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_站立_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总第337期)

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汪维辉秋谷裕幸*

提要 表示 站立 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实分布

和历时演变, 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 站立 义的主导词有3个:站、

立、徛。它们的分布特点是: 站 分布最广, 大多数北方方言说 站 , 此外还散见于非官话区

的部分方言点; 徛 密集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

语地区; 立 则呈零散分布, 散落在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湖南乡话和广西平话各区。

这3个词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大致是: 立 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

语词, 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 站 替换; 徛(倚) 用作 站立 义始见于战国,

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 站 始见于唐代, 明代以后在广大的

官话区逐渐取代 立 成为新的通语词。 站 很可能是所谓的 长江型 词, 即兴起于江淮流

域而后往北扩散。

关键词 站立徛(倚) 共时分布历时演变解释 长江型词

表示 站立 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 被斯瓦迪士(M.Sw adesh) 列入100核心词表。本文讨论汉语表 站立 义的词在现代方言中的分布和历史上的情况, 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

一 现状

根据! 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 134站 地图和其他资料, 可以把方言中 站立 义词的分布情况归纳为表1(见下页) 。

站立 义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主导词有3个:站、立、徛(表1的上半部分) 。它们的分布特点如下:

站 的分布地域最广, 正如N or m an(1988:182∃183) 所指出, 表示 站立 的 站 是北方方言的特征词之一, 大多数北方方言用 站 表示 站立 。此外它还散见于非官话区的部分方言点。

徛 密集地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语地区, 最远的到达江淮官话区的湖北红安、英山一带和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南安乡、桃源、汉寿、凤凰一带。这个词在南方尤其是在粤语区常写作 企 , 但正如! 汉语方言词汇#第366页所指出, 这是训读字。 企 ! 广韵#反切是 丘弭切 , 纸韵开口溪母。上声溪母字在大多数南方方言中读上声或阴上, 而这些方言中的 站立 义词一般读作阳上或阳去, 说明来自浊声母, 不合乎上*本文的研究及写作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2008年 外国人招聘研究者(短期) 项目的资助(S08142) 。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统致谢忱。

∀ 语

(2) 今当试去君上之执, 无礼义之化, 去法正之治, 无刑罚之禁, 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 荀子∀性

恶#) 王念孙云: 倚者, 立也。

(3) 澹容与而独倚兮, 蟋蟀鸣此西堂。(! 楚辞∀九辩#) 王念孙云: 谓独立也。

(4) 白鹿麏麚兮, 或腾或倚。(! 楚辞∀刘安%招隐士&#) 王夫之通释: 倚, 立也。 王念孙云: 谓或腾或

立也。

(5) 倚踌躇以淹留兮, 日饥馑而绝粮。廓抱景而独倚兮, 超永思乎故乡。(! 楚辞∀严忌%七谏∀哀时

命&#)

(6) 立之于本朝之上, 倚之于三公之位。(! 淮南子∀氾论#)

(7) 倡优俳笑观倚庭。(西汉史游! 急就篇#卷三) 颜师古注: 倚, 立也。∋观倚庭(者, 言人来观倡优, 皆

倚立于庭中也。

(8) 万楹丛倚, 磊砢相扶。(东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9)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 路远莫致倚惆怅) ) 路远莫致倚踟蹰) ) 路远莫致倚增叹。(! 文选∀张衡%四愁诗&#) 李善无注, 倚 当为 立 义。

(10) 甘瓜抱苦蒂, 美棘生荆棘。利傍有倚刀, 贪人还自贼。(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

诗∀古诗二首#之二) 倚刀 犹今言 立刀 , 指 刂 旁。

例子不算太多。其中! 易∀说卦# 倚数 的 倚 是 建立; 确立 义, 当是 站立 义的引申, 而且对此词的解释古人尚有分歧, 马融就解释为 依 。除此以外, 例(2) 、(3) 为战国时期用例, 其余均为两汉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例颇为多见, 尤其是南朝诗歌、小说、道教文献和史籍中, 例如:

(11) 入空室而独倚, 对床帷而切叹。痛人亡而物在, 心何忍而复观。(! 艺文类聚#卷三十四引曹植! 慰

子赋#) 独倚, 独立。

(12) 有七尺之骸, 手足之异, 戴发含齿, 倚而趣者, 谓之人。(! 列子∀黄帝#) 王念孙云: 谓立而趣也。

(13) 顿辔倚高岩, 侧听悲风响。(陆机! 赴洛道中作#) 倚高岩 指立于高岩之上。

(14) 忧思出门倚, 逢郎前溪度。(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吴声歌曲∀欢闻变歌六首

(晋、宋、齐辞) #) 出门倚 即 出门立 。

(15)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阴铿!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倚河津 指立于渡口。

(16) 王导、庾亮游于石头, 会廙至。尔日迅风飞帆, 廙倚楼船长啸, 神气甚逸。(! 世说新语∀仇隙3#刘

孝标注引! 王廙别传#) 倚楼船 就是站立在楼船上。

(17) 宋时豫章胡庇之当为武昌郡丞, 宋元嘉二十六年入廨中, 便有鬼怪中宵笼月, 户牖少开, 有人倚立

户外, 状似小儿。(! 法苑珠林#卷四十六引! 述异记#) 倚立 与下面的 立倚 都是同义连文。

(18) 有鬼持叉, 倚于其侧。) ) 边有沙门立倚甚众。(! 太平广记#卷三七七 赵泰 引! 冥祥记#) 倚

与 立倚 同义, 都指站立。

(19) (蔡) 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 是优田王旃檀像师第四作。(! 高僧传#卷一! 竺法兰#) 倚像 犹

言 立像 , 与 坐像 相对。

(20) 乡中有学舍, 欢贫, 无以受业, 于舍壁后倚听, 无遗忘者。(! 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倚听 即站

着听, 非倚靠着听。

(21) 永明末, 民间制倚劝帽。及海陵废, 明帝之立, 劝进之事, 倚立可待也。(! 南齐书∀五行志上#)

倚 即 倚立 。 倚劝帽 是民间的称呼, 可见管 立 叫 倚 是当时的口语。

(22) 时荆州信去倚待, 脁执笔便成, 文无点易。(! 南史∀谢脁传#) 倚待, 立待。

(23) 仙人使平倚日中, 其影偏。(陶弘景! 真诰#卷五 甄命授第一 ) 平倚 犹言直立、正立, 为道经中

常语。

(24) 巨石临危, 若坠复倚。(! 水经注∀河水四#) ∀ 语

值得注意的是, 在南北朝时期, 南朝作品中当 站立 讲的 倚 屡见, 而北朝作品则罕见, 上引例子中仅(24) ! 水经注#1例。北魏的! 齐民要术#中 倚 共9见, 没有一例用作此义的。南朝宋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中, 单音词 倚 共出现8次, 除用作 倚靠; 斜靠着 义2次、 假托; 借着 义和 依附 义各1次外, 其余4例均用作 站立 义:桓宣武北征, 袁虎时从, 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 唤袁倚马前令作(文学96) 。山公大儿著短帢, 车中倚(方正15)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 时苟子年十三, 倚床边听(品藻48) 。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 遂及财货事(俭啬9) ∗。梁陶弘景的! 周氏冥通记#中, 立 13见, 用作 站立 义的仅1例:至户内立而无言(卷四) 。 倚 4见, 都是 站立 义:入屋后倚檐前。) ) 侍者六人入户, 并倚子平床前(卷一) (卷一) 。说竟, 四人齐坐, (卷二) 。最后一例与 坐 相对, 其义尤明。可见南北朝时期 倚-立 大体呈南北对立的局面。南北朝以前的文献用例也以南方居多, 尤其是古楚地, 如(3) 、(4) 、(5) 、(6) 等。

唐代当 立 讲的 倚 仍时有所见, 唐人所作的注疏中尤多, 如:

(25) 男年十七八, 莫遣倚街衢。(唐王梵志诗! 男年十七八#)

(26) 倚道向人多脉脉, 为酒困人易伥伥。(唐韩偓! 即日#诗)

(27) 立如齐+ 者, 人之倚立, 多慢不恭, 故戒之云:倚立之时虽不齐, 亦当如祭前之齐, 必须磬折屈身。

(! 礼记∀曲礼上#唐孔颖达! 正义#) 孔颖达每以同义连文 倚立 来解释经文的 立 字, 例多不备举。 倚立 一词后世犹多有承用者。

(28) 妇人不立乘 者, 立, 倚也。妇人质弱不倚乘, 异男子也。男子倚乘, 妇人坐乘, 所以异也。(同上)

孔颖达以 立 释 倚 , 且以 倚乘 与 坐乘 相对, 其义至为显豁。

宋代以后, 例子就少见了, 例如:

(29) 植其杖而芸 者, 植, 倚立也。芸, 除草也。丈人既责子路, 至于田中, 倚其荷蓧之杖而芸其苗。

(! 论语∀微子# 植其杖而芸 孔曰 植, 倚也 宋邢昺疏) ! 经典释文# 倚也 音 其绮反 。

(30) 荆州信云: 倚待谢朓, 执笔便成, 文无加点。 倚待 如 立俟 也。(宋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

上∀文章#) 按, 叶氏的解释正确, 但引文及断句恐有误, 见上引例(22) ! 南史∀谢脁传#。

(31) 瘦倚春寒灞陵路, 影扶疏。(元李致远! 小桃红∀新柳#)

(32) 见西峰特倚如覆钟。(!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

最后两例大概都是沿用成词, 未必反映口语。

徛:! 大字典# 徛 字条收有 立 义, 但仅引! 广韵∀纸韵#: 徛, 立也。渠绮切。 , 未举书证。我们暂时也未找到文献用例−。! 大词典#则未收此义。

踦:! 大字典# 踦 字条: (五) y ! 集韵#於义切。. 方言。站立。清龚自珍! 金坛方言小

( 按, 此字应该就是 徛 的异写, 亦当音记#:∋游谓之弗相/。呼取物来曰捉了来。立曰踦。

j , ! 大字典#注作y 恐不妥。! 大词典#未收此义。

企(跂): 二典 企 字条都收有 站立 、 竦立; 立 的义项, 所举书证有:

(33) 登巑岏以长企兮, 望南郢而窥之。(!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 王逸注: 企, 立貌。

(34) 企石挹飞泉, 攀林摘叶卷。(南朝宋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

(35) 皆大石林立, 焕若奔云, 错若置棋, 怒者虎斗, 企者鸟厉。(唐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堂记#)

(36) 企立船舷, 如有所俟。(!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

二典 跂 字条均未收 立 义。古代注疏有如下训释:

(37)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诗经∀小雅∀斯干#) 朱熹! 集传#: 跂, 竦立也。

(38) 其亡可跂立而待也。(!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六#) 胡三省注: 跂, 举踵而立也。

可见 跂 是 立 的下位词, 指踮起脚跟站立。 ∀

刊刻于明嘉靖年间的潮州戏文! 荔镜记#中, 表示 站立 义既用 立 , 又用 企 。从书中的使用情况看, 立 是上位词, 企 则是下位词, 含有 (站立) [+勉强] 的意思。 企 在文中共见6例, 全部出现在 勉强站立 的语境中, 如:

月下行。(第二十四出) (39) 我强企起来在只

(40) 强企起来, 闲看见墙外花弄影。(第二十八出)

(41) 今强企行一里, 前去店内歇一冥。(第四十一出)

在清代的粤语文献! 俗话倾谈#中, 企 是 站立 义的主导词, 如:

(42) 邱琼山即企起高声应曰: 焉知鱼不化为龙! (一集)

(43) 每朝清晨到老母面前, 拜了三拜, 然后虚心下气, 企在于旁, 以听老母吩咐。(二集)

而 立 不能作为独立的词使用, 构成的复合词和短语有企立、独立、拱立、企则同立等。

、隑企, 立也。隑: 二典 均未收 站立 义, 只有 倚靠 义。西汉扬雄! 方言#卷七:

) ) 委痿谓之隑企。 郭璞注: 脚躄不能行也。 华学诚等! 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云: 是∋隑企(谓腿脚有病不能行而立之姿。 (521页) 隑企 也许是同义连文。

! 汉语方言词汇#和!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企 字条都认为 本字当作∋徛(, 广韵纸韵渠

。其实 徛 大概只是一个所谓的 后出专字 ! , 文献中未见实际用例, 更早 绮切:∋立也(

的形式是 倚 和 企 (详上文) 。! 说文∀人部#: 企, 举踵也。 从 举踵 引申出 站立 义是很自然的, 不过在明代以前, 企(跂) 的确切含义是 踮起脚跟站立 , 是 立 的下位词, ! 老子#: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可见 企 和 立 是有不同的。 倚 和 徛 在表示 站立 义上是异体字关系, 这是没有疑问的; 至于它们和 企 及 隑 的关系, 则还不易确定。 倚 的 倚靠 义和 站立 义仅声母有别, 韵和调全同, 语义上也密切相关, 可能存在同源关系。这跟 隑 的两音两义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3. 站(、佔、跕)

。陟陷 站 产生最晚, 一般认为, 站 字始见于! 广韵∀陷韵#: 站, 俗言独立。又作

∀: 切。 也就是北宋才见诸文献。承友生真大成博士见告

蒋斧藏本! 唐韵∀陷韵#: 站, 俗言独立。 显然就是! 广韵#所本。查宋跋本!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 裴务齐刊谬补缺切韵# 陷韵 均未收 站 字, 而依蒋本! 唐韵#体例, 若是新加字, 则会在每纽第一字之下标明 几加几 , 但是蒋本! 唐韵# 都陷反 小韵下径标 二 , 即包括

和 站 字。由此看来, 站 字不是蒋本! 唐韵#所增, 而是它所据底本(很可能就是孙愐的! 唐韵#, 周祖谟谓 本书去孙愐原书还不会太远, 可能是比较接近于孙愐原书的一种增修本 ) 本来即有。若如此, 孙愐! 唐韵#作于开元年间(713-741), 则 站 至晚在盛唐之时便已产生。

按, 真说将 站 这个词的产生年代从北宋推到了盛唐, 整整提前了近三百年, 这对于追溯 站 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广韵# 站 字显然是承! 唐韵#而来, 只是增加了一个或体 。

#), 除上举! 广韵#外, 如! 集韵∀陷 ! 唐韵#之后, 韵书、字书对此词多有记载(字又写作 佔

∃! 龙龛手镜#、 韵#: 站、佔, 久立也。或从人。 ! 类篇∀人部#: 佔, 又陟陷切, 立也。 ! 正字

通#等也都收录了此词。还有写作 跕 的, 明清文献中时见用例(详下), 但是字书、韵书从来

%。 没有著录过它用同 站 的音和义, 应该是一个民间俗字

虽然韵书、字书一直有记载, 但是从盛唐到明初, 站 的文献用例却罕见, 特别是以北方官话为背景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典章#、! 通制条格#、! 元朝秘史#、! 古本老乞大#、!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等文献, 表 站立 义全部用 立 , 站 不见踪影。元代有一个蒙古语

&, 在元末明初一直是 站 的中心义 音译词、表 驿站 义的 站 (又叫 站赤 ) 进入汉语

∀ 语

∋, 它跟 站立 的 站 同音同形, 这可能也抑制了 站立 义 站 的使用和发展。 项

站(、佔、跕) 的文献用例究竟始见于何时? 这个问题需要作一些考辨。我们先来看 二典 的相关条目。

! 大词典# 跕 字条:0站立。元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从教他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则是紧闭着双目稳跕着身躯。 明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 打你个老头皮不向我门下参, 打你个硬骹儿不向我庭下跕。 !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小二哥走来跕着呆看。 跕3立 条首

) 。(引明代曲文2例。! 大字典# 跕 字条首引! 醒世恒言#和明茅维! 闹门神#2例

二典 站 字条则均首引明戚继光! 纪效新书∀射法#: 凡射, 或对贼、对把, 子或贼人, 不许看扣。

调查文献, 我们还可以看到下面这样一些早期用例:

(44) 众人都来面前站, 合多合少等我散。(!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45) 万员外把凳子站起脚上去, 果然是一垛儿安着四五十钱。(! 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万秀娘仇报山亭

儿#)

元曲中颇为常见, 如:

(46) 罢罢罢, 你站在一边, 我替你报复去。(范康! 竹叶舟#楔子)

(47) 你站开些, 这臭气当不得。(高文秀! 谇范叔#第二折)

(48) 要一领净席, 等我窦娥站立。(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

(49) 我见他姿姿媚媚容仪, 我几曾稳稳安安坐地? 向旁边踢开一把银交椅, 我则是靠着个栲栳圈站立。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

(50) 占官场立站, 下人争羡。(萨都剌! 1南吕2一枝花∀妓女蹴踘#套数)

(51) 若问我家中事情, 不要说与你同行同坐, 就是立站的去处, 也没有你的去处。(施惠! 幽闺记#第二

(十二出)

张美兰(2001:348) 认为 站 在元代作品中已有用例, 如元代柯丹邱! 荆钗记#, ! 元曲选#中的! 杀狗劝夫#、! 张天师#等。但这些例证出现的年代颇难考定, 因为现存的元杂剧除!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是元刻本外, 其他都是明刻或明抄本。据梅祖麟(1984) 考察: 元刊本除两三本外, 只有正末和正旦的简单说白, 或者完全没有宾白) ) ! 元曲选#)) 宾白中主要是明初甚至于明代中叶以后的语言。 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以上几种元曲中的 站(跕) 就是元代的语言成分。具体理由有二:1. !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用 立 不用 站 ; 2. 我们对照了两种明抄本! 杀狗劝夫#, 发现! 元曲选#中的! 杀狗劝夫#有1例 站 : 这所在只有我坐处, 可有你站处? 要你管我! 而以脉望馆钞校本! 古今杂剧#为底本的! 杀狗劝夫#中则没有这句话。又如! 大词典#所引的唯一一个元代用例∃∃∃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从教他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则是紧闭着双目稳跕着身躯 , 在!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作 一任交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把双眸紧闭偃着身躯 , 用 偃 不用 跕 , 作 跕 显然是明人所改; 而例(46) 同样出自范康! 竹叶舟#杂剧的 楔子 , 但是在!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根本就没有这个 楔子 。上引元曲例子中, 只有例(50) 萨都剌的套数暂无疑问, 其余都不可靠。萨都剌登泰定丁卯(1327) 进士第, 为元代中后期人。例(44) 一例, 刘坚(2005:191) 认为: (! 快嘴李翠莲记#) 它的时代颇不容易确定。从内容上看, 其中涉及的结婚礼节, 如念诗赋及坐床撒帐等, 与! 东京梦华录#及! 梦粱录#所载相符。但从语言看, 又有明显的元明语言特点) ) 大约这篇作品本来是以宋人作品为基础, 经过元明人最后写定的。 而例(45) 的例子, 一般认为这篇作品是宋元话本, 但是否经过冯梦龙的改写也不易断定。综上, 明代以前的这些用例究竟是否可靠, 尚需进一步研究。较 ∀

为可靠的用例是在明初的! 水浒传#和! 三国演义#中, 共见3例:

(52) 武松站住道: 我要净手则个。 (!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53) 吹手点鼓, 宣令官传令毕, 营哨头目, 依次磕头, 起站两边。(又第一百零九回)

(54) 正惊讶间, 忽然狂风大作, 白浪滔天, 江水溅湿龙袍, 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龙舟上人立站不住。(!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明代中期以后的文献中就很常见了, 详下文。

(4. 站 对 立 的替换

如上所述, 站 大约产生于唐代, 元代以前用例罕见。但是明代以后却占据了主流, 在广大的官话地区取代了 立 , 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则取代了 徛 。 站 是何时又是如何取代 立 的呢? 有两种典型语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至迟到15世纪中后期 站 在某些方言中已经完成了对 立 的替换。

