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的婉约词

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

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品,恐怕只有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作品仍属于委婉、含蓄的婉约词。就辛词的艺术效果看,不仅豪放词写得好,婉约词也写得别具一格,不亚于任何婉约词名家。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公所作大声螳鞳,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其稼丽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婉约词是稼轩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就其数量、质量,还是就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都应当像对待他的豪放词一样认真加以研究。

“诗庄词媚”,用词言情,表现“绮罗香泽”之态,抒写离别相思之情,是婉约词的传统内容和特色.但是辛弃疾的许多言情词,不大使用某些婉约派词人爱用的香艳词句,往往是用质朴的语言写出真挚、热烈、纯洁的爱情。且看他的一首《南歌子》:

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     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山水无情,把游子思妇隔在天各一方,这位思妇只能凭着想象,从对丈夫起居生活的关心,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颇具生活情味。还有一首《寻芳草·调陈莘叟忆内》,以明白如话的家常语言,写雁群故意排成“人”字逗惹陈氏的离思别绪:

有得许多泪,更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归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全词颇富幽默感。大约作者看不惯这位朋友太缺乏男子气,所以写了这首词,是想借以开开玩笑,通过幽默的语言,略尽友人规讽之谊的。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在辛弃疾的一部分写传统题材的婉约词中,仍然有一定的创新。这些作品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充满了较多的生活情趣。

但是,辛弃疾的婉约词中,成就最大的还是那些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的作品。在这些词中,作者兼用比兴、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一些情思缠绵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忧伤情怀。

先看他的《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     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上片写风吹雨打,落红满地,啼莺乱飞的暮春景色,渲染出怨春怀人的凄清怅惘之情。下片写主人公百无聊赖的情态,细腻传达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理,似是典型的离别相思之作。不过细作分析,又可看出作者怨叹时光流逝,复国无期的心迹。张炎《词源》说:“辛稼轩《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是“借闺怨以抒其志”,这些话是有道理的。辛弃疾从北方到南宋后,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的恢复失土的壮志难以伸展,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胸中的郁闷,词中的“愁”是思乡之愁,复国壮志难伸之愁。这样的心情,在另一首名作《摸鱼儿》中也有相似的表现: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峨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     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上片写惜春的心情,下片写宫廷妇女失宠的悲怨,用春光易逝衬托美人的失宠,写得确实凄婉悱恻。此词是在他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僚为他饯别时写的,却一点也没涉及到赠别之意。据罗大经的笔记《鹤林玉露》记载,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还很不高兴。这些就说明此词是有深刻含义的。原来词中对春光零落的惋惜,也就是对国势衰微的惋惜;对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的感叹,也就是对英雄见弃于朝廷的感叹,对杨玉环、赵飞燕的谴责,也就是对投降派的谴责。此时辛弃疾已南归17年,尽管他有志报国而又任事负责,却不为权臣所容,不受朝廷重用,甚至处于“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的危险境地。他悲愤满腔而又不敢明说,只好托诸芳草美人以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发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慨叹,辛弃疾继承着这一传统,用比兴手法,极其深刻地、凄楚地抒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国势之忧,真是回肠荡气,哀婉至极。

然而,辛弃疾是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崇高志向的,他尽管受朝廷冷落,得不到重用,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抗战主张,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青玉案·元夕》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高洁情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被梁启超称为“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词,用细腻的笔法,婉转的情调,描绘了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不随便赶热闹,却甘处寂寞的艺术形象。这正是作者被劾落职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寄托。词中的“那人”,正是作者的化身。

辛词中像这样用委婉曲折的笔调,抒写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的作品还有不少。如《满江红·暮春》采用艺术象征的手法,通过一个少女在深院里思念她的意中人,寄托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孤愤心情。在《汉宫春·立春日》中,作者看到眼前风光,想到国势衰微、山河沦陷,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以燕子梦回故都及怕见塞雁还北,表示了自己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渴望。辛弃疾的这些词,“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把慷慨悲凉、壮心未已的情怀,熔铸到缠绵悱恻的词句中,蕴藉含蓄,意境深远,把婉约词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辛弃疾的咏物词约有六十多首,其中有咏琵琶的《贺新郎》,有咏梁燕的《如梦令》,咏新开池的《南歌子》等,而咏花草的则多达四五十首。这些词也大多以婉约见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其主要特点。如《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当日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        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这首词在写法上就很特别。它不是咏琵琶本身,而是引用了许多有关弹奏琵琶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作者对北宋繁华时代的追念,感叹抗战派的不幸遭遇,谴责南宋统治者的对金屈辱妥协,不思复国。周济说:上阙“言谪逐正人,以致离乱”,下阕“言晏安江沱,不复北望”,正确地指出了这首词的深刻寓意。

