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

社会体育学

绪论

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1.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的概念: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 、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的特点:①参与对象具有广泛性;②活动功效具有复合性;③活动方式具有灵活性;④活动时间具有业余性。

▲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

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 、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4.大众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别称。

5.全民健身

6.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

7.娱乐体育亦称身体娱乐。人们消遣、娱乐是相对工作而言的。

8.余暇体育亦称闲暇体育、休闲体育。它更强调体育活动的时间性质、人们在活动时的心态,以及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9.生活体育。

10.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1.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

2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3.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第三节 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1.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2.社会体育的结构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层次性、动态性。

▲论述社会体育的要素有哪些?并分析。

①人的要素:参与者与组织管理者

②时间要素: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空间要素:

④财的要素:社会体育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资金投入。

⑤物的要素:社会体育发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⑥信息要素:体育锻炼的科普知识、社会体育的管理经验、社会体育的报道性新闻、社会体育的科研成果、政府关于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⑦管理要素:

3.社会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文化娱乐功能;③社会情感功能;④经济功能;⑤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⑥教化社会的道德功能。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㈠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①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②社会体育的运作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③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

④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⑤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㈡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㈢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㈣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1.发展社会体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社会体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落后的短缺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3.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

①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②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③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④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⑴社会环境层面。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②政治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③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⑵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

①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

②社会体育的资源配置;

③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

⑶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①体育观念因素;

②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

③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2.国际体育人口判定方法:

①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②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③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3.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①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

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1.非体育人口,可分两类:一类是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第三章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方式及其变迁

1.生产方式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

第二节 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1群众体育意识的演变:

①无体育意识阶段;

②经验体育意识阶段;

③理性体育意识阶段;

④和谐体育意识阶段。

2.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以

①培养劳动力;②保护劳动力;③修复劳动力;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恢复”劳动力;⑥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第四章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生活方式概述

1.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

2.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②生产方式;③社会制度;④经济发展水平;㈤文化传统。

3.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①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

夜的全部时 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②生活节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4.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⑤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5.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

①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

②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

④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体育的注入。

第三节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1.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

2.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医学的一大进步。

第五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1.填空: 我国于1995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①它要成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全局的计划。

②它要成为未来宏观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③它要符合科学性和中国国情特点。

④它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名词解释: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4.简答(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①实施它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

②有利于全民提高国民素质。

③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全民健身活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1.《全民健身条例》由国务院于2009.10.1 起施行。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①第一部:面临的形势

②第二部分 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应该达到的目标: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色全民健身体系,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工作保障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③第三部分 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填空) ④第四部分 对策和措施

第五部分 实施步骤

(第一期工程自1995年至200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二期工程自2001年至2010年完成,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3.简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措施:

①成立“国家全民健身领导小组”

②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配套工程“全民健身一二一启动工程” ③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④制定《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对我国国民体质进行监测

⑤加大全民健身科研力度,提高实施计划的科学性

⑥加大社会体育经费投入

4.简述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

①倡导(要求)全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②倡导(要求)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或图书。 ③倡导(要求)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④强调(要求)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第六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一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作用:

①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②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于1993年12月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9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体开始组织和领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并于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

3.简答:建立证书制度的意义:

①拓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

②推行证书制度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③推行证书制度,就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

④推行证书制度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第二节 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

1.制定职业标准的意义:

职业标准①是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鉴定规范的基础依据;②是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③是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④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⑤为合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资源提供依据。

2.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选择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0标准教学课时;中级不少于120;高级不少于90;社会体育指导师不少于60.

