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2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出典】 韩愈  《晚春》

注:

1、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ě):知道。

3、译文1: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译文2: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就要结束,争相斗艳想留住她离去的脚步。就连姿色平庸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在风中翩翩起舞,好似漫天飞雪。

4、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公元792年(贞元八年)进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与孟郊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题楚昭王庙》等。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5、对于晚春这首诗,也是议论纷纷,争议颇多。焦点在后面这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个说,此诗是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那个道,此乃讽刺庸人无才,作不出好文章,却也附庸风雅;更有人以为是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唐诗鉴赏词典》中,为此诗做赏析的周啸天先生也觉得是:“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我的理解,和以上的说法有些不同。本诗是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在《全唐诗》中名为《游城南十六首》,其中有一首诗道:“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流露出浓浓的消沉意味。我一直觉得,如果想了解组诗中其中一首的意思,那么组诗中其他的诗句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写于同一时刻的诗句,其情怀也应该是一致的。

这首诗写于韩愈的晚年,当时已是五十多岁,人生的坎坷风波早已经历太多,已是“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纪了,此时的韩愈面对将逝的春光,虽有惋惜之情,却不会像小儿女一般情思缱绻,惆怅不已了。而“不惹春光,不染凄凉”的“杨花榆荚”,无知无识,无愁无情地飞来飞去,正好代表了他饱经沧桑,看淡一切人世炎凉的胸怀吧。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在《葬花吟》一诗中也写道:“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应该是由韩愈此诗而来。世上的人儿也像花木一样,有的女子艳如桃李、妩媚动人,却也多愁善感、红颜薄命。有的女子大大咧咧、丑陋平庸,却傻呵呵地乐观自在。晚春之时,娇艳明媚的花瓣落了一地凄凉,而杨花榆荚不怕风吹,反而自得其乐地到处轻舞飞扬。天公造物,故有此心耶?

6、万紫千红的花,碧绿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飞舞的杨花榆荚,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图画。春天已经走到尽头,就要归去了。诗题是《晚春》,诗情是送春。诗的前两句是一层,写草树送春,各呈异彩。

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树”是“花草树木”的压缩,观后“百般红紫”自明。“不久归”即“不久就将归去”。这句诗用了一个“知”字,一个“归”字,使花木、节序都变成了有知觉、能行动的人,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万紫千红的花,碧绿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飞舞的杨花榆荚,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图画。春天已经走到尽头,就要归去了。诗题是《晚春》,诗情是送春。诗的前两句是一层,写草树送春,各呈异彩。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树”是“花草树木”的压缩,观后“百般红紫”自明。“不久归”即“不久就将归去”。这句诗用了一个“知”字,一个“归”字,使花木、节序都变成了有知觉、能行动的人,而且是感情丰富的人。诗人用拟人手法开篇,开拓了诗境。

次句“百般红紫斗芳菲”,“红紫”二字染色,“芳菲”是花草芬芳繁茂的意思。“红紫芳菲”四字,写出了花草树木的颜色、气息和丰姿,展示无边春色。“斗”字在这儿是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之意。由于用了这个精警的“斗”字,顿使花草树木有了动态感,呈现出无限生机,加强了拟人的效果。我们读着,防佛看见花草树木穿上了色彩绚丽的衣裳,带着馥郁芳香,嬉笑在绿茵之上。这句与上句的“知”“归”二字呼应,显示出这似乎是一个送春的盛会,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四句是第二层,诗境一转,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只会作漫天雪飞,进一步渲染万物的送春之情。杨花是白色的,随风飞舞,象棉花一样,因此又叫“柳絮”,古人把它比之为飞雪。晋代女诗人谢道韫咏雪,曾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榆荚”是榆树的果实,其小如钱,连成一串,又叫“榆钱”,颜色也是白的,因风飘转,同样给人以雪花飞舞的印象。暮春三月,微风乍起,杨花、榆荚飘飘扬扬,这本是春天将尽时的自然景色。但诗人把它们捕捉入诗,比之为“无才思”的人,只知道(惟解)扬起漫天飞雪,来参加这个送春的盛会。这两句转得极好。从有才思的“草树”用“红紫”“芳菲”来送春转到“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只会作白雪飘舞,表面上象是退了一步,实际上却进了一层。为什么说“杨花榆荚”“无才思”呢?因为它们既无“红紫”,又缺“芳菲”,无法显示送春的感情。但是,他们究竟知道化作漫天飞雪,以朴素的色彩、简单的动作来表达其依依惜别的情意,这份感情岂不是更深沉、更动人吗?人人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迟钝的眼神,其表达的情意往往胜似千言万语。在诗人看来,人固如此,草木亦然。这样比拟,实得神似。本是一片春色,凭空分作两群;前扬后抑,以抑作扬,以退为进,翻出了新的境界。再说,分明是诗人自己无限惜春,深情地送春,却不正面表达这层心意,始终只作一个旁观者,在观赏、评价万物送春的姿态,借以表达自己的无限深情:这种新奇的艺术构思,真可谓出人意料。

韩愈是中唐时代的大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著名于世;他的诗以奇险著称,从这首小诗可见一斑。古代诗人惜春、送春的诗十分多,大都用色彩暗淡的诗句,表现无限感伤的心情。韩愈这首诗完全不同。他尽力渲染红紫芳菲、柳絮飘舞的自然景象,色彩鲜明,感情开朗,读后使人心情格外愉快,格外热乎。显然,诗人自有广阔的胸怀,他不是流着眼泪而是拍着巴掌来送春的。春天将去,诗人心中春意常存,永不褪色,永远芳香。这更是此诗境界高人一等的地方。

7、又是一个晚春, 今年的晚春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春意融融, 而是伴随着料峭的 春寒和长时间的阴云。但是,毕竟是晚春了,该开的花儿并没有惧怕寒冷的天气,顶着“压 力”竞相开放,给“寒冷”的春天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让人在寒意中体 会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另一番情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的这 首《晚春》 ,历来为人称奇。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晚春时节那特有的、迷人的场景。榆钱像变了颜色的雪,厚厚地堆在榆树上,远远望去娇艳欲滴,美不胜收。晚春的榆 钱渐渐变得成熟厚重,仿佛一阵微风就可以让它们翩翩起舞,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像雪花落地一样,煞是壮观。小的时候,我和我的玩伴们都喜欢在晚春稍早的时候爬上榆树,随便 抓一把榆钱就往嘴里塞, 那种甜美的滋味是任何美好的词语都无法形容的。 吃完以后还要再 摘一些放在篮子里,回到家让娘和上些棒子面,掺上榆钱和少许盐蒸窝窝吃,不管饿不饿, 我都会吃两三个,美哉! 还有一个地方是我们必须去的,那就是我家南面的杨树林,每到这个时候,杨花开满树 枝,点缀着光秃秃的枝丫,把整个树林装扮一新,犹如闺门待嫁的姑娘,而我总是喜欢拿着 针线,约上几个好伙伴去那里玩儿。我们把落在地上的杨花用针线穿起来,做成一串项链挂 在脖子上,还故意到人多的地方去炫耀自己的“杰作” ,惹来大人们的夸奖。我们也会在杨 树林里做各种小游戏, 任凭杨花飘落在身上, 那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 叫人间仙境。 然而,春天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刚送走寒冷的冬天,又马上迎来炎热的夏天,无怪人们 都说: “春脖子短” 。刚过了冬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气温好像感染了冬天的寒气,很长时间 都升不上来,好不容易盼到了开花时节,又被夏天接走了,开始了一段高温生活。俗话说: 物以稀为贵。晚春虽然是那么的短暂,但却留下了一年之中最美的风景,除了杨花榆荚漫天 飞舞外,你还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多重享受。闲暇时间不妨带着父母和妻 小,走进农庄、田野,看看到处的花红柳绿,听听布谷鸟的叫声,享受各种花朵带给你的芬 芳和甜美, 尝一尝榆钱窝窝和槐花饼, 借以放松心情, 陶冶神情, 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还等什么,工作之余让我们相约去郊外,放松一下心情,一起享受晚春,享受生活,共 同感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惬意吧!