婉约词家的咏花草之作,大都是单纯咏物的,也有些是以咏花写自己的爱情故事,很少触及社会现实。而辛弃疾的词,在咏花吟草之中,抒发自己逐敌复国的爱国理想和坚持抗战的不屈态度,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寄托了深沉的家国之忧。

辛弃疾的咏花词中,咏梅的有十多首。作者常常以梅花自比,表现坚持抗战、毫不妥协的坚贞品格。如《临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   剩向青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竹根流水带云去.醉中浑不记.归路     月黄昏。

这首词是作者第一次被劾落职、退隐带湖时写的。他虽闲居在家,仍时刻不忘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词中赞美梅花“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实际上是作者坚贞品格的自我写照。然而,在那是非颠倒的社会,好人受妒,坏人当道,作者空有驱敌复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是“剩向青山餐秀色”,与竹根流水为伴,与白云明月为友,以醉忘忧了。

有感就发,不平则呜。辛弃疾的咏物词和他的言情词一样,大都是自己心声的表露。在《喜迁莺》一词中,作者写到: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      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流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      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翻荷叶。

词的上片咏颂荷花,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品格美。下片化用楚辞诗句,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同情他不为君王理解与重用的不幸遭遇。“休说”一词表现了作者感情上的激愤;“都休问”三句,借酒浇愤,渲泄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牢骚不平。

像这样有寄托的咏花词还有许多。这些咏物词大多是他被迫退隐时期的作品。他在词中多以历史故事咏物,就是为了寄托自已被猜忌、被排斥的身世之感。他的咏物词比单纯的描写物象的咏物词寓意要深刻得多。

稼轩词中还有许多赠人、送别、纪行等内容的词,其中不少也属于婉约词。如《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

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惟有杨花飞絮     ,依旧是,萍满方池。荼蘼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     胶难觅,弦断朱丝,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     知?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春季。当时洪景卢被罢官后将到南昌去,其兄景伯赋词钱行,稼轩也以同僚身份用景伯韵相与酬答。其时的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危机四伏,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辛弃疾对此深感忧虑。适值僚友离职远行,不由得发出了深沉的喟叹。词一开始.作者就用忧郁的笔调,写出了南宋统治者沉耽歌舞、寻欢作乐,“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情形。当时敌军压境,旧仇未报,而统治者只求自己享乐,那管大好河山沦于敌人的铁蹄之下!面对这“牡丹多病,也费医治”的衰微国势,作者感叹道:“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那失地收复、祖国统一的春天究竟哪一天才能到来?

同样的慨叹,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表现得更加凄婉、深沉;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     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     我,醉明月?

词中一气列举出昭君出塞、戴妫归陈、李陵送别苏武、易水饯别荆轲等古代美人、英雄辞家去国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倾诉了“人间离别”之苦。辛茂嘉也是一位志在报国的人物。此时作者被撤职闲居,茂嘉也获罪谪徙。看到国势日衰,志士遭贬,想到自己被迫闲居,报国无路,作者的心情该是多么沉痛啊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既是对统治者所发的怨恨之辞,也是作者一片爱国赤心的表白。

稼轩的这些赠别词,写得含蓄、委婉,既有赠别之情,又寓有自己对国势的关切之意,确实是赠别词中的佳作。

辛弃疾的婉约词,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婉约词有了新的发展提高。

第一,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婉约词自“花间派”以来,其传统题材无非是男女之情。离别之恨,即便后来题材有所扩大,如李煜写亡国之恨,柳永写都市的繁华,李清照写乱世之苦等,但总的说来,题材范围仍是比较狭窄的。辛弃疾大大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善用委婉的笔调抒写他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昏君奸臣的怨恨,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不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婉约词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

