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导论

1.阐述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P31:1

产业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具有某类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讲,产业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讲,产业指具有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产业是具有相同的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征的企业集合。 特征:①中观性 ②专门化 ③规模性 第二章 产业结构理论

3.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应用。 P77:6

配第-克拉克定理即劳动力专业规律,是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学说。 前提: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克拉克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考察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发生的变化,以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克拉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为基本框架的。

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由此,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应用: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对一国的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4.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P77:7

库兹涅茨通过收集和整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利用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的变动趋势与劳动力分布状况结合起来研究,得出了比配第-克拉克定理更为彻底、更具有一般性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该理论被称作“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内容:

(1)从纵向的角度,对各个产业的产值、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得出:

①农业部门时间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②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是上升的,但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

③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差不多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综合起来看,大体不变,略有上升。

④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U型变化。

(2)从横向的角度,对若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三次产业产值和劳动力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的分布规律进行横截面研究,得出了同纵向分析大致相同的结论。也就是说,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明显下降,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则呈上升趋势。

(3)把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趋势结合起来,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动因和演变方向。

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原因分析。 P77:8

原因:一是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不同产业间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区别; 三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P67

(2)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P68 (3)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呈现不确定性的原因P68 6.简述霍夫曼定理。 P77:9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认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之间的净产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霍夫曼比例=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霍夫曼定理”就是指霍夫曼所论证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根据这一趋势,霍夫曼把工业化的过程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作的增长,但是消费品工作的规模仍然大于资本品工业。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作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处于主导地位,其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

业。这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 产业关联

7.产业关联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间存在的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广泛、复杂、密切

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8.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和实物型两种。使用最广

泛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相关概念: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分析产业关联的基本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9.直接消耗系数:价值型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是指生产

单位j产品时对i产品的直接消耗量。消耗系数

的计算方法是:用j部门的总投入

,计算公式:

()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i,j = 1,2,„,n)

10.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直接消耗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全部

间接消耗这种产品的数量之和,一般用

表示。

的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要直接

消耗的i产品数量和间接消耗的i产品数量之和,即:

11.影响力系数:为了便于比较各个产业的影响力,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列的合计

与各列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影响力)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一般用rj表示:

rj

b

i1

n_

ij

1n

b

j1i1

nn_

ij

①=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②<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③>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12.感应度系数:为了比较各个产业的感应度,常常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行与各行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感应度)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感应度系数,用Sj表示:

si

b

j1

n_

ij

1nn_

bijni1j1

①=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②<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③>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13.试画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并分析其结构。 P131:3

表中,

------ 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产业产品的价值量 ------ 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 ------ I 产业的总产值

------ j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 j 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 ------ j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结构分析P96、97、98

14.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P131:4

(1)行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各产业(行)最终产品价值=各产业(行)的总产值。公式为:

(i=1,2,„,n)

式中,i代表横行产业;j代表纵列产业; 该式又被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2)列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产业的各种投入,表现出这样一个平衡关系: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这里设=+++

(i=1,2,„,n)

其一般表达式为:(3)其他平衡关系

其一,把一个产业的横向数字和纵向数字联系起来看,由前面两式可得:

=

入。

其二,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横向看的总产值和纵向看的总产值必然相等

=

(i,j=1,2,„,n)

即横行各产业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的总投

也就是说: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全社会产业增加值之和即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15.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总体

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高度化又

------ j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 j 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

------ j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结构分析P96、97、98

14.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P131:4

(1)行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各产业(行)最终产品价值=各产业(行)的总产值。公式为:

(i=1,2,„,n)

式中,i代表横行产业;j代表纵列产业; 该式又被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2)列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产业的各种投入,表现出这样一个平衡关系: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这里设=+++

(i=1,2,„,n) 其一般表达式为:

(3)其他平衡关系

其一,把一个产业的横向数字和纵向数字联系起来看,由前面两式可得:

=

入。

其二,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横向看的总产值和纵向看的总产值必然相等

=(i,j=1,2,„,n) 即横行各产业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的总投

也就是说: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全社会产业增加值之和即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15.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总体

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高度化又

推到着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

16.产业结构合理化: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17.产业结构高度化: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

18.国际基准:国际基准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产业发展的“标准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

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这种标准结构是由大多数国家的大量历史数据,统计回归分析而得出的。

19.结构效益基准:主要采用结构效益系数这个指标,来表明产业比例关系变动引起的效益

变化,它反映总的投入产出表,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综合方法。计算公式:

Si1nYiY

i1niYi2Y2oKiLiKoLo

S为结构效益指数;Y为产值;K为资本量;L为劳动者人数;n为产业数;

①如果S值上升,说明产业趋于合理;

②若S值下降,则反映产业结构效益下降,产业机构不合理。

20.试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之间的关系。 P168:5

①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

②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迈向合理化。

③高级化不等于合理化。

④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二者在动态变化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的动态过程,而这种渐进优化的过程又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反过来,在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跃升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更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渐进优化。

21.试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P168:6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筱原两基准、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力内容基准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重要基准。

①赫希曼基准: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o.赫希曼与1958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在产业关联连中,必然存

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这种产业可以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

②罗斯托基准:罗斯托提及的后向关联、旁侧、前向关联三种扩散效应应视为判断主导部门的关键。但是,这些效应本身难以用精确地统计数据来说明,尤其是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所以螺丝套的主导部门理论对于如何选择主导部门,局限于定性的说明,还缺乏可操作的选择依据。

③筱原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

生产率上升基准(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

④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力内容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生态既不失衡又不至于造成过度集中的环境等为选择基准 。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变革

2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的主要内容。 P208:4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梅森、贝恩、谢勒等人,他们提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即SCP分析框架,即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德因果联系,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水平。其中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而主要的进入壁垒是现有厂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等。如果现实中的市场结构是集中的,垄断厂商就有可能通过限制产出、提高进入壁垒或者串谋,把价格提高到获取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从而消弱了市场的竞争性,破坏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想要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因此,哈佛学派主张采取企业分拆、禁止兼并等直接走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来恢复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23.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P208:5

芝加哥学派是在于结构主义学派的争论中崛起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在理论信念上,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

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检验”过程,相信市场力量的自由调节念力。在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上,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更高的市场效率,他们才能获得高额利润,进而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最终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该学派主张,不能以集中度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作为实施反垄断政策的判断标准,只要大企业有高的绩效水平,就应当放松对大企业的不必要的监管,反对政府对市场竞争过程的干预。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

24. 解释集中度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P245:1

产业集中度指数是指产业内规模处于前几位的厂商的产值、销售额、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其中:为X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一般而言,n的取值在4-8之间)其他参数看书p215.

产业集中度的优点在于,其预测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使用了很广泛的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数,能较好的反映产业内的生产集中度情况,从而显示产业的垄断情况。

该指标的缺陷是,只考察了少数大厂商的生产集中度,而没有考察产业内部全部厂商的规模分布情况,如果n取数值不同,不同产业集中度的大小关系也可能会变化。

25. 解释HHI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P245:2

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反应产业中厂商集中度规模分布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赫芬达尔指数(HHI)==

其中:N为产业中产商的数目;Xi为第i位厂商的规模;T为产业的总规模;

Si为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HHI指数的特点:

(1)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指数为10000,所有厂商规模相同时,该指数为100。数值越大说明厂商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

(2)前几位的厂商的X/T对指数的影响大,后面小厂商的X/T数值对指数影响很小。

(3)该指数能较好地计量全产业集中的变化情况。只要厂商合并,该数值就会增加,只要厂商分解,该指数值就会减少。

优点:

(1)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反映出产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差别。

(2)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指数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它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缺点:

为了计算某个市场的HHI,从理论上说,必须收集到该市场商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而这项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26. 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市场结构? P245:4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意味着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在p223-225有讲,这个比较凌乱。

