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声声慢_意象解读

 2008年11月

第37卷 第6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8 

Vol.37 No.6

《声声慢》意象解(010022)

,受到历代词论家称赏。笔者认为,这首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  [摘 要]。通过对李清照个人生活、创作经历的关照,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本词中出现的黄花、酒、黄昏等意象,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其深层蕴藉。

[关键词] 声声慢;意象;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8)0620102203

  《声声慢》是李清照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一篇,古

今多有人进行评赏。笔者则认为,这首词之所以特别动人心魄,与其意象有很大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由于“言不尽意”,逻辑语言无法对复杂情愫

[1]575

进行完美的表达,就只好“立象以尽意”,用感性的方式借助意象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试读《声声慢》这首词,除开头和结尾几句之外,它几乎由密集的意象组成,如淡酒、晚风、雁、黄花、窗儿、梧桐细雨、黄昏等。且不说整个古典文学发展的积淀,仅就李清照个人的生活、创作经历来说,由于这首词作于李清照的晚年,经历了年轻时的平静安逸和晚年的国破家亡流离漂泊,这些意象已经浸染了词人一生的悲欢情愫,故而益发蕴意深厚,上升为艺术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在解读这首词时,我们似乎更应“看山不是山”,把词中意象放入作者所处的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下面试举几例。

一、黄花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有多人对此进行评析。《礼记・月令》:“鞠有黄

花。”“鞠”本作“菊”。词中的黄花即我们一般所称的菊花。菊花这一意象与作者的人格节操、志向追求、情感心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

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余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2]11篱。《多丽》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2]34

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多丽》是一首咏菊词,通篇用典。菊花之美不

①②③

似贵妃醉脸,孙寿愁眉,也非韩令偷香、徐娘傅④

粉,可以比拟。细看取,却只有“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屈原(即屈平)《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潜(即陶令)《饮酒》诗:

[收稿日期]2008203215

[作者简介]吕海波(19842),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102・

吕海波/《声声慢》意象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正是此二人高情

远志的象征。而李清照所钟情的,不是一般妇人所欣赏的描眉傅粉之美,却正是屈平陶令的高洁人格之美。李清照与赵明诚曾经屏居乡里十余年,为了淡泊明志,取陶渊明《归去来辞》和“审容膝之易安”之意,把书房称为“归来堂”,把居室称为“易安居”,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可见李清照对于菊之“爱惜”,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在《醉花阴》中,李清照以黄花自比,写黄昏时分,自己一人把酒东篱,为思念远人而销魂。透过黄花这一意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贤淑、以女性特有的缠绵婉转、,感情却深沉和热烈,有这样的才气,有这样敢于抒发自己真实感情的勇气,的确让人赞叹。

据伊世珍《嫏鬟记》记载,《醉花阴》是李清照函寄给丈夫的,当赵明诚接读后,赞赏久之,为了想超过她,废寝忘餐地另外写了五十阙,故意把李清照的这一首夹在其中,拿去给朋友陆德夫评判。陆德夫细加玩味以后,指出只有三局绝佳,则恰好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晚年,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结束了,生离之苦变成了死别之痛。国破家亡,孤苦漂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所代表的是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曾经相知相守的幸福生活,如今对于她,却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小火苗,固然温暖,却让她格外地感觉到现实的凄凉和孤独。黄花因饱含着血泪而变得沉甸甸的。纵使满地堆积,金黄灿烂,也只得由它去“憔悴损”,无人采摘,

[2]12

纵使摘得,也是“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

)雁儿》

二、酒

喝酒是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的意象是中国古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它出现的也非常频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2]8

)瘦。(《如梦令》昨夜似乎欢会畅饮,清晨带着未消的醉意

探问海棠消息。几分急切,几多情趣!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祭。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

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

[2]46

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明月玲珑,琼雪寒梅,金樽共赏,酒不醉人人自醉。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

[2]13

醉。沉水卧时酒未消。(《菩萨蛮,夹衫新着,盼到了春天却盼不到。醉酒也不能安慰思乡之痛。

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

[2]60

)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可怜春似人将老,复国归乡的愿望却成了空梦一场。随意杯盘,清酒酸梅,岂可慰人怀抱?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一生悲喜沉浮,都有酒相伴,然而此时的情怀已非三杯两盏淡酒可以交代。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伤心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正点点滴滴,作者独自守着窗儿,铺天盖地的忧愁令她无处躲藏,杯中清酒也麻痹不了痛楚的神经。这岂是一个愁字可以了得!

