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阅读练习及答案

落魄

汪曾祺

他为什么要到“内地”来?不大可解,也没有人问过他。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绊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锅执铲的动作,他无处像一个大师傅,来吃饭的学生也喜欢到锅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炒菜艺术。这个馆子不大,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张放肆了。 有时,过了热市,吃饭的只有几个人,菜都上了桌,他洗洗手,捧了一把细瓷茶壶出来,客气几句:“菜炒得不好,这里的酱油不行”,“黄芹菜叫孩子切坏了,谁让他切的!——不能横切,要切直丝”。有时也谈谈时事,说点故乡消息,声音低缓,慢条斯理。有时在茶馆里也可以碰到他,独自看一张报纸或支颐眺望街上行人。他还给我们付过几回茶钱。

这饭馆常备的只有几个菜,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他不惜工本,做得非常到家。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重新开张后,饭铺气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满了人。扬州人听从有人的建议,请了个南京的白案师傅来做包子下面.带卖早晚市了。我一去,学着扬州话,给他道了喜:

“恭喜恭喜!”

“托福托福!”

白案上,那位南京师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仿佛想把他的热情变成包子的滋味,全力以赴,揉面,摘蒂,刮馅,捏褶,收嘴,动作的节奏感很强。他很忙,顾不上想什么。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就像那蒸笼里冒出来的一阵一阵的热气。他穿着一身老蓝布的衣裤,系着一条洋面口袋改成的围裙。周身上下,无一处不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

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顿早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猪肝面,加了一点菠菜、西红柿,淡而无味。我看了看墙上写了几个美术字,“绿杨饭店”,心想:三个月以后,这几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我对猪肝和美术字一向都没有好感。

半年过去,很多人的家乡在不断“转进”(报纸上讳言败退,创造了一个新奇的名词)的战争中失去了。滇越铁路断了,昆明和“下江”邮汇不通,大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绿杨饭店。

代表这个饭馆的,不再是扬州人,而是南京人了。我可以跟你打赌,从他答应来应活那一天,就想到了这一步。

那个南京人,他一大早冲寒冒露从大西门赶到小南门去买肉,因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点;为了搬运两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说很多好话,或骂很多难听的话;他一边下面,一边拿眼睛瞟着门外过去的几驮子柴,估着柴的干湿分量;他拣去一片发黄的菜叶,丢到地下,拾起来,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是睡觉的,他的碗是吃饭的。他不幻想。

一个女同学病了,我们去看她。她笑了笑说:“如果再有一盘白煮鱼,我这病就生得很像样子了!”她是扬州人。扬州人养病,以“清饿”为主。开始动荤腥时,都是吃椒盐白煮鱼。我们为了满足她的雅兴和病中易有的思乡之情,就商量去问问扬州人,能不能像从前一样为我们配几个菜。他答复得很慢。但当那个同学说“要是费事,那就算了”时,他立刻就决定了。

吃饭的那天,南京人一直一声不响,扬州人掌勺。他的纺绸裤褂、好鞋袜、戒指、表链都没有了。他用铲子抄起将好的菜来尝一尝,菜好了敲敲锅边,用抹布(好脏!)擦擦盘子,把刷锅水往泔水缸里一倒,用火钳夹起一片木柴歪着头吸烟,鼻子吸一吸吐出一口痰„„这些等等,让人觉得这扬州人全变了。

菜都上了桌,他从桌子底下拉过一张板凳:“什么都贵了,生意真不好做!”

听到这句话,南京人回过头来向我们这边看了看,脸色很不好看。

我看看南京人,忽然很同情他。

这个饭店是每下愈况了,南京人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时常看他弄了一碗市酒,闷闷地喝,忽然把拳头一擂桌子,大骂起来。他不知骂谁才好。扬州人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背佝偻得很厉害。他的嘴角老是搭拉着,嘴老是半张着。他的头发还是向后梳着的,用水湿了梳的,毫无光泽,令人难过。有人来了,他机械地站起来,机械地走动,用一块黑透了的抹布抹抹桌子,往肩上一搭:

“吃什么?有包子,有面。牛肉面、炸酱面,菠菜猪肝面„„”

声音空洞而冷漠。

过了好多好多时候,“炮仗响了”。云南老百姓管抗战胜利,战争结束叫“炮仗响”。此后,我没有见过扬州人。

一直到我要离开昆明的前一天,偶然到一家铺子去,一抬头:哎,那不是扬州人吗?我振作一下,说:

“猪肝面加菠菜西红柿!”

