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是什么(第六册)

16、家是什么(第六册)

作者(来源):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 金叶华 发布时间:2008-03-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离散丧生”、“辗转数地”等词语的含义。

2、根据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详细复述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记诵课文最后一节。

方法与过程:

1、质疑解疑学懂课文,反复朗读感悟真情。

2、借助提示、画面、录像等直观形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明白家是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地方,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亲情与爱。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板书课题:家是什么

1、师: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个别读)

能带着疑问的口气读吗?

(齐读)

2、师:文章的题目像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家是什么?” 让我们先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家字上。 学过这个家字吧!

(“家”字渐渐放大)

教师解释:“家”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屋,下面的“豕”字表示家养的牲畜——猪。古人认为,有了房子、有了牲畜,就有了家。

3、师:那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家里的摆设、居住环境,有的介绍了家里的亲人,有的表达的是父母对你们的爱。

二、了解故事,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想不想听?

那么,认真听,听清故事讲了什么,并发现故事所要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文本,师配乐讲述第一个故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座别墅说:“那是什么?” "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1) 出示图片了解“洛杉矶”,理解 “富翁”。

师: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原文中“洛杉矶”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洛杉矶城市的繁华景象。)教师简要介绍:洛杉矶是美国西部一座最大的城市,正像图中看到的,它非常美丽、繁华。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富翁。(原文中“富翁”下加点。师:故事中的那个醉汉其实就是——富翁,一个非常有钱的男子。)

(2)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个故事,根据下面的提示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

翁 ,警察要

,结果富

翁 。

(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翁喝醉酒躺在街头,警察要他送回家,结果富翁说他没有家。)

师: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往往可以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和主要人物的表现。

(3)师:这个故事就是围绕警察与一个富翁的对话展开的。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有疑问吗?

问题归纳:为什么富翁把他的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为什么富翁明明有家,却说自己没有家?

师:有房子却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留一留,请听第二个故事。

2、听第二个故事

[师伴音乐讲述第二个故事,课件出示文本: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5岁的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1) 出示图片了解“卢旺达”,主人公名叫“热拉尔”

师:这件事发生在——卢旺达。(原文中“卢旺达”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非洲卢旺达。)教师简要介绍:非洲卢旺达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国家。1983年发生的内战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热拉尔。(原文中“热拉尔”下加点)

(2)师:请你读读这个故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也来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 ,有个叫热拉尔的

人 ,于是他说自

己 。

(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个叫热拉尔的人辗转数地找到了女儿,于是他说自己又有家了。)

(3)师:这回你又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3、师:那个富翁拥有别墅却说“我没有家”,热拉尔没有了房子,只有5岁的小女儿却说“我又有家了”,家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读课文

师:自己读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并想一想:家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段落告诉了我们答案,把它找出来,打上星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师: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轮读。

3、师:文章中那一小节揭示了家的含义?(最后一节)大家找对了吗?

(1)出示: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

是真正没有家的人。(一生读)

(2)在“有时”下加点。

师:文中连用了三个“有时”,是一个排比句,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一生读)

(3)师:这段话中,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语。

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

谁能读正确?

(4)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高堂华屋。它外观气派,内部装修 华丽、考究。当然文中的别墅就是高堂华屋。

这是(出示图片)——竹篱茅舍。它简陋、破旧、寒酸。

而“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又是一对反义词。(用线连接两个词语)

(5)师:同样,在这一小节中也有两个意思相反的层次。(加“/”划分本段层次)男生读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

引读:不管这个家是——高堂华屋,还是——竹篱茅舍,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有了亲情就有了——家。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

四、学习3、4节,想象复述

1、师:课文用卢旺达难民热拉尔的故事说明“家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请一个学生读第3、4节热拉尔的故事。

2、师:有两个词语中出现多音字,请读准字音。

出示:离散(s àn )丧(s àng )生

辗转(zhu ǎn )数(sh ù)地。

3、师:读了刚才的故事,你能试着说说离散丧生是什么意思?(和亲人失散,失去生命。文中指热拉尔一家40口人,有的和他失散了,有的死去了。) 师:在这种情况下,热拉尔得知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内心极度渴望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同学们可能不理解“辗转数地”,他有可能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城市又到村庄,又从一座村庄,到另一座村庄,走了很多地方,这就叫做——辗转数地。

师: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面临的不仅是长途跋涉的辛苦,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你看(出示画面:战火、饥饿、病痛)

4、师:难怪找到了女儿,热拉尔的心情是——悲喜交加,他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注意联系上下文)

他悲的是——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又有家了。

5、师:父女俩见面了,那是怎样一幕情景呢?

