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DNA 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1.溶液I —溶菌液: 溶菌酶:它是糖苷水解酶,能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因而具有溶菌的作用。当溶液中pH 小于8时,溶菌酶作用受到抑制。 葡萄糖: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 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 EDTA :(1)螯合Mg2+、Ca2+等金属离子,抑制脱氧核糖核酸酶对DNA 的降解作用(DNase 作用时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基); (2)EDTA 的存在,有利于溶菌酶的作用,因为溶菌酶的反应要求有较低的离子强度的环境。 2.溶液II -NaOH -SDS 液:

NaOH :核酸在pH 大于5,小于9的溶液中,是稳定的。

但当pH >12或pH <3时,就会引起双链之间氢键的解离而变性。

在溶液II 中的NaOH 浓度为0.2mo1/L ,加抽提液时,该系统的pH 就高达12.6, 因而促使染色体DNA 与质粒DNA 的变性。 SDS :SDS 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功能有:

(1)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 (2)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

(3)SDS 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R+-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

但是SDS 能抑制核糖核酸酶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提取过程中,必须把它去除干净,防止在下一步操作中

(用RNase 去除RNA 时)受到干扰。

3. 溶液III--3mol /L NaAc(pH4.8)溶液:NaAc 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调节pH 至4.8,必须加入大量的冰醋酸。

所以该溶液实际上是NaAc-HAc 的缓冲液。用pH4.8的NaAc 溶液是为了把pH12.6的抽提液,调回pH 至中性,

使变性的质粒DNA 能够复性,并能稳定存在。而高盐的3mol /L Na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 、

RNA 以及SDS-蛋白复合物凝聚而沉淀之。前者是因为中和核酸上的电荷,减少相斥力而互相聚合,

后者是因为钠盐与SDS -蛋白复合物作用后,能形成较小的钠盐形式复合物,使沉淀更完全。

4.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 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

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 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 溶液是DNA 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 周围的水分子,使DNA 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 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

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

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 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 损失也增大,

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 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

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 。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5.在用乙醇沉淀DNA 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 或NaCl 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

在pH 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 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 或NaCl ,使Na+中和DNA 分子上的负电荷,

减少DNA 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 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低时,

只有部分DNA 形成DNA 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 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

其效果也不好。在沉淀的DNA 中,由于过多的盐杂质存在,影响DNA 的酶切等反应,

必须要进行洗涤或重沉淀。

6.加核糖核酸酶降解核糖核酸后,为什么再要用SDS 与KAc 来处理?

加进去的RNase 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为了纯化DNA ,又必须去除之,加SDS 可使它们成为SDS-蛋白复合物沉淀,再加KAc 使这些复合物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钾盐形式的SDS-蛋白质复合物,使沉淀更加完全。也可用饱和酚、氯仿抽提再沉淀,去除RNase 。在溶液中,有人以KAc 代替NaAc ,也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7.为什么在保存或抽提DNA 过程中,一般采用TE 缓冲液?

在基因操作实验中,选择缓冲液的主要原则是考虑DNA 的稳定性及缓冲液成分不产生干扰作用。磷酸盐缓冲系统(pKa =7.2)和硼酸系统(pKa=9.24)等虽然也都符合细胞内环境的生理范围(pH),可作DNA 的保存液,但在转化实验时,磷酸根离子的种类及数量将与Ca2+产生Ca3(PO4)2沉淀,在DNA 反应时,不同的酶对辅助因子的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高离子浓度,有的则要求低盐浓度,采用Tris-HCl (pKa=8.0)的缓冲系统,由于缓冲液是TrisH+/Tris,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故在提取或保存DNA 时,大都采用Tris-HCl 系统,而TE 缓冲液中的EDTA 更能稳定 。

氯仿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开,异戊醇的作用是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

氯仿是强蛋白质变性剂,抑制RNA 酶的活性,除去蛋白质污染。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法原理(植物DNA 提取经典方法)

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 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0.7mol/L 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 只是不能沉淀核酸. 通过有机溶剂抽提, 去除蛋白, 多糖, 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注:CTAB溶液在低于15℃ 时会形成沉淀析出, 因此在将其加入冰冷的 植物材料之前必须预热, 且离心时温度不要低于15℃.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提取缓冲液的经典配方

Tris-HCl (pH8.0)提供一个缓冲环境, 防止核酸被破坏;

EDTA 螯合Mg2+或Mn2+离子, 抑制DNase 活性;

NaCl 提供一个高盐环境, 使DNP 充分溶解, 存在于液相中;

CTAB 溶解细胞膜, 并结合核酸, 使核酸便于分离;

β-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 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 避免褐变, 使酚容易去除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提取缓冲液的改进配方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是酚的络合物, 能与多酚形成一种不溶的络合物质, 有效去除多酚, 减少DNA 中酚的污染; 同时它也能和多糖结合, 有效去除多糖.