一是朝鲜人李边所编的汉语教科书! 训世评话#(成书于1473年), 此书的白话部分, 表示 站立 义全部用 站 , 字写作

(55) 有一个被金甲的将军 , 共9例, 详列于下:在北壁, 和杨和说。(10白)

在北边。(10白)

比较:女到门内, 立而不入。(19文) 比较:有一被金甲将军立于北边, 与和曰(10文) 。(56) 黑夜又到那财主家金银库里, 那将军还(57) 那媳妇听得那意思, 拿者刀儿出门(58) 这无艳到门内(59) 老鸦恼的当不得, 独自者不肯进去。(19白) 者。(15白) 在窟陇前面, 等出来要害他。(32白)

者。(37白)

者。 (39白) 比较:乌忿忿不已, 独立穴前, 待鼠之出, 谋欲害之。(32文) (60) 龚寿拿者长刀到小女车傍(61) 就丈夫耳边悄悄的说: 我才子舀水去, 看门旮旯里有一个贼人比较:其妻自去持水与饮, 耳边说: 门隅贼人来立! (39文)

(62) 如今穿者吕蒙正的褶儿, ) ) 到街上(63) 这郭兴信他说, 却是那般扮妆, 到街上呵, 众人必来争要买这古器。(51白) 的时节, 傍边众人欺弄他。(51白) 比较:今汝服蒙正之衣) ) 立于市, 则必众人争来买之(51文) 。

比较:兴果如其言, 而往于市立焉。(51文)

文言部分的 立 , 在白话部分全部对译成 站 。可见在! 训世评话#中, 站 已经完全替代了 立 , 成为 站立 义的主导词。

! , 此文 站 出现2例, 未见(二是写成于1491年(明弘治四年) 的哈铭! 正统临戎录#

立 :

(64) 账房内进酒毕, 伯颜帖木儿将多人赶出远站, 着铭皇帝上奏说道。

(65) 后行至野狐岭口边有, 伯颜帖木儿、俺克太平章同杨善、忠勇伯站在东南边。

那么这两种典型语料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呢? 这是问题的关键。据陈莉(2006) 研究, ! 训世评话#的语言带有明显的江淮方言色彩, 而与汉文部分修订时间仅晚十年的!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 训世评话#中 走∃跑 、 入∃进 、 将∃拿 这三组常用词的演变更替情况与当时的江淮官话区文献相当一致, 而与北方官话区作品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书中 才子 、 事干 、 颠倒 、 晨早 、 爽利 这五个带有方言色彩的词语在同时期的北方文献中都极少见到或从未出现过, 它们的通行地域仅限在江淮地区或南方地区; 哈打胡杜 、 料磨 这两组借音词反映出! 训世评话#中全浊声母、入声仍然独立, 这与当时的北方方音不合。! 正统临戎录#的方言背景则暂时无法确定, 需要进一步研究。∀ 语

虽然上述两种典型语料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至迟到15世纪中后期 站 在一些方言中已经完成了对 立 的替换, 但是明清时期其他白话文献在反映这对词的竞争替换时却相对滞后, 最奇怪的是江淮官话, 从整个明代文献反映的情况看, 站 在江淮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地区, 早期用例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的作品, 可是到了清代, 情况反而有点逆转, 像! 儒林外史#和! 老残游记#, 立 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数量, 而且主要作为独立的词使用。这种现象可能主要应归因于文献的复杂性, 即使是像明清白话小说那样的资料也未必都用方言中的口语词, 这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 需要作细致的分析。但是外国人编的口语教科书却不是这样, 它一定是真实口语的直接记录, 因为他们学了这话是随即要用的, 不依据口语不行。所以! 老乞大谚解#和! 朴通事谚解#只用 立 而不用 站 , 一定是当时那个方言中还说 立 而不说 站 , 而! 训世评话#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已经说 站 而不说 立 了。!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跟! 训世评话#时代相近, 这对词的使用却截然相反, 那一定是方言的差异∃∃∃两者的基础方言不同。! 老#! 朴#基本可以确定为北系官话, 那么! 训世评话#很可能是代表明代前期的南系官话。当然, ! 训世评话#和! 正统临戎录#的方言背景究竟

∀。(是不是江淮官话还可以继续讨论, 限于篇幅, 这里不细说

立 、 徛 、 站 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可总结如下: 立 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语词, 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 站 替换; 徛(倚) 用作 站立 义始见于战国, 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 站 始见于唐代, 明代以后在广大的官话区逐渐取代 立 成为新的通语词。

三 共时分布的历时解释

词汇复杂多变, 一般认为缺乏规律性。但是基本词汇的演变还是很有规律的, 基本词汇的

#。所以纵(历时) 横(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 总体而言呈对应的局面, 可以相互印证, 相互解释

∃。对方言研究来((共时) 结合研究汉语词汇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前景广阔, 可做的工作很多

%; 而(说, 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方言词的溯源和对共时分布的解释, 分清一组同义词的历史层次

对词汇史研究来说, 方言的现实分布有助于理清词汇演变的脉络和新旧词更替的线索, 因为文献资料有限而且情况极其复杂, 依靠 文献考证法 只能部分复原语言的历史, 难以看清全貌。

把 站立 义3个主导词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结合起来看, 我们不妨这样假设:上古、中古时期(唐以前) 立 、 徛 南北对立, 长江以北说 立 , 长江以南说 徛 , 徛 的北域至少

&; 唐宋以后, 立 往南挤压 (∋, 占据了 徛 的部分地域, 同时 站 开始兴起; 明(抵达长江流域

代以后 站 快速扩散, 在广大的北方地区逐步取代了 立 (尚未彻底完成), 在南方部分地区取代了 徛 。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分布。即

:

那么 站 的发源地在何处? 它是怎么兴起的? 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并取代大部分 立 和一部分 徛 呢? ∀

) , 即兴起于江淮流域而后往北往西扩散。这∗我们推测 站 很可能是所谓的 长江型 词

一推测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在官话方言区中, 江淮官话基本都说 站 , 说 立 的目前所知只有南通一个点(可以解释, 因为与吴语毗邻), 而河北还有很多地方说 立 , 如果 站 是从

, 而远在长江流域的江∗北京一带起源的, 就无法解释为何周边的紧邻地区尚未被 站 覆盖

淮官话却已经全部被覆盖了; 如果说是从中原起源的, 那么河南的西峡、镇平、鲁山等中原核心地区今天仍说 立 而不说 站 , 也不好解释。二是从文献来看, 站 的早期用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官话区作家的作品中, 如!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封神演义#, 还有! 训世评话#等, 北部官话文献中几乎看不到(详上文)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先查清今天方言中 站 的核心区域(即不再说 立 、 徛 的地区), 然后跟历史上可靠的文献(如口语教科书等) 互证, 借此来推定 站 的发源地。现代方言中用 站 最密集的地区, 理论上可以推测为 站 的发源地, 即 站 这一扩散波的中心, 这就是江淮官话。明代以后, 站 借助江淮官话的优势地位向周边扩散, 有些地区已被完全覆盖, 有些还处在两者并存的竞争阶段, 有的则尚未波及到。

但是, 如果 站 起源于长江流域, 为何它只 北上 , 而很少 南下 呢? 特别是紧邻的北部吴语, 今天几乎都还说 立 或 徛 而不说 站 。岩田礼先生对此的解释是:自明代以来有不少江淮词向北逆流, 如 冰雹 、 插秧 、 今天 、 明天 等, 这些词也沿着长江传播到西南

。∗地区, 但很少有传播到南方地区的。对于这一现象,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答案

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往往是调查的范围越广, 问题越显得复杂, 要想解释清楚, 还需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移民史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对 站立 义词共时分布的解释还只是一个假设, 需要进一步验证。

附注

0详见史皓元等(2006:106) 图38。

. 除! 汉语方言地图集#所列的这些词外, 还有个别方言点有其他说法, 如湖南和湖北的个别西南官话说 敦 , 粤语广府片东莞方言说

立也, 不能行也。

4除这3个主导词外, 历史上表示 站立 义还有其他一些词, 如中古常见的 住 字, 本文暂不涉及。5此即! 集韵∀纸韵# 倚, 巨绮切。立也 音义之所本。

∗! 世说新语#中的这4例 倚 , 方一新博士论文!%世说新语&词汇研究#均释作 站立 (2∃49页), 张万起! 世说新语词典#同; 张永言主编! 世说新语辞典# 倚 字条则看作 倚靠; 斜靠着 义, 未妥。

+此条的3个 齐 字都等于 斋 。

, 其实! 广韵#对 徛 字音义的记载也是前有所承的, 并非宋人所新增, 如敦煌唐写本笺注本! 切韵#(斯2071) 上声四纸韵 技 小韵: 徛, 立。 渠绮反。(周祖谟! 唐五代韵书集存#上册89、129页) 此例承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姚永铭博士检示, 谨致谢忱。

−! 景德传灯录#卷八 浮杯和尚 : 婆乃哭云:∋可悲可痛! (禅客罔措。婆乃问云:∋会么? (禅客合掌而

() ) 赵州以棒打云:∋似遮个徛死汉, 不打待几时! (连打数棒。 徛死 不退。婆云:∋徛死禅和, 如麻似粟。

知何解, 但 徛 应该不是 站立 义。存疑待考。

/ 弗相 当即今沪语之 白相 。

按: 只 即指示代词 这 。! 荔镜记#中指示代词 这 全部记作 只 。

严修鸿(2000) 认为本字是

∀ , ! 说文#训 尌也 , 尌, 立也 , ! 广韵∀纸韵# 承纸切 。本文不取。 语 ! 徛 字古已有之, ! 说文∀彳部#: 徛, 举胫有渡也。 ! 尔雅∀释宫#: 徛, 石杠谓之徛。 郭璞注: 聚 , 北京等地说 戳 和 杵 , 等等,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本文略而不论。3见! 原本玉篇残卷#第508页, 中华书局1985年。! 宋本玉篇#则改作: 巨慨切, 又五哀切。梯也, 企