(2)市场容量变化

市场容量是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者供应商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实际上就是总需求量。市场容量的变化与集中度的基本关系是:市场容量扩大容易降低单个或者少数几个大厂商在整个产业中的集中度。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为,金融市场的高度竞争会促进所有其他市场上竞争结构的形成。相反,对金融部门的市场掌控力将刺激其他产业部门的垄断。

(4)合并

合并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组合为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合并导致的经济危害是市场力量的形成即增加集中度。

(5)产业生命周期

在一个产业市场形成的初期,先行者通过稳步发展,开发产品、刺激需求并实现统治的支配者。这些先行者通常利用它们的优势长期保持统治地位。

(6)网络行业及范畴经济

某些行业所拥有的网络要对众多处于不同地点的不同顾客全体进行服务。如铁路、航空、 电力等,这种网络系统的存在通常促进了自然垄断的形成。

(7)公共政策

反托拉斯政策和行业规则等公共政策能按照可预测的方向影响市场结构。如反托拉斯政策严格控制市场结构的垄断趋势;而某些行业政策倾向于形成市场结构的垄断局面,如发放经营牌照,这就给予了企业排他的经营权;专利制度也可能极大地增加了经济中出现垄断的

概率。

27. 试述X效率理论。如何估量X非效率,其值大约是多少? P245:6

企业内部资源效率也称X效率。X效率理论是以X效率概念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1)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应该是企业和家庭内最基本的决策和行为单位,即个人;

(2)任何个人都具有双重个性:理性和非理性;

(3)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

(4)雇员在生产中的实际努力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个性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5)所有者和雇员在目标和利益上并不总是一致的;

(6)个人行为具有惯性特征。基于以上假设,在市场中的企业和可能大部分都不是成本最小化的。

简而言之,X效率是在良好的管理下企业在各种产量水平都能达到成本最低,但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企业常常背离X效率原则,即表现为X非效率,其结构是实际成本大于潜在的最小成本。X非效率程度=超额成本/最小成本。学者普遍认为,一个用于很高市场势力的厂商,其X非效率水平至少超过其成本的10%,。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X非效率水平也会不断的下降,一个典型的严格寡头企业的X非效率大概是其成本的5%。

第七章 市场行为

28.博弈:博弈是指一个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

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29.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各博弈方同时决策,或者决策行动虽有先

后,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自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博弈。

30.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

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在这种策略组合中,由于每个参与人选择的都是自己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别人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31. 掠夺性定价行为 :掠夺性定价行为是指一家厂商为将对手排挤出市场和吓退企图进入

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降低价格,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

32. 限制性定价行为 :限制性定价行为是指一家在位厂商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厂商进入

市场后所剩余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33.广告密度:广告密度来衡量厂商的广告强度,广告密度等于广告费用的绝对额比产品销

售额。公式:广告密度= AD/SL,其中:AD为广告费用的绝对额;SL为产品销售额。

34. 什么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为什么“囚徒困境”的结果是(坦白,坦白)? P288:2

画线法:

A选择坦白的情况下,B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判5年比判十年要段),在-5下画线;A选择抵赖的情况下,B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不判刑比判一年要好),在0下画线。 B选择坦白的情况下,A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判5年比判十年要段),在-5下画线; B选择抵赖的情况下,A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不判刑比判一年要好),在0下画线。 这样得到的一个最优策略组合就是(坦白,坦白),囚徒各自得益为(-5,-5)。

35. 现实经济中决定卡特尔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 P288:4

(1)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在萌芽和繁荣阶段,厂商出去抢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不会遵守固定价格协议;在成熟期,厂商为谋求联合利润最大化,极易达成卡特尔协议;在衰退阶段,厂商竭力出清库存,产业内残酷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卡特尔协议将完全无效。

(2)厂商的成本特征及成本差异。不同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同会使厂商做出不同的决策,同时成本不同也会使卡特尔的运行变得复杂。

