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

口试部分

实验一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他可以把酚类物质如单酚、邻苯二酚、邻苯三酚、对苯二酚等氧化为氧化为相应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对病原微生物起抑制作用或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感病的植物体中,PPO活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抵抗病原体进一步侵染健康的植物组织。此外,PPO对食品和饮料生产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它影响其品质,特别是在制作绿茶、红茶、烤烟和水果类饮料的过程中更为突出。所以,准确测定PPO活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现实意义。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酚氧化产生醌,PPO反应在3分钟内呈直线上升,其后反应速度变慢,因而在研究时,用分光光度在3分钟内于410纳米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PPO的活力和比活力。

思考题:1、粗酶液提取中丙酮和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提取液为什么要预冷:丙酮是有机溶剂,能提取PPO,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预冷降低酶活。

2、为什么要先在37度下恒温,再加酶液:使酶和底物处于最适状态。

实验二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中的关键酶,植物吸收的硝酸根,首先通过硝酸还原酶的催化,还原成亚硝酸根(NADPH+NO3-NR-NO2+NAD+H2O)。亚硝酸根可用磺胺显色法测定,即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又与盐酸萘乙胺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可在520纳米下比色测定。

思考题1、为什么标准液与样品液的测定要在同一条件下:亚硝酸的磺胺比色法显色速度受温度和酸度等因素影响。 2、NR活性测定时取材为什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和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一定糖类,否则酶活偏低。 3、测量酶活是为什么要在暗处:光下光反应会将形成的亚硝酸根转变成铵根,影响结果。

4、如果实验材料酶活过低怎么办:可在取样的前几天,用50mmol/l硝酸钾加在培养液中,以诱导硝酸还原酶的生成。 5、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时间:本实验要是酶在最适条件下测酶活,要严格控制时间。

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和硝酸钾的作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又与盐酸萘乙胺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硝酸钾作为酶促反应的底物,亚硝酸钠用于制作标准曲线的梯度亚硝酸浓度。 6、粗酶液提取中丙酮和磷酸缓冲液的作用: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植物细胞膜透性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在受到各种不利环境条件危害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其外渗液中的电解质的含量比正常组织的外渗液含量增加,组织受伤害越严重,电解质的含量增加的越多。用电导仪测定外渗液电导值的变化,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也可反映植物的抗逆程度。

思考题:1、在处理材料时,为什么要用真空泵抽气:以抽出细胞间隙空气,缓慢放入空气中,水即渗入细胞间隙。 2、为什么要清洗电导电极和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玻璃器皿:由于电导值变化非常灵敏,稍有杂质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因此所用的玻璃器皿均需多次冲洗干净。

3、抗逆性强的植物材料外渗液中的电导率高还是低,为什么?电导值与抗性成反比。 实验四 植物光合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实验原理:由异原子组成的偶极距的气体分子,如CO2、CO、H2O、SO2、NO、NH3和CH4等,都有红外吸收带,其中CO2、H2O的吸收率最大,可用红外线分析法测定。CO2的吸收峰分别在2.69、2.77、4.26、14.09um,其中只有4.26um的吸收带不与水的吸收带重

叠,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滤光系统,水蒸气是主要的干扰因素,所以气路中要有强的吸水剂。当该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时能量就因二氧化碳吸收而降低,降低的多少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开放式是以空气通过叶室前后二氧化碳浓度差计算二氧化碳的同化速率。封闭式则是把叶片放在封闭系统中,根据气体的体积和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速率计算同化量。 思考题:1、如何得到二氧化碳—光和曲线、二氧化碳补偿点和饱和点: 2、两种气路在测量时有什么优缺点:

3、干燥剂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水蒸气是主要的干扰因素,所以气路中要有强的吸水剂。 4、如何测量光强:用量子辐射照度仪。

实验五 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SOD是广泛存在动植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酶,以植物的抗衰老密切相关。根据SOD在光下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的大小。在有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仰的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化合物,蓝色化合物在5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而SOD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抑制蓝色化合物的形成。 思考题:1、在SOD测定中为什么要设暗中和照光两个对照管:暗中的对照管是用来分光光度计调零的,照光的对照管是为了说明没有SOD清除,光下会产生大量超要阴离子自由基。

