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的过程报告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效益为根本

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的过程报告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 课题组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进入总结与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

一、课题研究情况的一些说明

课题从2000年8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县、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审查和专家组的鉴定,于2001年3月获悉了通过批准的信息,初步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盐城市教科所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教科室陈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本想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因事务繁忙,仪式没能开成。但课题组的老师并没有受此影响,仍按照既定计划在工作之余,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

2002年暑期,课题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题组的几个骨干老师纷纷离开射中,浦启夫老师到盐城中学去了,王登越老师到张家港去了,再加上其他几个老师工作岗位变动,肩上担子加重,致使各种研究工作受了一点影响,但我们克服困难,重新调整人选,加盟了周祥、唐健等研究好手,充实了课题组的队伍,另外,孙卫华、曹海涛等年轻同志也迅速脱颖而出,使得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更深入了一步,提高了一层。我们这个课题从正式开题到现在,历时二年多一点时间,加上课题前期工作,总共三年多时间。

二、课题研究的参与单位和主要成员

1. 参加研究学校:

考虑到射阳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仅以这样的学校为研究对象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根据自愿为原则,我们课题研究的学校范围扩大,选择了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既有高中又有初中。具体单位有:

江苏省射阳中学

射阳县实验初中

射阳县明达县中学

射阳县盘湾中学

2.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

负责人:

倪同刚,男,中学一级教师,盐城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九五”省规划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成员:

吴运友,中学一级,射阳县实验初中办公室主任,擅长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研究

刘其胜,中学一级,射阳县盘湾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首席教师,擅长阅读教学

陈昌宏,中学一级,射阳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长,擅长作文教学

朱万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学习方法指导

汤忠辉,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擅长朗读教学

周  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唐  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一语文教师,擅长作文教学

王轶明,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擅长美育指导

严德才,中学高级,射阳中学高三年级主任,语文教师,擅长学习方法指导

孙卫华,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多媒体教学

曹海涛,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多媒体教学

课题顾问:

黄剑锋、刘浩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一个是射阳中学校长、一个是副校长,他们都是盐城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主持过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是语文教育的行家里手,有他们的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我们这一批研究人员都是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以及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定位相对微观和重在实践性等特点,我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四种:

1、资料积累法。每一位研究人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的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跟踪调查法。凡有可能进行教学循环的老师,都将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好作文档案,看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

4、实验试点法。创造一切条件,力求争得研究人员所在学校的支持,确定循环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但从研究的情况看,这一点,受到的影响比较大,骨干老师多被放在初、高中毕业班任教,能进行相对一个年级段的循环实验的研究人员并不很多。因此,有关对比数据主要来源于少数担任循环实验的同志。

四、课题取得的主要成绩

1、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语文能力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课题实验以来,有一批同学的作文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大奖,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公开发表。倪同刚老师指导高二(2)班沈玉阳同学参加第九届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傅雷、倪晓珊等同学获得优秀奖,他还指导刘文婷婷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可口可乐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普征文,荣获三等奖,指导张晓华同学参加《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在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竞赛预赛中,课题组教师指导的学生获一等奖五人,占全县人数的4/5,二三等奖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奖项虽不高,但在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苏北地区而言,已是凤毛麟角的了。据不完全统计,课题组成员班级的学生多次在《语文报》、《语文周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中学生》、《作文通讯》等报刊上公开发表作文和文学创作。具体详见材料。在校刊《未名》在投稿更是精彩纷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其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考试也能取得理想成绩。严德才、朱万祥老师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常常居于年级第一。

另外,在学生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表达生活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文素养诸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显著。倪同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语会教改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语通杯”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创新学习大赛,获一等奖二人,二等奖四人,三等奖三人。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我们隐约感到,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律,运用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完全能应付高考,且可能对孩子终生受用。

2、课题组老师总结并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产生了相当大的教育效应。实验初中吴运友老师出版了80万字的专著《中学语文学法指导》,对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倪同刚老师论文《在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阅读尝试课的研究报告》获中国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获第八届中华圣陶杯全国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古代诗词中“杨柳”的九大意象》获盐城市语言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变式教学,常教常新》获2002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还有两篇论文在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其本人也因“九五”期间教育科研成绩显著,于2002年被评为“盐城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课题组成员周祥老师的论文《唐诗春晓田园乐之比较赏析》获2002年度盐城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唐健老师的论文《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获2002年度盐城市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3、课题组主要成员还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初中作文训练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将在今年七月出版发行。更为突出的是各位研究人员,结合课堂作文教学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成功的着眼课堂效益的作文教例,也可以说是优秀作文教案。当然,课题研究最大的成功是学生的成功,学生爱作文,想作文,坚持课外主动阅读,坚持天天日记,主动向报刊投稿,尤其是大面积的学生产生了对阅读、作文的浓厚兴趣,这一是难以估量的最大效益。