(3)制定预防和惩罚措施。第一,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价格机制;第二,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非价格机制;第三,交换信息

36. 试分析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P288:8

(1)市场结构

①广告与集中度

广告强度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可能存在倒U形关系

②广告与产品差异

广告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

③广告与进入壁垒

广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

(2)市场绩效

①广告与社会福利

批评态度:

a.大量的广告实际上增加了产品成本,最终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

b.很多劝说型广告使消费者把质量相同而品牌不同的产品误认为是不同质量的产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这种假性产品差异导致更大程度的垄断因素,使竞争更大程度地偏离完全竞争均衡状态。

c.过多的广告量引导消费者购买了他们所不需要的产品,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赞成态度:

a.信息型广告向消费者传递了有关产品存在、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有助于减少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下的搜寻成本。

b. 广告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

②广告与产品价格

提价效应(针对劝说型广告):

劝说性广告夸大了产品之间的差异,改变了消费者的偏好,并诱导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最后锁定消费者。

降价效应(针对信息型广告):

信息型广告促进了产品价格、质量、性质、功能、维修等有关信息性内容的传播,使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这些信息有一定的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选购、比较余地大大增加。

第八章 产业政策

37.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其构成。 P346:1

产业政策: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有限,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产业全局性和长期性发展,针对产业实体和产业关系而采取的关于产业成长、结构优化、布局优化和组织优化的政策法令。

其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产业政策制定主体及程序、政策对象、政策实施机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以及产业政策的评估及评估体系。

38. 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其有效性。 P346:3

传统产业政策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依据-市场失灵和赶超论。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认识逐步深化,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也得到了拓展:即“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外部性”的需要以及信息披露作用可被认为新式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依据。

有效性:由于市场失灵,运用非市场调节手段,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发挥政府经济职能去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便成为必要。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和市场功能;经济赶超、保护幼稚产业等工业化战略问题超越了市场功能的范围,必须依赖于产业政策;信息外部性的客观存在将使创新活动受到抑制,从而阻碍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高度化,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需要使用产业政策的手段,

干预激发企业对新产业产品

的投资,平衡企业受益与社会收益的冲突,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由于协调外部性的存在,政府需要对建立新产业或者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扮演投资协调者的角色,促进多部门的投资合作;产业政策具有信息披露作用,可以产生对企业转移资源的稳定预期。

39. 产业政策的弊端。 P346:4

有些学者认为产业政策的实践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的不均衡作用可能引发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得产业政策的运行结果可能导致更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实施产业政策的弊端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限信息;

第二、政府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有限;

第三、官僚主义;

第四、公共政策的局限性;

第五、权力寻租。

(2)政府对大项目的偏好及退出困难,一般的政府偏好直接投资经营某些大型项目或者给予财政支持,但是一旦投资无法达到预计的效益,政府希望退出该市场,但是政府相对企业来说,信息收集的及时与准确度要低,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改进存在更多困难,退出成本也非常高。这意味着,国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纠错能力远远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意味着必须存在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收集体制才能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一章 导论

1.阐述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P31:1

产业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具有某类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讲,产业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讲,产业指具有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产业是具有相同的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征的企业集合。 特征:①中观性 ②专门化 ③规模性 第二章 产业结构理论

3.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应用。 P77:6

配第-克拉克定理即劳动力专业规律,是研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学说。 前提: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克拉克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考察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发生的变化,以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克拉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为基本框架的。

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由此,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应用: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对一国的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4.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P77:7

库兹涅茨通过收集和整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数据,利用经济统计学原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把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的变动趋势与劳动力分布状况结合起来研究,得出了比配第-克拉克定理更为彻底、更具有一般性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此,该理论被称作“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内容:

(1)从纵向的角度,对各个产业的产值、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得出:

①农业部门时间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②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是上升的,但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

③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差不多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综合起来看,大体不变,略有上升。