8、四月的春天,无论心中的冰雪是否融化,都会为故去的亲人捎去一声问候,那流下的泪是真诚的爱,爱家,爱亲人,不是因为富裕,是因为那是养育了我的爱巢,有没有名气,有没有财富都无关重要,就像爱国,不是因为有了灿烂的文明,奢侈的享受,只因为她是养育我的祖国!所以,才儿不嫌母丑。

春天,心灵中吐出的最愉快的信息,河水汩汩,绿枝绕绕,弱者也显出生命的活力,生机无可阻挡,渴望不可压抑!因此,我明白了, 我们的祖先为何把清明定在了四月!因为只有四月才会以弱草扶风,以纤花相对,指挥众芬芳的大合唱!醉意时光中,真的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五月,初夏,当春的脚步悄然离去的时候,杨花便盛开在满眼繁茂的绿叶丛中。

洁白是杨花纯洁的外形。这一朵朵初夏的精灵,一袭素雅的衣着,含羞在翠色欲滴的杨树叶中,乍一看去,并不能马上识得她的芳容。你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地端详,用一颗虔诚的爱心,一双柔情的眼睛,才能欣赏到她婀娜的身姿。很小,但很端庄地用自己纯正的白色点缀着刚刚贮满力量、正待奋发的夏季。谢逸《花心动?闺情》里说“风里杨花轻薄情”,是说杨花的轻浮,甚至是灵魂肮脏的意思。所以,人们也常把情感不专一的女人叫作“水性杨花”’。自古以来,在文人的眼中,松是苍劲伟岸的,菊是清新淡远的,莲是高洁秀美的,竹是虚中多节的,梅是贞丽耐寒的,而唯独杨花是轻薄的,是最下贱的。这与杨花,实在是千古奇冤!

喜爱舞蹈是杨花唯美的品质。一阵风吹来,你看,天地之间满是她的翩跹起舞的兄弟姐妹。这杨花绝不是咏絮奇才谢道韫的“因风起”的柳絮。柳絮生于二、三月间,只是百花盛开的春天里那么一小片、一小片微不足道的点缀而已,而杨花盛开在四、五月间,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之后的夏的使者。她用曼妙的舞姿告诉人们:万紫千红的娇弱的春姑娘去了,别怕,还有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强壮,更加有力的夏的青年,他才是最宽厚的肩膀,最值得信赖的依靠。一天,两天,她就这么在空中舞蹈着,舞成朦朦胧胧的清新,舞成天地一色的空灵,舞成雾,舞成雪,舞成渴盼,舞成感动。你若是置身于这漫天流动的杨花雪之中,一种飘飘欲仙的奇绝壮绝的画面,是任何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描摹出的仙境!

承载是杨花最宽阔的胸襟。杨花本身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特别的是其它花都高傲地站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而杨花的漫天飞扬之时,也正是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之日。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因此杨花承载了惜春伤感的重要内涵。隋代的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用杨花的漫天飞舞来渲染离别的伤感。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絮般的杨花,像诗人心头滋长的愁绪,愁煞着即将分手渡江远去的友人。晚风中,传来几声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调,和着杨花的飘落回荡在江上。这种场景传染出了浓得化不开的离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即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来渲染气氛,杨花漂泊不定,暗示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带来的飘零流落的离别之恨。所以,杨花也就成了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寄托离愁哀思的信物。风流高雅、性情率真的才女林黛玉曾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样的哀叹来怅息杨花的命运。她在怅息的同时,也在悲叹自己的命运,寄人篱下的悲苦,孤独无援而又无处诉说的凄凉,杨花成了林黛玉红颜薄命的写照。自此始,杨花也就成了女子凄苦悲凉的象征。

杨花,飞越千载,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诗歌意象独特之花,在逐渐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特质得以确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杨花成为了自古至今人们的最爱,也是我的最爱。

10、春天来了,这个时节的江南早已是草长莺飞、桃李盛开了吧.记得儿时每次渡过漫长的寒假,开学时新发的语文课本上第一课总是有关于春天的文字,课文里说春天来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花也开了.只是感觉春天好象还在山长水远处似的,隔着段距离.

天依旧的寒冷,尽管气温没有腊月里的低,可春风透骨寒,寒得令人心发颤.韩愈的那首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关于早春诗句并不适合这里.春天正是冻骨不冻肉的时候,这一句倒是常常挂在老人们的嘴边的话.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来得迟些,走得缓慢些.这一段距离,也是一段舍不得虚掷的光阴,要用寸来丈量.

身上的棉衣一层层地减少,人也似乎变得清爽了许多.旧年的积雪在阳光的鉴照下一点点缩小它占据的面积,午间时尚可见有清晰的水渍洇透地面,温润的感觉.到了夜间便又会凝结成坚滑的冰雪.这样反复着,慢慢消融着自己的冰冷.人家屋顶上的积雪也渐渐融化,白日里会在檐下挂出一道水帘,象是传说中的水帘洞;夜间便成了一条条细长的冰柱.偶尔开关门时的振荡还会有咯嚓咯嚓断裂下来的砸在头上、身上.尽管天仍然冷,但阳光里的些微暖意却透得过初换上的仍然泛着旧香的衣履,更有春天的真实感.一群群白鸽从蓝天上悠忽飘过,没有哨音,扑噜噜间却有着天空一样明丽的感伤.所有的春怨、春缠、春伤、春恼、春恨都这般腾空而起,在空气里漫漶着,氤氲着,慢慢地融蚀着冬季残存下来的积雪.

阳光一日赛一日地温暖起来,明媚而亮丽,呼唤着,盅惑着.蛰伏了一个冬日的心一下子便活跃起来,有了出去走走的欲望.经过整个寒冷的冬季,好象是曾经与世隔绝,复出时一切都变得如此新鲜,仿佛都是记忆里不曾有过的.积雪不知何时已经融化殆尽,田野里裸露出的土地黑润润,疏松的感觉,用肥腴一词形容恰好.农人来到他们的土地上,一垅一垅地走过去.松软的泥土覆过鞋面,后面留下成串清晰的脚印.不管上一年的收成如何,春天来了,土地总还要播种,辛劳总是要付出,希望总还要孕育.于是他走着,迈着步子丈量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土地,心里也在默默盘算着.或许他记不清自己的年龄,也或许记不清自家老伴儿女的生日,但他一定清楚地记得自己这块地有多少垅,每一垅要种什么.也还记得自家的地左面是谁家的,右面是谁家的.