4、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探索出来的课例参加各级教育教学大赛荣获了不少奖项。汤忠辉老师上的《黄鹂》获2002年盐城市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蔡友桃老师执教的《归去来兮辞》获校教育教学大奖赛二等奖,曹海涛、周祥老师的《我的空中楼阁》分获“希望杯”、“振兴杯”三等奖,王轶明老师分别对全校、全市开了《赤壁赋》、《哀江南》的公开课。

以上几点,是我们关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回顾,由于总结的时间较紧,有许多地方还来不及回顾总结,因此,遗漏之处在所难免,特向各位领导教师和课题组的所有人员致歉。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启示

1.兴趣——学习成功的老师

通过实践和研究,再一次验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水平,也才可能有教学效益的提高。反过来,课堂教学效益能否真正提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学生兴趣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兴趣需要老师的唤醒和激发。特别是在当今这种各门功课学习压力过大的学习现状之下,老师的唤醒和激发就显得尤为珍贵。就作文教学而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日记和文章;另一方面老师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说出有个性的话,自己的话,不断唤醒他们的写作心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指导训练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另一方面更要多多地使用创设情景的作文教学形式,引进时代活水,开展各种活动,拓展写作空间,通过充满激情、富于启迪的作前导语,创设情境,酿造氛围,为学生的心灵注入感情的“酵母”。因而能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望,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习惯——学习成功之母

再强烈的兴趣,也要让它变成一种习惯,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如果说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习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始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充满快乐的审美享受;始终以发现的眼光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鼓励和帮助学生尝试成功,高分鼓励,推荐发表作文,竞赛获奖,感受高峰体验;始终让日记写作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如同每天都需要休息一样,让学生天天写日记,进而带动读书,撰写读书摘记和心得笔记等。反复强刺激,往复作练习,形成一种不可自拔的惯性,真正让写作、写日记成为学生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成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3.品质——学习成功之魂

做人要有好品质,学习更要有一个好品质。千万不能把学习当作一种纯技巧的操作来看。品质低下的人,即使才华再出众,也难以掩饰其丑恶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塑造高尚人格、人品的问题,即育人的问题。就写文章来说,也有一个文章品质问题。研究者们一方面重视学生积累、观察、思考、表达、修改等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品质、审美品质、创新品质的培养放在作文教学的显著位置上。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敢于质疑,善于想象和联想,勇于尝试和创新。这样,就不只是会出现一篇又一篇令人叫绝的文章,更会走出一批又一批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充满思辩、富于创造的新人。

4.差异——无法估量的财富

人和人永远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可回避。课题研究者们承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承认即使有许多相同条件下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性。承认差异,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讨,对不同类别的对象施加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各自在原有水平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有一个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差异。如:不同年龄段(年级段)的学生对待作文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对生活的表达要求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尊重个体,面向全体,教学平等。对学生差异的研究,成为我们的兴奋点,成了我们研究过程中很有份量的宝贵财富。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限于研究者都是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因此,对课题的理论构建相对显得薄弱;加之分数教育、学校考核的影响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研究成果的取样难免偶然因素;再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向学校提几点要求:

1、建议学校像以前一样,为每个班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纸,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若实在因经费困难的话,可以给政策让学生自己订,外语组尚且人手一份《学英语报》,我们母语学科就更不应该落后了。

2、我们呆在家里搞课题,常有坐井观天之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形势,人家是怎样搞的,建议学校有机会让我们出去见识见识,使得自己的研究不重复别人的路,不做无用功。

3、对承担课题的老师应考虑在年终考评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加分,既然平时工作稍有不足(如期中期末考试失误)要扣分,那么也完全有理由对同样完成了工作且在额外时间从事为学校争光的科研工作的同志进行加分(除了必要的奖励之外),这样才能体现奖罚分明的公开性。

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 课题组

倪同刚  执笔

2003年6月11日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效益为根本

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的过程报告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 课题组

“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进入总结与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

一、课题研究情况的一些说明

课题从2000年8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县、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审查和专家组的鉴定,于2001年3月获悉了通过批准的信息,初步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在盐城市教科所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教科室陈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本想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因事务繁忙,仪式没能开成。但课题组的老师并没有受此影响,仍按照既定计划在工作之余,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