2、甲硫氨酸的作用:提供还原力

3、核黄素为什么要现配:在有氧的条件下,核黄素可被还原。

4、酶液提取中磷酸缓冲液的作用,为什么冰下进行: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预冷降低酶活。

实验六 TTC法测定跟根活力

实验原理:氯化苯四氮唑(TTC)溶于水中为无色溶液,但还原后成为红色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月替(TTF),植物根系中脱氢酶可引起TTC还原,此反应可因加入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等加强。在幼跟中,脱氢酶活性的强弱与根系活力成正比,所以可用脱氢酶活性代表根活力。

思考题:1、反应中硫酸、乙酸乙酯、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琥珀酸起什么作用:硫酸的作用:杀死根尖终止反应,琥珀酸的作用:加强TTC的还原反应;连二亚硫酸钠的作用:用于还原TTC,制作标准曲线,乙酸乙酯作为有机溶剂。

2、取材时为什么要去靠近根尖的部分:根尖生命活动旺盛,富含脱氢酶。

实验七 植物营养和缺素培养

实验原理:用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来培养植物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确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会表现出特异缺素症。

思考题:1、影响PH的元素,为什么要调节PH,影响元素:N、P、Mg、Fe;植物生长需要一定适宜的PH。

2、为什么说无土培养是研究矿质元素的重要方法:成分确定,可人为操作缺少或加入某一元素,不受土地条件限制,便于实验室操作。

3、比较溶液培养与沙基培养的优缺点:

4、经行溶液培养有时会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5、描述各种缺素的主要症状:缺氮:植株矮、弱小、老叶叶片发黄、浅绿色;缺磷:叶暗绿或紫红色,成熟迟缓,糖运输受阻。缺钾:缺绿症,叶缘失绿以致坏死成焦枯状—镶金边叶,叶片折断状弯曲,有时叶片上也有失绿至坏死斑点。叶尖与叶缘枯黄,整叶卷曲。缺钙(幼叶):叶尖典型钩状,近顶端坏死,生长点凋萎,叶缺绿,皱缩,坏死,根系发育不良。缺镁:叶间失绿(脉间缺绿),条带状叶,有坏死斑点,有时呈紫红色。缺铁(幼叶):幼叶缺绿变黄(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甚至整植株成黄白色。

实验八 植物组织培养和烟草叶细胞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细胞包含能产生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基因。植物组织在离体状态下给以一定条件,则已经分化并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脱分化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组织又能再分化形成根和芽。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思考题:1、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进接种室前,必须把手洗干净,操作前用酒精棉擦手,操作的物件要杀菌充分(灼烧和酒精);操作时双手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防止外界菌尘进入超净工作台;双手不要交叉,双手不要触及超净工作台台面;不要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接种室,以免引起污染。 2、在三种培养基上组织的生长状况有什么不同:MS,没有变化;MS+BA0.5+NAA2:形成愈伤组织;MS+BA0.5+NAA0.1:分化出芽。

实验九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和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植物体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的重要物质,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组成。色素提取:利用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的特性,可用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分离:当溶剂不断地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体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各色素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把样品混合物分开。荧光现象: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由基态上升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有回到基态的趋势。当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取代反应: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遇铜离子则称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可用于标本制作。皂化反应:叶绿素是复杂酯,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形成甲醇、叶绿醇和叶绿酸盐。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混合物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光密度等于各相应波长下光密度的总和(光密度的加和性)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3个特定波长下的光密度OD,并根据各色素的比吸光系数,求出其浓度。

思考题:1、用无水乙醇或无水丙酮提取干植物体色素往往效果不佳,为什么:因为叶绿素与植物体内的蛋白结合很紧密,需要水解离和分离叶绿素。

2、在研磨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碳酸钙、石英砂的作用:研磨时石英砂可增加摩擦力,使研磨充分省时,加碳酸钙以中和细胞中的酸,防止镁离子被氢离子取代。

