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李白唐诗鉴赏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是如此。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风流”指浩然潇洒儒雅倜傥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群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放弃功名利禄和豪华的车马冠服,而选择山间野外的松风白云,取舍之间,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雅,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尾联也以同样语调。中间两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呆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般自然,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间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炙》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不必知其出处,也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 描写—— 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此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达诗人真挚自然的情感。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是如此。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风流”指浩然潇洒儒雅倜傥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群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放弃功名利禄和豪华的车马冠服,而选择山间野外的松风白云,取舍之间,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雅,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尾联也以同样语调。中间两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呆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般自然,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间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炙》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不必知其出处,也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 描写—— 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此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达诗人真挚自然的情感。


相关文章

  • 唐诗鉴赏辞典(二)
  • 唐诗鉴赏辞典(二) 古诗鉴赏 2010-07-15 18:58:15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诗鉴赏辞典(二) 祖咏<望蓟门>鉴赏                         祖咏<终南望馀雪> ...查看


  • 校本古诗苑漫步
  • 校本开发--古诗苑漫步 第一课时 走进唐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查看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详解资料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quo ...查看


  •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目录
  •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一) 虞世南 王绩 王梵志 寒山 上官仪 卢照邻 骆宾王 杜审言 苏味道 王勃 杨炯 刘希夷 宋之问 沈佺期 郭震 李適之 陈子昂 贺知章 沈如筠 张若虚 张说 苏颋 张敬忠 张九龄 王之涣 唐诗鉴赏大辞典全文(二) 孟 ...查看


  •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教案
  •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单元教学目标] 1. 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 ...查看


  • 送别诗鉴赏
  • 离歌一曲情依依 --送别诗鉴赏 一.初识送别诗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 ...查看


  •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大观园] [题例透析] 2007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查看


  • 浅谈唐诗中体现的中华待客之道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唐诗中体现的中华待客之道 作者: 刘丽 指导老师: 专业:汉语言文学 完成时间:2015年8月10日 目 录 论文摘要----------------------------------1 关键词-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