4.我国的鉴定工作组织系统,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地方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三个层次组成。

5.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系统由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两个层次组成。

6.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同等学历)。

7.申请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中等或中等以上体育专业毕业;②在县级以上比赛中取得前六名比赛成绩;③经本职业正规培训。

第七章 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

第一节 社会体育经费管理

1.填空:社会体育经费管理的目的是广辟资金渠道,有效筹集和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经费的管理过程可粗略划分为“经费筹集-分配使用-核算监督”三个基本环节。

2.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基本要求:①积极主动、广辟财路;②合法守法、依法筹资;③满足需要、减少占用;④把握风险、合理举债。

3.筹集社会经费的途径(简述):①国家财政拨款,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经费主要来源(填空);②社会团体投资;③社会集资;④负债筹资;⑤群众体育产业开发;⑥上一财政年度的结转资金。

4.社会体育经费预算分为(填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5.(填空或简述)社会体育经费的分配(2个作用、3个原则):

作用:首先,能促使社会体育活动的协调发展;其次,能促使群众体育运动的合理布局。

原则:社会体育资金的分配必须同社会体育结构相适应;其次,要集中使用,保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6.社会体育经费的核算监督包括经济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管理

1.多项选择或填空: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分类标准:

根据产权性质分类: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 根据经营性质分类:分公益型、事业型、营利型三类;

根据所在区域分类:分城市、郊区和农村。

2.(填空)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整体,它包括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和布局等。

3.填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率较低。与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直接有关的三个因素:①对社会的开放程度;②开放时间;③自身的经营状况。

4简述: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管理:①转变思路观念,改革管理体制;②开展多种类服务;③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④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⑤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⑥科学合理地核定承包基数与分布比例;⑦努力解决承包中的短期行为问题。

第八章 职工体育

第一节 职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1.名词解释: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加对象上看,主要是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2.职工体育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①开展职工体育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②开展职工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职工体育的任务(简答):

1985年,将职工体育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具体工作划分为以下五项:

①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

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③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

④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

⑤通过体育进行企业之间的或企业与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节 职工体育管理

1.填空:我国职工体育工作管理的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类。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关系决定了我国职工体育事业的公共福利性质和资金的来源,在类型上基本属于拨款性。

第九章 农村体育

1.名词解释: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填空:农村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包含有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还有少部分竞技体育的成分。

3.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普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从而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4.农村体育的现状:从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来看,虽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地区,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及非法宗教活动仍很猖獗;一些地方忽视农村体育工作,多数农村的体育场地、器械还非常匮乏,并且许多农村仍然没有体育组织。

5.农村体育的特点(简答):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易于普及推广;锻炼时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季节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比较普及;锻炼地点的天然性较强;体育观念比较落后。

第二节 农村体育管理

1.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种类,从管理机构的性质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各级政府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各级群众组织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农村体育管理的社会团体;农村体育管理的民间组织。

2.填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系统分为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体育组织。

3.开展全国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的效应: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的开展,是我国的

农村体育逐步由软任务向硬任务的方向发展;对农村体育的领导管理开始由质量指标逐步向量化指标转化;调动了县委、县政府抓体育工作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农村体育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第十章 社区体育

第一节 社区体育概述

1.名词解释: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2.填空或选择: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场地设施、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管理者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3.简述社区体育的功能: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功能两部分。一般性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特殊功能是: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

第二节 社区体育管理

1.社区体育管理原则:区域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兼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2.填空(必考):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

3.填空: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内容)可以分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街道社区的微观管理。

第十一章 体育锻炼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

1.名词解释:体育锻炼,即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填空:影响身体锻炼减体重的因素有运动强度、时间以及频率。

第二节 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

1.简述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里效益的方法:选择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选择自控性运动活动。

第四节 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1.重点:身体锻炼的原则:适宜运动负荷的锻炼原则;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持之以恒的锻炼原则;因人制宜的锻炼原则。

2.名词解释:适宜运动负荷的锻炼原则,是在身体锻炼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使之既能满足锻炼者增强体质等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3.为使运动的负荷适宜,必须做到:掌握锻炼强度;把握锻炼时间;确定锻炼频度。(123可出一个论述题)