基因组DNA 的提取核酸分离, 纯化采用吸附材料吸附的方式分离DNA 时, 应提供相应的缓冲体系采用有机(酚/氯仿) 抽提时应充分混匀, 但动作要轻柔离心分离两相时, 应保证一定的转速和时间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 在提取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去杂质的方法基因组DNA 的提取核酸分离, 纯化

蛋白质的去除:酚/氯仿抽提使用变性剂变性(SDS,异硫氰酸胍等) 高盐洗涤蛋白酶处理核酸分离, 纯化

多糖的去除:高盐法:用乙醇沉淀时, 在待沉淀溶液中加入1/2体积的5M NaCl,高盐可溶解多糖. 用多糖水解酶将多糖降解. 在提取缓冲液中加一定量的氯苯(1/2体积), 氯苯可以与多糖的羟基作用, 从而去除多糖 .用PEG8000代替乙醇沉淀DNA:在500 μL DNA液中加入200μl 20% PEG8000 (含1.2 M NaCl) ,冰浴20min. 核酸分离, 纯化

多酚的去除:在抽提液中加入防止酚类氧化的试剂:β-巯基乙醇, 抗坏血酸, 半胱氨酸, 二硫苏糖醇等加入易与酚类结合的试剂:如PVP(聚乙烯吡咯酮),PEG(聚乙二醇), 它们与酚类有较强的亲和力, 可防止酚类与DNA 的结合

盐离子的去除:70%的乙醇洗涤核酸吸附, 沉淀和溶解使用合适的吸附材料吸附核酸, 其它的杂质均被洗掉, 达到纯化DNA 的目的另一种方式加入1/10体积的NaAc(pH5.2,3M),用预冷的乙醇或异丙醇沉淀RNA 吸附或沉淀后应用70%的乙醇洗涤, 以除去盐离子等若长期储存建议使用TE 缓冲液溶解TE 中的EDTA 能螯合Mg2+或Mn2+离子, 抑制DNasepH 值为8.0, 可防止DNA 发生酸解 。

基因组DNA 提取常见问题

DNA 中含有蛋白, 多糖, 多酚类杂质DNA 在溶解前, 有酒精残留, 酒精抑制后续酶解反应DNA 中残留有金属离子有RNA 的存留原因对策重新纯化DNA, 过吸附柱去除蛋白, 多糖, 多酚等杂质重新沉淀DNA, 让酒精充分挥发增加70%乙醇洗涤的次数(2-3次) 加入RNase 降解RNA

问题一:DNA样品不纯, 抑制后续酶解和PCR 反应.DNA 提取常见问题材料不新鲜或反复冻融未很好抑制内源核酸酶的活性提取过程操作过于剧烈,DNA 被机械打断外源核酸酶污染反复冻融。尽量取新鲜材料, 低温保存材料避免反复冻融液氮研磨或匀浆组织后, 应在解冻前加入裂解缓冲液在提取内源核酸酶含量丰富的材料的DNA 时, 可增加裂解液中螯合剂的含量, 细胞裂解后的后续操作应尽量轻柔所有试剂用无菌水配制, 耗材经高温灭菌将DNA 分装保存于缓冲液中, 避免反复冻融

问题二:DNA降解.DNA 提取常见问题实验材料不佳或量少破壁或裂解不充分吸附或沉淀不完全洗涤时DNA 丢失。尽量选用新鲜(幼嫩) 的材料动植物要匀浆研磨充分;G+菌, 酵母裂解前先用生物酶或机械方式破壁. 高温裂解时, 时间适当延长(对于动物细胞, 细菌可增加PK 的用量). 增加吸附的时间, 或低温沉淀小心操作 问题三:DNA提取量少.

DNA 提取过程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及原理

1.溶液I —溶菌液: 溶菌酶:它是糖苷水解酶,能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因而具有溶菌的作用。当溶液中pH 小于8时,溶菌酶作用受到抑制。 葡萄糖: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 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 EDTA :(1)螯合Mg2+、Ca2+等金属离子,抑制脱氧核糖核酸酶对DNA 的降解作用(DNase 作用时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基); (2)EDTA 的存在,有利于溶菌酶的作用,因为溶菌酶的反应要求有较低的离子强度的环境。 2.溶液II -NaOH -SDS 液:

NaOH :核酸在pH 大于5,小于9的溶液中,是稳定的。

但当pH >12或pH <3时,就会引起双链之间氢键的解离而变性。

在溶液II 中的NaOH 浓度为0.2mo1/L ,加抽提液时,该系统的pH 就高达12.6, 因而促使染色体DNA 与质粒DNA 的变性。 SDS :SDS 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功能有:

(1)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 (2)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

(3)SDS 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R+-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

