡,关键参照系不一样。我们现在分配秩序混乱,谁都觉得不公平,谁都不满意,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制订一个收入分配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这个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难度太大了,而且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事情必须改,改革的方向,总理在报告里面基本上方向

也提出来了。

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事业单位这个概念太广、太杂了,这两年有点进展,但是这个事情任务很重,下一步总得原则还是要分类指导、分类推进。

推进政府的改革,政府自身也确实需要改革,我们政府老是说自己管了太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下一步的改革的力度要加大,真正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交给协会、交给政协组织。哪有我们国家的政府这样管这么多事,捱这么多骂的?你现在是无限责任政府,你什么都要管,你管了之后出力不讨好。我考察过一些国家政府职能的事情,哪一个国家的政府的公务员像我们公务员这么辛苦?没有。有一年我们考察希腊的时候,希腊的公务员是什么态度?说九点上班九点半才到,然后十点半开始喝咖啡,喝半个小时到十一点,工作一小时然后午饭。一点钟上班,两点钟又是下午咖啡,三点钟上班,下午四点钟回家,周六周日都休息,哪像我们的公务员?有些老百姓、有些群众看到我们公务员队伍里面确实有一些腐败的、有一些不作为的,意见很大。但老实说,作为我们自己这头来讲,收入低、责任大、任务又重,有一点荣誉感,但实际上因为你管的事多,因为你的责任多,所以这个幸福指数,我估计在我们社会各群体里面是偏低的。所以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

转变,该好自己该管的事。

第九项工作,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这里只讲一点,别的不多说了。去年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搞了一个庆祝我们国家入世十周年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也参加了。当初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各方面的意见非常多、争论也非常多,当时朱镕基总理和别的中央领导在权衡利弊以后,最后中央决定加入世贸组织,从当时来看我们给美国人做了很大让步。回过头来看,实践证明我们在这项决策上是极为正确的,我们当时做的一些让步,实际上都对我们国家进出口贸易,对我们引进外资也好,获得的利益远远弥补了这方面。所以世界上各国都公认,中国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国。十年之前,我们还担心这个扩大开放对中国会带来什么,现在是西方人和别的国家的担心,他们担心现在中国人到他那里的太多了,中国的投资会冲击他们的。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事情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的事情,也是中国最近这十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还是要继续扩大。因为作为年度性的工作,对外开放这块没有新的政策,但是里面做了一些强调、做了一些重申。特别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里面,我们走出的步伐在加大。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人、欧洲人现在自顾不暇。现在美国人对非洲也好,对有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他是有心无力。这些地方是我们国家

保障矿产资源也好、森林资源也好、其他资源也好,是重要的按一个战略立足点。所以从去年以来,国家明显加大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确实对我们来讲也是机遇,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国家分散外汇的风险,所以这个事情只能做不能说,或者做的力度大一点,说的时候少一点。因为现在美国人和欧洲人这一块,只有你有什么动作,他都要造舆论然后来诬蔑你,采取措施来陷害你。实际上我们国家这几年的步伐大大的加快,国家的钱为什么减少美国的外汇的购买量呢?干嘛去了?实际上都是用在支持我们国家的企业走出去了。我们通过这种双向的,既要走进来,同时又要走出去的,形成双向这么一个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布局。 进到这里我老是和同志们讲,越往其它国家走,你看的国家越多,你对中国的前途越有信心。我去年八月份去拉美访问,途径巴黎机场,看到商店贴着中文的字条,写着“此店收人民币”。这在前两年根本没有,这就从一点可以说明中国的影响力。最近美国人、欧洲人都在炒什么时候中国要超过美国的GDP,最近这些时间美国炒得有点热,根据目前大多数机构的算法,它测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购买力,一种是汇率。按照两种算法,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如果按照汇率算,根据中国目前的增长速度的预测,根据美国增长速度的预测,我们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最晚可能到2021年;如果是现在按IMF,就是货币基金组织这个算法,他们预计

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里面讲,因为在进行国际比较的时候,因为汇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时候你这个总量,你本来实际的产出量并没有增加,但是由于你汇率升值了,那么你升值的百分之几,你的增长就是增长了百分之几。这里面很多程度,之所以按照美元测算GDP,步伐那么快,很大程度上来讲,不仅是我们工作原因,还有汇率升值帮的忙。所以这样说,到2017年,大体上大家都是公认,包括美国的政府官员也好,学术界也好,大概认为中国2020年前后,也就是在我们国家将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时候,中国将超越美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

一。如果那个时候实现这个目标,在中国历史上来说,是过了二百年中国又重新拿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应该算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道路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多路要都,特别是我们现在,我们收入超过5000美元,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陷井的阶段。如果要处理得好,问题解决得好,矛盾化解得好,那么我们国家可能顺利实现这个目标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做好各自的工作,还是要扩大推进改革开放。

这是总理报告第四个部分的主要任务,讲了总理的报告里面讲的九条,后面还有第四部分就是讲一讲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交军事工作的。总理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这种解读,很难完全把握住重点,也很难满足

大家的要求,讲得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经济科学把握总基调 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时间:2012-03-20 14:57:39 来源: 作者: 浏览:

108次

作者:黄守宏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我今天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介绍一下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背景,第二个方面讲一讲去年的工作回顾,第三个讲一讲今年的总体部署,第四个主要讲一讲主要任务。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

大家知道,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法定职责,也是接受人民监督的一个形式。实际上它也是政府施政的纲领,所以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讲话。经过人大批准之后,形成了法律的文件,就有一定的强制力。《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已经公布了,对文件本身内容同志们都很了解了。这个报告的起草,正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国务院非常重视,温家宝同志亲自主持。去年11月份成立了起草班子,起草成员是由国务院研究室为主,还有相关部门同志来参加。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起草,一月初写出了初稿,经温总理全文修改之后,先后送交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温总理本人亲自从2月6号开始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下发到31个省市

自治区和和中央各部门征求意见。充分吸取意见,方方面面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初算下来,从初稿拿出去到最后人代会上定稿,文字性的修改接近700、800处。应该说这个报告是集中了全党全国的各方面的智慧,所以这次也反映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所以说这次报告总体来说反响还是比较好的,在人代会上是高票通过。

在起草政府报告之初,温总理和国家领导同志找我们谈话,就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点是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实事求是地搞好工作。特别强调要把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关注的问题讲清楚,坦诚地回应社会的关切,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报告》,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同志们可以从最近这几年温总理的讲话和在人代会上的回答记者提问看出,这也是他个人的一贯工作作风,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问,对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来回答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要求也是一贯如此。

第二点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力争把重点问题讲深、讲透、讲实,特别是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使人民看到希望。