④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U型变化。

(2)从横向的角度,对若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三次产业产值和劳动力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的分布规律进行横截面研究,得出了同纵向分析大致相同的结论。也就是说,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明显下降,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则呈上升趋势。

(3)把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趋势结合起来,分析了产业结构演变动因和演变方向。

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原因分析。 P77:8

原因:一是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二是不同产业间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区别; 三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的原因P67

(2)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大体不变的原因P68 (3)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呈现不确定性的原因P68 6.简述霍夫曼定理。 P77:9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认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之间的净产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霍夫曼比例=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霍夫曼定理”就是指霍夫曼所论证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根据这一趋势,霍夫曼把工业化的过程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作的增长,但是消费品工作的规模仍然大于资本品工业。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作继续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与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处于主导地位,其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

业。这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 产业关联

7.产业关联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间存在的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广泛、复杂、密切

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8.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和实物型两种。使用最广

泛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相关概念: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分析产业关联的基本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9.直接消耗系数:价值型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是指生产

单位j产品时对i产品的直接消耗量。消耗系数

的计算方法是:用j部门的总投入

,计算公式:

()去除该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i,j = 1,2,„,n)

10.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直接消耗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全部

间接消耗这种产品的数量之和,一般用

表示。

的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要直接

消耗的i产品数量和间接消耗的i产品数量之和,即:

11.影响力系数:为了便于比较各个产业的影响力,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列的合计

与各列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影响力)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影响力系数,一般用rj表示:

rj

b

i1

n_

ij

1n

b

j1i1

nn_

ij

①=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②<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③>1时,说明j产业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12.感应度系数:为了比较各个产业的感应度,常常常常把里昂惕夫逆矩阵中每一行与各行合计的平均值(社会平均感应度)对比,这样得到的系数称为感应度系数,用Sj表示:

si

b

j1

n_

ij

1nn_

bijni1j1

①=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和社会平均水平相同; ②<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水平; ③>1时,说明i产业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13.试画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并分析其结构。 P131:3

表中,

------ j 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产业产品的价值量 ------ I 产业最终产品的价值量 ------ I 产业的总产值

------ j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 j 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 ------ j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结构分析P96、97、98

14.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P131:4

(1)行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各产业(行)最终产品价值=各产业(行)的总产值。公式为:

(i=1,2,„,n)

式中,i代表横行产业;j代表纵列产业; 该式又被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2)列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产业的各种投入,表现出这样一个平衡关系: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这里设=+++

(i=1,2,„,n)

其一般表达式为:(3)其他平衡关系

其一,把一个产业的横向数字和纵向数字联系起来看,由前面两式可得:

=

入。

其二,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横向看的总产值和纵向看的总产值必然相等

=

(i,j=1,2,„,n)

即横行各产业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的总投

也就是说: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全社会产业增加值之和即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15.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总体

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高度化又

------ j 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 j 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

------ j 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结构分析P96、97、98

14.试分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P131:4

(1)行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二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各产业(各行)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各产业(行)最终产品价值=各产业(行)的总产值。公式为:

(i=1,2,„,n)

式中,i代表横行产业;j代表纵列产业; 该式又被称之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组”

(2)列平衡关系

把投入产出表的第一和第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产业的各种投入,表现出这样一个平衡关系:各产业(各列)的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各产业(各列)的总产值。这里设=+++

(i=1,2,„,n) 其一般表达式为:

(3)其他平衡关系

其一,把一个产业的横向数字和纵向数字联系起来看,由前面两式可得:

=

入。

其二,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横向看的总产值和纵向看的总产值必然相等

=(i,j=1,2,„,n) 即横行各产业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的总投

也就是说: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全社会产业增加值之和即国民生产总值。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15.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总体

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条件,产业结构高度化又

推到着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

16.产业结构合理化: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17.产业结构高度化: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

18.国际基准:国际基准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产业发展的“标准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

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这种标准结构是由大多数国家的大量历史数据,统计回归分析而得出的。

19.结构效益基准:主要采用结构效益系数这个指标,来表明产业比例关系变动引起的效益

变化,它反映总的投入产出表,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综合方法。计算公式:

Si1nYiY

i1niYi2Y2oKiLiKoLo

S为结构效益指数;Y为产值;K为资本量;L为劳动者人数;n为产业数;

①如果S值上升,说明产业趋于合理;

②若S值下降,则反映产业结构效益下降,产业机构不合理。

20.试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之间的关系。 P168:5

①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

②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迈向合理化。

③高级化不等于合理化。

④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二者在动态变化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的动态过程,而这种渐进优化的过程又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反过来,在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跃升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更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渐进优化。

21.试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P168:6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筱原两基准、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力内容基准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四个重要基准。

①赫希曼基准: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o.赫希曼与1958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出,在产业关联连中,必然存

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这种产业可以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

②罗斯托基准:罗斯托提及的后向关联、旁侧、前向关联三种扩散效应应视为判断主导部门的关键。但是,这些效应本身难以用精确地统计数据来说明,尤其是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所以螺丝套的主导部门理论对于如何选择主导部门,局限于定性的说明,还缺乏可操作的选择依据。

③筱原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

生产率上升基准(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

④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力内容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生态既不失衡又不至于造成过度集中的环境等为选择基准 。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首先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变革

2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的主要内容。 P208:4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梅森、贝恩、谢勒等人,他们提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即SCP分析框架,即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德因果联系,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水平。其中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而主要的进入壁垒是现有厂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绝对成本优势等。如果现实中的市场结构是集中的,垄断厂商就有可能通过限制产出、提高进入壁垒或者串谋,把价格提高到获取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从而消弱了市场的竞争性,破坏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想要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因此,哈佛学派主张采取企业分拆、禁止兼并等直接走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来恢复和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23.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P208:5

芝加哥学派是在于结构主义学派的争论中崛起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在理论信念上,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

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检验”过程,相信市场力量的自由调节念力。在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上,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具有更高的市场效率,他们才能获得高额利润,进而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上升,最终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该学派主张,不能以集中度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作为实施反垄断政策的判断标准,只要大企业有高的绩效水平,就应当放松对大企业的不必要的监管,反对政府对市场竞争过程的干预。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

24. 解释集中度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P245:1

产业集中度指数是指产业内规模处于前几位的厂商的产值、销售额、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占整个产业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其中:为X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厂商的市场集中度(一般而言,n的取值在4-8之间)其他参数看书p215.

产业集中度的优点在于,其预测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使用了很广泛的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数,能较好的反映产业内的生产集中度情况,从而显示产业的垄断情况。

该指标的缺陷是,只考察了少数大厂商的生产集中度,而没有考察产业内部全部厂商的规模分布情况,如果n取数值不同,不同产业集中度的大小关系也可能会变化。

25. 解释HHI指数,并分析该指数的优缺点。 P245:2

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反应产业中厂商集中度规模分布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赫芬达尔指数(HHI)==

其中:N为产业中产商的数目;Xi为第i位厂商的规模;T为产业的总规模;

Si为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HHI指数的特点:

(1)市场处于完全垄断时,指数为10000,所有厂商规模相同时,该指数为100。数值越大说明厂商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

(2)前几位的厂商的X/T对指数的影响大,后面小厂商的X/T数值对指数影响很小。

(3)该指数能较好地计量全产业集中的变化情况。只要厂商合并,该数值就会增加,只要厂商分解,该指数值就会减少。

优点:

(1)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能反映出产业集中度所无法反映的集中度差别。

(2)由于平方和计算的放大性,HHI指数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它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中企业之间规模的差距大小。

缺点:

为了计算某个市场的HHI,从理论上说,必须收集到该市场商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而这项工作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26. 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市场结构? P245:4

(1)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意味着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下降。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在p223-225有讲,这个比较凌乱。

