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结合身边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时间】10月12日、10月13日

“加1”:课前预习:课本P21,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预习材料,优化设计14页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内容。 第1时导学案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7”环节:

一、导。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图片导入:“阳光花园”的困惑)

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一、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理解)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 与地平面 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太阳高

度的日变化图,完成:(1)在图中找出正午太阳高度: H 。

(2)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多少?(3)比较白昼和黑夜太阳

高度与0的关系。 。

;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0;白昼的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太阳高

度小于0。

问题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活动1,读正午太阳高度角预习材料中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或地图册P16,完成思考问题。(1)、读“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比较北回归线、北极圈和北极点三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的大于北极圈,而北极圈得大于北极点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规律为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读“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读“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 太阳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 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活动2,读太阳高度角预习材料中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拓展】如图12,比较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A大于B大于C大于D

三、议:合作探究。

要求: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记出要点,寻找正确答案并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展:展示反馈。各小组派代表上去展示。

五、评:补充、点评、精讲。

六、助:组内帮助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的难点。

七、测:巩固检测:见课件.

1.正午太阳高度是( )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

A.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1月1日,3月1日

C.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读图题:

(1)这一天是 日的阳光照射图,此时我国的节气是 。

(2)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

知识小结: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

课后作业:

想想:某地中午太阳高度角如何计算,它与某地所在的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何

加2:课外作业(完成太阳高度角精选作业)

加3: 辅导对象、内容与措施。

教学反思:

第2时导学案提纲:

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教学“7”环节:

一、导。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复习式导入)

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活动3,读下图,总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90。 - ∠1 ; H= 90。 - ∠1 ; ∠1= α-β ; ∠1= α+β ; 所以H= 90 所以H= 90; (α表示所求地点纬度,β太阳直射点纬度。)

(1)总结公式:H= 90 纬度差(纬度差: 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距离 。)

(2) 比较判断:①同一日,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实际上是比较两地到直射点的纬距。

②同一地点,比较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实际上也是比较该地点到直射点的纬距。

【试一试】1、夏至日,10°N,10°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夏至日,10°N,10°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76°34′和56°34′

2、澧县(约30°N),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春分( 60° ) 夏至( 83°26′ ) 秋分( 60° ) 冬至

( 36°34′ )

【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如果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么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一般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相反。但是,极点一致,即北极太阳永远在南,影子也永远朝南;南极则相反。

(3)太阳能热水器倾角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为90度减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4)确定楼房高度和间距

楼房高度和间距以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那天作为参考条件。

三、议:合作探究。

要求: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记出要点,寻找正确答案并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展:展示反馈。各小组派代表上去展示。

五、评:补充、点评、精讲。

六、助:组内帮助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的难点。

七、测:巩固检测:见课件.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北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至日时影子最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商在某

城市( 36º 34′N )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一居民购买了位于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要使北楼终年阳光不被挡住,两楼之间的楼距至少应为多少米?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所以两楼之间的楼距大约为51米。

某中学(36°N,113°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B )

A.23.5° B.59.5° C.66.5° D.36°

知识小结:记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并学会运用。H=

加3: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结合身边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时间】10月12日、10月13日

“加1”:课前预习:课本P21,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预习材料,优化设计14页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内容。 第1时导学案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7”环节:

一、导。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图片导入:“阳光花园”的困惑)

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一、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理解)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 与地平面 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太阳高

度的日变化图,完成:(1)在图中找出正午太阳高度: H 。

(2)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多少?(3)比较白昼和黑夜太阳

高度与0的关系。 。

;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0;白昼的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太阳高

度小于0。

问题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活动1,读正午太阳高度角预习材料中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或地图册P16,完成思考问题。(1)、读“二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比较北回归线、北极圈和北极点三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的大于北极圈,而北极圈得大于北极点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规律为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读“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读“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图,思考: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 太阳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 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活动2,读太阳高度角预习材料中的“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拓展】如图12,比较A、B、C、D四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A大于B大于C大于D

三、议:合作探究。

要求: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记出要点,寻找正确答案并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展:展示反馈。各小组派代表上去展示。

五、评:补充、点评、精讲。

六、助:组内帮助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的难点。

七、测:巩固检测:见课件.