第三点要求进一步改变文风,从内容和形势都有创新,不讲套话空话,努力做到文风朴实、行文简洁、语言生动,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能管用。总理这些要求应该说我

们起草组还是认真贯彻。但老实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难度很大,特别在创新方面,因为这种特殊的文体限定了创新的空间是有限的。比如篇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万八千四百字左右,按说起来和往年的报告比已经算篇幅比较短了,我们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长的有一年是接近三万字,那个时候总理念了三个小时以后,回去以后很长时间话都说不出来,走路都很累。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一定会进行压缩,但是压缩很难,特别是部署工作这一块,方方面面都提出修改意见,都是加法没有减法的。没有哪个部门说你提到我这一块不要了,都是往里面加的。而且特别是地方,让你加的时候,一定要把地方的工作、地方提出的东西上升到国家战略,只要总理讲出来他们那个就成国家战略了。所以书记省长几乎每一年都给起草组做工作,甚至给总理写信。部门也是一样,部门的工作也想在报告里面体现出来。这样弄来弄去,还有一些,本来这个报告要讲讲新出来的东西,常规性的工作不一定讲那么多,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两天在网上疯传一个帖子,叫做“政府工作报告的缩水版”,可能有些同志已经看到了,这个“缩水版”里边把政府工作报告一万八千字浓缩成三千字,另外加了些点评。《政府工作报告》能不能那么短?过去小平同志四届人大的时候,给周总理起草的报告就五千字,实际上也可以解决问题。当然当时的情况不太一样,现在经济发展比过去比较复杂

了,再像过去那样做是很难做到的。尽管这样,还是应该尽量压缩,你们看实况转播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总理念的时候,特别是念任务里面每条措施基本是一句话一个政策,念得他自己也没有激情,下面听的同志也很累。但是这个文体就限制了目前的客观情况。

在这个报告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对待各方面意见应该说还是认真吸取的,有一些很重要的政策都是在征求意见过程里面提出来的。比如这次报告提出让民营资本进入几个垄断行业,就是这次在座谈会里面工商联提出来的,反映了现在国务院发布了非农经济36条之后,但是又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最后总理当时就表示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最后在报告上反映出来了。就是说很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意见都是在征求意见里面形成的。

这个报告的结构大体内容是四块:第一个就是回顾去年的工作;第二个讲今年的工作部署;第三个是讲今年的主要工作;第四块内容就是以各位代表打头,讲了讲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交方面的工作。过去的结构差不多,有时候是三个,就把中间主要的总体部署和任务是合在一起写的,今年分开来写了。之所以分开呢,主要是考虑到今年有些政策特别是总体的部署,需要和往年有所不同,有些需要做一个解释。

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对去年工作的回顾。应该说过去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的成绩,《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总理用了很多实数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我认为具有有标志性的意义是两个数,两个方面的。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报告里面也写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比上年增长9.2%。这个数如果按照我们每年的平均汇率去算是7.3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万亿美元,人均达到了5400美元,比上年的人均增加的数接近1000美元,是998美元。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就是人民币换成美元的时候,主要用汇率来算的,用汇率计算这个增长速度就超出了人民币计算的增长速度,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我们货币升值的因素。在去年实际上我们人民币货币升值了5%左右。这个9.2%的速度,各方面都认为跟年度目标相比,应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去年我们提出的年度目标是8%,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些同志用了四个字叫“格外耀眼”。去年我们是9.2%,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汇总来算,去年世界平均增长是3.8%,发达国家就低一点是1.6%,美国是1.8%,欧元区1.6%,日本是负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相比,特别和我们国家比较接近的金砖五国中和其它四国相比也是比较高,俄罗斯去年增长4%,巴西不到3%就是2.7%,印

度稍微高一点7%左右。所以我们9.2%的速度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比较耀眼的。

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同时,我们的质量和效益应该说也是明显提高,表现在财政收入是去年增长25%以上,等于我们的财政收入上过了一个大槛,超过了十万亿。企业的利润也较大幅度增长,这个同志们在报告里面可以看到。这里面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政府报告公布的47.2万亿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算出来的,同志们如果注意一下,最近各省召开了两会,把31个省去年宣布的GDP的数加起来,就不是47.2万亿这个数了,就达到51.9万亿,就是比国家公布的数多出4.7万亿,相差了大概8%左右。这个高出的差距,虽然过去历年都有差距,但是今年差距是最大的。这里面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实际的增长速度可能要高一些,因为各省公布的数据,它也不是乱公布的,最近几年国家统计局调整了核算的办法,各省的数据是要经过国家统计局的核准的。所以这里面又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国家统计局自己统计的数是一个数,另外国家统计局核准的、各省加在一起又是一个数。所以这里面数据存在差距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这个情况,从侧面可以看到我们去年发展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比较快。

二是物价过快的上涨得到扭转。同志们都知道,去年物价从年初到七月份是逐月上升,七月份达到最高点6.5%。经

过国家调控以后,从八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全年上涨到5.4%。对这个数据应该说既满意又不太满意,因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缺点的时候,他把这个说出来了,因为没有达到我们去年定的4%的控制目标。既使这个5.4%,老实说和国际上比较,其实我们还算不错的。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物价缺乏可比性,你就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和金砖五国相比,其中印度上涨了10.6%、俄罗斯上涨了9%、巴西上涨了

6.7%左右,和他们相比,我们的速度比他们快,物价上涨的幅度比他们低。就是说我们去年总体的调控是有力的,也是及时的。总体上国民经济也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了一个增长快、价格稳、效益好的态势,这个同志们在生活工作中自己有很深的体会。

去年取得的这些成绩,看似寻常实则极不平常、极为不易。去年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上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波是一波接一波。国内来看,也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从去年我个人体会到,应该说复杂程度、困难程度实际上是超过应对金融危机时的,金融危机出现在09年,因为09年的时候危机出来了,我们有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所以我们就有信心,心里就有底气。另外当时社会各方面对中央出台什么政策,总体上态度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去年的情况完全不同,各方面的看法和认识不太一样,包括对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调控

上,大家的意见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国务院几乎每出台一项政策,有赞成的,但是你在网上看,更多听到的是批评的声音、责难的声音。这里面有认识上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阶层,阶层分化,不同的阶层利益不同。所以很多政策,尽管国家整体上是有利的,但是你损害到哪个阶层、哪部分人的利益,还是要受到批评。但是作为政府来讲,倾听这种批评意见甚至责难是正确的也没有关系,这是有助于政府科学决策,有助于政府鉴赏事物。当然问题是哪里呢?有的时候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不理性,情绪化的东西也很多。在去年,我自己看到了也经历到了,决策层这些领导同志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有些事情不做不行,做了捱骂。所以在这个环境之下,应该说中央领导集体还是很好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不为各方面的干扰所惑,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亮剑时就亮剑。所以去年出台了一些重大的决策,确保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向好。