出示练习: 父女俩相聚了……

热拉尔 小女儿

(播放录像)

(1)边看边出示一些关键词语: 目瞪口呆、紧紧相拥、轻轻抚摸、泪如泉涌……

(2)师:请你选择词语,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一说父女俩见面时的情景。(2-3人)

6、师:热拉尔找到了女儿,就是找到了亲人、亲情,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家。

5、配音感情读第4节

7、小结:这就是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1、2节,感悟真情

1、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富翁的生活。一生读1-2小节

富翁为什么说他只有房子而没有家?(可能没有亲人,可能有亲人但没有亲情;可能自己曾经伤害过亲人,众叛亲离。)

师:这个醉汉可是当地的富翁啊!拥有的是别墅——高堂华屋。没有的又是——亲情、爱。从哪儿看出他失去了这些?(醉卧街头无人问津)

2、指导朗读富翁和警察的对话。

3、正如第2小节中写到的那样

出示并引读: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那儿还是家吗?不是家是什么?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人老百姓来讲——只能说曾经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是家了。

师:所以说家不一定指房子,有了房子并不一定表示有了家。

4、让我们再读第2节, 体会家与房子的区别。

5、师:美国富翁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情感上的富

有,家财万贯换不来真情,也换不来爱。

6、那么家究竟是什么?

六、总结全文,拓展小诗:

师:一个美国富翁和一个卢旺达难民关于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度、无论居住在竹篱茅舍还是高堂华屋,无论身处战争或是和平,只要有了亲情有爱就有了家。

1、伴随着抒情的音乐,一起读读最后一小节:

2、能够记住这段话的一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

个 ,没有 的人和 ,才

是 的人。

3、铺垫夹叙夹议:

师:这篇课文除了讲述两个故事之外,又穿插了作者的两段议论,一段在第2小节,一段就是最后一小节,这种一边叙述一边议论的写作方法,叫——夹叙夹议。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

4、师呈现关于家的小诗(大屏幕出示)教师朗诵:

家是什么?

家是用爱筑成的,

2N'L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什么?

家是涨潮时帆船靠岸的港湾。

家是一本充满乐趣的小书,

家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

家是什么?

家是诉说委屈的收音机,

家是尽情大笑的回音洞。

家是恶梦惊醒安慰你的妈妈,

家是为你挡风遮雨的帐蓬。

家是什么?

家是甜蜜的回忆,

家是小树成长必需的沃土,

家是人生课堂学不完的一本长书。

七、布置作业:

续写一节小诗,念给爸爸妈妈听。

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16、家是什么(第六册)

作者(来源):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 金叶华 发布时间:2008-03-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离散丧生”、“辗转数地”等词语的含义。

2、根据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详细复述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记诵课文最后一节。

方法与过程:

1、质疑解疑学懂课文,反复朗读感悟真情。

2、借助提示、画面、录像等直观形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中,明白家是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地方,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亲情与爱。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板书课题:家是什么

1、师: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个别读)

能带着疑问的口气读吗?

(齐读)

2、师:文章的题目像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家是什么?” 让我们先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家字上。 学过这个家字吧!

(“家”字渐渐放大)

教师解释:“家”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屋,下面的“豕”字表示家养的牲畜——猪。古人认为,有了房子、有了牲畜,就有了家。

3、师:那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家?(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有的向大家介绍了家里的摆设、居住环境,有的介绍了家里的亲人,有的表达的是父母对你们的爱。

二、了解故事,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想不想听?

那么,认真听,听清故事讲了什么,并发现故事所要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文本,师配乐讲述第一个故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座别墅说:“那是什么?” "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1) 出示图片了解“洛杉矶”,理解 “富翁”。

师: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原文中“洛杉矶”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洛杉矶城市的繁华景象。)教师简要介绍:洛杉矶是美国西部一座最大的城市,正像图中看到的,它非常美丽、繁华。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富翁。(原文中“富翁”下加点。师:故事中的那个醉汉其实就是——富翁,一个非常有钱的男子。)

(2)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个故事,根据下面的提示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

翁 ,警察要

,结果富

翁 。

(在美国洛杉矶,有个富翁喝醉酒躺在街头,警察要他送回家,结果富翁说他没有家。)

师: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往往可以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和主要人物的表现。

(3)师:这个故事就是围绕警察与一个富翁的对话展开的。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有疑问吗?

