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ISSN100922722     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文章编号:100922722(2004)0220001204

2004,20(2)∶1—4

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蓝先洪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 要: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但局部海域,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已受到有机物、。关键词: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近岸海域;中国

中国分类号:P593   文献标识码:A

  )),。

(主要是河流和风类)的变动,中国陆架海域物质的运移、输送和循环过程,中国海碳(C)、氮(N)等生源要素及痕量气体的通量与循环过程及量值估计(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近海环境变化对生物资源补充和变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与环境影响均与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有关。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组织开展区域性海洋环境调查时,对我国一些海岸作了专项调查研究,如1980年至1986年,进行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并开展了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试验;1988年至1995年,又进行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海岛综合开发试验,以及沿岸河口等专项调查,这些调查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近岸海域地质调查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元素和化合物在近岸海域的时空分布逐步深入到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如葫芦岛锌厂西区污水中重金属超标十分严重,排污口底泥中锌超标2000

收稿日期:2004202216

),男,研究员,从事海洋地质研作者简介:蓝先洪(1958—

铅超标300多倍,镉超标200多倍,已有5km2海域成了无生命的“死海”;1996年辽河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海南一井“胜利四号”平台溢油,污染滩涂水面100015hm2,污损渔民定置网800条。

1 重金属元素的分布

由于重金属可在海洋生物体中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洋环境问题。研究发现,河口港湾沉积物是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这些海域后迁移的重要归宿;因此,在风暴和港湾疏浚物倾废过程中,由于环境水文条件及物理化学梯度的变化,受污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可能释放到海水中,形成二次污染。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大气沉降、陆地径流和近海直接排污3个方面。很显然,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活

动是造成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原因。

锦州湾是重金属污染较重的海区,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结合态分布及重金属在海水2沉积物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污染较轻层次中的重金属,主要存在于残渣相中,污染严重的层次中重金属主要存在于非残渣相中;金属离子性质不同,其地球化学相分布也有差别,如Cd的可交换相比其他元素占有高得多的比例,Cu的有机相显著高于其他金属,Pb和Zn更多地以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

究工作.

2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2月 

相存在[1]。

为了进行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对辽东湾东部浅水区分别进行了3次大面积环境调查。冯慕华等(2001)研究认为辽东湾东部浅水区沉积物污染长期以来较小,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汞和镉。

吴景阳等分析了数种重金属在渤海湾沉积物中的分布模式,指出重金属的自然沉积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控制,可以Ni的分布模式为代表,沽口和北塘口附近水深小于3带,流排污影金区[1]。张湘君等(1985)Hg的含量大于0.05mg/kg,确定了渤海湾沉积物中总Hg背景值略小于0.05mg/kg。马锡年、李全生等研究了渤海湾、黄河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不同形态As的分布和迁移特征,探讨了As的来源及其在河口的迁移行为,估计了1984年黄河向渤海输入的溶解As约为83t。

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位于该区的胜利油田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黄河横贯我国北方,它不仅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砂,也携带着来自流域内许多重要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污染物入海,因此,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污染状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由于Pb、Zn、Cd和Hg的含量较低,Cu、Ni、Cr和Mn的含量与背景值无明显差别,黄河三角洲沉积可能未遭受明显的污染。黄河三角洲富粘土粒级的粉砂质沉积明显富集重金属。但若排除其影响,黄河口沉积物剖面从下至上Pb、Zn、Cd和Hg含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长江口区32个底质样品中有25个样品的Pb含量高于背景值,超标率达7811%,Zn有16个样品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超标率达5010%,Cu和Cr超标率分别达3414%和1516%。根据所测样品中4种重金属元素Cu、

Cr、Zn、Pb的数据,对各沉积地球化学分区进行

底质环境的多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除122°40′以东海域区外,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以南支口外相对较为严重[3]。

杭州湾悬浮沙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相近,说明了湾内泥沙在很大范围内进行水平垂直交换。,反,说明杭,并尚属未被重金属污染的海湾[4]。李炎(1996)认为杭州湾峰面附近海域的颗粒态重金属,特别是Fe、Mn、Ni、Cu一类元素的迁移行为,基本与其载体———悬浮物质一致,他们随着粘土级颗粒在峰面附近富集,随粉砂颗粒跨峰面弥散,形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沿细粒沉积物带富集和重金属含量普遍接近自然本底的现象。