第二,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传统的婉约词不仅内容狭窄,而且格调不高,语言华艳,剪翠裁红,铺金缀玉,散发着脂香粉气。辛弃疾的婉约词,就像他所咏的梅花那样,是“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惜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那些寄寓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的词,其格调之高自不必说;就是那些单写离别相思的作品,也多感情真挚,格调清新。

第三,增加了婉约词的表现手法。婉约词人一般采用比兴手法,用香草美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愁思。辛弃疾的婉约词,除了采用这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外,还大量运用典故,给词注入了充实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用典入词是辛词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对此前人誉毁不一。赞赏的称其 “笔力之峭”,诋毁的讥为“掉书袋”。实际上,稼轩词除极少数滥用典故,有卖弄才学之嫌外,绝大多数都用得精当,使词更精炼含蓄,内容广博,意境深远。正如陈霆称赞《贺新郎·赋琵琶》所说的:“用事最多,然回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

以上对辛弃疾的婉约词作了大致的评析。当然,他的豪放词“雄浑雅健,自是本色”,也是他词作的精华之所在,决不能因其肯定婉约词而看低他的豪放词。稼轩词之所以兼备豪放、婉约多种风格,这是与作者的身世遭遇分不开的。辛弃疾是从北方归正来的武将,他的归正身份使得他很容易遭受打击排挤。因此,当他写国难之耻、写民族矛盾、写战争生活时,便有许多慷慨悲壮之作;但是一接触到他和统治者的冲突时,不能不担心“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只好收敛锋芒,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变作低沉压抑、哀愁婉转的唱叹了。辛弃疾的这些婉约作品和他的豪放作品一样,都是艺术珍品,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

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品,恐怕只有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作品仍属于委婉、含蓄的婉约词。就辛词的艺术效果看,不仅豪放词写得好,婉约词也写得别具一格,不亚于任何婉约词名家。正如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所说:“公所作大声螳鞳,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其稼丽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婉约词是稼轩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就其数量、质量,还是就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都应当像对待他的豪放词一样认真加以研究。

“诗庄词媚”,用词言情,表现“绮罗香泽”之态,抒写离别相思之情,是婉约词的传统内容和特色.但是辛弃疾的许多言情词,不大使用某些婉约派词人爱用的香艳词句,往往是用质朴的语言写出真挚、热烈、纯洁的爱情。且看他的一首《南歌子》:

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     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山水无情,把游子思妇隔在天各一方,这位思妇只能凭着想象,从对丈夫起居生活的关心,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颇具生活情味。还有一首《寻芳草·调陈莘叟忆内》,以明白如话的家常语言,写雁群故意排成“人”字逗惹陈氏的离思别绪:

有得许多泪,更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归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全词颇富幽默感。大约作者看不惯这位朋友太缺乏男子气,所以写了这首词,是想借以开开玩笑,通过幽默的语言,略尽友人规讽之谊的。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在辛弃疾的一部分写传统题材的婉约词中,仍然有一定的创新。这些作品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充满了较多的生活情趣。

但是,辛弃疾的婉约词中,成就最大的还是那些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的作品。在这些词中,作者兼用比兴、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一些情思缠绵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忧伤情怀。

先看他的《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     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上片写风吹雨打,落红满地,啼莺乱飞的暮春景色,渲染出怨春怀人的凄清怅惘之情。下片写主人公百无聊赖的情态,细腻传达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理,似是典型的离别相思之作。不过细作分析,又可看出作者怨叹时光流逝,复国无期的心迹。张炎《词源》说:“辛稼轩《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是“借闺怨以抒其志”,这些话是有道理的。辛弃疾从北方到南宋后,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的恢复失土的壮志难以伸展,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胸中的郁闷,词中的“愁”是思乡之愁,复国壮志难伸之愁。这样的心情,在另一首名作《摸鱼儿》中也有相似的表现: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峨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     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上片写惜春的心情,下片写宫廷妇女失宠的悲怨,用春光易逝衬托美人的失宠,写得确实凄婉悱恻。此词是在他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僚为他饯别时写的,却一点也没涉及到赠别之意。据罗大经的笔记《鹤林玉露》记载,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还很不高兴。这些就说明此词是有深刻含义的。原来词中对春光零落的惋惜,也就是对国势衰微的惋惜;对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的感叹,也就是对英雄见弃于朝廷的感叹,对杨玉环、赵飞燕的谴责,也就是对投降派的谴责。此时辛弃疾已南归17年,尽管他有志报国而又任事负责,却不为权臣所容,不受朝廷重用,甚至处于“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的危险境地。他悲愤满腔而又不敢明说,只好托诸芳草美人以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发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慨叹,辛弃疾继承着这一传统,用比兴手法,极其深刻地、凄楚地抒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国势之忧,真是回肠荡气,哀婉至极。