对去年的工作总理进行了回顾,往年起草报告里面回顾的多点,讲讲成绩,列出几条,列出几个方面,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最近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的报告里面,为什么简单讲了几项成绩之后,就把工作写的非常细,写得非常具体?主要是想使各方面能够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了解政府去年干

了哪些事情。所以,总理在报告里面是回顾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面我讲过了,由于去年世界经济环境非常不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生了一系列的比如像西亚、北非的政治动荡、日本的地震海啸、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下降,还有欧债债务危机扩散。从国内来看,影响的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是在增多的,因为从去年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说逐级出现回落,特别是出口持续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物价逐月、逐级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是在逐级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遇到了两难的境地。所以要权衡,因为保增长跟稳定物价在短期内是一种矛盾,恰恰我们去年遇到了这种矛盾,一方面就要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下降太多。所以去年在努力寻找这么一个最佳结合点,中央坚持抓住主要矛盾,把控制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去年前七个月连续上调了六次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上涨三次,应该说通过信贷的调整,总体上逐步消除了推动物价上涨的信贷的条件。与前年相比,去年新增人民币少了近四千亿,同时也采取了其他措施,包括市场调控,发展生产等等,遏制了物价上涨的

势头,但是同时任何政策都是双刃剑,去年在调控物价紧缩银根的时候,带来一个负面的作用、负面的效果,就是银银紧张之后,一些企业的经营就出现了困难。所以那段时间方方面面放松银根的呼声很高,甚至一些方面对政府的调控提出了很严厉的指责。去年到现在,银根的期待确实紧张,但关键是企业的信贷结构不合理,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虚拟经济、房地产领域。真正需要支持的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贷不到款,这确实是我们金融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呢?这里面与我们银行的金融改革制度有关系。同志们可能前段时间注意到,有一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是全国商业银行去年的商业利润是超过一万亿,我们的几大商业银行在世界的各大银行里面排位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他们很高兴很骄傲,所以有些银行的行长就讲了,问他去年赚了多少钱,他说他不好意思说了。但实际上这是你的本事吗?不是的。我们银行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人家世界上其他国家存贷款的银行利差占的整个利润、整个来源的比例在20%左右,而我国银行利润80%以上都是存贷款的利差,这个利差还不是因为国家的政策?想让你高你就高,想让你低你就低。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在金融改革里面面临的很大问题,怎么转变深化金融改革转变银行发展的模式。这是去年首先一条,把物价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二点就是适时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动力。因为去年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我们去年的进出口增长了24%左右,但是跟前年30几相比,是下降了,特别出口下降更多。所以去年外需这一块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过去我们都是正,去年变成负的,变成负5.8%。在外需对GDP增长变负的情况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产生了一些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包括启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包括鼓励民间资本等等,应该说去年内需的扩大弥补了外需的减少,使我们经济的拉动整体上还是强劲的。

第三点是就是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对这个问题我想多说一点,因为这个调控涉及到今年的政策。大家知道,对房子调控的这个问题,是社会上议论最多的,争议最大的,也是这些年批评政府批评比较多的。因为有房的跟没有房的、房多的跟房少的、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看法完全不一样。应该说房地产这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问题是,最近这些年各种投资在土地因素的推动下,房价涨得太快,我想这点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不用多说了。这样的话,就对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是房价涨得快了以后,大幅度增加了生活成本,倒逼着企业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工资,工人提高工资,就严重削弱

了我们国家产业的竞争力了。现在我们国家的工资水平已经大体上是泰国的1.5倍,是越南的3倍,是印度的3、4倍。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要发展的,这个工资成本涨得太快,你的竞争力在就业上没有充分的时候,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这种竞争力就失去了。

二是高房价导致我们房地产行业成为暴利行业,干什么都不如房地产来得快。所以从这两年,特别是去年看得很明显,很多从事实体经济的行业、企业,从银行贷款之后干嘛去了?它没有投向他的主业,都投到房地产了。所以不是把精力用在企业的进步和科技技术进步上。大家可以看看近几年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这些上市公司最大一个利润来源不是它本身的主业,而是来自于房地产。所以同志们想一想,如果说我们一个国家,我们大量的企业,社会的导向都是从实体经济把资金抽出来,用到房地产虚拟经济这个行业,后患无穷。世界上哪个国家是靠房地产变成了现代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实际促进经济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绝对不是国家走向发达、走向强盛最重要的支撑。

三是在现在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从高房价中获取了比较高的收入,这点同志们清楚,因为高房价推动高地价,在我们现在财税体制下,实际上土地出让收入变成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地方都是占到60%到

70%。除去直接的财政收入之外,而且各个地方建的融资平台,去年审计、清理了一下,全国是10.7万亿,这些地方融资平台都是负债。它负债基本都是以近期的土地出让收入和未来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抵押的,所以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跟土地收入是联结在一起的,很多地方政府就有一种冲动,就是通过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然后高价来卖,结果导致很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了。老实说,这个问题的责任不是在地方,关键在我们的财税体制。我们九十年代中期采取分税制之后,带来一个后果,就是中央财政集中的比较多,地方财政的税种特别不赚钱的小税种留给地方了。当时房地产税是不赚钱的,我们中央部门的同志也没有看清这一点,就把房产税这个税种划到地方了,再加上责权划分又不是很清楚,很多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改善民生的开支,他又没有别的来源。所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财税问题,在这种财税制度下一定会出现这种行为,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这种行为风险很大。

所以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情况,中央下决心采取调控措施。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过了,从03年开始的调控基本上没有效果。去年为什么效果好呢?现在是两手,一手是抓信贷政策等,另一手是加快了保障房的建设。特别是北京市去年在调控中率先出台的一系列的细则,应该说北京市的调控的细则在全国是最严的,发挥了很多导向的作用,