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o的含量明显高于未污染的近岸海域沉积物

的平均值,而与福建沿海主要河口港湾的沉积物类似;Cu含量低于平均值,Ni含量与平均值极为接近,但从总体来看,福建沿海近岸沉积物中Cu、Ni含量偏低。而且,上述微量金属含量不受Mn2Fe氧化物的控制,因此,海沧周边海域具有福建沿海近岸河口港湾沉积物普遍存在的地球化学特征,这是由其区域地质背景决定的。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河流与地表径流输送入海的陆源天然风化产物;二是来源于福建沿岸地区散布的小型金属矿床。个别站位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值得注意,但并未对周围环境构成严重危害[5]。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广西近岸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认为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Cd、Cr、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均小于0,属清洁级;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小于95,潜在生态危害轻微。但江河入海口附近海区重金属污染

 第20卷第2期          蓝先洪: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3

较严重,其潜在生态危害也较大;As为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南流江口和大风江口表层沉积物中As分别为偏中等污染和轻度污染,南流江口As的潜在生态危害达中等危害水平[6]。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主要受陆源污染物的影响,Pb、Cr、和V元素已造成一定程度污染[7]。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Cr、Cu、Cd的含量分布特点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分布趋势;重金属元素Pb、As、Hg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富集程度依次为Hg>PbCu>Cr、Zn>As>Cd。,;Hg>Cd>Pb>Cu>As>Cr>Zn[8]。

利用Ni作为自然参比元素,分析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b、Zn元素的含量分布和污染状况,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Pb、Zn影响,其影响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仅在

辽东湾、大连湾、海州湾、烟台近岸、杭州湾和厦

门湾等。

辽东湾表层沉积有机氯农药(OCPs)平均质量分数为10.19ng/g,明显高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6.17ng/g的平均水平,表明辽东湾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较大连湾重[11]。

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558188ng/g1,其含量分布在东北部靠近大连湾煤码,由西北和东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两点污染源特征[12]。

徐恒振等(2000)研究表明近岸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区有3个,即大窑湾—大连湾、厦门湾、湄州湾,其余近岸海区未污染;近岸沉积物中DDTs污染区有4个,为海州湾近岸、胶州湾、厦门湾和湄州湾;近岸沉积物中总氮重污染区有6个,分别是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厦门湾、乐清湾和闽江口;近岸沉积物中硫化物重污染区有4个,即锦州湾、大连湾、海州湾和北海港;汞重污染区有4个,为锦州湾、大窑湾—大连湾、烟台—威海,污染区有珠江口,其余近岸海区未污染;砷重污染区有珠江口,污染区3个:黄河口、威海市近岸、北海市近岸。戴敏英等测定了渤海湾海水和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发现在河口附近的近岸部分含量明显较高,个别离岸稍远的钻井平台附近海水中PAHs的含量亦较高,反映了渤海湾中PAHs的含量亦较高,反映出渤海湾中的PAHs来源可能主要系通过陆源径流的输入和

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9]。南海东北部考洲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各测站镉和铅含量超标率分别达到91.7%和50%,铜、锌含量未见超标,镍含量较低。比较和回归分析表明,考洲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广东沿海居中等水平,并表现出同源相关关系。元素相关图显示,考洲洋表层沉积物尚未受人为来源镉和铅的影响[10]。

2 有机物污染

目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污染物,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而这些海区通常又是海珍品或海产生物养殖集中区域,所以,近海污染给海产生物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海洋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是探讨人为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污染物在沉积物的积累,是海区进行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我国近海沉积物有机污染区主要是在

石油开发活动的影响。

莱州湾海域水环境质量自60年代以来日益恶化,在70年代进行的渤海污染调查中已发现莱州湾局部地区有机物和石油类超标,但无机氮、无机磷仅个别河口地区超标,大面海域尚为正常状况;然而到80年代以来,有机污染虽有控制,但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的污染更为明显。辛福言等(2000)[13]对莱州湾内小清河、虞河、潍河入海口及近海水域进行了有机污染

