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其一生波澜壮阔,饱受争议,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也被冠以“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曾国潘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持家教子、管理军队和为官理政方面的思想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后人反复体味。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湖南同乡的推崇之情。

  一、恪己修身

  曾国潘在仕途中可谓一帆风顺,位居名闻天下的湘军的统帅,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得益于其“格物”和“检身”的修身之道。曾国潘出生在耕读之家,一生广交师友,重视修养品行,善于与人切磋,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接受磨砺。他在修身当中特别强调“格物”和“诚意”。所谓“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而“诚意”就是摆正心态,不自欺欺人,明白了道理马上去落实,杜绝知而不行,强调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为此,曾国潘制定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在他的修身过程中“静”与“敬两个字有着很大的内涵,其认为静与敬是一种互通的境界,他要求人必须心思专一,不虚浮躁。他每天静坐反思自己,平衡愤怒和宽恕两种情绪,坚持静坐养成了其处事不惊人生态度。他每天读书学习贤达的思想和智慧,并且反省自己是否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心胸变得宽广,视野变得广阔,这也铸就了其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克已唯严,气节高尚,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了自上而下的拥戴;他真正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

  二、唯才是举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曾国潘一直坚信交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他所结交的都是肝胆相照的知己,而且他的朋友多是节俭自强、品行高尚、相互勉励的有德之士。这些挚友成为曾国潘仕途发展的得力助手。他对待朋友也十分坦诚,能为自己和朋友创造友好融洽的交流环境,从来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他提倡在交友时要有雅量,要“待人以诚、宽人以恕”,在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双方要宽宏大量,不伤和气。比如,曾国藩经常与左宗棠意见不合,而且有时会被左宗棠嘲笑。尽管二人性格不同,但是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且两人是为国事兵事而有分歧,目的都是为国出力,因此,并没有愤怒地与左宗棠成为对手,而且还举荐了他,让左宗棠有实现抱负的机会。曾国潘为官卑谦,不骄不躁,懂得尊重他人。在曾国潘眼里没有永远的敌对也没有解不开的难题,他能不计前嫌,也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而能改。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这使得他纵横官场十几年,声名鹊起。

  三、为官之道

  首先,整顿官场作风。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其次,为官任人唯贤。李鸿章曾带领三人推荐给曾国潘,曾从他们身边走过,马上作出判断。三人之中,左边一人在其走过时低头不敢仰视,可以看出他老实,于是安排他做后勤工作;中间一人表面上恭敬,但是在其走过后就左顾右盼,可见那个人是一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没有委以重任;右边那人在曾走过时,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目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曾国潘给予这人以重用,此人就是收复台湾并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四、持家教子

  曾国藩不仅注重自身修养,而且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其兄弟和后人,其《家书》便是最好的证明。从《家书》可以读出,他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曾国潘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要勤理家事,制定严明的家规。二要尊老爱幼,不要骄奢淫逸。三要养成以劳苦为第一要义的精神。四是居家生活可以不要有剩余的财富。五是联姻不一定必讲究门当户对。六是行事低调,办理家事不奢华。七是治理家庭家事讲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是与人交往要重情轻物。九是治家不要厌倦家常琐事。十是选择良师益友虚心求教。

  曾国潘在即将去世时立下遗嘱以告诫其家人,他立四条以教诲其后代。意思大致是,一要修身养性,要时刻反省自己;二要尊敬他人,做事做人都不可马虎,做人也要顶天立地;三要学习知识,做到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并且他告诫后人若是做了官,就要为民着想体察民情;四是必须有一技之长。这四条是曾国潘数十年为官为学的心得。他告诫子孙要谨记且践行之,并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曾家可长盛不衰,代代有人才。而事实也证明在曾国潘的影响下,作为官宦之家的曾家打破了盛不过三代的说法,其后代出现了如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人生一世,都渴望功成名就,都希望被社会认可。曾国藩一生取得的“大成功”和被广泛“认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为人处世的高贵品质和良好修养、独特思想有待人们去探究学习。

  责任编辑:达名流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其一生波澜壮阔,饱受争议,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也被冠以“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曾国潘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持家教子、管理军队和为官理政方面的思想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后人反复体味。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湖南同乡的推崇之情。