4.身体锻炼的内容: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医疗体育、矫正体育、防卫体育。

5.身体锻炼的方法:节选练习法、单项重复发、群项组合法、变换练习法、竞赛与表演法。

第十二章 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

1.名词解释:娱乐体育,亦称身体娱乐,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操,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时间。

第一节 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

1.体育运动的特性:可以同时完成健身和娱乐的双重任务;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经过体育教育;体育项目繁多,便于选择;体育活动容纳量大,参加人数多,消耗社会总时间长;体育运动具有可观赏性,具有社会教育作用。

2.简述娱乐体育与体育锻炼的异同点: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都是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重要方式。不同点在于,体育锻炼主要的目的在于健身,强调活动的科学性,可以进行定量控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运动处方的出现。娱乐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健心,强调活动的娱乐性,一般很难作定量控制。

3.娱乐体育的特点:注重人文关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尚、流行与从众性;创新性;回归自然。

第二节 娱乐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1.娱乐体育的内容:按参与者在活动时身体状态可分为:观赏性活动、相对安静状态的活动、运动性的活动。

2.娱乐体育的分类p168.

第三节 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

1.简述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原则):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符合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实力;保持活动项目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活动群体的相对稳定性。

2.简述参加娱乐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遵守法律,服从管理;讲究卫生,注意环保;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注意避免与了陷阱。

社会体育学

绪论

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1.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的概念: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 、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的特点:①参与对象具有广泛性;②活动功效具有复合性;③活动方式具有灵活性;④活动时间具有业余性。

▲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

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 、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4.大众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别称。

5.全民健身

6.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

7.娱乐体育亦称身体娱乐。人们消遣、娱乐是相对工作而言的。

8.余暇体育亦称闲暇体育、休闲体育。它更强调体育活动的时间性质、人们在活动时的心态,以及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9.生活体育。

10.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1.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

2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3.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第三节 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1.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2.社会体育的结构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层次性、动态性。

▲论述社会体育的要素有哪些?并分析。

①人的要素:参与者与组织管理者

②时间要素: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空间要素:

④财的要素:社会体育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资金投入。

⑤物的要素:社会体育发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⑥信息要素:体育锻炼的科普知识、社会体育的管理经验、社会体育的报道性新闻、社会体育的科研成果、政府关于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⑦管理要素:

3.社会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文化娱乐功能;③社会情感功能;④经济功能;⑤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⑥教化社会的道德功能。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㈠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①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②社会体育的运作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③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

④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⑤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㈡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㈢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㈣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1.发展社会体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社会体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落后的短缺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3.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

①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②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③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④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⑴社会环境层面。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②政治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③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⑵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

①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

②社会体育的资源配置;

③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

⑶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①体育观念因素;

②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

③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2.国际体育人口判定方法:

①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②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③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3.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①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

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1.非体育人口,可分两类:一类是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第三章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方式及其变迁

1.生产方式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

第二节 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1群众体育意识的演变:

①无体育意识阶段;

②经验体育意识阶段;

③理性体育意识阶段;

④和谐体育意识阶段。

2.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以

①培养劳动力;②保护劳动力;③修复劳动力;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恢复”劳动力;⑥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第四章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生活方式概述

1.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

2.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②生产方式;③社会制度;④经济发展水平;㈤文化传统。

3.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①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

夜的全部时 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②生活节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4.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⑤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5.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

①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

②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

④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体育的注入。

第三节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1.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

2.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医学的一大进步。

第五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1.填空: 我国于1995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①它要成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全局的计划。

②它要成为未来宏观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③它要符合科学性和中国国情特点。

④它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名词解释: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4.简答(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①实施它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

②有利于全民提高国民素质。

③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全民健身活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

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1.《全民健身条例》由国务院于2009.10.1 起施行。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①第一部:面临的形势

②第二部分 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应该达到的目标: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色全民健身体系,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工作保障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③第三部分 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填空) ④第四部分 对策和措施

第五部分 实施步骤

(第一期工程自1995年至200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二期工程自2001年至2010年完成,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3.简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措施:

①成立“国家全民健身领导小组”

②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配套工程“全民健身一二一启动工程” ③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④制定《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对我国国民体质进行监测

⑤加大全民健身科研力度,提高实施计划的科学性

⑥加大社会体育经费投入

4.简述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

①倡导(要求)全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②倡导(要求)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或图书。 ③倡导(要求)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④强调(要求)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第六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一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作用:

①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②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于1993年12月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9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体开始组织和领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并于2001年8月7日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

3.简答:建立证书制度的意义:

①拓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

②推行证书制度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③推行证书制度,就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

④推行证书制度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第二节 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

1.制定职业标准的意义:

职业标准①是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鉴定规范的基础依据;②是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③是确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报酬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④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⑤为合理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资源提供依据。

2.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3.选择题: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50标准教学课时;中级不少于120;高级不少于90;社会体育指导师不少于60.

4.我国的鉴定工作组织系统,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地方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三个层次组成。

5.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系统由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两个层次组成。

6.申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含同等学历)。

7.申请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中等或中等以上体育专业毕业;②在县级以上比赛中取得前六名比赛成绩;③经本职业正规培训。

第七章 社会体育的经费和场地设施管理

第一节 社会体育经费管理

1.填空:社会体育经费管理的目的是广辟资金渠道,有效筹集和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经费的管理过程可粗略划分为“经费筹集-分配使用-核算监督”三个基本环节。

2.筹集社会体育经费的基本要求:①积极主动、广辟财路;②合法守法、依法筹资;③满足需要、减少占用;④把握风险、合理举债。

3.筹集社会经费的途径(简述):①国家财政拨款,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经费主要来源(填空);②社会团体投资;③社会集资;④负债筹资;⑤群众体育产业开发;⑥上一财政年度的结转资金。

4.社会体育经费预算分为(填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5.(填空或简述)社会体育经费的分配(2个作用、3个原则):

作用:首先,能促使社会体育活动的协调发展;其次,能促使群众体育运动的合理布局。

原则:社会体育资金的分配必须同社会体育结构相适应;其次,要集中使用,保证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6.社会体育经费的核算监督包括经济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场地设施管理

1.多项选择或填空:

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分类标准:

根据产权性质分类: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含中外合资)和其他; 根据经营性质分类:分公益型、事业型、营利型三类;

根据所在区域分类:分城市、郊区和农村。

2.(填空)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整体,它包括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和布局等。

3.填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一方面,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率较低。与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直接有关的三个因素:①对社会的开放程度;②开放时间;③自身的经营状况。

4简述: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管理:①转变思路观念,改革管理体制;②开展多种类服务;③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④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⑤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⑥科学合理地核定承包基数与分布比例;⑦努力解决承包中的短期行为问题。

第八章 职工体育

第一节 职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1.名词解释: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加对象上看,主要是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2.职工体育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①开展职工体育有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②开展职工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职工体育的任务(简答):

1985年,将职工体育的基本任务确定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振奋职工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具体工作划分为以下五项:

①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

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③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

④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

⑤通过体育进行企业之间的或企业与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节 职工体育管理

1.填空:我国职工体育工作管理的组织,包括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类。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关系决定了我国职工体育事业的公共福利性质和资金的来源,在类型上基本属于拨款性。

第九章 农村体育

1.名词解释: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填空:农村体育所涉及的内容包含有农村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小城镇体育,还有少部分竞技体育的成分。

3.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普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从而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4.农村体育的现状:从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来看,虽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地区,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及非法宗教活动仍很猖獗;一些地方忽视农村体育工作,多数农村的体育场地、器械还非常匮乏,并且许多农村仍然没有体育组织。

5.农村体育的特点(简答):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易于普及推广;锻炼时间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季节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比较普及;锻炼地点的天然性较强;体育观念比较落后。

第二节 农村体育管理

1.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种类,从管理机构的性质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各级政府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各级群众组织中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农村体育管理的社会团体;农村体育管理的民间组织。