石水中, 以为步渡彴也。或曰今之石桥。 此词文献用例罕见, 实际上是上古的一个冷僻字, 所以后来人们为 立 义造 徛 字时偶尔与之同形, 这个 徛 字很可能是在 倚 的基础上增加一笔而成。

∀私人通信。

#! 大字典# 趈 字条:zh n ! 集韵#知咸切0同 站 。坐立不动貌。! 集韵∀咸韵#: 站, 坐立不动貌。

或从走。 !篇海类编∀人事类∀走部#: 趈, 坐立不动貌。亦作站。 笔者按, 这个 趈 字跟站立的 站 音和义都有差别, 恐怕不能看作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 故这里不列。

∃写作 佔 的只见于韵书、 字书, 目前未发现实际用例。

%此外, 张涌泉! 汉语俗字丛考#怀疑 、 2字亦为 站 的俗字, 见该书63、368页。

&关于这个 站 的来源, 可参看方龄贵!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 站站赤 条。

∋! 元刊杂剧三十种#、 ! 元典章#、! 通制条格#、! 元朝秘史#等元明北方语料中的 站 均指 驿站 。) 写作 跕 可能是明代人的习惯, 可参看明万历刻本! 日本考#卷二 娼优吏卒 条。当然明代文献中(

写作 站 的也很多。

此当是明人改本。王季思主编! 全元戏曲#第九卷所收施惠! 拜月亭#(即! 幽闺记#) 与此处文字大不(

相同, 并无此句。

本节内容参考了陈莉(2006) 。本文讨论的 立∃站 包括了 直立 和 在行进途中停留 两个义项。(

! 此文所记的英宗土木堡被俘事件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至代宗景泰元年(1449-1450) 。(

∀详细的讨论可参看陈莉(2006) 。(

#参看汪维辉(2003a) 。(

∃参看汪维辉(2006b) 。(

%参看吕传峰! 汉语方言 喝类词 演变层次#, ! 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有可能还要往北, 越过黄河, 抵达今山西省境内, 因为至少有3个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万荣、( 洪洞、河津今天仍保留 徛 这个词, 虽然它并不表示 站立 (这3个方言站立都说 立 ), 而是表示 靠; 立起来放; 使站立 (可以概括为 竖立 ) 。在汉语里, 表 竖立 义和 站立 义是可以共用一词的, 如 立 和湖南沅陵乡话的 竖 等, 这两个意义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万荣、洪洞、河津的 徛 很可能就是古代表 站立 义的 徛 的一种残留, 只是意义发生了改变。

∋这种 挤压 很可能唐以前就早已存在。参看上注。(

) 参看岩田礼(2009:15∃16, 19) 。∗

从这一点来看, 北京的 站 显然是后来传入而非原发的。林焘先生在! 北京官话区的划分#一文∗

(! 方言#1987年第3期) 中说过: 北京城区话只是北京官话区西南角上的一个小小方言岛。 另可参看岩田礼(2009) 英文版前言(32、34页) 。

私人通信。亦可参看岩田礼(2009:15∃16, 19) 。∗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

2003

曹志耘

李莉焯焯荣曹志耘(主编) [**************]2方龄贵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20001995!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语文出版社。!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 , 语文出版社。! 吴语处衢方言研究#, [日本]好文出版。2008! 汉语方言地图集#(3卷本), 商务印书馆。!%训世评话&词汇研究#, 南京大学硕士论文。!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经典释文汇校#, 中华书局。1997! 经典释文索引#, 中华书局。! 从现代方言论古群母有一、二、四等#, ! 音韵存稿#, 商务印书馆。200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6卷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郑仁甲(编) 荣(主编)

刘坚2005

1983

2004

1984

1992

2000

2003a

2003b

2005a

2005b

2006a

2006b

2007a

2007b

2007c

2007d

2008a

2008b ! 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 , 上海教育出版社。!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关于官话方言早期发展的一些想法#, 梅祖麟译, ! 方言#第4期。1990∃1993! 汉语大词典#(12卷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从语言史看几本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 ! 语言学论丛#第13辑, 商务印书馆。! 当代吴语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 说类词 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 中国语文#第4期。! 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 ! 语言研究#第23卷第4期。!%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 ! 中国语文#第6期。!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全四册), 中华书局。! 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 语言研究#第26卷第2期。! 纵横结合研究汉语词汇#, 载! 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 , 商务印书馆。! 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 ! 中国语文#第2期。!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 ! 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汉语词汇史新探#, 上海人民出版社。! 撰写%汉语100基本词简史&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一辑, 商务印书馆。! 关于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及其演变原因的几点思考#, 汉语历史词汇与语义演变学术研讨

会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合

办, 2008年8月24日-28日, 杭州。陆德明罗杰瑞梅祖麟钱乃荣汪维辉罗竹风(主编)

王云路

许宝华

严修鸿

袁家骅等

张美兰

张万起

朱彰年

宗福邦

M a ti so f, f

N o r man , 方一新19921993!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吉林教育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大词典#(5卷本), 中华书局。徐中舒(主编) [**************]3薛恭穆陈世铙宫田一郎(主编) 2009! 从南方方言里 肾、、睡 白读音看禅母古读#, ! 语文研究#第4期。!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 [日本]白帝社。!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语文出版社。!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世说新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汪维辉周志锋19962003! 宁波方言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故训汇纂#, 商务印书馆。岩田礼(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萧海波(主编) 1988Ja m es A. Jerry 2003H andbook of P roto T i beto Bur m an , U n i versity of Ca lifornia P ress . Chinese , C a mbr i dge U niversity P ress . 张惠英译, ! 汉语概说#, 语文出版社, 1995。

石汝杰顾黔2006!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S i m m ons , R ichard V anN ess (史皓元)

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汪维辉杭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310028; 秋谷裕幸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 ∀ 语

ZHONGGUO YU WEN

STU DI ES OF THE CHINESE LANGU AGE

July, 2010

Speci al Issue for t he Celebrati on of t he 60Anniversary

of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of Chi nese Acade m y of Social Sciences

JIANG Lansheng , An approach to t he source of words:A case st udy of m ai dan (埋单) In li ght o f the analogica l rules of wor d f or m ation a nd m ean i ng extension , this paper deduces the m eani ng source and extension paths of maidan (埋单) and other related wor ds i ncludi ng the m orphe m e mai fro m the syntag m at ic relation and paradi g m at ic relation of mai in Cantonese . It t he n descri bes and explains t he m eani ngs and syntactic f unctions o f mai , and sho w s that deducti on ca n serve as a co mm on m ethod to e xpl ore the source of a wor d .

K ey words :mai dan , deduction , analog ical rules , w ord for mation , mea n i ng extensi on

WANG W ei hu, i AK ITAN I H iroyuk, i Synchron ic distribution and d i achronic develop m e n t of t he words w ith t he m ean ing t o st and i n Chinese

W ords w ith the m eaning to stand are basic i n hu m an languages . Th i s paper descri bes the synchronic distri but i on and di achronic devel opm e nt of these words in Ch i nese and tries to prov i de a n explanation of the rel at i onshi p bet ween t he m. There are three predo m i na nt wor ds m eaning to stand i n Chinese dialects today :zhan (站), li (立), ji (徛/倚). The chief diachr on ic devel opm e nt of the m are as f o ll o w s :(1) li , as a standar d w ord , had the h i ghest frequency fro m archa i c Chi nese and w as not substituted by zhan i n most norther n areas till M ing dynasty ; (2) ji had the m eani ng of to sta nd i n W arri ng States P eri od and m i ght be a dialectal word i n souther n areas ; (3) the usage of zhan is found firstly i n T ang dynasty a nd substit uted li i n M andari n after M i ng dynasty . It also supposes that zhan m ay be one of so called Y angtze words , which ori g i nated i n the Y ang tze and H uai R iver V alley and spread to the north and the west i n Ch i na .

K ey words :zhan (站) , li (立), ji (徛/倚) , synchronic distri buti on , diachronic develop m ent , explanation , Yangtze w ords

WANG H ongjun , Strata and steps broke n :The overlap and differences bet ween external phonological super position and internal phonological diff u si on

T his paper analyzes the r hy m e groups derived fro m M C (m i ddle Chines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 of X ie (蟹) group i n W u dialects , and the ratio of d ifferent styles or vari ant pronunciat i ons of these rhy m e gr oups . It sho w s t he both types of phono l ogical changes , str ata caused by exter nal phono l ogical super positi on vs . i nternal phono l ogical diff usion , can c o develop i n the sa m e tm i e and i n the sa m e MC phonological groups , a nd t he co m petition fr o m the exter nal phonolog i cal syste m w oul d cause the internal phonology s d iff usion to be step broken . It also poi nts out the proble m s i n ∀th

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总第337期)

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汪维辉秋谷裕幸*

提要 表示 站立 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实分布

和历时演变, 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 站立 义的主导词有3个:站、

立、徛。它们的分布特点是: 站 分布最广, 大多数北方方言说 站 , 此外还散见于非官话区

的部分方言点; 徛 密集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

语地区; 立 则呈零散分布, 散落在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湖南乡话和广西平话各区。

这3个词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大致是: 立 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

语词, 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 站 替换; 徛(倚) 用作 站立 义始见于战国,

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 站 始见于唐代, 明代以后在广大的

官话区逐渐取代 立 成为新的通语词。 站 很可能是所谓的 长江型 词, 即兴起于江淮流

域而后往北扩散。

关键词 站立徛(倚) 共时分布历时演变解释 长江型词

表示 站立 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 被斯瓦迪士(M.Sw adesh) 列入100核心词表。本文讨论汉语表 站立 义的词在现代方言中的分布和历史上的情况, 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

一 现状

根据! 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 134站 地图和其他资料, 可以把方言中 站立 义词的分布情况归纳为表1(见下页) 。