所以把价格降下来了。但是对去年的调控,同志们也很清楚,批评的意见很多,房地产商指责政府是用行政化的办法来干预经济,形成调控手段。但是这个东西确实是,他们讲的也是对的,去年我们里面既有经济手段,也有行政手段,但是行政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为我们要把房价控制下来,降下来,尽管现在讲还没有到位,只是出现了销售量下降的情况,但是价格势头毕竟是遏制住了,有些地方是下降了,你看北京通县那里下降的比较多一些。如果说去年不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今年在人代会上你很难过关的。既然采取这么一个措施,听听两会代表的意见,大多数人还是不满意,因为很多同志举了很多例子,特别是国外的例子,我听了听讲的是很有道理的。其中有一次领导在听会的时候,有一个专家说在金融危机里面,在欧洲、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是冲击最小、率先复苏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和德国的房地产政策有关系的。大概在近十年里面,整个欧洲国家房地产价格差不多也是涨了1.5倍,而德国在这个时间里面,仅仅涨了不到20%。所以这样的话,德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很从容。所以那天这个专家讲了以后,很多代表就产生了共鸣,就是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的这种手段,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大。但是下一步还要综合判断,因为这个房地产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说房价压得过低,银行的风险、金融潜在的风险也很大,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度

的把握。不管怎么说,我们去年来看,在国家宏观的调控政策应该说还是成功的,标志就是速度还算是比较高的一个速度,物价总体上从最高点回落到了一个大体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方面工作,坚持有松有控,力促结构升级,提高产业协调和产业结构的竞争力。

第一条讲的三农工作变成重中之重,去年的中央财政用于农民的三农投入首次突破一万亿,这几年增幅较大的一项,确保了我们国家粮食的八连增,这是建国以后的第一次。也推动了农民收入连续八年保持比较快的速度,去年和前年连续两年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了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持续多年的扩大转为缩小的态势。其中这个里面,中央财政也加大了对三农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各个地方去年也做得不错,在推进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的很多成效。最近这几年应该说,特别是北京市立足于首都特殊的大市场,各区县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体上形成了比如一县一业、一乡一体等等。有些特色产业发展的速度是超过我们过去的一个预料。第二个就是加快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快培育战略产业,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第三个,采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去年有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去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指标高于东部地区,所以全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现在有所降

低,有所遏制,这是总理讲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三个方面工作,突出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去年讲了很多了,我想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等方面发展的很快,各地方发展也很快。特别是北京市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四方面工作就是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去年一个亮点就是城镇就业,去年城镇就业一下增加了1200万人,是最近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的比较快,去年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降低对工商局的税负,去年在民生改善方面,特别是包括建设保障房等等,在这方面应该说作出很大的努力,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第五方面的工作就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去年在改革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多的,包括在财税方面,预算外的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条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过去预收外的资金,实际上有些地方预算外的资金和预算内的资金相当了,难度很大,去年纳入预算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扩大,另外推动了政府的预算决算的公开。去年全国有98个中央部门包括北京上海公开了三公经费,这个应该说去年的改革里面,大家反映最大的一个。三公经费确实应该公开,使我们政府的预算、部门的预算更

透明,在阳光下运作这是应该的。但是它确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政府的预算、部门的预算和我们很多体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公布以后,社会上反映一方面很好,另一方面也不满意。不满意在哪里?因为你公布了总的大类,但是社会要求你公布细项,但是有些是很难公开的,比如说外交上,有些费用是不能公开的。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做的惯例。有一些部门受到社会上的批评比较多的,比如车辆购臵费太多,但是他有自己特殊的情况,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总体效果是不错,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中央机关和省里面不一样,比如招待费这一项,有些机关的招待费是零,包括我们单位研究室它就是零啊,为什么呢?中央机关的同志下到地方去,我们现在的财政出差标准又不高,人家地方实际上都给你补的。补了以后它那个地方往哪里打呢?你中央机关可以自己说没有关系,我车费今年一分没花,招待费一分没有用。但是地方就不行。所以有些事情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有些事情还要稳妥一点。因为有些事情处理不好,社会效果上要打折扣的。

其它还有几项重大的改革,像原油天然气改革的全国实施,在金融改革方面,人民币的汇率也在完善,出台的措施很多。总而言之,总理从五个方面,用了比较大的篇幅,给过去一年政府做的工作、出台的措施进行了回顾,在回顾里面,既是有措施也有成绩。在回顾成绩和工作之后,也分析

了面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坦率的指出了政府工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包括节能减排,包括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还包括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很突出。应该说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做完自我批评之后,一些同志也做了自我批评。应该说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还是比较好,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树立了好的形象。但是你的指标没有完成,都有客观的原因,你比如物价调控的目标没有完成,老实说要如果想完成这个指标,只要我们的调控的力度再大一点,我们的银根缩的再紧一点,这个指标达到4%不是办不到的,但是代价就是要使一大批的企业经营更困难,甚至出现倒闭,就业出现问题。所以总体上出台这样的目标,比去年高一点,比预定的目标高的1.4个百分点,主要是考虑增长和物价之间的平衡。再一个是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老实说这个指标之所以没有完成,是我们自身设定的指标体系有关系。因为我们节能减排每一项的指标都是和GDP挂钩的,都是单位GDP的什么排放强度。你这个GDP增长的速度上来了,工业的速度超过了你的预定目标了,GDP超过预定目标了,那你节能减排这个指标肯定要超出来。基本上是从全国来看,GDP和工业增长速度超出预定目标越多的省份,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北京市去年做做非常好,北京市是完成的,因为北京市在调节能源结构方面的

力度比较大,另外GDP的增长速度把握的比较好,北京市顺利完成。

关于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今年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基本稳定,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作为“进”,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要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所以当时提出一个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基本的含义就是这样。 根据这么一个总的基调,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定目标,我想这里面包括增长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进出口等等。会上、会外、网络上对今年的目标议论、关注最多的,就是GDP的7.5%这个目标。有些媒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人代会上,代表委员也进行了讨论,大家可能从报纸上媒体上看到的,还都是讨论里面支持的声音是多数的,多数人是赞同的。实际上讨论过程里面,提出不同意见的也比较多。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连续从05年以来都是提的8%的速度,对8%的速度大家都习惯了,既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也是提了8%。所以有些同志开玩笑,每年制订经济增长目标是最简单的,都是8%。过热定8%,是为了引导大家把

速度降下来,提高效益;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提8%是增加信心。今年突然把它变成7.5%这是怎么回事?所以就有人分析背后的原因。还有同志认为,比较忧虑的,他们就是说是不是我们中国经济出问题了?金融危机没有降下来,你这个时候降下来了,所以有很多疑义。国际上也对中国速度极为关心,这几年美国、包括欧洲这些国家都把复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从他们内心来讲一直希望中国的速度可以保持快一点,这个心态和他们前几年还不太一样。最近这几年,他们都是希望中国保持快一点。所以我们提出7.5%以后,前面讲了,相当多的国家政府都在研判我们这个7.5提出来之后,会对中国自身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么一个调整目标,总理在报告里面也讲了,主要是为了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之所以提出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在座的知道,“十二五”期间,我们连续的增长目标速度是7%。前面我说了,我们最近七年,国家提出来增长目标都是8%,而且我们实际的增长目标要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目标。比如说最近的几年里面,最高的年份是07年,我们当时提的增长目标也是8%,实际上是达到14.2%,超出6.2个百分点。最低的年份,2009年和2011年,速度也是9.2%,也超出了预期的目标。所以的话,本来从去年研究经济思路