三、梧桐秋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暗用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意,写凄凉、冷落、孤寂、怀人。

李清照有一首《添字丑奴儿》声: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南方人对于细雨缠绵已经习惯,少有人去注意。而破国离家的北人却把那点点滴滴的声音听的很真切。“点滴霖霪,点滴霖霪”,在三更时分敲打着作者痛楚的心。《声声慢》中,作者在寂静的黄昏,守着窗儿,听着北人听不惯的细雨点点滴滴。写梧桐而在黄昏,以增悲感,再加上这冰冷的,无休无止的雨声。这次第,确非一个“愁”字了得。

四、黄昏

黄昏,就是“暮”,本作“莫”,《说文》:“日且冥

・103・

[2]48

写夜间的雨

吕海波/《声声慢》意象解读

也,从日在茻中。”即指日落时分,是一天中由白

昼转入黑夜,由阳至阴的转折点。黄昏意象饱含落寞之情,在古典作品中频频出现。钱钟书先生说:“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昏黄时分,触绪纷来,

[4]101

所谓‘最难消遣’。”在李清照词作中,它往往带有思乡怀家、年华流逝、追念亡人的悲凉意绪。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追忆的尚是一次令人游兴沉酣、乐而忘返的郊游;《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已在传达一对情投意合的爱侣被迫分离时的相思之苦。《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和《庆清朝慢》: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浇愁,自醉。《忆秦娥》:“,。烟光薄,栖鸦归后,。”写黄昏时分远望群山和原野,听到画角哀鸣,勾起缱绻离情和无限惆怅孤寂之感。

而今在国破家亡种种不幸纷至沓来之后,又当一个凄凉、肃杀、索寞的秋日黄昏,悲伤忧愁郁结于心,难以排遣。《声声慢》还包含其他一些意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么说是旧时相识呢?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思念之情,据说是写在锦帕上送给即将远行的丈夫的。《念奴娇》中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亦是写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思念之情。那时丈夫虽然不在身边,却可以鸿雁传书,虽是“两处闲愁”,却是同“一种相思”。雁逢秋而南下,李清照亦北人南来,正伤心时,却望见这“旧时相识”,又勾起阵阵愁绪。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写得尤其凄怆。一位年老寡居,孤苦无依的妇人独自坐在窗前,“守着”窗儿,似乎外界事物已不能再引起她的兴趣,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与她为伴,只有“窗儿”成了与她相守之物。孤苦难耐,度日如年,盼不

[3]27

到天黑。盼“黑”的心理值得回味,一个快乐、有活

力的人是嫌白天太短夜太长,恨不得秉烛夜游的。李清照年轻时所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到了日暮时分作者都不情愿回家,而如今却是“怎生得黑?”大概天黑便看不见眼前种种牵动愁思之物,或是天黑后到梦乡去寻找失去的美好生活愁”字了,抒发了一种浓重的,更包含了;不单单是异乡漂泊之苦,而且是超越时空的知音难觅之愁。词人内心悲凉感伤基调同客观物象建立了联系,通过蕴意深厚的种种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怆悲凉、孤苦冷清的意境,从而表达出深沉凝重的愁情,令古今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注 释:

① 贵妃醉脸:《松窗杂录》记暮春时节内殿上牡丹花。李

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唐玄宗对杨妃说:“妆镜台前,宜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② 孙寿愁眉:《后汉书・梁冀传》:“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

态,作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魅惑。”③ 韩令偷香:《世说新语》卷下之下《惑溺》第三十五记韩

寿与贾充之女事。

④ 徐娘傅粉:《世说新语》卷下之上《容止》第十四:“和平

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与热汤饼,既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参 考 文 献]

[1] 王弼,韩康佰,注.周易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3.[4]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中华书局,1979.