3、纸层析后的结果是什么:最上端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是鲜绿色(叶黄素)、再次蓝绿色(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符合分子量由低到高的排序。

4、观察到的荧光现象的结果是:透射光是绿色,因绿光不被吸收而透过;而反射光为血红色荧光。

5、取代反应的实验结果:加入醋酸呈褐色,因为氢取代镁离子所致,加入醋酸铜并加热成蓝绿色,因为铜离子取代氢离子所致。

6、皂化反应的结果: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有皂化叶绿素a、和b盐;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7、叶绿素a、b在蓝光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于叶绿素a、b的定量分析:不能,因为类胡萝卜素在此也有吸收峰,会影响定量测定。叶绿素a、b:640~660nm红光区&430~450nm蓝紫光区;类胡萝卜素:400~500nm蓝紫光区。

实验十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植物器官衰老在逆境下遭受伤害时往往发生膜质过氧化,MDA是膜质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MDA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测定时可用直线回归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实验十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在已知水势的一系列溶液中,植物组织就会发生吸水和失水现象,从而导致外液的浓度、密度、电导率以及组织本身的体积与质量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确定与植物等水势的溶液。阿贝折射仪法利用折射仪测定其折射系数(或蔗糖质量分数),与原蔗糖溶液折光系数(或蔗糖的质量分数)比较,找出折射系数无变化的糖浓度,或向邻近两种浓度平均数,最后折算成水势。小液流法:取浸过组织的蔗糖溶液一小滴(为便于观察加入甲烯蓝),放入未浸过植物组织的原溶液中,观察有色液滴的沉浮。若液滴上浮,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小;液滴下沉,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大;若溶液不动,表示浓度未变,该溶液的水势即等于植物组织水势。 思考题:

1、橡皮塞的作用:蔗糖极易吸水,空气中含水,水势就会发生变化。 2、小液流法加甲烯蓝的作用:染色,便于观察。

3、阿贝折射仪法与小液流法测水势的原理有什么不同:小液流法以比重大小测定蔗糖浓度变化;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光系数与原溶液比较寻找系数有无变化的蔗糖浓度。

小液流法中怎样判断等势点:观察有色液滴的沉浮,若液滴上浮,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小;液滴下沉,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大;若溶液不动,表示浓度未变,该溶液的水势即等于植物组织水势。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用折射仪法测定再用小液流法测定:防止甲烯蓝干扰折射系数的测定

5、小液流法操作时应注意什么:用滴管挤出液滴或 向外抽时,用力一定要小,速度要慢,一般看完有色液滴的运动现象在外抽滴管。

6、用阿贝折射仪法测定溶液前后溶液的折光系数是为什么要温度一致:因为温度影响折光率,就会造成测量误差。 7、两种水势测定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8、测定材料为叶片,用其小圆叶测定有什么优缺点?

综述性题:

一、用到分光光度计的实验:根活力的测定(TTC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实验操作部分:(主要为分光光度计、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电导仪等仪器的操作与应用) 总则:1、实验记录本要填写

2、注意各仪器的注意事项

3、记住各仪器的摆放方法和位置(错放一种减一分) 一、分光光度计

刚开机等待3~5分钟,待显示正常后,按MODE选择测定方式,一般测吸光度参数则选择 ,按 调节波长,按 调零,装溶液时,溶液的

高度不应低于25毫米,也不要过多,不要将待测液滴到仪器上

二、阿贝折射仪

仪器操作:1、记住仪器的摆放(实验记录本、灯头、上下棱镜)2、仪器清洗与检测:观察各部件是否完整,打开棱镜,移去擦镜纸,用蒸馏水 或酒精清洁器表面。3、打开开关,滴1~2滴蒸馏水放在棱镜工作台上,合上镜盖(合严,不然死定了),观察灯头是否对着棱镜(不然两眼墨墨)。调节右侧手轮及目镜下方色散手轮使视野出现三线相交一点)4、按READ读数,看是否与1.33333大体一致。5、测其他溶液的折光率。6、结束后用蒸馏水或酒精清洁,棱镜夹纸,灯头复位,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本,按原状态复位。

