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什么不同?

中庸之道虽同被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所称赞,但在比较中可以发现,两人的思想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概而言之,相同方面主要有三点:(1)都视中庸之道为最高的德行与至善;(2)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是道德主体的道德评价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分别认为中道是种相对中道与权变中;(3)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所内涵的辩证法思想,寻求一种“德性之中”与“和而不同”。

不同:(1)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对来说,在内涵上包含有更多的求知成分,可说是种理性中道;孔子的中庸思想则相对具有较浓的人性意味,可说是种性情中庸;(2)经验德性论与先验人性沦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德性并非是先天本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行为习惯中形成获得的,所以,要想实现好的德性,实现中道,就得注重习惯的作用,在日常行为中积累达到。孔子则认为作为一种至德中庸实际上是“仁”在同常生活中的流行与实现,是先天地内在于人自身的,是人生来就本有的,所以,只要通过个人自身的不断修养就能逐渐体认自身本有的德性,从而实现中庸之道。(3)德性自愿与道德自觉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是种自愿的德性,只有行为主体的自愿行为才可能称得上是种德性,强调意志自由在实现中道过程中的作用。孔子更多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感、义务感,其中庸更大程度上可说是种自觉的中庸。 两人思想的同异主要源于人类实践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也因为此,两人在实践的追求上也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亚里士多德的中道选择观在实践上走向了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基础之上寻求社会公正的理论探索之路,主张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为西方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社会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实践上最终走向了要求个人道德选择和道德修养必须有利于封建礼教伦理所要求的封建宗法统治秩序的维护和达致社会和谐的道路,力图实现一种德治社会。

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什么不同?

中庸之道虽同被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所称赞,但在比较中可以发现,两人的思想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概而言之,相同方面主要有三点:(1)都视中庸之道为最高的德行与至善;(2)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是道德主体的道德评价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分别认为中道是种相对中道与权变中;(3)都意识到了中庸之道所内涵的辩证法思想,寻求一种“德性之中”与“和而不同”。

不同:(1)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对来说,在内涵上包含有更多的求知成分,可说是种理性中道;孔子的中庸思想则相对具有较浓的人性意味,可说是种性情中庸;(2)经验德性论与先验人性沦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德性并非是先天本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行为习惯中形成获得的,所以,要想实现好的德性,实现中道,就得注重习惯的作用,在日常行为中积累达到。孔子则认为作为一种至德中庸实际上是“仁”在同常生活中的流行与实现,是先天地内在于人自身的,是人生来就本有的,所以,只要通过个人自身的不断修养就能逐渐体认自身本有的德性,从而实现中庸之道。(3)德性自愿与道德自觉的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中道是种自愿的德性,只有行为主体的自愿行为才可能称得上是种德性,强调意志自由在实现中道过程中的作用。孔子更多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感、义务感,其中庸更大程度上可说是种自觉的中庸。 两人思想的同异主要源于人类实践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也因为此,两人在实践的追求上也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亚里士多德的中道选择观在实践上走向了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基础之上寻求社会公正的理论探索之路,主张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为西方建立法制和民主制度社会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实践上最终走向了要求个人道德选择和道德修养必须有利于封建礼教伦理所要求的封建宗法统治秩序的维护和达致社会和谐的道路,力图实现一种德治社会。


相关文章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比较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比较 引言 中庸之道是最伟大.最深奥的学说之一.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优秀成果,"过犹不及"的中庸伦理思想在规范个人行为.维护国家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应 ...查看


  • 中西早期的"适度"思想及适用范围的扩展
  • 作者:王中江 孔子研究 2005年11期 在相互遥远的中西方的早期,或者说在雅斯贝斯所称的"轴心时代",先哲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出了以"中"为中心的高度近似的"适中"."适度 ...查看


  • "孔子"与[易经]
  • ‚孔子‛与<易经> ◎万谷初 传说<易经>是我国古代几位圣人黄帝.文王.周公等相继写成的,虽然难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学习,一遍一遍地翻阅,不但认真阅读而且动手写了好多心得,后人把这些心得称为<易传>.孔 ...查看


  • 浅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 浅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记得乔治.桑塔耶纳说过:"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他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我们应该重视美的物质基础,也应该承认在自然的物质形式中潜存着美的因素."席勒也 ...查看


  •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原则
  •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原则 美德,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长期沉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人们对它有过许多的讨论,究竟美德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谈谈对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美德的理解. 一直以来,人们对美德的定义都是各不相同,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 ...查看


  • 2015年历史选修四复习提纲
  • 一 秦始皇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局限性:暴政:焚书坑儒.残酷的刑罚.修筑长城.大兴土木 二.唐太宗 列举" ...查看


  • 论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
  • 论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肖群忠 在每一种民族文化中,总有一种支撑社会秩序和人际互动的精神 基础如情感主义与理性精神.德治主义与法治精神等等.中国文化及 其核心-儒学,按西方标准的学术话语是属于情感主义的还是理性 主义 ...查看


  • 绍兴一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 绍兴一中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命题:陈昌勇 金华元 校对:陈昌勇 金华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其中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属于 ...查看


  •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