然而,辛弃疾是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崇高志向的,他尽管受朝廷冷落,得不到重用,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抗战主张,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青玉案·元夕》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高洁情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被梁启超称为“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的词,用细腻的笔法,婉转的情调,描绘了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不随便赶热闹,却甘处寂寞的艺术形象。这正是作者被劾落职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寄托。词中的“那人”,正是作者的化身。

辛词中像这样用委婉曲折的笔调,抒写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抑郁情怀的作品还有不少。如《满江红·暮春》采用艺术象征的手法,通过一个少女在深院里思念她的意中人,寄托作者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孤愤心情。在《汉宫春·立春日》中,作者看到眼前风光,想到国势衰微、山河沦陷,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以燕子梦回故都及怕见塞雁还北,表示了自己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渴望。辛弃疾的这些词,“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把慷慨悲凉、壮心未已的情怀,熔铸到缠绵悱恻的词句中,蕴藉含蓄,意境深远,把婉约词发展到了新的高峰。

辛弃疾的咏物词约有六十多首,其中有咏琵琶的《贺新郎》,有咏梁燕的《如梦令》,咏新开池的《南歌子》等,而咏花草的则多达四五十首。这些词也大多以婉约见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是其主要特点。如《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当日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        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这首词在写法上就很特别。它不是咏琵琶本身,而是引用了许多有关弹奏琵琶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作者对北宋繁华时代的追念,感叹抗战派的不幸遭遇,谴责南宋统治者的对金屈辱妥协,不思复国。周济说:上阙“言谪逐正人,以致离乱”,下阕“言晏安江沱,不复北望”,正确地指出了这首词的深刻寓意。

婉约词家的咏花草之作,大都是单纯咏物的,也有些是以咏花写自己的爱情故事,很少触及社会现实。而辛弃疾的词,在咏花吟草之中,抒发自己逐敌复国的爱国理想和坚持抗战的不屈态度,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寄托了深沉的家国之忧。

辛弃疾的咏花词中,咏梅的有十多首。作者常常以梅花自比,表现坚持抗战、毫不妥协的坚贞品格。如《临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   剩向青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竹根流水带云去.醉中浑不记.归路     月黄昏。

这首词是作者第一次被劾落职、退隐带湖时写的。他虽闲居在家,仍时刻不忘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词中赞美梅花“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实际上是作者坚贞品格的自我写照。然而,在那是非颠倒的社会,好人受妒,坏人当道,作者空有驱敌复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是“剩向青山餐秀色”,与竹根流水为伴,与白云明月为友,以醉忘忧了。

有感就发,不平则呜。辛弃疾的咏物词和他的言情词一样,大都是自己心声的表露。在《喜迁莺》一词中,作者写到: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      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流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      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翻荷叶。

词的上片咏颂荷花,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品格美。下片化用楚辞诗句,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同情他不为君王理解与重用的不幸遭遇。“休说”一词表现了作者感情上的激愤;“都休问”三句,借酒浇愤,渲泄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牢骚不平。

像这样有寄托的咏花词还有许多。这些咏物词大多是他被迫退隐时期的作品。他在词中多以历史故事咏物,就是为了寄托自已被猜忌、被排斥的身世之感。他的咏物词比单纯的描写物象的咏物词寓意要深刻得多。

稼轩词中还有许多赠人、送别、纪行等内容的词,其中不少也属于婉约词。如《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

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惟有杨花飞絮     ,依旧是,萍满方池。荼蘼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     胶难觅,弦断朱丝,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     知?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春季。当时洪景卢被罢官后将到南昌去,其兄景伯赋词钱行,稼轩也以同僚身份用景伯韵相与酬答。其时的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危机四伏,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辛弃疾对此深感忧虑。适值僚友离职远行,不由得发出了深沉的喟叹。词一开始.作者就用忧郁的笔调,写出了南宋统治者沉耽歌舞、寻欢作乐,“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情形。当时敌军压境,旧仇未报,而统治者只求自己享乐,那管大好河山沦于敌人的铁蹄之下!面对这“牡丹多病,也费医治”的衰微国势,作者感叹道:“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那失地收复、祖国统一的春天究竟哪一天才能到来?