站立 义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主导词有3个:站、立、徛(表1的上半部分) 。它们的分布特点如下:

站 的分布地域最广, 正如N or m an(1988:182∃183) 所指出, 表示 站立 的 站 是北方方言的特征词之一, 大多数北方方言用 站 表示 站立 。此外它还散见于非官话区的部分方言点。

徛 密集地分布于东南部的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语地区, 最远的到达江淮官话区的湖北红安、英山一带和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南安乡、桃源、汉寿、凤凰一带。这个词在南方尤其是在粤语区常写作 企 , 但正如! 汉语方言词汇#第366页所指出, 这是训读字。 企 ! 广韵#反切是 丘弭切 , 纸韵开口溪母。上声溪母字在大多数南方方言中读上声或阴上, 而这些方言中的 站立 义词一般读作阳上或阳去, 说明来自浊声母, 不合乎上*本文的研究及写作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2008年 外国人招聘研究者(短期) 项目的资助(S08142) 。匿名审稿专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统致谢忱。

∀ 语

(2) 今当试去君上之执, 无礼义之化, 去法正之治, 无刑罚之禁, 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 荀子∀性

恶#) 王念孙云: 倚者, 立也。

(3) 澹容与而独倚兮, 蟋蟀鸣此西堂。(! 楚辞∀九辩#) 王念孙云: 谓独立也。

(4) 白鹿麏麚兮, 或腾或倚。(! 楚辞∀刘安%招隐士&#) 王夫之通释: 倚, 立也。 王念孙云: 谓或腾或

立也。

(5) 倚踌躇以淹留兮, 日饥馑而绝粮。廓抱景而独倚兮, 超永思乎故乡。(! 楚辞∀严忌%七谏∀哀时

命&#)

(6) 立之于本朝之上, 倚之于三公之位。(! 淮南子∀氾论#)

(7) 倡优俳笑观倚庭。(西汉史游! 急就篇#卷三) 颜师古注: 倚, 立也。∋观倚庭(者, 言人来观倡优, 皆

倚立于庭中也。

(8) 万楹丛倚, 磊砢相扶。(东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

(9)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 路远莫致倚惆怅) ) 路远莫致倚踟蹰) ) 路远莫致倚增叹。(! 文选∀张衡%四愁诗&#) 李善无注, 倚 当为 立 义。

(10) 甘瓜抱苦蒂, 美棘生荆棘。利傍有倚刀, 贪人还自贼。(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

诗∀古诗二首#之二) 倚刀 犹今言 立刀 , 指 刂 旁。

例子不算太多。其中! 易∀说卦# 倚数 的 倚 是 建立; 确立 义, 当是 站立 义的引申, 而且对此词的解释古人尚有分歧, 马融就解释为 依 。除此以外, 例(2) 、(3) 为战国时期用例, 其余均为两汉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例颇为多见, 尤其是南朝诗歌、小说、道教文献和史籍中, 例如:

(11) 入空室而独倚, 对床帷而切叹。痛人亡而物在, 心何忍而复观。(! 艺文类聚#卷三十四引曹植! 慰

子赋#) 独倚, 独立。

(12) 有七尺之骸, 手足之异, 戴发含齿, 倚而趣者, 谓之人。(! 列子∀黄帝#) 王念孙云: 谓立而趣也。

(13) 顿辔倚高岩, 侧听悲风响。(陆机! 赴洛道中作#) 倚高岩 指立于高岩之上。

(14) 忧思出门倚, 逢郎前溪度。(逯钦立辑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吴声歌曲∀欢闻变歌六首

(晋、宋、齐辞) #) 出门倚 即 出门立 。

(15)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阴铿!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倚河津 指立于渡口。

(16) 王导、庾亮游于石头, 会廙至。尔日迅风飞帆, 廙倚楼船长啸, 神气甚逸。(! 世说新语∀仇隙3#刘

孝标注引! 王廙别传#) 倚楼船 就是站立在楼船上。

(17) 宋时豫章胡庇之当为武昌郡丞, 宋元嘉二十六年入廨中, 便有鬼怪中宵笼月, 户牖少开, 有人倚立

户外, 状似小儿。(! 法苑珠林#卷四十六引! 述异记#) 倚立 与下面的 立倚 都是同义连文。

(18) 有鬼持叉, 倚于其侧。) ) 边有沙门立倚甚众。(! 太平广记#卷三七七 赵泰 引! 冥祥记#) 倚

与 立倚 同义, 都指站立。

(19) (蔡) 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 是优田王旃檀像师第四作。(! 高僧传#卷一! 竺法兰#) 倚像 犹

言 立像 , 与 坐像 相对。

(20) 乡中有学舍, 欢贫, 无以受业, 于舍壁后倚听, 无遗忘者。(! 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倚听 即站

着听, 非倚靠着听。

(21) 永明末, 民间制倚劝帽。及海陵废, 明帝之立, 劝进之事, 倚立可待也。(! 南齐书∀五行志上#)

倚 即 倚立 。 倚劝帽 是民间的称呼, 可见管 立 叫 倚 是当时的口语。

(22) 时荆州信去倚待, 脁执笔便成, 文无点易。(! 南史∀谢脁传#) 倚待, 立待。

(23) 仙人使平倚日中, 其影偏。(陶弘景! 真诰#卷五 甄命授第一 ) 平倚 犹言直立、正立, 为道经中

常语。

(24) 巨石临危, 若坠复倚。(! 水经注∀河水四#) ∀ 语

值得注意的是, 在南北朝时期, 南朝作品中当 站立 讲的 倚 屡见, 而北朝作品则罕见, 上引例子中仅(24) ! 水经注#1例。北魏的! 齐民要术#中 倚 共9见, 没有一例用作此义的。南朝宋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中, 单音词 倚 共出现8次, 除用作 倚靠; 斜靠着 义2次、 假托; 借着 义和 依附 义各1次外, 其余4例均用作 站立 义:桓宣武北征, 袁虎时从, 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 唤袁倚马前令作(文学96) 。山公大儿著短帢, 车中倚(方正15)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 时苟子年十三, 倚床边听(品藻48) 。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 遂及财货事(俭啬9) ∗。梁陶弘景的! 周氏冥通记#中, 立 13见, 用作 站立 义的仅1例:至户内立而无言(卷四) 。 倚 4见, 都是 站立 义:入屋后倚檐前。) ) 侍者六人入户, 并倚子平床前(卷一) (卷一) 。说竟, 四人齐坐, (卷二) 。最后一例与 坐 相对, 其义尤明。可见南北朝时期 倚-立 大体呈南北对立的局面。南北朝以前的文献用例也以南方居多, 尤其是古楚地, 如(3) 、(4) 、(5) 、(6) 等。

唐代当 立 讲的 倚 仍时有所见, 唐人所作的注疏中尤多, 如:

(25) 男年十七八, 莫遣倚街衢。(唐王梵志诗! 男年十七八#)

(26) 倚道向人多脉脉, 为酒困人易伥伥。(唐韩偓! 即日#诗)

(27) 立如齐+ 者, 人之倚立, 多慢不恭, 故戒之云:倚立之时虽不齐, 亦当如祭前之齐, 必须磬折屈身。

(! 礼记∀曲礼上#唐孔颖达! 正义#) 孔颖达每以同义连文 倚立 来解释经文的 立 字, 例多不备举。 倚立 一词后世犹多有承用者。

(28) 妇人不立乘 者, 立, 倚也。妇人质弱不倚乘, 异男子也。男子倚乘, 妇人坐乘, 所以异也。(同上)

孔颖达以 立 释 倚 , 且以 倚乘 与 坐乘 相对, 其义至为显豁。

宋代以后, 例子就少见了, 例如:

(29) 植其杖而芸 者, 植, 倚立也。芸, 除草也。丈人既责子路, 至于田中, 倚其荷蓧之杖而芸其苗。

(! 论语∀微子# 植其杖而芸 孔曰 植, 倚也 宋邢昺疏) ! 经典释文# 倚也 音 其绮反 。

(30) 荆州信云: 倚待谢朓, 执笔便成, 文无加点。 倚待 如 立俟 也。(宋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

上∀文章#) 按, 叶氏的解释正确, 但引文及断句恐有误, 见上引例(22) ! 南史∀谢脁传#。

(31) 瘦倚春寒灞陵路, 影扶疏。(元李致远! 小桃红∀新柳#)

(32) 见西峰特倚如覆钟。(!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

最后两例大概都是沿用成词, 未必反映口语。

徛:! 大字典# 徛 字条收有 立 义, 但仅引! 广韵∀纸韵#: 徛, 立也。渠绮切。 , 未举书证。我们暂时也未找到文献用例−。! 大词典#则未收此义。

踦:! 大字典# 踦 字条: (五) y ! 集韵#於义切。. 方言。站立。清龚自珍! 金坛方言小

( 按, 此字应该就是 徛 的异写, 亦当音记#:∋游谓之弗相/。呼取物来曰捉了来。立曰踦。

j , ! 大字典#注作y 恐不妥。! 大词典#未收此义。

企(跂): 二典 企 字条都收有 站立 、 竦立; 立 的义项, 所举书证有:

(33) 登巑岏以长企兮, 望南郢而窥之。(!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 王逸注: 企, 立貌。

(34) 企石挹飞泉, 攀林摘叶卷。(南朝宋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

(35) 皆大石林立, 焕若奔云, 错若置棋, 怒者虎斗, 企者鸟厉。(唐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堂记#)

(36) 企立船舷, 如有所俟。(!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

二典 跂 字条均未收 立 义。古代注疏有如下训释:

(37)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诗经∀小雅∀斯干#) 朱熹! 集传#: 跂, 竦立也。

(38) 其亡可跂立而待也。(!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六#) 胡三省注: 跂, 举踵而立也。