[责任编辑

 张晋海]

・104・

 2008年11月

第37卷 第6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8 

Vol.37 No.6

《声声慢》意象解(010022)

,受到历代词论家称赏。笔者认为,这首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  [摘 要]。通过对李清照个人生活、创作经历的关照,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本词中出现的黄花、酒、黄昏等意象,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其深层蕴藉。

[关键词] 声声慢;意象;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8)0620102203

  《声声慢》是李清照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一篇,古

今多有人进行评赏。笔者则认为,这首词之所以特别动人心魄,与其意象有很大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由于“言不尽意”,逻辑语言无法对复杂情愫

[1]575

进行完美的表达,就只好“立象以尽意”,用感性的方式借助意象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试读《声声慢》这首词,除开头和结尾几句之外,它几乎由密集的意象组成,如淡酒、晚风、雁、黄花、窗儿、梧桐细雨、黄昏等。且不说整个古典文学发展的积淀,仅就李清照个人的生活、创作经历来说,由于这首词作于李清照的晚年,经历了年轻时的平静安逸和晚年的国破家亡流离漂泊,这些意象已经浸染了词人一生的悲欢情愫,故而益发蕴意深厚,上升为艺术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在解读这首词时,我们似乎更应“看山不是山”,把词中意象放入作者所处的具体语境中去体会。下面试举几例。

一、黄花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已有多人对此进行评析。《礼记・月令》:“鞠有黄

花。”“鞠”本作“菊”。词中的黄花即我们一般所称的菊花。菊花这一意象与作者的人格节操、志向追求、情感心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

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余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2]11篱。《多丽》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2]34

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多丽》是一首咏菊词,通篇用典。菊花之美不

①②③

似贵妃醉脸,孙寿愁眉,也非韩令偷香、徐娘傅④

粉,可以比拟。细看取,却只有“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屈原(即屈平)《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潜(即陶令)《饮酒》诗:

[收稿日期]2008203215

[作者简介]吕海波(19842),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102・

吕海波/《声声慢》意象解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正是此二人高情

远志的象征。而李清照所钟情的,不是一般妇人所欣赏的描眉傅粉之美,却正是屈平陶令的高洁人格之美。李清照与赵明诚曾经屏居乡里十余年,为了淡泊明志,取陶渊明《归去来辞》和“审容膝之易安”之意,把书房称为“归来堂”,把居室称为“易安居”,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可见李清照对于菊之“爱惜”,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在《醉花阴》中,李清照以黄花自比,写黄昏时分,自己一人把酒东篱,为思念远人而销魂。透过黄花这一意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贤淑、以女性特有的缠绵婉转、,感情却深沉和热烈,有这样的才气,有这样敢于抒发自己真实感情的勇气,的确让人赞叹。

据伊世珍《嫏鬟记》记载,《醉花阴》是李清照函寄给丈夫的,当赵明诚接读后,赞赏久之,为了想超过她,废寝忘餐地另外写了五十阙,故意把李清照的这一首夹在其中,拿去给朋友陆德夫评判。陆德夫细加玩味以后,指出只有三局绝佳,则恰好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晚年,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结束了,生离之苦变成了死别之痛。国破家亡,孤苦漂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所代表的是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曾经相知相守的幸福生活,如今对于她,却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小火苗,固然温暖,却让她格外地感觉到现实的凄凉和孤独。黄花因饱含着血泪而变得沉甸甸的。纵使满地堆积,金黄灿烂,也只得由它去“憔悴损”,无人采摘,

[2]12

纵使摘得,也是“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

)雁儿》

二、酒

喝酒是中国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的意象是中国古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它出现的也非常频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2]8

)瘦。(《如梦令》昨夜似乎欢会畅饮,清晨带着未消的醉意

探问海棠消息。几分急切,几多情趣!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祭。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

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

[2]46

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明月玲珑,琼雪寒梅,金樽共赏,酒不醉人人自醉。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

[2]13

醉。沉水卧时酒未消。(《菩萨蛮,夹衫新着,盼到了春天却盼不到。醉酒也不能安慰思乡之痛。

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

[2]60

)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可怜春似人将老,复国归乡的愿望却成了空梦一场。随意杯盘,清酒酸梅,岂可慰人怀抱?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一生悲喜沉浮,都有酒相伴,然而此时的情怀已非三杯两盏淡酒可以交代。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伤心过雁,满地黄花,梧桐秋雨,正点点滴滴,作者独自守着窗儿,铺天盖地的忧愁令她无处躲藏,杯中清酒也麻痹不了痛楚的神经。这岂是一个愁字可以了得!