开江了,江冰在阔大的江面上苦闷而又欣悦地流动着,相互撞击着.一定会有人拎着鱼网网冲到江边的小鱼.开江时的鱼最是新鲜,价钱也格外的好.网出来的鱼,饱了一些人的食腹,也活络了另一些人的手头.偶尔网里还能捞上一点小的虾子,鲜蹦活跃的,便是渔人们的意外之得了.乌鸦绕着江边的树丛呱呱呱地鸣叫着,也会飞到江面上捡些被江冰撞死的小鱼吃.那些搁浅在岸边一个冬天的游船也重新打扮起来,妆饰得花花绿绿,新嫁娘一样,期待着这一季在江上的寻游.

等到犁耙把土地一垅垅平整好时,田野里的草早已经绿了,漫山遍野的.旷野上的风很大,那些草儿几天前还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几天以后再去看时,它们都变得强韧起来,混合着初放的野花,散发着强烈的气息.杨柳吐出嫩芽,孩子们按着他们的时节折了树枝来,抽去中间甜丝丝的硬芯,拧成哨子满大街小巷吹着.因了枝条粗细的不同,声音有高有低.一声声,好象在召唤着迟来的春天.禁不住这声音的诱惑,春天也加快了步伐.没几天的工夫便听不到哨声了,而扬花却已飞满天,在行人的头上,身上,榆钱也落了.倒合了韩愈另一首晚春里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几日不见土地里埋下的种子不知何时已拱出地面,上面还顶着胀破了种粒的壳,略有些孱弱,不过不要紧,它一节一节生长着,也一点点强壮着,慢慢地圆着农人们关于收获的梦想.

楼下的藤萝绿了,顺着墙垣舒展着细嫩的枝蔓懒懒地牵攀着,一夜不见时便爬高了许多.丁香花开了,一树一树淡紫色的花朵,空气里都弥漫着它浓郁的香气.倘或下雨,香气就会变得细细淡淡,涵着若有若无的忧伤,幽雅并美丽着.天气渐渐热起来,阳光下晒得久了便会有细密的汗珠沁出.好天气带来好的心情,也诱惑着人去和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隔壁的妞妞嚷着要到外面玩.去年秋天时她还在妈妈怀里腻着,咿咿呀呀唱着别人听不懂的歌谣,这时候却已能在地上跑来跑去,还能流利地背上一首春眠不觉晓.尽管步履蹒跚,口齿不清,却给年轻的妈妈带来无限的喜悦和骄傲.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斑白了鬓角,对着一个冬天不曾看到的老友感慨地说:我又活过了一年.正当人们正说着春天真的来到了的时候,它却轻轻打了个转,带来一树青叶,满地落花,匆匆地就要离去了,仿佛去得迟了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

北方的春天,总是这样来得迟,来得晚,去得却匆急.踏着它来去的脚印一寸寸地丈量时,天气一天天地变暖,大地一片片地染绿,庄稼一节节地生长,日子也一天天地有意思起来。

11、刚刚走进五月,风携杨花就如雪飞舞,如蝶翩跹,在念想中如期而至。

点点纷飞,总不似烟火绚丽,不如山花烂漫,却也集那么多喜怒哀乐、伤别离于一身。于是,自古至今,别离的意象,别离的意境附着于她,演绎着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凡尘事物就幻化做了那一份悠悠情思了。这份情思,或矫情或真情的以心为载体,文字为媒介,一字字,一句句输送于笔端,倒也留下了很多的诗词名句,成就了柳絮的婉约与伤感。一朝别离,难免伤怀,而人不在,情却牵,遂托物以抒离情别意或寄情于千万。

其实,杨花于我,到感觉不到什么伤感与婉约,而我也从不需要于唐诗宋词里去寻觅什么。所有的意境原本就是一时之情,一时之景,一时之境,皆在一念之间。正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变,只是看此一时彼一时的心境而已。所以啊,意境即心境。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不妄自菲薄,也许杨花本逍遥自在呢。也许离去也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呢。只是被婉约的多了,自觉不自觉间,这份色彩就被刻下了深深地痕迹了。乐观,被掩蔽的太多,以至于关注极少。

忙完工作与琐事,就那样悠闲的走在街道上,看杨花点点飞舞,到生出一丝闲情逸致来。偶尔于点点飞花相逢于眼角眉间时,不待你呵入手心,仔细端详,便巧笑倩兮,随风远去了,掌心,温柔空落。眼前,或是前方,你就看吧,漫天的都是悠闲与自在,至于它需要在哪里驻足,停留,或是飘向何方,这些,又何必为此愁眉,一切只需顺其自然就好,无需刻意或强求。离去是必然的结局,归宿早已既定,或零落成泥,或天涯飘零,天地皆为家,无所谓归宿,无所谓追逐,一切源自自在。一切皆是本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晏殊《踏莎行》)杨花虽轻微,却也自有清高之处,不虚伪势力,不媚不妖。都说水性杨花,其实,杨花何曾为谁停留过呢?自由的逍遥才是它的初衷。只是可怜了一场柳絮因风飞扬,舞尽妖娆自在,却被世人冠之以轻浮水性之姿。无须辩解,何须辩解。谁说懂得和明白很容易,充其一生也许难解其一。这世上人与物,谁又明白谁?人,不过是贪嗔痴念不得,转而恼怒于物罢了,藉此以求自我安慰而已。

杨花有情,一朝离去,浅浅的,淡淡的,只留春意三分在心头。闲看别离,笑对红尘,曼舞清歌,与初夏共缤纷,同妖娆。虽不至于一季,一时也罢,却也是那样的欢欣飞舞着漫天的喜悦,因为,这世界,她来过。一瞬,也足以留痕。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专注于眼前之景。哪怕是一丝绿意,一点绯红,一分流水,一片流云,一眼湛蓝。。。。那时候,心间的烦扰会暂时不在,街头的嘈杂也都充耳不闻,给自己留一丝缝隙,去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宁,就是那样短暂的安宁也是好的。所以,常常才能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矫情也罢。你懂或不懂,本不重要。那不过是我的矫情。是属于我的安宁与自由的空间。

12、正是晚春时节,春到深处春更浓。经过整整一个春季的孕育、生长,花草树木褪掉那份柔弱与青涩,正以丰腴成熟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满眼的葱茏繁华、鲜花似锦。正是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春天即将归去,花草树木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想留住春天。而杨花与榆荚虽然色乏香少,但却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化作漫天雪花随风而舞,在春的尽头,演绎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诗中的杨花不是杨树的花,而是柳絮。《辞源》上解释杨花就为柳絮。庾信《春赋》写道: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我们这里榆树少,但是柳树却被普遍种植,到处都有它们绰约的身影。那些平凡的柳树,春来发芽、秋后落叶,生长着自己的生长,该开花时自然开花。

