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和相遇问题

追击和相遇问题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tAtBt0

(2)位移关系:xAxBx0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

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甲v乙。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此情况还存在乙再次追上甲。 ③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 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t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

⑴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4.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临界状态,确定它们位移、时间、速度三大关系。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 (2)图像法——正确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结合三大关系求解。

(3)相对运动法——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

解。

(4)数学方法——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出数学关系式(要有实际物理意义)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中Δ判别式求解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1:(公式法)

两车恰好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 速度关系: v1atv2 由A、B位移关系: v1t

(包含了时间关系)

12

atv2tx0 2

(v1v2)2(2010)2am/s20.5m/s2

2x02100

a0.5m/s2

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A车和B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图线,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梯形与矩形的面积之差最大,为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不能超过100 .

1

(2010)t0100 2

t020s

atan

2010

0.5 20

a0.5m/s2

解3:(相对运动法) 以B车为参照物, A车的初速度为v0=10m/s,以加速度大小a减速,行驶x=100m后“停下”,末速度为vt=0。

2

vt2v02ax0

物体的v-t图像的斜率表示

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2

vt2v00102am/s20.5m/s2

2x02100

(由于不涉及时间,所以选用速

度位移公式。 )

a0.5m/s2

备注:以B为参照物,公式中的各个量都应是相对于B的物理量.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若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

1

v1tat2v2tx0

2

12

代入数据得:at10t1000

2

其图像(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必为正值,故有

1

4a100(10)2

0 a0.5m/s2

4a2

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根据二次函数的极值求解的数学问题。

2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1:(公式法)

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t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v汽

v自6

atv自 ts2s

a3

11

xmx自x汽v自tat262m322m6m

22

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

tan3 t02s t0

当t=2s时两车的距离最大为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1

xm26m6m

2

动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矩形面积(自行车的位移)与三角形面积(汽车的位移)的差的变化规律 解3:(相对运动法)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以汽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相对自行车沿反方向做匀减

2

速运动v0=-6m/s,a=3m/s,两车相距最远时vt=0

对汽车由公式 vtv0at (由于不涉及位移,所以选用速度公式。 )

t

vtv00(6)

s2s a3

2

对汽车由公式 :vt2v0,所以选用速度位移公式。 ) 2as (由于不涉及“时间”2

vt2v00(6)2

xm6m

2a23

表示汽车相对于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其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移为向后6m.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经过时间t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x,则

xv自t

当t

62()

2

123at6tt2 22

2s时,xm

623

4()

2

6m

思考: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汽车运动的位移又是多大?

31

x6tt20 T4s v汽aT12m/s x汽aT2=24m

22

【针对训练】

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

2

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2m/s做匀加速运动。 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正以v1=1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相距x处有一辆

2

自行车以v2 = 4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 = 2 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恰好未追上自行车,求x的大小.

3、小球1从高H处自由落下,同时球2从其正下方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两球可在空中相遇.试就下列两种情况速度v0的取值范围. ⑴ 在小球2上升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⑵ 小球2下降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4、在地面上以2v0竖直上抛一物体后,又以初速度v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若要使两物体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5、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i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6、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处正以v0=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m=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

7、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的0.4

2

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8、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

2

且正以2 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9、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处时,经过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肇事汽车的刹车性能良好,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 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追击和相遇问题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tAtBt0

(2)位移关系:xAxBx0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

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甲v乙。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此情况还存在乙再次追上甲。 ③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 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t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

⑴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4.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临界状态,确定它们位移、时间、速度三大关系。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 (2)图像法——正确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结合三大关系求解。

(3)相对运动法——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

解。

(4)数学方法——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出数学关系式(要有实际物理意义)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中Δ判别式求解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1:(公式法)

两车恰好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 速度关系: v1atv2 由A、B位移关系: v1t

(包含了时间关系)

12

atv2tx0 2

(v1v2)2(2010)2am/s20.5m/s2

2x02100

a0.5m/s2

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A车和B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图线,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梯形与矩形的面积之差最大,为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不能超过100 .