4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2月 

物色—质联机定性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16

类106种,其中优先控制污染物9种,在这些优先控制污染物中以酚类物质较多,结果表明莱州湾有机污染仍十分严重。

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总含量在11733μg/g之间,平均为1410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部,从九龙江口、厦门西港往外,非芳香烃的总含量有递减的趋势;在细颗粒沉积物中得到富集,这些烃类主要来自于石油烃,[14]以4—6,区;、吲哚芘和苯并芘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它将直接威胁养殖水质和生物的安全;3种多环芳烃(菲、荧蒽、芘)降级菌数量的最低值都出现在养殖海区,而这3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最高值也均出现在养殖海区。在非养殖区的3个站位的沉积物中,这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其降解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5]。

沿岸及近岸浅水区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景阳.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A].曾呈奎.中国海洋

科学研究与开发[C].青岛:青岛出版社,1993.265—

271.

[2] 李任伟,李 禾,李 原,等.氮和磷污染研究[J].(4):622—630.

[3] 翊,,程.,2003,23(3):38—

],健.杭州湾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

[A].张 经.中国主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292—106.

[5] 徐茂泉,李 超,裴红娜,等.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

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2001,

40(3):758—764.

[6] 廉雪琼.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海

洋环境科学,2002,21(3):39—43.

[7] 蓝先洪.珠江口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A].张经.中国

主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6.37—53.

[8] 刘芳文,颜 文,王文质,等.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

34—38.

[9] 甘居利,贾晓平,李纯厚,等.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

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J].热带海洋学报,2003,22

(1):36—43.

[10] 甘居利,林 钦,李纯厚,等.考洲洋表层沉积物的重金

3 结语

由于近岸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场

所,因此所面临的危害日渐严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沉积环境质量总体尚属良好,但局部海域,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已受到有机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化合物等的污染。近岸海洋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是对海水作用下的海底、海岸带及河口地区,系统地研究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理化特性和运动特征,以及它们在来自地球内动力作用及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环境系统间的平衡或异变关系。空前的人类活动,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沿海地带的地质景观,因此,对

属含量及其污染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2,21

(3):242—247.

[11] 吕景才,赵元凤,徐恒振,等.大连湾、辽东湾养殖水域

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J].中国水产科学,2002,9(1):

7—13.

[12] 刘现明,徐学仁,张笑天,等.大连湾沉积物中PAHs的

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4):507—510.

[13] 辛福言,袁有宪,谭培功,等.莱州湾近海海域有机污染

物种类分析[J].海洋水产研究,2000,21(3):39—43.

[14] 徐 立,张珞平,王新红,等.厦门—金门海区沉积物中

非芳香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1999,

38(5):495—498.

[15] 田 蕴,郑天凌,王新红,等.厦门西港及其邻近海域沉

积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生物修复研究意义[J].台湾海峡,2003,22(2):192—200.

ISSN100922722MarineGeologyLetters2004,20(2)

ABSTRACTS

SEDIMENTARYENVIRONMENTALGEOCHEMISTRYOFTHENEAR2SHOREAREAINCHINA

LANXian2hong

(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124

Thestudyresultsofsedimentaryenvionmentalof2showthattheenvironmentisgenerallyofgoodquality,butinlocalandbays,thesedimentshavebeenpollutedbyorganiccompound.Keywords:sediment;environmental2PRELFORMATIONMECHANISMOFTHE“CHANNEL2LEVEE”SYSTEMS,SOUTH2TROUGH

LIJun

(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527

Twotypicaldeep2sea“channel2levee”sedimentarysystemsinthesouthwesternOkinwaTroughwerediscoveredbytheseabeamsurveyforthefirsttime(Sibuetetal.,1998).Thediscoveryandthestudiesonthetwo“channel2levee”systemsgiveusdirectevidencesforthetransportoftheterrigenousmateri2alfromtheshelftothetroughandalsothesedimentationprocessesoftheturbitaryflowintheconti2nentalmargins.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resultsfromgeophysicalanddivingsurvey,thepre2sentpaperdiscussedtheformationprocessesandmechanismofthesespecialsedimentaryunits.Keyword:channel2leveesystem;submarinecanyon;OkinawaTrough

