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1.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

——经验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

——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联系:

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是各地自主开发省级认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

三是从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第二部分 综合实践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在家庭、社区生活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技能;

·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 ·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 ·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 ·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分年段目标

(一)低年级(1-2)年级

1、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初步感受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

4、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中年级(3-4年级)

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的家务。

2、乐于为自己、家人、同学、社区服务,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实践的艰辛与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4、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学习自护自救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5、进一步了解家乡,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高年级(5-6年级)

1、热爱劳动,具有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做家庭的小主人。

2、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他人带来快乐。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劳动者艰辛与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学会综合运用自护自救方法,处理各种意外事故,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5、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1.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

◆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

——经验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

——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

联系:

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是各地自主开发省级认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

三是从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第二部分 综合实践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在家庭、社区生活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技能;

·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 ·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 ·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 ·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分年段目标

(一)低年级(1-2)年级

1、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初步感受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苦与乐。

4、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中年级(3-4年级)

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做力所能的家务。

2、乐于为自己、家人、同学、社区服务,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实践的艰辛与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4、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学习自护自救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

5、进一步了解家乡,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三)高年级(5-6年级)

1、热爱劳动,具有合理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做家庭的小主人。

2、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他人带来快乐。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劳动者艰辛与快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学会综合运用自护自救方法,处理各种意外事故,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5、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


相关文章

  •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设计 店子集镇中心初中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 ...查看


  • 中小学实践活动
  • 第一个问题:想 说 爱 你 不 容 易 --对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德洛尔报告"指出,面对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务必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会生 ...查看


  •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2010-2011学年度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概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础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只较稳定 ...查看


  • 课程与教学论5-8章教案
  •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目标: 了解有关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现有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加有效的进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了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意义,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关系. ...查看


  • 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哲学思考
  • 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哲学思考 今天,想就以下四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一是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教育改革的核心:二是深化对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五个方向:四是对小学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教育改革的核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查看


  • 化学校本课程的设置
  • 化学校本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 广州培英中学化学科 张广平 摘 要: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现实需要,遵循课程评价发展趋势,校本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需要根据地域和学生特点,强化学科主干知识,坚持"持续发展"价值取向,追求&qu ...查看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 王德增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 1.国际教育改革大潮的荡击 美国: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 英国:设计学习 法国:综合学习 日本:综合学习时间 台湾省 ...查看


  • 三座店一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三座店一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形势,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学校的神圣使命,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利用信息 ...查看


  • 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方案
  • 技工学校 ---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方案 2011年秋季,我校全面进入中职课程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学校地方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创新教育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