三、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

仪器要预热1~2h,1、校正零点:将仪器后面的面板的切换阀转到左侧的“0”位置上,进口处用一根橡皮管连起来;调节调零旋钮,显示在零点位置,并观察零点的稳定性,关闭气泵。2、测量时将切换阀转到测量上(1位置),按下图链接仪器(考试时注意题目要求,不要盲目连接),待数值稳定时记录。3、测量结束后,关闭仪器,进出口用一根橡皮管连接,

干燥剂两孔用一根橡皮管连接,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本。

四、电导仪

1、连接仪器:将电极架插在电极梗压上;电导电极、温度传感器插在电极架上;分别将电导电极和温度传感器插在对应接口上,电导电极一定要对准内外凹槽一下子插上,插好后一定不要旋转,蒸馏水清洗两电极;最后将电源线插上,通电源。2、打开开关,按 ,按“模式”选择电导仪模式,按“电极常数键, ,调节常数,使之与电导电极常数一致(电极常数在电导电极上)。3、测量:将电导电极放入待测,待读数稳定后记录。4、测量后按 键,仪器关机,取下电极清洗,放入储存箱中

口试部分

实验一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他可以把酚类物质如单酚、邻苯二酚、邻苯三酚、对苯二酚等氧化为氧化为相应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对病原微生物起抑制作用或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感病的植物体中,PPO活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抵抗病原体进一步侵染健康的植物组织。此外,PPO对食品和饮料生产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它影响其品质,特别是在制作绿茶、红茶、烤烟和水果类饮料的过程中更为突出。所以,准确测定PPO活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现实意义。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使酚氧化产生醌,PPO反应在3分钟内呈直线上升,其后反应速度变慢,因而在研究时,用分光光度在3分钟内于410纳米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计算出PPO的活力和比活力。

思考题:1、粗酶液提取中丙酮和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提取液为什么要预冷:丙酮是有机溶剂,能提取PPO,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预冷降低酶活。

2、为什么要先在37度下恒温,再加酶液:使酶和底物处于最适状态。

实验二 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中的关键酶,植物吸收的硝酸根,首先通过硝酸还原酶的催化,还原成亚硝酸根(NADPH+NO3-NR-NO2+NAD+H2O)。亚硝酸根可用磺胺显色法测定,即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又与盐酸萘乙胺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可在520纳米下比色测定。

思考题1、为什么标准液与样品液的测定要在同一条件下:亚硝酸的磺胺比色法显色速度受温度和酸度等因素影响。 2、NR活性测定时取材为什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和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一定糖类,否则酶活偏低。 3、测量酶活是为什么要在暗处:光下光反应会将形成的亚硝酸根转变成铵根,影响结果。

4、如果实验材料酶活过低怎么办:可在取样的前几天,用50mmol/l硝酸钾加在培养液中,以诱导硝酸还原酶的生成。 5、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时间:本实验要是酶在最适条件下测酶活,要严格控制时间。

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和硝酸钾的作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又与盐酸萘乙胺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硝酸钾作为酶促反应的底物,亚硝酸钠用于制作标准曲线的梯度亚硝酸浓度。 6、粗酶液提取中丙酮和磷酸缓冲液的作用: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植物细胞膜透性

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在受到各种不利环境条件危害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其外渗液中的电解质的含量比正常组织的外渗液含量增加,组织受伤害越严重,电解质的含量增加的越多。用电导仪测定外渗液电导值的变化,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也可反映植物的抗逆程度。

思考题:1、在处理材料时,为什么要用真空泵抽气:以抽出细胞间隙空气,缓慢放入空气中,水即渗入细胞间隙。 2、为什么要清洗电导电极和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玻璃器皿:由于电导值变化非常灵敏,稍有杂质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因此所用的玻璃器皿均需多次冲洗干净。

3、抗逆性强的植物材料外渗液中的电导率高还是低,为什么?电导值与抗性成反比。 实验四 植物光合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实验原理:由异原子组成的偶极距的气体分子,如CO2、CO、H2O、SO2、NO、NH3和CH4等,都有红外吸收带,其中CO2、H2O的吸收率最大,可用红外线分析法测定。CO2的吸收峰分别在2.69、2.77、4.26、14.09um,其中只有4.26um的吸收带不与水的吸收带重