问题归纳:为什么富翁把他的家说成是他的房子?

为什么富翁明明有家,却说自己没有家?

师:有房子却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留一留,请听第二个故事。

2、听第二个故事

[师伴音乐讲述第二个故事,课件出示文本: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5岁的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1) 出示图片了解“卢旺达”,主人公名叫“热拉尔”

师:这件事发生在——卢旺达。(原文中“卢旺达”下加点,接着出示图片——非洲卢旺达。)教师简要介绍:非洲卢旺达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国家。1983年发生的内战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热拉尔。(原文中“热拉尔”下加点)

(2)师:请你读读这个故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也来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内容。 出示:在 ,有个叫热拉尔的

人 ,于是他说自

己 。

(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个叫热拉尔的人辗转数地找到了女儿,于是他说自己又有家了。)

(3)师:这回你又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3、师:那个富翁拥有别墅却说“我没有家”,热拉尔没有了房子,只有5岁的小女儿却说“我又有家了”,家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读课文

师:自己读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畅。并想一想:家是什么?课文中有一个段落告诉了我们答案,把它找出来,打上星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师: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轮读。

3、师:文章中那一小节揭示了家的含义?(最后一节)大家找对了吗?

(1)出示: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

是真正没有家的人。(一生读)

(2)在“有时”下加点。

师:文中连用了三个“有时”,是一个排比句,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一生读)

(3)师:这段话中,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语。

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

谁能读正确?

(4)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高堂华屋。它外观气派,内部装修 华丽、考究。当然文中的别墅就是高堂华屋。

这是(出示图片)——竹篱茅舍。它简陋、破旧、寒酸。

而“竹篱茅舍”、“高堂华屋”又是一对反义词。(用线连接两个词语)

(5)师:同样,在这一小节中也有两个意思相反的层次。(加“/”划分本段层次)男生读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

引读:不管这个家是——高堂华屋,还是——竹篱茅舍,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有了亲情就有了——家。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

四、学习3、4节,想象复述

1、师:课文用卢旺达难民热拉尔的故事说明“家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请一个学生读第3、4节热拉尔的故事。

2、师:有两个词语中出现多音字,请读准字音。

出示:离散(s àn )丧(s àng )生

辗转(zhu ǎn )数(sh ù)地。

3、师:读了刚才的故事,你能试着说说离散丧生是什么意思?(和亲人失散,失去生命。文中指热拉尔一家40口人,有的和他失散了,有的死去了。) 师:在这种情况下,热拉尔得知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内心极度渴望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同学们可能不理解“辗转数地”,他有可能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城市又到村庄,又从一座村庄,到另一座村庄,走了很多地方,这就叫做——辗转数地。

师: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他面临的不仅是长途跋涉的辛苦,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你看(出示画面:战火、饥饿、病痛)

4、师:难怪找到了女儿,热拉尔的心情是——悲喜交加,他悲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注意联系上下文)

他悲的是——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又有家了。

5、师:父女俩见面了,那是怎样一幕情景呢?

出示练习: 父女俩相聚了……

热拉尔 小女儿

(播放录像)

(1)边看边出示一些关键词语: 目瞪口呆、紧紧相拥、轻轻抚摸、泪如泉涌……

(2)师:请你选择词语,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一说父女俩见面时的情景。(2-3人)

6、师:热拉尔找到了女儿,就是找到了亲人、亲情,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家。

5、配音感情读第4节

7、小结:这就是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1、2节,感悟真情

1、师: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富翁的生活。一生读1-2小节

富翁为什么说他只有房子而没有家?(可能没有亲人,可能有亲人但没有亲情;可能自己曾经伤害过亲人,众叛亲离。)

师:这个醉汉可是当地的富翁啊!拥有的是别墅——高堂华屋。没有的又是——亲情、爱。从哪儿看出他失去了这些?(醉卧街头无人问津)

2、指导朗读富翁和警察的对话。

3、正如第2小节中写到的那样

出示并引读: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那儿还是家吗?不是家是什么?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人老百姓来讲——只能说曾经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是家了。

师:所以说家不一定指房子,有了房子并不一定表示有了家。

4、让我们再读第2节, 体会家与房子的区别。

5、师:美国富翁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情感上的富

有,家财万贯换不来真情,也换不来爱。

6、那么家究竟是什么?