但是SDS 能抑制核糖核酸酶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提取过程中,必须把它去除干净,防止在下一步操作中

(用RNase 去除RNA 时)受到干扰。

3. 溶液III--3mol /L NaAc(pH4.8)溶液:NaAc 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调节pH 至4.8,必须加入大量的冰醋酸。

所以该溶液实际上是NaAc-HAc 的缓冲液。用pH4.8的NaAc 溶液是为了把pH12.6的抽提液,调回pH 至中性,

使变性的质粒DNA 能够复性,并能稳定存在。而高盐的3mol /L Na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 、

RNA 以及SDS-蛋白复合物凝聚而沉淀之。前者是因为中和核酸上的电荷,减少相斥力而互相聚合,

后者是因为钠盐与SDS -蛋白复合物作用后,能形成较小的钠盐形式复合物,使沉淀更完全。

4.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 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

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 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 溶液是DNA 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 周围的水分子,使DNA 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 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

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

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 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 损失也增大,

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 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

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 。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5.在用乙醇沉淀DNA 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 或NaCl 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

在pH 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 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 或NaCl ,使Na+中和DNA 分子上的负电荷,

减少DNA 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 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低时,

只有部分DNA 形成DNA 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 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

其效果也不好。在沉淀的DNA 中,由于过多的盐杂质存在,影响DNA 的酶切等反应,

必须要进行洗涤或重沉淀。

6.加核糖核酸酶降解核糖核酸后,为什么再要用SDS 与KAc 来处理?

加进去的RNase 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为了纯化DNA ,又必须去除之,加SDS 可使它们成为SDS-蛋白复合物沉淀,再加KAc 使这些复合物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钾盐形式的SDS-蛋白质复合物,使沉淀更加完全。也可用饱和酚、氯仿抽提再沉淀,去除RNase 。在溶液中,有人以KAc 代替NaAc ,也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7.为什么在保存或抽提DNA 过程中,一般采用TE 缓冲液?

在基因操作实验中,选择缓冲液的主要原则是考虑DNA 的稳定性及缓冲液成分不产生干扰作用。磷酸盐缓冲系统(pKa =7.2)和硼酸系统(pKa=9.24)等虽然也都符合细胞内环境的生理范围(pH),可作DNA 的保存液,但在转化实验时,磷酸根离子的种类及数量将与Ca2+产生Ca3(PO4)2沉淀,在DNA 反应时,不同的酶对辅助因子的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高离子浓度,有的则要求低盐浓度,采用Tris-HCl (pKa=8.0)的缓冲系统,由于缓冲液是TrisH+/Tris,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故在提取或保存DNA 时,大都采用Tris-HCl 系统,而TE 缓冲液中的EDTA 更能稳定 。

氯仿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变性并有助于液相与有机相的分开,异戊醇的作用是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

氯仿是强蛋白质变性剂,抑制RNA 酶的活性,除去蛋白质污染。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法原理(植物DNA 提取经典方法)

CTAB(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 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0.7mol/L NaCl),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 只是不能沉淀核酸. 通过有机溶剂抽提, 去除蛋白, 多糖, 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注:CTAB溶液在低于15℃ 时会形成沉淀析出, 因此在将其加入冰冷的 植物材料之前必须预热, 且离心时温度不要低于15℃.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提取缓冲液的经典配方

Tris-HCl (pH8.0)提供一个缓冲环境, 防止核酸被破坏;

EDTA 螯合Mg2+或Mn2+离子, 抑制DNase 活性;

NaCl 提供一个高盐环境, 使DNP 充分溶解, 存在于液相中;

CTAB 溶解细胞膜, 并结合核酸, 使核酸便于分离;

β-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 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 避免褐变, 使酚容易去除

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 提取缓冲液的改进配方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是酚的络合物, 能与多酚形成一种不溶的络合物质, 有效去除多酚, 减少DNA 中酚的污染; 同时它也能和多糖结合, 有效去除多糖.

基因组DNA 的提取核酸分离, 纯化采用吸附材料吸附的方式分离DNA 时, 应提供相应的缓冲体系采用有机(酚/氯仿) 抽提时应充分混匀, 但动作要轻柔离心分离两相时, 应保证一定的转速和时间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 在提取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去杂质的方法基因组DNA 的提取核酸分离, 纯化

蛋白质的去除:酚/氯仿抽提使用变性剂变性(SDS,异硫氰酸胍等) 高盐洗涤蛋白酶处理核酸分离, 纯化

多糖的去除:高盐法:用乙醇沉淀时, 在待沉淀溶液中加入1/2体积的5M NaCl,高盐可溶解多糖. 用多糖水解酶将多糖降解. 在提取缓冲液中加一定量的氯苯(1/2体积), 氯苯可以与多糖的羟基作用, 从而去除多糖 .用PEG8000代替乙醇沉淀DNA:在500 μL DNA液中加入200μl 20% PEG8000 (含1.2 M NaCl) ,冰浴20min. 核酸分离, 纯化