叠,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滤光系统,水蒸气是主要的干扰因素,所以气路中要有强的吸水剂。当该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时能量就因二氧化碳吸收而降低,降低的多少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开放式是以空气通过叶室前后二氧化碳浓度差计算二氧化碳的同化速率。封闭式则是把叶片放在封闭系统中,根据气体的体积和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速率计算同化量。 思考题:1、如何得到二氧化碳—光和曲线、二氧化碳补偿点和饱和点: 2、两种气路在测量时有什么优缺点:

3、干燥剂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水蒸气是主要的干扰因素,所以气路中要有强的吸水剂。 4、如何测量光强:用量子辐射照度仪。

实验五 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SOD是广泛存在动植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酶,以植物的抗衰老密切相关。根据SOD在光下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的大小。在有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仰的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化合物,蓝色化合物在5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而SOD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抑制蓝色化合物的形成。 思考题:1、在SOD测定中为什么要设暗中和照光两个对照管:暗中的对照管是用来分光光度计调零的,照光的对照管是为了说明没有SOD清除,光下会产生大量超要阴离子自由基。

2、甲硫氨酸的作用:提供还原力

3、核黄素为什么要现配:在有氧的条件下,核黄素可被还原。

4、酶液提取中磷酸缓冲液的作用,为什么冰下进行:磷酸缓冲液为了保持酶活性,预冷降低酶活。

实验六 TTC法测定跟根活力

实验原理:氯化苯四氮唑(TTC)溶于水中为无色溶液,但还原后成为红色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月替(TTF),植物根系中脱氢酶可引起TTC还原,此反应可因加入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等加强。在幼跟中,脱氢酶活性的强弱与根系活力成正比,所以可用脱氢酶活性代表根活力。

思考题:1、反应中硫酸、乙酸乙酯、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琥珀酸起什么作用:硫酸的作用:杀死根尖终止反应,琥珀酸的作用:加强TTC的还原反应;连二亚硫酸钠的作用:用于还原TTC,制作标准曲线,乙酸乙酯作为有机溶剂。

2、取材时为什么要去靠近根尖的部分:根尖生命活动旺盛,富含脱氢酶。

实验七 植物营养和缺素培养

实验原理:用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来培养植物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确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会表现出特异缺素症。

思考题:1、影响PH的元素,为什么要调节PH,影响元素:N、P、Mg、Fe;植物生长需要一定适宜的PH。

2、为什么说无土培养是研究矿质元素的重要方法:成分确定,可人为操作缺少或加入某一元素,不受土地条件限制,便于实验室操作。

3、比较溶液培养与沙基培养的优缺点:

4、经行溶液培养有时会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5、描述各种缺素的主要症状:缺氮:植株矮、弱小、老叶叶片发黄、浅绿色;缺磷:叶暗绿或紫红色,成熟迟缓,糖运输受阻。缺钾:缺绿症,叶缘失绿以致坏死成焦枯状—镶金边叶,叶片折断状弯曲,有时叶片上也有失绿至坏死斑点。叶尖与叶缘枯黄,整叶卷曲。缺钙(幼叶):叶尖典型钩状,近顶端坏死,生长点凋萎,叶缺绿,皱缩,坏死,根系发育不良。缺镁:叶间失绿(脉间缺绿),条带状叶,有坏死斑点,有时呈紫红色。缺铁(幼叶):幼叶缺绿变黄(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甚至整植株成黄白色。

实验八 植物组织培养和烟草叶细胞组织培养的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细胞包含能产生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基因。植物组织在离体状态下给以一定条件,则已经分化并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脱分化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组织又能再分化形成根和芽。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思考题:1、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进接种室前,必须把手洗干净,操作前用酒精棉擦手,操作的物件要杀菌充分(灼烧和酒精);操作时双手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防止外界菌尘进入超净工作台;双手不要交叉,双手不要触及超净工作台台面;不要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接种室,以免引起污染。 2、在三种培养基上组织的生长状况有什么不同:MS,没有变化;MS+BA0.5+NAA2:形成愈伤组织;MS+BA0.5+NAA0.1:分化出芽。