REGIONALGEOLOGICFEATURESOFTHENORTHYELLOWSEABASIN

(1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China;2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8210

TIANZhen2xing1,ZHANGXun2hua2,XUERong2jun1

TheNorthYellowSeabasinisinthemiddleoftheNorthYellowSea,anditistheonlyplacewherepetroleumhasnotbeenfoundyetbyChinesepetroleumgeologists,becauseofthelowprospectingandthelocalizationofresearchandinterpretation.AspetroleumhasbeenfoundbothintheSouthYellowSeabasinandintheeastoftheNorthYellowSeabasin,itbecomesafocusofstudyhowtomakeabreakthroughinpetroleumintheNorthYellowSeabasin.TheauthorshavegivenafulldissertationonthegeophysicalfieldandgeologicalstructurefeaturesoftheNorthYellowSeabasin,andbasedonwhich,proposedsomeprimaryopinionsonthepetroleumresources.

Keywords:geophysicalfield;geologicalstructure;regionalgeology;theNorthYellowSeabasin

SEDIMENTARYSANDANDWATERRESOURCESINTHEBACK2WARDPOSITIONOFTHEDAGURIVERPLAIN

QIXing2fen,ZHUANGZhen2ye,HANDe2liang,LIUZhi2jie

(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China),2004,20(2):14217

ISSN100922722     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文章编号:100922722(2004)0220001204

2004,20(2)∶1—4

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蓝先洪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摘 要: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但局部海域,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已受到有机物、。关键词: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近岸海域;中国

中国分类号:P593   文献标识码:A

  )),。

(主要是河流和风类)的变动,中国陆架海域物质的运移、输送和循环过程,中国海碳(C)、氮(N)等生源要素及痕量气体的通量与循环过程及量值估计(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近海环境变化对生物资源补充和变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与环境影响均与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有关。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组织开展区域性海洋环境调查时,对我国一些海岸作了专项调查研究,如1980年至1986年,进行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并开展了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试验;1988年至1995年,又进行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海岛综合开发试验,以及沿岸河口等专项调查,这些调查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近岸海域地质调查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元素和化合物在近岸海域的时空分布逐步深入到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如葫芦岛锌厂西区污水中重金属超标十分严重,排污口底泥中锌超标2000

收稿日期:2004202216

),男,研究员,从事海洋地质研作者简介:蓝先洪(1958—

铅超标300多倍,镉超标200多倍,已有5km2海域成了无生命的“死海”;1996年辽河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海南一井“胜利四号”平台溢油,污染滩涂水面100015hm2,污损渔民定置网800条。

1 重金属元素的分布

由于重金属可在海洋生物体中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海洋环境问题。研究发现,河口港湾沉积物是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这些海域后迁移的重要归宿;因此,在风暴和港湾疏浚物倾废过程中,由于环境水文条件及物理化学梯度的变化,受污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可能释放到海水中,形成二次污染。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大气沉降、陆地径流和近海直接排污3个方面。很显然,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活

动是造成近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原因。

锦州湾是重金属污染较重的海区,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结合态分布及重金属在海水2沉积物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污染较轻层次中的重金属,主要存在于残渣相中,污染严重的层次中重金属主要存在于非残渣相中;金属离子性质不同,其地球化学相分布也有差别,如Cd的可交换相比其他元素占有高得多的比例,Cu的有机相显著高于其他金属,Pb和Zn更多地以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

究工作.

2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2月 

相存在[1]。

为了进行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对辽东湾东部浅水区分别进行了3次大面积环境调查。冯慕华等(2001)研究认为辽东湾东部浅水区沉积物污染长期以来较小,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汞和镉。

吴景阳等分析了数种重金属在渤海湾沉积物中的分布模式,指出重金属的自然沉积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组成的控制,可以Ni的分布模式为代表,沽口和北塘口附近水深小于3带,流排污影金区[1]。张湘君等(1985)Hg的含量大于0.05mg/kg,确定了渤海湾沉积物中总Hg背景值略小于0.05mg/kg。马锡年、李全生等研究了渤海湾、黄河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不同形态As的分布和迁移特征,探讨了As的来源及其在河口的迁移行为,估计了1984年黄河向渤海输入的溶解As约为83t。