的时候,当时说能不能把这个指标降下来?今年包括国务院领导也提出了这个意见,我们研究过。去年讲,也是想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因为“十二五”规划提出7%,所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是不是也7%,主要是考虑到开局之年,这个目标降了之后,怕影响不好。

今年为什么提呢?今年是规划的第二年,如果今年再不提要到第三年提,最后我们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我们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已经处在一个不可持续、不平衡的很严重的地步。如果我们再维持这个高速度,资源环境的压力根本承受不了。可能同志们过去比较了解这一点,我们现在我们国家的GDP大概占世界,像2010年占世界10%左右,但是我们能源的消费占世界的20%,钢材、水泥占世界的50%以上。而且由于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里面是以煤为主,占了65%的份额。以煤为主的这么一个能源结构,它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就比较强,所以现在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所以环境污染这个事情,环境方面的压力我想就不多说,同志们都会了解。所以说如果我们再保持原来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资源,整个资源环境很难支撑。

还有一个考虑是什么呢?我们经济增长的周期里面有一个“换届现象”。如果你研究研究各地包括全国增长速度的变化,就是每到政府换届前后那两年,明显新政府上台以

后,一定是想办法把当年的速度抬上去。心态就是这样,不能我当领导之后,速度一下来了不好交代。办法在于两个,一个把前任的水分往下压一压,挤一挤。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去地方调研,凡是有些领导说我要挤水分的,一定是刚上台,把前任的领导挤下去。再一个加快投资。投资太多,投资力度如果再加大,对当前各地来讲风险很大,因为这个事情很复杂,就像地方融资平台一样,前面我讲过了10.7万亿。从去年开始到今年,进入地方偿贷高峰。你没有多少钱你要还贷,你还想高投入、高速度,整个经济行为就发生了一些错乱,会带来一些后果。这个本来去年,按照我们国家决策的秩序,实际上今年增长的目标在去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就定下来,定下来以后已经发出来明确的信号,既使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制订的今年的预期目标里面,仍然是非常高的。大概看了一下,在全国31个省市里面,只有北京和上海定了8%,还有四个省低于10%,其他25个省市自治区,都是在10%以上,最高的一个省份达到14%。所以在今年换届之后,特别是省委班子换届之后,如果不进行引导,其实已经在引导了,现在地方上还是要这样。这个东西有它合理的成分,也不能说速度快一点、高一点,就一定是问题。要加快一个地方的发展,改善这个地方的民生,一定需要一定的速度。但问题是当前这么一个环境背景下,这么高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基于这些认识,为了更好的引导各个地方积极性,

转换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面来,就提出这么一个目标。应该说这种调整是主动的调整,也是为了实现更好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举措和要求,总的基调应该说还是没有变,积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微调。实际上,现在有些同志提问,说我们的宏观政策的趋向虽然和去年是一样,实际上已经和去年不同了。虽然我们提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你从数据上分析,跟去年比,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老实说不是太积极了。比如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财政赤字是八千亿,跟去年相比,是减少了一千个亿。这个赤字率是从去年的2%下降到1.5%左右了,在这个里面,中央财政的赤字安排的是5500亿,比去年减少了1500亿,代发地方债是2500亿,比去年增长了500亿,主要是考虑今年是地方还债的高峰,还有一些地方是要改善民生,所以今年发地方债是2500亿,比去年增加了。但是从全国来讲,总的来看,毕竟今年的财政的收入肯定比去年大的,但是今年你安排的赤字比去年小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不能算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学上来说实际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际没有扩张是紧缩了。另外从货币政策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了预期增长的14%,去年是16%,今年的速度减少两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还是叫稳健的货币政

策,实际上严格的从经济学来讲它也是紧缩性政策,实际上有些同志把它归结为“双紧”。

大家从这个可以看出来,我们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和竞争增长的发展目标调整是配套的,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你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下来了,这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是和过去一样,那你这个目标肯定实现不了。在这种背景下,把这个钱用在薄弱环节,花的更好。货币政策紧了,信贷上就要求银行调节信贷结构,把钱更多的运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小型企业上面去。我讲的这是关于今年总体的工作部署,这是第三点。

关于2012年主要任务

关于2012年主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主要讲了九个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我前面讲过了,有些是常规性的;有些是过去开始了,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今年要继续做的;有些是新出台的,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面大概按照结构讲一讲,主要是讲新出台的,其它的我就不多说了。 第一个内容就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面讲过了,因为从去年特别是下半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呈现了下滑的趋势,所以稳增长的任务,虽然增长今天总体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个人看来,但是毕竟从今年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的下滑,要实现7%的目标,就是说我们增长的压力还比较大。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要采取一些措

施,同志们知道,一个经济增长里面,靠三架马车,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出口。在这三架马车里面,从这些年情况来看,出口,过去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很高的,因为我们国家这个外向性程度是比较高,我们国家实际在前十几年中,我们经济对外依存度最高的时候达到了70%左右。这在一些世界大国里面,绝无仅有的。所以这几年有所下降,去年外贸依存度大体降到了50%左右,既使是这样,我们还是高于美国,美国只有20%,也高于其他一些国家。随着我国对外外贸进出口的下降,特别是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出口这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正变负了。所以从今年来看,出口还会进一步的下降,进出总额增长速度也会进一步下降,去年我们总额是24%,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了10%,从头两个月来看,只有6%多一点。所以出口这架马车是有困难的。投资,从投资来看,投资我们过去国家经济增长,老实说除了出口以外,主要投资拉动型。最近这十年里面,投资拉动的强度更大,表现在我们国家这十年里面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最近这十年里面,大概投资率上升12%个百分点,消费率同比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从今年来看,因为我们采取了信贷紧缩的政策,今年靠投资拉动第一不现实,第二投资率已经很高了,如果再靠它拉动,再出台更多的政策,那么我们投资消费的比率就会更加失衡。所以在今年提出来我们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