杨花的轻柔多情,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人们咏杨花,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总能留下绝妙的诗句。“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情人,巧妙双关,哀婉动人。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让人感到淡淡的闲愁。张先的“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最著名的还是苏轼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似花还似非花”,使杨花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千古名句,被广为传诵。

当然,杨花有人喜欢,也就有人不喜欢。柳树是柔丽的,可是在有些人的眼里杨花却有些轻浮,所以才有了“水性杨花”一说。曾巩写道: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杜甫也写有: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可是不管如何,杨花不是为谁的喜欢而存在的,它们不会在意那些赞美或者批评,它们只是在享受自己的生命过程。在世人的眼中,它们有情也好无才也罢,沉稳也好癫狂也罢。它们都会置之不理,照样年年笑对春风,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那些杨花在属于它们的季节里,依然舞出自己的精彩。杨花本是柳树的种子,那些种子御风而飞,谁能阻挡生命的舞蹈?

所以,面对那“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我们唯有送上最深的敬意。

13、清晨醒来,一开门,满目的杨絮如雪花凌空飞舞。有几朵着落在我的发丝,轻轻抓起,一吹,便又自由地随风飘零。

这是北方晚春独有的风景,我生在南方,自然未曾见过。

看着看着,我便痴了。任由思绪如这杨花满天飞舞。凭空脑子里便跳出了韩愈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随后宋人石懋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也来赶场。

这两首诗意境的反差是极大的,虽说都是借物言志,前者是乐观的,后者却是悲观的。诗嘛,无非是情感宣泄。

我想我应该是个乐观的人吧,至少我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上进的。就像诗中所说,虽无才思也要作漫天雪花。但在我的生活片段里却又充斥着悲观。常感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准确地讲,我在情感上是有些悲观的。所以,当我看到那满天雪花般的飞絮。我便感怀,我不就是那杨花么?

但悲并不全像其词性一样充满凄凉。悲是创作的动力,它能深刻地自我反省。反省后的裂变让悲具备了本身的意义。这种悲,不是沉沦,却是奋起。所以,大凡成能为爱情名著的都是悲剧。

我的悲也在这个范畴之列吧。我感叹情感的不幸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如这杨花,即便舞得再美,无人欣赏,便是顾影自怜。

14、六月的北方,万木葱茏,花团锦簇.在这百艳,千红,万绿之中,飘然凭添了一抹亮丽的白色,怎能不叫人心生爱意?它就是六月雪----杨絮.

北方的六月正值春夏之交,真是乱花渐醉迷人眼,然而就在不经意间,那些高大笔直的杨树上却挂满了雪白的杨絮,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一阵微风袭来,杨絮扬扬洒洒,飘飘悠悠地落下,如仙女散花,似白蝶飞舞,如棉花一样轻柔,似雪花一样洁白.只一会功夫地面就被它们覆盖.俨然下了一场大雪,怎能不叫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可又有多少人会懂得欣赏她,人们称她为"恼人的杨絮"就连唐代大诗人韩愈也在他的>中这样写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然而,又有谁会想到正是因为她的才思敏捷,她才在百花争艳斗奇时,将作雪飞的种子洒向四面八方.待雨季到来时,她们就破土而出,抢占生命的先机.那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杨絮,最终都将是一股生命的力量,这才是她作雪飞的真正内涵啊!

六月的雪啊!今天我为你正名,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壮大!

15、四月的杨花我是没有仔细看过的,因为它们总是飘渺无定的,没有方向的乱飞。有些花适合用感觉来定位。春天,便是最好的季节,可以用感觉来捕获一些东西。微妙的境界最让人心醉,爱情便是人间四月的杨花,“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如雪般漫天飞的感觉很轻盈,适合初恋的滋味。

“杨花落尽子规啼。”少时,以为爱情就是生死白头,地老天荒的盟约。人潮汹涌里蓦然回首,那些或华丽或泰然的背影,那些义无反顾的奔赴,那些静夜思明月心的纠结,在落尽犁花月又西的心境里昭然若揭。

16、暮春时节,在百花煊赫一时之后,便是杨柳和榆树的世界。走出门去,就可见到杨花起舞,柳絮纷飞,榆荚飘扬,它们仍在演绎着春天的故事。看到它们,不由得就想起了韩愈那“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作来。这诗很耐人咀嚼,比起那些贬损杨柳之作,说点公平话,但总觉得对杨花柳絮榆荚褒奖得还不够。仅从外形看,杨柳榆树的花确实没有争奇斗艳的百花美丽,而且它们落在身上,贴在脸上,有点烦人。好在诗人韩愈对它们还是有正面评价的,认为它们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但我以为,仅仅把它们看作是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而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应当看到它们的生存睿智,看到它们的大智若愚。

众所周知,在草木群体中,最属杨树、柳树、榆树生命力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有土壤的地方,不管是多么贫瘠的地方,都有它们顽强的身姿。而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强盛的繁衍能力,是与它们传播种子的智慧分不开的。那挂在枝头的杨花、柳絮、榆荚,从外形看,无法与争奇斗艳的百花相比。可也正因为这一点,它们也免遭了采摘的祸患,得以在枝头上“全身”。而一旦发育成熟,它们又“善假于物”借助风的力量任意飘撒,落在各个角落。于是,在田间,在地头,在墙角,在屋脊上,它们都能够委曲求全,浴火重生,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仅从这点看,怎能说它们“无才思”呢?

万事万物,适者生存。而这“适者”,充满着生存的智慧。百花竟艳,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因为不争艳就没有蜂蝶为它们传授花粉;柳絮、杨花、榆荚自有授粉的诀窍,因而它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选择生存空间上,更注意结果,这何尝不是更大的聪明呢?生存的方式不同,目的是主要的。从生存效果看,杨柳更胜一筹,所以应该说是有“才思”才对。这样想来,对其貌不扬的柳絮、杨花和榆荚,便油然而生敬意了,因为在杨花柳絮榆荚身上,我更看到的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平民中那些出类拔萃者的影子。

谈到花草树木,不能不联想到人。其实人生百态,也充满着竞争,也体现者生存的智慧。谁是智者,要看谁笑到最后。多少人像百花一样,大红大紫,但煊赫一时,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可也有的人,不显山,不露水,韬光养晦,能屈能伸,一旦时机成熟,便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一鸣惊人。当然,光有韬略还不行,他们也必须有杨花、柳絮、榆荚的付出精神和牺牲精神,才能在各种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出典】 韩愈  《晚春》

注:

1、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ě):知道。

3、译文1: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译文2: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就要结束,争相斗艳想留住她离去的脚步。就连姿色平庸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在风中翩翩起舞,好似漫天飞雪。

4、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公元792年(贞元八年)进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与孟郊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题楚昭王庙》等。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5、对于晚春这首诗,也是议论纷纷,争议颇多。焦点在后面这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个说,此诗是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那个道,此乃讽刺庸人无才,作不出好文章,却也附庸风雅;更有人以为是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