可见 跂 是 立 的下位词, 指踮起脚跟站立。 ∀

刊刻于明嘉靖年间的潮州戏文! 荔镜记#中, 表示 站立 义既用 立 , 又用 企 。从书中的使用情况看, 立 是上位词, 企 则是下位词, 含有 (站立) [+勉强] 的意思。 企 在文中共见6例, 全部出现在 勉强站立 的语境中, 如:

月下行。(第二十四出) (39) 我强企起来在只

(40) 强企起来, 闲看见墙外花弄影。(第二十八出)

(41) 今强企行一里, 前去店内歇一冥。(第四十一出)

在清代的粤语文献! 俗话倾谈#中, 企 是 站立 义的主导词, 如:

(42) 邱琼山即企起高声应曰: 焉知鱼不化为龙! (一集)

(43) 每朝清晨到老母面前, 拜了三拜, 然后虚心下气, 企在于旁, 以听老母吩咐。(二集)

而 立 不能作为独立的词使用, 构成的复合词和短语有企立、独立、拱立、企则同立等。

、隑企, 立也。隑: 二典 均未收 站立 义, 只有 倚靠 义。西汉扬雄! 方言#卷七:

) ) 委痿谓之隑企。 郭璞注: 脚躄不能行也。 华学诚等! 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云: 是∋隑企(谓腿脚有病不能行而立之姿。 (521页) 隑企 也许是同义连文。

! 汉语方言词汇#和!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企 字条都认为 本字当作∋徛(, 广韵纸韵渠

。其实 徛 大概只是一个所谓的 后出专字 ! , 文献中未见实际用例, 更早 绮切:∋立也(

的形式是 倚 和 企 (详上文) 。! 说文∀人部#: 企, 举踵也。 从 举踵 引申出 站立 义是很自然的, 不过在明代以前, 企(跂) 的确切含义是 踮起脚跟站立 , 是 立 的下位词, ! 老子#: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可见 企 和 立 是有不同的。 倚 和 徛 在表示 站立 义上是异体字关系, 这是没有疑问的; 至于它们和 企 及 隑 的关系, 则还不易确定。 倚 的 倚靠 义和 站立 义仅声母有别, 韵和调全同, 语义上也密切相关, 可能存在同源关系。这跟 隑 的两音两义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3. 站(、佔、跕)

。陟陷 站 产生最晚, 一般认为, 站 字始见于! 广韵∀陷韵#: 站, 俗言独立。又作

∀: 切。 也就是北宋才见诸文献。承友生真大成博士见告

蒋斧藏本! 唐韵∀陷韵#: 站, 俗言独立。 显然就是! 广韵#所本。查宋跋本! 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 裴务齐刊谬补缺切韵# 陷韵 均未收 站 字, 而依蒋本! 唐韵#体例, 若是新加字, 则会在每纽第一字之下标明 几加几 , 但是蒋本! 唐韵# 都陷反 小韵下径标 二 , 即包括

和 站 字。由此看来, 站 字不是蒋本! 唐韵#所增, 而是它所据底本(很可能就是孙愐的! 唐韵#, 周祖谟谓 本书去孙愐原书还不会太远, 可能是比较接近于孙愐原书的一种增修本 ) 本来即有。若如此, 孙愐! 唐韵#作于开元年间(713-741), 则 站 至晚在盛唐之时便已产生。

按, 真说将 站 这个词的产生年代从北宋推到了盛唐, 整整提前了近三百年, 这对于追溯 站 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广韵# 站 字显然是承! 唐韵#而来, 只是增加了一个或体 。

#), 除上举! 广韵#外, 如! 集韵∀陷 ! 唐韵#之后, 韵书、字书对此词多有记载(字又写作 佔

∃! 龙龛手镜#、 韵#: 站、佔, 久立也。或从人。 ! 类篇∀人部#: 佔, 又陟陷切, 立也。 ! 正字

通#等也都收录了此词。还有写作 跕 的, 明清文献中时见用例(详下), 但是字书、韵书从来

%。 没有著录过它用同 站 的音和义, 应该是一个民间俗字

虽然韵书、字书一直有记载, 但是从盛唐到明初, 站 的文献用例却罕见, 特别是以北方官话为背景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典章#、! 通制条格#、! 元朝秘史#、! 古本老乞大#、!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等文献, 表 站立 义全部用 立 , 站 不见踪影。元代有一个蒙古语

&, 在元末明初一直是 站 的中心义 音译词、表 驿站 义的 站 (又叫 站赤 ) 进入汉语

∀ 语

∋, 它跟 站立 的 站 同音同形, 这可能也抑制了 站立 义 站 的使用和发展。 项

站(、佔、跕) 的文献用例究竟始见于何时? 这个问题需要作一些考辨。我们先来看 二典 的相关条目。

! 大词典# 跕 字条:0站立。元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从教他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则是紧闭着双目稳跕着身躯。 明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 打你个老头皮不向我门下参, 打你个硬骹儿不向我庭下跕。 !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小二哥走来跕着呆看。 跕3立 条首

) 。(引明代曲文2例。! 大字典# 跕 字条首引! 醒世恒言#和明茅维! 闹门神#2例

二典 站 字条则均首引明戚继光! 纪效新书∀射法#: 凡射, 或对贼、对把, 子或贼人, 不许看扣。

调查文献, 我们还可以看到下面这样一些早期用例:

(44) 众人都来面前站, 合多合少等我散。(!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45) 万员外把凳子站起脚上去, 果然是一垛儿安着四五十钱。(! 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万秀娘仇报山亭

儿#)

元曲中颇为常见, 如:

(46) 罢罢罢, 你站在一边, 我替你报复去。(范康! 竹叶舟#楔子)

(47) 你站开些, 这臭气当不得。(高文秀! 谇范叔#第二折)

(48) 要一领净席, 等我窦娥站立。(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

(49) 我见他姿姿媚媚容仪, 我几曾稳稳安安坐地? 向旁边踢开一把银交椅, 我则是靠着个栲栳圈站立。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

(50) 占官场立站, 下人争羡。(萨都剌! 1南吕2一枝花∀妓女蹴踘#套数)

(51) 若问我家中事情, 不要说与你同行同坐, 就是立站的去处, 也没有你的去处。(施惠! 幽闺记#第二

(十二出)

张美兰(2001:348) 认为 站 在元代作品中已有用例, 如元代柯丹邱! 荆钗记#, ! 元曲选#中的! 杀狗劝夫#、! 张天师#等。但这些例证出现的年代颇难考定, 因为现存的元杂剧除! 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是元刻本外, 其他都是明刻或明抄本。据梅祖麟(1984) 考察: 元刊本除两三本外, 只有正末和正旦的简单说白, 或者完全没有宾白) ) ! 元曲选#)) 宾白中主要是明初甚至于明代中叶以后的语言。 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以上几种元曲中的 站(跕) 就是元代的语言成分。具体理由有二:1. !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用 立 不用 站 ; 2. 我们对照了两种明抄本! 杀狗劝夫#, 发现! 元曲选#中的! 杀狗劝夫#有1例 站 : 这所在只有我坐处, 可有你站处? 要你管我! 而以脉望馆钞校本! 古今杂剧#为底本的! 杀狗劝夫#中则没有这句话。又如! 大词典#所引的唯一一个元代用例∃∃∃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从教他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则是紧闭着双目稳跕着身躯 , 在!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作 一任交风涛汹涌蛟龙怒, 你把双眸紧闭偃着身躯 , 用 偃 不用 跕 , 作 跕 显然是明人所改; 而例(46) 同样出自范康! 竹叶舟#杂剧的 楔子 , 但是在!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根本就没有这个 楔子 。上引元曲例子中, 只有例(50) 萨都剌的套数暂无疑问, 其余都不可靠。萨都剌登泰定丁卯(1327) 进士第, 为元代中后期人。例(44) 一例, 刘坚(2005:191) 认为: (! 快嘴李翠莲记#) 它的时代颇不容易确定。从内容上看, 其中涉及的结婚礼节, 如念诗赋及坐床撒帐等, 与! 东京梦华录#及! 梦粱录#所载相符。但从语言看, 又有明显的元明语言特点) ) 大约这篇作品本来是以宋人作品为基础, 经过元明人最后写定的。 而例(45) 的例子, 一般认为这篇作品是宋元话本, 但是否经过冯梦龙的改写也不易断定。综上, 明代以前的这些用例究竟是否可靠, 尚需进一步研究。较 ∀

为可靠的用例是在明初的! 水浒传#和! 三国演义#中, 共见3例:

(52) 武松站住道: 我要净手则个。 (! 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53) 吹手点鼓, 宣令官传令毕, 营哨头目, 依次磕头, 起站两边。(又第一百零九回)

(54) 正惊讶间, 忽然狂风大作, 白浪滔天, 江水溅湿龙袍, 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龙舟上人立站不住。(!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明代中期以后的文献中就很常见了, 详下文。

(4. 站 对 立 的替换

如上所述, 站 大约产生于唐代, 元代以前用例罕见。但是明代以后却占据了主流, 在广大的官话地区取代了 立 , 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则取代了 徛 。 站 是何时又是如何取代 立 的呢? 有两种典型语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至迟到15世纪中后期 站 在某些方言中已经完成了对 立 的替换。

一是朝鲜人李边所编的汉语教科书! 训世评话#(成书于1473年), 此书的白话部分, 表示 站立 义全部用 站 , 字写作

(55) 有一个被金甲的将军 , 共9例, 详列于下:在北壁, 和杨和说。(10白)

在北边。(10白)

比较:女到门内, 立而不入。(19文) 比较:有一被金甲将军立于北边, 与和曰(10文) 。(56) 黑夜又到那财主家金银库里, 那将军还(57) 那媳妇听得那意思, 拿者刀儿出门(58) 这无艳到门内(59) 老鸦恼的当不得, 独自者不肯进去。(19白) 者。(15白) 在窟陇前面, 等出来要害他。(32白)

者。(37白)

者。 (39白) 比较:乌忿忿不已, 独立穴前, 待鼠之出, 谋欲害之。(32文) (60) 龚寿拿者长刀到小女车傍(61) 就丈夫耳边悄悄的说: 我才子舀水去, 看门旮旯里有一个贼人比较:其妻自去持水与饮, 耳边说: 门隅贼人来立! (39文)