六、总结全文,拓展小诗:

师:一个美国富翁和一个卢旺达难民关于家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度、无论居住在竹篱茅舍还是高堂华屋,无论身处战争或是和平,只要有了亲情有爱就有了家。

1、伴随着抒情的音乐,一起读读最后一小节:

2、能够记住这段话的一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

个 ,没有 的人和 ,才

是 的人。

3、铺垫夹叙夹议:

师:这篇课文除了讲述两个故事之外,又穿插了作者的两段议论,一段在第2小节,一段就是最后一小节,这种一边叙述一边议论的写作方法,叫——夹叙夹议。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接触到。

4、师呈现关于家的小诗(大屏幕出示)教师朗诵:

家是什么?

家是用爱筑成的,

2N'L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家是用情装饰的,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什么?

家是涨潮时帆船靠岸的港湾。

家是一本充满乐趣的小书,

家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

家是什么?

家是诉说委屈的收音机,

家是尽情大笑的回音洞。

家是恶梦惊醒安慰你的妈妈,

家是为你挡风遮雨的帐蓬。

家是什么?

家是甜蜜的回忆,

家是小树成长必需的沃土,

家是人生课堂学不完的一本长书。

七、布置作业:

续写一节小诗,念给爸爸妈妈听。

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和家庭。


相关文章

  • 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报告
  • 计算机网络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计算机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 学院名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杜立华 学生学号 [1**********]2 任课教师 王权海 .陈红娟 设计(论文)成绩 教务处 制 ...查看


  •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2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 ...查看


  • 常用二三极管丝印代码型号对照表
  • 贴片三极管型号查询 直插封装的型号 9011 9012 9013 9014 9015 9016 9018 S8050 S8550 8050 8550 2SA1015 2SC1815 2SC945 MMBT3904 MMBT3906 MMBT ...查看


  • 生活小偏方
  • 几种方法可以去掉油漆味2012-04-13 艺术涂料给房屋装修搭配小技巧2012-04-13 春季皮肤过敏及预防护理知识2012-04-05 春季防止手足干燥开裂五要诀2012-04-04 偏方巧治手足皲裂2012-04-04 贫血的人一定 ...查看


  • 2016年尔雅考古与人类答案大全
  • 1人类城市化的运动大概出现在(). A.公元前1000年前后B.公元前3000年左右C.公元前5000年前后D.公元前2000年左右 正确答案: B 2西周时代天子用几鼎 A.3.0B.5.0C.7.0D.9.0 正确答案: D 3山西襄汾 ...查看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 百分之几" 刘杰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9页的例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 百分 ...查看


  • 当妈妈过于追求完美时
  • 当妈妈过于追求完美时 开心 16:06:00 小丫老师我今天一直思考着您与凤妈的交流,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凤妈是一个对工作对孩子非常负责任的,她如果越负责任,对孩子越不利 开心 16:06:54 她的问题我只能挑出这几个 开心 16:10:3 ...查看


  • 青年文摘20141112
  • 张嘉佳:我就是矫情 34岁的张嘉佳鬓角一片花白.前不久.他作为点评嘉宾.录制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尽管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档节目.而且"情感是没有导师的".但节目组再次选择张嘉佳来顶班.已经证明大家认为他 ...查看


  • 苏缨[唐诗的唯美主义]
  • 作者:苏家小缨 日期:2009-02-15 10:31 作者:makjike 回复日期:2009-02-15 09:34:57 从楼主你堆砌的几万字,我并没感受到楼主你认为这首锦瑟是美的,你并不认为唐诗是美的,虽然你楼主的标题写的是唐诗的唯 ...查看


  • 微机原理考试整理
  • 1.8086从功能上分成了EU 和BIU 两部分.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答:传统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CPU 总是相继地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动作, 即,指令的提取和执行是串行进行的.而8086CPU 在功能上分成了EU 和BIU 两 部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