1.正午太阳高度是( )

A.一定大于0 B.是当地区时12点的太阳高度 C.一定是90 D.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获得太阳辐射相同 D.日出、日落区时相同

3.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

A.7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5月1日,1月1日,3月1日

C.3月1日,5月1日,1月1日 D.1月1日,5月1日,3月1日

4、读图题:

(1)这一天是 日的阳光照射图,此时我国的节气是 。

(2)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

知识小结: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

课后作业:

想想:某地中午太阳高度角如何计算,它与某地所在的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何

加2:课外作业(完成太阳高度角精选作业)

加3: 辅导对象、内容与措施。

教学反思:

第2时导学案提纲:

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教学“7”环节:

一、导。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复习式导入)

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活动3,读下图,总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 90。 - ∠1 ; H= 90。 - ∠1 ; ∠1= α-β ; ∠1= α+β ; 所以H= 90 所以H= 90; (α表示所求地点纬度,β太阳直射点纬度。)

(1)总结公式:H= 90 纬度差(纬度差: 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距离 。)

(2) 比较判断:①同一日,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实际上是比较两地到直射点的纬距。

②同一地点,比较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实际上也是比较该地点到直射点的纬距。

【试一试】1、夏至日,10°N,10°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夏至日,10°N,10°S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76°34′和56°34′

2、澧县(约30°N),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春分( 60° ) 夏至( 83°26′ ) 秋分( 60° ) 冬至

( 36°34′ )

【拓展】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如果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么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一般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相反。但是,极点一致,即北极太阳永远在南,影子也永远朝南;南极则相反。

(3)太阳能热水器倾角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为90度减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4)确定楼房高度和间距

楼房高度和间距以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那天作为参考条件。

三、议:合作探究。

要求: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动笔答题,同桌互查。组内展示、矫正。在组长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组长简单记出要点,寻找正确答案并质疑(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展:展示反馈。各小组派代表上去展示。

五、评:补充、点评、精讲。

六、助:组内帮助还没有理解或掌握的难点。

七、测:巩固检测:见课件.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北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至日时影子最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商在某

城市( 36º 34′N )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一居民购买了位于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要使北楼终年阳光不被挡住,两楼之间的楼距至少应为多少米?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所以两楼之间的楼距大约为51米。

某中学(36°N,113°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B )

A.23.5° B.59.5° C.66.5° D.36°

知识小结:记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并学会运用。H=

加3: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 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六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 ...查看


  • 地球公转 教案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咸宁学院 倪晓丹 分析知识类型:按学科性质分,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按地理知识本身属性分,本节内容属于地理理论知识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地理环境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 ...查看


  • 高中地理新教案模板
  •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姓名 辅导学科 地理 学生姓名 年 级 高三 上课时间 教材版本 2013.3.13 湘教版 第(1.2)课 时 共(2 )课时 课 题 地球运动 学生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地球自转公 ...查看


  • 大气环境教案 1
  • 2.3大气环境教案 高中第一册教案 加入时间:2006年10月26日17:39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 一.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标准解读 本条以及后两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 ...查看


  •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 1-3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头中学 李宝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与影子教案 湘教版
  • 1 太阳与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和物体影子长度变化曲线图,并能分析曲线图发现一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力. 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开展小组 ...查看


  •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 实验名称: 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标: 1. 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变化: 2. 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实验准备: 指南针. 记录纸. 橡皮. 小尺. 小棒. 钟表. 温度计. 太阳 ...查看


  • 地球的公转教案 1
  • <地球的公转>教学案例 单位:平原四中姓名:韩开莉 时间: 2010-4-27 一.教材简析 本课共有三部分 1. 在第一部分中: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图去认识公转概念.方向.特征.周期等知识. 2. 在第二部分中:通过插图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