2.填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管理系统分为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体育组织。

3.开展全国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的效应:争创体育先进县活动的开展,是我国的

农村体育逐步由软任务向硬任务的方向发展;对农村体育的领导管理开始由质量指标逐步向量化指标转化;调动了县委、县政府抓体育工作的积极性;标志着我国农村体育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第十章 社区体育

第一节 社区体育概述

1.名词解释: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2.填空或选择: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组织是社区体育的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场地设施、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管理者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之间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3.简述社区体育的功能: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功能两部分。一般性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特殊功能是: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加强社会整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

第二节 社区体育管理

1.社区体育管理原则:区域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兼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2.填空(必考):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

3.填空: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内容)可以分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街道社区的微观管理。

第十一章 体育锻炼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

1.名词解释:体育锻炼,即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填空:影响身体锻炼减体重的因素有运动强度、时间以及频率。

第二节 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意义

1.简述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里效益的方法:选择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选择自控性运动活动。

第四节 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1.重点:身体锻炼的原则:适宜运动负荷的锻炼原则;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持之以恒的锻炼原则;因人制宜的锻炼原则。

2.名词解释:适宜运动负荷的锻炼原则,是在身体锻炼中,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使之既能满足锻炼者增强体质等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3.为使运动的负荷适宜,必须做到:掌握锻炼强度;把握锻炼时间;确定锻炼频度。(123可出一个论述题)

4.身体锻炼的内容: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医疗体育、矫正体育、防卫体育。

5.身体锻炼的方法:节选练习法、单项重复发、群项组合法、变换练习法、竞赛与表演法。

第十二章 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

1.名词解释:娱乐体育,亦称身体娱乐,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操,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时间。

第一节 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

1.体育运动的特性:可以同时完成健身和娱乐的双重任务;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经过体育教育;体育项目繁多,便于选择;体育活动容纳量大,参加人数多,消耗社会总时间长;体育运动具有可观赏性,具有社会教育作用。

2.简述娱乐体育与体育锻炼的异同点: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都是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重要方式。不同点在于,体育锻炼主要的目的在于健身,强调活动的科学性,可以进行定量控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运动处方的出现。娱乐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健心,强调活动的娱乐性,一般很难作定量控制。

3.娱乐体育的特点:注重人文关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尚、流行与从众性;创新性;回归自然。

第二节 娱乐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1.娱乐体育的内容:按参与者在活动时身体状态可分为:观赏性活动、相对安静状态的活动、运动性的活动。

2.娱乐体育的分类p168.

第三节 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

1.简述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原则):符合自己的身心特点;符合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实力;保持活动项目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活动群体的相对稳定性。

2.简述参加娱乐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遵守法律,服从管理;讲究卫生,注意环保;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注意避免与了陷阱。


相关文章

  •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 ...查看


  • 新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本科 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编写单位: 铜仁学院体育系 编 写 人: 宁丽娟 审 定 人: 王萍 编写时间: 2012 年6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 ...查看


  • 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
  • 第一讲<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社会体育学思考题
  • 第一章 1. 什么是社会体育? 1918年:社会体育者,指学校.军队以外一般社会之运动而言,期以锻炼身心,养成坚实之国民也. 当代: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查看


  • 体育社会学
  • 体育社会学 第一章 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1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3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 .第二章 体育运动的社会分从.流动和控制 1社会分从与体育运动 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 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 第三章 ...查看


  • 长治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长治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姓 名 院 系 专 业 苏 敏 社会体育系 社会体育 08800303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 绩 0880030325 冯晓丽 山 ...查看


  • 体育社会学 第04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 第四章 体育与社会运行 本章要点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很大.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体育运动对国 ...查看


  • 体育社会学思考题
  • <体育社会学>思考题 一. 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 2.体育社会学3.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5.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为指导. 7. 的逻辑过程. 8.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 9.社会学研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