(2)市场容量变化

市场容量是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者供应商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实际上就是总需求量。市场容量的变化与集中度的基本关系是:市场容量扩大容易降低单个或者少数几个大厂商在整个产业中的集中度。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为,金融市场的高度竞争会促进所有其他市场上竞争结构的形成。相反,对金融部门的市场掌控力将刺激其他产业部门的垄断。

(4)合并

合并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组合为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合并导致的经济危害是市场力量的形成即增加集中度。

(5)产业生命周期

在一个产业市场形成的初期,先行者通过稳步发展,开发产品、刺激需求并实现统治的支配者。这些先行者通常利用它们的优势长期保持统治地位。

(6)网络行业及范畴经济

某些行业所拥有的网络要对众多处于不同地点的不同顾客全体进行服务。如铁路、航空、 电力等,这种网络系统的存在通常促进了自然垄断的形成。

(7)公共政策

反托拉斯政策和行业规则等公共政策能按照可预测的方向影响市场结构。如反托拉斯政策严格控制市场结构的垄断趋势;而某些行业政策倾向于形成市场结构的垄断局面,如发放经营牌照,这就给予了企业排他的经营权;专利制度也可能极大地增加了经济中出现垄断的

概率。

27. 试述X效率理论。如何估量X非效率,其值大约是多少? P245:6

企业内部资源效率也称X效率。X效率理论是以X效率概念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1)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应该是企业和家庭内最基本的决策和行为单位,即个人;

(2)任何个人都具有双重个性:理性和非理性;

(3)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

(4)雇员在生产中的实际努力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个性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5)所有者和雇员在目标和利益上并不总是一致的;

(6)个人行为具有惯性特征。基于以上假设,在市场中的企业和可能大部分都不是成本最小化的。

简而言之,X效率是在良好的管理下企业在各种产量水平都能达到成本最低,但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企业常常背离X效率原则,即表现为X非效率,其结构是实际成本大于潜在的最小成本。X非效率程度=超额成本/最小成本。学者普遍认为,一个用于很高市场势力的厂商,其X非效率水平至少超过其成本的10%,。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X非效率水平也会不断的下降,一个典型的严格寡头企业的X非效率大概是其成本的5%。

第七章 市场行为

28.博弈:博弈是指一个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

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29.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是指各博弈方同时决策,或者决策行动虽有先

后,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自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博弈。

30.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

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在这种策略组合中,由于每个参与人选择的都是自己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别人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31. 掠夺性定价行为 :掠夺性定价行为是指一家厂商为将对手排挤出市场和吓退企图进入

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降低价格,待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

32. 限制性定价行为 :限制性定价行为是指一家在位厂商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厂商进入

市场后所剩余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33.广告密度:广告密度来衡量厂商的广告强度,广告密度等于广告费用的绝对额比产品销

售额。公式:广告密度= AD/SL,其中:AD为广告费用的绝对额;SL为产品销售额。

34. 什么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为什么“囚徒困境”的结果是(坦白,坦白)? P288:2

画线法:

A选择坦白的情况下,B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判5年比判十年要段),在-5下画线;A选择抵赖的情况下,B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不判刑比判一年要好),在0下画线。 B选择坦白的情况下,A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判5年比判十年要段),在-5下画线; B选择抵赖的情况下,A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因为不判刑比判一年要好),在0下画线。 这样得到的一个最优策略组合就是(坦白,坦白),囚徒各自得益为(-5,-5)。

35. 现实经济中决定卡特尔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 P288:4

(1)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在萌芽和繁荣阶段,厂商出去抢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不会遵守固定价格协议;在成熟期,厂商为谋求联合利润最大化,极易达成卡特尔协议;在衰退阶段,厂商竭力出清库存,产业内残酷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卡特尔协议将完全无效。

(2)厂商的成本特征及成本差异。不同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同会使厂商做出不同的决策,同时成本不同也会使卡特尔的运行变得复杂。

(3)制定预防和惩罚措施。第一,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价格机制;第二,建立一套防止背叛卡特尔协议的非价格机制;第三,交换信息