1

(2010)t0100 2

t020s

atan

2010

0.5 20

a0.5m/s2

解3:(相对运动法) 以B车为参照物, A车的初速度为v0=10m/s,以加速度大小a减速,行驶x=100m后“停下”,末速度为vt=0。

2

vt2v02ax0

物体的v-t图像的斜率表示

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2

vt2v00102am/s20.5m/s2

2x02100

(由于不涉及时间,所以选用速

度位移公式。 )

a0.5m/s2

备注:以B为参照物,公式中的各个量都应是相对于B的物理量.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若两车不相撞,其位移关系应为

1

v1tat2v2tx0

2

12

代入数据得:at10t1000

2

其图像(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必为正值,故有

1

4a100(10)2

0 a0.5m/s2

4a2

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根据二次函数的极值求解的数学问题。

2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1:(公式法)

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t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

v汽

v自6

atv自 ts2s

a3

11

xmx自x汽v自tat262m322m6m

22

解2:(图像法)

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

tan3 t02s t0

当t=2s时两车的距离最大为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1

xm26m6m

2

动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矩形面积(自行车的位移)与三角形面积(汽车的位移)的差的变化规律 解3:(相对运动法)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以汽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相对自行车沿反方向做匀减

2

速运动v0=-6m/s,a=3m/s,两车相距最远时vt=0

对汽车由公式 vtv0at (由于不涉及位移,所以选用速度公式。 )

t

vtv00(6)

s2s a3

2

对汽车由公式 :vt2v0,所以选用速度位移公式。 ) 2as (由于不涉及“时间”2

vt2v00(6)2

xm6m

2a23

表示汽车相对于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其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移为向后6m.

解4:(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经过时间t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x,则

xv自t

当t

62()

2

123at6tt2 22

2s时,xm

623

4()

2

6m

思考: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汽车运动的位移又是多大?

31

x6tt20 T4s v汽aT12m/s x汽aT2=24m

22

【针对训练】

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

2

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2m/s做匀加速运动。 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汽车正以v1=1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相距x处有一辆

2

自行车以v2 = 4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 = 2 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恰好未追上自行车,求x的大小.

3、小球1从高H处自由落下,同时球2从其正下方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两球可在空中相遇.试就下列两种情况速度v0的取值范围. ⑴ 在小球2上升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⑵ 小球2下降过程两球在空中相遇.

4、在地面上以2v0竖直上抛一物体后,又以初速度v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若要使两物体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5、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i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6、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处正以v0=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m=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

7、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的0.4

2

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8、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

2

且正以2 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9、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处时,经过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肇事汽车的刹车性能良好,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 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相关文章

  • 初中相遇问题
  • ab两人在环形跑道同时同地出发,a每分60米,b每分50米,两人(分别)每走200米休息1分钟,全长500米,a第二次追上b已过多长时间? 改改题目里的表达:环行跑道周长500米,甲乙按顺时针沿跑道同时同地起跑,甲每分钟跑60米,乙每分钟跑 ...查看


  • 专题追击和相遇问题
  • 专题 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目标 ⑴体会分析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的方法 ⑵能灵活应用运动学公式和推论解决有关问题 二.知识点 追击和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1.选择同一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2.分析运动物体之间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 ...查看


  • 高三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的运用与例解
  • 追击和相遇问题的运用与例解 一.追击问题的分析方法: A. 根据追逐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 选择同一参照物, 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相关量的确定 C . 找出两个物体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 ...查看


  • 芝罘区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追击和相遇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击和相遇问题 明老师整理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 发的时间和地点)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甲走 ...查看


  • 形成问题之相遇追击练习题
  • 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车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速度前进,各车到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站同时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行了80千米 ...查看


  •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带答案
  • 专题:直线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二.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tAtBt0(2)位移关系:xAx ...查看


  • 数学七年级上追击问题
  • 1 .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立即下山,在山脚和上顶之间不断往返运动,已知山坡长360米,甲乙上山的速度比6:4,并且,甲乙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当甲第三次到达山顶时,此时乙所在的位置是______ 2.一个自 ...查看


  •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
  • 直线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 (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查看


  •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
  • 奥数第七讲 行程问题(一) --追及问题 四年级奥数教案 第七讲 行程问题(一) --追及问题 本讲学习的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同属于行程问题中的一类,它是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慢走在前,快走在后面,它们之间的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