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位于该区的胜利油田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黄河横贯我国北方,它不仅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砂,也携带着来自流域内许多重要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污染物入海,因此,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污染状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由于Pb、Zn、Cd和Hg的含量较低,Cu、Ni、Cr和Mn的含量与背景值无明显差别,黄河三角洲沉积可能未遭受明显的污染。黄河三角洲富粘土粒级的粉砂质沉积明显富集重金属。但若排除其影响,黄河口沉积物剖面从下至上Pb、Zn、Cd和Hg含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长江口区32个底质样品中有25个样品的Pb含量高于背景值,超标率达7811%,Zn有16个样品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超标率达5010%,Cu和Cr超标率分别达3414%和1516%。根据所测样品中4种重金属元素Cu、

Cr、Zn、Pb的数据,对各沉积地球化学分区进行

底质环境的多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除122°40′以东海域区外,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以南支口外相对较为严重[3]。

杭州湾悬浮沙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相近,说明了湾内泥沙在很大范围内进行水平垂直交换。,反,说明杭,并尚属未被重金属污染的海湾[4]。李炎(1996)认为杭州湾峰面附近海域的颗粒态重金属,特别是Fe、Mn、Ni、Cu一类元素的迁移行为,基本与其载体———悬浮物质一致,他们随着粘土级颗粒在峰面附近富集,随粉砂颗粒跨峰面弥散,形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沿细粒沉积物带富集和重金属含量普遍接近自然本底的现象。

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o的含量明显高于未污染的近岸海域沉积物

的平均值,而与福建沿海主要河口港湾的沉积物类似;Cu含量低于平均值,Ni含量与平均值极为接近,但从总体来看,福建沿海近岸沉积物中Cu、Ni含量偏低。而且,上述微量金属含量不受Mn2Fe氧化物的控制,因此,海沧周边海域具有福建沿海近岸河口港湾沉积物普遍存在的地球化学特征,这是由其区域地质背景决定的。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河流与地表径流输送入海的陆源天然风化产物;二是来源于福建沿岸地区散布的小型金属矿床。个别站位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值得注意,但并未对周围环境构成严重危害[5]。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广西近岸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认为广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Cd、Cr、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均小于0,属清洁级;其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小于95,潜在生态危害轻微。但江河入海口附近海区重金属污染

 第20卷第2期          蓝先洪:中国近岸海域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3

较严重,其潜在生态危害也较大;As为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南流江口和大风江口表层沉积物中As分别为偏中等污染和轻度污染,南流江口As的潜在生态危害达中等危害水平[6]。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主要受陆源污染物的影响,Pb、Cr、和V元素已造成一定程度污染[7]。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Cr、Cu、Cd的含量分布特点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分布趋势;重金属元素Pb、As、Hg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富集程度依次为Hg>PbCu>Cr、Zn>As>Cd。,;Hg>Cd>Pb>Cu>As>Cr>Zn[8]。

利用Ni作为自然参比元素,分析南海东北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b、Zn元素的含量分布和污染状况,红海湾已经受到人为来源的Pb、Zn影响,其影响范围和强度目前尚小,仅在

辽东湾、大连湾、海州湾、烟台近岸、杭州湾和厦

门湾等。

辽东湾表层沉积有机氯农药(OCPs)平均质量分数为10.19ng/g,明显高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6.17ng/g的平均水平,表明辽东湾有机氯农药污染程度较大连湾重[11]。

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558188ng/g1,其含量分布在东北部靠近大连湾煤码,由西北和东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两点污染源特征[12]。

徐恒振等(2000)研究表明近岸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区有3个,即大窑湾—大连湾、厦门湾、湄州湾,其余近岸海区未污染;近岸沉积物中DDTs污染区有4个,为海州湾近岸、胶州湾、厦门湾和湄州湾;近岸沉积物中总氮重污染区有6个,分别是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厦门湾、乐清湾和闽江口;近岸沉积物中硫化物重污染区有4个,即锦州湾、大连湾、海州湾和北海港;汞重污染区有4个,为锦州湾、大窑湾—大连湾、烟台—威海,污染区有珠江口,其余近岸海区未污染;砷重污染区有珠江口,污染区3个:黄河口、威海市近岸、北海市近岸。戴敏英等测定了渤海湾海水和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发现在河口附近的近岸部分含量明显较高,个别离岸稍远的钻井平台附近海水中PAHs的含量亦较高,反映了渤海湾中PAHs的含量亦较高,反映出渤海湾中的PAHs来源可能主要系通过陆源径流的输入和