36. 试分析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P288:8

(1)市场结构

①广告与集中度

广告强度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可能存在倒U形关系

②广告与产品差异

广告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

③广告与进入壁垒

广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进入壁垒

(2)市场绩效

①广告与社会福利

批评态度:

a.大量的广告实际上增加了产品成本,最终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

b.很多劝说型广告使消费者把质量相同而品牌不同的产品误认为是不同质量的产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这种假性产品差异导致更大程度的垄断因素,使竞争更大程度地偏离完全竞争均衡状态。

c.过多的广告量引导消费者购买了他们所不需要的产品,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赞成态度:

a.信息型广告向消费者传递了有关产品存在、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有助于减少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下的搜寻成本。

b. 广告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

②广告与产品价格

提价效应(针对劝说型广告):

劝说性广告夸大了产品之间的差异,改变了消费者的偏好,并诱导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最后锁定消费者。

降价效应(针对信息型广告):

信息型广告促进了产品价格、质量、性质、功能、维修等有关信息性内容的传播,使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这些信息有一定的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选购、比较余地大大增加。

第八章 产业政策

37.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其构成。 P346:1

产业政策: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有限,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产业全局性和长期性发展,针对产业实体和产业关系而采取的关于产业成长、结构优化、布局优化和组织优化的政策法令。

其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产业政策制定主体及程序、政策对象、政策实施机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以及产业政策的评估及评估体系。

38. 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基础及其有效性。 P346:3

传统产业政策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依据-市场失灵和赶超论。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认识逐步深化,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也得到了拓展:即“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外部性”的需要以及信息披露作用可被认为新式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依据。

有效性:由于市场失灵,运用非市场调节手段,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发挥政府经济职能去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便成为必要。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和市场功能;经济赶超、保护幼稚产业等工业化战略问题超越了市场功能的范围,必须依赖于产业政策;信息外部性的客观存在将使创新活动受到抑制,从而阻碍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高度化,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需要使用产业政策的手段,

干预激发企业对新产业产品

的投资,平衡企业受益与社会收益的冲突,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由于协调外部性的存在,政府需要对建立新产业或者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扮演投资协调者的角色,促进多部门的投资合作;产业政策具有信息披露作用,可以产生对企业转移资源的稳定预期。

39. 产业政策的弊端。 P346:4

有些学者认为产业政策的实践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的不均衡作用可能引发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得产业政策的运行结果可能导致更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具体而言,实施产业政策的弊端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限信息;

第二、政府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有限;

第三、官僚主义;

第四、公共政策的局限性;

第五、权力寻租。

(2)政府对大项目的偏好及退出困难,一般的政府偏好直接投资经营某些大型项目或者给予财政支持,但是一旦投资无法达到预计的效益,政府希望退出该市场,但是政府相对企业来说,信息收集的及时与准确度要低,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改进存在更多困难,退出成本也非常高。这意味着,国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纠错能力远远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意味着必须存在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收集体制才能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 2015-2020年中国砚台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砚台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伞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伞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氟化工行业分析及 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 ...查看


  •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 录 一.面临形势 ................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行业分析 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 ...查看


  •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序 言 加快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战略部署的重大决策.我市北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在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环渤海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 ...查看


  •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 关于开展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进行公示的通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和措施,实质上是有限的资源,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和用途上的合理配臵.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土地利用总体 ...查看


  • 2016年地方财力大数据
  • 2016年地方财力大数据 相比生产总值,各地公共财政收入的数据含金量更高,更能真实反映地方经济的运行活力.然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及以5000亿元营业税改增值税减税为主的减税降费政策影响,2016年地方财力的变化更为复杂. 自2014年全国地方 ...查看


  • 科技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
  • 科技管理办公室 2011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打算 2011年,在XXXXX 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科技管理办公室紧紧围绕管委会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积极优化科技服务,全面落实科管办各项职能工作.在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知识产权.高新技 ...查看


  • 2015-2020年中国银行保险市场调研及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 银行保险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