求。所以总理在报告里面提出来,我要扩大消费需求,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消费环境,制订出台有利于消费的政策等等。实际上,消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是年年写,年年这一块最难写,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这一块是综合性的东西,它和经济发展方面是联合在一起的。从当年来讲,你很难形成新的措施,首先是收入,没有收入扩大不了消费,特别是购买力比较强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如果这个速度上不去,你提消费上去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今年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其次是改善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除去扩大消费这块以外,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在促进投资方面有一个最突出的新政策,就提出来要落实国务院提出来的鼓励民间投资的经济三十六条,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总理要求这个细则今年下半年要出来。现在来看,真正拉动投资的主体部分已经是民间投资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占的比例近年一直在下降。去年民间投资所占的比例增长了34%,占的比例在整个全社会投资份额里面占的比例已经到了58%。实际上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投资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过去我们政策还不到位,尽管国务院出台了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办法,但是具体措施没有出台,基本名义上是同意你进的,实际上也一些“玻璃门”、“弹簧门”你进不来。所以今年国务院要出台具体的配套细则,

我相信这个细则出台以后,对促进民间投资来这块提供很多的政策。

第二项任务,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物价从去年的八月份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今年大体上还是延续了,只是二月份稍微有点反弹,但是问题不大。尽管今年有收入性的因素等,但总体上来讲,感觉今年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相对有把握。也就是因为这点,所以从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去年是把物价放在第一位的,今年是把物价放在第二位了,所从排序上来看,同志可以看出来物价已经是基础了。现在主要有两条,一个是控制信贷,另外一方面就是把农产品、农业加快发展上去,在物价里面食品占的比例比较高,食品的权重占了33%左右。从这几年来看,只要食品价格没有大的变化,信贷控制好,物价相对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大的把握和希望。

第三项任务,就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粮食,我们国家人口太多,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处于增长期,所以尽管我们国家这几年实现了建国以来没有过的粮食八连增,但是农产品的的供求,包括粮食的供求目前整体上是处在很脆弱的状态。现在来算一算我们国家粮食的自给率,过去定过一个粮食的自给率目标是95%,实际上现在达不到那个目标。外面有一些同志不太了解,你们粮食连续增加八年了,怎么需求还没有满足?而且还有一定的进口?实

际上就是说我们粮食统计里面,是把大豆作为粮食的,按照这个口径来算,我们实际上的自给率已经不到90%,当然如果按国际谷物来算,我们还在95%左右,但是如果算上大豆的话,因为去年进口的大豆是5400万吨。总体上来说我们自给率不是很高。所以尽管是八连增,也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印象。由于今年基数很高了,成本在上升,特别是今年的自然灾害,国家气象局预报不是很严重,所以对于今年粮食生产,能不能在去年基础上稳定下来,并有所提高,老实说今年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今年粮食出现欠缺,今年物价这一块就很难了。前面我说有信心有把握,关键是基于粮食不出问题,如果一旦出问题,那个物价问题就很严重。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关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思想措施,这里面也包括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包括增加农业的补贴,包括加大农业科技进步的力度,还包括通过深化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这里面其中有一条新出台的,就是今年总理宣布要出台制订《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这个条例今年肯定会出台,条例的核心要提高对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的比例,而且提高的幅度比较大。这样来讲,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但是从政府来讲,建设的成本、征地的成本将大幅提高。

第四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方式既是长期的任务,也是我们当前必须紧迫

的任务。同志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去年制造业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但是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基本上是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而且我们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的代价非常大。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提出一条新的战略“再工业化战略”,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美国试图通过“再工业化的战略”提升他们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美国和欧洲这个计划推出来之后,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压力,尽管我们是世界老大了,但是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特别是附加值低。因为我们过去之所以发展快,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在有些领域、有些行业里面它不干了,人家有优势,所以不干。现在他又回过头来看,这一块还不能丢,特别是为了扩大就业,所以他们又要重新回过头来重振,而且他们有科技的优势、资本的优势等等。所以对我们国家来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长远的任务,从现实来讲也非常紧迫。

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的几项要求,第一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里面提出来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手推进战略新型产业发展,另一手推动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要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发展和速度。现在国务院已经出台一个政策,像今年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机车也好、生物其他的也好,还要出台一个政策。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大的推进节能减排和

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报告里面提出来要抓紧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方案,争取今年年底至少要出台几个方案。

环境保护那些措施今年要陆续出台,特别是同志们方方面面比较关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的,二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实行了PM2.5的这个新指标。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今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和其他直辖市,以省会城市要开始监测PM2.5,15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老实说按照新标准,要完成这个任务,北京市在全国这些城市里面大概是最困难的、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2月29号,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听郭金龙市长的汇报,有关部门也谈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推出PM2.5是必要的,也是老百姓方方面面的呼声。从我们来讲,也是非常拥护的,那同志们你们知道不知道在北京哪个地方污染超标最严重?实际上就在中南海,有些同志不知道,说中南其那个地方环境那么优美,看起来那么好啊。实际上那个地方是北京市污染最重的区域,中南海周边包括故宫的附近。这是和北京市的建设的选址有关系,因为当时他们之所以在那个地方建故宫,是有风水先生指导的,说这一块是皇气聚集的地方,所以建了故宫,建了中南海这一块。所谓皇气聚集的地方,因为那一块是北京市地势最低的,所以结果在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北京最低的地方成了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北京的专家讲二环、三环、四环到五

环,实际是立体的污染排放带,从二环到五环,高度都是比地面高处好几米,二环高那么一两米,三环比二换高,四环比三环还高一点,形成了污染带。最后所有的污染物都往中南海那一块集中了。所以有些领导同志开玩笑说,别的方面不说,至少在吸废气方面我们是率先的。所以从北京污染来讲,老百姓反映还是很大的,国际上包括美国大使馆发布的消息,社会舆论也强调呼吁,这是外在的。从内部来讲我们要转变发展的方式,确实出台这个是必要的。但是问题是,这个事情出台以后我们能不能达到?能不能做到?因为按照新的标准,北京市差距很大。密云水库在北京算好的地方了,在平常的情况下,密云水库都要超标三分之一左右,何况北京其他地方呢?北京市平均超标一倍,全年算下来,污染多了时候大概超四到五倍,算下来天数,北京全年大概135天是超标的。另外北京市难在哪里呢?北京市过去举办了奥运会,在奥运会之前,该关的工厂也关了,该弄的也差不多了。在污染里面,排第一位的就是汽车,汽车污染大概是占PM2.5的22%;第二个就是工业,工业大概占17、18%,你想工业控制下来,汽车的控制,老实说你不控制了不好办,这个PM2.5下不来。你真要控制起来,你这个政府不捱骂才怪。所以北京市这个事情应该搞,但是难度不小,所以北京市和环保部一起提出来了一些举措,包括实行经济区域的联动。因为北京的污染不光是北京市的事,周围一直污染,你控制

