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应该说作者想要给我们传达和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如果沉浸在以电视为主的电子媒介中,慢慢地失去思考,那么电视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时所具有的品质。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这是我们大家不想看到的。作者为了最终将这种不易察觉的文化伤害以及对人的思考,自我意识的剥夺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揭示和强调,在本书中一步步地向我们解释,举例,比较,引用。作者先把媒介的本质以他的观点向我们作了阐释,“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接着详谈了印刷时代下的美国的变化,涉及美国的宗教、政治、广告及传媒业等,述说了印刷时代下的书面文化带来的优势,促进人们的发展。再着,讲述了电报的发明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的影响,以及电视兴起后以娱乐为主的娱乐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最后,着重讲了以图片形式、视觉角度的电视节目给我们思想、思维方式等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提出了教育的形式的变化,以电视节目为载体的娱乐形式成为了教育的趋势主流带来的问题。以各个领域在从印刷时代进入到电视时代的变化背景下为例,显示出与以前的对比变化,引人思考。

这本书重点放在了媒介形式对于媒介所承载的内容的决定性影响的阐释上。前部分讲解了印刷机下的书面文字,后部分讲解了电视机里充斥的图片与音乐。媒介所承载的内容若想通过特定的媒介来得到传播,那么必须要符合该特定媒介的特性和本质要求。电视是一种视觉传播,那么就更多的依赖图片,而印刷时代则是以书面文字为载体,需要人们来阅读,而不是看电视。

电视,是“一种媒介”,而不是“一种技术”,“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电视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以电视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作者在本书中举的例子,宗教传教士若将传教搬上舞台,制作电视节目,那么他传布道义的初衷就变了,凡是以电视节目为形式的内容,终将以最大限度吸引观众为最高目标。“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能够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视广泛普及,在当时,它的影响之巨大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及的。我想,主要是电视给人们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娱乐与精神享受。的确,

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刺激与满足。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形象的美好。电视的到来使我们逐渐进入了读图时代,近几年4G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又使短视频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更倾向于读图或播放短视频,而不是浏览文字。图片或视频确是对世界的展现,但却把我们的世界分割成一些前后不相连接的片段。电视带来了丰盛的视觉享受,更给我们植入了娱乐的细胞,成为我们在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必要的精神需求。并不是说娱乐本身不好,娱乐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缓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我们也必须对娱乐进行反思,毕竟过度娱乐就恰得其反。

当下的电视节日娱乐化和同质化的现象特别明显,有意思但没意义,如《爸爸去哪了》 、《中国好声音》 、《非诚勿扰》等等。虽然作为娱乐节目,娱乐大众,吸引收视率本身就是其原则,但是我们应当思考这样的模式,这样的传媒效应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受众的培养而终将形成的心理暗示——一切以娱乐为准。电视节目以其独有的魅力,一步步将我们这些受众变成了一个个不加思考,不加分析,不加批判的盲从者。这种影响不仅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还会影响受众的现实生活。有些人就利用了人们这种过度娱乐的心理,或通过一些恶搞视频迅速成为网红,或通过播放涉及色情暴力的内容来引人眼球。其实这也是社会上出现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原因。人们为什么会关注“凤姐”、“papi酱”、“傅园慧”这些网络“热点”?无非就是娱乐本身的影响所致。

电视和网络让我们暂时忘记了思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必须要保持着特有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我们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抬眼观望,有区别地对待电视节目和电视给我们所呈现的内容。电视媒介,以传播新鲜,视觉刺激,动态的内容,不允许电视节目制编人以传统的书面形式传播信息。电视节目娱乐性过重的问题,其实不是节目制片人的错,而是电视这个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无法避免的缺陷。

总之,在电视和网络媒介带来巨大冲击的今天,我们也不能过度沉迷于娱乐节目,而是应该在适度娱乐之后保持冷静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里静心的阅读,汲取精神食粮!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应该说作者想要给我们传达和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如果沉浸在以电视为主的电子媒介中,慢慢地失去思考,那么电视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时所具有的品质。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这是我们大家不想看到的。作者为了最终将这种不易察觉的文化伤害以及对人的思考,自我意识的剥夺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揭示和强调,在本书中一步步地向我们解释,举例,比较,引用。作者先把媒介的本质以他的观点向我们作了阐释,“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接着详谈了印刷时代下的美国的变化,涉及美国的宗教、政治、广告及传媒业等,述说了印刷时代下的书面文化带来的优势,促进人们的发展。再着,讲述了电报的发明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的影响,以及电视兴起后以娱乐为主的娱乐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最后,着重讲了以图片形式、视觉角度的电视节目给我们思想、思维方式等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提出了教育的形式的变化,以电视节目为载体的娱乐形式成为了教育的趋势主流带来的问题。以各个领域在从印刷时代进入到电视时代的变化背景下为例,显示出与以前的对比变化,引人思考。