  一、恪己修身

  曾国潘在仕途中可谓一帆风顺,位居名闻天下的湘军的统帅,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得益于其“格物”和“检身”的修身之道。曾国潘出生在耕读之家,一生广交师友,重视修养品行,善于与人切磋,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接受磨砺。他在修身当中特别强调“格物”和“诚意”。所谓“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而“诚意”就是摆正心态,不自欺欺人,明白了道理马上去落实,杜绝知而不行,强调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为此,曾国潘制定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在他的修身过程中“静”与“敬两个字有着很大的内涵,其认为静与敬是一种互通的境界,他要求人必须心思专一,不虚浮躁。他每天静坐反思自己,平衡愤怒和宽恕两种情绪,坚持静坐养成了其处事不惊人生态度。他每天读书学习贤达的思想和智慧,并且反省自己是否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他心胸变得宽广,视野变得广阔,这也铸就了其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克已唯严,气节高尚,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了自上而下的拥戴;他真正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

  二、唯才是举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曾国潘一直坚信交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他所结交的都是肝胆相照的知己,而且他的朋友多是节俭自强、品行高尚、相互勉励的有德之士。这些挚友成为曾国潘仕途发展的得力助手。他对待朋友也十分坦诚,能为自己和朋友创造友好融洽的交流环境,从来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他提倡在交友时要有雅量,要“待人以诚、宽人以恕”,在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双方要宽宏大量,不伤和气。比如,曾国藩经常与左宗棠意见不合,而且有时会被左宗棠嘲笑。尽管二人性格不同,但是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且两人是为国事兵事而有分歧,目的都是为国出力,因此,并没有愤怒地与左宗棠成为对手,而且还举荐了他,让左宗棠有实现抱负的机会。曾国潘为官卑谦,不骄不躁,懂得尊重他人。在曾国潘眼里没有永远的敌对也没有解不开的难题,他能不计前嫌,也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而能改。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这使得他纵横官场十几年,声名鹊起。

  三、为官之道

  首先,整顿官场作风。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其次,为官任人唯贤。李鸿章曾带领三人推荐给曾国潘,曾从他们身边走过,马上作出判断。三人之中,左边一人在其走过时低头不敢仰视,可以看出他老实,于是安排他做后勤工作;中间一人表面上恭敬,但是在其走过后就左顾右盼,可见那个人是一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没有委以重任;右边那人在曾走过时,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目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曾国潘给予这人以重用,此人就是收复台湾并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四、持家教子

  曾国藩不仅注重自身修养,而且能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其兄弟和后人,其《家书》便是最好的证明。从《家书》可以读出,他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曾国潘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要勤理家事,制定严明的家规。二要尊老爱幼,不要骄奢淫逸。三要养成以劳苦为第一要义的精神。四是居家生活可以不要有剩余的财富。五是联姻不一定必讲究门当户对。六是行事低调,办理家事不奢华。七是治理家庭家事讲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是与人交往要重情轻物。九是治家不要厌倦家常琐事。十是选择良师益友虚心求教。

  曾国潘在即将去世时立下遗嘱以告诫其家人,他立四条以教诲其后代。意思大致是,一要修身养性,要时刻反省自己;二要尊敬他人,做事做人都不可马虎,做人也要顶天立地;三要学习知识,做到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并且他告诫后人若是做了官,就要为民着想体察民情;四是必须有一技之长。这四条是曾国潘数十年为官为学的心得。他告诫子孙要谨记且践行之,并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曾家可长盛不衰,代代有人才。而事实也证明在曾国潘的影响下,作为官宦之家的曾家打破了盛不过三代的说法,其后代出现了如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人生一世,都渴望功成名就,都希望被社会认可。曾国藩一生取得的“大成功”和被广泛“认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为人处世的高贵品质和良好修养、独特思想有待人们去探究学习。

  责任编辑:达名流


相关文章

  •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血 ...查看


  • 曾国藩的8句处世哲学,多少人一辈子也达不到
  • 充分诠释了斜杠人生的含义,同时他也是湘军的创始人兼CEO,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从笨鸟变凤凰,牛逼的人生不可复制.今天,我们 ...查看


  •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这是对曾国藩褒贬不一的真实体现.毛泽东曾说过:"寓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其所作所为,其思想学术无不对我 ...查看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摘 要:中兴名臣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称当今时代的道德楷模,通过曾国藩千封家书中的修身养性.教子持家.交友与处世等来约束自身言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重新构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让青年群体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用精神信仰来规范他们 ...查看


  • 不宜妄自菲薄,不要自我夸耀
  •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古人说:"有富贵之人,自己数不尽的财富不用,反而效仿一无所有的 ...查看


  •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 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有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 ...查看


  • [国学智慧]曾国藩经典励志名言
  • ?  曾国藩处世哲理,曾国藩经典励志名言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曾国藩励志名言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 ...查看


  • 中国近代史作业曾国藩
  • 中国近代史作业 日期:2011/10/23 曾国藩 摘要: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出湘军,镇压洪杨,开出清朝中兴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所谓时势造 ...查看


  •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 曾国藩强调: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