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1

[转载]谈谈语文核心素养(2015-11-17 11:14:55)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作者:王晓妮小语工作室

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在语文科学习中,也不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基本意思。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本和所谓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

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没到那个岁数,缺乏那个阅历,缺少思考力,则其语文的认知总是到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儿。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基础教育,分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语言学习上,也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汉语的科技化特点不是很明显的。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中成为识字的文盲——其实是文化盲、思想盲。

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

五是,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可是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在提出双基的时代,我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就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应用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文章内蕴之美。这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今天提出语文素养,在继承过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语言发展进入较高层级,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素养。

[转载]谈谈语文核心素养(2015-11-17 11:14:55)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作者:王晓妮小语工作室

当前规划未来教育发展时,“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核心素养”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方面的研究需求,不是来自学科内部的,而是在强调未来教育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时,客观要逾越的一道屏障。

我们日益认识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的确有必要厘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最需要做些什么。“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了,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素养”上。

这决定了,就教育规划而言,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即体现人本的需要与时代发展中社会之于人才的需要。换句话说,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意志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语文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责任就是要为教育规划课程需要完成的总体目标而承担一部分任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其学力基础,要规划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独立学科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融入学科意识,即自然需要以独有性,来让语文科素养区别于其他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研究语文科素养,要突出几点:

一是,着眼在现代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失掉现代属性。

现代人处于一个特殊人际活动圈子,其文化特征是鲜明的。具体说,是现代人聚集起来,过着现代生活,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渴望发展的也是基于现代文化而重新塑造新文化。现代人与现代社会,这个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这个“现代化”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这个“现代性”,体现在阅读的语料、认知价值、语言交流、主流价值观等很多方面。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在五四运动和葵卯学制下的教育都曾经画过界:现代语文,以学习白话文为主,演变而今,在于学习典范的现代汉语;这个语文不是限于国学的,传统的,历史的,而要前瞻未来,本着世界眼光,学习多元文化;这个语文的学习,也需要在注重语感的积累同时,更加重视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有效性;这个语文所塑造出来的人,要能够较好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积极构造现代生活的价值观与行为规则。

二是,着眼于语文科的独有特点,体现学科基本学习属性。

语文是语言学科,就人才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其培养人的特长也归入语言领域。语文人,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画出界限来,这个课程到底要学习什么?不要让语文老师变成一个全能选手,什么都教。这门课程也不可能不所不包。语文教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却无法解决。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的语文,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语文姓语,也要做好这个本分的事。第二个层次是文章与文学圈子。也就是语言具备了完整形态的表达,具有了结篇的意义。这就是说,语文科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全世界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作品都包容进去了。文章里包容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在其中。而且之于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的。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美好的思想等一并装入文章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需要在一个人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和基础性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读书、写作,这是语文科的本质性的行为表现。过去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在语文科学习中,也不要失去母语文化的土壤,古代的经典作品不要排斥。这也是今天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基本意思。只是文化的学习是延后的事情,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太多灌输过去的书本和所谓的文化。非要在人的思想奠基之后,有了多维思考和辨析能力之后,才可以把传统文化里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剔除出去。

三是,着眼在核心素养,不要过于泛化,超出学科实施力量则就成为学科实现不了的目标。

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素养的开口更大一点,而且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层次,谈知识核心、能力核心都没有问题,进一步延展到文学、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时候,很容易收不住口。过去语文科教学越界的时候很多,上成政治课有之,上成历史课有之。现在文章的内涵扩展了,新闻、说明文、科技文,各类应用文进来了,于是一些课堂开讲医学、宇宙学、科学知识等。还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与学生大谈人生观、价值观,似乎在上哲学课。

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没到那个岁数,缺乏那个阅历,缺少思考力,则其语文的认知总是到不了你要他去的地儿。

四是,基于不同的学段,结合教学发展,进行素养发展的层级化设计。

基础教育,分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在语言学习上,也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

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个初级阶段非常明显。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英语学习还要有专业英语,这与英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很多专业词汇,在生活中不常用而在科学学习中离不开有关。汉语的科技化特点不是很明显的。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中成为识字的文盲——其实是文化盲、思想盲。

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

五是,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可是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核心素养是什么,这个东西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养。

在提出双基的时代,我们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就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应用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文章内蕴之美。这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韩军老师提出弘扬人文性的主张。这个学术观点所反拨的现实是,语文科不要过于知识化,沉到语言知识的底子上,缺乏对于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视和培养。

今天提出语文素养,在继承过去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语言发展进入较高层级,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素养。


相关文章

  •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
  •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一时之间,"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基于新课标中 ...查看


  •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 ...查看


  •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查看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 语文新课标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讨
  • 内容摘要: 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巢老师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使用了十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修订,教育部于近日公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查看


  • 教材教法考试题 1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 ...查看


  • 语文新课标准测试答案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3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查看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复习题(一) 一. 古诗名句积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