《唐诗鉴赏词典》中,为此诗做赏析的周啸天先生也觉得是:“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我的理解,和以上的说法有些不同。本诗是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在《全唐诗》中名为《游城南十六首》,其中有一首诗道:“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流露出浓浓的消沉意味。我一直觉得,如果想了解组诗中其中一首的意思,那么组诗中其他的诗句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写于同一时刻的诗句,其情怀也应该是一致的。

这首诗写于韩愈的晚年,当时已是五十多岁,人生的坎坷风波早已经历太多,已是“如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纪了,此时的韩愈面对将逝的春光,虽有惋惜之情,却不会像小儿女一般情思缱绻,惆怅不已了。而“不惹春光,不染凄凉”的“杨花榆荚”,无知无识,无愁无情地飞来飞去,正好代表了他饱经沧桑,看淡一切人世炎凉的胸怀吧。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在《葬花吟》一诗中也写道:“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应该是由韩愈此诗而来。世上的人儿也像花木一样,有的女子艳如桃李、妩媚动人,却也多愁善感、红颜薄命。有的女子大大咧咧、丑陋平庸,却傻呵呵地乐观自在。晚春之时,娇艳明媚的花瓣落了一地凄凉,而杨花榆荚不怕风吹,反而自得其乐地到处轻舞飞扬。天公造物,故有此心耶?

6、万紫千红的花,碧绿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飞舞的杨花榆荚,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图画。春天已经走到尽头,就要归去了。诗题是《晚春》,诗情是送春。诗的前两句是一层,写草树送春,各呈异彩。

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树”是“花草树木”的压缩,观后“百般红紫”自明。“不久归”即“不久就将归去”。这句诗用了一个“知”字,一个“归”字,使花木、节序都变成了有知觉、能行动的人,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万紫千红的花,碧绿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飞舞的杨花榆荚,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图画。春天已经走到尽头,就要归去了。诗题是《晚春》,诗情是送春。诗的前两句是一层,写草树送春,各呈异彩。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树”是“花草树木”的压缩,观后“百般红紫”自明。“不久归”即“不久就将归去”。这句诗用了一个“知”字,一个“归”字,使花木、节序都变成了有知觉、能行动的人,而且是感情丰富的人。诗人用拟人手法开篇,开拓了诗境。

次句“百般红紫斗芳菲”,“红紫”二字染色,“芳菲”是花草芬芳繁茂的意思。“红紫芳菲”四字,写出了花草树木的颜色、气息和丰姿,展示无边春色。“斗”字在这儿是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之意。由于用了这个精警的“斗”字,顿使花草树木有了动态感,呈现出无限生机,加强了拟人的效果。我们读着,防佛看见花草树木穿上了色彩绚丽的衣裳,带着馥郁芳香,嬉笑在绿茵之上。这句与上句的“知”“归”二字呼应,显示出这似乎是一个送春的盛会,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三、四句是第二层,诗境一转,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只会作漫天雪飞,进一步渲染万物的送春之情。杨花是白色的,随风飞舞,象棉花一样,因此又叫“柳絮”,古人把它比之为飞雪。晋代女诗人谢道韫咏雪,曾有“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榆荚”是榆树的果实,其小如钱,连成一串,又叫“榆钱”,颜色也是白的,因风飘转,同样给人以雪花飞舞的印象。暮春三月,微风乍起,杨花、榆荚飘飘扬扬,这本是春天将尽时的自然景色。但诗人把它们捕捉入诗,比之为“无才思”的人,只知道(惟解)扬起漫天飞雪,来参加这个送春的盛会。这两句转得极好。从有才思的“草树”用“红紫”“芳菲”来送春转到“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只会作白雪飘舞,表面上象是退了一步,实际上却进了一层。为什么说“杨花榆荚”“无才思”呢?因为它们既无“红紫”,又缺“芳菲”,无法显示送春的感情。但是,他们究竟知道化作漫天飞雪,以朴素的色彩、简单的动作来表达其依依惜别的情意,这份感情岂不是更深沉、更动人吗?人人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迟钝的眼神,其表达的情意往往胜似千言万语。在诗人看来,人固如此,草木亦然。这样比拟,实得神似。本是一片春色,凭空分作两群;前扬后抑,以抑作扬,以退为进,翻出了新的境界。再说,分明是诗人自己无限惜春,深情地送春,却不正面表达这层心意,始终只作一个旁观者,在观赏、评价万物送春的姿态,借以表达自己的无限深情:这种新奇的艺术构思,真可谓出人意料。

韩愈是中唐时代的大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著名于世;他的诗以奇险著称,从这首小诗可见一斑。古代诗人惜春、送春的诗十分多,大都用色彩暗淡的诗句,表现无限感伤的心情。韩愈这首诗完全不同。他尽力渲染红紫芳菲、柳絮飘舞的自然景象,色彩鲜明,感情开朗,读后使人心情格外愉快,格外热乎。显然,诗人自有广阔的胸怀,他不是流着眼泪而是拍着巴掌来送春的。春天将去,诗人心中春意常存,永不褪色,永远芳香。这更是此诗境界高人一等的地方。

7、又是一个晚春, 今年的晚春似乎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春意融融, 而是伴随着料峭的 春寒和长时间的阴云。但是,毕竟是晚春了,该开的花儿并没有惧怕寒冷的天气,顶着“压 力”竞相开放,给“寒冷”的春天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让人在寒意中体 会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另一番情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的这 首《晚春》 ,历来为人称奇。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晚春时节那特有的、迷人的场景。榆钱像变了颜色的雪,厚厚地堆在榆树上,远远望去娇艳欲滴,美不胜收。晚春的榆 钱渐渐变得成熟厚重,仿佛一阵微风就可以让它们翩翩起舞,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像雪花落地一样,煞是壮观。小的时候,我和我的玩伴们都喜欢在晚春稍早的时候爬上榆树,随便 抓一把榆钱就往嘴里塞, 那种甜美的滋味是任何美好的词语都无法形容的。 吃完以后还要再 摘一些放在篮子里,回到家让娘和上些棒子面,掺上榆钱和少许盐蒸窝窝吃,不管饿不饿, 我都会吃两三个,美哉! 还有一个地方是我们必须去的,那就是我家南面的杨树林,每到这个时候,杨花开满树 枝,点缀着光秃秃的枝丫,把整个树林装扮一新,犹如闺门待嫁的姑娘,而我总是喜欢拿着 针线,约上几个好伙伴去那里玩儿。我们把落在地上的杨花用针线穿起来,做成一串项链挂 在脖子上,还故意到人多的地方去炫耀自己的“杰作” ,惹来大人们的夸奖。我们也会在杨 树林里做各种小游戏, 任凭杨花飘落在身上, 那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 叫人间仙境。 然而,春天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刚送走寒冷的冬天,又马上迎来炎热的夏天,无怪人们 都说: “春脖子短” 。刚过了冬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气温好像感染了冬天的寒气,很长时间 都升不上来,好不容易盼到了开花时节,又被夏天接走了,开始了一段高温生活。俗话说: 物以稀为贵。晚春虽然是那么的短暂,但却留下了一年之中最美的风景,除了杨花榆荚漫天 飞舞外,你还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多重享受。闲暇时间不妨带着父母和妻 小,走进农庄、田野,看看到处的花红柳绿,听听布谷鸟的叫声,享受各种花朵带给你的芬 芳和甜美, 尝一尝榆钱窝窝和槐花饼, 借以放松心情, 陶冶神情, 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还等什么,工作之余让我们相约去郊外,放松一下心情,一起享受晚春,享受生活,共 同感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惬意吧!