扬州人放好筷子,坐在一张空桌边的凳子上。他牙齿掉了不少,两颊好像老是在吸气。而脸上又有点浮肿,一种暗淡的痴黄色。肩上一条抹布,湿漉漉的。一件黑滋滋的汗衫,(还是麻纱的!)一条半长不短的裤子。衣裤上到处是跳蚤血的黑点。最后,我的眼睛就毫不客气地死盯住他的那双脚。好脏的脚!仿佛污泥已经透入多裂纹的皮肤。十个趾甲都是灰趾甲。难看无比。 对这个扬州人,我没有第二种感情:厌恶!我恨他,虽然没有理由。

一九四六年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邂逅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始描写扬州人的穿着、语言和店堂布置,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为下文写他的落魄埋下了伏笔。

B.“我”对猪肝一向都没有好感,但最后重逢扬州人时还是点了猪肝面,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

C.小说写生病的扬州女生,主要作用是衬托,借她的病中雅兴和扬州人最终的落魄做鲜明对比,隐含着对扬州人的批判。

D.小说中穿插的对历史事件的概述,既为情节的发展创设了开阔的时代背景,也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丰厚了小说意蕴。

8.简要分析“南京人”的形象。(5分)

9.你是否认同小说最后“我”对扬州人的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案:

7.D(A项“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人”误,应该是暗示他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B项“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误,应该是和前文相照应,是“我”对扬州人隐隐的期待;C项“主要作用是衬托”误,更多的应是情节推进的考虑)

8.(1)“南京人”是一位时刻算计着自己的利益,毫无生活情趣的市侩形象。(2)从一开始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到后来精打细算地经营饭店,可以看出他对利益的热衷;从他的穿着和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毫无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是庸俗的小市民。(形象2分,分析3分,意思对则可)

9.答案示例:认同。(1)“我”对扬州人的恨与厌恶,实际上是对脆弱人性与死寂社会的恨与厌恶。(2)扬州人的落魄既是生活的潦倒失意,更是人性的沦落,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扬州人自暴自弃,身上原本美好的人性——梦想,情趣,涵养等荡然无存;(3)扬州人的落魄也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落魄,虽然抗战胜利了,但整个社会依然没有起色,时代精神仍旧是沉沦与麻木;(每点2分,意思对则可)

不认同。(1)扬州人生活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落魄是灰暗时代的产物,他负载着小人物不能承受之重;(2)扬州人受到南京人的排挤,在南京人强烈的物质追求背景下,扬州人的精神抗争只能是虚弱的;(3)扬州人有过追求,也有过挣扎,即使是最后落魄了,也还存留一份友善,我们应该给予他同情或怜悯。(每点2分,意思对则可)

落魄

汪曾祺

他为什么要到“内地”来?不大可解,也没有人问过他。

到我们认识他时,他开了个小馆子,在我们学校附近。

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绊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锅执铲的动作,他无处像一个大师傅,来吃饭的学生也喜欢到锅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炒菜艺术。这个馆子不大,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张放肆了。 有时,过了热市,吃饭的只有几个人,菜都上了桌,他洗洗手,捧了一把细瓷茶壶出来,客气几句:“菜炒得不好,这里的酱油不行”,“黄芹菜叫孩子切坏了,谁让他切的!——不能横切,要切直丝”。有时也谈谈时事,说点故乡消息,声音低缓,慢条斯理。有时在茶馆里也可以碰到他,独自看一张报纸或支颐眺望街上行人。他还给我们付过几回茶钱。

这饭馆常备的只有几个菜,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他不惜工本,做得非常到家。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重新开张后,饭铺气象一新,一早上就坐满了人。扬州人听从有人的建议,请了个南京的白案师傅来做包子下面.带卖早晚市了。我一去,学着扬州话,给他道了喜:

“恭喜恭喜!”