实验九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和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植物体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的重要物质,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组成。色素提取:利用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的特性,可用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分离:当溶剂不断地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体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各色素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把样品混合物分开。荧光现象: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由基态上升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有回到基态的趋势。当由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时发射的光称为荧光。取代反应: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遇铜离子则称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可用于标本制作。皂化反应:叶绿素是复杂酯,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形成甲醇、叶绿醇和叶绿酸盐。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混合物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光密度等于各相应波长下光密度的总和(光密度的加和性)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3个特定波长下的光密度OD,并根据各色素的比吸光系数,求出其浓度。

思考题:1、用无水乙醇或无水丙酮提取干植物体色素往往效果不佳,为什么:因为叶绿素与植物体内的蛋白结合很紧密,需要水解离和分离叶绿素。

2、在研磨提取叶绿素时加入碳酸钙、石英砂的作用:研磨时石英砂可增加摩擦力,使研磨充分省时,加碳酸钙以中和细胞中的酸,防止镁离子被氢离子取代。

3、纸层析后的结果是什么:最上端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是鲜绿色(叶黄素)、再次蓝绿色(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符合分子量由低到高的排序。

4、观察到的荧光现象的结果是:透射光是绿色,因绿光不被吸收而透过;而反射光为血红色荧光。

5、取代反应的实验结果:加入醋酸呈褐色,因为氢取代镁离子所致,加入醋酸铜并加热成蓝绿色,因为铜离子取代氢离子所致。

6、皂化反应的结果: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稀的乙醇溶液,其中有皂化叶绿素a、和b盐;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7、叶绿素a、b在蓝光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于叶绿素a、b的定量分析:不能,因为类胡萝卜素在此也有吸收峰,会影响定量测定。叶绿素a、b:640~660nm红光区&430~450nm蓝紫光区;类胡萝卜素:400~500nm蓝紫光区。

实验十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植物器官衰老在逆境下遭受伤害时往往发生膜质过氧化,MDA是膜质过氧化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MDA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测定时可用直线回归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实验十一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在已知水势的一系列溶液中,植物组织就会发生吸水和失水现象,从而导致外液的浓度、密度、电导率以及组织本身的体积与质量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可确定与植物等水势的溶液。阿贝折射仪法利用折射仪测定其折射系数(或蔗糖质量分数),与原蔗糖溶液折光系数(或蔗糖的质量分数)比较,找出折射系数无变化的糖浓度,或向邻近两种浓度平均数,最后折算成水势。小液流法:取浸过组织的蔗糖溶液一小滴(为便于观察加入甲烯蓝),放入未浸过植物组织的原溶液中,观察有色液滴的沉浮。若液滴上浮,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小;液滴下沉,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大;若溶液不动,表示浓度未变,该溶液的水势即等于植物组织水势。 思考题:

1、橡皮塞的作用:蔗糖极易吸水,空气中含水,水势就会发生变化。 2、小液流法加甲烯蓝的作用:染色,便于观察。

3、阿贝折射仪法与小液流法测水势的原理有什么不同:小液流法以比重大小测定蔗糖浓度变化;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光系数与原溶液比较寻找系数有无变化的蔗糖浓度。

小液流法中怎样判断等势点:观察有色液滴的沉浮,若液滴上浮,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小;液滴下沉,表示浸过样品后的溶液浓度变大;若溶液不动,表示浓度未变,该溶液的水势即等于植物组织水势。 4、实验中为什么要先用折射仪法测定再用小液流法测定:防止甲烯蓝干扰折射系数的测定

5、小液流法操作时应注意什么:用滴管挤出液滴或 向外抽时,用力一定要小,速度要慢,一般看完有色液滴的运动现象在外抽滴管。

6、用阿贝折射仪法测定溶液前后溶液的折光系数是为什么要温度一致:因为温度影响折光率,就会造成测量误差。 7、两种水势测定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8、测定材料为叶片,用其小圆叶测定有什么优缺点?