8、四月的春天,无论心中的冰雪是否融化,都会为故去的亲人捎去一声问候,那流下的泪是真诚的爱,爱家,爱亲人,不是因为富裕,是因为那是养育了我的爱巢,有没有名气,有没有财富都无关重要,就像爱国,不是因为有了灿烂的文明,奢侈的享受,只因为她是养育我的祖国!所以,才儿不嫌母丑。

春天,心灵中吐出的最愉快的信息,河水汩汩,绿枝绕绕,弱者也显出生命的活力,生机无可阻挡,渴望不可压抑!因此,我明白了, 我们的祖先为何把清明定在了四月!因为只有四月才会以弱草扶风,以纤花相对,指挥众芬芳的大合唱!醉意时光中,真的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五月,初夏,当春的脚步悄然离去的时候,杨花便盛开在满眼繁茂的绿叶丛中。

洁白是杨花纯洁的外形。这一朵朵初夏的精灵,一袭素雅的衣着,含羞在翠色欲滴的杨树叶中,乍一看去,并不能马上识得她的芳容。你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地端详,用一颗虔诚的爱心,一双柔情的眼睛,才能欣赏到她婀娜的身姿。很小,但很端庄地用自己纯正的白色点缀着刚刚贮满力量、正待奋发的夏季。谢逸《花心动?闺情》里说“风里杨花轻薄情”,是说杨花的轻浮,甚至是灵魂肮脏的意思。所以,人们也常把情感不专一的女人叫作“水性杨花”’。自古以来,在文人的眼中,松是苍劲伟岸的,菊是清新淡远的,莲是高洁秀美的,竹是虚中多节的,梅是贞丽耐寒的,而唯独杨花是轻薄的,是最下贱的。这与杨花,实在是千古奇冤!

喜爱舞蹈是杨花唯美的品质。一阵风吹来,你看,天地之间满是她的翩跹起舞的兄弟姐妹。这杨花绝不是咏絮奇才谢道韫的“因风起”的柳絮。柳絮生于二、三月间,只是百花盛开的春天里那么一小片、一小片微不足道的点缀而已,而杨花盛开在四、五月间,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之后的夏的使者。她用曼妙的舞姿告诉人们:万紫千红的娇弱的春姑娘去了,别怕,还有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强壮,更加有力的夏的青年,他才是最宽厚的肩膀,最值得信赖的依靠。一天,两天,她就这么在空中舞蹈着,舞成朦朦胧胧的清新,舞成天地一色的空灵,舞成雾,舞成雪,舞成渴盼,舞成感动。你若是置身于这漫天流动的杨花雪之中,一种飘飘欲仙的奇绝壮绝的画面,是任何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描摹出的仙境!

承载是杨花最宽阔的胸襟。杨花本身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特别的是其它花都高傲地站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而杨花的漫天飞扬之时,也正是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之日。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因此杨花承载了惜春伤感的重要内涵。隋代的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用杨花的漫天飞舞来渲染离别的伤感。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如絮般的杨花,像诗人心头滋长的愁绪,愁煞着即将分手渡江远去的友人。晚风中,传来几声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调,和着杨花的飘落回荡在江上。这种场景传染出了浓得化不开的离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即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来渲染气氛,杨花漂泊不定,暗示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带来的飘零流落的离别之恨。所以,杨花也就成了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寄托离愁哀思的信物。风流高雅、性情率真的才女林黛玉曾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样的哀叹来怅息杨花的命运。她在怅息的同时,也在悲叹自己的命运,寄人篱下的悲苦,孤独无援而又无处诉说的凄凉,杨花成了林黛玉红颜薄命的写照。自此始,杨花也就成了女子凄苦悲凉的象征。

杨花,飞越千载,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诗歌意象独特之花,在逐渐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特质得以确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杨花成为了自古至今人们的最爱,也是我的最爱。

10、春天来了,这个时节的江南早已是草长莺飞、桃李盛开了吧.记得儿时每次渡过漫长的寒假,开学时新发的语文课本上第一课总是有关于春天的文字,课文里说春天来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花也开了.只是感觉春天好象还在山长水远处似的,隔着段距离.

天依旧的寒冷,尽管气温没有腊月里的低,可春风透骨寒,寒得令人心发颤.韩愈的那首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关于早春诗句并不适合这里.春天正是冻骨不冻肉的时候,这一句倒是常常挂在老人们的嘴边的话.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来得迟些,走得缓慢些.这一段距离,也是一段舍不得虚掷的光阴,要用寸来丈量.

身上的棉衣一层层地减少,人也似乎变得清爽了许多.旧年的积雪在阳光的鉴照下一点点缩小它占据的面积,午间时尚可见有清晰的水渍洇透地面,温润的感觉.到了夜间便又会凝结成坚滑的冰雪.这样反复着,慢慢消融着自己的冰冷.人家屋顶上的积雪也渐渐融化,白日里会在檐下挂出一道水帘,象是传说中的水帘洞;夜间便成了一条条细长的冰柱.偶尔开关门时的振荡还会有咯嚓咯嚓断裂下来的砸在头上、身上.尽管天仍然冷,但阳光里的些微暖意却透得过初换上的仍然泛着旧香的衣履,更有春天的真实感.一群群白鸽从蓝天上悠忽飘过,没有哨音,扑噜噜间却有着天空一样明丽的感伤.所有的春怨、春缠、春伤、春恼、春恨都这般腾空而起,在空气里漫漶着,氤氲着,慢慢地融蚀着冬季残存下来的积雪.

阳光一日赛一日地温暖起来,明媚而亮丽,呼唤着,盅惑着.蛰伏了一个冬日的心一下子便活跃起来,有了出去走走的欲望.经过整个寒冷的冬季,好象是曾经与世隔绝,复出时一切都变得如此新鲜,仿佛都是记忆里不曾有过的.积雪不知何时已经融化殆尽,田野里裸露出的土地黑润润,疏松的感觉,用肥腴一词形容恰好.农人来到他们的土地上,一垅一垅地走过去.松软的泥土覆过鞋面,后面留下成串清晰的脚印.不管上一年的收成如何,春天来了,土地总还要播种,辛劳总是要付出,希望总还要孕育.于是他走着,迈着步子丈量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土地,心里也在默默盘算着.或许他记不清自己的年龄,也或许记不清自家老伴儿女的生日,但他一定清楚地记得自己这块地有多少垅,每一垅要种什么.也还记得自家的地左面是谁家的,右面是谁家的.