“托福托福!”

白案上,那位南京师傅集中精神在做包子。他仿佛想把他的热情变成包子的滋味,全力以赴,揉面,摘蒂,刮馅,捏褶,收嘴,动作的节奏感很强。他很忙,顾不上想什么。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就像那蒸笼里冒出来的一阵一阵的热气。他穿着一身老蓝布的衣裤,系着一条洋面口袋改成的围裙。周身上下,无一处不像一个当行的白案师傅。

不知道什么道理,那一顿早点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猪肝面,加了一点菠菜、西红柿,淡而无味。我看了看墙上写了几个美术字,“绿杨饭店”,心想:三个月以后,这几个字一定会浸透了油气!——我对猪肝和美术字一向都没有好感。

半年过去,很多人的家乡在不断“转进”(报纸上讳言败退,创造了一个新奇的名词)的战争中失去了。滇越铁路断了,昆明和“下江”邮汇不通,大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自然要影响到绿杨饭店。

代表这个饭馆的,不再是扬州人,而是南京人了。我可以跟你打赌,从他答应来应活那一天,就想到了这一步。

那个南京人,他一大早冲寒冒露从大西门赶到小南门去买肉,因为那里的肉要便宜一点;为了搬运两袋面粉,他可以跟挑夫说很多好话,或骂很多难听的话;他一边下面,一边拿眼睛瞟着门外过去的几驮子柴,估着柴的干湿分量;他拣去一片发黄的菜叶,丢到地下,拾起来,看一看,又放回案板上„„他的床是睡觉的,他的碗是吃饭的。他不幻想。

一个女同学病了,我们去看她。她笑了笑说:“如果再有一盘白煮鱼,我这病就生得很像样子了!”她是扬州人。扬州人养病,以“清饿”为主。开始动荤腥时,都是吃椒盐白煮鱼。我们为了满足她的雅兴和病中易有的思乡之情,就商量去问问扬州人,能不能像从前一样为我们配几个菜。他答复得很慢。但当那个同学说“要是费事,那就算了”时,他立刻就决定了。

吃饭的那天,南京人一直一声不响,扬州人掌勺。他的纺绸裤褂、好鞋袜、戒指、表链都没有了。他用铲子抄起将好的菜来尝一尝,菜好了敲敲锅边,用抹布(好脏!)擦擦盘子,把刷锅水往泔水缸里一倒,用火钳夹起一片木柴歪着头吸烟,鼻子吸一吸吐出一口痰„„这些等等,让人觉得这扬州人全变了。

菜都上了桌,他从桌子底下拉过一张板凳:“什么都贵了,生意真不好做!”

听到这句话,南京人回过头来向我们这边看了看,脸色很不好看。

我看看南京人,忽然很同情他。

这个饭店是每下愈况了,南京人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时常看他弄了一碗市酒,闷闷地喝,忽然把拳头一擂桌子,大骂起来。他不知骂谁才好。扬州人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背佝偻得很厉害。他的嘴角老是搭拉着,嘴老是半张着。他的头发还是向后梳着的,用水湿了梳的,毫无光泽,令人难过。有人来了,他机械地站起来,机械地走动,用一块黑透了的抹布抹抹桌子,往肩上一搭:

“吃什么?有包子,有面。牛肉面、炸酱面,菠菜猪肝面„„”

声音空洞而冷漠。

过了好多好多时候,“炮仗响了”。云南老百姓管抗战胜利,战争结束叫“炮仗响”。此后,我没有见过扬州人。

一直到我要离开昆明的前一天,偶然到一家铺子去,一抬头:哎,那不是扬州人吗?我振作一下,说:

“猪肝面加菠菜西红柿!”