综述性题:

一、用到分光光度计的实验:根活力的测定(TTC法)、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实验操作部分:(主要为分光光度计、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电导仪等仪器的操作与应用) 总则:1、实验记录本要填写

2、注意各仪器的注意事项

3、记住各仪器的摆放方法和位置(错放一种减一分) 一、分光光度计

刚开机等待3~5分钟,待显示正常后,按MODE选择测定方式,一般测吸光度参数则选择 ,按 调节波长,按 调零,装溶液时,溶液的

高度不应低于25毫米,也不要过多,不要将待测液滴到仪器上

二、阿贝折射仪

仪器操作:1、记住仪器的摆放(实验记录本、灯头、上下棱镜)2、仪器清洗与检测:观察各部件是否完整,打开棱镜,移去擦镜纸,用蒸馏水 或酒精清洁器表面。3、打开开关,滴1~2滴蒸馏水放在棱镜工作台上,合上镜盖(合严,不然死定了),观察灯头是否对着棱镜(不然两眼墨墨)。调节右侧手轮及目镜下方色散手轮使视野出现三线相交一点)4、按READ读数,看是否与1.33333大体一致。5、测其他溶液的折光率。6、结束后用蒸馏水或酒精清洁,棱镜夹纸,灯头复位,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本,按原状态复位。

三、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

仪器要预热1~2h,1、校正零点:将仪器后面的面板的切换阀转到左侧的“0”位置上,进口处用一根橡皮管连起来;调节调零旋钮,显示在零点位置,并观察零点的稳定性,关闭气泵。2、测量时将切换阀转到测量上(1位置),按下图链接仪器(考试时注意题目要求,不要盲目连接),待数值稳定时记录。3、测量结束后,关闭仪器,进出口用一根橡皮管连接,

干燥剂两孔用一根橡皮管连接,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本。

四、电导仪

1、连接仪器:将电极架插在电极梗压上;电导电极、温度传感器插在电极架上;分别将电导电极和温度传感器插在对应接口上,电导电极一定要对准内外凹槽一下子插上,插好后一定不要旋转,蒸馏水清洗两电极;最后将电源线插上,通电源。2、打开开关,按 ,按“模式”选择电导仪模式,按“电极常数键, ,调节常数,使之与电导电极常数一致(电极常数在电导电极上)。3、测量:将电导电极放入待测,待读数稳定后记录。4、测量后按 键,仪器关机,取下电极清洗,放入储存箱中


相关文章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由创建于1984年的生物实验室发展而来,正式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集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实体结构,负责全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和生物类专业实验教学.200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 ...查看


  •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 试验名称: 姓 名: 学 号: 2010310689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罗子春 2010310689 烟草学院2010级烟草班 摘要:用水培法把三叶期玉米苗进行缺素(N.P.K.Ca. ...查看


  • 生物科学专业
  • 生物科学专业 0501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56-3-1] 内容提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程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 ...查看


  •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2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考试大纲 ( 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用 ) 一.考试基本要求: 1.考查学生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2.考察学生对植物体内物质和酶的提取测定技术 ...查看


  • 植物生理学论文
  •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应用生物教育B班 摘要:干旱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逆境因子之一.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生物量.用水效率.光合系统.渗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的激素调节]说课稿
  •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说课材料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 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 教材地位: 本 ...查看


  • 鸢尾属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测定
  • 摘要: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以10%.20%.30%三个浓度,将四个品种鸢尾植株进行浸根处理,作为模拟土壤干旱胁迫.测定结果表明:马蔺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质膜透.MDA含量和SOD活性含量是鸢尾属植物重要的抗旱生理指标. Abstr ...查看


  • 综合实验(拟南芥)
  • 不同浇水频率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作 学 者:罗玉玲 号:[1**********]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 10 生物科学 4 班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叶庆生.黄胜琴.冷佳奕 实验时间:2012-12-6 至 2013-1-10 ...查看


  •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 实验类型: 定量实验 学生姓名: 徐梦浙 专业: 生工 学号: 3120100203 同组学生姓名: 胡继宏 实验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313 实验日期:2014年3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