开江了,江冰在阔大的江面上苦闷而又欣悦地流动着,相互撞击着.一定会有人拎着鱼网网冲到江边的小鱼.开江时的鱼最是新鲜,价钱也格外的好.网出来的鱼,饱了一些人的食腹,也活络了另一些人的手头.偶尔网里还能捞上一点小的虾子,鲜蹦活跃的,便是渔人们的意外之得了.乌鸦绕着江边的树丛呱呱呱地鸣叫着,也会飞到江面上捡些被江冰撞死的小鱼吃.那些搁浅在岸边一个冬天的游船也重新打扮起来,妆饰得花花绿绿,新嫁娘一样,期待着这一季在江上的寻游.

等到犁耙把土地一垅垅平整好时,田野里的草早已经绿了,漫山遍野的.旷野上的风很大,那些草儿几天前还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几天以后再去看时,它们都变得强韧起来,混合着初放的野花,散发着强烈的气息.杨柳吐出嫩芽,孩子们按着他们的时节折了树枝来,抽去中间甜丝丝的硬芯,拧成哨子满大街小巷吹着.因了枝条粗细的不同,声音有高有低.一声声,好象在召唤着迟来的春天.禁不住这声音的诱惑,春天也加快了步伐.没几天的工夫便听不到哨声了,而扬花却已飞满天,在行人的头上,身上,榆钱也落了.倒合了韩愈另一首晚春里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几日不见土地里埋下的种子不知何时已拱出地面,上面还顶着胀破了种粒的壳,略有些孱弱,不过不要紧,它一节一节生长着,也一点点强壮着,慢慢地圆着农人们关于收获的梦想.

楼下的藤萝绿了,顺着墙垣舒展着细嫩的枝蔓懒懒地牵攀着,一夜不见时便爬高了许多.丁香花开了,一树一树淡紫色的花朵,空气里都弥漫着它浓郁的香气.倘或下雨,香气就会变得细细淡淡,涵着若有若无的忧伤,幽雅并美丽着.天气渐渐热起来,阳光下晒得久了便会有细密的汗珠沁出.好天气带来好的心情,也诱惑着人去和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隔壁的妞妞嚷着要到外面玩.去年秋天时她还在妈妈怀里腻着,咿咿呀呀唱着别人听不懂的歌谣,这时候却已能在地上跑来跑去,还能流利地背上一首春眠不觉晓.尽管步履蹒跚,口齿不清,却给年轻的妈妈带来无限的喜悦和骄傲.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斑白了鬓角,对着一个冬天不曾看到的老友感慨地说:我又活过了一年.正当人们正说着春天真的来到了的时候,它却轻轻打了个转,带来一树青叶,满地落花,匆匆地就要离去了,仿佛去得迟了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

北方的春天,总是这样来得迟,来得晚,去得却匆急.踏着它来去的脚印一寸寸地丈量时,天气一天天地变暖,大地一片片地染绿,庄稼一节节地生长,日子也一天天地有意思起来。

11、刚刚走进五月,风携杨花就如雪飞舞,如蝶翩跹,在念想中如期而至。

点点纷飞,总不似烟火绚丽,不如山花烂漫,却也集那么多喜怒哀乐、伤别离于一身。于是,自古至今,别离的意象,别离的意境附着于她,演绎着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凡尘事物就幻化做了那一份悠悠情思了。这份情思,或矫情或真情的以心为载体,文字为媒介,一字字,一句句输送于笔端,倒也留下了很多的诗词名句,成就了柳絮的婉约与伤感。一朝别离,难免伤怀,而人不在,情却牵,遂托物以抒离情别意或寄情于千万。

其实,杨花于我,到感觉不到什么伤感与婉约,而我也从不需要于唐诗宋词里去寻觅什么。所有的意境原本就是一时之情,一时之景,一时之境,皆在一念之间。正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变,只是看此一时彼一时的心境而已。所以啊,意境即心境。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不妄自菲薄,也许杨花本逍遥自在呢。也许离去也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呢。只是被婉约的多了,自觉不自觉间,这份色彩就被刻下了深深地痕迹了。乐观,被掩蔽的太多,以至于关注极少。

忙完工作与琐事,就那样悠闲的走在街道上,看杨花点点飞舞,到生出一丝闲情逸致来。偶尔于点点飞花相逢于眼角眉间时,不待你呵入手心,仔细端详,便巧笑倩兮,随风远去了,掌心,温柔空落。眼前,或是前方,你就看吧,漫天的都是悠闲与自在,至于它需要在哪里驻足,停留,或是飘向何方,这些,又何必为此愁眉,一切只需顺其自然就好,无需刻意或强求。离去是必然的结局,归宿早已既定,或零落成泥,或天涯飘零,天地皆为家,无所谓归宿,无所谓追逐,一切源自自在。一切皆是本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晏殊《踏莎行》)杨花虽轻微,却也自有清高之处,不虚伪势力,不媚不妖。都说水性杨花,其实,杨花何曾为谁停留过呢?自由的逍遥才是它的初衷。只是可怜了一场柳絮因风飞扬,舞尽妖娆自在,却被世人冠之以轻浮水性之姿。无须辩解,何须辩解。谁说懂得和明白很容易,充其一生也许难解其一。这世上人与物,谁又明白谁?人,不过是贪嗔痴念不得,转而恼怒于物罢了,藉此以求自我安慰而已。

杨花有情,一朝离去,浅浅的,淡淡的,只留春意三分在心头。闲看别离,笑对红尘,曼舞清歌,与初夏共缤纷,同妖娆。虽不至于一季,一时也罢,却也是那样的欢欣飞舞着漫天的喜悦,因为,这世界,她来过。一瞬,也足以留痕。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专注于眼前之景。哪怕是一丝绿意,一点绯红,一分流水,一片流云,一眼湛蓝。。。。那时候,心间的烦扰会暂时不在,街头的嘈杂也都充耳不闻,给自己留一丝缝隙,去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宁,就是那样短暂的安宁也是好的。所以,常常才能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矫情也罢。你懂或不懂,本不重要。那不过是我的矫情。是属于我的安宁与自由的空间。

12、正是晚春时节,春到深处春更浓。经过整整一个春季的孕育、生长,花草树木褪掉那份柔弱与青涩,正以丰腴成熟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满眼的葱茏繁华、鲜花似锦。正是韩愈《晚春》诗中的意境: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春天即将归去,花草树木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想留住春天。而杨花与榆荚虽然色乏香少,但却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化作漫天雪花随风而舞,在春的尽头,演绎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诗中的杨花不是杨树的花,而是柳絮。《辞源》上解释杨花就为柳絮。庾信《春赋》写道: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我们这里榆树少,但是柳树却被普遍种植,到处都有它们绰约的身影。那些平凡的柳树,春来发芽、秋后落叶,生长着自己的生长,该开花时自然开花。

杨花的轻柔多情,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人们咏杨花,或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总能留下绝妙的诗句。“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情人,巧妙双关,哀婉动人。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让人感到淡淡的闲愁。张先的“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最著名的还是苏轼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似花还似非花”,使杨花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千古名句,被广为传诵。

当然,杨花有人喜欢,也就有人不喜欢。柳树是柔丽的,可是在有些人的眼里杨花却有些轻浮,所以才有了“水性杨花”一说。曾巩写道: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杜甫也写有: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可是不管如何,杨花不是为谁的喜欢而存在的,它们不会在意那些赞美或者批评,它们只是在享受自己的生命过程。在世人的眼中,它们有情也好无才也罢,沉稳也好癫狂也罢。它们都会置之不理,照样年年笑对春风,完成自己生命的轮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那些杨花在属于它们的季节里,依然舞出自己的精彩。杨花本是柳树的种子,那些种子御风而飞,谁能阻挡生命的舞蹈?