这本书重点放在了媒介形式对于媒介所承载的内容的决定性影响的阐释上。前部分讲解了印刷机下的书面文字,后部分讲解了电视机里充斥的图片与音乐。媒介所承载的内容若想通过特定的媒介来得到传播,那么必须要符合该特定媒介的特性和本质要求。电视是一种视觉传播,那么就更多的依赖图片,而印刷时代则是以书面文字为载体,需要人们来阅读,而不是看电视。

电视,是“一种媒介”,而不是“一种技术”,“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电视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以电视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作者在本书中举的例子,宗教传教士若将传教搬上舞台,制作电视节目,那么他传布道义的初衷就变了,凡是以电视节目为形式的内容,终将以最大限度吸引观众为最高目标。“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能够从一种媒介转换成另一种媒介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视广泛普及,在当时,它的影响之巨大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及的。我想,主要是电视给人们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娱乐与精神享受。的确,

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刺激与满足。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形象的美好。电视的到来使我们逐渐进入了读图时代,近几年4G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又使短视频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更倾向于读图或播放短视频,而不是浏览文字。图片或视频确是对世界的展现,但却把我们的世界分割成一些前后不相连接的片段。电视带来了丰盛的视觉享受,更给我们植入了娱乐的细胞,成为我们在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必要的精神需求。并不是说娱乐本身不好,娱乐是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愉悦,缓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我们也必须对娱乐进行反思,毕竟过度娱乐就恰得其反。

当下的电视节日娱乐化和同质化的现象特别明显,有意思但没意义,如《爸爸去哪了》 、《中国好声音》 、《非诚勿扰》等等。虽然作为娱乐节目,娱乐大众,吸引收视率本身就是其原则,但是我们应当思考这样的模式,这样的传媒效应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受众的培养而终将形成的心理暗示——一切以娱乐为准。电视节目以其独有的魅力,一步步将我们这些受众变成了一个个不加思考,不加分析,不加批判的盲从者。这种影响不仅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还会影响受众的现实生活。有些人就利用了人们这种过度娱乐的心理,或通过一些恶搞视频迅速成为网红,或通过播放涉及色情暴力的内容来引人眼球。其实这也是社会上出现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原因。人们为什么会关注“凤姐”、“papi酱”、“傅园慧”这些网络“热点”?无非就是娱乐本身的影响所致。

电视和网络让我们暂时忘记了思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必须要保持着特有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我们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抬眼观望,有区别地对待电视节目和电视给我们所呈现的内容。电视媒介,以传播新鲜,视觉刺激,动态的内容,不允许电视节目制编人以传统的书面形式传播信息。电视节目娱乐性过重的问题,其实不是节目制片人的错,而是电视这个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无法避免的缺陷。

总之,在电视和网络媒介带来巨大冲击的今天,我们也不能过度沉迷于娱乐节目,而是应该在适度娱乐之后保持冷静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里静心的阅读,汲取精神食粮!


相关文章

  • 最新[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 娱乐至死时代:莫让文化成为"庸俗的垃圾"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李欢 开篇想说的...... 尼尔·波兹曼是在本人所知的所有学术理论作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一个,本人几乎是第一次只花很少的时间便看完了一本经典的 ...查看


  • 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备考书籍
  • 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备考书籍 <新闻学教程>李良荣,这里补充下听过的一场李良荣老师的讲座,关于新媒体革命的.那场讲座讲了网络舆情六态:原生态草根性,鲜明的指向性,鲜明的诉求性,新老媒体的互动,传播情节上细节的居民话符号化,网上网下 ...查看


  • 安徽省肥西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四 Word版无答案.doc
  • 肥西中学高三语文试题四 命题人:郑敏 审题人:解金柱 第I 卷(阅读题,共68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文化不能追求"娱乐至死" 有媒体近日对当下种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出现的"娱乐至 ...查看


  • [背影]读书笔记500字
  •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被人评价为白话美术的模范.<背影>是其中最著名的佳作之一.年少不谙世事的我在妈妈的推荐下有幸连读了三遍.真令我如痴如醉,妈妈说读朱自清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读完此篇<背影>真让我叹为奇迹. 一位落 ...查看


  • 重读[娱乐至死]
  • 在我看来,尼尔・波兹曼(已故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的<娱乐至死>,已不仅仅是一本传媒学或文化批判学的研究著作,而成了一本哲学著作,它涉及到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对人自身生活方式的看法.尼尔・波兹曼在页首说"人 ...查看


  • [雷雨]读书笔记 2
  • <雷雨>读书笔记 平常工作比较忙,没什么时间静下心来看书,或许是自己在为自己找个借口吧.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并看过这部著作的话剧,仍记忆犹新.对与这篇<雷雨>这篇文章,回忆起来慢慢的品味思绪万千.感受良多 ...查看


  • 娱乐至死读后感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读后感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 ...查看


  • [读书笔记][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 <欧也妮·葛朗台>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


  • 不疯魔不哲学读书笔记
  • <疯不,不哲学魔>1 人.的思类之上想应有着人还类尊的严权.和自由,利如果个一想者的思想不能思帮人助确类自立的身权和力自,由他那什就么也不. 是2黑格.极尔崇拜拿破仑为,讴他拿歌仑是破"在骑背马的世界精上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