2002年暑期,课题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题组的几个骨干老师纷纷离开射中,浦启夫老师到盐城中学去了,王登越老师到张家港去了,再加上其他几个老师工作岗位变动,肩上担子加重,致使各种研究工作受了一点影响,但我们克服困难,重新调整人选,加盟了周祥、唐健等研究好手,充实了课题组的队伍,另外,孙卫华、曹海涛等年轻同志也迅速脱颖而出,使得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更深入了一步,提高了一层。我们这个课题从正式开题到现在,历时二年多一点时间,加上课题前期工作,总共三年多时间。

二、课题研究的参与单位和主要成员

1. 参加研究学校:

考虑到射阳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仅以这样的学校为研究对象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根据自愿为原则,我们课题研究的学校范围扩大,选择了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既有高中又有初中。具体单位有:

江苏省射阳中学

射阳县实验初中

射阳县明达县中学

射阳县盘湾中学

2.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

负责人:

倪同刚,男,中学一级教师,盐城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曾参与“九五”省规划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成员:

吴运友,中学一级,射阳县实验初中办公室主任,擅长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研究

刘其胜,中学一级,射阳县盘湾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首席教师,擅长阅读教学

陈昌宏,中学一级,射阳县明达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长,擅长作文教学

朱万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学习方法指导

汤忠辉,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擅长朗读教学

周  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唐  健,中学一级,射阳中学高一语文教师,擅长作文教学

王轶明,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三语文教师,擅长美育指导

严德才,中学高级,射阳中学高三年级主任,语文教师,擅长学习方法指导

孙卫华,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多媒体教学

曹海涛,中学二级,射阳中学高二语文教师,擅长多媒体教学

课题顾问:

黄剑锋、刘浩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一个是射阳中学校长、一个是副校长,他们都是盐城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主持过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是语文教育的行家里手,有他们的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我们这一批研究人员都是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以及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定位相对微观和重在实践性等特点,我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如下四种:

1、资料积累法。每一位研究人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尽可能多的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跟踪调查法。凡有可能进行教学循环的老师,都将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好作文档案,看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

4、实验试点法。创造一切条件,力求争得研究人员所在学校的支持,确定循环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但从研究的情况看,这一点,受到的影响比较大,骨干老师多被放在初、高中毕业班任教,能进行相对一个年级段的循环实验的研究人员并不很多。因此,有关对比数据主要来源于少数担任循环实验的同志。

四、课题取得的主要成绩

1、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语文能力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课题实验以来,有一批同学的作文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大奖,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公开发表。倪同刚老师指导高二(2)班沈玉阳同学参加第九届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傅雷、倪晓珊等同学获得优秀奖,他还指导刘文婷婷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可口可乐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普征文,荣获三等奖,指导张晓华同学参加《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在省首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竞赛预赛中,课题组教师指导的学生获一等奖五人,占全县人数的4/5,二三等奖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奖项虽不高,但在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苏北地区而言,已是凤毛麟角的了。据不完全统计,课题组成员班级的学生多次在《语文报》、《语文周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中学生》、《作文通讯》等报刊上公开发表作文和文学创作。具体详见材料。在校刊《未名》在投稿更是精彩纷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其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考试也能取得理想成绩。严德才、朱万祥老师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常常居于年级第一。

另外,在学生认识生活、创造生活、表达生活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人文素养诸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显著。倪同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语会教改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语通杯”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创新学习大赛,获一等奖二人,二等奖四人,三等奖三人。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我们隐约感到,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律,运用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完全能应付高考,且可能对孩子终生受用。

2、课题组老师总结并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产生了相当大的教育效应。实验初中吴运友老师出版了80万字的专著《中学语文学法指导》,对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倪同刚老师论文《在农村中学开展研究性阅读尝试课的研究报告》获中国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获第八届中华圣陶杯全国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古代诗词中“杨柳”的九大意象》获盐城市语言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变式教学,常教常新》获2002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还有两篇论文在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其本人也因“九五”期间教育科研成绩显著,于2002年被评为“盐城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课题组成员周祥老师的论文《唐诗春晓田园乐之比较赏析》获2002年度盐城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唐健老师的论文《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获2002年度盐城市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3、课题组主要成员还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初中作文训练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将在今年七月出版发行。更为突出的是各位研究人员,结合课堂作文教学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成功的着眼课堂效益的作文教例,也可以说是优秀作文教案。当然,课题研究最大的成功是学生的成功,学生爱作文,想作文,坚持课外主动阅读,坚持天天日记,主动向报刊投稿,尤其是大面积的学生产生了对阅读、作文的浓厚兴趣,这一是难以估量的最大效益。

4、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探索出来的课例参加各级教育教学大赛荣获了不少奖项。汤忠辉老师上的《黄鹂》获2002年盐城市中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蔡友桃老师执教的《归去来兮辞》获校教育教学大奖赛二等奖,曹海涛、周祥老师的《我的空中楼阁》分获“希望杯”、“振兴杯”三等奖,王轶明老师分别对全校、全市开了《赤壁赋》、《哀江南》的公开课。