的再好也不行。再加上北京特殊的地势,如果没有风,你措施再有力,PM2.5也不能达标。第三点,就是适时在区域性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这点我就不多说了。第四点,就是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今年目前我们国家城镇化率是超过了50%,大家看到数据已经达到51%点多,这个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里面是五年增加4个百分点,实际上当时数据的原因,到现在来看“十二五”规划提的低了一点,今年已经提前两年达到了。城镇化超过50%,标志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到了这个时候,下一步该怎么走?社会各方面的议论不是太一致,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城镇化速度快了,有些人认为还不够,认为城市里面,特大型城市聚集的人口太多了。所以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央领导统一了基本的思想,就是步伐,如果没有继续城镇化,我们国家最大内率潜力,如果不推动城镇化前进,我们经济发展要受到影响,反过来,城镇化要积极稳妥,体现在去年发了一个制度改造的农业指导思想。特大城市、大城市,要严格控制人口。中小城市要放开。但是问题是这样,经济有他自身的规律,越是大城市越是控制,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越强。越是中小城市越鼓励,他不愿意去,所以这个有点矛盾。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中小城市户籍要放开,要农民融入中小城市。大城市这块你限制户口,同时呢,但是对外来农民工要以人为本

的原则提供公共服务,户籍上可以限制一下,但是公共服务不能差,所以提出这个要求。

第五项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应该说这些年成就非常大,我们教育成就巨大,特别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但是现在来看,我们教育还是落后的,从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去年达到了8.6年的年限,这点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美国是12.4年、德国是12年以上、日本和韩国是11.6年、俄罗斯是9.8年,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和国民素质和国家长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继续加快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中央财政要按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标准来编制预算和编制计划。应该说这个事情是很大的政策,如果今年年底全国都能实现了这个任务,教育战线不是愁钱少的问题,而是愁这个钱怎么花的问题。你可以算算,今年的GDP按照7%来算,去年是47.2万亿,今年增长7%,应该是50万亿,50万亿里面4%用于教育,那是多大一笔钱?包括教育部自身的同志也在说怎么花这个钱?能不能花好这个事情要做很多工作。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两个事是大家非常关注、非常担心的,一个是提出解决择校入园的事情,择校入园这个事教育部的同志也很头疼,社会方面也很关注,真要解决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还有一点,强调农村学

校要合理布局。最近这个校车事件发生之后,从上到下都很关注,所以国务院提出来要出台校车条例,要发展校车这一块。但老实说发展校车这一块很复杂,之所以出现校车这些问题,是和我们教育部这些年布局调整过快、过急是有关系的。很多偏远地方,调整了布局之后,五六岁的小孩要走十几公里、二十几公里上学。家长要送,有些地方还不可能有校车,寄宿制学校搞不起来。本来过去历史上有我们自己经验,这个地方虽然有七八个孩子,然后我派一两个老师来,因为小孩一二年级的在一起主要不是为了学习怎么着,完全是一个娱乐的,然后教给他一个基本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把这一套东西都否了,否了之后就并,并了之后就过分集中,给孩子上学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导致校车事故频繁发生。所以这次为什么要重提农村教育布局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对过去过于集中这个事情进行调整和纠正。二是推进科技创新,这里面提出来特别是要抓住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事情,建立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这是今年在这方面还要做的一些措施。第三是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第六项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里提出了六项工作,第一确保扩大就业,今年的就业压力可能是这几年最大的,因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预期的调低了,实际上也要降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一低、就业肯定就下来了,GDP增长1%百分点,全国大概扩大

就业120到130万人。所以今年算下来城镇需要就业劳动人员达到1500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今年达到历史的高点,今年700万,而能够容纳的岗位现在算下来,城镇大概是计划安排900万人,加上自然减员的300万人,最多1200万。所以2700万和1200万相比,城镇里面有1500万需要安排,同时还不算农村里面转移劳动力。所以今年就业的压力很重,这里面提出政策,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等等,加强培训等等。

第二个完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里面主要的措施,是今年年底之前要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城镇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这个制度覆盖以后,大体上标志着我们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制度上建立起来了,下一步主要是提高标准,完善一些办法这个问题。应该建立这个制度,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国家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第三点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现在应该说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这两年有了成效、有进展,但是有些关键点还有待于克服,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这次工作报告里面明确提出来的,要实行医药分开管理,这件事情非常难。国家需要增加财政投入,需要一大笔钱,不光是钱财问题,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就是按这个路子来走。再

一个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从床位来说,我们公立医院占整个医疗95%以上。真正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除了国家出台政策之外,我个人认为就是中央提的另一条,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包括引进外资办医,通过竞争才可能推动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来看,没有竞争,公立医院的改革很难深入下去。所以现在就是两手抓,一手抓本身的改革,一手抓社会资本。

第四条就是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这里面强调稳定低生育的水平,这个事情前段时间也是社会上讨论的很热烈,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特别是北京市老龄化是超20%。如果说我们计划生育的政策不调整,那么我们国家确实会出现一种快速的老龄化,导致未富先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他们在呼吁,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就是说能不能适度的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这种意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最大的问题,肯定是我们人口过密的问题,老龄化、人口过密快速的消失,那么经济增长就受到极大的制约。但是综合多方面考虑,现在来看政策改革一下子也很难,所以今年还是强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但这个事情在研究,发展老龄事业等等。 第五个继续搞好房地产调控,保障性房子建设,这个事情我想就不多说了。因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已经表达了政策倾向和决心。

第六点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个提出来以后,因

为现在大家是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这是实话,对我们社会管理,特别是人口老龄的格局,我们社会很多方面需要创新和调整,中央已经专门做出了决定,总理报告里面也已经做出了一些部署。

第七项任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各地都在加快采取措施发展文化。实际上思路就是两条,一方面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公益性的包括办好博物馆这方方面面的。另一方面,这次报告里面首次提出来,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和五中全会一致的,就是文化产业要把它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措施,很快要研究一些这方面的经济政策。

第八项工作,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这里面强调,因为今年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应该说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绩都是和我们的改革向前推进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样,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跟我们的体制不健全有关系,本届政府结束之前,老实说包括我前面讲过,外界的舆论也认为我们的改革会不会搞?有些改革的措施会不会推出来?外界还是有疑虑的。温总理已经表达了政府的决心,但是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的尽量解决,尽量在本届政府解决,不留给下一任。所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我们几项改革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