多酚的去除:在抽提液中加入防止酚类氧化的试剂:β-巯基乙醇, 抗坏血酸, 半胱氨酸, 二硫苏糖醇等加入易与酚类结合的试剂:如PVP(聚乙烯吡咯酮),PEG(聚乙二醇), 它们与酚类有较强的亲和力, 可防止酚类与DNA 的结合

盐离子的去除:70%的乙醇洗涤核酸吸附, 沉淀和溶解使用合适的吸附材料吸附核酸, 其它的杂质均被洗掉, 达到纯化DNA 的目的另一种方式加入1/10体积的NaAc(pH5.2,3M),用预冷的乙醇或异丙醇沉淀RNA 吸附或沉淀后应用70%的乙醇洗涤, 以除去盐离子等若长期储存建议使用TE 缓冲液溶解TE 中的EDTA 能螯合Mg2+或Mn2+离子, 抑制DNasepH 值为8.0, 可防止DNA 发生酸解 。

基因组DNA 提取常见问题

DNA 中含有蛋白, 多糖, 多酚类杂质DNA 在溶解前, 有酒精残留, 酒精抑制后续酶解反应DNA 中残留有金属离子有RNA 的存留原因对策重新纯化DNA, 过吸附柱去除蛋白, 多糖, 多酚等杂质重新沉淀DNA, 让酒精充分挥发增加70%乙醇洗涤的次数(2-3次) 加入RNase 降解RNA

问题一:DNA样品不纯, 抑制后续酶解和PCR 反应.DNA 提取常见问题材料不新鲜或反复冻融未很好抑制内源核酸酶的活性提取过程操作过于剧烈,DNA 被机械打断外源核酸酶污染反复冻融。尽量取新鲜材料, 低温保存材料避免反复冻融液氮研磨或匀浆组织后, 应在解冻前加入裂解缓冲液在提取内源核酸酶含量丰富的材料的DNA 时, 可增加裂解液中螯合剂的含量, 细胞裂解后的后续操作应尽量轻柔所有试剂用无菌水配制, 耗材经高温灭菌将DNA 分装保存于缓冲液中, 避免反复冻融

问题二:DNA降解.DNA 提取常见问题实验材料不佳或量少破壁或裂解不充分吸附或沉淀不完全洗涤时DNA 丢失。尽量选用新鲜(幼嫩) 的材料动植物要匀浆研磨充分;G+菌, 酵母裂解前先用生物酶或机械方式破壁. 高温裂解时, 时间适当延长(对于动物细胞, 细菌可增加PK 的用量). 增加吸附的时间, 或低温沉淀小心操作 问题三:DNA提取量少.


相关文章

  • 质粒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 化工专业实验 实验名称 质粒DNA的提取与琼脂糖凝胶电泳 班级 化21 姓名 张腾 学号 2012011864 成绩 实验时间 2014.12.26 同组成员 王乙汀.陈秉伦.梁有向 1 实验目的 (1)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和方法 ( ...查看


  • DNA提取原理
  • 基因组DNA 提取原理及方法 Time :2009-12-26 AM 10:54 Author:bioer Hits: 5617 times 一.原理 DNA .RNA 和核苷酸都是极性化合物,一般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它们 ...查看


  • 分子生物学实验(1)
  • 实验一 感受态细胞制备 (4学时)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称感受态.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 三.仪器.材料 ...查看


  • 蛋白质提取
  • 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分析技术(适应于微生物.生化等专业) 实验一 多酚氧化酶(PPO )的分离提取 一.原理与目的 多酚氧化酶是植物组织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 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醌,是组织形成褐变, ...查看


  •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
  •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复习 一. 教学内容 高中教材实验复习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教材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 三. 学习过程 1. 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 ...查看


  •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007
  •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007 1.课程属性:必修 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3.学时学分:实验学时22 4.实验应开学期:秋季 5.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在学习生物化学 ...查看


  • 基因工程实验报告资料
  •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基因工程综合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原理 班 级:12生物工程3班 学 号:[1**********]2 姓 名:李杰锋 指 导 老 师 :徐学锋 目 录 0. 摘要....................... ...查看


  • 高中生物试题库 新东方教育
  • 网站首页移动课堂 登录 免费注册 0 题库 首页 高中试题 初中试题 试卷 新东方在线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快速查题-高中生物试题 年级:初中 高中 学科: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生物 高中生物知识点 细胞的 ...查看


  •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首都师范大学
  •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ww.bbioo.com 生物秀论坛-专注于生命科学! www.bbioo.com/bbs/ 首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2004 年 8 月 目 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