湾顶河口浅水区有轻微污染[9]。南海东北部考洲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各测站镉和铅含量超标率分别达到91.7%和50%,铜、锌含量未见超标,镍含量较低。比较和回归分析表明,考洲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广东沿海居中等水平,并表现出同源相关关系。元素相关图显示,考洲洋表层沉积物尚未受人为来源镉和铅的影响[10]。

2 有机物污染

目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污染物,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而这些海区通常又是海珍品或海产生物养殖集中区域,所以,近海污染给海产生物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海洋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是探讨人为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污染物在沉积物的积累,是海区进行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我国近海沉积物有机污染区主要是在

石油开发活动的影响。

莱州湾海域水环境质量自60年代以来日益恶化,在70年代进行的渤海污染调查中已发现莱州湾局部地区有机物和石油类超标,但无机氮、无机磷仅个别河口地区超标,大面海域尚为正常状况;然而到80年代以来,有机污染虽有控制,但无机氮、无机磷及石油类的污染更为明显。辛福言等(2000)[13]对莱州湾内小清河、虞河、潍河入海口及近海水域进行了有机污染

4MarineGeology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2月 

物色—质联机定性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16

类106种,其中优先控制污染物9种,在这些优先控制污染物中以酚类物质较多,结果表明莱州湾有机污染仍十分严重。

厦门—金门附近海区沉积物中的非芳香烃总含量在11733μg/g之间,平均为1410μg/g。此含量与其他人类活动频繁的沿海相比是较低的,该区域受石油烃的影响很轻微。在厦门岛东南部,从九龙江口、厦门西港往外,非芳香烃的总含量有递减的趋势;在细颗粒沉积物中得到富集,这些烃类主要来自于石油烃,[14]以4—6,区;、吲哚芘和苯并芘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它将直接威胁养殖水质和生物的安全;3种多环芳烃(菲、荧蒽、芘)降级菌数量的最低值都出现在养殖海区,而这3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最高值也均出现在养殖海区。在非养殖区的3个站位的沉积物中,这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其降解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5]。

沿岸及近岸浅水区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景阳.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A].曾呈奎.中国海洋

科学研究与开发[C].青岛:青岛出版社,1993.265—

271.

[2] 李任伟,李 禾,李 原,等.氮和磷污染研究[J].(4):622—630.

[3] 翊,,程.,2003,23(3):38—

],健.杭州湾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

[A].张 经.中国主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292—106.

[5] 徐茂泉,李 超,裴红娜,等.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

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2001,

40(3):758—764.

[6] 廉雪琼.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J].海

洋环境科学,2002,21(3):39—43.

[7] 蓝先洪.珠江口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A].张经.中国

主要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C].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6.37—53.

[8] 刘芳文,颜 文,王文质,等.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2,21(3):

34—38.

[9] 甘居利,贾晓平,李纯厚,等.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

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J].热带海洋学报,2003,22

(1):36—43.

[10] 甘居利,林 钦,李纯厚,等.考洲洋表层沉积物的重金

3 结语

由于近岸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场

所,因此所面临的危害日渐严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近岸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沉积环境质量总体尚属良好,但局部海域,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已受到有机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化合物等的污染。近岸海洋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是对海水作用下的海底、海岸带及河口地区,系统地研究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理化特性和运动特征,以及它们在来自地球内动力作用及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环境系统间的平衡或异变关系。空前的人类活动,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沿海地带的地质景观,因此,对

属含量及其污染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2,21

(3):242—247.

[11] 吕景才,赵元凤,徐恒振,等.大连湾、辽东湾养殖水域

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J].中国水产科学,2002,9(1):

7—13.

[12] 刘现明,徐学仁,张笑天,等.大连湾沉积物中PAHs的

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4):507—510.