扬州人放好筷子,坐在一张空桌边的凳子上。他牙齿掉了不少,两颊好像老是在吸气。而脸上又有点浮肿,一种暗淡的痴黄色。肩上一条抹布,湿漉漉的。一件黑滋滋的汗衫,(还是麻纱的!)一条半长不短的裤子。衣裤上到处是跳蚤血的黑点。最后,我的眼睛就毫不客气地死盯住他的那双脚。好脏的脚!仿佛污泥已经透入多裂纹的皮肤。十个趾甲都是灰趾甲。难看无比。 对这个扬州人,我没有第二种感情:厌恶!我恨他,虽然没有理由。

一九四六年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邂逅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始描写扬州人的穿着、语言和店堂布置,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为下文写他的落魄埋下了伏笔。

B.“我”对猪肝一向都没有好感,但最后重逢扬州人时还是点了猪肝面,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

C.小说写生病的扬州女生,主要作用是衬托,借她的病中雅兴和扬州人最终的落魄做鲜明对比,隐含着对扬州人的批判。

D.小说中穿插的对历史事件的概述,既为情节的发展创设了开阔的时代背景,也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丰厚了小说意蕴。

8.简要分析“南京人”的形象。(5分)

9.你是否认同小说最后“我”对扬州人的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案:

7.D(A项“暗示他本是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人”误,应该是暗示他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B项“写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对于‘我’的深刻改变”误,应该是和前文相照应,是“我”对扬州人隐隐的期待;C项“主要作用是衬托”误,更多的应是情节推进的考虑)

8.(1)“南京人”是一位时刻算计着自己的利益,毫无生活情趣的市侩形象。(2)从一开始他的脑袋里升腾着希望,到后来精打细算地经营饭店,可以看出他对利益的热衷;从他的穿着和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毫无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是庸俗的小市民。(形象2分,分析3分,意思对则可)

9.答案示例:认同。(1)“我”对扬州人的恨与厌恶,实际上是对脆弱人性与死寂社会的恨与厌恶。(2)扬州人的落魄既是生活的潦倒失意,更是人性的沦落,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扬州人自暴自弃,身上原本美好的人性——梦想,情趣,涵养等荡然无存;(3)扬州人的落魄也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落魄,虽然抗战胜利了,但整个社会依然没有起色,时代精神仍旧是沉沦与麻木;(每点2分,意思对则可)

不认同。(1)扬州人生活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落魄是灰暗时代的产物,他负载着小人物不能承受之重;(2)扬州人受到南京人的排挤,在南京人强烈的物质追求背景下,扬州人的精神抗争只能是虚弱的;(3)扬州人有过追求,也有过挣扎,即使是最后落魄了,也还存留一份友善,我们应该给予他同情或怜悯。(每点2分,意思对则可)


相关文章

  • [化石吟]同步练习1
  • <化石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长眠( ) 骸( )骨 猛犸( ) 乌( )有 潜( )行 引颈( ) 葱茏( ) 档( )案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 ...查看


  • 快乐其实很简单阅读答案
  • 快乐其实很简单 ①每个人都想快乐.她像一个使者,能让我们忘掉烦恼和痛苦.有许多人,与生俱来就有许多让他快乐的因素:也有许多人,一生漂泊一生落魄,好像注定与快乐无缘.然而,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很快就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②快乐是可以练习的. ...查看


  • 徐渭[题葡萄图]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释]: 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翻译]:半生落魄 ...查看


  •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阅读附答案
  •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15分)洪烛①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 ...查看


  • 对月寓怀阅读答案鉴赏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 核心提示:对月寓怀阅读答案鉴赏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注①: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1)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 对月寓怀阅 ...查看


  •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 ...查看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一.考纲解读 1.2012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有三个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在诗歌鉴赏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延伸. 2.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 ...查看


  • 追思藤子京阅读答案
  • 追思藤子京阅读答案--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追思藤子京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后会有收 ...查看


  •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阅读答案
  •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 ...查看


热门内容