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我们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毛病!”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之后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身后房子里也许有一个小孩”、“看不见的警察或监视器”之类当然不予考虑);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将来那个小孩有可能出事”、“闯红灯会增加交通混乱,最终使自己的车速和安全也受影响”之类当然也不予考虑);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那个小孩与我无关”、“交通混乱我管不着”之类的心态,才是思考的真实基础)。   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被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而就那个清洁工人来说,我想,她不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之唯一标准的“理智”,但她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心,因为她相信一个很实在的道理: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就梁晓声来说,我想,他当然知道这一次闯红灯有利无弊,但他虽招致辱骂而安然不动,因为他相信遵守这项规则,有利于大家长远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义;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则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这些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信天。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但是,如果考虑到先贤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则”已经涉及人与他人、社会、世界及其本源的关系,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可以说,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我们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毛病!”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之后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身后房子里也许有一个小孩”、“看不见的警察或监视器”之类当然不予考虑);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将来那个小孩有可能出事”、“闯红灯会增加交通混乱,最终使自己的车速和安全也受影响”之类当然也不予考虑);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那个小孩与我无关”、“交通混乱我管不着”之类的心态,才是思考的真实基础)。   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被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而就那个清洁工人来说,我想,她不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之唯一标准的“理智”,但她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心,因为她相信一个很实在的道理: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就梁晓声来说,我想,他当然知道这一次闯红灯有利无弊,但他虽招致辱骂而安然不动,因为他相信遵守这项规则,有利于大家长远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义;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则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这些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信天。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但是,如果考虑到先贤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则”已经涉及人与他人、社会、世界及其本源的关系,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可以说,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相关文章

  • 叶小文谈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
  • 叶小文:谈谈"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 2015-10-20 14:35 作者: 叶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诗海 分享到: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 ...查看


  • 信仰与人生征文
  • 姓名:邬志丽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 信仰与人生 有一束光辉,射出了人生的光芒:有一片绿洲,滋养了人生的心灵:有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生的大门.它就是信仰. -题记 张立新曾说:"人活着,总得有个信仰,不光是为 ...查看


  • 真实的信仰
  • 生活中的信仰 主题:基督的信仰要成为真实的信仰,凡事祷告是重要的属灵原则 目的::帮助会众避免让基督信仰只是精神寄托和道德律法,而是相信祷告果效和圣灵的同在 一.引言:我们信仰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感谢神带领我们进入新的2016年,在过去的 ...查看


  • 与信仰有关
  • 我的信仰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信仰一词的论述追寻,从时代的变化到信仰的变化甚至是迷失,得出信仰不一定需要有多么的伟大,信仰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目标甚至是小小的事物,从而导出80.90的我们并不缺乏信仰. 关键词:信仰:80代:90代: ...查看


  • 法律人的价值精神.法律信仰和法律理性
  • 追寻法学人的信仰--这里是[法学中国] 法学中国 ( 微信号:faxuezhongguo ) 文I卓泽渊,2011年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来源微信公号中国法律评论.本文全文首发在<中国法律评论>第3 ...查看


  • 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
  • 信仰,一个神圣的名词.无论你现在需要什么或是在追求什么,你的内心深处总是有着一份对这个社会的期望,这份期望就叫做信仰.不论你是否承认你拥有信仰,它总是埋藏在你的内心深处引导你的一言一行.信仰决定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人生道路上 ...查看


  • 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信仰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尤其在怀疑的时代更是如此.当雷锋这个几代人心中的偶像.雷锋精神这个几代人坚守的信仰,遭受质疑.否定甚 ...查看


  • 我们需要信仰阅读答案
  • 阅读题(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 我们需要信仰 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 ...查看


  • 人生价值观与信仰
  • 人生价值观与信仰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人对某种 ...查看


  • 让信仰照亮人生
  • 让信仰照亮人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有幸参与了青干班的学习.四天学习虽然短暂,但获益非浅,震憾心灵.通过专家讲座.仪式教育.情景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回顾了党的历史,走过了党的光辉足迹,缅怀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亲身实地地感受我党在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