[13] 辛福言,袁有宪,谭培功,等.莱州湾近海海域有机污染

物种类分析[J].海洋水产研究,2000,21(3):39—43.

[14] 徐 立,张珞平,王新红,等.厦门—金门海区沉积物中

非芳香烃的来源和分布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1999,

38(5):495—498.

[15] 田 蕴,郑天凌,王新红,等.厦门西港及其邻近海域沉

积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生物修复研究意义[J].台湾海峡,2003,22(2):192—200.

ISSN100922722MarineGeologyLetters2004,20(2)

ABSTRACTS

SEDIMENTARYENVIRONMENTALGEOCHEMISTRYOFTHENEAR2SHOREAREAINCHINA

LANXian2hong

(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124

Thestudyresultsofsedimentaryenvionmentalof2showthattheenvironmentisgenerallyofgoodquality,butinlocalandbays,thesedimentshavebeenpollutedbyorganiccompound.Keywords:sediment;environmental2PRELFORMATIONMECHANISMOFTHE“CHANNEL2LEVEE”SYSTEMS,SOUTH2TROUGH

LIJun

(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527

Twotypicaldeep2sea“channel2levee”sedimentarysystemsinthesouthwesternOkinwaTroughwerediscoveredbytheseabeamsurveyforthefirsttime(Sibuetetal.,1998).Thediscoveryandthestudiesonthetwo“channel2levee”systemsgiveusdirectevidencesforthetransportoftheterrigenousmateri2alfromtheshelftothetroughandalsothesedimentationprocessesoftheturbitaryflowintheconti2nentalmargins.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resultsfromgeophysicalanddivingsurvey,thepre2sentpaperdiscussedtheformationprocessesandmechanismofthesespecialsedimentaryunits.Keyword:channel2leveesystem;submarinecanyon;OkinawaTrough

REGIONALGEOLOGICFEATURESOFTHENORTHYELLOWSEABASIN

(1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China;2QingdaoInstituteofMarineGeology,Qingdao266071,China),2004,20(2):8210

TIANZhen2xing1,ZHANGXun2hua2,XUERong2jun1

TheNorthYellowSeabasinisinthemiddleoftheNorthYellowSea,anditistheonlyplacewherepetroleumhasnotbeenfoundyetbyChinesepetroleumgeologists,becauseofthelowprospectingandthelocalizationofresearchandinterpretation.AspetroleumhasbeenfoundbothintheSouthYellowSeabasinandintheeastoftheNorthYellowSeabasin,itbecomesafocusofstudyhowtomakeabreakthroughinpetroleumintheNorthYellowSeabasin.TheauthorshavegivenafulldissertationonthegeophysicalfieldandgeologicalstructurefeaturesoftheNorthYellowSeabasin,andbasedonwhich,proposedsomeprimaryopinionsonthepetroleumresources.

Keywords:geophysicalfield;geologicalstructure;regionalgeology;theNorthYellowSeabasin

SEDIMENTARYSANDANDWATERRESOURCESINTHEBACK2WARDPOSITIONOFTHEDAGURIVERPLAIN

QIXing2fen,ZHUANGZhen2ye,HANDe2liang,LIUZhi2jie

(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China),2004,20(2):14217


相关文章

  • 海洋环境公报
  • 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 ...查看


  • 海洋污染与治理
  • 海洋污染与治理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国际 ...查看


  • 东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 2.1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9年,东海区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91 950平方公里(黄海中南部23 760平方公里,东海68 190平方公里),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40 120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16 460平方公里,中度 ...查看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文 本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查看


  • 海洋环境污染
  •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近几年来,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各种污染的治理力度.但重视治理陆地污染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海洋污染已给 ...查看


  • 2015高考题地理分类汇总必修1
  • (2015年海南)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2. 该半岛 ...查看


  • 台州石化区
  • 四.石化基地规划的先进性 1.规划定位要求高 石化基地坚持六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即实现"产业链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建成国内 ...查看


  •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概括性地描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 洋等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对造成污染的可能来源以及排污量进行了 分析与总结,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 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查看


  • 中南大学地史答案
  • 一.关键词 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 年 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灾变论(Catastrophism ):以法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 )为代表.在对巴黎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时发现,在地层中古生物群面貌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