同样的慨叹,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表现得更加凄婉、深沉;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     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     我,醉明月?

词中一气列举出昭君出塞、戴妫归陈、李陵送别苏武、易水饯别荆轲等古代美人、英雄辞家去国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倾诉了“人间离别”之苦。辛茂嘉也是一位志在报国的人物。此时作者被撤职闲居,茂嘉也获罪谪徙。看到国势日衰,志士遭贬,想到自己被迫闲居,报国无路,作者的心情该是多么沉痛啊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既是对统治者所发的怨恨之辞,也是作者一片爱国赤心的表白。

稼轩的这些赠别词,写得含蓄、委婉,既有赠别之情,又寓有自己对国势的关切之意,确实是赠别词中的佳作。

辛弃疾的婉约词,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婉约词有了新的发展提高。

第一,扩大了婉约词的题材。婉约词自“花间派”以来,其传统题材无非是男女之情。离别之恨,即便后来题材有所扩大,如李煜写亡国之恨,柳永写都市的繁华,李清照写乱世之苦等,但总的说来,题材范围仍是比较狭窄的。辛弃疾大大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善用委婉的笔调抒写他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昏君奸臣的怨恨,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不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婉约词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

第二,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传统的婉约词不仅内容狭窄,而且格调不高,语言华艳,剪翠裁红,铺金缀玉,散发着脂香粉气。辛弃疾的婉约词,就像他所咏的梅花那样,是“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惜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那些寄寓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的词,其格调之高自不必说;就是那些单写离别相思的作品,也多感情真挚,格调清新。

第三,增加了婉约词的表现手法。婉约词人一般采用比兴手法,用香草美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愁思。辛弃疾的婉约词,除了采用这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外,还大量运用典故,给词注入了充实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用典入词是辛词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对此前人誉毁不一。赞赏的称其 “笔力之峭”,诋毁的讥为“掉书袋”。实际上,稼轩词除极少数滥用典故,有卖弄才学之嫌外,绝大多数都用得精当,使词更精炼含蓄,内容广博,意境深远。正如陈霆称赞《贺新郎·赋琵琶》所说的:“用事最多,然回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

以上对辛弃疾的婉约词作了大致的评析。当然,他的豪放词“雄浑雅健,自是本色”,也是他词作的精华之所在,决不能因其肯定婉约词而看低他的豪放词。稼轩词之所以兼备豪放、婉约多种风格,这是与作者的身世遭遇分不开的。辛弃疾是从北方归正来的武将,他的归正身份使得他很容易遭受打击排挤。因此,当他写国难之耻、写民族矛盾、写战争生活时,便有许多慷慨悲壮之作;但是一接触到他和统治者的冲突时,不能不担心“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只好收敛锋芒,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变作低沉压抑、哀愁婉转的唱叹了。辛弃疾的这些婉约作品和他的豪放作品一样,都是艺术珍品,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相关文章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 ...查看


  •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辛稼轩集序>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 ...查看


  • 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
  • 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审美比较 作者:方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12期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的婉约派与豪放派在词的创作中,从题材.形式.语言以及写景物.写人物等方面风格迥异的不同,展现出了各自流派不同 ...查看


  • 辛弃疾诗歌鉴赏
  • 词中之龙------辛弃疾 [词作品读]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 ...查看


  • 辛弃疾词作风格辨析
  •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中兴词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词人.辛词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情感的深挚雄浑.风格的多样性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后人欣赏辛词,大都把辛词归入豪放一类.其实,辛词的风格多样,非豪放一词能 ...查看


  • 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差别
  • 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作的差别? [ 标签:豪放 婉约派,婉约派,词作 ] 要浓缩的,要精炼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 ...查看


  •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
  •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众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其中,词是重要的一部分.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而盛于宋.宋词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元曲 ...查看


  • 必修四第二单元[水龙吟
  •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一.知识教育目标: 1. 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 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 ...查看


  • 著作名称作者朝代主要内容成就
  • 著作名称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成就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朝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为人类药物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明朝 记载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 被外国人称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