三、梧桐秋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暗用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之意,写凄凉、冷落、孤寂、怀人。

李清照有一首《添字丑奴儿》声: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南方人对于细雨缠绵已经习惯,少有人去注意。而破国离家的北人却把那点点滴滴的声音听的很真切。“点滴霖霪,点滴霖霪”,在三更时分敲打着作者痛楚的心。《声声慢》中,作者在寂静的黄昏,守着窗儿,听着北人听不惯的细雨点点滴滴。写梧桐而在黄昏,以增悲感,再加上这冰冷的,无休无止的雨声。这次第,确非一个“愁”字了得。

四、黄昏

黄昏,就是“暮”,本作“莫”,《说文》:“日且冥

・103・

[2]48

写夜间的雨

吕海波/《声声慢》意象解读

也,从日在茻中。”即指日落时分,是一天中由白

昼转入黑夜,由阳至阴的转折点。黄昏意象饱含落寞之情,在古典作品中频频出现。钱钟书先生说:“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昏黄时分,触绪纷来,

[4]101

所谓‘最难消遣’。”在李清照词作中,它往往带有思乡怀家、年华流逝、追念亡人的悲凉意绪。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追忆的尚是一次令人游兴沉酣、乐而忘返的郊游;《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已在传达一对情投意合的爱侣被迫分离时的相思之苦。《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和《庆清朝慢》: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浇愁,自醉。《忆秦娥》:“,。烟光薄,栖鸦归后,。”写黄昏时分远望群山和原野,听到画角哀鸣,勾起缱绻离情和无限惆怅孤寂之感。

而今在国破家亡种种不幸纷至沓来之后,又当一个凄凉、肃杀、索寞的秋日黄昏,悲伤忧愁郁结于心,难以排遣。《声声慢》还包含其他一些意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么说是旧时相识呢?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思念之情,据说是写在锦帕上送给即将远行的丈夫的。《念奴娇》中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亦是写丈夫不在身边时的思念之情。那时丈夫虽然不在身边,却可以鸿雁传书,虽是“两处闲愁”,却是同“一种相思”。雁逢秋而南下,李清照亦北人南来,正伤心时,却望见这“旧时相识”,又勾起阵阵愁绪。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写得尤其凄怆。一位年老寡居,孤苦无依的妇人独自坐在窗前,“守着”窗儿,似乎外界事物已不能再引起她的兴趣,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与她为伴,只有“窗儿”成了与她相守之物。孤苦难耐,度日如年,盼不

[3]27

到天黑。盼“黑”的心理值得回味,一个快乐、有活

力的人是嫌白天太短夜太长,恨不得秉烛夜游的。李清照年轻时所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到了日暮时分作者都不情愿回家,而如今却是“怎生得黑?”大概天黑便看不见眼前种种牵动愁思之物,或是天黑后到梦乡去寻找失去的美好生活愁”字了,抒发了一种浓重的,更包含了;不单单是异乡漂泊之苦,而且是超越时空的知音难觅之愁。词人内心悲凉感伤基调同客观物象建立了联系,通过蕴意深厚的种种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怆悲凉、孤苦冷清的意境,从而表达出深沉凝重的愁情,令古今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注 释:

① 贵妃醉脸:《松窗杂录》记暮春时节内殿上牡丹花。李

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唐玄宗对杨妃说:“妆镜台前,宜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② 孙寿愁眉:《后汉书・梁冀传》:“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

态,作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魅惑。”③ 韩令偷香:《世说新语》卷下之下《惑溺》第三十五记韩

寿与贾充之女事。

④ 徐娘傅粉:《世说新语》卷下之上《容止》第十四:“和平

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与热汤饼,既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参 考 文 献]

[1] 王弼,韩康佰,注.周易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63.[4]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中华书局,1979.

[责任编辑

 张晋海]

・104・


相关文章

  • 声声慢_教学设计
  • 太原市小店一中 语文教案 <声声慢> 声声慢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 ...查看


  • 声声慢说课稿
  •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文特点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 ...查看


  • 微课教学设计
  • 一般"愁"字别样情--微课讲稿-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 一般"愁"字别样情--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微课讲稿--自写) 3.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 ...查看


  • 声声慢公开课教案 1
  • <声声慢>教学设计 吴忠高级中学 吴凤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查看


  •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刘中凯 武进区鸣凰中学 [教学目标] 1.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 ...查看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素材
  • 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探微 内容概要:意象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合目的的组合而构成的.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于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纵观我 ...查看


  • 李清照声声慢 课件
  • 声声慢>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主题. 2. 了解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 初步感知婉约派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二) 过程与方法: 1 ...查看


  • 声声慢学案
  • <声声慢>学案 罗高语文组 刘玲玲 教学目标: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知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4.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歌曲 ...查看


  • [声声慢]教案设计高一级卉
  • <声声慢>教案设计 高一级 李丝卉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