所以,面对那“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我们唯有送上最深的敬意。

13、清晨醒来,一开门,满目的杨絮如雪花凌空飞舞。有几朵着落在我的发丝,轻轻抓起,一吹,便又自由地随风飘零。

这是北方晚春独有的风景,我生在南方,自然未曾见过。

看着看着,我便痴了。任由思绪如这杨花满天飞舞。凭空脑子里便跳出了韩愈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随后宋人石懋的:“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也来赶场。

这两首诗意境的反差是极大的,虽说都是借物言志,前者是乐观的,后者却是悲观的。诗嘛,无非是情感宣泄。

我想我应该是个乐观的人吧,至少我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上进的。就像诗中所说,虽无才思也要作漫天雪花。但在我的生活片段里却又充斥着悲观。常感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准确地讲,我在情感上是有些悲观的。所以,当我看到那满天雪花般的飞絮。我便感怀,我不就是那杨花么?

但悲并不全像其词性一样充满凄凉。悲是创作的动力,它能深刻地自我反省。反省后的裂变让悲具备了本身的意义。这种悲,不是沉沦,却是奋起。所以,大凡成能为爱情名著的都是悲剧。

我的悲也在这个范畴之列吧。我感叹情感的不幸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如这杨花,即便舞得再美,无人欣赏,便是顾影自怜。

14、六月的北方,万木葱茏,花团锦簇.在这百艳,千红,万绿之中,飘然凭添了一抹亮丽的白色,怎能不叫人心生爱意?它就是六月雪----杨絮.

北方的六月正值春夏之交,真是乱花渐醉迷人眼,然而就在不经意间,那些高大笔直的杨树上却挂满了雪白的杨絮,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一阵微风袭来,杨絮扬扬洒洒,飘飘悠悠地落下,如仙女散花,似白蝶飞舞,如棉花一样轻柔,似雪花一样洁白.只一会功夫地面就被它们覆盖.俨然下了一场大雪,怎能不叫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可又有多少人会懂得欣赏她,人们称她为"恼人的杨絮"就连唐代大诗人韩愈也在他的>中这样写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然而,又有谁会想到正是因为她的才思敏捷,她才在百花争艳斗奇时,将作雪飞的种子洒向四面八方.待雨季到来时,她们就破土而出,抢占生命的先机.那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杨絮,最终都将是一股生命的力量,这才是她作雪飞的真正内涵啊!

六月的雪啊!今天我为你正名,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壮大!

15、四月的杨花我是没有仔细看过的,因为它们总是飘渺无定的,没有方向的乱飞。有些花适合用感觉来定位。春天,便是最好的季节,可以用感觉来捕获一些东西。微妙的境界最让人心醉,爱情便是人间四月的杨花,“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如雪般漫天飞的感觉很轻盈,适合初恋的滋味。

“杨花落尽子规啼。”少时,以为爱情就是生死白头,地老天荒的盟约。人潮汹涌里蓦然回首,那些或华丽或泰然的背影,那些义无反顾的奔赴,那些静夜思明月心的纠结,在落尽犁花月又西的心境里昭然若揭。

16、暮春时节,在百花煊赫一时之后,便是杨柳和榆树的世界。走出门去,就可见到杨花起舞,柳絮纷飞,榆荚飘扬,它们仍在演绎着春天的故事。看到它们,不由得就想起了韩愈那“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作来。这诗很耐人咀嚼,比起那些贬损杨柳之作,说点公平话,但总觉得对杨花柳絮榆荚褒奖得还不够。仅从外形看,杨柳榆树的花确实没有争奇斗艳的百花美丽,而且它们落在身上,贴在脸上,有点烦人。好在诗人韩愈对它们还是有正面评价的,认为它们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但我以为,仅仅把它们看作是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而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应当看到它们的生存睿智,看到它们的大智若愚。

众所周知,在草木群体中,最属杨树、柳树、榆树生命力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有土壤的地方,不管是多么贫瘠的地方,都有它们顽强的身姿。而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强盛的繁衍能力,是与它们传播种子的智慧分不开的。那挂在枝头的杨花、柳絮、榆荚,从外形看,无法与争奇斗艳的百花相比。可也正因为这一点,它们也免遭了采摘的祸患,得以在枝头上“全身”。而一旦发育成熟,它们又“善假于物”借助风的力量任意飘撒,落在各个角落。于是,在田间,在地头,在墙角,在屋脊上,它们都能够委曲求全,浴火重生,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仅从这点看,怎能说它们“无才思”呢?

万事万物,适者生存。而这“适者”,充满着生存的智慧。百花竟艳,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因为不争艳就没有蜂蝶为它们传授花粉;柳絮、杨花、榆荚自有授粉的诀窍,因而它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选择生存空间上,更注意结果,这何尝不是更大的聪明呢?生存的方式不同,目的是主要的。从生存效果看,杨柳更胜一筹,所以应该说是有“才思”才对。这样想来,对其貌不扬的柳絮、杨花和榆荚,便油然而生敬意了,因为在杨花柳絮榆荚身上,我更看到的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平民中那些出类拔萃者的影子。

谈到花草树木,不能不联想到人。其实人生百态,也充满着竞争,也体现者生存的智慧。谁是智者,要看谁笑到最后。多少人像百花一样,大红大紫,但煊赫一时,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可也有的人,不显山,不露水,韬光养晦,能屈能伸,一旦时机成熟,便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一鸣惊人。当然,光有韬略还不行,他们也必须有杨花、柳絮、榆荚的付出精神和牺牲精神,才能在各种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 [晚春]练习与答案
  •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韩愈的晚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表达拟人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答:知春:赏析中应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斗芳菲:赏析韩愈的晚春时应突出其互相比赛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晚春二首·其一
  • 晚春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鉴赏: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晚春>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 ...查看


  • 春天的诗:晚春
  • <晚春>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2.全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 ...查看


  • 745.(2017年春季版)[晚春]教学设计
  • <晚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晚春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惜春之情,进而自己能够做到珍惜时光. 3. 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 ...查看


  • 初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外背诵古诗篇目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背诵古诗篇目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 ...查看


  • 琵琶仙·双桨来时原文|翻译|赏析
  • <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⑴."唯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⑵,予与萧时父⑶载酒南郭,感遇成歌.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⑷.歌扇⑸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 ...查看


  • 初一古诗赏析(答案版)
  • 古诗赏析 (玄武一模)(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①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②无才思,此处指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 美丽. 7.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