上说是一致的。这里面其中有一点就是收入分配的问题,总理下的决心很大,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提出了要求,要深入分配制度总体方案,今年想出来。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状况现在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有些同志讲得特别有道理,我们这个数据特别是高收入者的数据很难收集准确,所有现有的有关单位、有关学者发布的数据都认为是低估了我们的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但是从统计局的调查来讲,真正要调查这些人是很难的。从现实生活里面看到这种现象,直观的判断,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现有的住户资料分析,现在城镇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相当于20%低收入人均收入的倍数,2000年的时候是2.1倍,十年以后到2010年到了5.4倍,这个数据实际上还没有真实反映到收入的差距,因为高收入数据的还是偏低。如果再考虑到房产、股票其他不动产,财富方面,除了收入方面差距之外,体现在财富上面的悬殊更大。别的事情会有赞成有反对的,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但是收入分配问题上大家都不满意,说起来都有牢骚,心理都不平衡。有钱人不平衡,钱多的人不平衡,钱少的人更不平衡,关键参照系不一样。我们现在分配秩序混乱,谁都觉得不公平,谁都不满意,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制订一个收入分配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这个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难度太大了,而且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事情必须改,改革的方向,总理在报告里面基本上方向

也提出来了。

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事业单位这个概念太广、太杂了,这两年有点进展,但是这个事情任务很重,下一步总得原则还是要分类指导、分类推进。

推进政府的改革,政府自身也确实需要改革,我们政府老是说自己管了太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下一步的改革的力度要加大,真正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交给协会、交给政协组织。哪有我们国家的政府这样管这么多事,捱这么多骂的?你现在是无限责任政府,你什么都要管,你管了之后出力不讨好。我考察过一些国家政府职能的事情,哪一个国家的政府的公务员像我们公务员这么辛苦?没有。有一年我们考察希腊的时候,希腊的公务员是什么态度?说九点上班九点半才到,然后十点半开始喝咖啡,喝半个小时到十一点,工作一小时然后午饭。一点钟上班,两点钟又是下午咖啡,三点钟上班,下午四点钟回家,周六周日都休息,哪像我们的公务员?有些老百姓、有些群众看到我们公务员队伍里面确实有一些腐败的、有一些不作为的,意见很大。但老实说,作为我们自己这头来讲,收入低、责任大、任务又重,有一点荣誉感,但实际上因为你管的事多,因为你的责任多,所以这个幸福指数,我估计在我们社会各群体里面是偏低的。所以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

转变,该好自己该管的事。

第九项工作,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这里只讲一点,别的不多说了。去年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搞了一个庆祝我们国家入世十周年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也参加了。当初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各方面的意见非常多、争论也非常多,当时朱镕基总理和别的中央领导在权衡利弊以后,最后中央决定加入世贸组织,从当时来看我们给美国人做了很大让步。回过头来看,实践证明我们在这项决策上是极为正确的,我们当时做的一些让步,实际上都对我们国家进出口贸易,对我们引进外资也好,获得的利益远远弥补了这方面。所以世界上各国都公认,中国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国。十年之前,我们还担心这个扩大开放对中国会带来什么,现在是西方人和别的国家的担心,他们担心现在中国人到他那里的太多了,中国的投资会冲击他们的。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事情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性的事情,也是中国最近这十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还是要继续扩大。因为作为年度性的工作,对外开放这块没有新的政策,但是里面做了一些强调、做了一些重申。特别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里面,我们走出的步伐在加大。现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人、欧洲人现在自顾不暇。现在美国人对非洲也好,对有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他是有心无力。这些地方是我们国家

保障矿产资源也好、森林资源也好、其他资源也好,是重要的按一个战略立足点。所以从去年以来,国家明显加大了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确实对我们来讲也是机遇,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国家分散外汇的风险,所以这个事情只能做不能说,或者做的力度大一点,说的时候少一点。因为现在美国人和欧洲人这一块,只有你有什么动作,他都要造舆论然后来诬蔑你,采取措施来陷害你。实际上我们国家这几年的步伐大大的加快,国家的钱为什么减少美国的外汇的购买量呢?干嘛去了?实际上都是用在支持我们国家的企业走出去了。我们通过这种双向的,既要走进来,同时又要走出去的,形成双向这么一个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布局。 进到这里我老是和同志们讲,越往其它国家走,你看的国家越多,你对中国的前途越有信心。我去年八月份去拉美访问,途径巴黎机场,看到商店贴着中文的字条,写着“此店收人民币”。这在前两年根本没有,这就从一点可以说明中国的影响力。最近美国人、欧洲人都在炒什么时候中国要超过美国的GDP,最近这些时间美国炒得有点热,根据目前大多数机构的算法,它测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购买力,一种是汇率。按照两种算法,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如果按照汇率算,根据中国目前的增长速度的预测,根据美国增长速度的预测,我们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最晚可能到2021年;如果是现在按IMF,就是货币基金组织这个算法,他们预计

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里面讲,因为在进行国际比较的时候,因为汇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有的时候你这个总量,你本来实际的产出量并没有增加,但是由于你汇率升值了,那么你升值的百分之几,你的增长就是增长了百分之几。这里面很多程度,之所以按照美元测算GDP,步伐那么快,很大程度上来讲,不仅是我们工作原因,还有汇率升值帮的忙。所以这样说,到2017年,大体上大家都是公认,包括美国的政府官员也好,学术界也好,大概认为中国2020年前后,也就是在我们国家将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时候,中国将超越美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

一。如果那个时候实现这个目标,在中国历史上来说,是过了二百年中国又重新拿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应该算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道路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多路要都,特别是我们现在,我们收入超过5000美元,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陷井的阶段。如果要处理得好,问题解决得好,矛盾化解得好,那么我们国家可能顺利实现这个目标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做好各自的工作,还是要扩大推进改革开放。

这是总理报告第四个部分的主要任务,讲了总理的报告里面讲的九条,后面还有第四部分就是讲一讲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交军事工作的。总理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这种解读,很难完全把握住重点,也很难满足

大家的要求,讲得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山东省经济工作会在济南召开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
  • 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做到"四个牢牢把握":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到"四稳&qu ...查看


  • 人民日报贯彻两会精神四篇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贯彻两会精神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 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 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 2012 年经济社会发 ...查看


  •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综合新华社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继续& ...查看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稳中求进迎难而上 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稳中求进迎难而上(经济大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稳中求进开新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查看


  •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来自2012全国两会的报告
  •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来自2012全国两会的报告 2012年,‚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 2012年两会,举世瞩目: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的中国,将明确怎 ...查看


  • [政策]解读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
  • 解读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下了更为宽松的宏观政策基调.今年12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与近些年来的经济工作会议类似, ...查看


  • 牢牢把握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二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 2012-04-10 10:44:29 本报评论员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 ...查看


  • 2014年国家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 2014年国家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查看


  •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袁纯清.王君作重要讲话 12月26日至27日,山西省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会议由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书记袁纯清受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