(62) 如今穿者吕蒙正的褶儿, ) ) 到街上(63) 这郭兴信他说, 却是那般扮妆, 到街上呵, 众人必来争要买这古器。(51白) 的时节, 傍边众人欺弄他。(51白) 比较:今汝服蒙正之衣) ) 立于市, 则必众人争来买之(51文) 。

比较:兴果如其言, 而往于市立焉。(51文)

文言部分的 立 , 在白话部分全部对译成 站 。可见在! 训世评话#中, 站 已经完全替代了 立 , 成为 站立 义的主导词。

! , 此文 站 出现2例, 未见(二是写成于1491年(明弘治四年) 的哈铭! 正统临戎录#

立 :

(64) 账房内进酒毕, 伯颜帖木儿将多人赶出远站, 着铭皇帝上奏说道。

(65) 后行至野狐岭口边有, 伯颜帖木儿、俺克太平章同杨善、忠勇伯站在东南边。

那么这两种典型语料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方言呢? 这是问题的关键。据陈莉(2006) 研究, ! 训世评话#的语言带有明显的江淮方言色彩, 而与汉文部分修订时间仅晚十年的!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 训世评话#中 走∃跑 、 入∃进 、 将∃拿 这三组常用词的演变更替情况与当时的江淮官话区文献相当一致, 而与北方官话区作品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书中 才子 、 事干 、 颠倒 、 晨早 、 爽利 这五个带有方言色彩的词语在同时期的北方文献中都极少见到或从未出现过, 它们的通行地域仅限在江淮地区或南方地区; 哈打胡杜 、 料磨 这两组借音词反映出! 训世评话#中全浊声母、入声仍然独立, 这与当时的北方方音不合。! 正统临戎录#的方言背景则暂时无法确定, 需要进一步研究。∀ 语

虽然上述两种典型语料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至迟到15世纪中后期 站 在一些方言中已经完成了对 立 的替换, 但是明清时期其他白话文献在反映这对词的竞争替换时却相对滞后, 最奇怪的是江淮官话, 从整个明代文献反映的情况看, 站 在江淮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北方地区, 早期用例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的作品, 可是到了清代, 情况反而有点逆转, 像! 儒林外史#和! 老残游记#, 立 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数量, 而且主要作为独立的词使用。这种现象可能主要应归因于文献的复杂性, 即使是像明清白话小说那样的资料也未必都用方言中的口语词, 这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 需要作细致的分析。但是外国人编的口语教科书却不是这样, 它一定是真实口语的直接记录, 因为他们学了这话是随即要用的, 不依据口语不行。所以! 老乞大谚解#和! 朴通事谚解#只用 立 而不用 站 , 一定是当时那个方言中还说 立 而不说 站 , 而! 训世评话#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已经说 站 而不说 立 了。!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跟! 训世评话#时代相近, 这对词的使用却截然相反, 那一定是方言的差异∃∃∃两者的基础方言不同。! 老#! 朴#基本可以确定为北系官话, 那么! 训世评话#很可能是代表明代前期的南系官话。当然, ! 训世评话#和! 正统临戎录#的方言背景究竟

∀。(是不是江淮官话还可以继续讨论, 限于篇幅, 这里不细说

立 、 徛 、 站 在汉语史上的情况可总结如下: 立 从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早期起一直是影响最大的通语词, 直到明代以后才在大部分北方地区被 站 替换; 徛(倚) 用作 站立 义始见于战国, 历史上可能作为一个方言词一直存在于南部广大地区; 站 始见于唐代, 明代以后在广大的官话区逐渐取代 立 成为新的通语词。

三 共时分布的历时解释

词汇复杂多变, 一般认为缺乏规律性。但是基本词汇的演变还是很有规律的, 基本词汇的

#。所以纵(历时) 横(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 总体而言呈对应的局面, 可以相互印证, 相互解释

∃。对方言研究来((共时) 结合研究汉语词汇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前景广阔, 可做的工作很多

%; 而(说, 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方言词的溯源和对共时分布的解释, 分清一组同义词的历史层次

对词汇史研究来说, 方言的现实分布有助于理清词汇演变的脉络和新旧词更替的线索, 因为文献资料有限而且情况极其复杂, 依靠 文献考证法 只能部分复原语言的历史, 难以看清全貌。

把 站立 义3个主导词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分布结合起来看, 我们不妨这样假设:上古、中古时期(唐以前) 立 、 徛 南北对立, 长江以北说 立 , 长江以南说 徛 , 徛 的北域至少

&; 唐宋以后, 立 往南挤压 (∋, 占据了 徛 的部分地域, 同时 站 开始兴起; 明(抵达长江流域

代以后 站 快速扩散, 在广大的北方地区逐步取代了 立 (尚未彻底完成), 在南方部分地区取代了 徛 。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分布。即

:

那么 站 的发源地在何处? 它是怎么兴起的? 为什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并取代大部分 立 和一部分 徛 呢? ∀

) , 即兴起于江淮流域而后往北往西扩散。这∗我们推测 站 很可能是所谓的 长江型 词

一推测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在官话方言区中, 江淮官话基本都说 站 , 说 立 的目前所知只有南通一个点(可以解释, 因为与吴语毗邻), 而河北还有很多地方说 立 , 如果 站 是从

, 而远在长江流域的江∗北京一带起源的, 就无法解释为何周边的紧邻地区尚未被 站 覆盖

淮官话却已经全部被覆盖了; 如果说是从中原起源的, 那么河南的西峡、镇平、鲁山等中原核心地区今天仍说 立 而不说 站 , 也不好解释。二是从文献来看, 站 的早期用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官话区作家的作品中, 如!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封神演义#, 还有! 训世评话#等, 北部官话文献中几乎看不到(详上文)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先查清今天方言中 站 的核心区域(即不再说 立 、 徛 的地区), 然后跟历史上可靠的文献(如口语教科书等) 互证, 借此来推定 站 的发源地。现代方言中用 站 最密集的地区, 理论上可以推测为 站 的发源地, 即 站 这一扩散波的中心, 这就是江淮官话。明代以后, 站 借助江淮官话的优势地位向周边扩散, 有些地区已被完全覆盖, 有些还处在两者并存的竞争阶段, 有的则尚未波及到。

但是, 如果 站 起源于长江流域, 为何它只 北上 , 而很少 南下 呢? 特别是紧邻的北部吴语, 今天几乎都还说 立 或 徛 而不说 站 。岩田礼先生对此的解释是:自明代以来有不少江淮词向北逆流, 如 冰雹 、 插秧 、 今天 、 明天 等, 这些词也沿着长江传播到西南

。∗地区, 但很少有传播到南方地区的。对于这一现象,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答案

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往往是调查的范围越广, 问题越显得复杂, 要想解释清楚, 还需要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移民史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对 站立 义词共时分布的解释还只是一个假设, 需要进一步验证。

附注

0详见史皓元等(2006:106) 图38。

. 除! 汉语方言地图集#所列的这些词外, 还有个别方言点有其他说法, 如湖南和湖北的个别西南官话说 敦 , 粤语广府片东莞方言说

立也, 不能行也。

4除这3个主导词外, 历史上表示 站立 义还有其他一些词, 如中古常见的 住 字, 本文暂不涉及。5此即! 集韵∀纸韵# 倚, 巨绮切。立也 音义之所本。

∗! 世说新语#中的这4例 倚 , 方一新博士论文!%世说新语&词汇研究#均释作 站立 (2∃49页), 张万起! 世说新语词典#同; 张永言主编! 世说新语辞典# 倚 字条则看作 倚靠; 斜靠着 义, 未妥。

+此条的3个 齐 字都等于 斋 。

, 其实! 广韵#对 徛 字音义的记载也是前有所承的, 并非宋人所新增, 如敦煌唐写本笺注本! 切韵#(斯2071) 上声四纸韵 技 小韵: 徛, 立。 渠绮反。(周祖谟! 唐五代韵书集存#上册89、129页) 此例承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姚永铭博士检示, 谨致谢忱。

−! 景德传灯录#卷八 浮杯和尚 : 婆乃哭云:∋可悲可痛! (禅客罔措。婆乃问云:∋会么? (禅客合掌而

() ) 赵州以棒打云:∋似遮个徛死汉, 不打待几时! (连打数棒。 徛死 不退。婆云:∋徛死禅和, 如麻似粟。

知何解, 但 徛 应该不是 站立 义。存疑待考。

/ 弗相 当即今沪语之 白相 。

按: 只 即指示代词 这 。! 荔镜记#中指示代词 这 全部记作 只 。

严修鸿(2000) 认为本字是

∀ , ! 说文#训 尌也 , 尌, 立也 , ! 广韵∀纸韵# 承纸切 。本文不取。 语 ! 徛 字古已有之, ! 说文∀彳部#: 徛, 举胫有渡也。 ! 尔雅∀释宫#: 徛, 石杠谓之徛。 郭璞注: 聚 , 北京等地说 戳 和 杵 , 等等, 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本文略而不论。3见! 原本玉篇残卷#第508页, 中华书局1985年。! 宋本玉篇#则改作: 巨慨切, 又五哀切。梯也, 企

石水中, 以为步渡彴也。或曰今之石桥。 此词文献用例罕见, 实际上是上古的一个冷僻字, 所以后来人们为 立 义造 徛 字时偶尔与之同形, 这个 徛 字很可能是在 倚 的基础上增加一笔而成。

∀私人通信。

#! 大字典# 趈 字条:zh n ! 集韵#知咸切0同 站 。坐立不动貌。! 集韵∀咸韵#: 站, 坐立不动貌。

或从走。 !篇海类编∀人事类∀走部#: 趈, 坐立不动貌。亦作站。 笔者按, 这个 趈 字跟站立的 站 音和义都有差别, 恐怕不能看作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 故这里不列。