以上几点,是我们关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回顾,由于总结的时间较紧,有许多地方还来不及回顾总结,因此,遗漏之处在所难免,特向各位领导教师和课题组的所有人员致歉。

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启示

1.兴趣——学习成功的老师

通过实践和研究,再一次验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水平,也才可能有教学效益的提高。反过来,课堂教学效益能否真正提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学生兴趣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兴趣需要老师的唤醒和激发。特别是在当今这种各门功课学习压力过大的学习现状之下,老师的唤醒和激发就显得尤为珍贵。就作文教学而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日记和文章;另一方面老师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说出有个性的话,自己的话,不断唤醒他们的写作心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指导训练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另一方面更要多多地使用创设情景的作文教学形式,引进时代活水,开展各种活动,拓展写作空间,通过充满激情、富于启迪的作前导语,创设情境,酿造氛围,为学生的心灵注入感情的“酵母”。因而能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望,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习惯——学习成功之母

再强烈的兴趣,也要让它变成一种习惯,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如果说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习成功之母。在应试教育非常的现实下,如何将已经激发起来的学生兴趣稳固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始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充满快乐的审美享受;始终以发现的眼光对待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鼓励和帮助学生尝试成功,高分鼓励,推荐发表作文,竞赛获奖,感受高峰体验;始终让日记写作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如同每天都需要休息一样,让学生天天写日记,进而带动读书,撰写读书摘记和心得笔记等。反复强刺激,往复作练习,形成一种不可自拔的惯性,真正让写作、写日记成为学生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成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能力。

3.品质——学习成功之魂

做人要有好品质,学习更要有一个好品质。千万不能把学习当作一种纯技巧的操作来看。品质低下的人,即使才华再出众,也难以掩饰其丑恶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塑造高尚人格、人品的问题,即育人的问题。就写文章来说,也有一个文章品质问题。研究者们一方面重视学生积累、观察、思考、表达、修改等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品质、审美品质、创新品质的培养放在作文教学的显著位置上。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敢于质疑,善于想象和联想,勇于尝试和创新。这样,就不只是会出现一篇又一篇令人叫绝的文章,更会走出一批又一批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充满思辩、富于创造的新人。

4.差异——无法估量的财富

人和人永远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可回避。课题研究者们承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还承认即使有许多相同条件下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性。承认差异,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讨,对不同类别的对象施加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各自在原有水平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有一个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差异。如:不同年龄段(年级段)的学生对待作文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对生活的表达要求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尊重个体,面向全体,教学平等。对学生差异的研究,成为我们的兴奋点,成了我们研究过程中很有份量的宝贵财富。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限于研究者都是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因此,对课题的理论构建相对显得薄弱;加之分数教育、学校考核的影响难以摆脱,给研究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研究成果的取样难免偶然因素;再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难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向学校提几点要求:

1、建议学校像以前一样,为每个班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纸,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若实在因经费困难的话,可以给政策让学生自己订,外语组尚且人手一份《学英语报》,我们母语学科就更不应该落后了。

2、我们呆在家里搞课题,常有坐井观天之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形势,人家是怎样搞的,建议学校有机会让我们出去见识见识,使得自己的研究不重复别人的路,不做无用功。

3、对承担课题的老师应考虑在年终考评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加分,既然平时工作稍有不足(如期中期末考试失误)要扣分,那么也完全有理由对同样完成了工作且在额外时间从事为学校争光的科研工作的同志进行加分(除了必要的奖励之外),这样才能体现奖罚分明的公开性。

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教育立体化模式探究” 课题组

倪同刚  执笔

2003年6月11日


相关文章

  •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中学 一.课题名称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 小学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变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体验"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出现了16次之多),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而把体验式学习 ...查看


  • 2014--2016年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 2014-2016年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规划 邦均镇第五中心小学 2014年1月 2014-2016年教育科研工作三年规划 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把教 ...查看


  • 河北省教育学会jie题报告
  • 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卢龙县石门中学 顾维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扭转学生在课堂 ...查看


  • 培育教师教育智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培育教师教育智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无锡市河埒中学 课题负责人:史宪中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1.智慧: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 ...查看


  •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德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翟东娜2014.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 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高中 ...查看


  • 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 华县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新课程改革部分 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课改‛的灵魂.‚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 ...查看


  •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 小课题培训材料 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 实验中学 李宁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注: 1.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 ...查看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报告
  •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潍坊第十三中学 肖俊芳 谭伟 一.问题提出 自2011下学期开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组在区科研处于主任和学校科研处谭主任的督促与领导下,进行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