∃写作 佔 的只见于韵书、 字书, 目前未发现实际用例。

%此外, 张涌泉! 汉语俗字丛考#怀疑 、 2字亦为 站 的俗字, 见该书63、368页。

&关于这个 站 的来源, 可参看方龄贵!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 站站赤 条。

∋! 元刊杂剧三十种#、 ! 元典章#、! 通制条格#、! 元朝秘史#等元明北方语料中的 站 均指 驿站 。) 写作 跕 可能是明代人的习惯, 可参看明万历刻本! 日本考#卷二 娼优吏卒 条。当然明代文献中(

写作 站 的也很多。

此当是明人改本。王季思主编! 全元戏曲#第九卷所收施惠! 拜月亭#(即! 幽闺记#) 与此处文字大不(

相同, 并无此句。

本节内容参考了陈莉(2006) 。本文讨论的 立∃站 包括了 直立 和 在行进途中停留 两个义项。(

! 此文所记的英宗土木堡被俘事件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至代宗景泰元年(1449-1450) 。(

∀详细的讨论可参看陈莉(2006) 。(

#参看汪维辉(2003a) 。(

∃参看汪维辉(2006b) 。(

%参看吕传峰! 汉语方言 喝类词 演变层次#, ! 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有可能还要往北, 越过黄河, 抵达今山西省境内, 因为至少有3个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万荣、( 洪洞、河津今天仍保留 徛 这个词, 虽然它并不表示 站立 (这3个方言站立都说 立 ), 而是表示 靠; 立起来放; 使站立 (可以概括为 竖立 ) 。在汉语里, 表 竖立 义和 站立 义是可以共用一词的, 如 立 和湖南沅陵乡话的 竖 等, 这两个意义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万荣、洪洞、河津的 徛 很可能就是古代表 站立 义的 徛 的一种残留, 只是意义发生了改变。

∋这种 挤压 很可能唐以前就早已存在。参看上注。(

) 参看岩田礼(2009:15∃16, 19) 。∗

从这一点来看, 北京的 站 显然是后来传入而非原发的。林焘先生在! 北京官话区的划分#一文∗

(! 方言#1987年第3期) 中说过: 北京城区话只是北京官话区西南角上的一个小小方言岛。 另可参看岩田礼(2009) 英文版前言(32、34页) 。

私人通信。亦可参看岩田礼(2009:15∃16, 19) 。∗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

2003

曹志耘

李莉焯焯荣曹志耘(主编) [**************]2方龄贵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20001995!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语文出版社。!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 , 语文出版社。! 吴语处衢方言研究#, [日本]好文出版。2008! 汉语方言地图集#(3卷本), 商务印书馆。!%训世评话&词汇研究#, 南京大学硕士论文。! 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经典释文汇校#, 中华书局。1997! 经典释文索引#, 中华书局。! 从现代方言论古群母有一、二、四等#, ! 音韵存稿#, 商务印书馆。200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6卷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郑仁甲(编) 荣(主编)

刘坚2005

1983

2004

1984

1992

2000

2003a

2003b

2005a

2005b

2006a

2006b

2007a

2007b

2007c

2007d

2008a

2008b ! 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 , 上海教育出版社。!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关于官话方言早期发展的一些想法#, 梅祖麟译, ! 方言#第4期。1990∃1993! 汉语大词典#(12卷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从语言史看几本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 ! 语言学论丛#第13辑, 商务印书馆。! 当代吴语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 说类词 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 中国语文#第4期。! 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 ! 语言研究#第23卷第4期。!%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 ! 中国语文#第6期。!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全四册), 中华书局。! 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 语言研究#第26卷第2期。! 纵横结合研究汉语词汇#, 载! 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 , 商务印书馆。! 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 ! 中国语文#第2期。!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 ! 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汉语词汇史新探#, 上海人民出版社。! 撰写%汉语100基本词简史&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一辑, 商务印书馆。! 关于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及其演变原因的几点思考#, 汉语历史词汇与语义演变学术研讨

会 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合

办, 2008年8月24日-28日, 杭州。陆德明罗杰瑞梅祖麟钱乃荣汪维辉罗竹风(主编)

王云路

许宝华

严修鸿

袁家骅等

张美兰

张万起

朱彰年

宗福邦

M a ti so f, f

N o r man , 方一新19921993!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吉林教育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大词典#(5卷本), 中华书局。徐中舒(主编) [**************]3薛恭穆陈世铙宫田一郎(主编) 2009! 从南方方言里 肾、、睡 白读音看禅母古读#, ! 语文研究#第4期。!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 [日本]白帝社。! 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 语文出版社。!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世说新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汪维辉周志锋19962003! 宁波方言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故训汇纂#, 商务印书馆。岩田礼(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萧海波(主编) 1988Ja m es A. Jerry 2003H andbook of P roto T i beto Bur m an , U n i versity of Ca lifornia P ress . Chinese , C a mbr i dge U niversity P ress . 张惠英译, ! 汉语概说#, 语文出版社, 1995。

石汝杰顾黔2006!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S i m m ons , R ichard V anN ess (史皓元)

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汪维辉杭州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310028; 秋谷裕幸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 ∀ 语

ZHONGGUO YU WEN

STU DI ES OF THE CHINESE LANGU AGE

July, 2010

Speci al Issue for t he Celebrati on of t he 60Anniversary

of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of Chi nese Acade m y of Social Sciences

JIANG Lansheng , An approach to t he source of words:A case st udy of m ai dan (埋单) In li ght o f the analogica l rules of wor d f or m ation a nd m ean i ng extension , this paper deduces the m eani ng source and extension paths of maidan (埋单) and other related wor ds i ncludi ng the m orphe m e mai fro m the syntag m at ic relation and paradi g m at ic relation of mai in Cantonese . It t he n descri bes and explains t he m eani ngs and syntactic f unctions o f mai , and sho w s that deducti on ca n serve as a co mm on m ethod to e xpl ore the source of a wor d .

K ey words :mai dan , deduction , analog ical rules , w ord for mation , mea n i ng extensi on

WANG W ei hu, i AK ITAN I H iroyuk, i Synchron ic distribution and d i achronic develop m e n t of t he words w ith t he m ean ing t o st and i n Chinese

W ords w ith the m eaning to stand are basic i n hu m an languages . Th i s paper descri bes the synchronic distri but i on and di achronic devel opm e nt of these words in Ch i nese and tries to prov i de a n explanation of the rel at i onshi p bet ween t he m. There are three predo m i na nt wor ds m eaning to stand i n Chinese dialects today :zhan (站), li (立), ji (徛/倚). The chief diachr on ic devel opm e nt of the m are as f o ll o w s :(1) li , as a standar d w ord , had the h i ghest frequency fro m archa i c Chi nese and w as not substituted by zhan i n most norther n areas till M ing dynasty ; (2) ji had the m eani ng of to sta nd i n W arri ng States P eri od and m i ght be a dialectal word i n souther n areas ; (3) the usage of zhan is found firstly i n T ang dynasty a nd substit uted li i n M andari n after M i ng dynasty . It also supposes that zhan m ay be one of so called Y angtze words , which ori g i nated i n the Y ang tze and H uai R iver V alley and spread to the north and the west i n Ch i na .

K ey words :zhan (站) , li (立), ji (徛/倚) , synchronic distri buti on , diachronic develop m ent , explanation , Yangtze w ords

WANG H ongjun , Strata and steps broke n :The overlap and differences bet ween external phonological super position and internal phonological diff u si on

T his paper analyzes the r hy m e groups derived fro m M C (m i ddle Chinese) first and second grades of X ie (蟹) group i n W u dialects , and the ratio of d ifferent styles or vari ant pronunciat i ons of these rhy m e gr oups . It sho w s t he both types of phono l ogical changes , str ata caused by exter nal phono l ogical super positi on vs . i nternal phono l ogical diff usion , can c o develop i n the sa m e tm i e and i n the sa m e MC phonological groups , a nd t he co m petition fr o m the exter nal phonolog i cal syste m w oul d cause the internal phonology s d iff usion to be step broken . It also poi nts out the proble m s i n ∀th


相关文章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七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 七 牧文化的影响,显得更加雄浑粗犷,奔驰豪放. 除了上述五种文化主体之外,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越族亚文化等,都曾对汉文化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更多的则是受后来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全国一统的"大一统 ...查看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九
  • 两汉文化的显著特点九 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 黄河涛涛大浪淘沙.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人物陶冶出不朽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两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从丰邑中阳里走出的一介布衣――汉祖刘邦结束了秦王政 ...查看


  • 全日本中文演讲比赛
  • ? 青春 信仰 使命? 中文演讲比赛即兴演讲题目 1.杜甫<望岳>诗云?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它揭示了怎样的道理,请结合自己的 大学生活自拟题目演讲. 2.有人说,?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你同意这 ...查看


  • 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 [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一.课程名称:中国文化 二.授课对象:大学体育选修武术的学生 三.课型:文化展示课 四.学时:4学时 五.授课题目:中国武术文化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目的: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 ...查看


  •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25卷第3期Vol. 25No. 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5月M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1,2 (1.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47 ...查看


  • 南疆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 摘 要:根据调研统计数据,对南疆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的生源现状,教师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南疆:医学类: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研究 南疆,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教学水平落后,虽然汉语普及率每年都在提高,但 ...查看


  • 九年级寒假假期乐园
  •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将下面一句话书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2分) A. 扒窃(pá) 取缔(tì) 迥乎不同(jiǒnɡ) ...查看


  • 中国语言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摘要: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集刊调查材料,参照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公布的信息,对语言类集刊从出版概况.内容.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创办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并剖析语言类集刊在学术规范和影响方面的情况,对语言类集刊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查看


  • 语言文字产生的遐想
  • 语言文字的产生永远都是一个无法证实的迷.世界上的语言据说多达三千多种,大部分只有口头语而没有文字.而语言的文字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二)以语义为基础的文字. 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有英语.法语.德语等诸多印欧语系的语言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